陕西省教育厅教材中心:军事知识普及 续 (11 8月17日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3 05:02:05


关于英国售台武器 (二)

 

冷战时代很多国家采购武器根本是人家免费送或是低价强迫推销,T-72在很长一段时间是一辆五十万美元,五折甚至是三折交货,很多国家是看在这种西方战车1/7价格的份上买的,而某些一辆一美元的就更不用说了......现代还有谁能拿到这种新货大放送啊?

-----

以前在装甲部队里总有一些传言,说部队里的新装备(民国六时年中接收的一堆新装备)是美国以一辆一美元买来的,条件是要自己派船去越南载,包括四分之一、四分之三、两吨半、M-113、M-48等,甚至有一部分M-16。

-----

这个我倒是听说过有些从美国买来的步枪(M-14, M-16等等)中有些已经"尝过人血".

-----

>那小弟在MDC上看到英国海军的一篇外销型的美洲狮巡防舰应该可以考虑吧

 1.政治因素:台湾买武器几乎不可能找英国打交道

 2.后勤因素:英国拥有老牌的海军与造舰业,他们的军舰有自己的一套,与美国理念和体系不同,而用惯了美国体系的台湾没有必要花这种额外力气。

 3.任何概念产品都只有一票肤浅好看的数据,真正关键而且会出问题的都是等到工程发展阶段要把这艘船实作出来、乃至于建造完成测试使用后才会逐一浮现;所以除非有特殊因素,绝大部分国家都喜欢买有实绩、经过验证的设计。  其次类似的是西瓜效应,某个东西以前及现在很多人都买过,有许多先烈当白老鼠,或者许多同辈可以共同摊成本、承担后续改进的风险成本。  因此要挑轻型巡防舰,大多数国家都会先选拉法叶族系或MEKO族系,而美国LCS也由于美国海军确定采用、面子够大,可以吸引以色列与沙乌地的注意,甚至连法国新推出的Gowing都可以标榜有拉法叶、地平线乃至于FREMM的血统「加持」;所以至今BAE的美洲豹推出这么多年了还在喝西北风.....

 


关于二战德美装甲兵 (一)

 

看到好像只有德国有强劲的装甲兵 可是美国当时也没有?还是说,德国多只是因为有很多猫科动物而成吧?

-----

问得很怪...“好像只有德国有,可是美国当时也没有”这两句话根本合不起来 

个人觉得萤火虫、76炮雪曼、M18和M36之流登场且数量逐渐增加后,就装甲力量来讲是盟军占优势,德军同个中坚等级的战车只有四号...完全不是前面四种的对手...驱逐型也要到很后面才装上豹式那管75炮。  根本只能靠比其他猫科稍多数量的小豹式顶住局面。

这种状况看起来德军反而很可怜,重战车以下等级的全部烂掉,重战车数量少又太重。  大部分时间就只能靠盟军自己在那边传:前面好像有虎式战车!  ─的方式抵挡敌人。

战车王牌也是悲哀的一面,就跟空战王牌一样,虽然单车单机战绩很好,旁边不熟练的菜鸟或运气不好的则是一直送死,整个战局就这样步步退守。

-----

要列击坠/击破数或者是勇敢事迹通常都是德国称冠,一来是德国当时确实有些好武器可以保护乘员,二来是敌人数量太多容易创造战绩,否则每次都是一堆围炉上去打破敌人的英美苏战车兵,有多少人会去称赞?只有那种一次打掉敌人几十辆的才行,但英美军有多少机会碰到这种事情?

-----

潘兴列装数量极少,似乎只有区区50辆。  首役是在雷马根大桥之战中为夺桥部队提供火力掩护。

以丘吉尔为底盘的彗星和黑王子的情况也差不多,战争期间很少与其针对的对手----豹式、虎式碰面。

德军坦克歼击车-----包括III突、4突、追猎者、猎豹车体很低,隐蔽性非常好,前部装甲加厚,即使对方坦克还击,首发命中率也不高,实在是进行伏击的利器。

P4H装备了48倍径75炮,装甲也有所增强,在东线与T-34/76交战丝毫不落下峰,与M4系列的交战,应该也吃力不到哪去吧?  !

印象中德军对盟国武器库里印象最深的似乎没有约斯-2/3、约苏-122/152那样的钢铁怪兽,德军只对盟军战车的数量和铺天盖地的,能让虎式拿大顶的P-47闪电记忆犹新。

-----

所以我说如果战争再拖久一点,而且战争结束占领柏林时好像增加到两百多辆了?

彗星用的是克伦威尔底盘吧? 黑王子没上场过吧?

猎豹很棒但数量少,追猎者装甲也许可以但火力差出场时间也晚了,三突、四突(四突没四驱重要吧?)碰到上述我提到的一系列中战车仍是炮灰级的,不管是装甲或火力都不行。

P4H形成主力的时候一边面对的是T34/85一边面对是76炮雪曼,惨惨惨。

-----

彗星是用自己的底盘~每一边有3个支撑轮呦~

克伦威而就没有这种设计~跟T34一样用路轮顶着履带~

-----

克伦威尔和T-34都是一个祖宗-----美国人的克里斯蒂轮履两用中型坦克。 克里斯蒂的第一代俄国仿制品是变态系列(BT-1至BT-7) ,T-34是变态系列的升级版。

德国的6号基本上可以看作T-34/76的德国升级强化版。

那三个支撑轮,大陆的叫法为托带轮。

-----

其实德国装甲兵给人感觉会这么强主要再于训练上的要求以及实战的经验;盟军装甲兵在装甲战的经验少,训练准则自然无法跟德国比;不能单比较战车的性能,即使如IV号、追猎者知辈,在战争末期仍然时常制造战果。 补充:在1945春以后,美军的战车营里都有配署一个排以上的M-26。
-----

记得好象库尔斯克大会战时P4H就出现了,而85的量产则要到43年底。 T-34/76还有一种加长身管的1943年型,不过威力提升相当有限。彗星为克伦威尔底盘改进的没错。 黑王子虽然战后研制成功,但它主要的假想敌就是那群猫科动物。 因为德国迅速战败,黑王子也成了彗星。为了满足数量的要求,75炮的雪曼和76炮的雪曼同时生产。  T-34的情况更是如此。 萤火虫因为英国的77炮产量有限,一般一个坦克连才配备一辆。 这辆坦克通常都是德国铁拳优先招呼的对象。三突、四突在伏击战中较盟军车辆优势明显,低矮的车体非常易于伪装。 长身管75炮对M4、T-34这个级别的战车仍能构成一定威胁。


关于二战德美装甲兵 (二)

 

黑王子只是出现了原型车,由于没投产,所以通常都当成是研发失败,当然失败的不是技术而是战术规划. 四号H确实出现得比T-34/85早,生产速度是另一回事. 认真讲17pdr与77mm炮不同,77mm炮是慧星用的截短炮,萤火虫用的记得是没有截短的17pdr.

-----

德国的主要装甲王牌都是在东线练成的,有41、42年那群指挥要靠旗语、指挥车才配备杂音极大的电台、在模拟操作台上刚刚学会开车就被送到前线的鱼腩部队作陪练,培养这样的王牌太容易了。 44年盟军登陆诺曼底以后,碰上的都是东线九死一生轮换回来的老兵,加上“虎式恐惧症”,超额交换比不奇怪。 另外,德国坦克的共同特点是机动性差,火力强筋,防护性能好,在防御战中优点尽显。 追猎者本来就是希特勒为了填补德国装甲兵巨大的消耗用早已淘汰的PZ38T为底盘生产出来的急就章,虽然防护有限,空间狭小,但小巧玲珑、机动灵活,至少要比那个以T-60为底盘同样大量生产的SU-76好得多。 德军官兵对该车也比较满意。 瑞士人更将该车使用到70年代。

-----

德军战车机动力不好?  不会吧?  应该只跑得比俄国货慢吧? 盟军中有任何一辆中型战车跑得赢IV号跟VI号的吗(38km/h)?  V号更不用说了(45km/h)!

-----

如上大大所说,P4H出现到形成主力还有一段时间。

虽然黑王子变成了彗星飞走!?但后面有百夫长要出来,战争拖长猫科动物还是要吃鳖

战争结束前雪曼76炮的数量可是占了雪曼系列的二分之一强。 萤火虫当时相当于盟军的老虎,这也是没办法。76炮雪曼跟一般雪曼是混编的吧? T34系列应该也是,恐怕没有那么好吃喔 。 虽然三突四驱(四驱还是比较重要 )伏击掩藏方便,但变换方向不易且多为固定位置接战少机动。 只要侦查得当甚至派诱饵吸引其开火,发现之后集中火力将其钉住外加侧袭攻击...再说伏击只是一种手段,真要大规模装甲作战或发动攻势,我想有炮塔还是比较好

-----

偶指滴不是速度,而是动力系统的可靠性,看看频频被自行炸毁的虎豹群就知道了,自然,盟军对普i耶士第的轰炸也是一个方面。 比起上面两个因素,德国坦克的速度对其撤退带来的负面影响,几可忽略不计。

关与雪曼坦克,记得看过的一本杂志上面,享受美国租借法案的俄国老兵也对其动力系统的可操作性、易维护性以及乘坐的舒适性赞不绝口,直到现在,俄式坦克(包括以俄式坦克为蓝本的中共军坦克)的人机结合方面都不是长项。

-----

二战期间的战车还不具备行进闲射击能力,所以无炮塔结构带来的问题远没有后来那么大。  44年以后德国装甲兵经常面对的防守态势对无炮塔结构的战车缺点体现的不是很明显。 阿登战役前后,盟军更重视攻击的速度而非效度,与尽快拿下战略要点的时间要求相比,付出的那点代价盟军指挥官根本不屑一顾。 素来以数量压人的俄军则更是如此。

小规模交战中确有类似战术,俄国的方案名为“波佐犬狩猎”。 尽管如此,这些优良的战术也没耽误“虎式弹震症”的出现。 对美军来说,他们的轻型坦克手在1950年还要经历一番T-34/85弹震症。

由于44年以后德国坦克供应捉襟见肘,原本为掷弹兵提供火力掩护的三突也经常用来补虎式被击毁的缺,所以那个时候突击炮与驱逐坦克(坦克歼击车)的区分已经没有实际意义。 况且,三突更换长身管本来就是反坦克用的。

美国人的76炮和英国的17磅炮(口径76.2公喱,也作77炮)不是一回事,前者无法贯穿猫科动物的正面装甲,后者则可以。 要说萤火虫相当于德军的哪一款坦克,将之比做6号更为形象,武器系统上,都是采用加长身管换来巨大的炮弹打击力。 不过6号的正面装甲可是要比萤火虫强的太多。

不过记得17磅炮无法发射榴弹,所以萤火虫冲击德军装备装甲火箭和铁拳的筑垒地域眎可是非常危险。

 

关于二战德美装甲兵 (三)

 

虽然同样口径是76.2mm,但是M4/76与M10与萤火虫用的炮都不同,至少炮弹尺寸就不同,不能混用.而17pdr更是复杂,这东西先装上克仑威尔结果状况很糟糕,岛是装上M4不错,就成了萤火虫;但是英国还是希望有自己的战车去装17pdr,先推出的就是彗星,但这车还是小了点,所以用的是截短的17pdr,截短后威力低了点但装在战车内运作就不成问题了,这就是77mm炮,不过英国还是希望有非截短型,研发案就是黑王子与百夫长.不过想想当初谁命名黑王子的,忘了黑王子比他爸还早死吗? 二战的战车完全不具备行进间射击能力的也不多,但是除了一些火炮小小的战车(英日为主)以外,想行进间射击要靠的是经验充足的炮手,偏偏这类人在德国还不少......所以有人批评搞突击炮/驱逐战车的政策.

-----

猫科动物被频频爆破? 不只吧? 在撤退时只要没燃料,即使如III、IV号之属,亦难逃被自家人爆破的命运;不堪用的车辆是不可以乱用的,以免徒增无谓的战损。

-----

猫科的机动力和引擎表现实在是.....  吃油多就算了,变速箱或者引擎常出毛病,这就....  平常拖回去修理也还好,紧急时被遗弃的就更多了

-----

盟军的76.2毫米炮探究起来确实够麻烦的。

 

萤火虫安装17磅炮也作了不少改动,譬如炮栓改为横栔式,电台移到炮塔外面一个装甲盒中等等。 记得还有一种倒坐观音的17磅反坦克炮车,产量不大,名字我也忘了。 英国的M10也有安装17磅炮的型号,名为阿喀硫斯。 二战坦克的行进闲射击能力,貌似与火炮的纵向稳定能力有关吧?  ! 不过行进闲射击的精度比起静止/短停闲射击还是要差不少。 俄国老兵说他们的行进闲射击(在T-34坦克上)纯粹是自己壮胆和吓唬敌人用的,根本没什么准头。

-----

M4A1(76)是24mph,勉强赢了四号跟六号,雪曼的推力重量比也比较好,彗星就赢豹式很多了。 除了机械问题以外还有一个重量.....

76mm炮让M4A1雪曼于1944-1945年间在战场上有足够的能力击穿大部分一般的德国战车。  76mm炮能轻松的在1500公尺开外贯穿“任何一种四号战车”的正面装甲,使用APC61或AP79型炮弹时也能在800公尺外贯穿虎I式重战车的正面装甲。  M93 APCR-T弹种的发展甚至给了76mm炮更强的穿甲力,使其能够在更远的距离上摧毁德国战车。

-----

Archer,由Valentine战车底盘改的,本来这不太好记,不过玩过Fate后就容易记得住了.小弟很怀疑如果开炮时那个驾驶突然站起来会怎样......

-----

对,是瓦伦丁改进的箭手。 瓦伦丁安装40毫米(大概是6磅炮吧?!)在1942年那段因为俄国坦克厂大规模东迁带来的俄国坦克冬天里还曾援助过俄国,俄国人对这种坦克的评价不是太好,40毫米炮无法满足俄国人的要求,改装76.2炮炮塔又太小,速度又是超慢.......唯一的优点大概就是皮厚,比较耐打些吧?  ! 其实无论德国还是东欧,以至早期的民国还有我国,以党领军的创意恐怕都来自苏联。 孙大炮创建黄埔军校和国民革命军的时候,俄人出力较多。 具有讽刺意义的是:红军二战后改名为苏联军队,至少名义上变成了国家军队。 某些小弟级别的国家倒是死抓着教条不放........

-----

44年-45年期间虎1至少从纸面上已经被虎王淘汰。  以魏特曼的波卡基遭遇战和贝加虎冢之战来看,在分队作战时德国虎式坦克的优势还是明显的。  纸面上如何比较是一回事,而44-45年间虎式坦克单车利用地形设伏,击毁M4、T-34几十辆,阻滞同盟国军队数小时数十小时的战例和虎式弹震症则是另一回事。  M4另一个突出的“优点”是拜其独特的动力传动装置结构所赐,M4/M3兄弟的高度在参战国家战车群里也是鹤立鸡群,老远就向对手宣告自己的到来。

 

关于二战德美装甲兵 (四)

 

这时候就把虎王重战车搬出来了,所以说四号系列面对后来的盟军同等级中战车是近乎完全劣势。 就连豹式都可能陷入苦战,你可以数数看下面挂掉几辆,盟军也是会埋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