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谷县人民法院地图:北京晚报: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4:22:32
温总理多次说,要创造条件让人民群众批评政府。今年开始的中央部门6月底前公开“三公”(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经费,可以说是党中央国务院“创造条件让人民群众批评政府”的一次实践,也是对中央各部门的一次“考试”。

  从“交卷”时间上看,据昨天《北京晨报》报道:88家单位之外,截至8月1日18时,还有外交部、国家安全部、国务院预防腐败局、国务院侨务办、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国务院台办、国家煤矿安监局、国家保密局、国家密码管理局、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10家单位没有公开“三公”经费支出。

  未按时“交卷”的部门要“加油”了。在运动场上,鲁迅主张对跑在最后的运动员也要鼓掌。“三公”公开落在最后,等到的很可能是人民群众的批评声。

  从“卷面”内容看,审计署目前获得最高分,社会公认是“一例范文”,统计精细到人次。也许未公开的10家还能跑出“黑马”,后来居上,我们且拭目以待。

  应当说,这次“三公”公开的“考试”,并非是一次严格意义上的考试。钱是2010年花的,怎么花和花多少,预算早已经在去年3月两会期间通过了,今年6月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中央财政决算也已通过了。现在公开,无非就是让广大人民群众都知道过去花钱的情形,把自己已经花掉的一部分钱,主要是自己花的一小部分钱说一遍。

  真正的“考试”,那是对各个部门的预决算公开,不是现在公开的“三公”经费这么一点内容。把全部账本摊开来看,不但要看账目是否清楚,更要看钱花得是否合理,还要追究花的效果如何,那才称得上是一年一度的“考试”。

  即使达到上面所说,说是“考试”也稍嫌夸张一些。准确地讲,这就是政府部门的必备“功课”。一个政府部门,打算花纳税人的钱,先要说花多少、怎么花,人大批准了你才能花,花了之后报告。我们说是一次“考试”,仅仅是说第一次把“家庭作业”拿出来,给全国人民这个“老师”看一看,从这一点来说,勉强算是一次“摸底测验”而已。家里请个管家或仆人,把钱交给他们去采买,买菜买粮买肉,一天报一次账,或一周、一个月报一次账,能说是“考试”吗?他们的分内之事,每天的“功课”而已。倘若连报个账都做不到,这个管家或仆人还能当下去吗?

  昨天看到一则消息,《北京市行政问责办法》将从今年10月1日起施行。不知道中央各部门有无行政问责,更不知道不按期公布“三公”经费有无行政问责,我以为这些都是应当有的。这次不问责,下次谁还老老实实交“答卷”?一个部门的财会主管如果连“三公”经费都不能按时做好交出来,就该换人了。自己本单位如果没有这种人才,不妨向国家审计署“求援”。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谈到“四个危险”,其中第二个是“能力不足的危险”。从“三公”公开,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些部门的能力严重不足,一些部门不按时公开账目是执行能力不足,一些部门有“账”没“目”的“糊涂账”反映财务管理能力不足,这些有没有危险呢?还是请同志们在学习中,理论联系实际,自己加深认识吧。有些同志多年不讲理论联系实际,大概已经忘记了我们党的这个三大作风之一。公开“三公”,既是党中央国务院创造条件让人民群众批评政府工作、监督政府工作、帮助政府提高能力的一次实践,也是对政府部门能力的一次“考试”,我们共同勉乎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