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辉佳特杨艳辉车祸:校报电子版——正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7:23:46
建设优良校风 培育卓越英才 ————纪念绍兴文理学院成立10周年 作者:●陈祖楠(绍兴文理学院首任校长)  阅读次数:1269 时间:2006-4-25     从何东昌老部长手里接过“绍兴文理学院”校牌,转眼十年过去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十年对于高等学校的发展来说太短了。但事物发展都有一个历史沿革,从绍兴师专建立,师专高专合并,到绍兴文理学院挂牌快三十年了。三十年也不长。但一些老师、校友聚在一起对这些年学校培养的人才总是津津乐道。绍兴师专办学历史较长,绍兴的教育与绍兴师专密不可分。绍兴师专为绍兴中学教育输送了大批优秀教师,他们中很多人已成为教育骨干,挑起了学校的大梁。绍兴师专还为市、县党委、政府输送了很多优秀干部,就是在省级领导班子中,省委常委中有两位是我们学校的校友,副省长中有两位是从我们学校毕业的,原来的团省委书记、省妇联主任、省委副秘书长、省委信访局长,现在的省府秘书长都是从我们学校出去的。师专的毕业生有的成了中央研究机构的研究员,全国重点大学的教授。老师们每谈及此,总是如数家珍,为学校自豪。如果说重点大学为省级机关输送了多少领导干部,这也许是平平常常的事,可是我们是一所千把人的小高等专科学校。回顾学校培养人才的历史大家会不约而同得出一个令人自豪的结论:绍兴文理学院是出人才的地方!细想起来这也并非偶然。既非偶然,我多次希望大家特别是学校领导都来调查研究,分析总结。总结我们的办学经验,它会成为我们学校的宝贵财富。

  要好好总结总结,我们常常这样想,也这么说。但要总结这经验并非易事。现在校报在纪念绍兴文理学院成立十周年的时候,说你作为首任校长应该写点什么。那就把这几年时时在琢磨,但始终很不成熟的想法写出来吧。真希望抛了这块砖,能引出玉来。这对我们学校发展有好处。

  18年前从滕伟石校长手里接过一所办学已很有基础的学校,我在学报上写的第一篇文章是《努力建设有师专特色的校风》。校风对学校至关重要。良好的校风对学生是无声的教育,是无形的巨大的精神力量。在一所有良好校风的学校里,懒散的人会勤奋,散漫的人会遵守纪律,本来无所作为的人也会立志成才。蓬生麻中,不扶自直。二十多年来我们在刻意建设良好的校风,执着的追求,不懈的努力,逐渐形成了良好的风气,它影响一届一届学子的成长。
  正  气

  正气就是堂堂正正的做人,规规矩矩的办事。
  几年前到过绍兴文理学院的人恐怕都会有一个印象。走进校门,大路两旁草坪上,几棵高大雪松深绿色的松针映衬着两块桔黄色的标语牌,上面写着八个白色正体大字:“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娇艳端庄,醒目耀眼。它告示学生你将为“人师”,将成“世范”,你必须“学高”,必须“身正”,你必须正派,必须正气!学校十分重视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始终坚持“德育为先”。书记校长亲自上政治课,上思想品德课。校风建设常常会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干扰,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常会使一些教师失去信心。学校告诫老师们:“社会风气不正,教育工作者更要洁身自好,不能随波逐流,更不能同流合污。”在大环境于教育并不有利的情况下,我们在艰苦地创造并维护一个良好的小环境。这虽艰难,但并不是不可能,有人来到我们学校称这是“一方净土”。多么可贵的赞誉 !          有人常常抱怨社会不良风气影响学校,但为什么只能社会影响学校,我们不能影响社会呢?我们相信教育的力量!我有一个教育理想:要以教育的力量来转变社会不良的风气,促进社会良好风尚的形成。为转变社会不良风气,学校要求学生“识礼仪,懂规矩,讲文明,有教养”。学校决定给学生进行养成教育补课。一段时间努力,效果出来了。全省高校校风校纪检查,对照标准,七个自查项目六项100分,一项90分,检查结果全省第一。全省高校校园文明建设验收评比,我校以全省最高分获得“文明校园”奖牌。检查评比结束,有的高校“依然故我”,省教育厅发出要“回头看”的通知,但明确告知“绍兴文理学院免检”。这是绍兴文理学院全体师生的光荣!
  学校讲正气,首先是领导班子要正派正气。不谋私利,廉洁奉公,苦干在前,获利在后,坚持原则,公平公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只有领导人正派正气,才能去严格要求教师学生。一所讲正气的学校,不允许有歪门邪道,容不得“环境污染”。当社会赌博之风悄悄吹进校园,有的教职工玩牌也放点钱。确认是赌博行为,学校态度是:一次禁绝!该警告的警告,该通报的通报。如果正不压邪,哪还有什么正气。讲正气,就要坚持原则,态度坚决,不然还叫什么“正气凛然”。
  进  取

  进取就是清清楚楚的目标,轰轰烈烈的奋斗。

  多年来,学校形成一种精神:敢为人先,不甘人后。绍兴师专建校初期就提出建设全国一流师专的目标。“一流”的提法虽嫌笼统,但至少能在师生中烙下一个印象,要奋发努力,要力争上游。经过10年努力,1988年全国表彰25所优秀师专,绍兴师专名列其中。全国一流师专的目标激励着全校师生。学校的基础、条件并不很好。绍兴人真有点越王句践的遗风,励精图治,发愤图强,孜孜矻矻,奋发努力。1994年教育部编写大型书刊《共和国英才的摇篮》,介绍一批全国办学实绩显著,最有影响的高等学校。浙江入编10所高校,绍兴师专是其中一所,而且还是浙江入编的唯一一所高等专科学校。1995年教育部在全国185所高等师范专科学校中确定9所为“主干学校”,绍兴师专名列其中。至此,“全国一流师专”的目标可以说基本实现。这为我们学校较早地、顺利地升格为本科院校,为绍兴文理学院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回顾这一奋斗历程,我们得到的启示是,积极进取要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学校定奋斗目标和人的立志一样,“志当存高远”。积极进取,首先是领导班子,特别是主要领导要有良好的精神状态。一个人好胜心太强并不好,但没有好胜心,窝窝囊囊,中不溜秋,不求上进那更糟。领导班子自己要求严格,积极进取,才可能向部门提出高标准,严要求。学校要求部门工作在横向比较中也要走在兄弟院校的前面。“敢为人先,不甘人后”形成风气,就成为心理定势,那是一种巨大的动力。这二十多年学校各项工作都取得佳绩。在全省高校评比评估中,德育、体育、艺术教育、校纪校风、文明校园、学生管理、团的工作、环境绿化、招生、档案、食堂、乃至安全保卫,我们学校都走在全省高校的前列。回顾我校历史,力争上游、敢为人先这种精神作风并非到绍兴师专才形成的。它是历史的继承。绍兴师专的前身,绍兴师范的历届领导班子特别是主要领导,简直都争胜好强。工作要求最出色的,什么竞赛、评比不争个第一,不拿个名次,就感脸上无光,落在后面是没有的。
  进取不是只提口号,定目标,还要扎扎实实的努力,轰轰烈烈的奋斗。这种努力奋斗必须动员全校师生投入,不能只是领导班子使劲。只是领导成员在忙乎,那会是冷冷清清,全校师生投入才是轰轰烈烈。1997年迎接全省高校校园文明建设验收评比,全校师生,一个目标——成绩要最好的,各个部门互相配合,全校师生齐心协力,当全省最高分的信息透露,全校师生欢欣鼓舞,校园欢腾。那情景至今令人难忘。学校现在又设定了一个未来的努力目标,要把学校建设成为省内有较高知名度的综合性大学——绍兴大学。绍兴文理学院成立10年,特别是近5年的加速发展已经有了良好的基础,继承发扬学校的办学精神、优良传统,新的目标一定能实现。
  严  谨

  严谨就是严严整整的纪律,认认真真的执行。

  一所几千人、上万人的高等学校不能没有纪律。如果没有严整的纪律制度,就没有统一的意志。行事无据,无所依凭,必然涣散,甚至混乱。在高校强调纪律有人认为会扼杀个性,影响学生成才。      这是很令人费解的。如果有纪律就扼杀个性,培养不出高尖人才,那么部队院校怎么说?部队院校哪所不是军事化管理、准军事化管理,不说军队高级将领,国防科技英才很多都是从部队院校培养出来的。树立良好的学风,就得有严格的学习纪律。我们在学生中说得最多的是两条:一是不旷课,不迟到,不早退;二是自修时间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这两条如果也算得上是纪律,那也绝对谈不上“严格”。对一个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学生来说这是起码的规矩,只是现时很多高等学校还做不到。学生到学校里来不上课,有限的自修时间也不学习,那你到学校里来干什么?学校还是要有纪律,大学生也要管理,只是要做到管而不死。我们要求学生自修时间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你在哪里学习可以不管,你学什么也可以不管。学文的可以去读科学书籍,学理学工的学点人文知识更好。但你必须学习。
  在大学谈纪律总有学生抵触,认为纪律是对自己的束缚。但当纪律内化为自觉的要求,也就是由他律上升到自律,他会意识到纪律恰恰是每个人享有自由的保证。遵守纪律首先是考虑他人,是为了不影响别人的自由。不守纪律的人只想到自己,不去考虑别人。要求学生有纪律,实际上是要求他“心有他人”。要学生养成遵守纪律的习惯,养成的不仅仅是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也养成了良好的思想习惯、道德习惯。“久行成习惯,习惯成自然,自然即品质。”
  纪律制度出台就要认认真真执行。就说前面说过的两条学习纪律吧,因为它是合理的、必须的,那就得认真执行。本来说是共产党员最讲认真,但现在我们最缺的就是“认真”二字。纪律制度离开“认真”二字,就形同虚设。认认真真的执行,上课得考虑勤,自修要检查,考试要监考,作弊就零分。当年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可是严格认真有名的人。教师违反教规,通报批评没商量;学生考试作弊,统统零分。曾有一位教师应兄弟单位之约,组织了几个女学生在晚自修时间去外面陪舞,被学校领导发现后拦回。这位领导为教师将会爽约而向他表示歉意,但学生还得回教室自修。夜晚,校园一片寂静,当你看到教学大楼每个窗格射出静静的灯光,那仿佛是一艘满载学子的巨轮在知识的海洋里航行。这就是校风——勤奋好学的校风。
  勤  奋
  勤奋就是孜孜矻矻的追求,踏踏实实的奋斗。
  专科学校的生源相对来说要差一些。在教育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教师地位待遇还不高的时候,人们报考师专不踊跃。为改善生源质量,高师院校一度提前单独招生。提前单独招生,招进了一些有志教师工作的优秀青年,也录取了一些自己估计高考上不了线的高中生。师专生源还不是一流的,但我们绝不能因此而降低要求,培养三流的教师。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在我们国家教师是最重要的人。生源不理想也要培养出优秀的教师,这就得学学笨鸟先飞,惜时勤奋,加倍努力,艰苦奋斗。劳动才会有成果,勤奋才能出成就。我们是成功的。在师专毕业生就地分配时,全省只有杭州地区接纳来自各地师范院校的毕业生。来自杭州教育部门的信息,在各个师范院校毕业生中,他们更欢迎绍兴师专毕业的。你可别小看了三年制的师专。今天我们已从自己毕业生中培养了一批教授,他们都是非常优秀的,成了大学的教学骨干。有的毕业生还坐上全国重点大学教授的教席。这些成就的取得靠的就是勤奋,靠的就是学校优良的学风。晚自修校园静悄悄,学子灯下苦读。在宋六陵时期,清晨同学们在松林里或执卷漫步,或倚松吟诵,那充满诗情画意的“松林晨读”的情景,至今还是二十年前毕业的校友的美好回忆。也就在这充满诗情画意的晨读中,同学们背熟了古文、掌握了单词、熟记了概念定义,为他们今后的深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大学的学习不能只是背书上课,大学要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要重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培养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最好的方法之一是写论文。在“文革”前大学本科也并不是普遍要求学生写毕业论文,可绍兴师专从第一届毕业生开始就要求人人写毕业论文。这恐怕又是“敢为人先”。论文写作不但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培养了学生刻苦勤奋的学习精神。宋六陵时期炎热的夏天没有电风扇,没有纱窗,蚊子成群。中文系一位同学回忆当年论文写作的情景:“毕业论文完稿那天开了一个通宵。教室里蚊子缠身,只好在周边烧几股蚊香来驱赶。当夜幕退去,蚊香烧光,一闻自己胳膊,自己身体也薰得成了一股大蚊香了。可是当给论文圈上最后一个句号,拿着沉甸甸的一叠文稿,却满心喜悦,心里有一种成就感。”这就是勤奋。
  良好学风的形成首先要有良好的教风。勤奋的学生要有勤奋的教师去培养。宋六陵时期教师都是住在学校的,只有极少数教师带有眷属,教师无家务之累。教师只周末回家,但星期日下午一定回校。一周整整五天半全身心投入教学。在绍兴师专和文理学院建校初期有一句口号颇为深入人心,那就是“以研究精神从事工作”。口号的提出是因为我们感到自身不足。绍兴师专是在绍兴师范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学校升格,教师升级,水涨船高。人贵有自知之明。怎样给大学生上课,怎样培养大学师资,怎样结合教学搞科研,大学生管理有什么特点,怎样做好后勤保障工作,等等,等等,我都需要学习摸索,要开动脑筋去研究。这样,学校提出要“以研究精神从事工作”。“以研究精神从事工作”不仅仅是对教师的要求。教师不搞科研不能提高教学质量,不研究教学方法无法提高效率。所有从事管理工作的同志、全体职工都要“以研究精神从事工作”。管理部门也要开研讨会,学生工作要研讨,后勤工作要研讨,参加研讨就得提供论文。“以研究精神从事工作”,使我们在较短的时间熟悉了高教管理,而且还总结了不少新鲜经验。
  优良的校风对人才成长至为重要。
  在一所被誉为“一方净土”的、正派正气的学校里成长起来的学生,总是有理想,有志气,有作为的。他们讲原则,明是非,有主见,正派,正气。他们不会随波逐流,不易同流合污,不会腐败,绝不堕落,甚至少有犯错的。这样的学生常常是组织部门物色后备干部的对象,是未来的接班人。
  在一个积极进取的环境里,在一个先进的单位里成长起来的青年,环境薰陶,多有自尊自爱、好强好胜之辈。他们敢为人先,不甘人后,总在奋发努力,不断进取,力争上游,这样的青年人无论放在哪里,他们都会是带头人,是领军人物。
  学校纪律严整,要求严格,学生生活其间,久行成习惯,习惯成自然。他们无论到什么地方,行为中规中矩,办事认认真真,不但纪律观念强,而且道德高尚,品质优秀,这样的学校毕业出来的学生,哪个单位都欢迎。
  学校里养成勤奋好学的习惯,懂得劳动才能出成果,勤奋才会有成就。他不会去投机,不会去取巧,不会浮躁。他会孜孜矻矻地去追求,踏踏实实地去奋斗。学历不高的师专毕业生,这才能会成为重点大学的教授。
  优良校风的形成不是一年半载的努力就能奏效的,它要一代一代人的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收到成效。二十多年的努力,我们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它还需要我们不断地执着地去探索,去努力,去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