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泽梓无马 ed2k:马岛:大西洋难以阻隔的英阿恩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4:19:08

马岛:大西洋难以阻隔的英阿恩怨

王斌 《 中国青年报 》( 2011年07月22日   10 版)

    2007年6月17日,英国伦敦,纪念马岛海战25周年的阅兵式隆重举行。 CFP供图

    对于很多国家来说,足球是一种能够增进友谊的运动,但这在英国人和阿根廷人之间却行不通。除了足球本身的原因之外,根本原因在于两国因马尔维纳斯群岛(英国称福克兰群岛)归属问题所引发的一场战争。阿根廷人虽然可以在足球场上扬眉吐气,但在军事上却不是老牌帝国的对手,以至29年前阿根廷人不得不向英国人投降。

    马岛问题渊源颇深

    马尔维纳斯群岛(简称马岛)位于南美洲大陆南端以东,大西洋西南端。马岛由索莱达岛(英国称东福克兰岛)和大马尔维纳斯岛(英国称西福克兰岛)两个大岛及约200个小岛礁组成,面积12173平方公里。人口2000余人,主要集中在索莱达岛,97%为英国移民及其后裔。该岛距麦哲伦海峡东部入海口约450公里,距阿根廷大陆南部海岸最近处约510公里,距英国本土约13000公里。

    如果不是因为1982年爆发了阿根廷和英国对马尔维纳斯群岛的争夺战,马岛也许至今仍然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群岛。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两国为它大动干戈,又是什么原因使战后沉寂多年的马岛再次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让我们一同来揭开英阿马岛争端背后的历史。 

    英阿两国对马岛主权的争议,有着复杂的历史背景,也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斗争。争议的焦点是,谁先发现和有效占领了该群岛。

    16世纪,麦哲伦在进行环球航海时首先发现了群岛。1690年,英国人约翰·斯特朗登陆该群岛,并以英国海军大臣福克兰子爵的名字为其命名,故英国方面至今仍然称该岛为福克兰群岛。

    1816年,阿根廷独立,宣布继承包括马岛在内的西班牙属地,并在该岛设立了行政区和军政长官。但在1833年,英国派军队占领了该岛,并宣称英国一直拥有该岛的主权。从那时起,马岛一直由英国控制和经营。

    1965年,联合国大会第一次审议马岛问题,阿根廷强调马岛是西班牙殖民体系的组成部分,应根据反殖宣言中确认的领土完整原则将马岛归还阿方。英国则坚持其对马岛的主权,强调居民自决权。大会最后通过了敦促阿英立即进行谈判、和平解决问题的决议。在1966年至1976年10年间,多届联大都作出了类似的决议。

    1970年代初,勘查表明在马岛南部海域可能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和其他矿藏。1973年,英阿谈判气氛变得紧张,后来一度停止谈判。1978年,两国恢复谈判。1982年2月26日~27日,英阿又在纽约举行正式谈判,但毫无结果,双方关系恶化。

    后来,阿根廷出于内政、外交和经济上的需要,为了维护民族尊严、国家主权及领土完整,彻底消除长期存在的殖民主义“毒瘤”,决定采取包括军事行动在内的“其他形式”来结束英国殖民主义者对马岛的武力统治,并在国内开始了积极的备战活动。1982年3月28日,阿方出兵,4月2日和3日先后在阿根廷港和南乔治亚岛登陆,马岛战争爆发。

    经过两个半月的海陆空较量,6月14日阿军战败投降,双方达成停火协定,马岛战争宣告结束,英军重占该岛,阿军撤离。

    马岛战争的失败在阿根廷国内引起了巨大的政治风暴,对战败负有直接责任的加尔铁里将军被迫辞去总统职务。战争虽然结束,但是英阿两国围绕马岛问题的争端仍然是两国之间一个悬而未决的难题。

    重要的战略价值和丰富的油气资源是马岛之争升温的关键原因

    马岛面积虽小,但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这也是英国和阿根廷一直都不放弃该岛主权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1914年巴拿马运河开通之前,麦哲伦海峡是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主要海上通道,而马岛则据守该海峡以东的咽喉要道,是通过该海峡或绕道好望角的船只必经之地。巴拿马运河通航之后,马岛在军事上仍然是南大西洋的重要据点和南美大陆南部的海上前哨。

    在两次世界大战中,英国曾以这里为海军基地,成功袭击在附近海域过往的德国舰艇。同时,马岛与南极大陆遥遥相对,是南极科学考察的前哨阵地和后方补给站,也是未来开发南极大陆的重要出发地。

    由于马岛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战略价值,英阿两国对于该岛的主权一直争执不下。

    据估计,马岛周围海域的石油储藏量约为600亿桶,相当于英国北海油田的总储量。如果马岛的石油资源能够得到充分开发,则英国政府能够确保本国在未来25年内拥有充足的能源供应。上世纪90年代曾有石油公司前往勘探,由于当时油价太低,开采成本又太高,只得放弃。但随着国际油价的不断攀升与国际石油供应体系的脆弱性凸显,马岛海域的原油储藏成了英阿两国必须争取的“宝藏”,石油企业的热情也空前高涨。实际控制马岛的英国不断采取单方面行动,现已在马岛海域打下第一口油井,阿根廷海军随即宣称要派军舰封锁海路,英国则针锋相对,派出驱逐舰“约克”号“捍卫主权”,引起阿根廷政府的强烈抗议,马岛之争突然升温。

    英、阿两国的实力与精力决定双方的“主攻方向”仍是外交战

    从英国方面来看,目前英国海军的实力为:水面舰艇主力有两艘轻型航空母舰,3艘两栖攻击舰和直升机母舰,8艘42型驱逐舰、14艘23型护卫舰和4艘22型护卫舰,还有大量的小型舰艇和执行援助与补给任务的舰艇,现役官兵37500人。这种实力,已经无法与昔日的帝国海军相比较。1982年的马岛战争,英国耗资17亿美元,共损失30艘舰艇,20架飞机,伤亡500余人,这样的代价在当今已很难被国民所接受。马岛战争之后,英国又追随美国进行了阿富汗战争与伊拉克战争,有限的军力使得英国无力开辟第三战线。

    自1833年后,马岛一直处于英国的实际控制和有效管理之中,累计时间远超过50年。英国目前占据“法理优势”,自恃可以不战而胜。英国还在打“民族自决”牌。在马岛上,目前英国移民及其后裔居多,“公投”岛屿的未来前途,无疑会倾向于英国一方。

    在获悉阿方政府下达“限航令”后,英国海军也作出反应,开始在马岛附近集结力量。不过,这些都只不过是防备性反应,而非开动战争机器的信号。

    从阿根廷方面来看,马岛战争过去29年了,军人政府已退出阿根廷历史舞台,现政府在扩充军备和增加军费上行动缓慢。据报道,阿根廷海军员额从1982年的36000人缩减到现在的17000人,目前只拥有13艘导弹驱逐舰,其中有两艘是英国建造的42型导弹驱逐舰,4艘“布朗海军上将”级驱逐舰,4艘国产MEKO140型护卫舰和3艘法国建造的A-69型轻型护卫舰,潜艇部队拥有3艘现代化的常规潜艇。这样的军力想要保护和夺取离本土500公里之外的马岛显得力不从心。

    阿根廷军事专家在总结马岛战争时指出:在能力不济的情况下仓促出战,一旦战败,后果严重。1982年的马岛战争让阿根廷人学会了以更加成熟、理性的态度判断国际形势。因此也可以预计,在目前的情况下,阿方只会在“口水战”中显示主权姿态,不会兴兵动武,重燃战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