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峰怎么出名的:20世纪关于演绎逻辑的争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22:17:18

20世纪关于演绎逻辑的争论

20世纪的60年代末70年代初,西方学界掀起了一场“非形式逻辑和批判思维运动”,90年代,这场“运动”波及我国,近些年来愈加兴盛。由于演绎逻辑特别强调推理过程的规范性和结果的必然性,因而成为非形式逻辑或批判性思维以及思维创新反思的焦点,一种误视与错解演绎逻辑的倾向也在逐渐凝成——演绎逻辑只是依据严格 的逻辑规则所进行的纯形式推理,是维护“教条”的工具;演绎逻辑的前提已经蕴涵了结论,只能担负起“检验”知识的功能,不能进行思维创新;演绎逻辑追求的是必然性,不适用于非形式逻辑或批判性思维所关注的日常论证;演绎逻辑是静态逻辑,是形式理性,不能把握动态的认知对象,无助于辩证理性水平的提升,等等。在思维实际中,由于谁也不会将论争的问题“拿笔来算一算”,演绎逻辑似乎起不了什么作用;在思维创新中,有人甚至提出要冲破演绎逻辑的“束缚”,才能有所收获。

归纳主义者反对或贬低演绎逻辑,认为演绎逻辑不是一种科学的方法,其基本理由有两个:

一是认为演绎逻辑不能给人以新知识,因为它的结论本身就包含在前提之中。比如从“凡人皆死”这个前提,推知“苏格拉底必死”这个结论。这里并没有告诉人以任何新知识。因为,“凡人皆死”本身就包含了“苏格拉底必死”。

二是认为演绎逻辑不能证明其前提的正确性,必然导致先验论。演绎逻辑必须以一定的基本原理为前提,在不引入更基本的基本原理之前,这些基本原理是不可能通过演绎逻辑本身被发现或证明的。而引入更基本的基本原理之后,这些基本原理虽然能被演绎逻辑所发现或证明,但是所引入的那些更基本的基本原理却又不能被演绎逻辑本身所发现或证明。因此依此类推,演绎逻辑要能作为一种完全的、根本性的方法而存在,就必须假设存在一些“先验”的、根本性的、绝对的真理,这些真理是不可能被演绎逻辑本身所发现或证明的,而其他的一切知识却都可以从这些“先验”真理中推演出来。

反驳:必须承认,上面归纳主义者对演绎逻辑的两个批评都是有道理的,但是我们在此还是有反驳的必要,因为这样可以加深我们对演绎逻辑的理解。

比如论点一,认为演绎逻辑的结论包含于前提之中,不能告诉人类新知识。这并没有错,但这并不表示演绎逻辑就没有意义了。因为,演绎逻辑虽然不能告诉人类新知识,却能告诉人类“隐”知识(即隐含于前提中的知识)。“苏格拉底必死”,毕竟不是“凡人皆死”;公式:F=ma,我们知道了F、m的值,不通过计算毕竟还是不知道a的值;欧几里德几何的定理包含于他的公理体系之中,不通过推理,我们毕竟还是不知道这些定理。事实上,演绎逻辑的重要作用就是将这些“隐”知识从前提中寻找出来,变为人类的“显”知识。

再如论点二,认为演绎逻辑不能证明其前提的正确性,必然导致先验论。这也并没有错,但同样不能说明演绎逻辑就没有意义。我们知道,宇宙应该有一个初始状态,宇宙的其他状态都是从这个初始状态中演变而来的,因此,我们只要弄清楚了宇宙初始状态的所有知识,宇宙的其他状态就都可以运用演绎逻辑从它的初始状态的知识中推演出来;我们还知道,宇宙在空间结构上应该存在一个其组成的基本单位,宇宙中形态、性质各异的事物都是由这个基本单位组成的,因此,我们只要弄清楚了这个基本单位的所有知识,这些形态、性质各异的事物自然都能够从这个基本单位的知识中推演出来。在此我们可以看出,人类的演绎逻辑实际上反映的是宇宙在时间序列上的演化方式及在空间结构上的组成模式。这也是演绎逻辑发展到极端——比如黑格尔的哲学——必然推出宇宙是精神的产物的根本原因。

统一性:宇宙在时间上存在着初始状态、在空间结构上存在着组成单位,我们将这一规律称之为宇宙的“统一性”原理。而将关于宇宙的初始状态及组成单位的知识称之为宇宙的“统一性”知识。由于人们将宇宙的初始状态称之谓宇宙的“本源”,将宇宙的组成单位称之谓宇宙的“本原”(这两者也常合称之谓“本原”),因此宇宙的“统一性”知识也可以被称之为关于宇宙的“本源”和“本原”的知识。

宇宙的“统一性”知识与演绎逻辑的关系是,宇宙的“统一性”知识是演绎逻辑的最根本性前提,或者说是绝对真理或“先验”真理;而用演绎逻辑所演绎出来的知识则都隐含于它的前提——宇宙的“统一性”知识之中。为演绎逻辑辩护的西方学者们在先验论上常导致唯心主义,即认为在人类的理性中存在一些不证自明、绝对正确的真理,而不是认为这些知识是存在于宇宙之中的、是关于宇宙的初始状态和组成单位的知识,这是极其错误的。演绎逻辑不能证明其前提正确的特点恰恰说明,我们的宇宙是有时间起始状态和空间结构组成单位的,而不是循环变化的。因为,宇宙如果是循环发展的,那么宇宙中的所有知识必然是能循环论证的,因此也就不存在“先验”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