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岛没有雪是什么梗:四平保卫战与黄克诚的直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5:51:27
史海钩沉
四平保卫战与黄克诚的直言
解放战争初期,刚入东北的我民主联军曾以全部主力十万之众在东北的四平地区顽强地抗击了美式装备的国民党主力30万之众达一个多月。对于这场重要战役,党史中大多未做评论。在最新出版的中共党史大事记中也未作任何评论,只是轻描淡写一笔带过。毛泽东曾评价这一战役:四平我军坚持一个月,抗击敌军十个师,表现了人民军队高度顽强英勇精神,这一斗争是有历史意义的。
然而,在王晓明主编的“中国十大将”的回忆录中报露,当时的重要将领,建国后我军的十大将之一的黄克诚一直对此持不同意见。
四平位于东北平原中部,是东北地区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是个有着极其重要意义的战略要地。1946年苏军撤走后,我军立即攻占了四平。而蒋介石要抢占东北,也不能不占四平。于是,46年4月,蒋介石在美国的帮助下遣30万主力杀向四平。由于我军刚入东北,尚未站稳脚跟,没有根据地支持,缺少后勤供应,加之天气寒冷,装备不足,战斗力受到很大限制,但在毛泽东的多次电令下,不惜流血牺牲,顽强抗击了一个多月。
对于这场背离毛泽东一贯战略思想的消耗战 ,早在4月 10日,黄克诚就给林彪发电报,建议适可而止,不要与敌硬拼。他的看法是,敌人一开始进攻的时候,打它一下,以挫敌锐气,是可以的,现在敌军倾巢而出,而我军尚不具备决战的条件。因此应当让出四平及其他

大城市,到中小城市乡村去建立根据地。等到敌人肩上的包袱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的时候,我们回过去消灭他们。
但令黄克诚不解的是,他连续给林彪发去好几封电报,建议他从四平撤退。但林彪既不回电,也不撤兵。前方激烈的战斗,我军的重大伤亡,使黄克诚忧心如焚。 12日,黄克诚直接致电中央,就四平保卫战和东北局势提出了自己意见,认为:由关内进入东北之部队,经几次大战斗,战斗部队人员消耗已达一半,连、排、班干部消耗则达一半以上。目前虽尚能补充一部新兵,但战斗力已减弱;敌九十三军到达,如搬上大量炮兵及部分坦克用上来,四平坚持有极大困难。四平不守,长春亦难确保 ,如停战短期可以实现,则消耗主力保持四平、长春亦绝对必要。如长期打下去,则四平、长春固会丧失,主力亦将消耗到精疲力竭,不能继续战斗。故如停战不能在现状下取得,让出长春可以达到停战时,我意即让出长春,以求得一时期的停战也是好的。以求争取时间,休整主力,肃清土匪。巩固北满根据地,来应付将来决战;东北已不可能停战,应在全国打起来,以牵制国民党军向东北调动。东北则需逐步消灭国民党兵力,来达到控制全东北的目的;我对整个情况不了解。但目前关内不打,关外单独坚持消耗的局势感觉绝(对)不利。故提上面意见,请考虑。
黄克诚发出这封电报后,也是始终未见回音。一直到13年后,黄克诚才解开这个疑团。那是在庐山会议开始不久,毛泽东请黄克诚吃饭,两人谈起四平之战,黄克诚说:“当时不该硬顶下来。”毛泽东反

问道:“难道说四年保卫战打错了?”黄克诚答道:“开始敌人向四平推进时,我们打他一下子,阻击他前进,这是需要的。但是后来在敌人集结重兵与我们决战时,我们就不该死守四平了。”毛泽东沉吟一会儿,说道:“固守四平是我的决定。”黄克诚这才明白当年的林彪为何既不回电也不撤兵的原因。他沉默了一会儿,对毛泽东说:“是你决定的也是错误的!”毛泽东一时没再说话。过了一会儿像是对黄克诚,也像是自言自语道:“那就让后人来评说吧。”
在四平防御战最激烈的时候,黄克诚眼看着身经百战的红军老战士一个个倒入血泊中,排一级的干部在短短几天内换了几批,战前的排以下干部几乎全部阵亡。不能再这样打了,他急匆匆地又给林彪发了一封电报:四平丢了,可以再夺取;可我们的骨干力量倒下了,却再也起不来了。我们一定要拼光我们的所有主力吗?然林彪依然没有给黄克诚回电。
四平最终失守,这场历时一个月的四平保卫战虽使国民党军伤亡超过10000人,迟滞了蒋军占领东北的步伐,也使我军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民主联军伤亡总数高达8,000人以上,部队元气大伤。其中包括数千名当初从井冈山走下来的红军老战士,他们历经万里长征、八年抗战,最终却过早地捐躯于东北这块黑土地上。
四平失守后,毛泽东仍然要东北民主联军在公主岭、长春一线坚持抵抗,发来电报:望坚守公主岭,如公主岭不能守,则应坚守长春,以利谈判。但此刻的东北局依据当时的实际情况,作出了自己的

独立判断。在几个主要领导看法不一致的情况下,罗荣桓发表了意见,长春、吉林都有是大城市,不利于防守,防线又宽,现在部队打得很疲劳,如果守长春,敌人从梅河口插到吉林,就会把我们的后方打得稀烂,不但长春守不住,非退到西满蒙古大沙漠不可,我赞成撤出长春,一直退到松花江以北。东北局通过了罗荣桓的意见。他们罕见的没有采纳中央和毛泽东的意见,一直退到松花江以北。历史证明,东北局的这一决定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