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未央抄袭调色盘:世说新语译注(4)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0:51:27
  
  
  夙惠第十二
  
  【题解】夙惠,同于夙慧,指从个就聪明过人,即早慧。本篇的几则事例说的都是少年儿童的记忆、观察、推理、释因和理解礼制、表明心迹等方面的能力。编纂者的用意在于说明一般的少年儿童达不到这一水平,而小时候的聪颖预示长大后能成为杰出人物。例如第3则记述在回答“长安何如日远”这一问题时,一个几岁小孩就能从不同角度观察而得出不同的结论。这虽然迹近诡辩,却能看出小孩子的机智和善于运用辩论手段。
  
  (1)宾客诣陈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炊忘著箄,饭落釜中①。太丘问:“炊何不馏②?”元方、季方长跪曰:“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著箄,饭今成糜。”太丘曰:“尔颇有所识不?”对曰:“仿佛志之。”二子俱说,更相易夺,言无遗失③。太丘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
  
  【注释】①箄(bì):箅子。②馏:把半熟的食物蒸熟。 ③更:交替。易夺:改正补充。
  
  【译文】有位客人到太丘长陈室家过夜,陈室就叫儿子元方和季方做饭待客,客人和陈寔在一起清谈,元方兄弟两人在烧火,结果一同放下手头的事,都去偷听。做饭时忘了放上箅子,要蒸的饭都落到了锅里。陈寔问他们:“饭为什么不蒸呢?”元方和季方直挺挺地跪着说:“大人和客人清谈,我们两人就一起去偷听,蒸饭时忘了放上箅子,现在饭煮成了粥。”陈寔问:“你们可记住一点了吗?”兄弟两人回答说:“似乎还能记住那些话。”于是兄弟俩一起说,互相穿插补正,一句话也没有漏掉。陈寔说:“既然这样,只吃粥也行,何必一定要干饭呢!”
  
  (2)何晏七岁,明惠若神,魏武奇爱之①。因晏在宫内,欲以为子。晏乃画地令方,自处其中。人问其故,答曰:“何氏之庐也②。”魏武知之,即遣还。
  
  【注释】①“何晏”句:何晏的父亲死得早,曹操任司空时,娶了何晏的母亲,并收养了何晏。②庐:简陋的房屋。按:这里指何晏不愿改姓做曹操的儿子。
  
  【译文】何晏七岁的时候,聪明过人,魏武帝曹操特别喜爱他。因为何晏在曹操府第里长大,曹操想认他做儿子。何晏便在地上画个方框,自己站在里面。别人问他是什么意思,他回答说:“这是何家的房子。”曹操知道了这件事,随即把他送回了何家。
  
  (3)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①。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告之②。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注释】①“晋明帝”句:按:晋元帝司马睿原为安东将军,镇守建康。后来京都洛阳失守,怀帝逃到平阳,不久,长安也失守。晋愍帝死后,司马睿才即帝位。其长子司马绍后继位为明帝。
  
  ②“具以”句:按:晋元帝为琅邪王时,住在洛阳。他的好友王导知天下将要大乱,就劝他回到自己的封国,后来又劝他镇守建康,意欲经营一个复兴帝室的基地。这就是所谓东渡意。
  
  【译文】晋明帝才几岁的时候,一次,坐在元帝膝上。当时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起洛阳的情况,不觉伤心流泪。明帝问父亲什么事引得他哭泣,元帝就把过江来的意图一五一十地告诉他。于是问明帝:“你看长安和太阳相比,哪个远?”明帝回答说:“太阳远。没听说过有人从太阳那边来,显然可知。”元帝对他的回答感到惊奇。第二天,召集群臣宴饮,就把明帝这个意思告诉大家,并且再重问他一遍,不料明帝却回答说:“太阳近。”元帝惊愕失色,问他:“你为什么和昨天说的不一样呢?”明帝回答说:“现在抬起头就能看见太阳,可是看不见长安。”
  
  (4)司空顾和与时贤共清言。张玄之、顾敷是中外孙,年并七岁,在床边戏。于时闻语,神情如不相属①。瞑于灯下,二儿共叙客主之言,都无遗失。顾公越席而提其耳曰:“不意衰宗复生此宝②!”
  
  【注释】①属(zhǔ):依附;集中。②衰宗:谦称自己的家族。
  
  【译文】司空顾和同当代贤达在一起清谈。张玄之和顾敷是他的外孙和孙子,两人都是七岁,在坐床旁玩耍。这时听他们谈论,神情好像漠不关心。后来两个小孩在灯下闭着眼睛,一起复述主客双方的话,一句也没有漏掉。顾和听见了,离开座位,拉着他们的耳朵说:“想不到敝家族还生下这样的宝贝!”         (5)韩康伯数岁,家酷贫,至大寒,止得襦,母殷夫人自成之,令康伯捉熨斗①。谓康伯曰:“且著襦,寻作复裈②。”儿云:“已足,不须复裈也。”母问其故,答曰:“火在熨斗中而柄热,今既著糯,下亦当暖,故不须耳。”母甚异之,知为国器③。
  
  【注释】①襦(rú):短袄。②复裈(kūn):夹裤。③国器:治国之才。
  
  【译文】韩康伯几岁时,家境非常贫苦,到了隆冬,只穿上一件短袄,是他母亲殷夫人亲手做的,做时叫康伯拿着熨斗取暖。母亲告诉康伯说:“暂时先穿上短袄,随着就给你做夹裤。”康伯说:“这已经够了,不须要夹裤了。”母亲问他为什么,他回答说:“火在熨斗里面,熨斗柄也就热了,现在已经穿上短袄,下身也会暖和的,所以不需要再做夹裤呀。”他母亲听了非常惊奇,知道他将来准是个治国的人才。
  
  (6)晋孝武年十二,时冬天,昼日不著复衣,但著单练衫五六重,夜则累茵褥①。谢公谏曰:“圣体宜令有常。陛下昼过冷,夜过热,恐非摄养之术②。”帝曰:“昼动夜静③。”谢公出,叹曰:“上理不减先帝④。”        【注释】①晋孝武:孝武帝司马曜,简文帝的儿子。茵褥:褥子。②摄养:保养。③昼动夜静:《老子》第四十五章:“躁胜寒,静胜热”,此用其意。④先帝:已经去世的皇帝,这里指简文帝。按:简文帝擅长谈玄理。
  
  【译文】晋孝武帝十二岁那年,当时正是冬天,他白天不穿夹衣,只穿五六件丝绸做的单衣,夜里却辅着两张褥子睡觉。谢安规劝他说:“圣上的贵体应该生活得有规律。陛下白天太冷,夜里太热,这恐怕不是养生的办法。”孝武帝说:“白天活动着就不会冷,夜里不动弹就不会热。”谢安退出来,赞叹说:“皇上说理不比先帝差。”
  
  (7)桓宣武薨,桓南郡年五岁,服始除,桓车骑与送故文武别①,因指语南郡:“此皆汝家故吏佐。”玄应声恸哭,酸感傍人②。车骑每自目己坐曰:“灵宝成人,当以此坐还之③。”鞠爱过于所生。
  
  【注释】①桓南郡:桓玄,小名灵宝,桓温的儿子,袭父爵为南郡公。桓温临死时,指定他做继承人。桓车骑:桓冲,是桓温的弟弟,桓玄的叔父,曾任车骑将军。送故:指护送遗体回乡的下属。参看《雅量》第18则注②。 ②酸:悲痛。③“灵宝”句:桓温原来镇守姑孰,死后,朝廷任桓冲为中军将军、扬州刺史,代替桓温镇守姑孰。桓冲说的“以此坐还之”,就是指的镇守姑孰的职位。
  
  【译文】桓温去世时,南郡公桓玄只有五岁,守孝期满,刚脱下丧服,车骑将军桓冲和前来送故的文武官员道别,便指着他们告诉桓玄说:“这些人都是你家的老下属。”桓玄随着他的话恸哭起来,悲痛感人。桓冲每每看着自己的座位说:“等灵宝长大成人,我就要把这个座位交还给他。”桓冲抚养、疼爱桓玄胜过自己的儿女。
  
  
  
  豪爽第十三
  
  【题解】豪爽指豪放直爽。魏晋时代,士族阶层讲究豪爽的风姿气度,他们待人或处事,喜欢表现出一种宏大的气魄,直截了当,无所顾忌。本篇所记载的主要是气概方面的豪爽。他们或者一往无前,出入于数万敌兵之中,威震敌胆,如第10则所记。或者有所动作,而大刀阔斧,气势磅礴,如第5则记晋明帝驱使武士挖池塘,一夜就完工。或者有所触而长吟,意气风发,旁着无人,如第12则所记。或者纵论古今,豪清满怀,慷慨激昂,如第8则所记。或者声讨乱臣赋子,正言厉色,痛快淋漓,如第6则所记。有时随兴会之所至,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无所拘束,这也是性格豪放的表现,第11则就是说的这一点。
  
  (1)王大将军年少时,旧有田舍名,语音亦楚①。武帝唤时贤共言伎艺事,人皆多有所知,唯王都无所关,意色殊恶,自言知打鼓吹②。帝令取鼓与之,于坐振袖而起,扬槌奋击,音节谐捷,神气豪上,傍若无人。举坐叹其雄爽。
  
  【注释】①楚:中原人把南方人看成楚。王敦(字处仲)本是琅邪郡临沂人,语音不同于中原,一概都被说成楚音。
  
  ②伎艺:技艺,这里指歌舞。鼓吹:指鼓箫等乐器合奏。
  
  【译文】大将军王敦年轻时,原来就有乡巴佬这个外号,说的话也是土话。晋武帝召来当时的名流一起谈论技艺的事,别人大多都懂得一些,只有王敦一点也不关心这些事,无话可说,神态、脸色都很不好,自称只懂得打鼓。武帝叫人拿鼓给他,他马上从座位上振臂站起,扬起鼓槌,精神振奋地击起鼓来,鼓音急促和谐,气概豪迈,旁若无人。满座的人都赞叹他的威武豪爽。
  
  (2)王处仲,世许高尚之目。尝荒恣于色,体为之敝①。左右谏之,处仲曰:“吾乃不觉尔,如此者甚易耳。”乃开后阁,驱诸婢妾数十人出路,任其所之②。时人叹焉。
  
  【注释】①荒恣:放纵。
  
  ②阁:侧门;小门。之:到..去。
  
  【译文】王处仲,世人赞许以高尚来品评他。他曾经沉迷女色,身体也因此很疲惫。身边的人规劝他,他说:“我却不觉得怎么样,既然这样,也很容易解决呀。”于是打开侧门,把几十个婢妾都放出去,打发上路,任凭她们爱到哪里就到哪里。当时的人很赞赏他。
  
  (3)王大将军自目高朗疏率,学通《左氏》。
  
  【译文】大将军王敦评论自己高尚开朗,通达直爽,学有专长,精通《左传》。
  
  (4)王处仲每酒后,辄咏“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①。”以如意打唾壶,壶口尽缺②。
  
  【注释】①“老骥”两句:引自曹操的《龟虽寿》诗,大意是:老了的千里马躺在马棚里,它的志向却在于驰骋千里;壮士虽然到了晚年,雄心还是不减。按:《晋书·王敦传》载,王敦权势越来越大,想控制朝廷,晋元帝既怕他又恨他,就重用刘隗等人,王敦心意不平,常咏曹操这首诗。②如意:器物名,参看《雅量》第41则注③。唾壶:等于痰盂。
  
  【译文】王处仲每逢酒后,就吟咏“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还拿如意敲着唾壶打拍子,壶口全给敲缺了。
  
  (5)晋明帝欲起池台,元帝不许。帝时为太子,好养武士。一夕中作池,比晓便成。今太子西池是也①。
  
  【注释】①太子西池:池名。据说是孙吴时代挖成的,叫西苑,后来淤泥积满,晋明帝时又修复,故俗称太子西池。
  
  【译文】晋明帝想挖池塘,修亭台,他父亲元帝不答应。当时明帝还是太子,喜欢招养武士。有一晚半夜叫这些人挖池塘,到天亮就挖成了。这就是现在的太子西池。
  
  (6)王大将军始欲下都,处分树置,先遣参军告朝廷,讽旨时贤①。祖车骑尚未镇寿春②,瞑目厉声语使人曰:“卿语阿黑,何敢不逊③!催摄面去④!须臾不尔,我将三千兵槊脚令上⑤。”王闻之而止。
  
  【注释】①处分:处理。树置:栽培;安插。讽旨:指暗示自己的意图。
  
  ②祖车骑:祖逖,字士稚,死后赠车骑将军。按:祖逖原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屡建战功。晋元帝太兴二年(公元319年),败于石勒部将,退屯梁国,又退屯淮南郡首府寿春。③阿黑:王敦小名。逊:谦恭。
  
  ④摄面:指收起老脸。面,唐写本作“向”,一本作“回”。
  
  ⑤槊:长矛。上:指溯江而上。王敦镇守武昌,地在建康上游,这里指西上武昌。
  
  【译文】大将军王敦起初想领兵东下京都,要处理朝臣,安插亲信,便先派参军去报告朝廷,并且向当时的贤达暗示自己的意图。那时车骑将军祖巡还没有移到寿春镇守,他瞪起眼睛声色俱厉地告诉王敦的使者说:“你去告诉阿黑,怎么敢这样傲慢无礼!叫他收起老脸躲开!如果不马上走,我就要率领三千兵马用长矛戳他的脚赶他回去。”王敦听说后,就打消了念头。
  
  (7)庾稚恭既常有中原之志,文康时,权重未在己①。及季坚作相,忌兵畏祸,与稚恭历同异者久之,乃果行②。倾荆。汉之力,穷舟车之势,师次于襄阳③;大会参佐,陈其旌甲,亲授弧矢,曰:“我之此行,若此射矣!”遂三起三叠④。徒众属目,其气十倍⑤。
  
  【注释】①“庾稚恭”句:稚恭,是庾翼的字,他想北伐入侵的外族,收复中原。晋成帝时,他哥哥庾亮升任江、荆、豫三州刺史,镇守武昌。后又为司空,遥执朝廷大权。当时庾翼任南蛮校尉、南郡大守,镇守江陵,权位不重。文康,是庾亮的谥号。
  
  ②“及季坚”句:季坚,是庾冰的字,庾冰是庾亮的弟弟、庾翼的哥哥。王导死后,庾冰任中书监、扬州刺史,参录尚书事。庾亮死后,庾翼任都督六州诸军事、荆州刺史,代庾亮镇守武昌,这才掌握了兵权。晋康帝即位后,庾翼想率师北伐,庾冰和他心意相同,桓温等也赞成,但康帝和大臣多以为难,且派人劝止进军。庾翼不从,违诏北行。这就是所谓“历同异”。但这里说季坚和稚恭历同异,在史书里没有反映。
  
  ③“倾荆”句:庾翼北伐时,征调所统六州奴和车牛驴马,并移镇襄阳。④三起三叠:等于说三发三中。叠,指小击鼓。徐震堮《世说新语校笺》说:“凡军中阅射,中的则以击鼓为号。”
  
  ⑤属(zhǔ)目:同“瞩目”,注目。
  
  【译文】庾稚恭早就有收复中原的志向,可是他哥哥庾亮当政时,大权不在自己手里。等到庾季坚作丞相时,害怕兵祸,和稚恭经过了长时间的不同意见的争论,才决定出兵北伐。庾稚恭出动荆州、汉水一带的全部力量,调集了所有的车船,率领军队驻扎到襄阳;在襄阳,召集所有下属开会,摆开军队的阵势,亲自把武器发下去,说:“我这一次出征,结果如何,就看我的箭了!”于时连发三箭,三发三中。士兵们全神贯注,大为振奋,士气顿时增长了十倍。
  
  (8)桓宣武平蜀,集参僚置酒于李势殿,巴、蜀缙绅莫不来萃①。桓既素有雄情爽气,加尔日音调英发,叙古今成败由人,存亡系才,其状磊落,一坐叹赏②。既散,诸人追味余馀言,于时寻阳周馥曰:“恨卿辈不见王大将军!”③
  
  【注释】①“桓宣武”句:桓温代蜀地李势一事参看《识鉴》第20则注①。萃,聚集;聚会。②英发:英气勃发。磊落:指仪态俊伟。
  
  ③周馥:家住庐江邵寻阳县,曾为王敦的属官。按:周馥这话暗示王敦胜过桓温。
  
  【译文】桓温平定蜀地后,在李势原先的宫殿里设酒和下属聚会,巴、蜀一带的大官全都邀请来聚会。桓温不但一向有豪放的性情、直爽的气概,加以这一天的谈话语调英气勃勃,畅谈古今成败在人,存亡的关键在于人才,他仪态俊伟,满座的人都很赞赏。散会以后,大家还在回忆、玩味他的话,这时寻阳人周馥说:“遗憾的是你们没有见过王大将军!”
  
  (9)桓公读《高士传》,至淤陵仲子,便掷去①,曰:“谁能作此溪刻自处②!”
  
  【注释】①淤(wū)陵仲子:战国时齐国的隐士。据《高士传》载,陈仲子住在淤陵,夫妻俩靠编草鞋、织布过活。他哥哥任齐国丞相,仲子认为哥哥的俸禄是不义之财,分文不取。一次有人送他哥哥一只鹅,他母亲杀给他吃,当他知道是别人送他哥哥的,就立刻吐了出来。楚王想请他出任丞相,他便和妻子逃到别处去给人做工。②溪刻:指行事苛刻不近情理。
  
  【译文】桓温读《高士传》时,读到放陵仲子的传记,便把书抛开,说:“谁能用这种苛刻的、不近情理的做法来对待自己!”。
  
  (10)桓石虔,司空豁之长庶也,小字镇恶①。年十七八,未被举,而重隶己呼为镇恶郎②。尝往宣武斋头③。从征枋头,车骑冲没陈,左右莫能先救④。宣武谓曰:“汝叔落贼,汝知不?”石虔闻之,气甚奋,命朱辟为副,策马于数万众中,莫有抗者,径致冲还,三军叹服。河朔后以其名断疟⑤。
  
  【注释】①司空豁:桓豁,是桓温的弟弟,任征西大将军,死后赠司空。长庶:妾所生的长了。②举:立,指正式承认庶出子女的身分地位。郎:一种尊称。参看《方正》第59则注③。③斋头:书房。
  
  ④“从征”句:晋海西公太和四年(公元369年),桓温率领他弟弟桓冲等北伐燕国,一直打到枋(fāng)头(属今河南省地)。后粮尽退兵,被燕将乘机迫击,大败。车骑冲,即桓冲,从桓温出征时是振威将军、江州刺史。桓温死后,他才改任车骑将军、徐州刺史。陈,同“阵”,战斗队列。⑤河朔:黄河以北。断疟:指消除疟疾,使病痊愈。古人迷信,以为疟疾是疟鬼作祟。由于桓石虔声威大震,当时的人以为对患疟疾的人大喊“桓石虔来”,把疟鬼吓跑,就会除病。
  
  【译文】桓石虔是司空桓豁的庶出长子,小名叫镇恶。十七八岁了,身分地位还没有得到承认,而奴仆们已经称呼他为镇恶郎了。他曾住在桓温家里。后来跟随桓温出征到枋头,在一次战斗中,车骑将军桓冲陷入敌阵,他手下的人没有谁能抢先去救他。桓温告诉石虔说:“你叔父落入敌人阵里、你知道吗?”石虏听了,勇气倍增,命令朱辟做副手,跃马扬鞭冲入几万敌军的重围中,没有谁能抵挡他,他径直把桓冲救了回来,全军都十分称赞佩服。后来黄河以北的居民就拿他的名字来驱赶疟鬼。
  
  (11)陈林道在西岸,都下诸人共要至牛渚会①。陈理既佳,人欲共言折。陈以如意拄颊,望鸡笼山叹曰:“孙伯符志业不遂!”②于是竟坐不得谈。
  
  【注释】①陈林道:陈逵,字林道,任西中郎将,兼淮南太守,驻守历阳县。淮南郡包括今江苏、安徽一带,在长江北岸,即这里所说的西岸。要(yāo):邀请。牛渚:牛渚山,在今安徽省当涂县,临长江南岸。
  
  ②鸡笼山:在今江苏省江宁县。孙伯符:孙策,字伯符,是孙权的哥哥。东汉末封吴侯,平定江东,被仇家射伤而死,传位于孙权。
  
  【译文】陈林道驻守在江北,京都诸友人一起邀他到牛渚山聚会。陈林道谈玄理谈得很好,大家想一同和他辩论,要驳倒他。陈林道却拿如意支着腮,远望鸡笼山感叹地说:“孙伯符志向、事业都没有如愿!”于是大家坐到散时也没机会谈论。
  
  (12)王司州在谢公坐,咏“入不言兮出不辞,乘回风兮载云旗”①。
  
  语人云:“当尔时,觉一坐无人②。”
  
  【注释】①“入不”两句:引自屈原《九歌·少司命》,大意是:神来时不说话,去时不告辞,乘着旋风,驾着云旗。指神的意向难知,神的形貌也不得见。回风,旋风,云旗,以云为旗。②“当尔”句:因神往于超现实的神灵境界,故觉一座无人
  
  【译文】司州刺史王胡之有一次在谢安家作客,朗诵起“入不言兮出不辞,乘回风兮载云旗”的诗句。他告诉别人说:“在这个时候,就好像四周没有一个人。”
  
  (13)桓玄西下,入石头,外白司马梁王奔叛①。玄时事形已济,在平乘上前鼓并作②,直高咏云:“萧管有遗音,梁王安在哉③!”
  
  【注释】①“桓玄”句:桓玄原为都督荆、司等七州军事,荆州刺史,晋安帝元兴元年(公元402年)他从江陵出发,举兵东下,攻入建康,自为丞相,杀会稽王司马道子。第二年又废晋帝,自称皇帝。桓玄入建康时,梁王司马珍之出逃到寿春,桓玄败后,才返回朝廷。
  
  ②事形:事态;局势。平乘:大船。笳:胡笳,类似笛子的乐器。
  
  ③“萧管”两句:引自阮籍《咏怀》,这首诗是凭吊战国时魏国的古迹吹台的(吹台在今开封市)。两句大意是:萧管奏出的乐曲里还有魏国时的音调,可是魏王又在哪里呢!梁王,即魏王。按:桓玄在这里只是用了“梁王”的字面意义,借指梁王司马珍之。
  
  【译文】桓玄从西边直下,攻入石头城,外面的人报告说司马梁王叛逃了。这时桓玄大局已定,在舰船上鼓乐齐鸣,并不看重他的逃亡,只是高声朗诵道:“萧管有遗音,梁王安在哉!”
  
  
  
  容止第十四
  
  【题解】容止指仪容举止。容止,在本篇里有时偏重讲仪容,例如俊秀、魁梧、白净、光彩照人;有时也会偏重讲举止,例如庄重、悠闲。主要是从好的一面赞美,个别也讥弹貌丑。有相当一部分条目是直接描写容貌举止,也可能着重写某一点,例如眼睛、脸庞,或者某一动作,例如弹琵琶。有一些条目只是点出“美姿仪”等,而不做具体描写;有的用侧面烘托法,表现人物容止之美。例如第19则说的“看杀卫阶”;第14则记王武子“俊爽有风姿”,可是看见卫阶就感叹“珠玉在侧,觉我形秽”。都没有正面涉及卫玠的容止。有时也用对比的手法,如第3、4、17则.或者用品评的方式说出,如第30则。
  
  士族阶层讲究仪容举止,这成了魏晋风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仪容风采有时甚至能借以活命或办成事情。例如第23则记陶侃因苏峻作乱事欲杀庾亮,可是见到庾亮后就不一样了,“庾风姿神貌,陶一见便改观;谈宴竟日,爱重顿至”。从此足见注重容止是当时的风尚。
  
  另外,在赞美声中还可以看出一些名士羡慕隐逸、追求超然世外的举止风姿。例如第33则赞叹“此不复似世中人”,第36则欣赏“寝处山泽间仪”。这大概都因顾盼生姿、闲适自得而引发人们超尘出世之想。
  
  (1)魏武将见匈奴使①。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②。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③。
  
  【注释】①魏武:曹操。按:下文的帝、魏王都是指曹操,因为他生前封魏王,谥号是武,曹丕登帝后,追尊他为武帝。
  
  ②雄:称雄;显示威严。崔季珪:崔琰,字季珪,在曹操手下任职。他仪表堂堂,很威严。而据刘孝标注引(魏氏春秋)说,曹操却是“姿貌短小”。
  
  ③“魏武”句:曹操认为匈奴使已经讽破了他的野心和做法,所以把使臣杀了。按:此说不大可信。
  
  【译文】魏武帝曹操将要接见匈奴的使节。他自认为相貌丑陋,不能对远方国家显示出自己的威严,便叫崔季珪代替,自己却握着刀站在崔季珪的坐床边。接见后,曹操派密探去问匈奴使节说:“你看魏王怎么样?”匈奴使节回答说:“魏王的崇高威望非同一般,可是床边握刀的人,这才是英雄啊。”曹操听说后,趁使节回国,派人追去杀了他。
  
  (2)何平叔美姿仪,面至白。魏明帝疑其傅粉,正夏月,与热汤饼①。
  
  既啖,大汗出,以朱衣自拭,色转皎。然②。
  
  【注释】①傅粉:搽粉。汉魏时的贵公子喜欢搽粉,这是当时习气。汤饼:汤面。②皎然:形容又白又亮。
  
  【译文】何平叔相貌很美,脸非常白。魏明帝怀疑他搽了粉,想查看一下,当时正好是夏天,就给他吃热汤面。吃完后,大汗淋漓,自己撩起红衣擦脸,脸色反而更加光洁。
  
  (3)魏明帝使后弟毛曾与夏侯玄共坐,时人谓蒹葭倚玉树①。
  
  【注释】①夏侯玄:初任散骑黄门侍郎,年轻时就很出名。他曾和皇后的弟弟毛曾并排坐在一起,却认为这是耻辱,因为太不相称。魏明帝很不高兴,就把他降为羽林监。蒹葭倚玉树:蒹是荻,葭是芦苇,比喻微贱、貌丑。玉树指传说中的仙树或珍宝制作的树,比喻品貌之美。此指两个品貌极不相称的人在一起。
  
  【译文】魏明帝叫皇后的弟弟毛曾和夏侯玄并排坐在一起,当时的人评论说,这是芦苇倚靠着玉树。
  
  (4)时人目夏侯太初朗朗如日月之入怀,李安国颓唐如玉山之将崩①。
  
  【注释】①夏侯太初:夏侯玄,字太初。李安国:李丰,字安国,任中书令,后被杀。颓唐:指精神委靡不振。玉山:用玉石堆成的山,用来形容仪容美好。
  
  【译文】当时的人评论夏侯太初好像怀里揣着日月一样光彩照人,李安国精神不振,像玉山将要崩塌一样。
  
  (5)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①。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②。”或云:“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③。”山公曰:“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④;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⑤。”
  
  【注释】①七尺八寸:古代的尺寸,长度没有现代那么长,不过七尺八寸也表明身材高大。②萧萧肃肃:萧萧形容举止萧洒脱俗,肃肃形容清静。举:挺拔。
  
  ③肃肃:象声词,形容风声。徐引:舒缓悠长。
  
  ④岩岩:形容高峻挺拔。
  
  ⑤傀俄:同“巍峨”,形容高大雄伟。
  
  【译文】嵇康身高七尺八寸,风度姿态秀美出众。见到他的人都赞叹说:“他举止萧洒安详,气质豪爽清逸。”有人说:“他像松树间沙沙作响的风声,高远而舒缓悠长。”山涛评论他说:“嵇叔夜的为人,像挺拔的孤松傲然独立;他的醉态,像高大的玉山快要倾倒。”
  
  (6)裴令公目王安丰:“眼烂烂如岩下电①。”
  
  【注释】①眼烂烂:指目光闪闪。烂烂,明亮的样子。岩下:山岩之下,是眉棱下的比喻。
  
  【译文】中书令裴楷评论安丰侯王戎说:“他目光灼灼射人,像岩下闪电。”
  
  (7)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①。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②。左太冲绝丑,亦复效岳游邀,于是群妪齐共乱唾之,委顿而返③。
  
  【注释】①神情:神态风度。
  
  ②萦:围绕。按:《语林》说,潘岳外出,妇女们都抛果子给他,常常抛满一车。③委顿:很疲乏。
  
  【译文】潘岳有美好的容貌和优雅的神态风度。年轻时夹着弹弓走在洛阳大街上,遇到他的妇女无不手拉手地一同围住他。左太冲长得非常难看,他也来学潘岳到处游逛,这时妇女们就都向他乱吐唾沫,弄得他垂头丧气地回来。         (8)王夷甫容貌整丽,妙于谈玄,恒捉白玉柄麈尾,与手都无分别①。
  
  【注释】①“王夷甫”句:魏晋谈玄之士,经常拿着拂尘,相习成俗,王公贵人多拿此物。拂尘以玉为柄,王衍的手生得白净,和玉色无异。
  
  【译文】王夷甫容貌端庄、漂亮,善于谈玄,平常总拿着白玉柄拂尘,白玉的颜色和他的手一点也没有分别。
  
  (9)潘安仁、夏侯湛并有美容,喜同行,时人谓之连壁①。
  
  【注释】①连璧:璧是一种玉器,连璧指两壁相连,比喻并美。按:《晋书·夏侯湛传》载,两人常常同行同止,出则同车,入则同席。
  
  【译文】潘安仁和夏侯湛两人都很漂亮,而且喜欢一同行走,当时人们评论他们是连璧。
  
  (10)裴令公有俊容姿。一旦有疾,至困,惠帝使王夷甫往看。裴方向壁卧,闻王使至,强回视之。王出,语人曰:“双眸闪闪,若岩下电;精神挺动,体中故小恶①。”
  
  【注释】①挺动:动摇,晃动,这里指精神分散。
  
  【译文】中书令裴楷容貌俊美。有一次生了病,非常疲乏,晋惠帝派王夷甫去看望他。这时裴楷正向着墙躺着,听说王夷甫奉命来到,就勉强回过头来看看他。王夷甫告辞出来后,告诉别人说:“他双目闪闪,好像山岩下的闪电;可是精神分散,身体确实有点不舒服。”
  
  (11)有人语王戎曰:“嵇延祖卓卓如野鹤之在鸡群①。”答曰:“君未见其父耳!”
  
  【注释】①嵇延祖:嵇绍,字延祖,是嵇康的儿子。卓卓:形容超群出众,气度不凡。
  
  【译文】有人对王戎说:“嵇延祖气度不凡,在人群中就像野鹤站在鸡群中一样。”王戎回答说:“那是因为您没有见过他的父亲罢了!”
  
  (12)裴令公有俊容仪,脱冠冕,粗服乱头皆好,时人以为玉人①。见者曰:“见裴叔则,如玉山上行,光映照人。”
  
  【注释】①冠冕:帝王、大夫所带的礼帽。玉人:比喻容貌美丽的人。
  
  【译文】中书令裴叔则仪表出众,即使脱下礼帽,穿着粗陋的衣服,头发蓬松,也都很美,当时人们说他是玉人。见到他的人说:“看见裴叔则,就像在玉山上行走,感到光彩照人。”
  
  (13)刘伶身长六尺,貌甚丑悴,而悠悠忽忽,土木形骸①。”
  
  【注释】①六尺:相当于现在四尺多一点,是比较矮小的。悴:憔悴。悠悠忽忽:悠闲、不经意的样子。土木形骸:把身体当成土木,不加修饰,状态自然。
  
  【译文】刘伶身高四五尺,相貌非常丑陋、憔悴,可是他悠闲自在,不修边幅,质朴自然。
  
  (14)骠骑王武子是卫玠之舅,俊爽有风姿①。见玠,辄叹曰:“珠玉在侧,觉我形秽!”
  
  【注释】①王武子:王济,字武子,死后追赠骠骑将军。他的外甥卫玠,风采秀异,见者皆以为玉人。        【译文】骠骑将军王武子是卫玠的舅舅,容貌俊秀,精神清爽,很有风度仪表。他每见到卫玠,总是赞叹说:“珠玉在身边,就觉得我自己的形象丑陋了!”           (15)有人诣王太尉,遇安丰、大将军、丞相在坐;往别屋,见季胤、平子①。还,语人曰:“今日之行,触目见琳琅珠玉②。”
  
  【注释】①王太尉:王衍。按:在王衍家所遇的五个人都是王衍的兄弟或堂兄弟,安丰即王衍堂兄王戎,大将军即堂弟玉敦,丞相即堂弟王导,季胤是弟弟王诩的字,平子是弟弟王澄的字。②琳琅:美玉,比喻人物风姿秀逸。
  
  【译文】有人去拜访太尉王衍,遇到安丰侯王戎、大将军王敦、丞相王导在座;到另一个房间去,又见到王季胤、王平子。回家后,告诉别人说:“今天走这一趟,满眼都是珠宝美玉。”
  
  (16)王丞相见卫洗马①,曰:“居然有赢形,虽复终日调畅,若不堪罗绮②。”
  
  【注释】①卫洗(xiǎn)马:卫玠,任太子洗马。体弱多病。②罗绮:有花纹的丝织品。
  
  【译文】丞相王导看见太子洗马卫玠,说:“身体显然很瘦弱,虽然整天很和适舒畅,也还是像弱不胜衣。”
  
  (17)王大将军称太尉:“处众人中,似珠玉在瓦石间。”
  
  【译文】大将军王敦称赞太尉王衍说:“他处在众人之中,就像珠玉放在瓦砾石块中间。”
  
  (18)庾子嵩长不满七尺,腰带十围,颓然自放①。
  
  【注释】①十围:两手的拇指和食指合拢起来的圆周长是一围,腰宽十围就是很粗的了。颓然:温和、顺从的样子。自放:指自我放纵,不拘礼法。
  
  【译文】庾子嵩身高不足五尺,腰带却有十围大小,可是他本性和顺,纵情放达。         (19)卫玠从豫章至下都,人久闻其名,观者如堵墙①。玠先有羸疾,体不堪劳,遂成病而死。时人谓看杀卫玠。
  
  【注释】①下都:指京都建康(原名建邺)。西晋旧都洛阳,所以后来称新都为下都。按:卫玠渡江后,先到豫章(首府在南昌),后到建康,人们听说他容貌非凡,观者如堵。堵墙:墙。
  
  【译文】卫玠从豫章郡到京都时,人们早已听到他的名声,出来看他的人围得像一堵墙。卫玠本来就有虚弱的病,身体受不了这种劳累,终于形成重病而死。当时的人说是看死了卫玠。
  
  (20)周伯仁道桓茂伦:“嵚崎历落可笑人”①。或云谢幼舆言。
  
  【注释】①桓茂伦:桓彝,字茂伦。他很达观,善于鉴别人才,享有盛名,一向为周伯仁所推崇。嵚(qīn)崎:山高峻,比喻人高大英俊。历落:指举止洒脱。可笑:可喜。
  
  【译文】周伯仁称赞桓茂伦:“高大英俊,举止潇洒,是个招人喜爱的人。”有人说这是谢幼舆说的话。
  
  (21)周侯说王长史父:“形貌既伟,雅怀有概,保而用之,可作诸许物也。”①
  
  【注释】①王长史父:王濛的父亲王讷。有概:有风度。诸许物:一切事情;许多事情。
  
  【译文】武城侯周f评论长史王濛的父亲:“身体既魁梧,又有高雅的情怀、不凡的风度,保持并发扬这些特长,一切事情都是可以办到的。”
  
  (22)祖士少见卫君长,云:“此人有旄仗下形①。”
  
  【注释】①旄仗:旗帜和仪卫。
  
  【译文】祖士少见到卫君长,说:“这个人有将帅的风度。”
  
  (23)石头事故,朝廷倾覆①。温忠武与庾文康投陶公求救②。陶公云:“肃祖顾命不见及③。且苏峻作乱,衅由诸庾,诛其兄弟,不足以谢天下。”于时庾在温船后,闻之,忧怖无计。别日,温劝庾见陶,庾犹豫未能往。温曰:“溪狗我所悉,卿但见之,必无忧也④。”庾风姿神貌,陶一见便改观;谈宴竟日,爱重顿至。
  
  【注释】①石头事故:指苏峻作乱。晋成帝咸和二年(公元327年),庾亮执掌朝政,下诏征历阳内史苏峻为大司农。苏峻一向怀疑庾亮想谋害自己,便起兵反,攻陷建康,自掌朝政,颁布大赦,独不赦庚亮兄弟。第二年又把晋帝迁到石头城。这时陶侃、温峤、庾亮等起兵讨伐苏峻。数月后,苏峻败死。②温忠武:温峤,谥忠武。苏峻作乱时,温峤任平南将军、江州刺史,驻扎到寻阳。后庾亮战败,逃到他那里,他劝庾亮去见陶侃,并共推陶侃为盟主,起兵讨伐。庾文康:庾亮,晋明帝皇后的哥哥,谥文康。陶公:陶侃。苏峻作乱时,为征西大将军、荆州刺史,镇守江陵。③“肃祖”句:萧祖是晋明帝的庙号;顾命指君主临终的命令。晋明帝病重时,王导、庾亮、温峤等同受顾命,辅佐幼主晋成帝。明帝死后,太后临朝听政,政事由庾亮决定。陶侃因为自己不在受顾命之列,深以为憾。
  
  ④溪狗:即傒狗。吴人把江西一带的人叫傒狗,是指语音不正说的,含鄙薄意。陶侃本鄱阳人,所以也得此称谓。
  
  【译文】石头城事变发生,朝廷倾覆了。温峤和庾亮投奔陶侃求救。陶侃说:“先帝的遣诏并没有涉及我。再说苏峻作乱,事端都是由庾家的人挑起的,就是杀了庾家兄弟,也不足以向天下人谢罪。”这时庾亮正在温峤的船后,听见这些话,既发愁,又害怕,无计可施。有一天,温峤劝庾亮去见一见陶侃,庾亮很犹豫,不敢去。温峤说:“那溪狗我很了解,你只管去见他,一定不会出什么事的。”庾亮那非凡的风度仪表,使得陶侃一见便改变了原来的看法;和庾亮畅谈欢宴了一整天,对庾亮的爱慕和推重一下子达到了顶点。(24)庾太尉在武昌,秋夜气佳景清,使吏殷浩、王胡之之徒登南楼理咏①。音调始遒,闻函道中有屐声甚厉,定是庾公②。俄而率左右十许人步来,诸贤欲起避之。公徐云:“诸君少往,老子于此处兴复不浅③。”因便据胡床,与诸人咏谑,竟坐甚得任乐④。后王逸少下,与丞相言及此事。丞相曰:“元规尔时风范不得不小颓⑤。”右军答曰:“唯丘壑独存⑥。”
  
  【注释】①“庾太尉”句:苏峻叛乱平定后,庾亮(字元规)升任都督江、荆等六州诸军事,移镇武昌。使吏,一本作“佐吏”,《晋书·庾亮传》也作“佐吏”,指地方长官的僚属。理咏,吟咏,作诗吟唱。 ③遒(qiú):高昂。函道:楼梯。③老子:老人自称,等于老夫。④胡床:交椅,是椅腿交叉,能折叠的一种坐具,即马扎儿。谑(xuè):开玩笑。任乐:尽情欢乐。 ⑤风范:气派。颓:低落;收缩。⑥丘壑:山水幽美处所,是隐士所居之地,比喻深远的意境。
  
  【译文】太尉瘦亮在武昌的时候,正值秋夜天气凉爽、景色清幽,他的属官殷浩、王胡之一班人登上南楼吟诗咏唱。正在吟兴高昂之时,听见楼梯上传来木板鞋的声音很重,料定是庚亮来了。接着庾亮带着十来个随从走来,大家就想起身回避。庾亮慢条斯理地说道:“诸君暂且留步,老夫对这方面兴趣也不浅。”于是就坐在马扎儿上,和大家一起吟咏、谈笑,满座的人都能尽情欢乐。后来王逸少东下建康,和丞相王导谈到这件事。王导说:“元规那时候的气派也不得不收敛一点。”王逸少回答说:“唯独幽深的情趣还保留着。”
  
  (25)王敬豫有美形①。问讯王公,王公抚其肩曰:“阿奴恨才不称。”又云:“敬豫事事似王公。”
  
  【注释】①王敬豫:王恬,字敬豫,是王导的儿子。好武,不拘礼法,王导并不喜欢他。问讯:问安。【译文】王敬豫形貌很美。有一次去向父亲王导请安,王导拍着他的肩膀说:“你遗憾的是才能和形貌不相称。”有人说:“敬豫样样都像王公。”
  
  (26)王右军见杜弘治,叹曰;“面如凝脂,眼如点漆,此神仙中人①。”时人有称王长史形者,蔡公曰:“恨诸人不见杜弘治耳!”
  
  【注释】①凝脂:凝固的油脂,形容白嫩。
  
  【译文】右军将军王羲之见到杜弘治,赞叹说:“脸像凝脂一样白嫩,眼睛像点上漆一样黑亮,这是神仙里头的人。”当时有人称赞长史王濛的相貌,司徒蔡谟说:“可惜这些人没有见过牡弘治啊!”
  
  (27)刘尹道桓公:“鬓如反猬皮,眉如紫石棱,自是孙仲谋、司马宣王一流人①。”
  
  【注释】①“鬓如”句:《晋书·桓温传》载,桓温豪爽有风度,相貌威武,面有七星,刘惔曾称赞他说:“温眼如紫石棱,须作猬毛磔,孙仲谋、晋宣王之流亚也。”反猬皮:大概指猬毛翻开,四散竖起。紫石棱:陇州所出紫色石的棱角。孙仲谋:孙权的字,他是吴国的开国之主。司马宣王:司马懿,晋国初建,追尊为宣王。司马懿为晋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译文】丹阳尹刘惔评论桓温说:“双鬓像刺猬毛竖起,眉棱像紫石棱一样有棱有角,确实是孙仲谋、司马宣王一类的人。”
  
  (28)王敬伦风姿似父,作侍中——加授桓公——公服从大门入①。桓公望之,曰:“大奴固自有凤毛②。”
  
  【注释】①王敬伦:王劭,字敬伦,是王导的第五个儿子。加授桓公:加指加官,在原有官职外加领其他官职。据《晋书·哀帝纪》载,兴宁元年,加征西大将军桓温侍中、大司马。②大奴:指王劭。凤毛:凤毛是珍稀之物,比喻有父辈的才华、风采。
  
  【译文】王敬伦仪表风度像他父亲,任侍中——这时桓温也加授侍中——穿着官服从大门进官署。桓温望见他,说:“大奴的确有他父亲的风采。”
  
  (29)林公道王长史:“敛衿作一来,何其轩轩韶举①!”
  
  【注释】①敛衿:整理衣襟,表示肃敬。按:王濛年轻时放纵不羁,不为乡里所齿,晚年才克己励行。来:语气词。轩轩:形容仪态轩昂。韶举:优美的举止。
  
  【译文】支道林评论长史王濛说:“严肃起来,作事专一了,仪态多么轩昂优美啊!”
  
  (30)时人目王右军:“飘如游云,矫若惊龙①。”
  
  【注释】①“飘如”句:按《晋书》本传载,这是评论王羲之的书法笔势的。
  
  【译文】当时的人评论有军将军王羲之说:“像浮云一样飘逸,像惊龙一样矫捷。”
  
  (31)王长史尝病,亲疏不通。林公来,守门人遽启之曰:“一异人在门,不敢不启。”王笑曰:“此必林公。”
  
  【译文】长史王濛有一次生了病,无论亲疏来探病,都不给传达。一天支道林和尚来了,守门人立刻去禀报王濛说:“有一个相貌特别的人来到门口,我不敢不禀报。”王濛笑道:“这一定是林公。”
  
  (32)或以方谢仁祖不乃重者。桓大司马曰:“诸君莫轻道,仁祖企脚北窗下弹琵琶,故自有天际真人想①。”
  
  【注释】①企脚:指跷起腿。真人:修真得道的人,泛指仙人。按:谢仁祖(即谢尚)擅长音乐,通晓众艺。
  
  【译文】有人拿别人来和谢仁祖并列而不那样看重他。大司马桓温说:“诸位不要轻易评论,仁祖跷起脚在北窗下弹琵琶的时候,确是有飘飘欲仙的情意。”
  
  (33)王长史为中书郎,往敬和许。尔时积雪,长史从门外下车,步入尚书,著公服①。敬和遥望,叹曰:“此不复似世中人!”
  
  【注释】①尚书:指尚书省。按:《晋书·王洽传》只说王洽(字敬和)历任中书郎、中军长史、司徒左长史等职,没有说到他在尚书省担任什么职务。
  
  【译文】长史王濛任中书郎的时候,一次往王敬和那里去。那时连日下雪,王濛在门外下车,走人尚书省,穿着官服。王敬和远远望见雪景衬着王濛,赞叹说:“这人不再像是尘世中人!”
  
  (34)简文作相王时,与谢公共诣桓章武①。王珣先在内,桓语王:“卿尝欲见相王,可往帐里。”二客既去,桓谓王曰:“定何如?”王曰:“相王作辅,自然湛若神君,公亦万夫之望,不然,仆射何得自没②!”
  
  【注释】①相王:参看《文学》第51则注①。②辅:辅相;丞相。神君:神灵、神仙。仆射:指谢安。
  
  【译文】简文帝任丞相时,和谢安一起去看望桓温。这时王珣已经先在桓温那里,桓温对王珣说:“你过去想看看相王,现在可以留在帷幔后面。”两位客人走了以后,桓温问王珣说:“相王究竟怎么样?”王珣说:“相王任丞相,自然像神灵一样清澈,公也是万民的希望,不然,仆射怎么会自甘藏拙呢!”
  
  (35)海西时,诸公每朝,朝堂犹暗,唯会稽王来,轩轩如朝霞举①。
  
  【注释】①海西:即晋废帝海西公。海西公即位后,会稽王司马晃才任丞相。
  
  【译文】海西公称帝时,大臣们每次早朝,殿堂还很暗,只有会稽王来了,他气宇轩昂,才像朝霞高高升起一样。
  
  (36)谢车骑道谢公①:“游肆复无乃高唱,但恭坐捻鼻顾睐,便自有寝处山泽间仪②。”
  
  【注释】①谢车骑:谢玄,是谢安的侄儿。
  
  ②游肆:尽情游乐。捻(niē)鼻:堵住或捏住鼻子。按:谢安能作洛下书生咏,但有鼻疾,所以发音浊。这里所说捻鼻,即指作洛下书生咏。参看《雅量》第29则。顾睐(lài):左右顾盼。
  
  【译文】车骑将军谢玄称道谢安:“一旦纵情游乐,又无须放声高唱,只是端坐捏鼻作洛下书生咏,顾盼自如,就会有栖止于山水草泽间的仪态。”
  
  (37)谢公云:“见林公双眼,黯黯明黑①。”孙兴公见林公:“棱棱露其爽②。”
  
  【注释】①林公:支道林和尚。黯黯(àn):黑黑的。明:照亮。
  
  ②棱棱:形容威严正直。
  
  【译文】谢安说:“我觉得林公一双眼睛,黑油油的,能照亮黑暗的地方。”孙兴公也觉得支道林是:“威严的眼神里透露出直爽。”
  
  (38)庾长仁与诸弟入吴,欲住亭中宿①。诸弟先上,见群小满屋,都无相避意。长仁曰:“我试观之。”乃策杖将一小儿,始入门,诸客望其神姿,一时退匿。
  
  【注释】①庚长仁:庾统,字长仁,是庾亮的侄儿。亭:设在道边供旅客停宿的公房。
  
  【译文】庾长仁和弟弟们过江到吴地,途中想在驿亭里住宿。几个弟弟先进去,看见满屋都是平民百姓,这些人一点回避的意思也没有。长仁说:“我试着进去看看。”于是就拄着拐杖,扶着一个小孩,刚进门,旅客们望见他的神采,一下子都躲开了。
  
  (39)有人叹王恭形茂者,云:“濯濯如春月柳。”①
  
  【注释】①濯濯:形容有光泽;清朗。
  
  【译文】有人赞赏王恭形貌丰满美好,说:“像春天的杨柳一样光鲜夺目。”
  
  自新第十五
  
  【题解】自新指自觉改正错误,重新做人。本篇只有两则。第1则说明改正错误要振作起来,应有一息尚存,决不松懈之志。第2则说明有才要用到正道上,知错必改。
  
  (1)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哀邅迹虎,并皆暴犯百姓,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①。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馀其一。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竟杀蛟而出。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乃自吴寻二陆,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②,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③。”清河曰:“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④。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处遂改励,终为忠臣孝子。
  
  【注释】①周处:字子隐,吴兴郡阳羡县人,后改属义兴郡(郡治在今江苏省宜兴县)。青少年时胡作非为,横行乡里,后勇于改过,在晋朝任广汉太守、御史中丞。侠气:指刚强不屈的气概。邅(zhān)迹虎:《孔氏志怪》说:“义兴有邪足虎,溪渚长桥有苍蛟,并大啖人”。遭迹虎即邪足虎,跛脚老虎。横:指残暴的东西。
  
  ②自吴:《晋书·周处传》作“入吴”,对。二陆:指陆机、陆云。兄弟齐名,号为二陆,吴人。陆机后来在晋朝曾任平原郡内史,陆云曾任清河郡内史,所以下文直呼为平原、清河。按:陆机比周处年轻二十多岁,所以周处年少时不可能寻访二陆。③修改:加强修养、改正错误。蹉跎:虚度光阴。
  
  ④朝闻夕死:这是用《论语·里仁》“朝闻道,夕死可矣”的意思,大意是:早上听到了真理,就算晚上死去也不算虚度此生。
  
  【译文】周处年轻时,凶狠倔强,好使气力,是乡里的祸害,加上义兴郡河里有蛟龙,山上有跛脚虎,都危害百姓,义兴人把他们叫做三横,而周处危害更大。有人劝周处去杀虎斩蛟,其实是希望三横中只剩下一个。周处立刻上山刺杀了老虎,又下河去斩蛟龙。蛟龙时而浮出水面,时而潜入水底,游了几十里,周处始终和蛟龙在一起搏斗。经过三天三夜,乡亲们都认为他已经死了,互相庆贺。没想到周处竟然杀死蛟龙,从水里出来了。他听说乡亲互相庆贺,才知道自己是人们所痛恨的人,就有意改过自新。于是到吴郡寻找陆机、陆云兄弟,平原内史陆机不在家,只见到清河内史陆云,就把情况一五一十地告诉了陆云,并且说:“自己想加强修养,改正错误,可是岁月已经虚度,恐怕终究不会有什么成就。”陆云说:“古人尚且重视朝闻夕死,何况您的前途还远大着呢。再说,一个人就怕不能立志,又何必担心美名不能显扬呢!”于是周处便改正错误,振作起来,终于成了忠臣孝子。
  
  (2)戴渊少时,游侠不冶行检,尝在江、淮间攻掠商旅①。陆机赴假还洛,辎重甚盛,渊使少年掠劫②。渊在岸上,据胡床指麾左右,皆得其宜③。渊既神姿峰颖,虽处鄙事,神气犹异④。机于船屋上遥谓之曰:“卿才如此,亦复作劫邪⑤?”渊便泣涕,投剑归机。辞厉非常,机弥重之,定交,作笔荐焉⑥。过江,仕至征西将军。
  
  【注释】①游侠:指重信义、轻生死的人。行检:品行。攻掠:袭击、抢劫。
  
  ②辎重:行李。③指麾:同“指挥”。④峰颖:挺拔突出。⑤劫:强盗。
  
  ⑤辞厉:《太平御览》四○九作“辞属”,对,指谈吐。
  
  【译文】戴渊年轻时,很侠义,不注意品行,曾在长江、淮河间袭击、抢劫商人和旅客。陆机度假后回洛阳,行李很多,戴渊便指使一班年轻人去抢劫。他在岸上,坐在马扎儿上指挥手下的人,安排得头头是道。戴渊原本风度仪态挺拔不凡,虽然是处理抢劫这种事,神气仍旧与众不同。陆机在船舱里远远地对他说:“你有这样的才能,还要做强盗吗?”戴渊感悟流泪,便扔掉剑投靠了陆机。他的谈吐非同一般,陆机更加看重他,和他结为朋友,并写信推荐他。过江以后,戴渊做官做到征西将军。
  
  企羡第十六
  
  【题解】企羡,举踵仰慕,同于企慕,指敬仰思慕。仰慕什么?人、事、物都可以,诸如出众的、善于清谈的,博学多才的、超尘脱俗的人物,太平盛世,吟咏盛事,这都在企羡之列。
  
  (1)王丞相拜司空,桓廷尉作两髻、葛裙、策杖,路边窥之①。叹曰:“人言阿龙超,阿龙故自超②!”不觉至台门。
  
  【注释】①两髻:把头发分向两边梳成两个发髻。葛裙:葛布做的裙。②阿龙:指王导,王导小名赤龙。超:卓越;出众。
  
  【译文】丞相王导受任为司空,就任的时候,廷尉桓彝梳起两个发髻,穿着葛裙,拄着拐杖,在路边观察他。赞叹说:“人们说阿龙出众,阿龙确实出众!”不觉跟随到官府大门口。
  
  (2)王丞相过江,自说昔在洛水边,数与裴成公、阮千里诸贤共谈道①。羊曼曰:“人久以此许卿,何须复尔!”王曰:“亦不言我须此,但欲尔时不可得耳!②”
  
  【注释】①数:屡次。裴成公:裴,谥号为成。阮千里:阮瞻,字千里。道:道家所说的道,指产生物质世界的总根源。这里指老庄学说。参看(言语)第23则。
  
  ②欲:原注:一作“叹”。
  
  【译文】丞相王导到江南后,自己说起以前在洛水岸边,经常和裴、阮千里诸贤达一起谈道。羊曼说:“人们早就因为这件事称赞你,哪里还需要再说呢!”王导说:“也不是说我需要这个,只是想到那样的时刻不会再有啊!”
  
  (3)王右军得人以《兰亭集序》方《金谷诗序》,又以己敌石崇,甚有欣色①。
  
  【注释】①兰亭集序:晋穆帝水和九年(公元353年)王羲之和谢安等四十一人聚会兰亭,饮酒赋诗。后来王羲之把这些诗汇编成集,并写了一篇序,就是《兰亭集序》。这和石崇的《金谷诗序》的写作过程是相仿的,且当时人们认为两篇序文的文辞也有可比拟之处。关于《金谷诗序》可参看《品藻》第57则注①。
  
  【译文】右军将军王羲之得知人们把《兰亭集序》和《金谷诗序》并列,又认为自己和石崇相当,神色非常欣喜。
  
  (4)王司州先为庾公记室参军,后取殷浩为长史①。始到,庾公欲遣王使下都,王自启求住,曰:“下官希见盛德,渊源始至,犹贪与少日周旋。”
  
  【注释】①殷浩:字渊源,起初在庾亮手下任记室参军,后升为长史。
  
  【译文】司州刺史玉胡之先任庾亮的记室参军,后来庾亮又调殷浩来任长史。殷浩刚到,庾亮想派王胡之带使命到京都,王胡之表白心愿,请求留下,说:“下官很少见到德高望重的人,渊源刚来,我还贪恋着和他叙谈几天呢。”
  
  (5)郗嘉宾得人以己比苻坚,大喜①。
  
  【注释】①苻坚:东晋时人,夺取前秦政权,自称大秦天王。屡建战功,并整饬内政,是个博学多才的人。
  
  【译文】郗嘉宾得知人们把自己比做苻坚,非常高兴。
  
  (6)孟昶未达时,家在京口。尝见王恭乘高舆,被鹤氅裘①。于时微雪,昶于篱间窥之,叹曰:“此真神仙中人!”
  
  【注释】①王恭:曾任青、兖二州刺史,镇守京口。鹤氅裘:用鸟羽绒絮成的裘,是外套。
  
  【译文】孟昶还没有显贵时,家住京口。有一次看见王恭坐着高车,穿着鹤氅裘。当时下着零星小雪,孟昶在竹篱后偷着看他,赞叹说:“这真是神仙中人!”
  
  
  
  伤逝第十七
  
  【题解】伤逝指哀念去世的人。怀念死者,表示哀思,这是人之常情。本篇记述了丧儿之痛,对兄弟。朋友、属员之丧的悼念及做法。有的依亲友的生前爱好奏一曲或学一声驴鸣以祭奠逝者。有的是睹物思人,感慨系怀,而兴伤逝之叹。有的是以各种评价颂扬逝者,以寄托自己的哀思。更有人慨叹知音已逝,“发言莫赏,中心蕴结”,而预料自己不久于人世。至于第10则同时记录下将逝者对生命终结的哀伤,更易令人伤感。
  
  (1)王仲宣好驴鸣①。既葬,文帝临其丧,顾语同游曰:“王好驴鸣,可各作一声以送之。”赴客皆一作驴鸣。
  
  【注释】①王仲宣:王粲,字仲宣,魏国人,建安七子之一。
  
  【译文】王仲宣生前喜欢听驴叫。到安葬时,魏文帝曹丕去参加他的葬礼,回头对往日同游的人说:“王仲宣喜欢听驴叫,各人应该学一声驴叫来送他。”于是去吊丧的客人都一一学了一声驴叫。
  
  (2)王浚冲为尚书令,著公服,乘轺车,经黄公酒垆下过①。顾谓后车客:“吾昔与嵇叔夜、阮嗣宗共酣饮于此垆。竹林之游,亦预其未②。自稽生夭、阮公亡以来,便为时所羁绁③。今日视此虽近,递若山河④。”
  
  【注释】①轺(yao)车:驾一匹马的轻便车。酒垆:酒店里放酒瓮的土台子,借41O指酒店。
  
  ②嵇叔夜:嵇康的字。阮嗣宗:阮籍的字。预:参加。
  
  ③羁绁(wie):束缚。
  
  ④邈(miao):远。
  
  【译文】王浚冲任尚书令时,穿着官服,坐着轻车,从黄公酒垆旁经过。触景生情,他回头对后车的客人说:“我从前和嵇叔夜。阮嗣宗一起在这个酒店畅饮过。竹林中的交游,我也跟在后面。自从嵇生早逝、阮公亡故以来,我就被时势纠缠住了。”今天看着这间酒店虽然很近,追怀往事,却像隔着山河一样遥远。”
  
  (3)孙子荆以有才,少所推服,唯雅敬王武子。武子丧,时名士无不至者。子荆后来,临尸渤哭,宾客莫不垂涕。哭毕,向灵床曰①:“卿常好我作驴鸣,今我为卿作。”体似真声,宾客皆笑。孙举头曰:“使君辈存,令此人死!”
  
  【注释】①灵床:停放尸体的床铺。
  
  【译文】孙子荆倚仗自己有才能,很少推重并佩服别人,只是很尊敬王武子。王武子去世,当时有名望的人都来吊丧。孙子荆后到,对着遗体痛哭,宾客都感动得流泪。他哭完后,朝着灵床说:“你平时喜欢听我学驴叫,现在我为你学一学。”学得像真的声音,宾客们都笑了。孙子荆抬起头说:“让你们这类人活着,却让这个人死了!”
  
  (4)王戎丧儿万子,山简往省之,王悲不自胜①。简曰:“孩抱中物,何至于此②!”王曰:“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简服其言,更为之恸。
  
  【注释】①“王戎”句:王戎丧儿,《晋书)的记载是王戎的堂弟王衍丧儿。按:万子年十九卒,似不能说“孩抱中物”。
  
  ②孩抱:孩提;婴儿。
  
  【译文】王戎死了儿子万子,山简去探望他,王戎悲伤得受不了。山简说:“一个怀抱中的婴儿罢了,怎么能悲痛到这个地步!”王戎说:“圣人不动情,最下等的人谈不上有感情;感情最专注的,正是我们这一类人。”山简很敬佩他的话,更加为他悲痛。
  
  (5)有人哭和长舆,曰:“峨峨若干丈松崩。”①
  
  【注释】①哭:吊唁。峨峨:形容高、巍峨。按:和峤(字长舆)很有风采,名声很大,庾■曾称赞说:“峤森森如千丈松。”
  
  【译文】有人哭吊和长舆,说:“好像巍峨的千丈青松倒下来了。”
  
  (6)卫洗马以永嘉六年丧,谢鲲哭之,感动路人民威和中,丞相王公教曰②:“卫洗马当改葬。此君风流名士,海内所瞻,可修薄祭,以敦旧好③。”
  
  【注释】①“卫洗马”句:卫阶到豫章(首府是南昌)时,王敦的长史谢鲲很敬重他;卫玠后来也葬于南昌。参看《容止》第16、19则注①。
  
  ②咸和:晋成帝的年号。咸和中,卫玠改葬江宁。教:诸侯王公的文告。③薄祭:菲薄的祭品,这里是对死者的谦词。敦:深厚。旧好:旧情;故交。
  
  【译文】太子洗马卫玠在永嘉六年去世,谢鲲去吊丧,哭声感动了路人。咸和年间,丞相王导发表文告说,“卫洗马今当改葬。此君是风雅名流,受到国内的仰慕,大家应该整治薄祭,来加深我们对老朋友的怀念。”
  
  (7)顾彦先平生好琴,及丧,家人常以琴置灵床上①。张季鹰往哭之,不胜其渤,遂径上床鼓琴,作数曲竟,抚琴曰:“顾彦先颇复赏此不?”因又大渤,遂不执孝子手而出②。
  
  【注释】①灵床:为死者虚设的坐卧之具。
  
  ②“遂不”句:吊丧临走时,礼节上应与主人握手,表示慰问。这里说不执孝子手,是说伤痛之极,以至于忘了礼数。
  
  【译文】顾彦先平生喜欢弹琴,当他死后。家人。总是把琴放在灵座上。张季鹰去吊丧,非常悲痛,便径直坐在灵座上弹琴,弹完了几曲,抚摩着琴说:“顾彦先还能再欣赏这个吗?”于是又哭得非常伤心,竟没有握孝子的手就出去了。
  
  (8)庾亮儿遭苏峻难遇害①。诸葛道明女为咦儿妇,既寡,将改适,与亮书及之。亮答曰:“贤女尚少,故其宜也。感念亡儿,若在初没。”
  
  【注释】①“庾亮”句:苏峻起兵叛乱后,庚亮的儿子庚会被杀。见《方正》第25则。
  
  【译文】庾亮的儿子庚会在苏峻的叛乱中被杀。诸葛道明的女儿是庾会的妻子,守寡后,将要改嫁,诸葛道明写信给庚亮谈到这件事。庾亮回信说:“令爱还年轻,这样做自然合适。只是感念死去的孩儿,就像他刚刚去世一样。”(9)庾文康亡,何扬州临葬云:“埋玉树著土中,使人情何能已已!”
  
  ①【注释】①何扬州:何充,后任扬州刺史,但在瘦亮(溢文康)死时,任护军将军、参录尚书事。玉树:这里以传说中的仙树比喻宝贵的人材。
  
  【译文】质亮逝世,扬州刺史何充去送葬,说:“把玉树埋到土里,使人的感情无法平静下去啊!”
  
  (10)王长史病笃,寝卧灯下,转麈尾视之,叹曰:“如此人,曾不得四十①!”及亡,刘尹临殡,以犀柄麈尾著枢中,因励绝②。
  
  【注释】①“如此”句:王濛容貌很美,又善清谈;死时只有三十九岁。自以为死得太早,故有此叹。②“刘尹”句:刘惔和王濛齐名,又是至交,两人都擅长谈玄理。清谈者经常手执麈尾,所以刘恢把匡尾放在棺村里。殡;入殓停灵。枢(jiu):棺材。
  
  【译文】长史王濛病重的时候,在灯下躺着,转动着拂尘,一边看,一边叹息说:“这样的人,竟然连四十岁都活不到!”到他死后,丹阳尹刘惔去参加大殓礼,把带犀角柄的拂尘放到棺材里,于是痛哭得昏死过去。
  
  (11)支道林丧法虔之后,精神霣丧,风味转坠①。常谓人曰:“昔匠石废斤于郢人②,牙生辍弦于钟子③,推己外求,良不虚也。冥契既逝,发言莫赏,中心蕴结,余其亡矣④!”却后一年,支遂殒。
  
  【注释】①法虔:是支道林的同学,很有才华,得到支道林的重视,比支道林早死一年。霣丧:同“陨丧”,指委靡不振,颓丧消沉。
  
  ②“昔匠石”句:这是引用《庄子·徐无鬼)运斤成风的故事,说的是:郢人鼻尖上溅上了一点白土,匠石挥动斧子,飞快地替他削掉而没有碰伤鼻子;郢人也一动不动地站着,面不改色。比喻神妙的技术,也需要双方默契配合,才能发挥作用。后来郢人死了,匠石失去了配合的对象,神技也就无所施展了。斤,斧子。鄂人,郢都的人,实指楚人。③“牙生”句:据《韩诗外传》载,著名的琴师伯牙鼓琴,志在泰山,钟子期听见,说:“巍巍乎若大山!”一会又志在流水,钟子期便说:“洋洋乎若流水!”所以伯牙把钟子期当做知音。钟子期死后,伯牙失去了知音,终身不再鼓琴。
  
  ④冥契:默契,这里指相默契的人。
  
  【译文】支道林失去法虔以后,精神委靡不振,风度也日渐丧失。他常对人说:“从前匠石因为郢人死去就不再用斧子,伯牙因为钟子期死去而终止鼓琴,推己及人,确实不假。知己已经去世,说话再也无人欣赏,心里郁结难解,我大概要死了!”过后一年,支道林便死了。
  
  (12)郗嘉宾丧,左右白郗公①:“郎丧”。既闻,不悲,因语左右:“殡时可道。”公往临殡:一恸儿绝。
  
  【注释】①郗嘉宾:郗超,字嘉宾。他的父亲是郗愔。
  
  【译文】郗嘉宾死了,手下的人禀告郗惜说:“大郎死了。”郗愔听了,并不悲伤,随即告诉手下人说:“入殓时可以告诉我。”;临到人殓,郗愔去参加大殓礼,一下子哀痛得几乎气绝。
  
  (13)戴公见林法师墓,曰:“德音未远,而拱木已积①。冀神理绵绵,不与气运俱尽耳②!”
  
  【注释】①德音:善言,有德者的话,用来尊称别人的言谈。拱木:两手合围那样粗的树,也指墓上的树。
  
  ②绵绵:连续不断的样子。
  
  【译文】戴逢看见支道林法师的坟墓,说:“那高明的言谈还留在耳边,可是墓上的树木已经连成一片了。但愿您那精湛的玄理能绵延不断地流传下去,不会和寿数一起完结啊!”
  
  (14)王子敬与羊绥善。绥清淳简贵,为中书郎,少亡①。王深相痛悼,语东亭云:“是国家可惜人!”
  
  【注释】①清淳简贵:指本性清廉敦厚、为人简约尊贵。
  
  【译文】王子敬和羊绥很友好。羊绥清廉敦厚。简约尊贵,曾任中书郎,年轻时去世。王子敬痛切地悼念着他,曾对东亭侯王珣说:“他是国内值得痛惜的人!”
  
  (15)王东亭与谢公交恶①。王在东闻谢丧,便出都诣子敬,道欲哭谢公②。子敬始卧,闻其言,便惊起曰:“所望于法护。”王于是往哭。督帅刁约不听前③,曰:“官平生在时,不见此客④。”王亦不与语,直前哭,甚恸,不执未婢手而退⑤。
  
  【注释】①“王东亭”句:王珣,小名法护,兄弟俩原来是谢家的女婿。王珣娶谢安弟弟谢万的女儿,王殉弟弟王珉娶谢安的女儿,后因猜忌产生摩擦,都离了婚,两家便成了仇人。②子敬:王献之,字子敬,是王殉的族兄,甚得谢安赏识。
  
  ③督帅:领兵的官。
  
  ④官:下属称长官为官,是敬称。
  
  ⑤未婢:谢安的儿子谢琰,小名末婢。
  
  【译文】东亭侯王珣和谢安双方结了仇。王殉在东边听说谢安去世,就到京都去见王于敬,说他想去哭吊谢安。子敬起初还躺着,听了他的话,就惊讶地起来说:“这是我对你的希望。”王于是就去哭吊。谢安帐下的督帅刁约不让他上前,说:“大人活着的时候,从来不见这个客人。”王珣也不理他,径直上前哭吊,哭得非常伤心,结果没有按常礼握谢琰的手就退出来了。
  
  (16)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①。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②。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渤绝良久。月徐亦卒。
  
  【注释】①“王子猷”句:王子猷和王子敬是兄弟,是王羲之的儿子。②了:完全。
  
  【译文】王子猷和王子敬都病得很重,子敬先去世。一天子猷问侍候的人说:“为什么一点也没有听到子敬的音讯?这是已经去世了!”说话时一点也不悲伤。于是就要车去奔丧,一点也没有哭。子敬平时喜欢弹琴,子猷便一直进去坐在灵座上,拿过子敬的琴来弹,琴弦怎么也调不好,就把琴扔到地上说:“子敬,子敬,人和琴都不在了!”说完就悲痛得昏了过去,很久才醒过来。过了一个多月他也去世了。
  
  (17)孝武山陵夕,王孝伯入临,告其诸弟曰①:“虽榱桷惟新,便自有《黍离》之哀②。”
  
  【注释】①夕:傍晚祭奠君主。王孝伯:王恭,字孝伯,是晋孝武帝皇后的哥哥。晋孝武帝死时,王恭镇守京口。他看到执政的会稽王司马道子宠信小人,国家将有祸乱,很是忧虑,所以有《黍离)之叹。②榱桷(culjué):椽子,这里指孝武帝陵墓上的建筑,黍离:《诗经.王风)篇名。借指王室衰微,心里忧伤。参看《言语)第36则注②。
  
  【译文】晋孝武帝去世,夕祭的时候,王孝伯进京哭祭,对他的几个弟弟说:“虽然陵寝是新的,却让人感到有《黍离》之悲。”
  
  (18)羊孚年三十一卒,桓玄与羊欣书曰:“贤从情所信寄,暴疾而殒①;祝予之叹,如何可言②!”
  
  【注释】①贤从:贤从兄弟。按:羊孚是羊欣的同祖堂兄。
  
  ②祝予:断绝我;亡我。(公羊传·哀公十四年):“子路死,子曰:‘噫,天祝予!”
  
  【译文】羊孚三十一岁时死了,桓玄给羊欣的信上说:“贤堂兄是我所信赖的,友情所寄托的人,突然暴病而死;天将亡我之叹,怎么能用言语来表达!”(19)桓玄当篡位,语卞鞠云①:“昔羊子道恒禁吾此意。今腹心丧羊罕,爪牙失索元,而匆匆作此低突,讵允天心②?”
  
  【注释】①卞鞠:原任桓玄的长史,后桓玄举兵攻入京都,委派他任丹阳尹。
  
  ②爪牙:比喻辅佐的人。低突:唐突;冒犯。
  
  【译文】桓玄将要篡位的时候,对卞鞠说:“以前羊子道经常不容许我有这种意图。现在我的心腹里头死了羊孚,助手里头又失去了索元,在这种情况下,却要匆匆忙忙做这种冒犯君上的事,难道能符合天意?”
  
  
  
  栖逸第十八
  
  【题解】栖逸,指避世隐居。囱古就有隐士,魏晋时代,战乱频仍,政治迫害日益加重,一些对现实不满而想逃避的人或者有厌世思想的人更是羡慕起隐居生活,以寄托自己漠视世事的情怀。而那些不甘寂寞又不耐清苦的人,虽然追求荣华富贵,又想寄情山水,做所谓“朝隐”名士,也把隐士看成理想人物。在这种情况下,编纂者设《栖逸》一门。
  
  在位者喜欢猎取举逸拔才的美名,一些人也会借隐逸来沽名钓誉,获取高位,故有第3、4则欲罗致隐者的记述,第9则点明周子南是先隐后做官。一般的名士也很羡慕隐士之名,例如第10则记孟少孤隐居,使得“京邑人士思欲见之”。
  
  至于真正的隐者,他们的生活情趣也可以从一些条日里看到。他们不愿跟当权者合作,拒绝出仕,如第3则记嵇康跟推荐自己的人绝交。甚至“未尝入公门”(第14则),以此保住节行的清高超逸。可是也害怕报复,还是要考虑“保身之道”(第2则)。他们口不言世事,甚至连修真养性之道也不愿谈,如第1则所记。平时“好游山水”所以第16则说的“实有济胜之具”就得到时人的称道。他们“萧然无事,常内足于怀”,“不惊宠辱”(第6则);“衣食有无,常与村人共”(第8则)。有的潜心体会佛经和道家养生方法(第11则)。这些就是他们生活的部分写照。
  
  (1)阮步兵啸,闻数百步①。苏门山中,忽有真人,樵伐者咸共传说。
  
  阮籍往观,见其人拥膝岩侧;籍登岭就之,箕踞相对②。籍商略终古,上陈黄。农玄寂之道,下考三代盛德之美,以问之,讫然不应③。复叙有力之教、栖神导气之术以观之,彼犹如前,凝瞩不转④。籍因对之长啸。良久,乃笑曰:“可更作。”籍复啸。意尽,退,还半岭许,闻上咱然有声,如数部鼓吹,林谷传响⑤。顾看,乃向人啸也。
  
  【注释】①阮步兵:阮籍,字嗣宗,汉魏时人,曾任步兵校尉。步:长度单位,三百步为一里。②箕踞:伸开两腿坐着,象个簸箕,这是一种不拘礼节的坐法。
  
  ③终古:往昔;自古以来。玄寂之道:道家玄妙虚无的道理。仡(yi)然:抬头的样子。④有为:有所作为,指懦家的学说。栖神导气之术:道家修炼的方法,指精神凝定不散乱,导气养神。
  
  ⑤■然:查《康熙字典》无■字,疑即啾。啾然,形容声音众多。
  
  【译文】步兵校尉阮籍吹口哨儿,声音能传一两里远。苏门山里,忽然来了个得道的真人,砍柴的人都这么传说。阮籍去看,看见那个人抱膝坐在山岩上;就登山去见他,两人伸开腿对坐着。阮籍评论古代的事,往上述说黄帝,神农时代玄妙虚无的主张,往下考究夏。商。周三代深厚的美德,拿这些来问他,那人仰着个头,并不回答。阮籍又另外说到儒家的德教主张,道家凝神导气的方法,来看他的反应,他还是像原先那样,目不转睛地凝视着。阮籍便对着他长长地吹了一个口哨儿。过了好一会儿,他才笑着说:“可以再吹一次。”阮籍又吹了一次。待到意兴已尽,便退下来,约莫回到半山腰处,听到山顶上众音齐鸣,好像几部器乐合奏,树林山谷都传来回声。阮籍回头一看,原来是刚才那个人在吹口哨儿。
  
  (2)嵇康游于汲郡山中,遇道土孙登,遂与之游①。康临去,登曰:“君才则高矣,保身之道不足。”
  
  【注释】①“嵇康”句:孙登隐居汲郡北山上,嵇康入山采药时遇见他,和他交往了三年。问他的意图,始终不肯回答。
  
  【译文】嵇康到汲郡的山里游览,遇见道士孙登,便和他交往。嵇康临走时,孙登说:“您的才能是很高了,可是保身的方法还欠缺些。”
  
  (3)山公将去选曹,欲举嵇康,康与书告绝①。
  
  【注释】①“山公”句:“山涛,字巨源,曾任吏部郎(也就是选曹郎),主管官吏的选授等。后来升任散骑常侍,就推荐同是竹林七贤的槛康代其原职,嵇康原与山涛是好友,但不愿做官,认为山涛并不了解自己,就写信与山涛告绝,这就是有名的《与山巨源绝交书》。
  
  【译文】山涛将不再担任选曹郎职务,想推荐槛康代替,嵇康写信给他宣告绝交。(4)李厥是茂曾第五子,清贞有远操,而少赢病,不肯婚宦。居在临海,住兄侍中墓下①。既有高名,王丞相欲招礼之,故辟为府椽。藏得笺命,笑曰:“茂弘乃复以一爵假人②。”
  
  【注释】①“居在”句:李廞(xin)腿瘸了,不能走路,随他哥哥李式南渡。李式渡江后,累迁临海太守、侍中。
  
  ②茂弘:王导的字。假:雇佣。
  
  【译文】李廞是李茂曾的第五个儿子,为人清正,有高尚的品德,可是从小就瘦弱多病,所以不肯结婚做官。他留在临海郡,暂住在他哥哥侍中的陵园里。他有了很大的名望以后,丞相王导想聘请并礼待他,所以调来做相府的属官。李廞得到王导的任命信,笑着说:“茂弘竟然拿一个官爵来雇佣人。”
  
  (5)何骠骑弟以高情避世,而骠骑劝之令仕①。答曰:“予第五之名,何必减骠骑!”
  
  【注释】①何骠骑:何充,曾任骠骑将军。他弟弟何准,排行第五,兄弟俩同样有名望。
  
  【译文】骠骑将军何充的弟弟因为情趣高尚而隐居,何充劝导他,要他出来做官。他回答说:“我老五的名望,何尝比骠骑低!”。
  
  (6)阮光禄在东山,萧然无事,常内足于怀①。有人以问王右军,右军曰:“此君近不惊宠辱,虽古之沉冥,何以过此②。”
  
  【注释】①阮光禄:阮裕。曾任尚书郎、临海太守,后辞职居会稽,有隐居之志。在东山隐居多年,朝廷又召他为金紫光禄大夫,他不肯就职。萧然:清静的样子。
  
  ②沉冥:等于沉冥的人,指隐士。
  
  【译文】光禄大夫阮裕隐居东山,清静无为,内心一直很自足。有人因此问右军将军王羲之,羲之说:“这位先生近来不因荣辱而动心,就是古时的隐士,又怎么能超越这一点!”
  
  (7)孔车骑少有嘉遁意,年四十余,始应安东命①。未仕宦时,常独寝,歌吹,自箴海,自称孔郎,游散名山②。百姓谓有道术,为生立庙③。今犹有孔郎庙。
  
  【注释】①孔车骑:孔愉,字敬康,死后追赠车骑将军。西晋未年从洛阳还会稽,后入新安山中隐居。永嘉年间,安东将军司马睿(后为晋元帝)镇守扬州,任命孔愉为参军。到建兴初年,始出应召。嘉遁:对隐遁的美称,指合乎正道的隐屠。
  
  ②歌吹:歌唱吹奏。
  
  ③“百姓”句:据《晋书·孔愉传》载,孔愉入新安山隐居期间,日常只是种地、读书,在乡里中很有信誉。后来忽然离开,大家都以为他是神人。为他立祠。生立庙,指在某人活着时给他立庙来纪念他。
  
  【译文】车骑将军孔愉年轻时有隐居的打算,到四十多岁,才接受安东将军的任命出来做官。在没有做官时,一直是独自住在山中,歌咏吹弹,告诫自己谨言慎行,自称孔郎,在名山大川漫游散心。百姓认为他有道术,给他立了个生庙。现在还有孔郎庙。
  
  (8)南阳刘■之,高率善史传,隐于阳歧①。于时符坚临江,荆州刺史桓冲将尽訏于漠之益,征为长史,遣人船往迎,赠贶甚厚②。■之闻命,便升舟,悉不受所饷,缘道以乞穷乏,比至上明亦尽③。一见冲,因陈无用,翛然而退④。居阳歧积年,衣食有无,常与村人共。值己匮乏,村人亦如之。甚厚为乡阎所安。
  
  【注释】①阳歧:村名,离荆州二百里。
  
  ②訏谟:宏图大略。参看《文学)第52则注③。赠贶:赠送。
  
  ③乞(qi):给。上明:地名。桓冲为了阻止苻坚南侵,想移镇长江以南,便把荆州首府移到上明。
  
  ④翛(xiao)然:无拘无束的样子。
  
  【译文】南阳人刘■之,高尚直率,历史知识很丰富,在阳歧村隐居。当时,苻坚南侵已经逼近长江,荆州刺史桓冲想尽力实现宏图大略的效益,就聘刘■之任长史,派人和船前去迎接他,赠送的礼物也很丰富。刘■之只好从命,就上船出发,但桓冲所送的礼物一点也没有收受,沿途拿来送给贫困的人,等走到上明,东西也送光了。他一见到桓冲,便陈述自己没有才能,然后就启由自在地辞去职务。他在阳歧住了多年,衣食向来是和村人互通有无的。碰到自己短缺了,村人也同样帮助他。他是乡邻深感满意的人。
  
  (9)南阳翟道渊与汝南周子南少相友,共隐于寻阳①。庾太尉说周以当世之务,周遂仕②;翟秉志弥固③。其后周诣翟,翟不与语。
  
  【注释】①寻阳:寻阳县属扬州庐江郡,在今江西九江市西。
  
  ②“庾太尉”句:庾亮到江州时,听到翟道渊的名望,亲自去拜访,并推荐他为国子博士,他不肯赴任。
  
  ③秉志:指坚持自己的志向。
  
  【译文】南阳人翟道渊和汝南人周子南从小就很友好,两人一道在寻阳县隐居。
  
  太尉庾亮曾劝说周子南关心当代的国家大事,子南终于出来做官了;翟道渊却更加坚定了隐居的志向。后来周去看望翟,翟下和他说话。
  
  (10)盂万年及弟少孤,居武昌阳新县①。万年游宦,有盛名当世②。少孤未尝出,京邑人士思欲见之,乃遣信报少孤云:“兄病笃。”狼狈至都,时贤见之者,莫不嗟重。因相谓曰:“少孤如此,万年可死。”
  
  【注释】①“孟万年”句:孟嘉,字万年,江州刺吏庾亮召他任从事,后在桓温的将军府中任长史。他的弟弟孟陋,字少孤,名望很高,会稽王司马星辅政时,召为参军,托病不肯赴任。②游宦:外出求官。
  
  【译文】孟万年和他弟弟孟少孤,住在武昌郡阳新县。万年外出做官在当时享有盛名。孟少孤没有外出求过官,京都知名人士想见见他,便派信使给少孤报信说:“你哥哥病重。”少孤急急忙忙地赶到京都,见到他的当代贤达,投有谁不赞叹、敬重他。于是他们评论说:“少孤既是这样,万年可以死而无憾了。”
  
  (11)康僧渊在豫章,去郭数十里立精舍,旁连岭,带长川,芳林列于轩庭,清流激于堂字①。乃闲居研讲,希心理味。庾公诸人多往看之,观其运用吐纳,风流转佳。加已处之怕然,亦有以自得,声名乃兴②。后不堪,遂出③。
  
  【注释】①康僧渊:和尚名。《高僧传》说他本西域人,生于长安,东晋时过江。在豫章山上修了个庙字住下。参看《文学》第47则。郭:城郭,在城的外围加筑的城墙,这里指城镇。精舍:僧人修炼的住所。
  
  ②吐纳:言谈;谈吐。加已:加以。怡然:形容安适愉快。
  
  ③“后不”句:据(高僧传)载,康僧渊后来死在庙里,和这里所说不同。
  
  【译文】康僧渊在豫章时,在离城几十里远的地方修建居所,旁边连着山岭,一条大河像衣带一样绕着它,繁花似锦的树林布置庭院,清清的流水在房前激起浪花。康僧渊于是避人独居研究解释佛经,倾心义理旨趣。庚亮等人常常去看望他,看到他运用言谈的手法,风度更加美好,加以他心旷神治地对待这一切,也能够安闲自得,于是名声大了起来。后来他忍受不了这种有名气的生活,便离开了那里。
  
  (12)戴安道既厉操东山,而其兄欲建式遏之功①。谢太傅曰:“卿兄弟志业、何其太殊?”戴曰:“下官不堪其忧,家弟不改其乐②。”
  
  【注释】①厉操:磨练情操,使情操高尚,指隐居。式遏:指阻止害民之事,保卫国家。《诗·大雅·民劳)“式遏寇虐”,式是句首语气词,遏是阻止,原意指阻止侵犯、残害百姓。②“下官”句:这是借用《论语·雍也》所述颜回的事,孔子说:“贤哉,回也!一箪食,—瓢饮,在陋巷,人不堪甚忧,回也不改其乐。”
  
  【译文】戴安道已经在东山隐居,他哥哥又想为国家建功立业。太傅谢安对他哥哥说:“你们兄弟俩的志向。事业,怎么差异这么大呢?”他哥哥回答说:“下官受不了那种忧愁,舍弟却改不了那种乐趣。”
  
  (13)许玄度隐在永兴南幽穴中,每致四方诸侯之遗①。或谓许曰:“尝闻箕山人似不尔耳②。”许曰:“筐篚苞直,故当轻于天下之宝耳③。”【注释】①遗(wèi):赠送。
  
  ②箕山人:指尧时的隐士许由。相传许由在箕山隐居,尧想把君位让给他,后来又想任他为九州长,他都拒绝了。
  
  ③筐篚(fěi)苞苴(jū):筐篚是装东西或饭食的竹器,这里用做动词,指用筐篚盛着。苞苴是包裹,这里指包着的鱼肉,是用为赠送的礼物。天下之宝:指君位。按:这里指许由尚且招来尧的让位,自己得到这些薄礼又算得了什么。
  
  【译文】许玄度在会稽郡永兴县南幽深的岩洞中隐居,常常引来各处王侯的馈赠。有人对许玄度说:“我曾听说过隐居箕山的人似乎并不是这样做的呀。”许玄度说:“我得到的礼物不过是竹筐装着的食物,这本来就比君位微薄呀。”(14)范宣未尝入公门。韩康伯与同载,遂诱俱入郡,范便于车后趋下①。
  
  【注释】①郡:指郡的官署。按:韩康怕曾任豫章郡太守,范宣家居豫章郡。
  
  【译文】范宣不曾进过官署。有一次韩康怕和他一起坐车,就想诱骗他一起进郡府,范宣便急忙从车后溜下跑了。
  
  (15)郗超每闻欲高尚隐退者,辄为办百万资,并为造立居字。在刻为戴公起宅,甚精整。戴始往旧居①,与所亲书曰:“近至剡,如官舍。”郗为傅约亦办百万资,傅隐事差互,故不果遗②。
  
  【注释】①“戴始”句:《太平御览)卷五一○引《世说)无“旧”字,对;又下文作“始往居,如入官舍”。
  
  ②差互:差错;错过时机。
  
  【译文】郗超每逢听说要尊重隐退者的时候,就为他们筹措百万钱,并且给他们盖房子。在会稽郡刻县给戴安道盖了房子,非常精致完备。戴安道刚前去居住时,给亲友写信说:“最近到了剡地,就好像住进官邪一样。”郗超也为傅约筹措了百万钱,后来傅约隐居一事错过了机会,所以馈赠没有成为事实。(16)许掾好游山水,而体便登涉①。时人云:“许非徒有胜情,实有济胜之具②。”
  
  【注释】①许掾:许询,字玄度,曾被召为司徒掾,不肯就职。
  
  ②胜情:高雅的情趣。济胜之具:指游览胜境所需要的条件,这里指身体。
  
  【译文】司徒椽许玄度喜欢游览山水,而且身体健壮敏捷,便于登高。当时的人说:“许玄度不只有高雅的情趣,而且确有便于游览胜境的好身体。”
  
  (17)郝尚书与谢居士善①。常称:“谢庆绪识见虽不绝人,可以累心处都尽。”
  
  【注释】①谢居士:即下文的谢庆绪。居士是在家信佛的人。谢庆绪崇信佛教,曾入余姚县太平山中隐居。
  
  【译文】尚书都恢和谢庆绪居士很友好。常称赞说:“谢庆绪的见识虽然不比别人高明,但是能够劳心的事情一点也没有。”
  
  贤媛第十九
  
  【题解】贤媛,指有德行有才智有美貌的女子。本篇所记述的妇女,或有德,或有才,或有貌,而以前两种为主。目的是要依士族阶层的伦理道德观点褒扬那些贤妻良母型的妇女,以之为妇女楷模。
  
  有一些妇女,德行可嘉,能从伦理道德方面考虑并处理问题,例如第10则记王经之母深明大义,第23则记谢公夫人顾虑到,恐伤盛德”。或者识大体,刚强正直,不搞歪门斜道,例如第20则记陶侃母斥责儿子贪公家便宜,第3则记班捷好不做诅咒之事。还有第30则所记的“清心玉映”,都是对品行的描写。至于第26则记述谢夫人鄙薄丈夫,那也是从恨铁不成钢的角度来说的。
  
  有一些妇女,才智过人,她们有的目光敏锐,观察入微,善于识别、品评人物,如第11、12则所述山涛妻、王浑妻事。有的见识卓越,善于辨析、判断,深明事理,例如第6、7、8则所写的许允妇对时势、对丈夫、对儿子的正确认识等事。有的机智,应变能力强,例如第9则记诸葛诞女对丈夫的反驳,第22则记庾玉台子妇一语救全家。
  
  至于美貌,似乎并没有看成贤媛的一个独立的标准,所以在记叙貌美的同时,总涉及德行或才智。例如第2则记“王明君姿容甚”丽”的同时,点出她“志不苟求”。
  
  士族阶层所维护的封建门阀观念,也必然会反映到妇女身上。例如第18则记庶族出身的络秀为“门户计”,自愿去贵族家做妾,还恳求儿子要跟娘家认亲戚。又如第29则记都嘉宾妻坚持从一而终,都不过是要维护门阀等级制度,保持士族门第的尊严。
  
  (1)陈婴者,东阳人,少修德行,著称乡党①。秦未大乱,东阳人欲奉婴为主,母曰:“不可!自我为汝家妇,少见贫贱,一旦富贵,不祥。不如以兵属人②。事成,少受其利;不成,祸有所归。”
  
  【注释】①“陈婴”句:据《史记·项羽本纪》载,陈婴原是东阳县的书吏。陈涉起义后,东阳人杀了县令,聚集几千人,强立陈婴为首领;遭陈母反对,才依附项梁。乡党:乡里。②属(zhǔ):交付。
  
  【译文】陈婴是东阳县人,从小就注意加强道德品行的修养,在乡里中很有名望。秦代未年,天下大乱,东阳人想拥护陈婴做首领,陈母对陈婴说:“不行!自从我做了你家的媳妇后,从年轻时起就遇到你家贫贱,一旦暴得富贵,不吉利。不如把军队交给别人。事成了,可以稍为得些好处;失败了,灾祸自有他人承担。”
  
  (2)汉元帝宫人既多,乃令画工图之。欲有呼者,辄披图召之。其中常者,皆行货赂①。王明君姿容甚丽,志不苟求,工遂毁为其状②。后匈奴来和,求美女于汉帝,帝以明君充行。既召见而惜之,但名字已去,不欲中改,于是遂行。
  
  【注释】①货赂:贿赂。②王明君:王昭君。晋人因避晋文帝司马昭讳改称为王明君。
  
  【译文】汉元帝的宫女既然很多,于是就派画工去画下她们的模样,想要召唤她们时,就翻看画像按图召见。宫女中相貌一般的人,都贿赂画工。王昭君容貌非常美丽,不愿用不正当的手段去乞求,画工就丑化了她的容貌。后来匈奴来媾和,向汉元帝求赐美女,元帝便拿昭君当做皇族女嫁去。召见以后又很舍不得她,但是名字已经告诉了匈奴,不想中途更改,于是昭君终于去了匈奴。
  
  (3)汉成帝幸赵飞燕,飞燕谗班婕好祝诅,于是考问①。辞曰:“妾闻死生有命,富贵在天②。修善尚不蒙福,为邪欲以何望!若鬼神有知,不受邪佞之诉;若其无知,诉之何益!故不为也。”
  
  【注释】①赵飞燕:入宫后得宠,后来许皇后废,立她为皇后。班婕妤(jiéyú):婕妤是后宫妃嫔的称号。班婕妤初选入宫时也得到宠幸,立为婕妤。祝(zhòu)诅:诅咒。祝,通咒。考问:拷问。②辞:供词。“死生”句:语出《论语·颜渊》。
  
  【译文】汉成帝很宠爱赵飞燕,飞燕诬陷班婕妤祈求鬼神加祸于她,于是拷问班婕妤。班的供词说:“我听说死生由命运来决定,富贵随天意去安排。做好事尚且不一定得福,起邪念又想得到什么呢!如果鬼神有知觉,就不会接受那种邪恶谄佞的祷告;如果鬼神没有知觉,向它祷告又有什么好处!所以我是不做这种事的。”
  
  (4)魏武帝崩,文帝悉取武帝宫人自侍。及帝病困,卞后出看疾①;太后入户,见直侍并是昔日所爱幸者。太后问:“何时来邪?”云:“正伏魄时过②。”因不复前而叹曰:“狗鼠不食汝余,死故应尔③!”至山陵,亦竟不临。
  
  【注释】①卞后:卞王后,是魏武帝曹操的王后,魏文帝曹丕的母亲。魏文帝登帝位后,尊为皇太后。②伏魄:同“复魄”。人快死时,拿他平时穿的衣服到门外招魂,让魂魄回来,这叫复魄。这里指曹操将死之时。
  
  ③“狗鼠”句:比喻被人所轻贱,不如禽兽。
  
  【译文】魏武帝曹操死后,文帝曹丕把武帝的宫女全都留下来侍奉自己。到文帝病重的时候,他母亲卞后去看他的病;卞太后一进内室,看见值班、侍奉的都是从前曹操所宠爱的人。太后就问她们:“什么时候过来的?”她们说:“正在招魂时过来的。”太后便不再往前去,叹息道:“狗鼠也不吃你吃剩的东西,确是该死呀!”一直到文帝去世,太后竟也不去哭吊。
  
  (5)赵母嫁女,女临去,敕之曰:“慎勿为好①!”女曰:“不为好,可为恶邪?”母曰:“好尚不可为,其况恶平!”
  
  【注释】①慎勿为好:按:古代有以为做好事,会受到好人的妒忌,因为人们不喜欢别人超过自己。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以为,“盖古之教女者之意,特不愿其遇事表暴,斤斤于为善之名,以招人之妒嫉,而非禁之使不为善也。”
  
  【译文】赵母嫁女儿,女儿临出门时,她告诫女儿说:“千万不要做好事!”女儿问道:“不做好事,可以做坏事吗?”母亲说:“好事尚且不能做,何况是坏事呢!”
  
  (6)许允妇是阮卫尉女,德如妹,奇丑①。交礼竟,允无复入理,家人深以为忧。会允有客至,妇令婢视之,还答曰:“是桓郎。”桓郎者,桓范也。妇云:“无忧,桓必劝入。”桓果语许云:“阮家既嫁丑女与卿,故当有意,卿宜察之。”许便回入内,既见妇,即欲出。妇料其此出无复入理;便捉裾停之②。许因谓曰:“妇有四德,卿有其几③?”妇曰:“新妇所乏唯容尔。然士有百行,君有几④?”许云:“皆备。”妇曰:“夫百行以德为首,君好色不好德,何谓皆备!”允有惭色,遂相敬重。
  
  【注释】①阮卫尉:阮共,字伯彦,在魏朝官至卫尉卿。
  
  ②据:衣服的大襟,也指衣服的前后部分。
  
  ③四德:即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④百行:指各种好的品行。
  
  【译文】许允的妻子是卫尉卿阮共的女儿,阮德如的妹妹,长相特别丑。新婚行完交拜礼,许允不可能再进新房去,家里人都十分担忧。正好有位客人来看望许允,新娘便叫婢女去打听是谁,婢女回报说:“是桓郎。”桓郎就是桓范。新娘说:“不用担心,桓氏一定会劝他进来的。”桓范果然劝许允说:“阮家既然嫁个丑女给你,想必是有一定想法的,你应该体察明白。”许允便转身进入新房,见了新娘,即刻就想退出。新娘料定他这一走再也不可能进来了,就拉住他的衣襟让他留下。许允便问她说;“妇女应该有四种美德,你有其中的那几种?”新娘说:“新妇所缺少的只是容貌罢了。可是读书人应该有各种好品行,您有几种?”许允说:“样样都有。”新娘说:“各种好品行里头首要的是德,可是您爱色不爱德,怎么能说样样都有!”许允听了,脸有愧色,从此夫妇俩便互相敬重。
  
  (7)许允为吏部郎,多用其乡里,魏明帝遣虎贲收之①。其妇出诫允曰:“明主可以理夺,难以情求。”既至,帝核问之。允对曰:“‘举尔所知’②,臣之乡人,臣所知也。陛下检校为称职与不,若不称职,臣受其罪。”既检校,皆官得其人,于是乃释。允衣服败坏,诏赐新衣。初,允被收,举家号哭,阮新妇自若,云:“勿忧,寻还。”作粟粥待。顷之,允至。
  
  【注释】①虎贲(bēn):官名,负责侍卫君主和保卫王宫。宫廷卫戍部队的将领叫虎贲中郎将,主管虎贲郎。
  
  ②举尔所知:语出《论语·子路》,孔子的学生仲弓问孔子怎么样去识别优秀人才并把他们提拔上来,孔子便说了上面这句话。
  
  【译文】许允担任吏部郎的时候,大多任用他的同乡,魏明帝知道后,就派虎贲去逮捕他。许允的妻子跟出来劝诫他说:“对英明的君主只可以用道理去取胜,很难用感情去求告。”押到后,明帝审查追究他。许允回答说:“孔子说‘提拔你所了解的人’,臣的同乡,就是臣所了解的人。陛下可以审查、核实他们是称职还是不称职,如果不称职,臣愿受应得的罪。”查验以后,知道各个职位都用人得当,于是就释放了他。许允穿的衣服破旧,明帝就叫赏赐新衣服。起初,许允被逮捕时,全家都号哭,他妻子阮氏却神态自若,说:“不要担心,不久就会回来。”并且煮好小米粥等着他。一会儿,许允就回来了。
  
  (8)许允为晋景王所诛,门生走入告其妇①。妇正在机中,神色不变,曰:“蚤知尔耳!”门人欲藏其几,妇曰:“无豫诸儿事。”后徙居墓所,景王遣钟会看之,若才流及父,当收②。儿以咨母,母曰:“汝等虽佳,才具不多,率胸怀与语,便无所忧③。不须极哀,会止便止④。又可少问朝事。”儿从之。会反,以状对,卒免。
  
  【注释】①“许允”句:魏齐玉曹芳时,辅军大将军司马师(即晋景王)辅政,借故杀了李丰、夏侯玄。许允和李丰、夏侯玄一向很友好,受到怀疑,也被害。
  
  ②才流:才能品级,指品级的高下。流,流品。
  
  ③才具:才能;才干。率:顺着。
  
  ④止:指哭泣停止。按礼节钟会慰问家属时当哭。
  
  【译文】许允被晋景王杀害了,他的门生跑进来告诉他的妻子。他妻子正在织机上织布,听到消息,神色不变,说:“早就知道会这样的呀!”门生想把许允的儿子藏起来,许允妻子说:“不关孩子们的事。”后来全家迁到许允的墓地里住,景王派大将军府记室钟会去看他们,并吩咐说,如果儿子的才能流品比得上他父亲,就应该逮捕他们。许允的儿子知道这些情况,去和母亲商量,母亲说:“你们虽然都不错,可是才能不大,可以怎么想就怎么和他谈,这样就没有什么可担心的。也不必哀伤过度,钟会不哭了,你们就不哭。又可以稍为问及朝廷的事。”她儿子照母亲的吩咐去做。钟会回去后,把情况回报景王,许允的儿子终于免祸。
  
  (9)王公渊娶诸葛诞女①,入室,言语始交,王谓妇曰:“新妇神色卑下,殊不似公休。”妇曰:“大丈夫不能仿佛彦云,而令妇人比踪英杰②!”
  
  【注释】①王公渊:王广,字公渊,有风度、才学,名声很大。他父亲王凌,字彦云。诸葛诞:字公休,在魏朝曾任御史中丞、尚书,后又为镇东大将军。
  
  ②比踪:指德行事迹并列、相当。
  
  【译文】王公渊娶诸葛诞的女儿为妻,进入新房,夫妻刚交谈,王公渊就对妻子说:“新妇神态不高贵,很不像你父亲公休。”他妻子说:“大丈夫不能像你父亲彦云,却要求妇人和英雄豪杰并驾齐驱!”
  
  (10)王经少贫苦,仕至二千石①,母语之曰:“汝本寒家子,仕至二千石,此可以止乎!”经不能用。为尚书,助魏,不忠于晋,被收②。涕泣辞母曰:“不从母敕,以至今日!”母都无戚容,语之曰:“为子则孝,为臣则忠;有孝有忠,何负吾邪!”
  
  【注释】①王经:王经初为江夏太守,后升为二州刺史、司隶校尉。高贵乡公曹髦即位后,任尚书。甘露五年(公元260年)魏帝因为相国司马昭权倾帝室,召侍中王沈、尚书王经、散骑常侍王业共谋讨伐司马昭,王沈、王业连忙跑去向司马昭告密,并叫王经一起去,王经不肯。接着魏帝被杀,王经和家属也被害。二千石:职官的等级以年俸米石的多少来定高低,司隶校尉、州牧、郡太守等都是二千石,即月俸百二十斜。
  
  ②不忠于晋:按:王经是魏朝人,当时还没有晋朝,记事者是后代人,所以这样说。
  
  【译文】王经年少时家境贫苦,后来做官做到二千石的职位时,他母亲对他说:“你本来是贫寒人家的子弟,现在做到二千石这么大的官,这就可以止步了吧!”王经不能采纳母亲的意见。后来担任尚书,帮助魏朝,对晋司马氏不忠,被逮捕了。当时他流着泪辞别母亲说:“没有听从母亲的教导,以至有今天!”他母亲一点愁容也没有,对他说:“做儿子就能够孝顺,做臣子就能够忠君;现在你有孝有忠,有什么对不起我呢!”
  
  (11)山公与嵇、阮一面,契若金兰①。山妻韩氏,觉公与二人异于常交,问公。公曰:“我当年可以为友者,唯此二生耳!”妻曰:“负羁之妻亦亲观狐、赵,意欲窥之,可乎②?”他日,二人来,妻劝公止之宿,具酒肉;夜穿墉以视之,达旦忘反。公入曰:“二人何如?”妻曰:“君才致殊不如,正当以识度相友耳。”公曰:“伊辈亦常以我度为胜。”
  
  【注释】①契若金兰:比喻情意相投。
  
  ②“负羁”句:据《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载,晋公子重耳逃亡国外时,狐偃、赵衰等人随从。在曹国,曹大夫僖负羁的妻子经过观察,认为狐偃、赵衰等随从都是能辅助晋公子回国做国君的好帮手。
  
  【译文】山涛和嵇康、阮籍见一次面,就情意相投。山涛的妻子韩氏,发现山涛和两人的交情不一般,就问山涛。山涛说:“我从前可以看成朋友的人,只有这两位先生罢了!”他妻子说:“僖负羁的妻子也曾亲自观察过狐偃和赵衰,我心里也想偷着观察一下他们,行吗?”有一天,他们两人来了,山涛的妻子就劝山涛留他们住下来,并且准备好酒肉;到夜里,就在墙上挖个洞来察看他们,看到天亮也忘了回去。山涛进来问道:“这两个怎么样?”他妻子说:“您才能、情趣根本比不上他们,只能靠见识、气度和他们结交罢了。”山涛说:“他们也常常认为我的气度优越。”
  
  (12)王浑妻钟氏生女令淑,武子为妹求简美对而未得①。有兵家子,有俊才、欲以妹妻之,乃白母。曰:“诚是才者,其地可遗,然要令我见②。”武子乃令兵儿与群小杂处,使母帷中察之。既而母谓武子曰:“如此衣形者,是汝所拟者非邪?”武子曰:“是也。”母曰:“此才足以拔萃,然地寒,不有长年,不得申其才用③。观其形骨,必不寿,不可与婚。”武子从之。兵儿数年果亡。
  
  【注释】①令淑:指令姿淑德。武子:王济,字武子,王浑的儿子。求简:选求。简,选择。②地:门第。遗:抛开。
  
  ③才用:才能;才干。
  
  【译文】王浑的妻子钟氏生了个容貌美丽、品德善良的女儿,王武子想给妹妹挑选一个好配偶,还没有找到。有个军人的儿子,才能出众,武子想把妹妹嫁给他,就向母亲说明。他母亲说:“如果确实是有才能,对他的门第可以不计较,可是要让我看一看。”武子便叫那个军人的儿子和平民百姓混在一起,让母亲在帷幕里观察他。事后他母亲对武子说:“穿着这么样的衣服、长着这么样的相貌的,就是你所考虑的那个人吗?”武子说:“是的。”他母亲说:“这个人,才能足以拔尖儿,可是门第寒微,如果没有高寿,就不能发挥他的才能。可是看他的形貌气质,一定不能长寿,不能和他结亲。”武子依从了母亲的意见。几年后,那个军人的儿子果然死了。
  
  (13)贾充前妇,是李丰女,丰被诛,离婚徙边①。后遇赦得还,充先己取郭配女。武帝特听置左右夫人②。李氏别往外,不肯还充舍。郭氏语充,欲就省李,充曰:“彼刚介有才气,卿往不如不去。”郭氏于是盛威仪,多将侍婢③。既至,入户,李氏起迎,郭不觉脚自屈,因跪再拜。既反,语充,充曰:“语卿道何物!”
  
  【注释】①“贾充”句:公元254年,大将军司马师辅政,疑中书令李丰与魏帝议论自己,借故杀了李丰。李丰女也受牵连,被流放。公元265年晋武帝即帝位,才遇赦回来。②“武帝”句:贾充前妻李氏所生女儿为齐王司马攸妃(齐王谥献,又称齐献王),所以会特诏两妻并立。后郭氏女为皇太子妃(即后来登位的晋惠帝的皇后),武帝又下令贾充与李氏不得往来。③威仪:指仪仗、随从。
  
  【译文】贾充的前妻是李丰的女儿,在李丰被杀后,离了婚流放到边远地区。后来遇到大赦得以回来,可是贾充早先已经娶了郭配的女儿。晋武帝特别准许他两个妻子都留下,分别为左夫人和右夫人。李氏另外住在外面,不肯回到贾充的住宅。郭氏告诉贾充说,想去探望李氏,贾充说:“她性格刚强正直,很有才华,你去不如不去。”郭氏于是带了一个规模盛大的仪仗队伍和随从,还带了很多侍婢去。到了李氏家,进入内室,李氏站起迎接,郭氏不觉腿脚自然弯屈,便跪下行再拜礼。回家后,告诉了贾充,贾充说:“我告诉你什么来着!”
  
  (14)贾充妻李氏作《女训》行于世。李氏女,齐献王妃;郭氏女,惠帝后。充卒,李、郭女各欲令其母合葬,经年不决。贾后废,李氏乃祔,葬遂定①。
  
  【注释】①“贾后”句:贾充于公元283年死。到290年太子司马衷即位,以妃贾氏为皇后。贾氏性妒、狠毒,又想干预朝政,于是废太后,杀太傅、太宰、太保。到300年赵王司马伦废贾后,并杀了她。祔(fù),合葬。
  
  【译文】贾充的妻子李氏写了《女训》一书,流传当代。李氏的女儿是齐献王王妃;郭氏的女儿是晋惠帝的皇后。贾充死后,李氏、郭氏的女儿各自都想让自己的母亲和贾充合葬,连年也解决不了。后来贾后被废,李氏才能合葬,葬事终于确定下来。
  
  (15)王汝南少无婚,自求郝普女①。司空以其痴,会无婚处,任其意,便许之。既婚,果有令姿淑德。生东海,遂为王氏母仪②。或问汝南何以知之,曰:“尝见井上取水,举动容止不失常,未尝忤观,以此知之。”
  
  【注释】①王汝南:王湛,官至汝南内史。青少年时少说话,不喜交游,大家都认为他傻。父亲王昶,官至司空。王湛事,可参看《赏誉》第17则。
  
  ②东海:指王湛的儿子王承,曾任东海太守。母仪:做母亲们的典范。
  
  【译文】汝南内史王湛年轻时没人提亲,便自己提出向郝普的女儿求亲。他父亲王昶因为他痴呆,一定无处求婚,便随他的心意,答应了他。婚后,郝氏果真美貌贤淑。后来生了王承,终于成了王家母亲们的典范。有人问王湛怎么了解她的,王湛说:“我曾经看见她上水井打水,举止仪容不失常态,也没有不顺眼的地方,因此了解了她。”
  
  (16)王司徒妇,钟氏女,太傅曾孙,亦有俊才女德①。钟、郝为娣姒,雅相亲重②。钟不以贵陵郝,郝亦不以贱下钟。东海家内,则郝夫人之法;京陵家内,范钟夫人之礼③。
  
  【注释】①王司徒妇:王浑的妻子(见本篇第12则),是魏朝太傅钟繇的曾孙。王浑袭父爵为京陵侯(故下文说及京陵家),官升至司徒。
  
  ②郝:指前面第15则所述郝普的女儿。郝氏嫁给王湛,王湛是王浑的弟弟。娣姒(dìsì):妯娌。
  
  ③“东海”两句:东海指郝氏之子王承,代表王湛世系。京陵指钟氏丈夫王浑这一世系。则,效法。范,做榜样。
  
  【译文】司徒王浑的妻子是钟家的女儿,太傅钟繇的曾孙女,也有超群的文才、女性的美德。钟氏和郝氏是妯娌,两人非常亲密又互相敬重。钟氏并不因为自己门第高贵而欺负郝氏,郝氏也不因为自己门第卑微而屈从钟氏。在王承一家里,都恪守郝夫人的规矩,在王浑一家里,都遵从钟夫人的礼法。
  
  (17)李平阳,秦州子,中夏名士,于时以比王夷甫①。孙秀初欲立威权②,咸云:“乐令民望不可杀,减李重者又不足杀③。”遂逼重自裁。初,重在家,有人走从门入,出髻中疏示重④;重看之色动,入内示其女,女直叫“绝”,了其意,出则自裁。此女甚高明,重每咨焉。
  
  【注释】①李平阳:李重,曾任平阳太守。他父亲李景,曾任秦州刺史。按:《资治通鉴》卷八十三,赵王司马伦于公元300年杀了贾后,阴谋篡位,便想收买人心,选用名流,于是任李重为相国左长史。李重知赵王伦有异志,忧愤成病而死。与这一则所述不同。
  
  ③孙秀:孙秀是赵王伦所宠信的人,赵王伦自任相国后,用孙秀为中书令,使他威权日重。
  
  ③乐令:乐广,当时任河南尹,后来代王戎为尚书令。
  
  ④疏:书信。
  
  【译文】平阳太守李重是秦州刺史李景的儿子,是中原名士,在当时,人们把他和名望很高的王夷甫并称。起初孙秀想树立自己的威望和权力,到处说:“乐令众望所归,不可杀,不如李重的人又不值得杀。”于是就逼李重自杀。事先,李重在家,有人从门外跑进来,从发髻里拿出一封信给李重看;李重看了就脸上变色,拿到内室给他女儿看,他女儿只是喊叫说:“完了”,李重明白她的意思,出来就自杀了。李重这个女儿见解非常高明,李重遇事经常跟她商量。
  
  (18)周浚作安东时,行猎,值暴雨,过汝南李氏①。李氏富足,而男子不在。有女名络秀,闻外有贵人,与一婢于内宰猪羊,作数十人饮食,事事精办,不闻有人声。密觇之,独见一女子,状貌非常②;浚因求为妾,父兄不许。络秀曰:“门户殄瘁,何惜一女③!若连姻贵族,将来或大益。”父兄从之。遂生伯仁兄弟。络秀语伯仁等:“我所以屈节为汝家作妾,门户计耳。汝若不与吾家作亲亲者,吾亦不惜余年④!”伯仁等悉从命。由此李氏在世,得方幅齿遇⑤。
  
  【注释】①周浚:汝南郡安城人,曾任扬州刺史,后加安东将军。过:过访,探望。②觇(chān):偷看。
  
  ③门户:门第。殄瘁(tiǎncuì):衰微。
  
  ④亲亲:亲戚。
  
  ⑤方幅:正规;公正。齿遇:同等待遇。
  
  【译文】周浚任安东将军时,外出打猎,正碰上下暴雨,就去探望汝南李氏。李氏家境富有,只是男人不在家。这家有个女儿,名叫络秀,听说外面来了贵人,就和一个婢女在后院杀猪宰羊,准备几十人的饮食,事事都做得很精到,却没听见有人声。周浚觉得奇怪,就去偷看一下,只看见一个女子,相貌不同一般;过后,周浚就请求娶她为妾,女方的父兄不答应。络秀说:“我们家门第衰微,为什么舍不得一个女儿!如果和贵族连姻,将来也许好处很大。”父兄就顺从了她。后来生了周伯仁几兄弟。络秀对伯仁兄弟说:“我降低身分给你家做妾的原因,只是为我家门第作想罢了。你们如果不肯和我家做亲戚,我也不会吝惜晚年!”伯仁兄弟全都听从母亲的吩咐,因此,李氏在生前,得到公正的礼遇。
  
  (19)陶公少有大志,家酷贫,与母湛氏同居①。同郡范逵素知名,举孝廉,投侃宿。于时冰雪积日,侃室如悬磬,而逵马仆甚多②。侃母湛氏语侃曰:“汝但出外留客,吾自为计。”湛头发委地,下为二髲,卖得数斛米③。斫诸屋柱,悉割半为薪,剉诸荐以为马草④。日夕,遂设精食,从者皆无所乏。逵既叹其才辩,又深愧其厚意。明旦去,侃追送不已,且百里许⑤。逵曰:“路已远,君宜还。”侃犹不返。逵曰:“卿可去矣。至洛阳,当相为美谈。”侃乃返。逵及洛,遂称之于羊晫、顾荣诸人,大获美誉⑥。
  
  【注释】①陶公:陶侃,鄱阳人,早年为寻阳县吏,鄱阳孝廉范逮曾去探望他。后升至大将军、太尉。②悬磬:比喻空无所有,很贫穷。
  
  ③髲(bì):假发。
  
  ④斫(zhuó):砍;削。剉(cuò):铡碎。荐:草垫。
  
  ⑤追送:跟随送行。
  
  ⑥羊晫、顾荣:羊晫是豫章国郎中令,是陶侃的同乡,顾荣是中书郎。
  
  【译文】陶侃年少时就有大志,家境却非常贫寒,和母亲湛氏住在一起。同郡人范逵一向很有名望,被举荐为孝廉,有一次到陶侃家找··地方住宿。当时,冰雪满地已经多日了,陶侃家一无所有。可是范逵车马仆从很多。陶侃的母亲湛氏对陶侃说:“你只管到外面留下客人,我自己来想办法。”湛氏头发很长,拖到地上,她剪下来做成两条假发,换到几担米。又把每根柱子都削下一半来做柴烧,把草垫子都剁了做草料喂马。到傍晚,便摆上了精美的饮食,随从的人也都不欠缺。范逵既赞赏陶侃的才智和口才,又对他的盛情款待深感愧谢。第二夭早晨,范逵告辞,陶侃送了一程又一程,快要送到百里左右。范逵说:“路已经走得很远了,您该回去了。”陶侃还是不肯回去。范逵说:“你该口去了。我到了京都洛阳,一定给你美言一番。”陶侃这才回去。范逵到了洛阳,就在羊晫、顾荣等人面前称赞陶佩,使他广泛地得到了好名声。
  
  (20)陶公少时作鱼梁吏,尝以坩饷母①。母封付使,反书责侃曰:“汝为吏,以官物见饷,非唯不益,乃增吾忧也。”
  
  【注释】①鱼梁:在水中筑的捕鱼的堰。按:(晋书·列女传)载,陶侃任寻阳县吏时,曾监管鱼梁。坩(gān):陶器;瓦罐。(zhǎ):鱼制品,如腌鱼、糟鱼之类。
  
  【译文】陶侃年轻时做监管鱼梁的小吏,曾经送去一罐腌鱼给母亲。他母亲把腌鱼封好交给来人带回去,并且回封信责备陶侃说:“你做官吏,拿公家的东西送给我,这不只没有好处,反而增加了我的忧虑。”
  
  (21)桓宣武平蜀,以李势妹为妾,甚有宠,常著斋后①。主始不知,既闻,与数十婢拔白刃袭之。正值李梳头,发委藉地,肤色玉曜,不为动容②。徐曰:“国破家亡,无心至此;今日若能见杀,乃是本怀。”主惭而退。【注释】①“桓宣武”句:桓温娶晋明帝女甫康长公主力妻。平蜀事见《识鉴》第20则注①。②委:放下;垂下。曜:光芒。
  
  【译文】桓温平定了蜀地,娶李势的妹妹做妾,很宠爱她,总是把她安置在书斋后住。公主起初不知道,后来听说了,就带着几十个婢女提着刀趁她不备去杀她。到了那里,正遇见李氏在梳头,头发垂下来铺到地上,肤色像白玉一样光采照人,并没有因为公主到来而表情有变。她从容不迫他说道:“我国破家亡,并不情愿到这里来;今天如果能被杀而死,这倒是我的心愿。”公主很惭愧,就退出去了(22)庾玉台,希之弟也;希诛,将戮玉台①。玉台子妇,宣武弟桓豁女也,徒跣求进,阍禁不内②。女厉声曰:“是何小人!我伯父门,不听我前!”因突入,号泣请曰:“庾玉台常因人,脚短三寸,当复能作贼不?”宣武笑曰:“婿故自急。”遂原玉台一门③。
  
  【注释】①“庾玉台”句:庾友,小名玉台,是庾冰的儿子。公元371年,桓温废晋帝为东海王,立会稽王司马晃为帝。因厦冰家族势力强大,就想消灭他们,于是诬陷他们谋反,害死了庾友的儿个弟弟。庾友的哥哥庾希闻难而逃,后来也被杀害。
  
  ②徒跣:光着脚步行。这里形容急忙之状。阍:守门人。内:通“纳”,接纳。③“遂原”句:庾玉台如被杀,全家当不免,所以这样说,原,赦罪。
  
  【译文】庾玉台是庾希的弟弟;庾希被杀以后,将要杀玉台。玉台的儿媳妇,是桓温弟弟桓豁的女儿,她心急得光着脚去求见桓温,掌门官挡着不让进去。她大声斥责说:“这是哪个奴才!我伯父的家。竟敢不让我进去!”说着便冲了进去,哭喊着请求说:“庚玉台的一只脚短了三寸,常常要扶着人才能走路,这还会谋反吗?”桓温笑着说:“侄婿自然会着急。”终于赦免了庾玉台这一家。
  
  (23)谢公夫人帏诸婢,使在前作伎,使太傅暂见,便下帏①。太傅索更开,夫人云:“恐伤盛德。”
  
  【注释】①帏:指设置帷幕,也指帷幕。伎:歌舞。
  
  【译文】谢安的妻子刘夫人挂起帷幕围着众婢女,叫她们在自己面前表演歌舞,也让谢安看了一会,便放下了帷幕。谢安要求再打开帷幕,夫人说:“恐怕会损害你的美德。”
  
  (24)桓车骑不好著新衣。浴后,妇故送新衣与,车骑大怒,催使持去。妇更持还,传语云:“衣不经新,何由而故?”桓公大笑,著之。
  
  【译文】车骑将军桓冲不喜欢穿新衣服。有一次洗完澡,他妻子故意叫仆人送去新衣服给他,桓冲大怒,催仆人把衣服拿走。他妻子又叫人再拿回来,并且传话说:“衣服不经过新的,怎么能变成旧的呢?”桓冲听了大笑,就穿上了新衣。
  
  (25)王右军郗夫人谓二弟司空、中郎曰①:“王家见二谢,倾筐倒庋②;见汝辈来,平平尔。汝可无烦复往。”
  
  【注释】①司空、中郎:指郗愔、郗昙。郗愔在简文帝时拜司空,但辞谢不肯就职,死后追赠司空。郗昙曾任北中郎将。
  
  ②二谢:指谢安、谢万兄弟。倾筐倒庋(guǐ):把竹筐、架子里的东西全都倒出来,比喻尽其所有,款待丰盛。度,放器物的架子。按:王家,谢家是豪门望族,而祁家原先孤贫,并非士族,故王家以门第观念看不起郗家。
  
  【译文】右军将军王羲之妻子郗夫人对两个弟弟说:“王家见谢家兄弟来,恨不得把所有东西都翻出来款待人家;见你们来,不过平平常常罢了。你们可以不必再去了。”
  
  (26)王凝之谢夫人既往王氏,大薄凝之①;既还谢家,意大不说。太傅慰释之曰:“王郎,逸少之子,人身亦不恶,汝何以恨乃尔②?”答曰:“一门叔父,则有阿大、中郎③;群从兄弟,则有封、胡、遏、未④。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
  
  【注释】①谢夫人:王凝之妻子谢道韫(见《言语》第71则),是谢安的哥哥谢奕的女儿.王羲之(字逸少)的儿媳妇。
  
  ②人身:人品、才学。
  
  ③阿大、中郎:阿大不知指谁,疑指谢安的堂兄谢尚。中郎可能指谢安弟弟谢万,他曾任抚军从事中郎。也可能指谢安哥哥、排行第二的谢据(参看《批漏》第5则)。④群从兄弟:同族的堂兄弟。封、胡、遏、未:封是谢韶,胡是谢朗,遏是谢玄,未是谢渊,这都是小名。四人都是谢家有才学的人。
  
  【译文】王凝之妻子谢夫人到王家后,非常轻视凝之;回到谢家后,心里非常不高兴。太傅谢安安慰、开导她说:“王郎是逸少的儿子,人品和才学也不错,你为什么竟不满意到这个地步?”谢夫人回答说:“同一家的叔父里头,就有阿大、中郎这样的人物;本家兄弟,就有封、胡、遏、未这样的人物。没想到天地之间,竟有王郎这种人!”
  
  (27)韩康伯母隐古几毁坏,卞鞠见几恶,欲易之①。答曰:“我若不隐此,汝何以得见古物!”
  
  【注释】①隐(yìn):倚靠。卞鞠:是韩母的外孙,生活奢靡,平时服用,力求新异,常“以富贵骄人”。按:韩母的回答是对卞鞠的讽刺。
  
  【译文】韩康伯母亲平日靠着的那张旧小桌子坏了,卞鞠看见小桌破旧了,就想换掉它。韩母回答说:“我如果不倚着这个,你又怎么能见到古物!”
  
  (28)王江州夫人语谢遏曰:“汝何以都不复进①?为是尘务经心,天分有限②?”
  
  【注释】①王江州:王凝之,曾任江州刺史。他的夫人谢道韫是谢遏(谢玄)的姐姐。“汝何”句:按:《晋书·列女传》载,谢道韫曾责备谢玄学问没有长进。
  
  ③为是:还是,表选择的连词。
  
  【译文】江州刺史王凝之夫人问谢遏道:“你为什么一点也不再长进?是一心注意世俗杂务,还是天资有限?”
  
  (29)郗嘉宾丧,妇兄弟欲迎妹还,终不肯归。曰:“生纵不得与郗郎同室,死宁不同穴!”
  
  【译文】郗嘉宾死了,他妻子的兄弟想把妹妹接回去,她却始终不肯返回娘家。
  
  说:“活着虽然不能和郗郎同居一室,死了岂可不和他同葬一穴!”
  
  (30)谢遏绝重其姊,张玄常称其妹,欲以敌之。有济尼者,并游张。
  
  谢二家,人间其优劣。答曰:“王夫人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风气;顾家妇清心玉映,自是闺房之秀①。”
  
  【注释】①林下:竹林之下或树林之下,实指隐士所在之处。按:济尼之言,实际是说顾家妇(张玄妹)不如王夫人(谢道韫)。称赞王夫人有隐士风度,顾家妇不过是妇女中的优秀者而已。
  
  【译文】谢遏非常推重自己的姐姐谢道韫,张玄常常称赞自己的妹妹,想使她和谢遏姐姐并列。有个尼姑叫济尼,和张、谢两家都有交往,别人问她这两个人的高下。她回答说:“王夫人神态风度潇洒爽朗,确实有隐士的风采和气度;顾家媳妇心地清纯,洁白光润,自然是妇女中的优秀者。”
  
  (31)王尚书惠尝看王右军夫人,问:“眼耳未觉恶不①?”答曰:“发白齿落,属乎形骸;至于眼耳,关于神明,那可便与人隔②!”
  
  【注释】①恶:不好,这里指视力、听力衰退。
  
  ②神明:精神。隔:隔阂。按;这句是说还没有到眼花耳聋,彼此不通情意的程度。
  
  【译文】尚书王惠曾经去看望过右军将军王羲之的夫人,问她说:“眼睛、耳朵还没有觉得不好吧?”她回答说:”头发白了,牙掉了,这是属于身体的衰老;至于视力和听力,关系到精神,哪能就阻碍和别人交往呢!”
  
  (32)韩康伯母殷,随孙绘之之衡阳,于阖庐洲中逢桓南郡①。卞鞠是其外孙,时来问讯。谓鞠曰:“我不死,见此竖二世作贼②!”在衡阳数年,绘之遇桓景真之难也③,殷抚尸哭曰:“汝父昔罢豫章,征书朝至夕发④;汝去郡邑数年,为物不得动,遂及于难,夫复何言!”
  
  【注释】①绘之:是韩康伯的儿子,任衡阳太守。
  
  ②“见此”句:竖指小子,是对人的蔑称。二世指桓温和温玄父子。温久怀篡夺之志,事未成而死。桓玄也志在篡夺,公元398年起兵反帝室;402年举兵东下建康,掌管朝政。韩母可能在此期间遇见他。当时卞鞠任桓玄的长史,为他出谋划策。③桓景真:桓亮,字景真,是桓温的孙子,桓玄的侄儿。公元403年桓玄称帝,次年兵败被杀。到405年其余党桓亮等分扰荆、湘、江、豫诸州,杀了衡阳前太守韩绘之等。这就是这里说的桓景真之难。
  
  ④“汝父”句:韩康伯曾任豫章大守,后人为侍中。
  
  【译文】韩廉伯的母亲殷氏,随着孙子韩绘之到衡阳去,途中在阖庐洲上遇见南郡公桓玄。桓玄的长史卞鞠是殷氏的外孙,当时也来问安。殷氏对卞鞠说:“我不死,就看到了这小子两代人做乱臣贼子!”在衡阳住了几年,绘之在桓景真的叛乱中被害,殷氏抚尸痛哭道:“你父亲以前免去豫章太守时,征调他的文书早晨到了,他傍晚就上路;你免官已经几年了,却为着别人不能动身,终于遭难,这还能说什么呢!”
  
  
  
  术解第二十
  
  【题解】术解,指精通技艺或方术。本篇记载着一些有特殊技能的事例:第1则记通晓音乐、音律的事,第2则记能从煮出的菜蔬里品尝出是用什么样的柴人煮的,第4则记善解马性,第9则记善于品酒,都是各有专长。其余的属于通晓方术,包括医术(第10、11则),占卜(第8则),星相(第5则),堪舆(即看风水,第3、6、7则)等。有的人通晓一术或数术,这里说的郭璞传说就有异能,于方术有精妙之处。古人颇好方术,于占卜等很迷信,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
  
  (1)荀勖善解音声,时论谓之暗解①。遂调律吕,正雅乐②。每至正会,殿庭作乐,自调宫商,无不谐韵。阮咸妙赏,时谓神解③。每公会作乐,而心谓之不调。既无一言直勖,意忌之,遂出阮为始平太守④。后有一田父耕于野,得周时玉尺,便是天下正尺。荀试以校己所治钟鼓、金石、丝竹,皆觉短一黍,于是伏阮神识⑤。
  
  【注释】①荀勖(xù):晋代初年任中书监、侍中。曾经掌管音乐,校正音律。暗解:自然领会;说不出道理的领会。
  
  ②律吕:音律。雅乐:古代帝王用于祭祀、朝贺、宴享等大典的乐曲,要求中正和平、典雅纯正,故称雅乐。按:汉未纷乱,雅乐亡失。荀勖重新制作正音的律管,但因为古今尺寸长短不同,所以不易和古律相应。
  
  ③阮咸:阮咸曾任散骑侍郎,妙解音律,善弹琵琶。荀勖每逢和他谈论音律,都自以为远远比不上他。阮咸认为荀勖所作新律声高,高则悲,不合护和。神解:融会贯通的领会。
  
  ④直:使之直、正确;纠正。
  
  ⑤黍:黄米。按:古代把一百粒黍排列起来的长度认做一尺,用这个标佳尺寸来制律管。
  
  【译文】荀勖善于辨别乐音正误,当时的舆论认为他是暗解。他于是调整音律,校正雅乐。每到正月初一举行朝贺礼时,殿堂上演奏音乐,他亲自调整五音,无不和谐。阮咸对音乐有很高的欣赏能力,当时的舆论认为他是神解。每逢官府集会奏乐,他心里都认为不协调。他既不提一点意见来纠正荀勖,荀勖心里就顾忌他,终于调他出京任始平太守。后来有一个农民在地里干活,得到周代一把玉尺,这就是国家的标准尺。荀勖试着用它来校对自己所调试的各种乐器的律管,都较标准尺短了一粒米的长度,于是才佩服阮咸识见高超。(2)荀勖尝在晋武帝坐上食笋进饭,谓在坐人曰:“此是劳薪炊也①。”坐者未之信,密遣问之,实用故车脚②。
  
  【注释】①劳薪:以使用过度的木材为柴火。
  
  ②车脚:车轮。
  
  【译文】荀勖曾经在晋武帝的宴席上吃笋下饭,他对在座的人说:“这是拿使用过度的木料作柴火煮的。”座上的人不相信,暗中派人去问厨师,才知道的确是拿旧车轮作柴火煮成的。
  
  (3)人有相羊枯父墓,后应出受命君①。枯恶其言,遂掘断墓后以坏其势。相者立视之,曰:“犹应出折臂三公②。”俄而桔坠马折臂,位果至公。
  
  【注释】①受命君:指受天之命的君主。按:即迷信的说法认为祖坟有帝王气。
  
  ②三公:晋代的三公指太尉、司徒、司空。按:羊桔在晋武帝时任征南大将军,死后追赠太傅,属于八公。
  
  【译文】有个会看风水的人看了羊枯父亲的坟墓,说后代该出真命天子。羊祜厌恶他的话,就把坟后挖断,以便破坏坟山的气脉。看风水的人马上又去看,说道:“还要出个断臂的三公。”不久羊祜从马背上跌下来,摔断了手臂,后来果然升到公的官位。
  
  (4)王武子善解马性。尝乘一马,著连钱障泥,前有水,终日不肯渡①。王云:“此必是惜障泥。”使人解去,便径渡。
  
  【注释】①连钱:一种花饰,象钱纹。障泥:垫马鞍的垫子,下垂至马腹,用来挡泥土。
  
  【译文】王武子善于了解马的脾性。他曾经骑马外出,马背上盖着连钱花纹的垫子,碰到前面有条河,马整天不肯渡过去。王武子说:“这一定是马舍不得弄坏垫子。”叫人解下垫子,马就径直渡过去了。
  
  (5)陈述为大将军掾,甚见爱重①。及亡,郭璞往哭之②,甚哀,乃呼曰:“嗣祖,焉知非福!”俄而大将军作乱,如其所言。
  
  【注释】①陈述:字嗣祖,很有名望,任大将军王敦的属官。
  
  ②敦璞:精通卜篮之术。初受王导器重,参王导军事,后在王敦幕府里任记室参军。按:郭璞已预知王敦要作乱。
  
  【译文】陈述任大将军王敦的属官,特别受到王敦的赏识和重视。到他死后,郭璞去哭丧,哭得非常悲痛,竟然哭喊着说:“嗣祖,怎么知道这不是你有福气!”不久王敦就作乱,正像郭璞所说的那样。
  
  (6)晋明帝解占冢宅①。闻郭璞为人葬,帝微服往看,因问主人:“何以葬龙角②?此法当灭族!”主人曰:“郭云此葬龙耳,不出三年,当致天子。”帝问:“为是出天子邪?”答曰:“非出天子,能致天子问耳。”【注释】①解:会;能够。
  
  ②微服:指改穿平民衣服以隐藏身分。龙角:看风水的人以山势为龙,山的起伏连绵的脉络为龙脉。此指墓穴选择在龙角的位置上。
  
  【译文】晋明帝会按风水选择坟地和宅基地。他听说郭璞为别人找了一块坟地,就换上便服去察看,又问墓地主人:“为什么葬在龙角上?这种葬法将会灭族的!”主人说:“郭璞说过,这是葬在龙耳上,不出三年,就会引来天子。”明帝问:“是引来天子,还是出个天子呢?”主人回答说:“不是出个天子,是能引得天子来问呀。”
  
  (7)郭景纯过江,居于暨阳,墓去水不盈百步,时人以为近水①。景纯曰:“将当为陆。”今沙涨,去墓数十里皆为桑田②。其诗曰:“北阜烈烈,巨海混混③;垒垒三坟,唯母与昆④。”
  
  【注释】①“郭景纯”句:郭景纯即郭璞,他在西晋末,知天下将乱,便避乱过江,住在暨阳(今江苏江阴县境)。又这句所说的“墓”没有指明是谁的墓,疑有脱字。按《晋书·郭璞传)说:“璞以母忧去职,卜葬地于暨阳,去水百步许。”知是郭母墓。从下文看,又可能是指郭璞母亲和两个哥哥的墓。步,古代的长度单位,三百步为一里。
  
  ②桑田:指农田。
  
  ③“北阜”句:大意是,北山险峻陡峭,大海波涛滚滚。烈烈形容山的高峻险阻;混混同滚滚,形容大水翻腾。
  
  ④“垒垒”句:大意是,三座坟墓高高堆起,那就是母亲和两个哥哥。垒垒形容堆积;昆指哥哥。
  
  【译文】郭景纯到了江南,住在暨阳县,他母亲的坟墓离大江不足百丈,当时有人认为离江太近了。景纯说:“那里就会成为陆地。”现在泥沙已经增高了,离开坟墓几十里远的地方都变成了农田。郭景纯有诗为记:“北阜烈烈,巨海混混;垒垒三坟,唯母与昆。”
  
  (8)王丞相令郭璞试作一卦,卦成,郭意色甚恶。云:“公有震厄①。”王问:“有可消伏理不②?”郭曰:“命驾西出数里,得一柏树,截断如公长,置床上常寝处,灾可消矣。”王从其语。数日中,果震柏粉碎,子弟皆称庆、大将军云:“君乃复委罪于树木!”
  
  【注释】①震:响雷。厄:灾难。②消伏:消除。
  
  【译文】丞相王导叫郭璞试着占一卦,卦象得出来了,郭璞的心情和脸色都很不好,说:“您有遭雷击的灾难。”王导问:“有没有办法可以消除灾难?”郭璞说:“坐车往西走几里地,那里有一棵柏树,截下一段和您一样高的树干,放在床上经常睡的那个位置,灾难就可以消除了。”王导照他说的去做。过了几天,雷电果然把柏木击得粉碎,子侄们都表示庆贺。大将军王敦对郭璞说:“您竟然能把罪过推给树木!”
  
  (9)桓公有主簿,善别酒,有酒辄令先尝。好者谓青州从事,恶者谓平原督邮①。青州有齐郡,平原有鬲县②;从事言到脐,督邮言在隔上住。
  
  【注释】①从事、督邮:都是官名,分别是州、郡的属官。按:这里是用某地某官代表酒名。②“青州”句:齐郡的齐,古可用为“脐”,即肚脐。鬲县的鬲可用为“膈”,即膈膜,是胸腔和腹腔间的膜状肌肉。
  
  【译文】桓温有一位主簿,擅长品酒,有酒总是让他先品尝。好酒,他就说是青州从事,不好的酒,他就说是平原督邮。这是因为青州有个齐郡,平原郡有个鬲县;所谓从事,说明酒力能达到肚脐下,所谓督邮,说明酒力到膈膜上就停住了。
  
  (10)郗愔信道甚精勤①。常患腹内恶,诸医不可疗。闻于法开有名,往迎之②。既来便脉,云:“君侯所患,正是精进太过所致耳③。”合一剂汤与之。一服即大下,去数段许纸如拳大;剖看,乃先所服符也。
  
  【注释】①“郗愔”句:郗愔信奉天师道,这是一种迷信组织,相信喝符水可以治病,无病也可服符。精勤,专一认真。
  
  ②于法开:和尚名,以文学著名,兼通医术。
  
  ③君侯:对列侯和尊贵者的尊称。精进:佛教用语,指专心无杂念而上进不懈怠,这里指对道教的虔诚。
  
  【译文】郗愔信奉天师道非常虔诚。他常常肚子有病,很多医生都治疗不好。听说于法开有名气,就去接他来。于法开来了就切脉,切完脉说:“君侯害的病,恰恰是过分虔诚所引起的呀。”就配了一付汤药给郗愔。一服药就大泻,泻下几堆像拳头那么大的纸团;剖开一看,原来是先前所吃下的符。
  
  (11)殷中军妙解经脉,中年都废①。有常所给使,忽叩头流血②。浩问其故,云:“有死事,终不可说。”洁问良久,乃云:“小人母年垂百岁,抱疾来久,若蒙宫一脉,便有活理。讫就屠戮无恨。”浩感其至性,遂令异来,为诊脉处方③。始服一剂汤,便愈。于是悉焚经方④。
  
  【注释】①经脉:中医所指人体内气血运行的通路,这里泛指医术。
  
  ②给使:指供使唤的仆人。
  
  ③舁(yú):抬。
  
  ④经方:医书。
  
  【译文】中军将军殷浩精通医术,到中年就全都抛开不研究了。有一个常使唤的仆人,忽然给他磕头,磕到头破血流。殷浩问他有什么事,他说:“有件人命事,不过终究不该说。”追问了很久,这才说道:“小人的母亲年纪将近百岁,从生病到现在已经很长时间了,如果承蒙大人诊一次脉,就有办法活下去。事成以后,就算被杀也心甘情愿。”殷浩受到他真诚的孝心的感动,就叫他把母亲抬来,给他母亲诊脉开药方。才服了一付药,病就好了。从此殷浩把医书全都烧了。”
  
  巧艺第二十
  
  【题解】巧艺,指精巧的技艺,这里的艺主要指棋琴书画、建筑、骑射等技巧性。技术性的技能。篇内有一些条目是记述一些能工巧匠的高超技艺的。例如第2则记工匠所造楼台之巧,“台虽高峻,常随风摇动,而终无倾倒之理”。从中可以看出古代建筑技术的高度成就。有一些条日记述、赞扬画家、书法家们特出的艺术造诣以及他们对技艺的执著追求,例如第7、11、12、13、14则所记大画家顾长康的故事,第3则所记韦仲将书榜的事。其中一些内容如“颊上益三毛”、“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及评绘画的“手挥五弦易,目送归鸿难”等,已经被引伸、凝炼成为名言而流传后世。
  
  (1)弹棋始自魏宫内,用妆奁戏①。文帝于此戏特妙,用手巾角拂之,无不中。有客自云能,帝使为之。客著葛中角,低头拂棋,妙逾于帝②。
  
  【注释】①“弹棋”句:弹棋是一种赌输赢的棋类游戏。相传起源于西汉,到曹操掌权时,宫女用金钗、玉梳在镜匣上作弹棋游戏,其实非始自魏宫内。②葛巾:用葛布做的头巾。按:弹棋是用手把棋子弹起,魏文帝和客人不用手,所以称妙。
  
  【译文】弹棋是从魏代后宫开始出现的,用梳妆的镜匣来游戏。魏文帝对这种游戏特别精通,能用手中角去弹起棋子,没有弹不中的。有位客人自称能这样做,文帝就叫他试一试。客人戴着葛中,就低着头用葛巾角去拨动棋子,比文帝做得更妙。
  
  (2)陵云台楼观精巧,先称平众木轻重,然后造构,乃无锱铢相负揭①。台虽高峻,常随风摇动,而终无倾倒之理。魏明帝登台,惧其势危,别以大材扶持之,楼即颓坏。论者谓轻重力偏故也。
  
  【注释】①陵云台:楼台名,在洛阳。楼观(guàn):楼台。锱铢:指微小的数目。锱和铢都是重量单位,有说六铢为一锱,四锱为一两。负揭:指秤杆的下垂与翘起;高下。
  
  【译文】陵云台楼台精巧,建造之前先称过所有木材的轻重,使四面所用木材的重量相等,然后才筑台,因此四面重量不差分毫。楼台虽然高峻,常随风摇摆,可是始终不可能倒塌。魏明帝登上陵云台,害怕它情况危险,另外用大木头支撑着它,楼台随即就倒塌了。舆论认为是重心偏向一边的缘故。
  
  (3)韦仲将能书①。魏明帝起殿,欲安榜,使仲将登梯题之②。既下,头鬓皓然③。因敕儿孙勿复学书。
  
  【注释】①韦仲将:韦诞,字仲将,书法家,官至光禄大夫。
  
  ②“魏明帝”句:据传魏明帝建陵云殿,匾额还没有题字,就误钉上去了,于是叫擅长写楷书的大臣韦仲将登梯题匾。参看《方正》第62则。榜,匾。
  
  ③皓然:白的样子。按:韦诞因登高危惧而且费力,以致头鬓皓然,可能有些夸张。
  
  【译文】韦仲将擅长书法。魏明帝修建宫殿,想挂个匾,就派仲将登上梯子去题匾。下来后,鬓发全白了。因此便告诫子孙不要再学习书法。
  
  (4)钟会是荀济北从舅,二人情好不协①。荀有宝剑,可直百万,常在母钟夫人许②。会善书。学荀手迹,作书与母取剑,仍窃去不还。荀勖知是钟而无由得也,思所以报之。后钟兄弟以千万起一宅,始成,甚精丽,未得移住。荀极善画,乃潜往画钟门堂,作太傅形象,衣冠状貌如平生③。二钟入门,便大感励,宅遂空废。
  
  【注释】①荀济北:荀勖,晋武帝即位时,封为济北郡公,固辞为侯。
  
  ②直:通“值”。③门堂:门和厅堂,指家里。太傅:指钟繇,魏朝太傅,是钟会的父亲。
  
  【译文】钟会是济北公荀勖的叔伯舅父,两人感情不和。荀勖有一把宝剑,约值一百万,经常放在他母亲钟夫人那里。钟会擅长书法,就模仿荀勖笔迹,写了一封信给他母亲要宝剑,于是就偷去不还回来。荀勖知道是钟会干的事,可是没有办法要回来,就想法报复他。后来钟家兄弟花了一千万修建一所住宅,刚落成,非常精美,还没有搬进去年。荀勖很擅长绘画,就偷偷地到钟会的新居去,画上钟繇的像,衣帽、相貌都和生前一模一样。钟毓和钟会兄弟进门看见,就大为感伤哀痛,不能住进去,房子于是闲置不用。
  
  (5)羊长和博学工书,能骑射,善围棋①。诸羊后多知书,而射、奕徐蓺莫逮②。
  
  【注释】①羊长和:羊忱的字,参《方正》第19则。工:擅长。
  
  ②奕:同“奔”。下围棋。蓺:同“艺”,技艺。
  
  【译文】羊长和学识广博,擅长书法,能骑马射箭,长于下围棋。羊家后代多懂书法,可是射箭、下棋这些技能,却没有谁能赶上羊长和。(6)戴安道就范宣学①,视范所为,范读书亦读书,范抄书亦抄书。唯独好画,范以为无用,不宜劳思于此。戴乃画《南都赋图》②,范看毕咨嗟,甚以为有益,始重画。
  
  【注释】①戴安道:戴逵,字安道,不远千里到豫章去拜范宣为师。范宣精通经学,以讲诵为业,很看重戴逮。
  
  ②南都赋:汉代张衡作,记述了汉朝旧都南阳的盛况。
  
  【译文】戴安道登门向范宣学习,处处模仿范宣的做法,范宣读书,他也读书,范宣抄书,他也抄书。唯独喜欢绘画,范宣认为没有用处,不应该在这方面费心劳神。戴安道于是画了《南都赋图》,范宣看了,赞叹不已,认为很有好处,这才重视绘画。
  
  (7)谢太傅云:“顾长康画,有苍生来所无①。”
  
  【注释】①顾长康:即名画家顾恺之,字长康。苍生:人类。
  
  【译文】太傅谢安说:“顾长康的画,是自有人类以来所没有的。”
  
  (8)戴安道中年画行像甚精妙①。庾道季看之,语戴云:“神明太俗,由卿世情未尽。”戴云:“唯务光当免卿此语耳②。”
  
  【注释】①行像:用宝车载着佛像在城市街道上巡行的一种宗教仪式。一般多在佛生日举行。一说即行乐图,游玩娱乐的人像画。
  
  ②务光:传说是夏朝人,隐士。商汤要讨伐夏桀时和他商量,他说:“非吾事也”。后来商汤要把天下让给他,他说:“吾闻无道之世,不践其土,况让我乎?”负石自沉于水。
  
  【译文】戴安道中年时画行像,画得非常精妙。庚道季看了他的画,对他说:“神像画得太俗气,这是因为你还没有完全摆脱世俗之情。”戴安道说:“只有务光才能避免受到你这样的评论啊。”
  
  (9)顾长康画裴叔则,颊上益三毛①。人问其故,顾曰:“裴楷俊朗有识具,正此是其识具②。”看画者寻之,定觉益三毛如有神明,殊胜未安时③。
  
  【注释】①裴叔则:裴楷,字叔则。
  
  ②识具:见识和才能。
  
  ③神明:气韵。
  
  【译文】顾长康给裴叔则画像,脸颊上多画了三根胡子。有人间他是什么原因,顾长康说:“裴楷俊逸爽朗,很有才识,这恰恰是表现他的才识。”看画的人寻味起画像来,确实觉得增加了三根胡子才更有气韵,远远胜过还没有添上的时候。
  
  (10)王中郎以围棋是坐隐,支公以围棋为手淡①。
  
  【注释】①坐隐:围棋的别名,也叫做手谈。《颜氏家训·杂艺》:“围棋有手谈、坐隐之目,颇为雅戏。”
  
  【译文】北中郎将王坦之认为下围棋是座上隐居,支道林把下围棋看做用手交谈。
  
  (11)顾长康好写起人形。欲图殷荆州,殷曰:“我形恶,不烦耳。”
  
  顾曰:“明府正为眼尔①。但明点童子,飞白拂其上,使如轻云之蔽日②。”
  
  【注释】①“明府”句:明府在这里是对殷仲堪的尊称。殷仲堪一只眼瞎,所以不愿画像。②童子:瞳子;瞳人。飞白:中国画中一种枯笔露白的线条。
  
  【译文】顾长康喜欢人物写生。他想画荆州刺史殷仲堪,仲堪说:“我的相貌不好看,不麻烦你了。”顾长康说:“明府只是因为眼睛罢了。只要明显地点出瞳人,用飞白笔法轻轻掠过上面,让它像一抹轻云遮住太阳一样,这不很好吗。”
  
  (12)顾长康画谢幼舆在岩石里。人问其所以,顾曰:“谢云:‘一丘一壑,自谓过之①。’此子宜置丘壑中。”
  
  【注释】①“一丘”句:这里只取“一丘一壑”义。参看《品藻》第17则。
  
  【译文】顾长康画谢幼舆的像,把他安置在山崖乱石中。有人问他什么原因,顾长康说:“谢幼舆说过:‘在一山一水问游乐,自以为超过他。’这位先生就该安置在山崖沟壑里。”
  
  (13)顾长康画人,或数年不点目精①。人问其故,顾曰:“四体妍量,本无关于妙处②;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③。”
  
  【注释】①目精:眼珠。
  
  ②四体:四肢,这里泛指形体。妍量:同“妍媸”,美丑。
  
  ③传神:指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神情意态。写照:摹画人像。阿堵:这,此处指眼珠。
  
  【译文】顾长康画人像,有的几年不点眼睛。有人问他什么原因,他说:“形体的美丑,本来和神妙之处没有什么关系;画像要能传神。正是在这里面。”(14)顾长康道画:“手挥五弦易,目送归鸿难①。”
  
  【注释】①“手挥”句:顾长康常常用嵇康的四言诗豹意境来作画。嵇康《赠秀才入军诗》云:“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泰玄。”这里是评论画出这两种意境的难易。五弦,形似琵琶而小,五根弦,用木或手拨弹。
  
  【译文】顾长康谈论作画时说:“要画出手挥五弦的动作很容易,要画出目送归鸿的神态就很难。”
  
  宠礼第二十二
  
  【题解】宠礼,指礼遇尊荣,实即指得到帝王将相、三公九卿等的厚待。这在古代是一种难得的荣誉,而宣扬这些,是要人们对在上位者感恩图报。例如第1则记晋元帝只是:‘引王丞相登御床”,而对贵为丞相的王导来说已是很特殊的恩宠,以至“固辞”不敢接受。第5则记在一个盛会上皇帝只问了一句“伏滔何在?在此不?”当时在座的伏滔得到这样的殊荣就激动不已,赶着回去向儿子夸耀“为人作父如此”。其他如第4则许玄度受到作为京都地区行政长官的京兆尹的厚爱,第3则记郗超等得到大司马的重用,也同样是一些人引以为荣或称羡不已的。
  
  (1)元帝正会,引王丞相登御床,王公固辞,中宗引之弥苦①。王公曰:“使太阳与万物同晖,臣下何以瞻仰!”
  
  【注释】①“元帝”句:晋元帝司马睿,死后的庙号是中宗。元帝初为琅邪王时,王导就倾心辅佐他,后来即帝位,任王导为中书监、录尚书事。
  
  【译文】晋元帝在正月初一举行朝贺礼时,拉着丞相王导登上御座和自己坐在一起,王导坚决推辞,元帝更加恳切地拉着他。王导说:“如果太阳和万物一起发光,臣下又怎么瞻仰太阳呢!”
  
  (2)桓宣武尝请参佐入宿,袁宏、伏滔相次而至。莅名,府中复有袁参军,彦伯疑焉,令传教更质①。传教曰:“参军是袁、伏之袁,复何所疑!”
  
  【注释】①袁宏:字彦伯,很有才华,和伏滔一起任桓温的参军,将军府的人称二人为袁伏。袁宏认为,和伏滔井列是一种耻辱。传教:传达教令的郡吏,指传令官。
  
  【译文】桓温曾经请他的属官入府值宿,袁宏和伏滔接连来到。签到值宿时,因府中还有个袁参军,袁宏怀疑名单上的袁参军是不是自己,便叫传令官再查问一下。传令官说:“参军就是袁。伏的袁,还怀疑什么!”
  
  (3)王珣、郗超并有奇才,为大司马所眷拔;珣为主簿,超为记室参军。超为人多须,珣状短小。于时荆州为之语曰:“髯参军,短主簿;能令公喜,能令公怒。”
  
  【译文】王珣和郗超都有特殊的才能,受到大司马桓温的器重和提拔;王珣担任主簿,郗超担任记室参军。郗超这个人胡子很多,王珣身材矮小。当时荆州人给他们编了几句歌谣说:“大胡子的参军,矮个子的主簿;能叫桓公欢喜,能叫桓公发怒。”
  
  (4)许玄度停都一月,刘尹无日不往①,乃叹曰:“卿复少时不去,我成轻薄京尹②!”
  
  【注释】①“许玄度”句:许玄度能清谈,名望很高。刘真长也擅长清谈,在许玄度入京时,特地准备个书斋给他住。参看(言语)第69、73则。②京尹:京兆尹,京都的长官。刘真长为丹阳尹,丹阳邵的首府就是建康。
  
  【译文】许玄度在京都停留了一个月,丹阳尹刘真长没有哪一天不去看他,于是叹息说:“你过些天还不走,我就成了轻薄京尹了!”
  
  (5)孝武在西堂会,伏滔预坐①。还,下车呼其儿,语之曰:“百人高会,临坐未得他语,先问:‘伏滔何在?在此不?’此故未易得。为人作父如此,何如?”
  
  【注释】①伏滔:原为桓温参军,后任著作郎,专掌国史,领本州大中正。
  
  【译文】晋孝武帝在西堂会见群臣,伏滔也在座。他回到家,一下车就叫他儿子来,告诉儿子说:“举行上百人的盛会,天子一落座,还来不及说别的话,就先问:‘伏滔在哪里?在这里吗?’这种荣誉本来是不容易得到的。做父亲的能达到这样,你看怎么样?”
  
  (6)卞范之为丹阳尹,羊孚南州暂还,往卞许,云:“下宫疾动,不堪坐①。”卞便开帐拂褥,羊径上大床,入被须枕。卞回坐倾睐,移晨达莫②。羊去,卞语曰:“我以第一理期卿,卿莫负我③!”
  
  【注释】①动:发作,这里指药性发作,羊孚也是服五石散的。
  
  ②倾睐:注视。莫:同“暮”。
  
  ③第一理:最高的情理。按:卞范之当时正从桓玄谋反,给羊孚如此礼遇,也是拉拢羊率,结党营私之意。
  
  【译文】卞范之任丹阳尹的时候,羊孚从姑孰暂时回京,到卞范之家去看望他,说:“下官药性发作,坐不住。”卞范之就拉开帐子,把褥子掸干净,羊罕径直上了大床,盖上被子,靠着枕头。卞范之返回座位坐着,注视着他,从早晨一直到傍晚。羊孚要走了,卞范之对他说:“我期望你坚持最高的情理,你不要辜负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