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误代码154140667:法律人应该读的十本书 经济学语境下的法律规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5:20:48

1、          洛克:《政府论》(下篇)——现代民主制度的启蒙

 

《政府论》是英国思想启蒙家洛克的代表作,下篇较上篇而言更适合法律人阅读。洛克在批判君权神授的基础上,用自然法学说和社会契约论阐述国家的起源和本质。他评判专制制度,认为生命、自由和私有财产是人的神圣不可侵犯的自然权利,提出了代议制、法治、有限政府、分权、制衡等一系列代表古典自由主义的政治原则。这些实际上影响了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的立法和宪政,是我们理解现代民主国家政治和法律制度的基础。

 

推荐版本:(英)洛克:《政府论》(下篇),叶启芳、 瞿菊农译,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

 

2、贝卡利亚:《论犯罪与刑罚》——刑事法治革命的号角

 

这本薄薄的小册子,是意大利贝卡利亚在26岁时写就的传世之作,开启了刑事法治思想的新时代。贝卡利亚在书中以简洁有力的语言,表达了他对刑讯逼供、死刑制度的谴责,宣扬无罪推定、罪刑相适应和程序公正的理念,并对刑事司法的改革寄予了期望。伏尔泰的如下评价毫不夸张:《论犯罪与刑罚》这本小书具有宝贵的精神价值,好似服用少许就足以缓解病痛的良药一样。当我阅读她时真感到解渴,我由此相信:这样一部著作必定能清除在众多国家的法学理论中依然残存的野蛮内容。

 

推荐版本:(意)贝卡利亚:《论犯罪与刑罚》,黄风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版。

 

3、卡多佐:《司法过程的性质》——理解法官如何创造法律

 

霍姆斯说:“法律的生命不在于逻辑,而在于经验。”对于缺乏实践经验的法学院的学生而言,这本《司法过程的性质》让我们感受实用主义法律思想的光照。作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法官之一,卡多佐非常重视司法裁决与社会生活相似适应,认为司法过程的最高境界不是发现法律,而是创造法律,以维护社会的利益。法官的睿智、理性和责任,在他笔下得到了很好的协调。司法不再是一种适用法律的技术,而是一种赋予法律生命的艺术。

 

推荐版本:(美)本杰明·卡多佐:《司法过程的性质》,苏力译,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

 

     4、弗里德曼:《经济学语境下的法律规则》——法律是节约社会交易费用的制度安排

 

      如果你认为韦伯的《经济与社会中的法律》有点艰涩,波斯纳的《法律的经济分析》过于枯燥,考特和尤伦的《法和经济学》又似乎刻板,那么这本《经济学语境下的法律规则》,你对法律经济学会重新有一个好的印象。“如果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个人,他会面临许多问题,但没有一个是法律问题。”大卫·D·弗里德曼在本书第一句话就非常清晰地指出了法律的经济学性质,即法律是节约社会交易费用的制度安排。通过一些有趣的例证,读者会发现,经济学的分析在某种程度上的确重新塑造了法律结论的论证过程。

 

推荐版本:(美)弗里德曼:《经济学语境下的法律规则》,杨欣欣译,法律出版社 2004年版。

 

5、福柯:《规训与惩罚》——刑罚变迁背后的政治治理术

 

福柯的研究绝对是西方学术史上无法绕过的一座丰碑,这位站在时代前沿的思想家,为后代提供了很多宝贵的精神遗产。在《规训与惩罚》中,福柯以他惯用的叙事方式向读者展现了刑罚史的变迁,并通过权力和身体、监狱和训诫的关系启迪读者反思:刑罚风格的转变并不一定意味着文明的进步,而是一种统治的方式和权力技术的运用的改变。福柯对于社会、知识、话语和权力的独到分析,对于法律人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

推荐版本:(法)福柯:《规训与惩罚》,刘北成、杨远婴译,三联书店2003年版。

 

6、博西格诺等:《法律之门》——进入法律之门的向导

 

这是一本教科书式的法律著作,但绝不会像我们平常接触的教科书一样让人索然无味,恰恰相反,它更像一本为引起读者兴趣的畅销书。该书涉及了当代英美法律制度中几乎所有的重要领域,以丰富的内容、趣味的形式和生动的文笔,把读者引入那扇寓言中的“法律之门”,并有计划地引导读者参与法律人的思维训练。作者的写作风格一如形成判例的过程,在材料、观点和法律规则中穿梭,并为将来的论辩提供可能。

 

推荐版本:(美)博西格诺等:《法律之门》,邓子滨译,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

 

7、史考特•杜罗:《哈佛新鲜人》——法学院是怎样炼成的

 

哈佛法学院的卓越,在外人心中一直是一个谜。考特•杜罗把读者带入这个梦魇与魅力交织的殿堂,亲历哈佛法学院新生当年的心境。进入哈佛法学院的“天之骄子”们,在充满压力的“苏格拉底式”教学法、近乎严苛的能力训练和充满务实的气氛中开始了他们的大学生活。作者认为,能对正义体系作出什么贡献,是一直困扰在优秀的法律人心中的结。现代的法学教育,除了培养法律人必要的专业技能外,还应该有对法律人社会责任的引导,要让法学院的毕业生们在未来的执业中体现社会的良知。《哈佛新鲜人》告诉我们,法律人是怎样炼成的。

 

推荐版本:(美)考特•杜罗:《哈佛新鲜人》,傅士哲译,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年版。

 

8、黄仁宇 《万历十五年》——大历史观下的中国社会

 

读史可以明智,史学著作可以让法律人对事实和材料有一种宏观感。黄仁宇的史学著作中,影响最大的是这本《万历十五年》。黄仁宇从1587年这个看似平常的横断面出发,以叙事手法展开一些历史的细微末节,但他并不拘泥于历史人物的命运沉浮,而是历史大背景下呈现了明王朝走向衰落的前因后果。这种见微知著的大历史观以及对中国传统社会的洞察,对于当下的我们有重要的启发。

 

推荐版本:(美)黄仁宇:《万历十五年》,增订本,中华书局2007年版。

 

9、费孝通:《江村经济》——中国社会研究的经典之作

 

相对于费老的《乡土中国》而言,这本由其博士论文译写的《江村经济》似乎可读性稍逊。但在学术意义上,后者更胜一筹,甚至至今仍是中国社会学研究的典范。该书以一个桑蚕为生的中国村庄为实证研究的对象,描述了中国农民的消费、生产、分配和交易等体系,论证了这一经济体系与特定地理环境的关系,以及与这个社区的社会结构的关系。这种实证研究的方法和对中国问题的关注,或许正是目前我们法学界所缺少的。

 

推荐版本:费孝通:《江村经济》,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10、苏力:《法治及其本土资源》——法学研究的中国问题意识

 

   《法治及其本土资源》代表了在经历了西风东渐之后,中国法学学者对自身学术进路的一种反思,在当时沉闷的法学界如一阵劲风吹过湖面,泛起不小的涟漪。作者以交叉学科为背景,从一些习焉不察的现象入手,细致地讨论了中国当代法律和法学一系列重要理论问题,诸如法律规避和法律多元、法律本土化、法律专业化、市场与法律的替代,以及法学方法论等。很多人不一定赞同苏力的结论,但其对于中国问题的敏锐把握和研究方法的娴熟运用,值得称道。

 

    推荐版本:苏力:《法治及其本土资源》,修订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