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监局待遇怎么样:论《红楼梦》语言形成的社会文化因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4:55:50

论《红楼梦》语言形成的社会文化因素

[日期:2007-03-16] 来源:网络  作者: [字体:大 中 小] 以自己的一部作品成为一个时代语言总汇的作家,在世界上只有寥廖可数的几位。曹雪芹正属于人类文化史上这种为数不多的一代民族语言宗匠。他对中国民族语言所做的贡献就像十四、十五世纪的但丁对于现代意大利语言,十六、十七世纪莎士比亚对于现代英语,十八、十九世纪普希金对于现代俄罗斯语言一样。唯其如此,析评《红楼梦》这样一部优秀的文学名著,无疑是一项艰巨的工作,非有各方面的专家学者分头并进不能奏效。就语言学研究而言,其本身也是一个庞大的课题。它涉及到语义学、语音学、语法学、词汇学等方面的内容,显然不能够毕其功于一役。从语言学的角度看,《红楼梦》是一座真正的词语"富矿",曹雪芹忠实地记录和提炼了当时的标准语,又根据作品的需要大量吸收了当时极富表现力的口语、方言词语和文言词语以及生动贴切的成语、俗语、歇后语等。这些词语汇合在一起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红楼梦语言"。众所周知,一个人或一本著作所使用的词语的总汇,称作这个人或这本著作的词汇。《红楼梦》的语言所反映的庞大的词汇系统,一直到今天我们仍在说和写。自乾隆末年"红学"创立以来,即有学者留意于对《红楼梦》的习语、典故引据书册,寻绎解释。但是这类注释往往把对典章故实、服饰、建筑等特殊词语的注解放在突出位置,忽视了对普通词语规律的总结,且较少照应词与词之间的联系。这种研究方法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不能适应《红楼梦》研究的需要。在论著篇什浩繁的"红学"研究领域,语言研究有待精进。

每个时代都有独具特色的词汇,十八世纪中国人那些带有特征的说话形式和词语都表露出时代风气的共性。《红楼梦》的书面语言在词汇规范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正是因为这些词汇是历时人们在一定地域共同生活圈活动的产物。"红楼梦语言"具有四个特性:兼容性、普及性、创造性、具象性。它雄辩地证明一个天才的语言大师在客观语言面前决不是无能为力的,他必然注重对词汇使用状况和对词义动态的观察,最大限度地发挥词汇的潜在特性,把对非文学词汇的驯化发挥到最高境界。因此,从一个宏观的角度对《红楼梦》的语言加以整体的观照无疑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据于此,本文拟从词汇学的角度对《红楼梦》的语言做一些不尽完善的叙述和探讨。《红楼梦》究竟诞生在怎样的生态环境里,促使"红楼梦语言"得到整化的社会文化因素又是什么?下面分三个方面略作考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