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合金箱厂:管窥大生态医学理论中所渗透出的易学思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6 08:02:12

管窥大生态医学理论中所渗透出的易学思想

发布时间:2009-12-31  点击次数:33

--------------------------------------------------------------------------------

 

 

陶功定教授所著的《〈黄帝内经〉告诉了我们什么》通过对《黄帝内经》中“天人合一”思想的深入挖掘, 找到了生态医学的源头。依据其丰富的生态医学思想, 结合现代医学以及整个科学领域进步所取得的成就及暴露出的问题, 构建起一种全新的医学模式—大生态医学模式。其中有关《周易》的精辟论述引起了笔者浓厚的兴趣, 通过认真研读, 并结合自身研究方向, 试图对此方面内容进一步阐发。

 

1  从大生态医学模式的产生说起

 

早些年, 学者们曾经围绕揭示“生物医学模式”的片面性, 强调心理和社会因素对人类健康的重要性, 积极促进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 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上述工作美中不足的是: 人类疾病谱已经发生显著变化, 传染病不再对人类生命健康构成主要威胁的宣传有点绝对化。通过抗击“非典”,及后“非典”时代, 禽流感的到来, 人们不仅深切感受到新的传染病对人类生命健康的严重危害, 而且深刻认识到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已成为危害人类生命健康与制约未来发展的至关重要的因素。今后, 我们需要的是一种超越“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而包含人与生存环境关系的一种崭新医学模式。

 

陶功定教授提出“大生态”这个概念, 不仅包容了为人类提供基本生存需要和发展可能而又受到人类干预的生物意义上的自然存在状态, 和人类赖以社会活动的社会存在状态, 也包含了并未引起人们足够重视的微生态, 是人的外环境生态和内环境生态的总和。他指出: “健康是人的身体和精神心理状态与生存环境的和谐适应”,“优化人类生存环境是医学最广义的、也是最首要的任务”,“医学应当是以改善人类生存状态为根本目的的综合科学和

 

实践体系, 是关于优化人类生存的学问” 。

 

大生态医学理论实际应用中, 把人类置于一个大生态系统之中, 认为人作为大生态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必然要与其他系统发生关系, 而这种关系是否和谐是判断健康与疾病的标志。而这一点, 运用《黄帝内经》中的运气学说可以很有力地证明其可行性。

 

试举一例: 1954 年, 河北乙脑大流行, 当时名中医郭可明用苍术白虎汤取得了很好的效果。1954 年是甲午年, 少阴君火司天, 阳明燥金在泉,总体而言, 燥热较盛, 用清阳明燥热的白虎汤加苦温燥湿的苍术与运气相符, 故效佳。到了1955 年,该病蔓延至北京, 有人照搬原方治病, 效果不理想, 蒲辅周提出用神术散又一次显示出神奇的疗效。1955 年是乙未年, 太阴湿土司天, 太阳寒水在泉, 气运以寒湿为主, 用白虎汤明显不合适, 而用温宣除湿的神术散正应病机。中医治病因时、因人、因地制宜的原则在这里得到了真正的体现。当然在根本上, 运气学说是《周易》象数思维的体现, 而这种思路又完全符合大生态医学理论的原则。

 

2  “天人合一”是《易经》思维的基本方法

 

大生态医学理论的核心是“天人合一”思想,“天人合一”是易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也是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理念。这些年来, 学界谈论甚多, 在一定范围内, 它已经被作为易学甚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概念。此一思想的发明者可以归于董仲舒: “天亦有喜怒之气, 哀乐之心, 与人相副。以类合之, 天人一也” (《春秋繁露·阴阳义》) 。“天人一”的“一”, 是“一类”的意思。因为在董仲舒生活的年代, 由于自然科学新的发现,

 

人们知道, 物与物在不接触的情况下是可以发生感应的。比如磁石可以吸铁, 琴弦可以共振等等。人们认为, 感应的发生, 是由“气”在做着它们的中介。同时人们还发现, 以气为中介的感应, 是有条件的。比如磁石可以吸铁, 但不能吸铜; 琴弦的共振, 也是宫弦和宫弦共振, 商弦和商弦共振。如同牛鸣牛应、马鸣马应一样。于是得出结论: 只有同类的事物可以互相感应。董仲舒为了论证天人可以感应, 首先需要论证天与人同类, 叫做“天人相

 

副”。即, 人是天的副本。比如: 天有日月, 人有双目; 天有四季, 人有四肢; 天有阴晴雨雪, 人有喜怒哀乐。如此等等。类似的思想发展到宋代, 就出现了明确的“天人合一”说。周敦颐的《太极图说》, 邵雍的先天图, 都是讲述天人合一思想的代表作。人的本性是天所赋予的, 人世的秩序是天的秩序的副本。

 

《周易·象传》曰: “终则有始, 天行也。”天行即天道, 即自然规律。张景岳说: “天行之道,以六为节” (《类经附翼·医易义》) 。人和自然息息相关, 天人合一, 在人亦显出此种节律, 医易同源, 同此变化也。《周易·系辞》曰: “仰以观于天文, 俯以察于地理, 故知幽明之故。”古人通过“仰观俯察”的方法来寻求自然界的本源, 从而得出“一阴一阳之谓道”。然后又由阴阳的相推相荡产生了四季气候的节律性变化。古人已经认识到自然界发展变化的规律性, 并用阴阳的多少来表述其规律的变化。人与自然息息相关, 自然界的变化直接影响到人的生理病理变化。近年来大量资料报道证明, 人的发病、痊愈和死亡与自然界的阴阳消长具有相关性。

 

《伤寒论·自序》云: “夫天布五行, 以运万类, 人禀五常, 以有五脏, 经络府俞, 阴阳会通;玄冥幽微, 变化难极。”表达了“天人合一”是仲景立论的思想。《伤寒论》在客观记述病象的传经特征的同时, 还以“七日来复”为据, 判断六经病的转归。复卦、震卦、蛊卦、巽卦、既济卦的卦辞、爻辞中记述了阴阳变化有一个“七日来复”的小周期,《象传》称此为“天行也”。在人体上, 也可发现类似规律, 妇女行经期约为七日左右, 急性炎症经变质、渗出、增生到愈合的时间也在七天前后, 这是由“近取诸身”而认识到的《易》“数”。

 

“天人合一”思想是解读《周易》的基本思想,“天人合一”也成为解读古代其他经典的基本思想。到今天, “天人合一”又成为中国古代所有思想的核心, 并在相当大的范围内被赋予了人与自然和谐、保护环境, 可持续发展等等更新的意义。

 

3  《周易》对中医的影响

 

《〈黄帝内经〉告诉了我们什么》非常重视《周易》对中医基础理论构建的重大影响。易理对中医学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张景岳在《类经附翼·医易义》中说: “天地之道, 以阴阳二气而造化万物; 人生之理, 以阴阳二气而长养百骸。易者易也, 具阴阳动静之妙; 医者, 意也,合阴阳消长之机”。孙真人有言: “不知易, 不足以言太医”。张景岳在《类经附翼·医易义》中指出:“是以易之为书, 一言一字, 皆藏医学指南; 一象

 

一爻, 咸寓尊生之心鉴。??虽不言医而义尽其中矣”。

 

陶功定教授说: “《周易》这种平衡论思想渗透于《黄帝内经》, 促进了其整体平衡运动观的发展。可以说, 《内经》的核心思想之一就是在医学实践整体运动中贯穿平衡论思想。”“生态医学思想是贯穿《黄帝内经》的主线。[2 ] ”而《周易》是构建《黄帝内经》的理论基石, 也是从《黄帝内经》发展出来的。其他诸如: 《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等代表性经典著作的理论标尺。《周易》直接影响并指导着中医的理论和实践活动, 以

 

《周易》作为出发点、突破口可进一步阐明大生态医学思想。

 

4  结语

 

大生态医学模式已逐渐显露出他的先进性、合理性及其对未来医学发展方向的指导作用, 他所迸发出的易学智慧使得传统中医在接受现代科学文化的砥砺冲击后, 呈现出新的生命力。

 

 

 

 

事业加盟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隐私保护 友情链接 神农招聘

北京总部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四环中路6号华亭A座24B

电话:86-10-82840928 传真:86-10-82842046-123 

神农国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合众建站网

 

--文章来自北京合众建站网(www.bjhznet.cn):http://www.shennonggroup.cc/ismedicine/shownews.asp?ID=425&BigClassName=%C9%FA%CC%AC%D2%BD%D1%A7%C0%ED%C2%DB%D1%D0%BE%B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