铂爵摄影工作室:破窗理论----教育原理之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18:33:47

破窗理论----教育原理之二

破窗效应也叫“破窗理论”,说的是一个心理学家做的一个实验:把一辆完好无损的汽车放在一个街区;另一个汽车摘掉牌照,打开顶棚,也放在街区。结果显示过了一星期后,完好无损的汽车,依然完好;而那个打开顶棚的没有牌照的汽车却不翼而飞!后来紧接着心理学家又把那个完好无损的汽车敲碎一快玻璃,惊奇发现不过几个小时,就被偷走了!

心理学上所提出的“破窗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破了一个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修理,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会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一些不良风气、违规行为就会滋生、蔓延且繁荣。

“破窗效应”对我们的启示

美好的东西任何时候人都会有一种敬畏的心理,虽然会很向往,很渴望得到,但同时也有一种无名的不自觉地要去保护的冲动!且不说美女沦落,有人搭救,是出于对美人的怜爱,人们对那些无论一本新买的书,一盆刚刚冒芽吐蕊的花卉,一件最普通不过的小艺术品,都有种倍加呵护的心理;是自己的会爱不释手,不是自己的会远远的欣赏,但是永远不会去破坏!然而已经被破坏的东西在人们眼里就会大相径庭。如果一本书已经破损不堪,一盆花卉快要凋枯,一件艺术品有了裂痕,你不但不会保护它,你还会不自觉地捎带着也去破坏,或者趁人不在占有它!

其实这一切很好理解,都缘于一个从众心理,还有一个墙倒众人推的心理!

如果你到一个商店去买东西,东西井然有序的排列在柜台上,地板上一尘不染的,幽雅的环境和营业员温柔和蔼的声音,你肯定不会很随便的吐痰,丢纸屑的,你甚至还会不自觉地绅士起来,你还会为你穿着拖鞋,吊个膀子的形象而汗颜!相反的,如果进到一间乱七八糟,一塌糊涂的地方,别说心情跟着会乱糟糟的,就行动也会肆无忌惮了。

“破窗效应”对我们教育思想的启发

校园里也有“破窗现象”:班里新来了一个留级生,由于他的勤奋努力,使得原本想混日子的同学受到震动,学习气氛开始转好,有时老师反复强调的重点,有的同学或许不以为然,但是他的一句话--这个内容要考试--便会立即引起同学们的高度重视,留级生的话比老师的话还有效!这说明及时修好第一扇被打破的玻璃,能有效阻止"破窗现象"于萌芽状态。

 

同样的原理,如果一个同学做了错事,在学习中遇到很大的挫折,但自己在这种跌倒了的状态下如果不能随即爬起来,不会自我调整,自我疏导的话,别的同学也会把你归入不会学习、表现不好的差生群。这样的话,你不但得不到同学的帮助,还很有可能被别的同学歧视与疏远,让你在这个群体中永不能翻身!特别是弱势群体(学困生),自己不自强,不自爱,不尊重自己,随意糟蹋自己,那你也很可能一样地被人看不起,因为你本身就已经自己看不起自己了!所以你首先要自己先武装自己,自己先强大起来,虽然不需要那么完美,况且也不可能做到完美,但是最起码不能做一个被苍蝇盯着的一个有缝的蛋吧?!

所以,学困生面对学习道路中太多的不如意,要有抗争意识和进取精神。没有一个人的生活是一帆风顺的!季节有春夏秋冬,生活一样有酸甜苦辣,失意的时候,要尽快走出你的沼泽地。有一句话说的很好---“上帝关闭了一扇窗,却为你开了另一扇窗!”所以洗个脸,理理发,昂手挺胸走出去!千万不要等到别人厌恶排挤你,最后踏你一脚的时候!

在教学中逆向应用“破窗效应”的启发

“破窗理论”,也称“破窗谬论”,源于一个叫黑兹利特的学者在一本小册子中的一个譬喻。这位黑兹利特说,假如小孩打破了窗户,必将导致破窗人更换玻璃,这样就会使安装玻璃的人和生产玻璃的人开工,从而推动社会就业。

同样道理,如果在学生的学习中,有同学犯了错误或影响了其他同学的学习,并且这种行为具有普遍性的话,通过对这次提前的“破窗行为”的处理,可以对其他有从众心里的学生起到警示作用,还可以帮助学生区分可为与不可为,对班级的团队管理进行导向性的引领。

所以说,有时常识比什么深奥的理论更实在,更容易让人作出正确的判断。俗话说的“淹死的都是会游泳的”,怕就是这层意思。我们的老师在正面应用“破窗理论”时,不妨逆向考虑。因为,打开窗户,呼吸和窗外的学困生同样的空气,跟他们聊聊孩子喜欢的事,学会用他们的语言向他们说说你的观点吧!否则别怪孩子们要打破你的窗子了。

“破窗理论”以外的故事

多年前,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詹巴斗进行一项试验,他找了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把其中的一辆摆在帕罗阿尔托的中产阶级社区,而另一辆停在相对杂乱的布朗克斯街区。停在布朗克斯的那一辆,他把车牌摘掉了,并且把顶棚打开。结果这辆车一天之内就给人偷走了,而放在帕罗阿尔托的那一辆,摆了一个星期也无人问津。后来,詹巴斗用锤子把那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结果呢?仅仅过了几个小时,它就不见了。

以这项试验为基础,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提出了一个“破窗理论”。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个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繁荣。

18世纪的纽约以脏乱差闻名,环境恶劣,同时犯罪猖獗,地铁的情况尤为严重,是罪恶的延伸地,平均每7个逃票的人中就有一个通缉犯,每20个逃票的人中有一个携带武器者。1994年,新任警察局长布拉顿开始治理纽约。他从地铁的车箱开始治理:车箱干净了,站台跟着也变干净了,站台干净了,阶梯也随之整洁了,随后街道也干净了,然后旁边的街道也干净了,后来整个社区干净了,最后整个纽约变了样,变整洁漂亮了。现在纽约是全美国治理最出色的都市之一,这件事也被称为"纽约引爆点"

哪各位朋友!你说我们的养成教育、环境教育、秩序教育、纪律教育,是不是就是为了维护好那扇玻璃窗户呢?这方面的失误是不是意味着我们正在试着打破那扇玻璃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