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伟霆20151010机场:十七大与经济常识的切合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0:45:11

高三政治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上作的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系统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鲜明地回答了当代中国走什么路、举什么旗的根本问题,鲜明地指出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于加快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极端重要性,鲜明地表达了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无论是在毕业班的复习备考中,还是在非毕业班的平时教学中,我们都要特别突出党的十七大时代主题,找准十七大与教材知识点的切合点。

1.基本经济制度

(1)十七大对这个问题的主要观点:①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②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③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④推进集体企业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合作经济;⑤推进公平准入,改善融资条件,破除体制障碍,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⑥以现代产权制度为基础,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2)教材中关于这个问题的主要知识点:①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②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含义;③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④我国的非公有制经济;⑤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必然性;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表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和公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⑥所有制结构的含义。

2.国有经济

(1)十七大对这个问题的主要观点:①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健全现代企业制度;②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③深化垄断行业改革,引入竞争机制,加强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④鼓励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

(2)教材中关于这个问题的主要知识点:①国有经济的含义;②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③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④进一步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改革;⑤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⑥企业兼并、强强联合和企业破产。

3.市场经济

(1)十七大对这个问题的主要观点:①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②发展各类生产要素市场,完善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生产要素和资源价格形成机制;③规范发展行业协会和市场中介组织,健全社会信用体系;④要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⑤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

(2)教材中关于这个问题的主要知识点:①狭义和广义的含义;②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和开放性等一般特征;③市场经济是实现资源配置的一种有效形式;④市场经济存在着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的弱点和缺陷;⑤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不仅要求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而且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

4.国家宏观调控

(1)十七大对这个问题的主要观点:①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加大对自主创新投入,着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②深化财税、金融等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系;③重大项目布局要充分考虑支持中西部发展,鼓励东部地区带动和帮助中西部地区发展。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发展扶持力度。

(2)教材中关于这个问题的主要知识点:① 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②国家宏观调控的含义;③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④ 国家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的含义及其关系;⑤财政税收的作用;⑥银行的作用。

5.农业、农村、农民

(1)十七大对这个问题的主要观点:①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②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③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④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市场和农业服务体系;⑤加大支农惠农政策力度,严格保护耕地,增加农业投入,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⑥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控,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⑦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发展乡镇企业,壮大县域经济,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⑧提高扶贫开发水平;⑨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创新,改革集体林权制度;⑩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探索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和龙头企业发展;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

(2)教材中关于这个问题的主要知识点:①农业的基本含义;②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③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④走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道路是发展我国农业的根本出路;⑤乡镇企业是我国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⑥我国的农村经济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⑦资源的含义和资源合理配置的有效方式;⑧财政、税收的作用;⑨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利用。

6.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1)十七大对这个问题的主要观点:①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②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③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④加强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现代能源产业和综合运输体系;⑤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⑥鼓励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⑦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振兴装备制造业,淘汰落后生产能力;⑧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信息、生物、新材料、航空航天、海洋等产业。

(2)教材中关于这个问题的主要知识点:①工业的基本含义和分类;②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工业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为:工业是国民经济各部门进行技术改造的物质基础;③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④我国工业发展的现状;⑤要大力发展我国的支柱产业;⑥第一、第三产业的作用;⑦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⑧提高经济效益的正确方法和途径;⑨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⑩企业兼并、强强联合和企业破产。

7.就业是民生之本

(1)十七大对这个问题的主要观点:①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②就业是民生之本。要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政府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③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④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教育培训制度,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⑤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⑥完善面向所有困难群众的就业援助制度,及时帮助零就业家庭解决就业困难;⑦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⑧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完善和落实国家对农民工的政策,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2)教材中关于这个问题的主要知识点:①《劳动法》的内容、意义;②劳动者主人翁的地位;③劳动者的基本权利;④劳动者必须履行的义务;⑤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⑥劳动合同的含义;⑦订立劳动合同,必须遵守的原则;⑧实行劳动合同制度的重大意义;⑨国家的宏观调控的含义、目标和三种手段。

8.财政、税收、货币

(1)十七大对这个问题的主要观点:①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完善公共财政体系;②深化预算制度改革,强化预算管理,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加快形成统一规范透明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例,加大公共服务领域投入;③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增强基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能力。实行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税制度,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④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发展各类金融市场,形成多种所有制和多种经营形式、结构合理、功能完善、高效安全的现代金融体系;⑤提高银行业、政权业、保险业竞争力;⑥优化资本市场结构,多渠道提高直接融资比重;⑦加强和改进金融监管,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⑧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逐步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⑨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健全和严格市场准入制度。完善国家规划体系;⑩发挥国家发展规划、计划、产业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导向作用,综合运用财政、货币政策,提高宏观调控水平。

(2)教材中关于这个问题的主要知识观点:①国民收入经过复杂的分配过程,按其最终用途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于积累,一部分用于消费;②在国民收入的分配中,必须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③国家的收入和支出就是财政,预算是国家的基本财政计划;④财政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⑤税收的含义、特征、作用;⑥银行的含义、分类、基本职能、作用;⑦中国人民银行的职能;⑧国家宏观调控的含义、目标和手段;⑨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9.分配制度

(1)十七大对这个问题的主要观点:①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②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首次提出),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③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④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⑤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第一次提出);⑥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⑦扩大转移支付,强化税收调节,打破经营垄断,创造机会公平,整顿分配秩序,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

(2)教材中关于这个问题的主要知识观点:①按劳分配的含义;② 按劳分配的必然性;③按劳分配以外的个人收入分配方式有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等;④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必然性、意义;⑤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⑥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不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⑦君子爱财,取之有道;⑧处理好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关系;⑨国民收入的分配;⑩税收的作用和财政的作用。

10.社会保障制度

(1)十七大对这个问题的主要观点:①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②社会保障是社会安定的重要保证,要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③促进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④全面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⑤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提高保障水平;⑥完善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⑦提高统筹层次,制定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关系转续办法;⑧采取多种方式充实社会保障基金,加强基金监管,实现保值增值。⑨健全廉租住房制度,加快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⑩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2)教材中关于这个问题的知识点:①社会保障制度的含义;②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内容;③建立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是:既要有利于生产又要保障基本生活、权利与义务相统一;④建立新型社会保障制度的意义;⑤劳动合同的含义;⑥签订劳动合同必须遵守平等自愿和协商一致等基本原则;⑥社会保险的含义;⑦社会保险的主要内容;⑧财政的作用;⑨税收的作用;⑩国家的宏观调控。

11.对外开放

(1)十七大对这个问题的主要观点:①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②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起来,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③深化沿海开放,加快内地开放,提升沿边开放,实现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④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立足以质取胜,调整进出口结构,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服务贸易。⑤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支持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开展国际化经营,加快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⑥积极开展国际能源资源互利合作;⑦采取综合措施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⑧注重防范国际经济风险;⑨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加强双边多边经贸合作。

(2)教材中关于这个问题的主要知识点:①世界市场的形成; ②当代世界市场具有国际贸易方式的多样化、商品结构复杂化、区域集团化、跨国公司发展迅速、市场竞争激烈化等新特点;③跨国公司;④世界贸易组织与金融组织;⑤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必要性;⑥对外贸易的主要含义与主要内容;⑦我国对外贸易的方式和作用;⑧我国对外贸易的基本原则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平等互利;⑨外汇和汇率;⑩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二者缺一不可。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高三政治 十七大与哲学常识的切合点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作的《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中指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推进学科体系、学术观点、科研方法创新,鼓励哲学社会科学界为党和人民事业发挥思想库作用,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和优秀人才走向世界。因此,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在哲学常识的教学过程中,找准教材的知识点与十七大的切合点,用哲学的基本原理来分析说明十七大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中的实际问题。

1.正确认识五年来的成就

(1)十七大报告的主要论述:①十六大以来的五年是不平凡的五年。十六大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地位,作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决策;②为贯彻十六大精神,中央召开七次全会,分别就深化机构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制定“十一五”规划、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作出决定和部署,提出并贯彻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推动党和国家工作取得新的重大成就;③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我们的工作与人民的期待还有不小差距,前进中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④五年来的成就,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

(2)上述观点主要可以用下列原理来分析:①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用这些观点分析说明我们工作中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存在的问题,继续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②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流和支流、事物的性质主要的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五年来我国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取得的成就是巨大的,充分体现了这些观点;③十六大以来的五年是不平凡的五年,成绩来之不易,充分体现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事物发展的道路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⑥辩证唯物论认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实践证明,十六大和十六大以来中央作出的各项重大决策是正确的,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正好体现这一观点;⑦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人们改造客观事物起促进作用,推动事物的发展;⑧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我们必须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五年来的成就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说明了这些原理。

2.改革开放

(1)十七大报告的主要观点有:①一九七八年,我们党召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从那时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②改革开放的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升级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③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全面改革的进程势不可当地展开了;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今天,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④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⑤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⑥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

(2)上述观点主要同下列原理相切合:①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②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③,量变是事物质变的必要前提和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从量变开始的,当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④整体和部分的关系;⑤主要矛盾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⑥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真理、科学理论对实践活动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⑦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

3.科学发展观

(1)十七大的主要论述有:①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②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③必须坚持以人为本;④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⑤必须坚持统筹兼顾。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我们继续深化改革开放,要求我们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⑦全党同志要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

(2)上述观点主要与下列原理相切合:①主要矛盾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②世界上的事物都与其他事物处于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之中;③事物的发展最终是要通过质变实现的,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④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人们改造客观事物起促进作用,推动事物的发展;⑤矛盾着的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各项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⑥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变化和发展的动力和源泉;⑦发展是事物上升的、向前的、进步的变化趋势,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⑧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⑨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我们一定要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发挥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4.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1)十七大的主要观点:①转变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②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③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④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⑤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⑥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时,我国将成为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成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成为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权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成为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的国家,成为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的国家。

(2)上述观点主要与下列原理相切合:①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③联系的观点、全面的观点;④整体和部分的关系;⑤发展的观点;⑥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⑦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⑧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革命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⑨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个人和社会都具有导向作用;理想的实现需要艰苦奋斗。⑩实践和认识的关系。

5.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十七大的主要观点:①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③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④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⑤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国土开发格局。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必须注重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引导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⑥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2)上述观点主要与下列原理相切合:①主要矛盾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变化,也能引起质变;②世界上的事物都与其他事物处于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之中;③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⑤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⑥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统一的;⑦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叫矛盾,矛盾是普遍存在的;⑧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一层不变的事物是没有的,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6.优先发展教育

(1)十七大的主要观点有:①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②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重视学前教育;③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内容方式、考试招生制度、质量评价制度等改革,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④坚持教育公益性质,加大财政对教育投入,规范教育收费,扶持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保障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⑤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⑥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2)上述观点主要可以用下列原理来分析:①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人们改造客观事物起促进作用,推动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运用这一原理,理解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作用;②运用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观点,理解教育优先、科技创新同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关系以及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性;③运用发展的观点和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说明更新教育观念的重要性;④主要矛盾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运用这一原理分析说明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师德和业务水平的道理;⑤运用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条件的观点,分析加强对教育的投入和对农村教育的支持,鼓励社会力量办学,完善国家资助贫困学生的政策和制度的必要性;⑥辩证法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运用这一原理,说明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性。

7.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1)十七大对这个问题的主要论述有:①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③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④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⑤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⑤要充分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2)上述观点主要可以用下列原理来分析: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运用这一原理,说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说明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的重要性;②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运用这一原理,说明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的作用;③运用普遍联系的观点,分析说明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相互关系;④运用实践和认识的关系、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等原理,说明文化创新的重要性;⑤运用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说明人民群众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中的作用和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的重要性。

8.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十七大对这个问题的主要论述有: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②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③大力推进理论创新,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④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

(2)上述观点主要与下列原理相切合:①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对社会存在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革命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落后的、反动的、非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②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在不同的场合下又可以相互转化;③最高理想与共同理想是辩证统一的关系;④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认识的最终目的和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9.理论创新

(1)胡锦涛同志十七大上的报告,有许多新提法、新表述,主要有:①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表述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②在反复强调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同时,还提出与之相配套的五条具体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中国特色新兴工业化道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③“基层群众自治制度”首次纳入中国特色政治制度范畴。这是我们党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生动体现;④将“翻两番”的目标由“总量”变为“人均”;⑤首次提出生态文明。这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⑥在“必须坚持统筹兼顾”的论述中,除了阐述“五个统筹”之外,还特别提出“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⑦把“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扩展为“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变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⑨首提“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

(2)与上述观点相切合的主要有下列原理:①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运用这一原理分析说明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建设”改为“发展”、一词之变饱含着深刻内涵,表明我们党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开始了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的新征程。“增长”改为“发展”,虽然只改了一个词,但是内涵却发生了重大变化。经济发展不等于经济增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关系国民经济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关键一条是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重大进展;②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同周围的其他事物相联系,运用这一原理分析说明,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一条伟大道路和五条具体道路的提出,说明我们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框架越来越清晰,具体路径越来越明确;在“五化”中,比以往多了一个“信息化”,并且排在了“工业化”之后。“信息化”的增加是我们党对当今时代特征的清醒认识和准确把握;③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运用这一原理分析说明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④主要矛盾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运用这一原理分析说明发展的关键在创新;⑤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说明创新不能否定一切;⑥认识总是发展的。运用这一原理分析说明,“翻两番”的目标由“总量”变为“人均”,这一目标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首次提出生态文明,这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⑦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是我们党在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与世界的依存度日益加深的大背景下,提出的新的统筹理念。这表明,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善于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营造良好国际环境,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方法”之一;⑧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目的是要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意味着老百姓的收入不光来自工资,国家还将创造条件增加百姓的多元化收入。

 

 

 

高三政治 十七大与政治常识的切合点

十七大报告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概括、新举措,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战略性、指导性,是中国共产党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政治宣言,是引领全国各族人民继续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而团结奋斗的行动纲领。我们在政治常识的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十七大与其知识点的切合点。

1.扩大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1)十七大的主要观点:①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②要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③支持人民代表大会依法履行职能,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保障人大代表依法行使职权,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的联系。④支持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职能,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建设;⑤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保证民族自治地方依法行使自治权。⑥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⑦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对干部实行民主监督,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⑧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推进厂务公开,支持职工参与管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2)教材与这些观点相切合的主要知识点有:①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工人阶级的领导是我国国家性质的首要目标。②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③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我国的根本的政治制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人民代表是国家机关的组成人员,享有宪法赋予的权利和义务。⑤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是名主集中制、对人民负责、依法治国。⑥国家依法保护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⑦公民应履行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⑧我国公民与国家的关系是和谐、统一的关系。⑨人民政协的性质、主要职能。⑩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优越性。

2.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1)十七大对这个问题的主要论述有:①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②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③加强宪法和法律实施,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权威。④推进依法行政。⑤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优化司法职权配置,规范司法行为,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保证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检察权。⑥加强政法队伍建设,做到严格、公正、文明执法。⑦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⑧尊重和保障人权,依法保证全体社会成员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⑨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要自觉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带头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

(2)教材与这些观点相切合的知识点主要有:①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②依法治国的含义、本质。③实行依法治国,人民群众是主体,其根本目的在于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④立法机关要严格按照立法程序制定法律,确保国家各项事业有法可依。⑤行政机关要严格行政。⑥司法机关要严格执法、公正司法。⑦实现依法治国要求是做好普法工作,不断提高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形成人人学法、懂法、守法、护法的良好风尚。⑧把依法治国和以的治国结合起来。⑨国家依法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⑩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以宪法和法律为根本活动准则。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十七大的主要观点:①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②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③十六大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地位,作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决策;④十六大以来,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中坚定不移地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⑥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2)教材与这些观点相切合的主要知识点有:①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先锋队组织;②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③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④坚持党的领导与改善党的领导的关系;⑤“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涵和形成过程。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⑦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源泉。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⑨党的群众路线。

4.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1)十七大对这个问题的主要论述有:①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要靠千千万万高素质党员来体现。要扎实抓好党员队伍建设这一基础工程,坚持不懈地提高党员素质;②认真学习和遵守党章,增强党员意识,建立党员党性定期分析制度,拓宽党员服务群众渠道,构建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体系,健全让党员经常受教育、永葆先进性长效机制,使党员真正成为牢记宗旨、心系群众的先进分子;③党的基层组织是党执政的组织基础。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带动其他各类基层组织建设;④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建立健全城乡党的基层组织互帮互助机制。在全国农村普遍开展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关心和爱护基层干部、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注重解决基层组织经费保障和活动场所等问题。 

(2)教材与这些观点相切合的主要知识点有:①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②中国共产党对国家和社会生活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③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④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⑤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⑥坚持党的领导与改善党的领导的关系;⑦党的群众路线;⑧党的组织原则。

5.改进党的作风,加强反腐倡廉建设

(1)十六大对这个问题的主要论述有:①优良的党风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巨大力量。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群众路线,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②深入开展党风党纪教育,积极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使领导干部自觉遵守党纪国法,继承优良传统,弘扬新风正气,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③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④坚持深化改革和创新体制,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形成拒腐防变教育长效机制、反腐倡廉制度体系、权力运行监控机制;⑤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坚决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对任何腐败分子,都必须依法严惩,决不姑息! 

(2)教材与这些观点相切合的知识点主要有:①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②坚持党的领导与改善党的领导的关系;③加强国家的政权建设;④我国国家机构的职权和国家职能;⑤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⑥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⑦依法治国的含义、前提、本质、地位、原则、意义;⑧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相结合;⑨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⑩坚持民主集中制。

6.推进“一国两制”实践和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1)十七大对这个问题的主要论述有:①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以来,“一国两制”实践日益丰富。按照“一国两制”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符合中华民族根本利益;②我们将坚定不移地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严格按照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办事;③我们将遵循“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和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④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尽管两岸尚未统一,但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从未改变;⑤十三亿大陆同胞和两千三百万台湾同胞是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凡是对台湾同胞有利的事情,凡是对维护台海和平有利的事情,凡是对促进祖国和平统一有利的事情,我们都会尽最大努力做好;⑥两岸同胞要共同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活动。任何涉及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问题,我们必须由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共同决定;⑦两岸统一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海内外中华儿女紧密团结、共同奋斗,祖国完全统一就一定能够实现。

(2)教材与这些观点相切合的主要知识点有:①一国两制的提出;②一国两制的含义;③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④一国两制的意义;⑤我国的国家性质和我国的国家职能;⑥加强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⑦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我国公民应履行的基本义务;⑧各民族共同缔造了我们伟大的祖国。⑨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维护国家独立和主权是我国对外政策的首要任务。

7.开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1)十七大对这个问题的主要论述有:①国防和军队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占有重要地位;②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是统一的整体,必须全面加强、协调推进。要始终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人民军队的根本宗旨;③适应世界军事发展新趋势和我国发展新要求,推进军事理论、军事技术、军事组织、军事管理创新;④调整改革国防科技工业体制和武器装备采购体制,提高武器装备研制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质量效益;⑤增强全民国防观念,加强国防动员建设,提高预备役部队和民兵建设质量。

(2)教材与这些观点相切合的知识点主要有:①我国的对内对外职能;②军队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后盾、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保证;③世界并不安宁,威胁世界和平的隐患依然存在;④维护国家独立和主权是我国对外政策的首要任务;⑤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我国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

8.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

(1)十七大对这个问题的主要论述有:①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②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革命加速推进,全球和区域合作方兴未艾,国际形势总体稳定。③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南北差距拉大,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诸多难题和挑战。④我们主张,各国人民携手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⑤政治上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共同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经济上相互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方向发展;文化上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安全上相互信任、加强合作,坚持用和平方式而不是战争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环保上相互帮助、协力推进,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⑥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⑦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这是中国政府和人民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自身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⑧中国将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⑨中国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⑩我们将继续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正当要求和共同利益。

(2)教材与这些观点相切合的知识点主要有:①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职能的关系。我国国家的对外职能。②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③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解决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④我国的对外政策是由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的。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⑤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⑥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⑦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⑧我国外交政策的五个基本点。⑨我国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经济的繁荣和发展、维护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做出了巨大贡献。

2008高考政治二轮复习 十七大试题设计

在十七在报告起草过程中,党中央直接领导,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报告稿经中共中央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后,在5560人的范围内征求意见。还召开了党处人士座谈会,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报告稿进出了一些很好的意见和建议。据此完成1—2题。

1.党中央直接领导,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这说明,中国共产党:(B)

A.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B.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C.履行立法职能,制定我国重要法律     

D.坚持依法执政,积极行使国家监督权

2.胡锦涛总书记还主持召开了党外人士座谈会,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对报告稿提出了一些很好的意见和建议。这体现了(D)

A.中国共产党对各民主党派的领导

B.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性质

C.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D.中国共产党坚持民主执政

2007年l0月15日至2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胜利召开,胡锦涛同志作了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回答3—5题。

3.十七大报告首次将“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纳人中国特色政治制度范畴。在我国,实行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是(C)

①基层民主中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形式  ②村民和城市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基层政权组织  ③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  ④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胡锦涛同志在报告中说,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这是(D)

①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力量决定的  ②我国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体现③我国政府和人民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自身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  ④热爱和平国家人民的共同心愿,符合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报告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C)

A.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B.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C.文化发展越来越成为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D.要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6.胡锦涛总书记十七大上表示,要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并强调要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应坚持:(D)

A.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B.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C.对人民负责原则                             D.依法治国的原则

7. 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公民意识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基础。在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B)

A.公民是法律观念                       B.公民中绝大多数是人民

C.公民都有选举权                       D.一国中有该国国籍的人都是公民

8.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对政府来说,要切实解决民生问题,最重要的是:(D)

A.建立健全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机制

B.坚持以人为本,建设法治政府

C.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民监督

D.建设服务型政府,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9.十七大报告将“基层群众自治制度”首次纳入中国特色政治制度范畴。在下列组织中,属于基层自治组织的是:(B)

A.职工代表大会和工会                       B.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 

C.妇女代表大会和妇联                       D.乡政府和镇政府

10.2007年10月15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十七大对全面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战略部署,这主要体现了:(A)

A.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B.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C.要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D.中国共产党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

2007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代表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向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作报告。报告包涵了许多深刻哲理,据此回答11—21题。

11.2007年10月15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在本次大会上首次把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之所以要把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是因为:(C)

A.正确的认识高于实践

B.科学发展观来源于实践,是正确的认识

C.正确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D.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要求

12.现行党章是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通过的;根据形势和任务的发展变化,1987年11月,党的十三大对条文作了部分修改;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对总纲和条文作了部分修改;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对总纲作了个别修改;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对总纲和条文作了部分修改。今年10月15日召开的十七大再次对党章进行了修改。这表明:(B)

A.社会存在的发展推动社会意识的同步发展

B.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变化

C.社会意识对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反作用

D.社会意识的变化总是滞后于社会存在的变化

1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这说明:(C)

A.物质不能脱离意识而存在

B.物质的具体形态由于意识的作用是可以改变的

C.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D.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具有多样性

14.“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这句话体现的唯物辩证法道理是:(B)

A.坚持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注重统筹兼顾

B.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C.分清事物主流和支流、把握事物的性质

D.坚持群众观点,是我党“宗旨”的体现

15.“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这段论述的哲学依据是:(A)

①意识能够反作用于物质  ②要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③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④正确的价值观根源于一定的社会存在,是一定社会存在的反映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16.“全党同志必须清醒认识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还需要继续奋斗十几年,基本实现现代化还需要继续奋斗几十年,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则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这段论述体现的哲理是:(A)

①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②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

③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④感性认识都是不可靠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7.“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这段话主要体现的唯物辩证法道理是:(C)

A.斗争性和同一性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因

B.认识需要在实践中深化、扩展和推移

C.事物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

D.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18.“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同各种消极腐败现象是水火不相容的。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对党的性质和宗旨与各种消极腐败现象的论述主要体现了:(B)

A.事物的主、次要矛盾的关系                 B.矛盾的主、次要方面的关系

C.事物的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D.事物的质变与量变的关系

19.“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这启示我们:(D)

A.要树立创新意识,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B.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C.要以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为中心

D.应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0.“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从而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哲学依据是:(B)

A.承认意识的能动作用                        B.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C.正确对待内因和外因                        D.办事情想问题抓主要矛盾

21.“政治体制改革作为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深化,与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相适应”。其哲学依据是:(D)

①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事物性质    ②变化就是发展

③一切从实际出发               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22.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全国代表大会一致通过《中国共产党章(修正案)》,大会一致同意将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大会选举产生了新的中央委员会,党的十七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了新的中央领导机构,全会表明,我们党是一个坚定成熟、团结和谐、永葆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上,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进程中,我们党一定能够更好地引领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继续谱写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

结合材料,运用党的有关知识,简述新时期党如何才能成为一个永葆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1)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根据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要求,提高五大能力。

(2)突出党的思想建设。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3)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十七大一中全会中选举产生的一批德才兼备、年富力强的领导干部,必将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成功。

(4)推进党的作风建设。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党的作风建设的根本目标,要发扬党的优良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坚持全心全心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谱写新的历史篇章。

(5)坚持民主集中制。选举党的中央领导集体,体现了党内民主集中制,这有利于实现党的民主执政、科学执政、依法执政。

23.材料一: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材料二:关于“科学发展观”理论的发展过程

时间

会议文件

主要论断

2003

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的命题

2004

十六届四中全会《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

把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

2005

十六届五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强调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迹

2006

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2007

十七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并写进党章

思考:材料呈现的是党对科学发展观理论的探索和发展过程,体现了认识论的什么道理?

①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我们党提出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②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深化、不断扩展、向前推移。提出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不断深化、不断发展的产物。随着实践的发展,我们将对科学发展观有更深入、更科学、更完整的认识。③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我们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

24.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十七大”决定把科学发展观写进党章,以更好地指导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1)结合材料四,运用政治常识知识分析“十七大”把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的政治意义。

①中共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把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有利于保持中共的先进性;②中共“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点,把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有利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维护人民根本利益;③中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把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有利于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④政治领导是中共的重要领导方式,把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是中共实行政治领导的体现,有利于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⑤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把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是中共加强思想建设的表现,有利于提高党在新时期的执政能力。

(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请运用政治常识分析政府坚持“以人为本”的依据。

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国家机构是人民利益的执行者和捍卫者,应遵循对人民负责的原则;这决定了政府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②政府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政治的文明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利于改善政府形象,转变政府职能;有利于实现和维护人民利益,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地位。

25.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上的报告中指出: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公民政治参与有序扩大。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深入落实,全社会法制观念进一步增强,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新成效。

请用政治常识有关知识回答:

(1)公民政治参与有哪些途径和方式?

公民政治参与途径有:依法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2)为“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 公民政治参与中应遵循什么基本准则?你是如何理解的?

基本准则:权利和义务统一的原则。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公民既是权利的行使者,又是义务的承担者;宪法所确立的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相统一的原则,也是我们参与政治生活必须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

26.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上述“五化”中,增加了“信息化”,并排在“工业化”之后。

请你简要谈谈对信息化及信息化与工业化关系的认识。

(1)信息化是在农业、工业、服务业和科学技术等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加速现代化的过程。(信息化是指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推广应用计算机、现代通信、网络等信息技术和其他相关智能技术,全面提高经济运行效率和人民生活质量的发展过程。)(2)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关系密不可分。首先,工业化为信息化提供物质基础。其次,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信息化与工业化之间的联动和互相促进,使中国最终完成工业化、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工业化是信息化必要的物质基础,新型工业化是以信息化带动的工业化。只有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才能真正加快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进程。)

27.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要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更加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节能环保水平、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要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

请运用所学经济常识阐述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

要求:(1)围绕论题,在论述中正确运用所学过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

(2)围绕论点,较为全面深入地展开论述。

(3)根据论题要求,运用相关材料,理念联系实际地加以论证。

(4)条理清晰,语言流畅。

主要围绕以下观点进行论述:

落实科学发展观应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工业现代化水平,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坚持走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强资源能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全现代市场体系,深化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完善宏观调控体系,深化财税、金融等体制改革,完善公共财政体系。

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以促进我国经济更好地发展。

28.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为发展提供良好社会环境。

运用政党的相关知识,说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什么要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①是由党的性质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②是党的宗旨决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③是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的要求。④是党民主执政的体现,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29.2007年10月15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结合材料,以经济生活角度为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提供一些合理化建议。

①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发展循环经济。②优化产业结构,全面提高农业、工业、服务业的水平与效益,又好又快地发展经济。③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路子。④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⑤消费者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坚持科学、理性、绿色消费,提倡勤俭节约。

30.材料一: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加大对自主创新投入,着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充分利用国际科技资源。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培养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使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创新人才大量涌现。

材料二:中国绕月探测工程卫星系统副总设计师孙泽洲11月1日说,“嫦娥一号”卫星飞行轨道由中国自主设计完成,负责轨道设计的单位是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在轨道设计过程包括轨道复核过程中,得到全国科研单位和院校的很多支持和帮助。同时表示“嫦娥一号”卫星的轨道设计主要结合中国现有运载火箭和卫星方案基础上进行,轨道设计还考虑到发射的条件和运载能力

材料三:10月25日,“嫦娥一号”发射成功的消息传遍祖国大地,极大地激发了全国中学生学习科技知识的热情。各类学校纷纷组织开展科普知识教育活动。

(1)结合材料一,谈谈如何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

①国家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加大对科教事业的投入,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建立一个激励创新的机制,培养和鼓励创新型人才。 ②社会形成一个鼓励创新,重视创新型人才的良好氛围。③社会大众,尤其是青少年要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努力投身实践,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及综合素质,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

(2)材料二体现了主要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所以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材料中“嫦娥一号”卫星飞行轨道,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负责设计,得到全国科研单位和院校的很多支持和帮助;轨道设计还考虑到发射的条件和运载能力都体现了普遍联系原理!

(3)试评析“嫦娥一号”成功发射的意义?

①标志着我国航空事业取得新的突破,必将进一步推动航空及相关高科技行业的发展。②有利于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调动全国人民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践的积极性。③提高以科技和经济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4)如果你所在的学校组织一次科普知识教育活动,请你作为校学生会干部,围绕“嫦娥一号”发射成功,拟定一个主题活动计划?

①拟订主题:自拟,但要围绕“嫦娥一号”。②观看“嫦娥一号”发射及相关录象资料、图片资料。 ③邀请相关专业的老师或专家举行讲座,讲解航空的基本知识。(若从其他角度回答言之有理也可得分)

 

2008高考政治二轮复习 时事政治专题测试卷——十七大

一、单项选择题

2007年l0月15日至2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胜利召开,胡锦涛同志作了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回答3—5题。

1、十七大报告首次将“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纳人中国特色政治制度范畴。在我国,实行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是

①基层民主中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形式  ②村民和城市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基层政权组织  ③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  ④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中央第一次把“社会主义”与“和谐社会”结合起来,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①坚持科学执政    ②坚持民主行政    ③坚持依法执政    ④坚持按规律执政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目前,我党与世界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个政党有着交往和联系。党际交往既商谈促进国家关系发展的新途径,也探讨加强党建的新方法;既交流治国理政、兴邦立国之策,也研讨国际和地区问题的解决之道。如果请你据此材料阐述加强党际交往的意义,你会选择的论点有:

①     加强党际交往有助于提高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  ②加强党际交往有助于增强各国政党间的了解和理解 ③加强党际交往有助于强化党的外交职能,实现外交政策的目标 ④积极推动党际交往可以消除各国意识形态差异、构建和谐世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胡锦涛同志在报告中说,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这是

①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力量决定的  ②我国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体现③我国政府和人民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自身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  ④热爱和平国家人民的共同心愿,符合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报告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B.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C.文化发展越来越成为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D.要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6.胡锦涛总书记十七大上表示,要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并强调要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应坚持:

A.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B.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C.对人民负责原则                             D.依法治国的原则

7. 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公民意识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基础。在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A.公民是法律观念                       B.公民中绝大多数是人民

C.公民都有选举权                       D.一国中有该国国籍的人都是公民

8.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对政府来说,要切实解决民生问题,最重要的是:

 A.建立健全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机制B.坚持以人为本,建设法治政府

C.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民监督 D.建设服务型政府,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9.十七大报告将“基层群众自治制度”首次纳入中国特色政治制度范畴。在下列组织中,属于基层自治组织的是:

 A.职工代表大会和工会                       B.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 

C.妇女代表大会和妇联                       D.乡政府和镇政府

10.2007年10月15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十七大对全面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战略部署,这主要体现了:

A.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B.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C.要全面加强党的建设D.中国共产党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

2007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代表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向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作报告。报告包涵了许多深刻哲理,据此回答11—21题。

11.2007年10月15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在本次大会上首次把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之所以要把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是因为:

A.正确的认识高于实践B.科学发展观来源于实践,是正确的认识

C.正确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D.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要求

12.现行党章是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通过的;根据形势和任务的发展变化,1987年11月,党的十三大对条文作了部分修改;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对总纲和条文作了部分修改;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对总纲作了个别修改;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对总纲和条文作了部分修改。今年10月15日召开的十七大再次对党章进行了修改。这表明:

A.社会存在的发展推动社会意识的同步发展B.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变化

C.社会意识对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反作用

D.社会意识的变化总是滞后于社会存在的变化

1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这说明:

A.物质不能脱离意识而存在B.物质的具体形态由于意识的作用是可以改变的

C.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D.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具有多样性

14.“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这句话体现的唯物辩证法道理是:

A.坚持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注重统筹兼顾B.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C.分清事物主流和支流、把握事物的性质D.坚持群众观点,是我党“宗旨”的体现

15.“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这段论述的哲学依据是:    

①意识能够反作用于物质  ②要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③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④正确的价值观根源于一定的社会存在,是一定社会存在的反映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16.“全党同志必须清醒认识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还需要继续奋斗十几年,基本实现现代化还需要继续奋斗几十年,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则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这段论述体现的哲理是:

①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②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

③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④感性认识都是不可靠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7.“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这段话主要体现的唯物辩证法道理是:

A.斗争性和同一性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因B.认识需要在实践中深化、扩展和推移

C.事物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D.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18.“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同各种消极腐败现象是水火不相容的。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对党的性质和宗旨与各种消极腐败现象的论述主要体现了:

A.事物的主、次要矛盾的关系                 B.矛盾的主、次要方面的关系

C.事物的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D.事物的质变与量变的关系

19.“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这启示我们:

A.要树立创新意识,促进新事物的成长B.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C.要以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为中心D.应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0.“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从而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哲学依据是:

A.承认意识的能动作用                        B.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C.正确对待内因和外因                        D.办事情想问题抓主要矛盾

21.“政治体制改革作为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深化,与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相适应”。其哲学依据是:

①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事物性质    ②变化就是发展

③一切从实际出发               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22.2007年10月15日——21日党的十七大全会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这是因为:

A.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B.中国共产党是我国执政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C.中国共产党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D.党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物质保证

中共十七大报告将“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更高要求之一,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更加丰富、更加完备。回答23-24题。

23.社会主义民主和资本主义民主的本质区别主要表现在:

①民主和专政紧密联系           ②多数人享有民主代替少数人享有民主

③宪法规定了公民的政治权利   ④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A.①②③           B.①④             C. ②④             D.①③④

24.十七大报告提出,基层民主必须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重点推进。下列做法中能体现人民群众在新农村建设中当家作主的是:

①健全农村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   ②搞好村民自治,推进村务公开 ③发挥农村的人力资源优势,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   ④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5.党的十七大首次将“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纳入中国特色政治制度范畴,这是我们党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生动体现。除“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外,中国特色政治制度还包括:①选举制度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③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6.2007年10月2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科学发展观为这次党章节修改注入了新意。这表明:

A.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B.中国共产党不断加强自身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

C.科学发展观是作为党的思想路线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起着决定作用

D.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是与时俱进,核心在于保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于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27.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了“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下列属于居民财产性收入的是:

A.一切非劳动性收入                  B.出租土地、房屋取得的的收入

C.凭借自己的生产资料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获得的收入   D.从社会保障中获得的收入

28.2007年10月15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在本次大会上首次把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之所以要把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是因为:

A.正确的认识高于实践                 B.科学发展观来源于实践,是正确的认识

C.正确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D.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要求

29.现行党章是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通过的;根据形势和任务的发展变化,1987年11月,党的十三大对条文作了部分修改;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对总纲和条文作了部分修改;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对总纲作了个别修改;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对总纲和条文作了部分修改。今年10月15日召开的十七大再次对党章进行了修改。这表明:

A.社会存在的发展推动社会意识的同步发展   B.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变化

C.社会意识对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反作用 D.社会意识的变化总是滞后于社会存在的变化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07年lO~15  在北京隆重举行,这是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据此回答30-31题。

30.十七大代表的产生扩大了差额选举比例,代表候选人一般多于应选名额15%,扩大差额选举比例说明: 

A.党坚持依法执政,认真贯彻执行《选举法》    B.党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C.通过党内民主代替人民民主                 D.党要坚持民主、依法、科学执政

31.2007年,我国省、市、县、乡四级党委都完成了换届工作,此次换届大幅度减少了各级党委中副职的数量,扩大了党政交叉任职数,其中党政交叉3人的市占80.5%,县占57.4%。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说明我国政府成员由党委决定并产生B.这一做法有利于提高党员干部的文化教育水平  

C.这一做法有利于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D.这一做法有利于从根本上克服党和政府之间的矛盾 

32.十七大召开前,党代表的条件、选举产生程序、代表名额分配、构成比例等基层党员关注的细节问题向社会公开。中央要求,候选人的推荐提名从基层开始,所有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参加。这表明:

①民主集中制是我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 ②选举党代表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③党务公开是执政党与时俱进的体现   ④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有利于实现党的宗旨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中共“十七大”15日在北京开幕。大会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回答23-24题

33.大会召开前,中组部要求,在党代表选举工作中,要进一步扩大党内民主,充分走群众路线。“要进一步扩大党内民主”是因为:

①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和领导制度 ②国家机构要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③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是新型民主和新型专政的统一    ④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通过党内民主促进人民民主      A.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在十七在报告起草过程中,党中央直接领导,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报告稿经中共中央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后,在5560人的范围内征求意见。还召开了党处人士座谈会,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报告稿进出了一些很好的意见和建议。据此完成1—2题。

34、中央直接领导,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这说明,中国共产党:

 A.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B.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C.履行立法职能,制定我国重要法律     D.坚持依法执政,积极行使国家监督权

35.胡锦涛总书记还主持召开了党外人士座谈会,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对报告稿提出了一些很好的意见和建议。这体现了

A.中国共产党对各民主党派的领导B.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性质

C.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D.中国共产党坚持民主执政

36.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全国代表大会一致通过《中国共产党章(修正案)》,大会一致同意将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大会选举产生了新的中央委员会,党的十七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了新的中央领导机构,全会表明,我们党是一个坚定成熟、团结和谐、永葆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上,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进程中,我们党一定能够更好地引领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继续谱写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

结合材料,运用党的有关知识,简述新时期党如何才能成为一个永葆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37.材料一: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材料二:关于“科学发展观”理论的发展过程

时间

会议文件

主要诊断

2003

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的命题

2004

十六届四中全会《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

把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

2005

十六届五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强调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迹

2006

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2007

十七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并写进党章

思考:材料呈现的是党对科学发展观理论的探索和发展过程,体现了认识论的什么道理?

38.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十七大”决定把科学发展观写进党章,以更好地指导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1)结合材料四,运用政治常识知识分析“十七大”把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的政治意义。

(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请运用政治常识分析政府坚持“以人为本”的依据。

39、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上的报告中指出: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公民政治参与有序扩大。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深入落实,全社会法制观念进一步增强,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新成效。

请用政治常识有关知识回答:

(1)公民政治参与有哪些途径和方式?

(2)为“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 公民政治参与中应遵循什么基本准则?你是如何理解的?

40.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上述“五化”中,增加了“信息化”,并排在“工业化”之后。

请你简要谈谈对信息化及信息化与工业化关系的认识。

41.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要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更加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节能环保水平、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要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

请运用所学经济常识阐述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

要求:

(1)围绕论题,在论述中正确运用所学过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

(2)围绕论点,较为全面深入地展开论述。

(3)根据论题要求,运用相关材料,理念联系实际地加以论证。

(4)条理清晰,语言流畅。

主要围绕以下观点进行论述:

落实科学发展观应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工业现代化水平,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坚持走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强资源能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全现代市场体系,深化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完善宏观调控体系,深化财税、金融等体制改革,完善公共财政体系。

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以促进我国经济更好地发展。

42.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为发展提供良好社会环境。

运用政党的相关知识,说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什么要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43.2007年10月15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结合材料,以经济生活角度为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提供一些合理化建议。

44.材料一: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加大对自主创新投入,着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充分利用国际科技资源。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培养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使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创新人才大量涌现。

材料二:中国绕月探测工程卫星系统副总设计师孙泽洲11月1日说,“嫦娥一号”卫星飞行轨道由中国自主设计完成,负责轨道设计的单位是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在轨道设计过程包括轨道复核过程中,得到全国科研单位和院校的很多支持和帮助。同时表示“嫦娥一号”卫星的轨道设计主要结合中国现有运载火箭和卫星方案基础上进行,轨道设计还考虑到发射的条件和运载能力

材料三:10月25日,“嫦娥一号”发射成功的消息传遍祖国大地,极大地激发了全国中学生学习科技知识的热情。各类学校纷纷组织开展科普知识教育活动。

(1)结合材料一,谈谈如何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

(2)材料二体现了主要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3)试评析“嫦娥一号”成功发射的意义?

(4)如果你所在的学校组织一次科普知识教育活动,请你作为校学生会干部,围绕“嫦娥一号”发射成功,拟定一个主题活动计划?

①拟订主题:自拟,但要围绕“嫦娥一号”。②观看“嫦娥一号”发射及相关录象资料、图片资料。 ③邀请相关专业的老师或专家举行讲座,讲解航空的基本知识。(若从其他角度回答言之有理也可得分)

4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经济学上所推崇的“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是低收入和高收入相对较少,中等收入占绝大多数的收入分配结构,可以说是最理想的收入分配结构,这种结构要比我国目前的“金字塔型稳定得多。

材料二:党的十七大强调要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决心构建“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

(1)用经济常识的知识,分析中央决心构建“橄榄型”的收入分配结构的必要性(10分)

(2)从经济制度和体制上看,怎样才能构建“橄榄型”的收入分配结构?(10分)

46.中共十七大报告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3项措施:支持人民代表大会依法履行职能,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优化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

从政治常识的角度分析上述措施的重大意义。(6分)

47.十六大以来, 中央提出一系列重要战略思想,构成了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伟大实践中进行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明确作为我们党要为之奋斗的重要目标。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提出建设和谐世界的战略思想。

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是我党的基础性建设,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这些重大的理论创新和政治判断,是经得起时间检验的科学的民主的政治选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不断发展和探索。

运用政治常识的相关知识回答:

(1)为什么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明确作为奋斗的重要目标?(4分)

(2)为构建和谐世界,中国应怎样做出自己的贡献?(3分)

(3)怎样加强党的反腐倡廉建设?(5分)

48.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全党同志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这是保持中国共产党先进性和创造力的决定因素”。《人民日报》社论同时指出,坚持实事求是,实现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主观和客观相统一,必须不断地解放思想,但解放思想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而是伴随实践发展的始终。

(1)为什么说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保持中国共产党先进性和创造力的决定因素?(5分)

(2)为什么说解放思想不可能一劳永逸?(5分)

49.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阅读下列材料,运用所学政治常识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今年6月2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发表重要讲话。胡锦涛指出,要牢牢把握和自觉实践“四个坚定不移”。即坚定不移地坚持解放思想,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促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坚定不移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做到这四个“坚定不移”,对保持党和国家事业顺利发展的大局至关重要;这四个“坚定不移”也是中共十七大的主题。

(1)我们党为什么要牢牢把握“四个坚定不移”?  (12分)

 

材料二:胡锦涛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作的《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中指出:“要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利益。”

(2)在我国的政治制度中,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作了哪些规定?  (10分)

50.材料一:改革开放前,平均主义分配体制严重制约着效率的提高,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针对这一状况提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年来,针对贫富差距拉大的趋势,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党的十七大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材料二:效率可以给社会带来更多的财富,从而为促进公平创造条件;公平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从而为提高效率奠定基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应该大力发展生产力,在不放松效率的前提下,逐步缩小贫富差距,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

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说明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时事政治专题测试卷——十七大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答题表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答案

C

C

A

D

C

B

C

D

B

A

C

B

C

B

A

A

C

B

题号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答案

D

B

D

B

C

D

D

A

B

C

B

B

C

D

D

B

D

 

 

二、主观题

36、(1)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根据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要求,提高五大能力。

(2)突出党的思想建设。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3)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十七大一中全会中选举产生的一批德才兼备、年富力强的领导干部,必将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成功。

(4)推进党的作风建设。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党的作风建设的根本目标,要发扬党的优良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坚持全心全心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谱写新的历史篇章。

(5)坚持民主集中制。选举党的中央领导集体,体现了党内民主集中制,这有利于实现党的民主执政、科学执政、依法执政。

37、①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我们党提出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②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深化、不断扩展、向前推移。提出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不断深化、不断发展的产物。随着实践的发展,我们将对科学发展观有更深入、更科学、更完整的认识。③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我们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

38、

(1)①中共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把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有利于保持中共的先进性;②中共“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点,把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有利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维护人民根本利益;③中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把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有利于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④政治领导是中共的重要领导方式,把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是中共实行政治领导的体现,有利于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⑤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把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是中共加强思想建设的表现,有利于提高党在新时期的执政能力。

(2)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国家机构是人民利益的执行者和捍卫者,应遵循对人民负责的原则;这决定了政府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②政府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政治的文明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利于改善政府形象,转变政府职能;有利于实现和维护人民利益,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地位。

39、(1)公民政治参与有哪些途径和方式?

公民政治参与途径有:依法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2)为“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 公民政治参与中应遵循什么基本准则?你是如何理解的?

基本准则:权利和义务统一的原则。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公民既是权利的行使者,又是义务的承担者;宪法所确立的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相统一的原则,也是我们参与政治生活必须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

40、(1)信息化是在农业、工业、服务业和科学技术等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加速现代化的过程。(信息化是指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推广应用计算机、现代通信、网络等信息技术和其他相关智能技术,全面提高经济运行效率和人民生活质量的发展过程。)(2)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关系密不可分。首先,工业化为信息化提供物质基础。其次,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信息化与工业化之间的联动和互相促进,使中国最终完成工业化、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工业化是信息化必要的物质基础,新型工业化是以信息化带动的工业化。只有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才能真正加快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进程。)

42、①是由党的性质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②是党的宗旨决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③是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的要求。④是党民主执政的体现,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43①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发展循环经济。②优化产业结构,全面提高农业、工业、服务业的水平与效益,又好又快地发展经济。③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路子。④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⑤消费者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坚持科学、理性、绿色消费,提倡勤俭节约。

44、

(1)①国家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加大对科教事业的投入,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建立一个激励创新的机制,培养和鼓励创新型人才。 ②社会形成一个鼓励创新,重视创新型人才的良好氛围。③社会大众,尤其是青少年要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努力投身实践,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及综合素质,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

(2)、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所以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材料中“嫦娥一号”卫星飞行轨道,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负责设计,得到全国科研单位和院校的很多支持和帮助;轨道设计还考虑到发射的条件和运载能力都体现了普遍联系原理!

(3)①标志着我国航空事业取得新的突破,必将进一步推动航空及相关高科技行业的发展。②有利于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调动全国人民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践的积极性。③提高以科技和经济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45、(1)①“金字塔型”收入分配格局的弊端十分明显,由于利益分配不平衡、不公平引发的利益分化,必然激发不同收入群体之间的矛盾,不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2分)②构建“橄榄型”的收入分配结构具有重要意义:首先,中等收入者多,两极人数少,能让绝大多数人分享改革与发展的成果,有利于我国社会的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其次,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利于扩大内需、提升消费结构,促进我国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再次,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不但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也有利于人们更好地接受教育和培训,提高人力资源的质量。最后,构建“橄榄型”的收入分配结构有利于体现社会主义本质,构建和谐社会。(8分)

(2)①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发挥各种所有制在社会 财富增长中的作用。(3分)②坚持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兼顾效率与公平。(4分)③发挥市场在社会财富分配中的作用,促进社会财富的快速增长,同时要发挥国家的宏观调控,更加注重社会公平。(3分)

46、体现了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理念,这必将使执政党和国家权力机关的关系更加规范和顺畅;有利于消除选举中的城乡差异,进一步扩大广大农民在人大代表中的比例,扩大他们在国家权力机关中的发言权;将使人大常委会能够更好地履行职责,代表人民制定法律法规、监督“一府两院”。(6分)

47、(1)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的。(1分)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社会发展目标,党是构建社会主义社会的领导核心。(1分)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党的目标,所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明确作为我们党要为之奋斗的重要目标。(2分)

(2)、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首先要致力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1分)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积极建立国际新秩序。(1分)全面贯彻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反腐拒变能力;(1分)

(3)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把反腐倡廉纳入各项政策措施之中,从源头上预防腐败;(3分)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反腐倡廉必须坚持和加强民主集中制。(1分)

48、(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其实质都是正确处理主观与客观的关系,做到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只有这样,才能正确认识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并善于运用规律指导实践,达到预期的效果,取得事业的成功。因此是保持共产党先进性和创造力的决定因素。(5分)

(2)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也要不断深化。人们需要不断地解放思想,不断适应实践的变化发展,及时转变和更新观念,否则,曾经正确的思想观念就回变成僵化的东西,造成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相脱节。因此,解放思想不可能一劳永逸。(5分)

49、(1)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开创事业新局面的一大法宝。(2分)②改革开放是党的基本路线的重要内容,是我国的强国之路和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方针。(3分)③科学发展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的关键,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我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社会和谐也是提高我党执政能力的客观要求。(4分)④坚定不移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也是实践“三个代表”和党的宗旨的客观要求。(3分)

(2)①在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各级人大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接受人民监督;  (2分)②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其他国家机关都由人代会产生并受其监督;(2分)③宪法赋予我国公民对人民代表和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权:(2分)④检察机关通过行使检察权,对司法活动和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行为实行法律监督;(2分)⑤在我国的政党制度中,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互相监督,我国的各级人民政协对国家法律的实施,重大方针和政策的贯彻执行、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进行监督;在执政党内还要完善党员对党组织及领导干部的监督。(2分) 

50、(1)效率与公平是一对矛盾,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①效率与公平是对立的。它们强调着不同的方面,过分重视一方,另一方就受到影响。②效率与公平又是统一的,二者相互依存。一方的合理解决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创造条件。③不能离开效率谈公平,也不能离开公平谈效率。(2)矛盾具有特殊性,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特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针对效率与公平在不同时期出现的问题采取不同的解决方法。(3)要全面的看问题。既要重视效率,也要注重公平,做到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