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背鱼图片:中庸智慧:到位而不越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2 07:28:07

 



图文/网络

 

《中庸》的“中”,体现在为人处世上,还有一个大家都很熟悉的规矩,那就是“到位而不越位”。

关于到位而不越位的道理,《中庸》用了这样一段话来解释。

“非天子,不议礼,不制度,不考文。

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

虽有其位,苟无其德,不敢作礼乐焉。

虽有其德,苟无其位,亦不敢作礼乐焉。”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

一个人如果不是天子的话,那么他就不能议论礼制的是非,不能制订度量衡的标准,不能研究各种文献。

现在,天下的车都是一样的轱辘,写字都使用一样的字体,行为都是一样的准则。

虽然一个人有一定的职位,但是他却没有一定的德行,他是不敢制作礼乐的。

虽然一个人有一定的德行,但是他却没有一定的职位,他也是不敢制作礼乐。

在这段话之中,最重要的是后面两句——“虽有其位,苟无其德,不敢作礼乐焉。虽有其德,苟无其位,亦不敢作礼乐焉。”

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实际上这两句话讲了两种“不敢作礼乐”的情况。

这两种情况分别就是:没有德行的人和没有职位的人。

在《中庸》看来,这两类人都不能去制作礼乐。

看到这里,有人会觉得好奇,为什么《中庸》这么强调制作礼乐的要求呢?

原来,在《中庸》这本经典产生的那个时代,制作礼乐是一个国家的头等大事。

这样的大事,自然需要对制作礼乐的人进行严格的要求了。而这些严格的要求,最重要的就是,这个人必须既有一定的德行,也有一定的职位,二者缺一不可。

如果一个人,没有一定的德行和一定的职位,尤其是没有一定的职位,而去做了那个职位相应的事情,那么在《中庸》看来,就犯了很大的错误。这个错误,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越位”。

按照《中庸》“中”的智慧,正确的为人处事方式,应该是“到位而不越位”。

与“到位而不越位”相反的,就是职位和级别上的越位,以及德行和能力上的越位。

“虽有其德,苟无其位,不敢作礼乐焉”,意思就是一个人无论德行多高,能力多强,如果没有职位,也不能越位做事。

而“虽有其位,苟无其德,不敢作礼乐焉”,意思就是一个人即便有一定的职位,倘若没有一定的德行和能力,那么也不能越位做事。

对于前面一句话,大家或许觉得很好理解:不在那个位置上,没有那个权力,当然不能越位或者越权办事。

那么,为何说一个人没有德行和能力,也不能越位做事呢?

原因在于,一个人假如缺乏能力、德行,自己根本办不下来的事情,却大包大揽,就有可能把话说得太满了。一旦事情没做成,难免下不了台。

这就是《中庸》的“中”所反对的两种越位方式。

不过,在现实生活之中,为人处事的越位,大多数情况属于第一种。

因此,在这里,我们就主要说说这种情况。我们不妨看一些历史典故,来加以理解。

我们都知道,孔子的弟子子路,性格十分豪爽,很有正义感。

子路虽然尊重老师,但是他出于率直,甚至好几次与孔子发生言语冲突。

作为老师,孔子没有怪罪他。反而,孔子因此更加喜欢子路,将他和具有德行的颜渊一起,看成自己最得意的两大弟子。

按照《论语》的记载,子路曾经当过“蒲”这个地方的“宰”,也就是最高行政长官。

有一年夏天的时候,下了很多场暴雨,子路担心会引发洪水。

这个时候,如果不及时疏导已经积聚起来的河水,就会导致洪灾。

于是,子路一马当先,带领当地的老百姓和军队,一起疏浚河道、修理沟渠。

就在紧张的抢险进行之中,子路发现了老百姓的辛苦。

当时是大夏天,老百姓顶着烈日,泡在污浊的河水里,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自然非常辛苦。

心地善良的子路,实在看不下去了。于是,他拿出了自己的俸禄,给老百姓买来了许多食物。

这件事情,很快就传到了孔子那里。

孔子听后十分着急,连忙派了另外一个弟子子贡去制止子路。

子贡赶到蒲,向子路说明了老师的劝告。

子路听完,十分生气。他那犟脾气又上来了,一股劲就冲到孔子那里去,怒气冲冲地对老师说:

“我是因为下了大雨,担心会出现水灾,所以才带领百姓修筑这些水利工程的。我看他们一个个的十分劳苦,有的甚至都饿得没有力气了,于是我才给他们弄了一点粥喝。

谁知,老师您却让子贡来制止我,那岂不是要让我不去做仁义的事情吗?可是,老师,您经常教导我们,为人要做到仁爱,您今天这样来阻止我,岂不是不让我实行仁义。我今后再也不听你的话了!”

发完这通气,子路转身就要走。

孔子赶忙叫住他说:

“我知道你是在实行仁义,可你要真是可怜这些老百姓,不忍心他们忍饥挨饿,那你为何不去向国君报告,让国君用国家的库粮来帮助他们呢?

你知道吗,你现在用自己的粮食来帮助老百姓,实际上是在向百姓们传达这样一个信息,那就是他们的国君,还不如你对他们好呢。

也就是说,老百姓会因为认为,你是一个大好人,而他们的国君却不管人民的死活。

你仔细想想,假如你的国君知道老百姓这样看待他,他会怎样对你呢?

所以,你还是赶紧停下来吧。不然的话,你一定会被国君治罪的!”

听完老师的话,子路恍然大悟:原来老师阻止自己,是在劝告自己做事不要越位!

于是,子路就停止了向老百姓提供食物,也因此避过了灾祸。

在另外一个历史故事里,主人公同样越位做事。可是,他没有孔子这样的圣贤老师,因此招来祸事也就在所难免了。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就是明朝开国时的大富翁沈万三。

我们知道,公元1368年,朱元璋建立了明朝,他就是著名的明太祖。

明朝刚建国那会,由于长期战乱,国家财力并不充足。

但是,国家再没有钱,当时的都城南京,它的城墙破破烂烂的,总得修吧。

因此,朱元璋为了筹措修城墙的钱,十分伤脑筋。

正在这个时候,号称江南首富的沈万三,为了讨好新皇帝,便主动向朱元璋承诺,愿意承担三分之一的修筑经费。

不仅如此,他还向朱元璋个人上贡了白金二千锭、黄金二百斤。除此之外,他还在南京城内修建了好几座富丽堂皇的酒楼,作为献给朱元璋登基的贺礼。

一下子得到这么多的好处,朱元璋自然十分高兴。于是,他给沈万三的两个儿子都封了官。

按理说,这个时候,沈万三什么都得到了:既有了钱,又有了好名声,还有了权力。可是,他却贪心不足蛇吞象,干起了越位的事情来。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等到城墙修筑完工之后,沈万三竟然糊里糊涂地再次向朱元璋献宠,想要犒赏三军。

这一下,大大地刺激了朱元璋。

要知道,朱元璋这个时候,正在全力搞专制,也就是要将国家大权统统抓在自己手里。

谁知道,这个倒霉的沈万三,却在这个时候,要来犒赏三军。

朱元璋简直火冒三丈,他心想:“你沈万三不就是一个富翁,有什么了不起,一个平民百姓就想犒劳天下的军队,你这不是乱臣贼子又是什么!”

于是,朱元璋立即下令,要将沈万三推出去斩首示众。

要不是当时有朱元璋那位颇具政治智慧的马皇后在旁边劝阻,沈万三早就一命呜呼了。

马皇后是多么聪明的人,她对丈夫说:“这样的不祥之民,自然有老天爷来惩罚他,何必脏了陛下的手呢!”

就这样,沈万三才捡了一条命回来。

即便如此,朱元璋依旧十分生气。在他看来,沈万三死罪可免,活罪难逃。于是,朱元璋下旨,将沈万三发配云南。

跟着沈万三倒霉的,还有他的第二个女婿余十舍。由于随同沈万三一起来献宠,这个倒霉蛋也被流放到了潮州。

就算这样,沈家的厄运也并没有因此而结束。

朱元璋算是跟沈家干上了。到了洪武十九年,沈万三的两个孙子,沈至和沈庄,由于收取田赋出了问题,被逮捕入狱。

而洪武三十一年,沈万三的女婿顾学文,又被牵连进了蓝玉谋反一案中。

这一次,是沈家的灭顶之灾。

朱元璋逮捕了沈家全家人,包括沈万三的曾孙沈德全,以及顾学文全家,将近八十多人,在狱中被严刑拷打之后,全部凌迟处死。

在这次灾祸中,沈家的田地和其他财产被没收一空。

从此,曾经的“财神爷”,江南首富的沈家,就这样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从这两个历史故事,我们可以看出,子路和沈万三的区别就是,子路听从了老师的教导,没有越位做事,因而避免了祸事。

而沈万三却恰好相反,他简直不明白为人处世不能越位的基本道理,结果落了个家破人亡,真是让人扼腕。

实际上,沈万三只要仔细思考一下,自己那么有钱,而朱元璋是泥腿子出身,怎么不会对自己生出嫉恨之心呢。

朱元璋之所以一开始还对沈万三表示感谢,那纯粹是由于得了他的好处。可是,一旦触及到了国家政权这样的根本问题,朱元璋就凶相毕露了。

其实,沈万三也就是想要向皇帝献宠,以实现自己的权力欲望。可是,他的殷勤却做过了头,竟然突发奇想,要犒赏属于朱元璋的三军,这就是他做事越位的地方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政治家的朱元璋自然会觉得:“我的军队吃的喝的都是你给的,那岂不是军队都要听你的了?这还得了?”

于是,沈万三乱臣贼子的罪名,也就背定了。

所以,我们才说,为人处世千万不要越位,而是要像《中庸》的“中”那样,不偏不倚,站稳自己的脚跟。

话说到这里,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那就是,我们虽然做事不能越位,但却并不意味着不可以“多做事”。

这是什么意思呢?

实际上,这就是说,一个人做事,尽管要避免做过头,但是有些可以做的事情,还是应该全力而为的。在某些时候,甚至都做一点都无伤大雅,可能还会带来好处。那么,这些事情究竟有哪些呢?

如果大家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在日常的事情之中,有那么一些是属于所有人工作职责之外的。

这些事情,实际上大部分都是一些小事,比如帮助同事买点东西、打扫卫生、帮助领导补救失误之类的。

大家千万不要小瞧了这些事情,它们虽然都是小事,但是却最能体现出一个人的素质和修养。

为什么这么说呢?原因很简单,做这些事情,即便是没有做好,顶多就是说明自己出了点小状况。

可是,一旦做好了,就能帮助你提升在同事和领导中的好印象。

不管怎么说,多做这些小事,绝对不是越位,它不会导致一旦事情干砸了,损害人际关系的不好后果。

总之,按照《中庸》“中”的智慧,为人处世最重要的就是不要越位做事。在这个前提之下,多做一些无伤大雅的小事,更能让你轻松搞好人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