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琴弦七人最终结局:业界:楼市泡沫挤不出 想遏制通胀简直没可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5:20:12

从年初CPI涨幅4.9%,到5月的5.5%,国人已经预期6月的CPI增幅可进入“六时代”。果不其然,上月CPI增幅竟然高达6.4%,这对国计民生而言,不啻是最大的挑战。就宏观经济而言,目前面临着三大难题:一是控制通胀预期,二是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速,三是调整经济结构。这是一项系统工程,而且是宏大命题,切不可急躁冒进以防经济硬着陆。

客观而言,由于中国经济整体向好的趋势所在,当前的三大难题经过财政、金融等系列政策的综合运用,是能够拴住惯性狂奔的通胀猛兽的。不过,这需要时间和耐心。可是,对于微观民生而言,公众的持续焦虑却必须得以尽快缓释。因为,国内外因素决定了未来通胀走势依然将在高位运行。现在断言6月CPI同比上涨6.4%已到顶恐怕还为时过早。据此也很难判断6.4%会不会成为这轮CPI的拐点

细看6月统计数据,食品价格上涨给予CPI涨幅的“贡献”最大,这一数据在现实生活中也得以验证。居高不下的猪肉价格,上个月直逼31元每公斤,和牛肉持平。这对于习惯消费猪肉的中国家庭而言,绝对是不小的生活压力。从当前的情势看,猪肉上涨的压力依然存在。而且,猪肉价格持续上涨也会造成新一轮的价格传导效应,导致油盐酱醋茶等基本生活用品的上涨。而这,也使未来CPI迫降的可能性降低。

更值得关注的是,现在的CPI指标不仅仅是宏观经济学指标,而且成为公众每月一度的热词,并以此来评判通胀压力有多大,且很容易地和现实生活形成通感。在CPI指标的启蒙下,几乎人人都变成了民生经济学家。这种民生经济学的启蒙不仅无奈而且并不那么理性,如果引导不力,只会激发社会恐慌情绪,甚至会影响社会消费品的供需平衡,从而导致人为的通胀压力。

就在不久前,人们开始进行中美两国商品的“比价”。以往,经济学者们曾引以为豪的中美购买力价格比较,已经为公众所能体会到的不对称价格所击碎。来华的美国人和访美的中国人现在都明白,一双在美最多不过百元的耐克鞋,在中国动辄上千;一条在美售价30美元的牛仔裤,在中国价格攀升至600元人民币。中美“比价”不仅让国人黯然神伤,就是生活在中国的老外们也弄不明白:不知普通中国人的日子怎么过?至于汽车,还有成品油,更有那些天价奢侈品,中国物价贵得离谱,则早已全球皆知。

还有不纳入CPI指标体系的商品房,宏调举措那么多,行政命令、财税金融、限房限贷等等一起上,但中国楼市价格依然坚挺。看6月的百城房价排行榜,一二线大城市楼价同比增的多,降的少,至多维持一个环比平衡;三四线中小城市的房价则扶摇上冲。假如楼市泡沫挤不出来,要想遏制住这轮通胀简直就没有可能。

现在所能做的,也就是靠加息来平抑通胀。但即使年内三次加息,现有的利率水平也不过3.5%,和6.4%的CPI相比,钱存银行的负利率达到了3%。负利率不但没有缩小而且还在扩大,没有理由不继续加息。从理论上讲,若今年CPI平均增幅维持在“六时代”,一年定期存款1万元,将被“蒸发”近300元。这笔民生账都在人们的心里算着呢,谁能不急?

一边货币政策密集出台,另一边通胀率却越来越高,说明应对通胀顽症货币政策单兵突破、单打独斗是不行的,需要财税政策之剑及时出鞘。物价居高不下的深层次原因是高税收、高收费、国企高利润的刚性成本难以下降,因为种植生产、运输流通、市场零售等环节利润已非常薄。国计与民生一个都不能少,但民生更为重要。因此,采取多种手段慰藉民生,譬如增加工资,实行补贴或限价举措,财政税收工具应该尽快出台,国人期待着大幅度减税、降费,国有垄断企业大幅度让利。

(作者宇文 系国家公务员,财经评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