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大师五杀皮肤特效:治火的不二法门 and 阴阳细分——阴阳五种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2 00:06:57
治火的不二法门 and 阴阳细分——阴阳五种人2010-10-09 13:52

⑸阴阳细分——阴阳五种人……阴先生说阴阳——阴阳蜡烛喻灶具喻

上面为了叙述之便,将人的阴阳禀赋粗分为三种,这在实际运用之中还感到不够细致。《黄帝内经·灵枢·通天篇》[1]将不同阴阳禀赋者归类为阴阳五种人:太阳之人、少阳之人、阴阳和平之人、少阴之人和太阴之人。太阳之人阳气最盛阴气不足,依次阳气减少而阴气增加,太阴之人阴气最盛阳气不足。如果再加以细分,每一种人还可以再次分做五种。但一般来说,把握住阴阳五种人就足够用了。

何谓阴阳?对于绝大多数普通人来说,“阴阳”是个离我们远而又远、玄而又玄的命题。按中国古代哲学的本义,老子道德经认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在宇宙变化模式中,“一”是太虚之气,尚未分出阴阳。再由太虚之气派生出太极之气,太极之气就包含有阴阳两种气,这就是“一生二”的过程。这阴阳二气互生互根相互激荡作用,又派生出第三种气“中气”,就是“二生三”的过程;再由三种气进一步变化派生出宇宙万物来,就是“三生万物”的过程。宇宙万物变化产生存在的真相的确就是如此,但这过于玄妙了,对于普通人来说难以理解。为了说明阴阳两个方面的互生互根的作用,兹介绍两个很不准确,但是比较形象的比喻——蜡烛喻和灶具喻。

蜡烛喻[2]:在此比喻中,将蜡烛之火比喻为阳,将蜡烛之体比喻为阴。蜡烛的火是热性、光明向上的,是功能性的,属蜡烛之用属“阳”。蜡烛之“体”是凉性,是阴暗在下,是物质性的,属蜡烛之“阴”。蜡烛欲正常地发挥其功能,必须由蜡烛之体会同蜡烛之火协同运作方能完成。火离开了蜡烛之体就不能存在,蜡烛之体离开了火也就完全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两者相对立而存在于一个统一体之中。

进一步说,蜡烛欲发挥其正常的功能,两者还必须保持一个正常的比例。当蜡烛芯过于长时,火焰就会太大,照耀过于明亮,总体功能会偏向亢盛,蜡烛之体就会快速地消耗殆尽。中医把这种状态称为“阴虚阳亢”,就是说阳对于阴的比例过大。而当蜡烛芯过于短时,火焰太小,不够光明温度偏低,总体功能偏于低下,中医称之为“阴盛阳衰”,就是说阳对于阴的比例过小。

人们在使用蜡烛时,会把蜡烛芯用剪刀剪到适当的长度,以调整蜡烛在适当的亮度范围工作。人体的阴阳状态与此类似,阳亢之人因相对蜡烛之体偏小,而火偏大,向蜡烛之体中适当地加进液体蜡,以淹没部分烛芯长度,就可以把火调小。这个就是滋阴降火的原理。对于阴盛阳衰之人,可以把蜡烛芯拉长,从而将火适当地调大一些,这就是壮阳法的原理。必须指出的是,阴阳双方,都是相对的过剩与缺乏。

此外从这个譬喻我们也可以看出,生命的本质必须是具有活力,或者说是推动力,也就是占据主导地位的阳火部分。一旦阳火不再,生命也就走到了尽头。而真正的活到了“风烛残年”的老人毕竟是很少数,“油尽灯灭”而死的人更是少而又少。多数的情况是遇到了某种意外,吹灭了“灯火”,于是生命过程告终!

灶具喻:但在人体的真实图像中,阴阳二物是混融为一体而不可分割的。这幅图像更像是液化气灶具中的燃烧图景:燃气来自于管道,氧气来自于进气口,二者在燃气喷头的后方充分混合后,最后在灶具上方燃烧。人们可以通过调节灶具下方的空气进口来调节空气与燃气的比例,就可以调节火焰的状态。⑴当空气欠缺时,火焰温度偏低、偏红甚至冒黑烟,显得缺乏活力,这时需要将空气进口调大。⑵当空气过量时,火焰温度偏高、偏向太蓝,并向上腾起太高,火焰不稳定,这时需要将空气进口关小。⑶调节到合适的状态是,火焰呈现蓝色流速适当而稳定。状况⑴相当于阴盛阳衰,状况⑵是阴虚阳亢,状况⑶相当于阴平阳秘。

总结上面的蜡烛喻和灶具喻,我们知道了“阳”对应于火光,属于动力功能性,是热性光明向上,具有活动性推动力的;“阴”对应于燃料,属于物质储备性,是凉性阴暗向下具有惰性缺乏活力的。

上面已经用五行之气整体性地描述人体阴阳状态,这里再做一次综合:

肝属少阳,心属老阳,这两个都是阳性。肺属少阴,肾属老阴,这两个都属阴性。脾土属中和之气。

如果心肝之气偏旺,气机往往偏于上倾,人就容易倾向于亢盛。这时就需要滋补肺肾二阴,以中和心肝二者偏盛之气。

若再做进一步细分,人体的五脏之气“木火土金水”之中的每一个,还可细分为阴阳两个方面。如对于肝木来说,可以是肝阴不足,故而导致肝阳上亢。对于心火来说,心阴不足会导致心火上炎。对于肾水来说,肾水不足会导致肾阳上泛。从而知道,如果心肝二气偏盛,还可以通过滋补心阴肝阴来进行对治。

最后,我们得出对于阴虚阳亢型体质之人,可以综合性地滋补心肝肺肾之阴而加以调整。当然同时也可以滋养脾胃之阴,也是非常有效的调整手段。而在实际运用之中,还要看患者是何脏更偏向于阴虚,就加强对该脏的滋阴,就能获得更好的疗效。

由于中医源远流长存在不同的流派体系,各流派体系对人体系统状态的立场观点各有不同,故而出现了即便是对于同一时刻同一个病人,若干个不同的中医师,所开出的药方竟然是千差万别。如果我们了解了人体的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问题,而系统问题的答案往往是多样性的,也就不足为怪了。

元代名医朱丹溪创滋阴派:“阳常有余,阴常不足。”金元时代还有寒凉派,动辄寒凉攻伐,似都有失偏颇。明代张景岳力纠其偏,倡“阳非有余,阴亦不足。”阳有余或阴不足,皆当细察个体体质阴阳禀赋所在,通过服药纠正阴阳偏盛,而回归到阴阳均衡的状态,患者即可恢复健康。这要因人而异做细致具体分析方能定论。如此诊治施药胸中始有准绳。

[示例]:寒凉攻下,以致昏厥

仁jie,女,40余岁,高原修行人。属阴虚阳亢体质,动不动就上火。2005年在成都某90余岁老中医处就诊,用寒凉泻法治火,吃了几服药后感到不对头,自己就停服该药。但上火问题并未解决。后来听到成都郊区有一个民间中医治癌症有特效,就去求医。该中医是用草药治癌,都是大袋大袋的给药,价钱倒是不贵,但这些药都是寒凉药。仁某又服用很多。回到高原寺庙后,有一天走路当中突然脚一软跌倒后就昏厥过去。后向我求诊,我给她解释了治火的原则,并给与滋阴降火的汤剂,服后数剂很快就调整过来了。从此例可以明显看出,长期服用寒凉泻火药可能会导致生命的衰竭。

按疏肝滋阴健脾补气的思路,给她吃了几服药,调整了几次后,弦脉在退下,情况也就明显地好转了。但是后来有一天她又来找我看病,一号脉,却发现脉象急转直下,几乎是回到了起点,就是又出现了明显的弦脉。就问她:“是否这两天情绪有波动?”答:“是的。同室居住者在傍晚的时候,忘记将房门关上,结果放进来了老鼠,整夜的捣乱,惹得一肚子不高兴。”

[示例]:家庭暴力,埋留病根

张某,女,30岁,高原出家修行者。属先天阳虚体质,冬天特怕冷。2008年11月初闭关前,我针对其体质配备了调整用药,嘱咐了服用方法。2009年2月初出关后回访,她说已经失眠很长时间了,几乎彻夜不眠。同时腰膝部,尤其是两脚非常冷,导致夜间翻来复去睡不着。同时口咽干燥。舌诊发现她舌尖很红,并有许多小红点,诊为心火旺、浮于头部,影响了睡眠,是火不归元所致。嘱她下午六点及睡前各服壮腰驱寒丸一次,每次四分之一丸。次日回访昨夜已能安眠矣,同时腰以下到两脚都一夜温热,故睡觉感到很舒服。第二天口中津液源源不断而来,口咽干燥也消失了。我问她说,闭关前已经给你配备了壮腰驱寒丸,你为甚麽不吃呢?答道:我看这药写的是大热,恐怕吃了上火,故未敢吃。我说:这药虽属热性,但药力是向下走的,你腰以下热起来了,头上的火自然就降下来了,睡眠也就解决了。因为热力中心降到脐下,在热力的作用之下,被加热气化的肾水自然上升到头部,化为津液再下降,口咽的干燥自然也就消失了。

这是引火归元、以火治火,而且一丸见效的例子。并未用安神药,仅仅使用了引火归元法,也同时捎带着把睡眠口干也解决了。发现许多睡眠不佳的人,多属虚火上扰脑府所致,一般将虚火降下,睡眠也就没问题了。失眠是标,火不归元是本,用的是“舍标从本”。后又与丸药嘱长期服用调整,以期根本加强体质。

交谈中问及病起之根,她向笔者吐露了她那令人震撼的血泪史:老爸是一名家传老中医,擅痰症与针灸,且有专著。然性暴。持皮带抽她,可将皮带打成两截。而抽她哥哥,能将皮带抽成三截。奇怪的是,她哥哥并不是同病相怜,到大人不在家时,居然还不断地欺负小妹妹。小妹妹诉苦无门,只能将血泪写进日记,或怕人发现,就找个没人的地方挖个小坑,把那一页页的血泪史扯下放入小铁罐中烧了,一起就地掩埋,藉此宣泄痛苦。到此出家之后心情舒畅,才从痛苦中解脱,初尝人生的快乐。

[示例]:司火僧火,泻火以治

2004年初出关,是这间寺院一年一度的八关斋戒与颇瓦法法会期间。一日,一同参道友突告我曰;你还不快去看看,住楼上那位主管供灯的管家喇嘛鼻子出血很厉害!急赴,果如其言,只见那位管家门口小茶几上放着一个玻璃杯,玻璃杯中是大半杯的鲜血,约150cc,色鲜红。据说已经很多天了,每天要流这麽多的鼻血。那还用切脉吗?当实火无疑。体壮面赤红,闻言观色,兼居司火岗位多日,春节之后,肝木当令,当泻肝火为治。诸血症皆属火,衄血,为肝火反侮肺金,须兼泻肺热。

急取傅青主泻火总方:栀子9 白芍15 丹皮9 玄参6 甘草3,另加黄芩3克。一剂。后回访,一剂而愈,未再复发。

主方五味药,以滋肝阴泻肝火立意,傅青主观点,肝火一泻,诸经之火随之皆平。名家之方,运用得法,效如鼓应桴,当无疑哉!

【点评】实证,来势也汹汹,其去也匆匆!当机立断,切勿迟疑。

(附:原此方加减法:心火加黄连3 胃火加生石膏9 肾火加黄柏知母各3 肺火加黄芩3 大肠火加地榆3 小肠火加天冬麦冬各3 膀胱火加泽泻9)。

[示例]:巧悟伤寒试锋芒,横扫千军如卷席

单曲活佛,40余岁,因肝区痛疼多年,2005年赴深圳、广州、天津、北京等地求医问药。后经弟子介绍,于杭州某老中医处就诊,持续服药两个月,共50余剂全然无效。2006年春节后经康定返藏地,于康定骤然受寒(春节后内地春暖花开,而康定还处于高寒时节)。待返回甘孜时,适逢连降大雪五十多公分,没过膝盖,天气异常寒冷。且因受肝疾影响全无胃口,饮食难进,里寒外寒交加,无法再在高原支撑,遂向大喇嘛阿秋仁波切告假,欲到汉地治疗并疗养。未获允。后经其弟子邀笔者前往看病供养[3]

观体型素壮,阳亢体质,虽久病而元气未大伤。脉沉细紧,无汗而喘。急则先治标,当先驱表寒,当即供养麻黄汤平剂一副煎服。服后五分钟气机动而汗出,问曰:额头可见汗了?答:如是如是,正如所说,额头刚开始微微出汗。曰:正好正好,以微微得汗最佳。若大汗淋漓,则必不愈。乘其气一动,复发现其下丹田深部有寒,遂问:幼年时可经常受寒?答曰:经常经常。小时候七岁出家,在门色尔仁波切处学文字兼学法,青海玉树地区高寒(最冷时节经常零下40度)。因帐篷内无照明灯烛,遂趋月光下看书识字,亦无坐垫,故从小进寒。次日,供养麻黄附子细辛汤合麻黄汤平剂一副,驱里寒兼解表。此为太阳、少阴两经合病,伤寒以两经三经并病为难诊难治。外感里寒平复,次日遂转入肝疾对治,以图其本。

适逢笔者闭关打坐中,感悟《伤寒论》三个“四逆”类方,完全可合并使用。患者素患肝疾,食欲全无,为肝脾不和所致;肝区痛,为肝气滞血瘀所致,痛则不通。可以四君子、四逆散、当归四逆汤复方对治(即笔者所创补气平肝汤)。久病及阳,极度畏寒,法当速速挽回阳气,非通脉四逆汤莫属。体素壮,可承受大剂荡涤。入附子五十克,黄芪二百克。人参两支另煎兑入。共两剂交付其弟子,两煎共得八磅热水瓶满满一瓶。偕同其弟子前往供养陪服。嘱每次尽量多服,取大碗一只,一次连服三大碗。再次日,复如是。再再次日,通过弟子传出话来说,已恐惧服中药,一连两天,每次大剂灌服,已经胃口全无,不敢再问津中药矣!孰料又过数日,召见笔者,只见一派和气,曰:肝区不痛了,胃口也全然恢复,寒气全去,总之一切OK,当已无任何存疑!汝当为最好的中医!又说,前两年,曾在一个西医留德博士回国者,后自学中医处诊治,连服一年汤药,无任何效果。以前每过两三天,或稍感疲劳,肝区必痛无疑。从这次经你调治之后,一个月也不曾痛一次。一次登神山取宝,还一路当先,冲在了所有年轻人之前,第一个登顶。笔者问:下山后肝区还是痛了吧。答:是痛了。嘱曰:还是要注意保重,不可过劳。另,早饭必须要吃,对于保肝有特殊意义。答:不错,以前凡是没吃早饭,肝区必痛无疑。

颇有戏剧性的收场!世谚云:“急惊风遇到慢郎中”,谁知竟会有“黏糊病巧遇急郎中”之怪事也?!

【点评】①当时笔者已将大小循环理论关系整理告毕,而用之于临床此为首战告捷。此后屡试屡验,真有“如卷席“之感!此曲只有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卅年磨一剑,寒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②伤寒六经辨证下药,效如鼓桴;两经、三经并证,尤宜猜详。

③肝区痛,毋需见痛止痛,不落玄胡、郁金止痛之巢窟,直事流通气血为要务。

④现代人所崇尚夜生活,晚睡迟起,省去了早餐。孰知中医经络理论,七点胃经开,九点脾经开,晨七点是进早餐最佳时段,进餐后正当胃脾二经联运而运化之。不进早餐,胃脾空运转,人体所需只好从肝原提取,久而久之,必伤肝无疑。切脉,凡见肝脉虚者,十有八九是不进早餐者。肝血虚亏在先,病毒乘袭,而肝炎随之在后!

⑤《伤寒论》虽以伤寒六经辨证立论为其主框架,但其临床应用意义已远远超出伤寒的范围。如附子理中丸理中焦脾胃、四逆散当归四逆汤通脉四逆汤以四肢逆冷立论解决整体气血循环问题、炙甘草汤(又叫复脉汤)通治一切虚证(西医概念上的早搏、心律不齐……)等等,构成了一个极大的研究与开发课题群。笔者通过临床体验,若能消化《伤寒论》的一半,就可以解决临床病症中的百分之五十以上。反之,若不懂《伤寒论》,则临床病症的百分之十都解决不了。中医这座大宝藏,现在浮现于水面还不到百分之一,而冰山的主体,还深深地淹没于海面之下,取之不竭,用之不尽!

⑥对任何名家都必须采用分析态度。上面提到的西医留德博士,他是山西灵石李可老中医的狂热崇拜者,整天把李可挂在嘴上,举凡临床,非李可方不用。但疗效呢?除了给这位活佛治疗一年无效,而且从其他患者处反映,都是在他那儿服了几十副药,没任何感觉。

而我初上高原,发觉高原修行人面临着诸多特殊的困难:高原缺氧(海拔4000米以上,氧气只有平原地带的一半)、水土不服、风寒湿侵犯严重、营养严重匮乏……还有无任何经济来源者,索性完全放弃看病,因为就算是看了病,也买不起药。至于藏族修行者来自深山老林者,根本就无医无药。

而我自己的中医水平半吊子都远远没有,但是我发愿,从自己身边做起,从小处做起,从低处做起,观察周边人群,看看威胁他们最多的常见病是什么。如外感中遇到最多的是风寒湿,就研究解决驱除风寒湿的办法。内伤杂病者最多见的就是肝郁,就研究解决肝郁的调整。

涉及面最广的是亚健康态,就专攻亚健康态的调整,没想到两三年功夫,这几方面都是硕果累累,自己也正式晋级到“业余级全过程自学半吊子”水准。我拜的师就是三十年朝夕相伴的《黄帝内经·素问》、《伤寒论》和《本草》。

几年前,也有朋友推荐了李可的书,略一翻阅,钦佩异常,当代难得的,有正知正见的纯粹原生态中医!但是此书产生于他的特定环境,所遇到的多为重症,专攻的是重症对治,而我周边绝大多数是亚临床状态,这在李可书里面找不到。

按《医学心悟·二卷·加味香苏散》条中云(清·程钟龄):“一切用药,必须相天时,审地利,观风气,看体质,辨经络,问旧疾,的确对症方为良剂。”辨证施治是中医的灵魂所在。

[示例]:高原怪症,湿热夹杂

某藏僧,40余岁,面发突起状红色丘疹无数,乃至疹上叠疹,上身及胳膊也有分布,数月矣。赴我处求诊。问:小便是否色黄味臭。答:诺。舌诊:舌面整体苔极厚,黄腻。脉诊:弦劲滑。断为肝胆湿热夹风,蕴集下焦,而游走于皮肤。此证在高原地区颇多见,往往反复多年不愈,痛苦难忍。

遂赠与龙胆泻肝丸急泻肝胆湿热,一瓶,按说明剂量服用。两天后回访,丘疹及黄苔退去九成。一瓶服完后,痊愈。

【点评】虽遇名不见经传怪证,但凡按中医四诊八纲辨证,兼顾七情六淫脏腑经络,把玩于掌股之上,毋须讨问何症何病,无不如鼓桴相应。

http://ngotcm.com/bbs/?151430/action_viewspace_itemid_133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