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贵公子txt全集下载:小朋友的“社交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0:16:04
不要以为,“社交”是成人的专利,并且附带了许多市侩的东西。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交”早已进入小朋友的生活。实际上,不管他们愿意不愿意,一旦从家庭走进学校(包括幼儿园),就是进入了“社交”场所,如果不善于与老师配合、不会与同学相处,就会感到学校生活很失意。本文要说的还不是校内的事情,而是校园以外的“社交”活动。孩子们年纪虽小,但是会看、会听、会模仿,更重要的是,他们渴望走出家庭,与同龄孩子交往,如果引导恰当,“社交”会给孩子们带来诸多裨益。 一、见证成长享幸福 每个孩子都很重视自己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事件或重要日子。比如:生日。他们在这样的日子里,不仅需要来自父母亲人的祝福,更需要来同龄人的陪伴。生日会上来了多少好朋友,他们是很关注的。我想,这不仅仅是面子问题。独生子女更需要“外出”寻找友谊,寻找同伴的认同感。生日会其实就是孩子们“社交”的机会。过生日的“寿星”,接受小朋友的礼物和祝福,并与他们共享美餐、同做游戏,享受友谊带来的愉悦,这是任何其它情感所不能替代的。当然,这样的“社交”场合,往往离不开家长的参与:一是作为孩子的监护人,必须陪同到场;二是孩子们没钱,买礼物的事大都由家长完成。如果想让孩子在“生日社交”中游刃有余、开心尽兴,家长完全可以退居一边,让孩子们有自己的“小圈子”,他们有他们的语言,有他们的游戏规则,千万不要拿成人的规矩束缚他们。此外,生日礼物的选择要恰当,既价廉又物美,既让小寿星喜欢,又让其家长眉开眼笑。 女儿的生日,几乎都是和小伙伴一起度过的,她很期盼这个日子,希望在生日那天见到所有的好朋友。她也参加过许多小朋友的生日会,有些小伙伴,几个月前就透露了自己的生日,私下发出邀请,女儿欣然答应,比我都早知道人家的生日会。最近,她跟我说,班上一个好朋友在周末生日,没有请她去参加生日会,问我要不要给她准备小礼物。我说可以准备,一本书、一个文具、或一个发夹,都可以,是个心意,表达祝福的意思就行了。结果周末两天尽顾着东跑西颠的了,没时间去买礼物。到周日晚间,她有些犯难,我说:“没买礼物,不等于没有礼物送啊,自己找一找,看有没有现成的东西,实在不行,搞个贺卡啥的也行啊。”说完我就没再管这事。周一放学回来,她跟我说,送给那个好朋友一个很可爱的钥匙扣,有个小动物,上面还写着“forever”(我想起来了,那是去迪斯尼时买的小纪念品),另外还送了一支带花的铅笔。我问那好朋友什么反应,她说,她很高兴、很开心。是啊,友谊如金,礼物是啥不重要,重要的是相互见证成长的喜悦。  二、书籍架起友谊桥 记得“围城”中有句话很经典,大意是:男人、女人之间的故事,大都从借书、还书开始,一来二去的,感情就培养起来了。其实,小朋友之间也需要这样的情感培养。交换藏书是小孩子间最为常见的互动方式。谁能否认“换书”也是一种“社交”呢?谁家再有钱,也不会买尽天下所有藏书,我相信,不会有两家的藏书完全相同,带着孩子去同龄伙伴家走走,就会发现人家有许多好书,是自家没有的,这时,就可以鼓励他们相互借阅,每次不能借多,阅完再借,这样才有效率。孩子们阅读过相同的书籍,谈话便会更投机,不用家长再“牵线”,那一问一答,如涛涛洪水,想拦都拦不住。所以,多给孩子创造这样的机会,让他们在借书、还书的过程中享受友谊,探讨知识,一举多得。 我家小女就经常跟小朋友互相借阅图书。有时碰到年龄相差得大了一些的,她会考虑读本的难易程度,为对方挑选合适的书籍,在别人家,她也总能发现适合自己阅读的那种图书。这些小伙伴平日常在一起玩,通过相互借阅图书,聊天更是热火朝天,遇到看法不一致时,还会找出那本书,再次印证一下。要是仅她自己看,估计不会想到再去翻阅了。 三、共享游戏不孤独想当初,咱们这一代人,家里没什么玩具,但是小朋友们一起在大自然的广阔天地里奔跑、嬉戏,一根树枝、一块瓦片就可以成为道具,常常玩得乐不思归。现在生活条件好了,独生子女享受着多方呵护,玩具恐怕是应有尽有。但是,坐在成堆的玩具面前,他们也还是会感到孤独,玩了一会儿就会觉得“没劲”,究其原因,无非就是缺少玩伴。从这一点上说,“社交”更为重要。我女儿从小就喜欢家里来客人,不管客人年纪有多大,只要有了谈话的间歇,她就“趁虚而入”,邀请人家进入她的“游戏房”,拿出自己喜欢的玩具与人家分享。客人们大都很配合,耐心陪她玩一会儿。记得她上小学之前,有一次在电梯里巧遇同层邻居,出了电梯,她把这位邻居阿姨直接拖到了自己家,让人家陪她玩、听她讲故事、跟她一起看光盘,最后人家急着要回去做饭,她才依依不舍地放人家走。来了美国,她也有一些玩伴,常常互相到对方家里共享玩具,有时就是在一起说说话、玩玩“捉迷藏”,都开心得不得了。家庭聚会时,孩子们更是“闹翻了天”,一会儿聚一起窃窃私语,一会儿满场追逐,东一个西一个,真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四、与人交往养性情独生子女在家里很受宠,在“社交”初期常出现两个极端:一是封闭自己,不善于跟别人交流;二是撒泼耍横,具有侵略性,与小伙伴发生磕碰,造成不愉快。前者需要鼓励,树立其自信,在社交中找到自己的适当位置,并从中找到快乐。后者需要遏制和耐心引导,逐渐让其养成容纳别人、爱护别人,尊重别人的习惯和性格。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不能因噎废食,不能因一时的“社交”不适应而阻止其继续参与。相反,要经常为他们创造“社交”的场景和机会,通过不断的磨炼,良好的性格和情绪终会养成。 我女儿比较内向,从小轻声慢语,做事谨小慎微,在人多的地方更是不敢大声说话,遇到性格强悍的小朋友,她只有唯唯诺诺听其命令的份儿,从来不敢发表自己的意见。认识她的家长都夸她性格温和,比较容易相处,是个好孩子,但是她的软弱却一直是我和她爸爸的一块心病。为此,我们一直鼓励她有点冲劲,跟别人交往时要适时地发出自己的声音。春节时我们请了一大帮同事来聚餐,其中有好几个小朋友。此前我就跟女儿交待,这些小朋友都归她接待,要想好如何让他们玩得开心。她还真把这事当成了任务,自己准备了一些游戏,还写了一些类似“计划书”的卡片,并分别为小朋友们准备了礼物。客人到来后,她把小朋友引到自己屋里,将游戏卡拿出来,有条不紊地做游戏,挺像那么回事。那天小朋友们玩得很开心,我和她爸也为她的进步感到欣慰。不过,这还远远不够,要想适应现在这个社会,性格太过内向是不行的。我们还会鼓励她更外向一些、更大方一些、更有主见一些。要做到这一点,只有让她在一次次的“社交”中得到磨炼。  祝小朋友们“社交”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