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体育局官网游泳:行健资本成立4年管理资本逾330亿美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20:49:09
        “投资与其说是一门科学,倒不如说是一种艺术。”“美国第一投资策略师”巴顿·比格斯在《对冲基金风云录》(Hedge hogging)的结束语中曾这样评价投资这个行业。那些在投资界叱咤风云的大佬们,哪一个不是“道行”颇深之人。而作为“出资人”之“守门人”的FOF(Fund of Funds),其在投资圈当中的艺术“造诣”就更不用说了。如何成为一个成功的“守门人”?  “智慧、经验、勤奋、对历史的洞悉、开放的思维、专注的心态,这些都是成为一个成功投资人的要素……当然,直觉、想象力、灵活性,也许还包括一丝预知未来的本能,也同样重要。至于你应当如何获得这些素质、它们怎样组合起来才更好,就不是我能解答的了的。”这就是巴顿·比格斯给出的答案。这些能力也许听起来有些晦涩、略显死板,甚至像是超人才做得到,但在投资圈中,具有这样“超能力”的人真实存在着,并且他们正以自己的方式“点石成金”,创造着资本的神话。作为一家2007年成立的新兴基金管理者,行健资本(Stepstone)不同于传统FOF基金“一揽子”的投资策略,而是针对不同的大型基金,根据该基金的特点、需求、定位等要求提出针对其一家公司的投资组合策略,这在私募股权市场上无疑是一种新的尝试。  这种相对“另类”的投资法则很快通过了市场的检验,在行健资本成立短短的4年时间,创造了管理330多亿美元的神话。而之所以取得如此的成绩,都在于其创始人在基金成立之初对于行健资本的规划。正如《基业常青》(Build to )中描写的那些经久不衰的公司共同拥有的品质一样,行健资本的管理团队也有着“高瞻远瞩”的智慧,同时兼备智慧、经验、勤奋等“超人”般的要素。  作为FOF领域的创新性企业,行健资本还在起步阶段,但其精湛的“金融炼金术”已经在业内声名鹊起,正是如此才会吸引众多主权基金和养老基金的“眷顾”。随着团队的扩大及经验的增加,这个年轻的基金在不断夯实着自己的根基。希望行健资本能够如《基业常青》当中经久不衰的企业一样,永远保持着其诞生时的创新精神般的“基”业常青。  行健资本(Stepstone),意为楼梯的台阶,有步步高升的意思。  行健资本作为一个专注投资私募基金管理者的名称,意义自然更为深刻,从其基金创始人在创业之初为公司所起的名字便不难看出—那就是希望行健资本成为助其客户财富增长的阶梯。  作为新兴的基金管理者,行健资本自有令其客户产生“踩在巨人肩膀上”这种感觉的秘笈。其严谨、求实的投资分析,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丰富的行业经验,高效透明的投资决策以及全球的投资视角都是行健资本的“过人之处”。  其创始人及首席执行官毕凌峰(Monte Brem)在行健资本成立之初为其新型FOF的定位,使行健资本迅速成长成为“全球成长最快的基金管理者”之一。行健资本这位行业新秀,希望通过其独特的投资理念,在这个精英辈出的行业里基业常青。  伟大的构想  2007年,时任Pacific Corporate Group 总裁的毕凌峰和其同事Tom Keck以及Jose Fernandez在日常工作中擦出了创业的火花,萌生出要做一个新型的基金管理者的“伟大构想”。  当四年后毕凌峰向《投资与合作》记者讲述当年的创业梦想时,依然是难掩兴奋。  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在行健资本嘉里中心写字楼宽敞明亮的办公室里,毕凌峰娓娓道来他的心路历程。  “当时我们所在的Pacific Corporate Group是一家掌管150亿美元的投资公司,负责帮助私募基金投资和决策,我们三个都认为各国的投资者很期待一个全球性开放的平台,在产生共鸣之后,我们就决定一起来创建一个更加专业、更加平等的基金管理平台。”毕凌峰回忆道。  如何做到更加专业和更加平等的平台?“量身定做”是行健资本解决这个问题的不二法门。在创建之初,三位合伙人就达成一致,对于每个LP资金要专款专用、专门打理,如此的基金定位正是众多LP希望投资的方式。  “由于全球的LP经验越来越多,他们更倾向于直接投资,而不是放在FOF的基金篮子里后,‘听天由命’,针对LP们的这一发展趋势,我们针对每一个客户,根据他的偏好、地域、风险承受能力等,单独为其制定投资策略。同时,客户也可以自主决定,交给我们进行投资亦或者在我们的建议下自行投资。” 毕凌峰这样介绍其“量身定做”模式的含义。  除了在公司业务形式上的“伟大构想”,在收费模式上,行健资本也一改FOF以往收取管理费的模式,而更加灵活的采用收取咨询费的模式,“这样的收费模式更加合理,同时也令我们与LP之间有更加多样的合作可能。”  正是看到了私募股权基金行业专门为LP制定投资计划的发展趋势,并凭借出色投资能力为客户获得良好回报,才令行健资本在短短的3年多发展过程中,掌管了全球超过330亿美元的私募资本,其中包括很多主权基金和养老基金等。  毕凌峰作为一个律师出身的金融从业者,有着敏锐的嗅觉和准确的判断,但他认为,最重要的还是“高瞻远瞩”的能力,“在Pacific Corporate Group的经历让我学习了如何做私募投资,同时也建立了很多人脉关系,但最重要的是,让我能够站在一定的高度上看待私募股权行业未来发展的趋势。”正是Pacific Corporate Group的这段人生阅历,令毕凌峰反思如何才能够将FOF做的更好,从而确立了行健资本的发展方向。  “幸运者”的独白  “我是一个幸运者。”当记者问道是什么魔力能够让行健资本在短短3年多的时间里创造了管理330亿美元的神话时,毕凌峰调侃道。  行健资本主要负责LP资本的基金投资、共同投资和二级私募投资。  在创始团队的共同努力下,行健资本在成立之初攻克了中东科威特投资局和纽约州教师退休基金这两大客户。据悉,掌管4000亿美元的中东主权财富基金科威特投资局将其全球10亿美元以上的PE基金投资交给行健资本打理,而资产1000亿美元的美国养老基金也选择行健资本监管其每年5亿美元的投资项目和每年1.5亿美元的共同投资和二级市场基金。  为这两个积极争取到的重量级客户带来丰厚回报后,行健资本的实力得到了众多瞩目,此后财源滚滚而来。如今,资产900亿澳元的澳大利亚某机构选择行健资本打理其每年2亿澳元的投资基金,3家总规模2100亿美元的美国养老金选择行健资本分别管理每年10亿美元的投资基金、每年2亿元的二级市场投资基金以及每年1亿美元的二级市场投资……  面对如此多主权基金和养老基金等的青睐,毕凌峰觉得是行健资本独有的特点吸引了他们:“首先,我们非常重视分析,无论是报告的长度还是深度,都非常详尽,也正是详尽的报告能够为客户提供更加准确的投资策略和建议。另外,我们在直接投资、共同投资和私募二级市场等三方面并重的投资能力也是LP们有目共睹的,相信这也是他们选择行健资本的原因之一。”  作为全球增长最快的私募基金管理者,行健资本以其3年330亿美元的速度毋庸置疑的成为了同行关注的焦点,每年,行健资本会有40亿美元的投资投向全球的私募基金的GP们,毕凌峰也坦言,在这样的环境下,投资需要更加谨慎。  对于“量体裁衣”似的投资计划,最重要的就是全面、深入的了解客户需要什么,从而制定最适合客户的投资计划。而这当中,最困难的就是了解客户的需求,“因为有时候客户也不是在第一时间就能准确的说出自己的需求。”  “这个过程中需要我们在前期做大量的沟通和交流。”毕凌峰介绍到,“比如,在我们和某一个客户进行反复沟通后,了解他们想做三件事:第一,想快点把资金投出去,希望把钱投资到全球去,希望覆盖面广一些;第二,他希望能够尽快把钱收回来;第三,他希望收回来的钱是赚钱的。”鉴于这三个要求,行健资本建议该客户进行三方面的投资,第一是不良资产的基金,第二是夹层基金,第三是二级市场私募基金。“投资这三种基金的好处就是能够得到较快速的回报,同时风险性不高。”毕凌峰表示,在与客户确定的投资计划之后,行健资本为客户量身定做了投资方案,并且令客户在12个月之内就收获了超额的投资回报。  分析的价值  “良好的分析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行健资本一直秉承这样的原则。也许是创始人有律师出身的背景,行健资本非常注重数据性的分析。在公司2007年成立之时就非常注重数字化建设,每一个员工要把接触的每一个基金的一点一滴都记录下来,供全球的4个团队分享。  这里的分析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对于“出资人”需求的分析和判断,而另一方面是对于GP的分析。  对于“出资人”的判断,可谓“说简单也困难”。行健资本面对一个潜在的客户,会首先围绕三方面了解客户的需求。第一就是对于投资和回报的准则,客户究竟可以承受多大的风险,同时希望获得的回报如何?第二就是客户对于地域性的考虑,是只希望在美国、欧洲投资还是有全球性的考虑;第三就是对于现金流的考虑,希望做长期投资还是短期?  “这三点是我们最重视的,也是我们能够‘量身定做’投资策略的关键。我们会与客户进行反复的沟通和不断的策略调整,捕捉到客户的真正需求,从而制定更加精准的投资策略。” 行健资本合伙人苏维洲说,“而这是与传统的FOF截然不同的。”  GP是怎样赚钱的?这是行健资本关心的另一个问题,也是其选择基金的标准。“目标GP基金公司以前的投资过程中是如何赚钱的?这种赚钱的能力在未来是否可以复制和重现?这是我们首先要回答的问题。”苏维洲接着分析道,行健资本会采取各种各样的分析手段,同时也会分析基金过去投资的案例,从而争取去伪存真的深入了解目标GP基金公司的实力。  作为谨慎的FOF基金,除了GP盈利模式的可复制性,行健资本更加看重的是基金的稳定性。“基金的稳定性是最重要的,也是我们之所以选中该基金主要的原因,所以,我们希望通过很多数据性的东西来分析基金的稳定性,比如我们会看基金实际的利益分配。”毕凌峰说,“我们还是希望通过各种潜在风险的分析,预见各种问题,从而避免为客户和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风险。”  除了对于机构团队的认真分析,行健资本更善于做一些研究报告,会预测整个私募股权基金未来五至十年的发展,里面涵盖不只基金的发展,更加包含整个投资环境的预测。  “正如目前中国大部分私募股权基金都在做成长期投资,我们预测到,未来Buyout基金也会有高速的增长,所以,我们也在中国市场上寻找哪个GP能够成为未来Buyout市场的领军人物。”苏维洲说。  为了更好的为客户提供完善的投资决策并且获得更多的客户资源,2010年10月,行健资本斥资40亿美元收购了花旗银行下的基金中的基金、夹层基金、联合投资等业务。毕凌峰表示:“在共同投资方面,我们还需要加强,而花旗有很强的经验和团队,所以我们直接将花旗的这部分业务并购过来,可以直接弥补行健资本的短板,同时,花旗具有强大的私人银行业务,这部分是我们从未关注过的,通过这次并购也可以将花旗的高端客户资源吸引过来。”毕凌峰表示,此外,花旗在纽约有一个20人的投资团队也是行健资本需要的专业人才。其中管理合伙人Darren Friedman、业务开发和客户关系主管Philip Neidoff、总顾问Jason Ment和投资者关系主管兼负责人Rebecca Ajavananda都随着此并购加盟了行健资本,“这对于行健资本的团队是一次飞跃性的成长。”  扎根中国  2010年9月,在行健资本成立三年后,毕凌峰 决定在中国设立分公司,行健资本在中国安营扎寨了。  “与很多外资FOF选择新加坡或者中国香港作为根据地不同,我认为亚洲增长最快和最大的市场还是在中国,而中国是一个政策导向严重的国家,因此,我们希望团队可以在政策最敏感的核心地带,这是我们选择北京作为基地负责整个亚洲投资的原因。”毕凌峰介绍到。除了北京分公司,目前行健资本在圣地亚哥、纽约、伦敦各有一个团队。  “亚洲的经济是全球发展最快的,同时亚洲也是我们整个商业模式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我们非常看重亚洲的业务。” 行健资本的首席执行官 毕凌峰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毕凌峰不仅将自己的办公地搬到了北京,还将其全家迁到中国,他希望在这里更加深入的了解亚洲的投资市场,同时能够更快更好的做出投资决策。  同时,团队构成上,毕凌峰也坚信本土的团队才能够更加了解市场,因此专门成立了亚洲的团队来进行本地的投资。  苏维洲,原汉能投资集团董事总经理,也曾在数个大型跨国公司负责全球和亚太业务的业内资深人士被邀请加入Stepstone担任全球合伙人,负责亚洲业务。  “维洲在该地区工作多年,他的经验是十分宝贵的,对于Stepstone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毕凌峰说,“我们相信本土的人脉、知识和理念是在亚洲市场取得成功的关键,维洲的加入,将进一步巩固行健资本团队在亚洲市场的竞争优势。”  作为亚洲的主要负责人,苏维洲也表示了行健资本对于亚洲业务的重视,“我们在亚洲建立分公司的主要目的,一个是希望帮助我们的客户投资亚洲,让他们对这个地区有更多的了解。另外,更重要的也是希望能够和亚洲潜在的机构投资者合作,帮助他们投资外国的基金。”未来十年,行健资本希望能够将其亚洲业务做到全球业务的三分之一。  在近4年的成长过程中,行健资本由创建初期的3个人变成了在全球75人专业团队的“大家庭”,而“量身定做”的经营模式,对于团队成员的要求就更高了。  “我经常开玩笑说‘我们是站在客户的脚尖上’,由于我们新的服务模式,使得我们总是被顶尖聪明的客户问一些尖锐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的员工有强大的分析能力,同时要具有直接面对客户的经验和信心。”毕凌峰说,“不过,客户提出的一些问题也令我们弥补了很多投资和分析上的漏洞,而且,这样的模式虽然令我们非常繁忙,但是同时也令我们每天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灵活的思维。”  截至2011年3月,行健资本已经投资了7家中国私募股权基金。但对于投资细节,毕凌峰始终以保护客户隐私为由秘而不宣。  虽然行健资本在亚洲初战告捷,但是其创始人毕凌峰也指出亚洲市场业务并不轻松。“亚洲市场的竞争非常激烈,有很多的GP基金公司,这对于我们来说有些挑战,到底如何才能够找到真正穿着裤子的泳者,这是一个大课题。”毕凌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