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狗音乐繁星网:杨奎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5:08:19
博文 《西安事变新探》连载之九第二章之入党初衷 (2007-03-22 20:54) 转载

2.入党初衷
  第二次延安会谈中,周恩来与张学良又谈了些什么呢?由于周恩来会谈之后当即返回延川,只对正在延川的毛泽东、彭德怀等中共领导人做了口头汇报,以至我们至今看不到周恩来的有关报告。但会谈的基本内容,根据会谈前后双方来往电报,以及双方之间这时围绕着东北军进入苏区筑碉问题所发生的矛盾,仍旧可以获得大致的了解。
  根据会谈之前双方的要求和愿望,我们可以知道,这次会谈至少要涉及到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东北军反蒋行动的各项具体准备问题。
  二、向各地方实力派进行统战工作问题。
  三、东北军与红军今后共同的行动方针问题。
  四、东北军为应付蒋令在陕北苏区内筑碉问题。
  在会谈后,通过双方的来往电报,我们又可以知道,双方至少在以下几件事情上取得了协议或达成了一致:
  第一件事,就是允许东北军进入苏区筑碉。除原定之直罗镇一带、甘肤之线以外,考虑到蒋介石、阎锡山军队即将西渡黄河进入陕北,中共中央还特地要求东北军迅速在靠近黄河西岸的干谷驿、交口镇向延川、清涧一线筑碉,以便阻碍蒋阎军队进占。
  5月15

阅读(646) ┆ 转载(4) ┆ 收藏(0) 查看全文>> 《西安事变新探》连载之八第二章“西北大联合”计划(反蒋酝酿) (2007-03-20 21:13) 转载

第二章 “西北大联合”计划
1.反蒋酝酿
  尽管经过两次洛川会谈,张学良与共产党在许多方面已经相当接近,但颇让人奇怪的是,在延安会谈中,张学良的言谈话语,却并不十分坦白。特别是在对蒋介石的态度问题上,张学良看来还多少留了一个心眼儿。结果,延安会谈并没有使双方关系取得重大突破。对于张学良的种种许诺,共产党方面还多少有些将信将疑。
  在得到周恩来11日电报的第二天,毛泽东和彭德怀曾专门就此通知后方军事领导人说:“我们与彼方新的谈判已经成就。此种谈判就全局看对于我们是有利的,虽然就局部看属于不利(彼方进兵甘延并沿路筑堡)”。但毛泽东、彭德怀在电报中仍旧指示部队要保持高度警觉,对东北军仍要严加防范。称:“在我们没有得到彼方通知,因而没有发出可以允许彼方部队通过与建筑防御物的通知给你们时,你们应坚决打击之。在我们将来对外交交涉时,可将此种行动作为你们及地方部队独断行动,并不妨碍大局。”1
  两天后,毛泽东与彭德怀进一步提出立即设法去西安购买3000支步枪、60万发子弹,以及各种无线电器材、兵工厂器材和中西药材的问题,认为可以以此来验证

阅读(359) ┆ 转载(4) ┆ 收藏(0) 查看全文>> 《西安事变新探》连载之七第一章之延安迷雾 (2007-03-20 21:03) 转载分类: 我的书籍连载

4.延安拨雾
  李克农与张学良洛川会谈所取得的结果,其实最主要的就是两条。据李克农3月5日报告,其一为双方负责人见面地点已经约定为肤施,时间在一星期内;其二为双方互派代表到友邦,张学良一方人选二三日内即可派定。在这里,格外值得注意的是时间。要求在一周之内立即与中共中央负责人会谈,并保证在两三天之内就可以选定东北军方面赴苏交涉的人选,这再明显不过地反映出张学良对此已早有准备,而且心情显得十分迫切。
  张学良决心和共,自然有种种原因。据张学良自己所言,最初是鉴于1935年11月间去南京出席国民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时所得的感慨。概括言之有六点:“(1)朋友之讽劝,如沈钧儒、王造时等之鼓励。(2)少壮同志则责良,不应同所谓亲日者辈,同流合污。(3)刺汪凶手孙凤呜之行为和言词。(4)党内之纷争,多为私,少为公。(5)良认为中央负责之同志,不热衷抗日,而其反有内心为亲日者,而良个人之观念上认为贤哲者,或在外工作,或无权位。(6)汪兆铭之一面抵抗,一面交涉,良认为非是对外,乃系对内”。1所有这些都使张学良对于理应肩负抗日救国重任的国民党日渐失去信心。
  

阅读(359) ┆ 评论(0) ┆ 转载(3) ┆ 收藏(0) 查看全文>> 《西安事变新探》连载之六第一章之洛川和解 (2007-03-17 21:12) 转载分类: 我的书籍连载

3.洛川谅解
  1935年12月,因陕北苏区南面东北军压力较大,红军主力先后南下对付东北军去了,陕北苏区重心也因此迅速南移。但陕北苏区中心的区域既然是保安、安塞、瓦窑堡三镇,原本靠北,因红军主力南去,中心区的巩固一时又成了问题。还在12月上旬,保安就意外地落到了驻守在靖边一带的国民党井岳秀部的手里,瓦窑堡及安塞也随时有可能为井部所陷。如此一来,本来就很复杂的陕北形势,更是变得极其微妙了。
  这时陕北苏区的范围,如果以红军和游击队的自由活动范围而论,则南达洛川,北抵横山,西出太白镇,东至黄河边,方圆不下一万平方公里。但就实际控制区域而言,红军所控制的只有这一带地区的乡村,几乎所有的城镇和主要交通线还都在国民党军队的手里。西面太白镇一带为东北军五十七军沈克之一0六师,而最具威胁的是沿洛川、鄜县、甘泉、延安一线深入陕北苏区中心地区的东北军六十七军,和驻守宜川、韩城一线的国民党十七路军冯钦哉部。显然,如果不能确保南北两线之巩固,红军进一步的东征山西计划势将难以实现。因此,还在12月17日,即中共中央召开瓦窑堡会议讨论下一步军事行动之前,毛泽东就已经开始部

阅读(255) ┆ 转载(3) ┆ 收藏(0) 查看全文>> 《西安事变新探》连载之六第一章之洛川谅解 (2007-03-17 20:30) 转载

3.洛川谅解
  1935年12月,因陕北苏区南面东北军压力较大,红军主力先后南下对付东北军去了,陕北苏区重心也因此迅速南移。但陕北苏区中心的区域既然是保安、安塞、瓦窑堡三镇,原本靠北,因红军主力南去,中心区的巩固一时又成了问题。还在12月上旬,保安就意外地落到了驻守在靖边一带的国民党井岳秀部的手里,瓦窑堡及安塞也随时有可能为井部所陷。如此一来,本来就很复杂的陕北形势,更是变得极其微妙了。
  这时陕北苏区的范围,如果以红军和游击队的自由活动范围而论,则南达洛川,北抵横山,西出太白镇,东至黄河边,方圆不下一万平方公里。但就实际控制区域而言,红军所控制的只有这一带地区的乡村,几乎所有的城镇和主要交通线还都在国民党军队的手里。西面太白镇一带为东北军五十七军沈克之一0六师,而最具威胁的是沿洛川、鄜县、甘泉、延安一线深入陕北苏区中心地区的东北军六十七军,和驻守宜川、韩城一线的国民党十七路军冯钦哉部。显然,如果不能确保南北两线之巩固,红军进一步的东征山西计划势将难以实现。因此,还在12月17日,即中共中央召开瓦窑堡会议讨论下一步军事行动之前,毛泽东就已经开始部

阅读(294) ┆ 转载(3) ┆ 收藏(0) 查看全文>> 《西安事变新探》连载之五第一章由战争走向妥协(陕北妥协) (2007-03-16 20:51) 转载分类: 我的书籍连载

2.陕北称雄

阅读(468) ┆ 转载(4) ┆ 收藏(0) 查看全文>> 《西安事变新探》连载之四 第一章由战争走向妥协(西征北上) (2007-03-16 15:22) 转载分类: 我的书籍连载

                     第一章 由战争走向妥协
1、西征北上
如果当年蒋介石不曾千方百计地把红军从中国南方地区赶走,红军能够在中国南部或西南地区立足而用不着到西北地区去;如果蒋介石当年调去西北剿共的不是东北军,而是中央军;如果不是一九三五年夏共产国际召开了转变统战政策的第七次代表大会,中共中央没有及时改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而是继续他们过去那种视一切国民党上层势力为仇雠的作法……,那么,西安事变很可能不会发生。
但反过来,只要蒋介石当时的政策是先安内后攘外,先统一后御侮,他就注定要以消灭红军和清除各种地方势力为首要目的,为此不仅要暂时牺牲中国东北等地的领土主权,而且必然要想方设法通过派遣东北军剿共,来调散和削弱当时最具实力的地方势力东北军,这也就不可避免地会使张学良逐渐产生反感。只要存在这种情况,而中共又改行了统一战线政策,它就必定会注意到张学良和蒋介石之间的这种矛盾。一旦它注意到这种矛盾,那么,西安事变或者

阅读(530) ┆ 转载(3) ┆ 收藏(0) 查看全文>> 《西安事变新探》连载之三前言 (2007-03-15 20:46) 转载分类: 我的书籍连载

                         前言

  还在上大学的时候,多半是在1980年,至迟不超过1981年,一次很偶然的机会,使我有幸在一位同学那里看到了一些有关西安事变的相当珍贵的文献资料。其中的几件资料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这就是1936年4月27日和30日刘鼎给李克农的报告,以及5月初朱理治和曾钟圣两人给中共中央的电报。这几件资料清楚地表明,还在1936年4月底5月初,张学良就已经开始做反蒋的准备了。不过,那个时候西安事变对于我还是一个相当陌生的课题,这些资料还不可能使我对研究西安事变发生兴趣。


  毕业以后,由于从事编辑工作的关系,我开始较多地接触到近代历史的研究成果,其中自然也包括西安事变的研究。像吴天威先生的《中国现代历史的转折点》,申伯纯先生的《西安事变纪实》,李云峰先生的《

阅读(907) ┆ 转载(3) ┆ 收藏(0) 查看全文>> 《西安事变新探》连载之一张学良入党之谜(目录) (2007-03-14 20:45) 转载分类: 我的书籍连载  

西安事变新探

张学良与中共关系之谜

 

大陆版代序:张学良入党之谜

台湾版自序

第一章       由战争走向妥协

第一节       西征北上

第二节       陕北称雄

第三节     &nb

阅读(926) ┆ 转载(2) ┆ 收藏(0)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