酌金馔玉是什么生肖:“枯竭”的A股已被榨干 谁来救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8:40:29
“枯竭”的A股已被榨干 谁来救市?
2011年06月20日13:07新快报我要评论(16)
字号:T|T
转播到腾讯微博

近10年,GDP稳步上升,作为国民经济晴雨表的股市,指数再回原地。
谁来救市
对资本市场而言,资金如同血液般重要。而不可否认的是,当前的A股,资金面已面临匮缺。最直观的例子则是两市总市值不断缩水。本轮调整以来,沪深总市值已蒸发近4万亿元。伴随市值缩水,成交量低迷更已维持近一个月,沪市近18个交易日的日均成交仅847亿元,较春节后的日均成交缩减近半!
造成市场资金匮缺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最直接、也最为市场诟病的,无疑是当前仍扼住A股咽喉的新股发行、银行再融资等“抽血”。
近两月A股日均蒸发930亿元
上周五,沪指连续第三日低开,尾盘接连跳水,报收2642.82点,创去年四季度以来新低。
“跌跌不休”中,两市股票市值迅速蒸发。
据本报《赚钱周刊》统计,4月18日至今,沪指跌去近400点、跌幅超13%。而两市总市值,也由彼时28.88万亿元缩减至上周五24.98万亿元,缩水达13.5%,蒸发市值高达3.9万亿元。换句话说,两市平均每个交易日便蒸发930亿元市值。讽刺的是,沪市近期日均成交尚不足800亿元。
与此同时,两市整体市盈率也不断下降,上周五沪市平均市盈率仅15.76倍,而去年末的平均市盈率尚有21.6倍,降幅27%。
而这一切,是发生在今年一季度上市公司整体业绩“欣欣向荣”背景下。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2154家上市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率中位数在16.63%,算术平均增幅达281.24%,每股收益同比增长18.9%。而公布上半年业绩预告的758家公司中,报喜者达586家,占比达到77%。可见,“失血”下,A股已在相当程度上与业绩脱节。
IPO重启来两市蒸发市值近3万亿元
若将统计周期放至2009年IPO重启以来,则市值蒸发的真相更触目惊心。
据本报《赚钱周刊》统计,2009年IPO重启以来两市共上市601只新股,合计募资高达8326亿元。以发行价计,在上市后应贡献总市值4.45万亿元。
但新股疯狂发行,A股总市值真相应扩大了吗?
2009年7月末,两市总市值为23.35万亿元,其中沪市18.54万亿元、深市4.81万亿元。而上周五,两市总市值为24.98万亿元,其中沪市17.24万亿元、深市7.74万亿元。上述数据显示,IPO重启来,A股总市值仅小幅增长1.63万亿元,增幅仅7%。换句话说,在超过600只新股登陆、股市融资功能“发光发热”下,A股实际总市值不仅未增长,反而蒸发高达2.82万亿元。这就是为新股融资8326亿元付出的惨痛代价!
姑且先不质疑新股发行是否得不偿失,被“吸血”的A股在2010年顶着“全球最大融资平台”的称号之际,也收下了“全球股市表现次差”的现实。数据显示,2009年7月10日至今,沪指跌去480.21点,跌幅为15.38%。
年内新股又抽去1654亿元
即便面对两市市值的大量缩水,今年以来新股发行仍呈高速发行。
一季度两市A股首发家数为90家,较前一季度并未见缓。二季度尽管发行市盈率随着行情降温而逐渐回落,但跨过IPO大门的新股仍达66家。
如此一来,今年以来两市IPO新股已多达156只,合计募资高达1654亿元,占2009年IPO重启来近20%!按目前速度以及全球IPO总体放缓的情况,上半年中国A股的IPO融资额很可能再度冠绝全球!
其中,创业板多达77家,占50%;合计募资高达552亿元,占33%。
与强力“抽血”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今年以来创业板已被称为“绞肉机”。截至5月底,创业板上市公司市价总值7271.72亿元,相比4月底的7541.89亿元已缩水270.17亿元。
剔除5月份上市的15家公司所占市值,可比较的209家公司总市值缩水达596.58亿元。剔除年内上市新股,可比较的创业板公司总市值年内蒸发已超过2124.06亿元。创业板指去年12月中旬以来的跌幅便近35%,上周五报收于802.64点,创出该指数上市来的新低。
年内银行再融资规模已达4000亿元
比新股“脉冲式抽血”更令市场担忧的,则是银行股动辄百亿元、千亿元的再融资。今年6月13日,建行公布再融资计划:发行800亿元次级债,预计将提升资本充足率1.12个百分点,达到13.70%。
事实上,四大行中除工行之外,其他三大行均有发行次级债补充资本计划,总规模达到1620亿元。其中农行为500亿元,中行为320亿元。
股份制银行方面,1月份兴业银行便通过预案称拟发行不超过150亿元的次级债;2月份民生银行通过预案,发行A股可转债及H股增发共计290亿元;3月份浦发银行通过预案拟发行500亿元次级债。目前,已有14家上市银行公布再融资计划。其中华夏银行、中信银行已获证监会通过。
截至5月底,今年以来上市银行已公布的定增、配股、次级债、可转债等方式补充资本金的再融资额度达4000亿元。而去年A股1.01万亿元实际融资总额中,便已有约4270亿元分配给了银行股。
尽管监管层对银行资本充足率等监管趋严,但屡屡食言且将资本市场当做“抽水机”的行为,令投资者愈加反感。截至上周五,16只银行股的动态市盈率已不足7倍。
年内上市公司套现逾473亿元
从资金流向来看,上市公司募资用途均是用于公司,可能通过分红扩股再回流市场。但股东的减持却是直接从股市套现,大多一去不复返。
据《成都日报》载,统计显示,今年以来上市公司发起人股东频繁套现,截至6月1日,2011年A股共有397家公司股东净减持32.9亿股,净减持参考市值达473亿元。
大股东在减持,高管们的减持力度也在同步上升,更有高管在股价高点精准“逢高减持”,被投资者惊叹为“神级减持”。最为典型的是汉王科技。上周公司第二大股东上海联创披露,在4月1日至5月31日间,通过二级市场交易和大宗交易共减持高达4.98%的股份,几近上限。从披露的减持时间看,在5月18日、30日和31日的减持,均是股价阶段性高点。9位高管“精准”减持,累计套现8711万元。而如今的汉王科技,也从175元的高位下跌到除权后的20.14元。
更令人担忧的是,上市公司高管减持已成为普遍现象。5月27日TCL董事长李东生欲减持4000万股,公告称“此次减持是为清偿因参与认购公司2010年度非公开发行股票所产生的约1亿元借款”。此外,“改善生活”成为高管减持最喜欢用的理由,但高管清仓式的减持使“改善生活”说法十分牵强。更为喜剧的是,汉王科技董事长曾回应,称高管减持是因为人到中年,供孩子上学有压力。如此借口,自然令股民感到愤怒。
三成个股“破增”A股融资功能局部麻痹
市场持续下跌也套住了许多参与上市公司定增的机构投资者。
据《第一财经(微博)日报》载,去年6月以来,两市共有160多家公司实施定增,其中约30%已跌破增发价格。
当中也不乏去年业绩的佼佼者。如精功科技今年一季报预测上半年利润同比增长1907%-1954%;得润电子预报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200%-250%;联化科技预报上半年业绩同比增长40%-60%。
还有一些公司的估值已经处于低位。市盈率较低的包括长安汽车,上港集团,常林股份等。但即使如此,都还不能令相关个股免于“破增”。
截至前周末,市场价格相对增发价格下跌幅度较大的公司有华菱钢铁,跌破增发价29.62%;穗恒运A,跌破增发价格28.46%;星湖科技,跌破增发价23.91%。
股价下跌,甚至已令部分上市公司修改定增方案、下调定增价格。如6月4日海王生物披露新的定增方案,发行价从10.67元降至9.69元,降幅达9.18%!
疲弱不堪的市场,令参与增发的投资者频频“吃亏”,甚至令上市公司被迫下调增发价格。在某种程度上已显示出,当前A股的融资功能已被局部麻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