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建罚款标准:职业枯竭--破解不快乐的密码(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5:22:39
职业枯竭--破解不快乐的密码(1)

  创造加班的"附加值"

  销售员加班大多意味着出差,最短则要三天,最长则可能是一两个月,甚至半年。一个人出门在外辛苦自然不必说,忙了一整天,回宾馆除了给家里打个电话就无所事事了,实在是又累又无聊,时间长了就会对自己的工作产生消极的影响。最好的办法就是和做同样工作的人结成朋友,几个人一块儿到某个城市出差。

  具体做法是出差之前,先在同学录或者MSN上发个启事,把即将要去的地方告知各位。如果运气好的话,肯定会有同道的人主动靠过来,甚至可以一起订机票,一起订旅店。到了那里,白天各办各的公事,晚上凑到一起聊聊,人多的话还能凑个牌局,一扫出门在外的孤独与乏味。最重要的是,出差的苦闷经历有了新的乐趣,从此抢着出差也很有可能。

  陪员工一起加班

  作为公司的中层主管或者更高层的管理者,召集手下员工加班绝对是一件需要看别人脸色的事,没有办法,只好当做没有看见那些稀奇古怪的表情。毕竟加班占用了员工的休息时间,无论如何都应该有所补偿,所以不仅要与员工一起加班,而且应该尽量安排好晚餐或是宵夜。如果因为大项目需要接连加班几天,最好天天都能亲历亲为,一来可以鼓舞士气,二来能够体察民情,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工作圆满结束后,应该请辛苦工作几天的员工出去吃饭,以庆祝工作顺利完成。

  工作就是这样,大家齐心协力、同心同德地一起努力, 公司的效益好了,大家都能受益,如此一来抱怨就会销声匿迹,恐怖事件就会转化为愉快事件。

  第二章 职业枯竭--破解不快乐的密码

  1.《一个枯竭的案例》引发的问题

  我们常常听人说,人们因工作过度而垮下来,但是实际上他们十有八九是因为饱受担忧或焦虑的折磨。

  --英国银行家卢伯克·J.

  有一位事业有成的建筑师,在功成名就之后却渐渐发现以往的工作热情在慢慢消失,那种对于成就的满足感也荡然无存,工作逐渐变成了日复一日不堪忍受的精神压力。在经历了一段痛苦的挣扎后,他最终决定放弃曾经无比热爱的工作,逃进非洲的原始森林,开始一种全新的生活。

  这是1961年美国作家格林尼所写小说《一个枯竭的案例》(A Burn-out Case)的故事梗概,这部小说第一次反映了人长时期在紧张工作以及巨大的压力下生活,最终会患上一种近乎于歇斯底里的病症,把现代社会下虽然能够享受到巨大的物质利益,但精神上却得不到必要的舒缓的问题摆在了人们的面前。

  小说出版后在美国引起轰动,美国精神分析学家费鲁登·伯格首次将"职业枯竭"这一概念应用到心理健康领域,用来特指各个行业的从业人员由于工作所要求的持续情感付出所造成的身心耗竭状态。六七十年代的美国和日本,职业枯竭的问题相对比较严重,因而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经过二十几年的治理,各种预警系统日益完备,一些大公司还为员工设立了援助计划,人们工作理念日趋走向健康,职业枯竭的问题得到了很大的缓解。我们国家目前正处在迅猛发展的阶段,正在逐渐进入职业枯竭症状的高发期。

  发生职业枯竭的一般规律

  按照一般的规律,个人与职业的关系要经历几个时期:最开始是"蜜月期",这个时期美好的理想激励着你,个人觉得有充足的精力,对工作的满意度较高;紧接着进入"适应期",开始接受工作内容的高度重复和工作环境的单调乏味,热情在逐渐丧失;然后是"挫折期",出现了身心失调的不健康病症,疲劳不堪、生理疾病、愤怒和抑郁持续出现,个人的自信心受到威胁;最后阶段是"淡漠期",个人无法继续工作,出现严重的心理衰竭状况,对周围的人和事表现出极端的冷漠态度。在经历上述的几个阶段后,一种衰弱的感受紧紧地抓住了人们,疲劳成了最明显的生理上和心理上的感受。

  职业枯竭的具体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