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特种兵全文阅读:对联的基本规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20:54:42

对联的基本规则

(2008-02-21 15:35:51)转载 标签:

教育

分类: 基础知识


   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可以说,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对联的种类约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和杂联(包括谐趣联....)等。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但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却又必须具备以下特点: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三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位置上。四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此外,张挂的对联,传统作法还必须直写竖贴,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颠倒。与对联紧密相关的横批,可以说是对联的题目,也是对联的中心。好的横批在对联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相互补充的作用。几种特殊形式的比喻

 

    我们知道,比喻有三种基本类型,即明喻、暗喻和借喻。其实,比喻还有若干种形式。了解和掌握这些形式,对于灵活运用比喻,提高语言表达技巧,是大有好处的。

 

    一、博喻:又名复喻,即运用多个不同的喻体来说明或描绘同一个本体。这种比喻能够充分地描写事物的特征,形象地揭示事物多方面的内涵,又能大大地增强文章的气势。如: ……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红、黄、白、蓝、紫,五彩缤纷,像绵延的织锦那么华丽,像天边的彩霞那么耀眼,像高空的长虹那么绚烂。(《天山景物记》)

 

    二、倒喻:又名逆喻,即故意将比喻中的本体和喻体的关系倒过来使用,它能使本体得到最大限度的凸现,而且意趣盎然。如:上海人叫小瘪三的那批角色,也很像我们的党八股,干瘪得很,样子十分难看。(《反对党八股》)

 

    三、反喻:即从本体的反面设喻,来说明本体不具备某种性质或特征。这种比喻具有正反对照的效果,能够加强观点和感情的鲜明性。如: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缘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显耀自己。(《致橡树》)

 

    四、引喻:即运用一种事物蕴含的道理来引出并比喻另一种事物蕴含的道理。它的前面是喻体部分,后面是本体部分。如: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鱼我所欲也》)

 

    五、互喻:又名回喻,是一种先用喻体作本体,再用本体作喻体,互相设喻的比喻形式。它曲折有致,能够加强艺术感染力。如: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是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是点着无数的街灯。(《天上的街市》)

 

    六、较喻:又称强喻,是指本体不仅像喻体,而且超过喻体。如:可是在中国,那时是确无写处的,禁锢得比罐头还严密。(《为了忘却的记念》)

 

    七、饰喻:是指本体和喻体间构成修饰和被修饰的关系。它有两种形式,一是喻体作定语,本体作中心语,如:在太阳下,那点点水泡似的蒙古包,闪烁着白光。(《天山景物记》)二是本体作定语,喻体作中心语,如:有时,望着莽莽苍苍的大地,我骑着思想的野马奔驰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土地》)

 

      古诗词中美女的别称

 

    佳人:《古诗十九首》:“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

   

    丽人:杜甫《丽人行》:“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玉人:谢枋得《蚕妇吟》:“不信楼头所柳月,玉人歌舞未曾归。”

   

    仙子:白居易《长恨歌》:“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娇娘:李贺《唐儿歌》:“东家娇娘求对值,浓笑书空作唐字。”

   

    妖娆:李商隐《碧瓦》:“他时未知意,重迭赠妖娆。”

   

    姝丽:柳永《玉女摇仙佩》:“有得许多姝丽,拟把名花比。”

   

    惊鸿:陆游《沈园》:“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碧玉:万楚《五日观妓》:“西游漫道浣春纱,碧玉今日斗丽华。”

  

    蛾眉:白居易《王昭君》:“汉使却回凭寄语,黄金何日赎蛾眉。”

   

    红颜:吴伟业《圆圆曲》:“痛哭六军皆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红袖:韩《边上看猎赠元戎》:“红袖拥门持烛炬,解劳今夜宴华堂。”

   

    红粉:杜牧《兵部尚书席上作》:“偶发狂言惊满座,两行红粉一时稀。”

  

    倾国:白居易《长恨歌》:“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倾城:李商隐《北齐》:“巧笑知堪敌万机,倾城最在著戎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