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山神王:认识城市发展的规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3:46:51
认识城市发展的规律(一)
——城市从功能驱动到文化驱动

一、功能拉动下城市的形成过程
一个城市是怎样由来和为了什么理由存在,是一个社会持续发展所必需希考的重要问题之一,一个城市的建筑是一个城市内涵最主要的表现形式之一,在建筑本身不仅仅是某一个单个的建筑,而是建筑的群体,建筑个体之间的相互关系所构成的功能和文化的因素,一个城市的建筑形态和它的历史风貌阐释了城市功能和文化的历史变迁,也是城市发展重要的纽带,通过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我们可以管中窥豹的看到人类文明的进程,在中国当前正处于城市化的重要时期,对于这样的问题进行深刻的认识就更加重要。
  我们纵观人类的历史,从渔猎迁徙到定居,最关键的一个因素就是要有水,因此一个城市的供水和排水以及水资源的利用是整个城市的关键因素之一。上古时代人们原来是临水而居的,但是紧靠着江河也是有另外的问题,也就是会有水灾的影响,而离水稍远的地方,如何保证持续的供水是人类聚居的第一个关键,在这里我们的华人始祖尧帝发明了打井,因此人类的居住与井的位置就极其的关键了,我们成语所说的背井离乡,把井与家乡完全联系在了一起。随着聚居人群的增加,人类的居住对于水的使用权的争夺就变得更加重要了,我们文化中的上风上水,对于在水源的位置关系是重大的,也是关键的,因为你不但要用水也要排水,你的排水对于下面的人是有重大影响的,在乡村城镇现在还可以看到有大量的人用水的排水是直接排到河里面的,或者是挖一个渗水井来处理污水的,你刷马桶的水也是排在河里或者渗水井里面,在下游取水的人就要用你排了刷马桶水的河水,或者我们的水井是表层地下水,普遍的压水井能够取水的深度与大气压相当的结果就是水面深度不能超过10米,这样的压水井也是要被排水的渗水井所污染的。因此在城市发展的再进一步就是城市需要给排水系统了,主要是排水系统的建立。在2000多年以前,战国时代的赵王城就有排水系统了,成为了世界城市进程主要的里程碑之一,该遗址位于邯郸城的西南郊,是战国赵王的宫城所在地,总面积达 505万平方米,是目前保存最为完好的战国古城址。而对于古希腊的各个城邦,也有重要的给排水的系统设施,一个城市的建理,前提也就是建立了城市的给排水系统,对此的考古证据也是鉴定城市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准。
  然后我们就发现在有了基本的给排水系统人口逐步集中成为城市以后,人口集中到一定程度后,人口聚集下的城市在交通、商业和军事上的功能提升,在交通要道和主要关口,具备了人流和物流的集中效果,自然的商业集市就形成了,这样的商业集市成为了财富和经济的集散地,同时其军事价值也在增加,需要筑城了,同时对于大城市在城中还有坊,坊也是有墙有门的,是城中城和细化的管理单元,坊和坊之间是街道,我们的街坊一词就是这么来的。在古代城与市是分开的,唐代的长安就是由一个个的坊和东西两个市组成,而在北京,市原来是在前门外的,后来才建立了围绕这些市的城郭。古代的城市就是这样在原始集市和军事关口上发展起来了,集市带来了更多的财富和人口,军事重镇也是同样要带来大量的人口和财富的,原因就是在军事重镇的地方,富甲一方的人能够得到一种最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安全!在过去的乡间信息交通不发达,所能够容纳的财富是有限的,巨富在乡里为了维护自己的安全不备流寇抢掠必须要组织自己的武装,这不仅仅是巨大的开支,还经常为统治者所不容,因此他们需要到城市里面居住,也给城市带来了财富、消费和繁荣,而且在古代的通商也需要安全,有军队的关隘本身也是通商安全的重要保障,在古代的交通和通讯的情况下国家对于地方治安的控制没有今天这样的强大,会经常有小股流匪的活动,城市以及城市中的街坊结构是重要的安全保障。同时城市的军事化设施的完善也带来了大量的劳动需求和军队的消费需求,这是一项长期稳定的功能需求,在这样的需求与集市的间歇性需求和季节性需求相结合,城市中服务于此的各项产业也发达起来了,尤其是对于作为京师的城市,由于封建官僚系统的发达,皇家和官员的消费以及各地的税收、贡品和礼品的汇集,形成了代表封建文明的核心城市。
  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我们还应当注意到一个主要的变化标志,那就是厕所的变迁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因为厕所所决定的卫生水平也是一个城市规模的重要限制,因为没有足够的卫生水平的提高,人口过于集中必然导致瘟疫的流行对于城市造成毁灭性的灾难。在农村的每家都在院角的茅房以及建筑在猪圈鱼塘上的茅房等等在城市里面不能存在,取代的是各家的马桶,而且有专门的乡下人来淘粪,而且在没有农业化肥革命的时代,城市粪便也是一种重要的资源,以前老北京是有为了粪便形成的黑社会粪霸的,而且我们的俗语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意思就是乡里人会过日子的就要憋住屎尿撒在自家的田地里面的,这样的结果就是城市首先提供的清除粪便的一个体系,而在不发达的社会人们最主要的垃圾就是粪便。而随着城市的发展,每一个胡同的独立的公共厕所出现了,大小便不在自家里面了,这就需要一个城市的公共厕所的维护系统,城市的垃圾处理系统就要建立起来了,在古代社会人们的生活垃圾是非常有限的,在现代高度的物质文明下人们的垃圾数量也在激增,城市的功能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在于垃圾的处理必须跟上,否则城市就无法让人类长期居住了。在有了公共厕所之后城市的更进一步发展就是各家有自己的卫生间,卫生间出现了冲水马桶,这对于城市的给排水就有了重大的要求飞跃,最后就是卫生间有了热水,社会的公共浴室不再是各种人以洗澡为目的的场所而是社交文化场所了,这些得背后就是城市的供热和供电系统也要建立起来了,城市的功能性越来越完善了。
  古代城市的防卫在军事技术的进步以后,城墙的作用失去了其军事价值,现代战争不是以城关为依托了,到了现代的社会城市的形成与交通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很多城市是依托公路和铁路建成的,尤其是以铁路的交汇点为基础,没有铁路通过的城市在衰落,而在此之前是在中国形成了特色的运河文化和漕帮文化,在运河经过的地方形成了主要的城市,在现在运河断流的时代,原来的繁华都市冷清了,以前的临清、聊城等等都是异常发达的,而原来的九江等地也比现在发达,原因就是京广铁路当时在张之洞的支持下走了湖广。中国民国期间的铁路建设带动了一大批城市的兴起,原因就是那时的中国人认为火车的喧闹会打扰他们的祖坟而阻挠,导致火车要避开很多原有的城市,所以铁路交汇在郑州、石家庄而不是传统的保定、洛阳、开封等地,另外以铁路的城市有一个特点就是只在铁路的一边发达,另外一边是贫民窟,就如著名的铁西区、道北区等等,原因就是铁路难以跨越道口稀少,城市的服务功能只能服务于一边。而现在中国各级中小城市的发展,由于汽车交通的日渐发达,则是围绕公路进行城市化的,先是在一条主干公路的两边逐步集中起来企业和店铺,变成一个一字长蛇阵,然后是路的中间修一个十字街,这样就是沿着一个十字公路路口进行发展,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就要修一个环线了,然后就是第二、第三条环线修了出来,城市如摊大饼一样,一圈圈的摊大式的发展,再往下就是原来的横穿城市的公路和十字街交通压力太大,绕城的公路就修建出来的,原来城市的设立是因为有这些过路的车流,现在这样的车流反而成为了城市内交通的累赘了,这个时候城市的拐点就出现了,一个城市的驱动就从功能驱动向文化驱动进行转变。
  
  未完待续……
  
  

关注楼主收藏转发至天涯微博

 
 
  • 西安世园会 “天人长安 创意自然”绿色引领时尚!
更多品牌专区>>
  • 金道环球投资外汇交易首选 "无跳空"外汇交易平台,任达华代言,金道集团成员
  • 更多>>

作者:谁是谁非任评说 回复日期:2011-06-14 12:44:23 
回复 
  二、城市不断升级的门槛
  
  城市的发展是平房还是高楼,还是有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这也是有一个价格门槛的,这个门槛就是房价,在房价低的时候是平房,也没有开发商开发的空间,房屋建设是自发的自家盖房。对于开发商的开发,对于房价的水平是要有具体的要求的,以当前的建筑成本来说,对于普通的多层的建筑和市政的成本大致是1000元左右,在加上要满足市政的成本2-300块,外加税费和土地的价格,多层住宅只有售价在2000元左右才做得起开发,以往很多售价在2000元以下的房子,除了2000年以前建安成本很低的情况下,必定是要在土地拆迁征地的上门得利的,这样的得利未必一定是要挤压被征地的农民,只要把耕地等占据而留下村庄就可以了,要拆村庄的话每平米的土地成本是不会少于500块的,也就是2000元以下的房价是根本做不到的,历史上这样的做法就是留下了大量的城中村。
  在土地紧张到一定的程度,原来的多层就不如盖高层核算了,高层建筑超过6层以后安全规范完全不同,需要安装电梯和高压泵站等,建筑成本就要到2000左右,电梯和泵站的公摊和物业费包含的养护费使得使用高层也比多层成本大,另外建造周期加长财务成本也增加很快,因此只有土地价格高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开发高层住宅才比开发多层住宅合算,只有房屋售价在4000元左右盖高层才是更合算的,盖高层的背后就是要全面的拆迁带有一定空地的土地,对于农村没有区别的征地和安置,在城市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市中心还是平房和多层的时候,就在城乡结合部或者新开发区出现高楼了。
  而耕地受到保护不能占用,这就需要在没有空地可以占的情况下拆迁老旧平房了,这样的旧城改造所要求的房价更高,原来是计算了各种因素容积率接近1的城区按照1:1.5进行补偿,只能建设容积率达到3的高层住宅,在高层住宅需要4000元以上的房价的情况下,让另外的1.5容积率的房子承担拆迁补偿的1.5容积率的房子,这样在高层开发需要4000元房价门槛的基础上,只有在市场房屋售价在8000元左右才能够进行旧城改造,如果哪一个政府想要搞政绩工程改造旧城,房价没有达到8000以上就只能是压榨拆迁户或者进行补贴,因此在房价没有达到8000以上的时候,普遍采取的就是另外建设新城或开发区的办法。
  再往下就是一个城市越来越大,对于市政的依赖也越来越大,市政投资是一种土地价值附属物的投资,这些市政投资的价值也要转化到房价之中,比如对于地铁的投资,每公里的造价早已经超过10亿元,由于地铁的票价最多是地铁运营成本,对于这一公里的受益楼盘是要被转化整个地铁投资价值的,分摊到20万平米里面就是每平米增值5000块,再可以算其他文化设施等投入的价值转化,房价没有15000-20000元以上是不行的。
  对于这样的规律,具体到北京就是在当年开发农村的时候回龙观等地就势多层住宅是2000为主的房价,开发北京的望京大社区最开始是高层4000左右的房价,当时市区改造房开始是8000的房价,而现在有地铁是郊区房子可以卖好的关键,地铁边的房子再远也没有低于15000块的。而修建地铁的其他城市的中心房价也是向15000元以上靠拢。而当年要解决北大清华老师的住宅拆迁蓝旗营,那个时候房价没有达到8000,拆迁平衡不过来进行强拆,压榨拆迁户被很多当地人骂娘,当年要分房的那些北大清华老师们的态度与现在保护民生的态度是完全不同的。现在不允许占耕地和不许强拆以后,这样的房价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个变化就是从被拆迁人掠夺的拆迁户开始食利拆迁和城市开发了,从而就有了拆迁拆迁一步登天的说法。
  城市在古代的规模限制与现在也是类似的,只不过是现代的技术发展使得这样的限制得以拓宽,古代对于城市的限制就是交通与通讯,在城市中老百姓主要依靠步行的城市从城市的一地到另外一地的交通时间是一个重要的制约,在可以骑马的情况下可以适当的放大但是由于城市的拥挤限制了马匹的奔跑速度,城市的规模到北京二环路,也就是北京过去的城墙,这样的城池规模已经是达到极限了。对于现代社会由于汽车的出现城市的规模得以扩大,同时也因为堵车的原因受到限制,之间中国还有一个中国特色的自行车王国的阶段,现在北京的规模扩大也使得人员的交通越来越无法依靠自行车了,城市的扩大对于城市的公共交通系统就提出了新要求,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先从黄包车开始,职业的车夫可以按照长跑运动员的速度给你交通支持,然后就是公交和出租车系统的建立,但是这样的地面交通的建立对于城市其它地面交通有严重的竞争作用,其速度和规模也受到了限制,这样地铁的需求就产生了,而地铁的建设是意味着巨大的基础设施投资,必须要有足够的土地回报才可以,这些价值都在土地的增值上得以体现。对于美国这样的国家土地丰富更多城市就不承担地铁修建的代价而将城市小型化,在设施投资、土地价格等方面找到效益。与此同时城市的通讯也是一个关键,在古代的通讯主要是依靠钟鼓甚至吼叫,在中国古代每一个城市中心一般都有钟鼓楼,晨钟暮鼓对于一个城市的生活是非常关键的,而西方的教堂钟声实际上也是相似的效果,伊斯兰的清真寺也是有瞭望和吼叫的高塔,这是最原始的城市通讯工具,在现代电信系统出现以前,城市的规模和管理成本很大程度是被通讯所制约的,现在有了电话使得城市的商务成本大大降低,尤其是有本地和外地通话费区别的时候,而在手机的出现和发展以后城市规模的通讯限制就越来越小可以忽略了。
  城市的规模与城市功能性的完善是同步的,这样的阶段就是一个城市的功能驱动的阶段,在此阶段的城市是出于城市发展的初期的,在城市功能完善以后,城市的发展就向科技、信息、文化艺术等等方向了。这样的转变的第一个原因就是一个城市功能的效率问题,在城市小的时候资源不够集中,搞城市市政的规模不足是没有足够效率的,而城市增大以后对于城市的市政要求和代价是非线性的快速增加的,比如城市太大了以后就必须修建造价极其高昂的地铁而不能仅仅依靠地面的公交系统,城市过大以后给排水的规模和压力也很大,甚至到每一个人在这个城市里面工作和生活,每一天所花费的在路途上的时间也是巨大的,而且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迅速增加,就如北京以前是骑自行车上班为主的城市,后来发展到必须做公交,以后就是必须在地铁沿线才可以,以前可以中午回家自己做饭吃还睡个小觉的生活也基本不存在了,这时候这个城市给你的吸引力是什么呢?城市的发展动力是什么呢?此时的城市给你的就是非常优越的教育条件可以支持你的深造和下一代的发展,城市提供更好的医疗条件让你能够更好的延续生命,对于京津沪等核心城市,教育资源的发达和医疗水平的领先是这个城市最重要的软实力之一。
  而这样的功能完善对于城市的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市的环保开支也是越来越大的,当人们花大力气美化一个城市的环境的时候,城市的环境成本也是这个城市必须负担的,城市的环境维护也是对于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限制,人口过于密集的城市必然环境成本也要极大的提高,这里仅仅是人群过多就会给城市带来巨大压力,更不要说城市发展后的工业对于环境的压力,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工业生产都脱离大城市到小镇发展,背后也是他们对于生产的环境要求更高,在大城市的环境成本代价是重要的考虑因素,而小城镇很多就是同类的一家或者几家工厂不会影响其他的企业也没有太多的居住区,环境问题容易解决。同时在整个社会富足到一定的程度,人们对于环境的需求也有了新的高度,这样的环境需求也是一种文化,当今世界各国绿党兴起,绿色生活成为现代生活的主题,背后也有社会发展对于环境的要求、环境成本压力、资源紧缺压力等等的多重经济因素,而好的环境带动城市的发展带动人口的集中,也是人们对于高尚生活向往的必然选择。
  发达的城市给你一个重要的环境氛围,这个氛围就是信息和科技,城市规模越大,所集中的高级人才和信息就越多,在里面的个体通过彼此的交流和学习取得提高的机会也就越多,对于一个高级人才,是需要不断的学习和交流、吸纳信息的,一旦他脱离了这个环境,要不了多久他就会落伍的,这也是一个欠发达地区难以吸引人才最大的瓶颈,很多时候钱是不能解决全部问题的,人才的形成和成长是需要适宜的人才成长和发展的文化环境的,这样的文化环境可以自我推动的把一个普通人造就成为专家,把专家造就为大师,所有的大师的成长都是需要环境的支持的,没有人才和文化的环境是造就不出大师的。与此同时大城市也成为了物流和资金的中心,这样就产生了巨大的商业机会和金融市场,商业和金融会进一步促进城市的繁荣,这样的环境的形成是需要城市的规模的,在城市规模大对于功能效率形成负面影响的时候,城市的教育、医疗、文化、信息、商业、金融等因素就为这个城市提供了巨大的补充,使得这样大规模高消耗的城市的存在是有经济性的,这样的文化繁荣发达同时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对于普通人而言,大城市确实是生活成本巨大,但是大城市也给与你了更多的机会和机遇。
  城市再往大了发展,在教育、医疗、科技、信息、商业、金融等等的高度发达就产生了巨大的财富和财富的集中效应,这样就会造就城市富足的高端人群成为整个社会模仿的榜样,其中的艺术和时尚等高端文化就有了生存的土壤,艺术和时尚的出现是要依靠坚实的物质基础的,为了衣食奔忙的人群是难以有精益求精的艺术情调的,即使是潦倒的人是艺术家,其背景也是要有富足的成长培养过程的,李白的“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的豪放是一定有足够的财富支撑的,对于千金可以过一辈子的穷人是不会这样的“挥霍”的,而艺术的极致也是金钱的堆砌造就的。而这样的艺术高端,就可以让整个社会成为向往的追求,其间产生的大量的奢侈品和名牌要为这个城市带来巨大的财富价值的,其高尚的社会生活方式成为全社会的追求以后也要为这个城市吸引全社会的富裕人群加入的,这是一个正反馈的过程,也是一个民族一个文化的持久发展动力,我们关注一个文化,总是离不开这个文化所特有的艺术品,我们的城市园林和历史文化遗迹,都诉说着这个城市的繁盛,这样的文化氛围也形成这个城市特有的传统,文化艺术是一个城市向更高层次发展的推动。在这里城市的建筑成为城市文化的载体,成为城市文化留给这个城市不可磨灭的烙印。
  在艺术的发展向大众化,就产生了民众的娱乐需求,这样的娱乐本身是对于民族属性的熏陶,在罗马时代遍地的斗兽场,在斗兽场的血腥中培养了民族征服世界和奴隶部落的征服精神,在歌剧院音乐厅,又培养了本民族的艺术美感和对于历史、文化的认同感,有什么样的群众娱乐就有什么样的民族文化。在艺术高度发达以后,就产生了人类思想光辉的土壤,大师的思想是要来源于艺术的灵感的,西方的崛起和科学的历史进步首先开始于西方的文艺复兴,艺术带给人们的是对于真善美的追求而不是简单的对于金钱、财富和权力的追求,艺术带给人们的是物质富足下的为了理想的更高的追求,只有为了真善美的追求而不断努力的人群达到一定的临界点,同时城市又能够把他们集中起来,让他们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才能够产生照耀人类社会的崇高思想和精神,一个伟大的城市必定是因为其产生了伟大的艺术和思想而伟大,绝不是一个财富、金钱、物欲横流的城市可以成为历史名城。在中国的十年浩劫的文化破坏和上山下乡的反城市化的运动,造成城市的文化艺术氛围的破坏,对于中国大师的成长是非常不易的,因为培养大师的环境已经不再存在,我们创造中国的崛起,在经济崛起的同时更需要的是艺术和思想的崛起,对于这样的崛起我们更需要城市的文化功能和氛围,以此推动社会的科技和思想的发展,这样的推动与城市的发展和经济的发达是同步的,我们的可持续发展的不同阶段需要不同的动力。
  
  未完待续……
  
  
  

作者:谁是谁非任评说 回复日期:2011-06-14 13:19:41 
回复 
  三、食利建设还是在建设中食利
  
  对于一个城市的发展建设,也是伴随着食利的,不是建设食利原来的人群——原住民,就是原住民食利城市的发展,在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这样的食利情况是完全不同的。
  对于城市发展的初级阶段,国家和社会的资金严重紧缺,要吸引资金进行发展,其必然的道路就是要对于原来的人群进行一定的掠夺来获取城市整体的发展,这样的让利下才能够让你的诚实取得足够的软实力,产生足够的投资吸引力,没有这个痛苦的过程,你的城市是得不到发展的。
  我们不要说边远的农村也不要说小城市,就是北京、上海这样的核心城市也是免不了在城市进入现代化发展的时候这样牺牲和掠夺一部分人的利益,这最典型的就是我们的招商引资,招商的最主要的条件就是廉价甚至无偿的提供投资项目所需要的土地,而土地的廉价和未来的增殖性是对于投资非常大的吸引力让这些投资可以落户到这个地区,这样这个地区的投资多了,商业环境发达了,自然就会对进一步的投资产生吸引力,但是如果没有一开始的廉价土地,这样的投资是启动不了的。
  对于这样的食利国际大公司也是非常熟悉的,像IBM这样的大公司经常最大的利润最后产生于其固定资产投资的部门,他们可以先圈一大片土地,在这个土地上建设厂房,然后由于这些国际大公司的进驻使得整个地区走向发达,而发达以后他们就要把这一块土地卖出去再找一个地方。现在很多外资在中国的进程就是这样,他们先进入沿海,让沿海发达以后再卖出他们在沿海的产业固定资产迁往内地,买卖之中是利润丰厚的。而对于想要发展经济的地方政府,也需要他们的合作和第一桶金。这样的投资模式在改革开放以来成为了在中国赚取资本土地食利的基本方式,也是合法圈占土地的方式,造成各地开发区的热潮和被圈占的土地成为食利对象而不是真正的投资建设,每一次建立开发区的时候都是要地的关系户云集而真正投资的寥寥无几。
  而后来的城市建设,各种设施也需要外来的投资,需要外来投资的整体开发,这些开发要有足够的商业价值和商业回报才可以进行,但是如果土地价格高企,开发的成本加上土地的成本就要高于开发好的商品房了,这样的情况肯定没有人投资,如果没有人投资就无法得到发展,对于建设的成本是完全市场化的政府难以压低,政府能够压低的就只有土地成本了,这个非市场化的成本被压低,取得低于成本的土地的行为本身就是一个食利行为,让外来投资能够在土地上进行食利,使得投资变得更有吸引力。
  而为了能够给这些外来的投资者廉价的土地的背后是什么?政府有钱吗?政府当年要有钱的话就自己投资没有必要这样献媚似的进行引资了,这个便宜的土地是要依靠挤压土地上的原住民来实现的,因此很多地方对于土地的拆迁的力度很大,给老百姓的补偿是很不合理的,造成一系列的拆迁血案,然后就是这些土地以低廉的价格给人开发,要占据土地的成本低,更主要的是要占据耕地,以当前的粮价的低廉耕地的产出很低,把耕地上的农民给赶出来,补贴的非常有限,最多是一个城市户口加有限的货币,让他们成为城市劳动力,这是一场新时代的圈地运动,与历史上的血腥圈地运动的食利土地是一个性质的问题不同的表现方面,这也成为现代中国社会不满情绪之血泪史的一部分。
  更进一步的是中国进入全面发展阶段,各个城市的竞争也非常的激烈,城市之间也存在着恶性竞争问题,各个城市争相以更优惠的政策吸引投资者,这个优惠的政策最主要的就是廉价的土地,这样的结果就是加剧了土地食利的程度,加剧了以野蛮强行拆迁为主要方式的土地占有,同样这个城市间的恶性竞争便宜了外来的资本,也便宜了开发商中的投机分子,在这样的竞争中能够大量囤积土地进行食利,是开发商原始积累的主要获得方式,也是社会攻击和仇恨开发商原罪的主要方面。
  但是这样的风水是轮流转的,当城市建设到一定程度,城市中心附近能够廉价开发的空地基本上占据完毕,而城市由于先前投资的涌入,城市已经走向了发达,发达的城市本身提供了大量的商业机会,吸引这些投资人的不再是土地的廉价而是商业机会的丰富,投资者是能够承受更高的土地价格的;同时对于城市居民个人而言,城市的繁荣也给个人的发展带来机会,给个人的文化生活带来享受,个人也愿意承担更高的房价来在这个城市居住,这样的情况就发生了根本性的逆转,从开发商和投资人食利原住民变成了原住民食利城市开发建设了,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的天价拆迁事件。
  这个转变的首先就是城市发达以后,城市原住民对于自身权益的觉醒,以前可以连蒙带骗的拆迁是绝对行不通了,个人的维权意识极大的加强,政府为了保障治安和避免城市间的恶性竞争也对于拆迁等强占土地进行食利的行为进行了限制,城市的发展从食利原住民到了原住民食利外来者的情况了,这样的情况的主要特征就是拆迁费的不断暴涨,拆迁费的涨价程度远远超过了房价的上涨程度,原住民要依靠拆迁致富,而原住民所居住的房子的价值增殖是城市的发展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带来的,也是城市对于居民的各种补贴措施所带来的,这些价值都要被原住民获取的同时,原住民的房子面积还要增加,旧房子还要变成新房子,对此所有的成本都是需要外来的投资者承担,需要买房人承担,在这里就形成了明显的资源先占者的食利。
  而这样的食利程度是处于不断的加速状态的,很多人说拆迁以后可以建设更多的房子,且不说我们前面说的多建设的部分要承担各种市政的成本,在现阶段核心城市已经普遍出现的情况就是拆迁的费用造成的土地成本的楼面地价已经超过了当时周边的房价,所谓的楼面地价就是平均到能够建设的楼面以后的土地成本,以楼面地价计算是没有多盖的问题了,同时建成房屋还要有建安成本以及财务、管理、销售、设计等多种成本,而合理的楼面地价应当是以当地的现房价格减去房屋的建安等所有成本得出来的。再进一步的就是这些拆迁房屋的补偿价格现在已经比当地同等房屋的基本价格贵了很多倍,因此形成了拆迁专业户、钉子专业户等职业的食利集团,他们专门购买将要被拆迁的房屋,勾结无良新闻媒体记者,以专业的自焚、维权、上访等作秀表演抬高拆迁补偿,以此取得高额的补偿赚取拆迁补偿款与购入价格之间的差价,这已经成为了彻底的资本食利行为,而且加剧了社会的不满危害了社会安定和谐。
  对于拆迁等城市建设被食利的情况,城市要继续发展就只能走上进一步食利外来者的道路,让房价更快的畸形上涨,也就是说在楼面地价超过现有房价的时候,必然要让开发建设完成以后的新房售价收得回成本并且有合理利润的唯一办法,就是让房价在建设好的时候上涨到位,上涨到能够在原来楼面地价的基础上有足够的开发空间,原来是依靠压低土地成本取得开发空间和开发价值的城市发展模式,变成了提高房价使得高昂的土地成本具有开发价值的模式,而房价涨了原住民的预期更高未来的拆迁费土地成本更高,这是一个正反馈的指数性上涨过程,这样的模式转变的结果,就是从原来的房价稳定,并且在不断压低土地成本的基础上成本降低后的房价阴跌,变成了房价不断飞速攀升来获取发展的动力这样的模式也就是在中国加入WTO成为世界工厂的时候发生的转变,因为中国的入世的经济腾飞给城市发展和城市化带来了历史机遇,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房价在入世后的2002年开始就从上一次九几年的市场崩溃后的跌跌不休变成了年年指数性的上涨。
  指数性的上涨是极快的,政府的大力调控已经遏制了部分上涨需求也遏制了食利的程度,不然会涨价的更快,这个涨价的限制就是对于外来人口的吸引力和外来人口的承受能力,在中国核心城市从食利建设到建设中食利的转变进行和发展以后,核心城市的房价已经足以让外来者逃离,因此有了逃离北上广的说法,也就是离开北京、上海、广州等核心城市。房价让人才离开对于一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有制约作用的,在城市外来人才和投资逐步降低以后,城市的食利空间和开发建设也就走到了顶点,城市的发展速度就要受到限制或者是食利程度受到限制,市场经济的自我调节就主动发挥了作用,但是对于这样的情况食利者的巨大利益和所得是已经发生的,对此也需要政府的看得见的手进行限制,让城市获得更持久的发展而不是迅速发展到土地价格瓶颈失去继续发展的动力。
  中国的问题就是国家大而各地发展的不均衡,对于同样的问题在不同城市是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的,因此有些城市是食利建设而另外的城市是在建设中食利,因此对于同样的拆迁问题是不能同样的理解的,确实是会发生南橘北枳的情况的,而大城市过高的房价、土地价格所挤出的资源和投资,恰恰又是中小城市的机会,如果从全国一盘棋的角度,这样的资源流动对于搞活经济和稳定社会又是极其有利的,因此对于问题也需要系统性的进行考虑。
  由此我们就认识到了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的食利模式是不同的,对于这样的食利是有一个发展与公平的平衡问题的,不论哪一种的食利,都是一种利用规则的博弈,要违反规则的限制食利,可能得到的更少,因为违反规则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和损失实际上是要大于食利本身的,我们需要的就是要认识到食利的情况,在规则制定的时候限制利用规则进行博弈食利的机会,要让规则面对非合作者能够进行纳什均衡博弈而不是规则面对顺民,中国历史上都是规则面对顺民是允许你做才能做的,而现在世界的规则是面对食利博弈者,只要没有禁止就可以做的,这样不同的规则思维结果截然不同,我们的规则制定者应当转变思维,认清其中博弈规则的食利存在,以合理的规则主导经济运行的模式,无论是食利建设还是在建设中食利,都要使得规则经得起博弈,通过规则把食利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保持公平与发展的均衡,让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未完待续……
  
  

作者:谁是谁非任评说 回复日期:2011-06-14 13:45:12 
回复 
  四、城市盛极而衰的历史使命
  
  任何一个事物都尤其出生发展的过程,也有其消亡的过程,文化城市也可以发展到它衰亡的阶段的。
  而对于一个城市从功能驱动到文化驱动的结果之一,就是必然产生人流的转移,把非文化企业从城市里面挤出去,把从事生产的功能性人口从这个城市里面挤出去,尤其是对于特大型的城市对于有污染的工业生产是非常排斥的,然后就是土地价格的增加导致低利润的企业也无法生存,因为城市的规模过大以后城市的功能效率越来越低,环境压力越来越大,只有能够负担这样的功能效率和环境成本的产业和人群能够留下,最后在城市中心的要么是富豪要么的服务于富豪的社会最低层的人群,在美国就是富人区和黑人平民窟,在中国就是城市有房者和进城农民工。
  西方发达社会的乡村化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同时伴随的就是这部分人群在城市混凝土建筑下的邻里人情淡漠和电视、网络的出现使得人类的群居属性可以变成看电视和上网的虚拟生活,在没有电视、收音机的时代人们是离不开聚集在一起交流的,而城市文化的发展邻里的淡漠,使得这样的交流变得异常的昂贵。我们中国在核心大城市的下馆子、泡夜店、茶楼与麻将、雇保姆等等的生活品质,如果在发达国家复制,其费用支出远远的高昂,是西方发达国家达到5%的富裕人群也未必能够承担的。
  在中国目前这些文化城市的消费费用的低廉,造就了城市房屋价格的高涨,高涨的房价背后是享受这样高尚城市文化生活的门票和费用转移,因此造成现在的逃离北上广的说法,这也是一个反城市化的过程,让人口从核心城市流向普通城市,然后再从普通城市流向乡村,对于一个城市就是他的相对的衰亡,对于一个社会可能是社会普遍的发达,而这一个过程也是城市输出人才和输出文化的过程,就如很多人员在北京等地的工作经验成为了地方急需的东西,各地的经济生产的模式向京沪等地学习一样,原有的城市的文化高度决定了你的人才和文化的层次水平,原来的城市越发达文化水平越高,这样的输出也变得越有意义。因此对于城市化的程度也是要有一个度的,不是绝对的越城市化越好,也不是核心城市越多越集中就越好,在城市效率降低资源流向乡村的时候,丰富的乡村物质基础也是酝酿新的发达城市崛起的土壤,我们只有存在这样的过程,才保障了一个国家或者社会的城乡差别不至于过于畸形。
  中国历史上的财富的城乡再分配的主要过程就是官员的告老还乡的归隐制度,而在近现代社会这样的循环被打断了,造成城乡差距的持续扩大这是重大社会问题,美国的乡村化的情况对于我们是非常好的借鉴和镜子,人类的历史也就是这样的循环往复的发展的。而古今各个历史名城的遗迹和传统,给我们创造当今新的发达城市和文化主要的历史经验和借鉴。
  而美国的乡村化的背后,是需要大量的资源作为支持,并不适合中国的发展方式,对于城市的发展,就是一个从无到有和从有到多的过程,过度的城市核心化是不行的,而再度乡村化也不是中国所能够实行。中国发展到一定阶段一定是核心大城市走向衰落而由不同的城市群所取代,为此中国提出了三大城市群的概念,在核心城市逐步发展成为城市群,这就是由上海苏杭为核心的长江三角洲、广州深圳为核心的珠江三角洲和京津为核心的环渤海三个主要城市群,同时在中西部地区逐步崛起大城市,这是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中国不是简单的城市化,而是一个有系统思维和步骤的城市化进程,需要避免城市过大所造成的各种经济社会问题,避免城市的盛极而衰对于经济可持续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五、美国式的房价和生活的资源基础
  
  
  我们说美国的房价低,以美国的房价与中国进行比较,而且还计算了美国的房价收入比,以此说明中国的房地产的不正常,但是美国的经济就正常了吗?美国的经济之不正常就在于美国需要超量的资源维持,美国不到世界5%的人口要消费世界约45%的资源,资源的占有和消费供给能力是中国与美国最根本的差异。
  
  对于美国的社会已经是进入了后城市化的社会,是经过工业化城市化以后,人口再一次的向乡村发展,众多的大企业也是呆在小镇,但是这样的幸福生活背后,就是乡村的生活和企业生产的供应与城市的差别不大,对于这样人口分散的情况与城市的人口集中的情况,所消耗的资源是极大的不同的。美国这样的模式的建立也是美国取得资源供给支持保障以后完成的,也就是在二战以后的事情,这是美国积累了二次大战的财富和国家力量才得以实现的。
  
  对于美国的乡村化,首先就是一个汽油的消费,每个人上班开车一个小时,以美国的公路和车速,距离足够从北京到天津了,美国是一个在车轮上的国家,到处是高速公路,公路网的密集需要以数字代号来方便人们记忆,人们出远门是高速公路的开车和飞机,而不是资源上经济的火车和地铁,这样的乡村化生活对于石油的消耗是非常大的,但是当前的油价对于美国人的收入来说就相当中国人的公交车费,但是就美国人的劳动生产率而言,同样的体力劳动是中国人的100倍,这样的差距和资源的供应才是关键。
  
  对于美国人的房子之所以廉价,就是他们的房子是在乡村,中国乡村的房屋价格你可以参考中国农民的宅基地。而美国人占据的房子一般是几亩地,中国人均耕地才1.3亩,这样的耕地必须维持中国人足够的口粮。但是美国土地更多,很多耕地你休耕政府还给与你补贴,中国是没有美国这样的土地资源的。美国的房屋价格的便宜是建立在乡村化和美国土地人均众多的基础上的,中国是没有这样的条件的。
  
  另外我们要注意到的就是美国的房子很少烧煤,更多的是以柴油和电进行取暖,在乡村的房子是很难有集中供热的,因此这样的居住情况会消费更多的资源,中国的住宅基本上是集中供热使用煤炭的热电厂,供热的同时还发电,能源的利用效率要高多了。同样的在乡村人口不够集中的地区进行市政服务,也是要花费更多资源。
  
  所以美国式的生活早已经建立在一个资源大量消耗的基础上了,因此美国不能同意加入防治污染和消耗资源碳排放的《京都议定书》,而随着经济上中国、印度等国的崛起,世界的资源价格还要暴涨,世界资源的有限性也会使资源的价格自然上涨,届时只要美国的资源供应不能支持这样的乡村消费,美国人的乡村式的生活就要彻底改变,就要再一次的回到重新城市化的过程。
  
  而美国这样的消费,也是在透支着未来,美国人以信贷为主的消费基础就是货币的持续贬值,美元贬值的结果不是美国社会单方面的负担而是全球负担,美国的资源消费也是建筑在美元霸权的基础上,美国的消费和内需也是让美元不断贬值的动力,对于所有人都是贷款消费和生活的美国人,是举国上下一致希望货币贬值的,如果有一天美元进入通缩,这是美国人不可承担之重。而如果美元的持续贬值,导致美元的国际地位受到影响,不能利用美元的印钞取得资源的话,美国的劳动力的高价格就无法维持,美国的资源流入不能持续,美国人的生活都难以维持,就如当年伊朗石油危机一样。因此美国式的生活给美国套上了资源依赖性的枷锁,这也是美国的负担,这样的生活和消费负担对于美国的国力和霸权维持起来都是吃力的,对于中国就更没有能力了,所以引诱中国拉动内需走美国式的生活方式,就会成为一个陷阱。
  
  为了减少资源消耗,对于城市化和城市的公共交通和公共设施,一次性的投资是巨大的,资源的消耗是减少的,中国就是走的城市化和农村的贫困化,中国的农村要是想美国那样生活,每个村庄就成为了别墅区,中国的资源受不了,世界的资源也受不了,因此公共设施不向乡村投资的情况下就一定是人口流向城市农村越来越相对贫困。而对于城市化的巨额公共投资,实际上是需要房地产进行买单的,中国的城市建设也是来自房地产的资金,想一下北京数千亿的地铁投资,最后肯定也是要反映在地价的增值上。而如果美国被迫进行城市化,以美国当今的劳动力价格水平,房价更会到天上,因此维持美国的资源供应也是美国能够持续繁荣的基础,这个基础就是要消耗世界近一半的资源,而中国和印度的崛起和对于资源的需求,是要威胁到这样的资源消费和再分配世界资源版图的,因此美国把中国作为敌人,根本不是他们表面所说的民主、人权和意识形态,而是实际的利益驱动。
  
  而美国已经占有了他们所能够占有的资源的绝大多数,美国再要扩展他们的资源空间边际效应已经非常有限,因为世界其他大国资源建少一半给了美国,美国的资源消费增加也就是10%,美国这样的资源版图要维持需要的武力和物力就越来越大,资源的压力对于美国也是重大的,对于中国的资源消费增长,必定推高美国的资源购买价格,给美国造成威胁。因此我们也要认识到中国与美国的最根本的冲突就是在于资源,美国要维护他们的资源消费和生活方式,这样的美国模式在世界资源越来越紧缺的形势下,会越来越受到挑战,美国为他们的资源浪费和奢侈行为要付出代价,但是政客们总是愿意把事物的矛盾转移到外来因素上,指责中国的中国威胁论就这样出炉了,但是问题的根本不是中国崛起要消费更多的资源,中国的资源占有和消费远远没有达到世界人均水平,而是美国的消费超过世界的负荷早已经太多了,这样的方式是无法持久的,美国的强大和崩溃都是来自国家的内部,所有的关键就是维持国家所必需的资源。
  
  未完待续……
  
  

作者:谁是谁非任评说 回复日期:2011-06-14 14:38:40 
回复 
  六、顺应规律进行建设和投资
  
  对于政府的行为,就是要把握各个城市的发展状态和城市的发展动力在哪里,在不同的时期以不同的方式来促进城市的发展。中国当前的经济发展受到了很多的诟病,原因就是西方的专家们在说中国的经济发展都是铁公鸡和房地产,但是我们可以注意到的就是中国现阶段的核心就是要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要提高和加速城市化的进程,城市化的过程就是要进行房屋建设为主的房地产开发和进行服务城市功能的基础建设和公路建设,这些建设的基础保障是钢铁等重工业,如果没有一个发达的城市,没有发达和丰富的物质生活作为基础,怎么可以有文化生活的高品质的精神境界呢?就如我们熟知的寓言,地主要求盖高楼只要上面的高层不要从基础盖起,我们没有物质基础的时代搞以所谓的精神文明建设发展文化,就是在盖空中楼阁,最后会演变成为口号式的形式主义,精神文明是需要环境和财富支撑的。因此对于中国这样的大搞基建和房地产,就是中国城市化现阶段最好的方式,中国的文化提高是要下一个阶段的主题。而且我们如果知道了城市的发展规律,很多建设就要有预见和超前,这样的投资开始的时候是看着浪费,但是其后的功能完善和不需要反复扩建的重复建设,是非常划算的,更何况在当今资源不断涨价的今天,这样的建设冗余等于就是一种最好的资源性储备,这些建设所必须的资源在建设设施里面发挥着作用还没有仓储费用,而且城市的功能完善对于文化的发展也是有极大的促进作用的。
  我们认识到城市的发展,也就知道在一个城市的开发建设应当去怎样做,对于一个城市的投资热点在哪里!对于一个开始发展的功能化的小城市,市中心和交通要道永远是最好的投资建设的开发方向,而对于更发达的城市,有医疗配套和教育配套的地方价值就更高,北京的学区房就一直价格居高不下,而对于一个以文化驱动的城市,带有文化内涵的东西成为了奢侈品,就如北京的四合院,对于这样的奢侈品是不讲性价比的,因此在文化中心城市住房可以成为奢侈品可以远远的售价偏离租金,同时出现商住倒挂的现象,原因就是你的文化可以吸引全社会的富人和财富到你这里来,在你这里买房子的不光是本地的人还有外来的富豪,这也就是市场下上京沪杭等地的房价成为天价的真正背景,其中的原因就是中国的其他城市文化太稀缺了,中国的文化资源基本就只在这几个城市,这样的房价就可以成为艺术品的价格脱离成本和投资收益,也脱离普通人群的收入,因此对于核心城市的房价就是奢侈品的价格,对于这样的奢侈品是面对它特有的消费人群,对于奢侈品讲价格收入比是没有意义的,因此对于印度孟买的百万美元的豪宅也可以建筑在贫民窟旁边看臭水沟,因为孟买是印度的文化中心住在这里本身就是奢侈,印度的富豪更是不惜10亿美金建设自己的豪宅,对于文化的高端是离不开财富的冗余的,其价值在于对于全社会的示范效应,而对于低端更确切的说是一种民俗,是一种宣泄而不是引领。这样的投资规律,也是资本在城市从功能城市向文化城市发展过程中资本推动的体现,资本的流动使得城市的发展按照既定的规律方向得到源源不断的资金,这也是文化发展离不开经济上的看不见的手的具体过程。
  在人类历史上物质生产能力相对低下的封建时代,为了发展高端的文化和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我们还可以看到的就是城乡差别的拉大,各个封建国家的首都由于皇帝(国王)和大臣在首都的集中造成首都等核心城市拥有巨大的财富积累造就巨大的财富落差,成为一个封建文明的物质基础,这样的物质基础是整个国家科技和文化的制高点,就如马可波罗到元大都所看见的震撼一样,封建时代的高度文明也是来自于城市的富裕,我们的京剧也是形成于盛世的北京,依靠的是精益求精的听戏贵族不惜成本的追求,再如在2000年前的罗马斗兽场可以容纳的人数和建筑规模就与我们今天的奥运体育场可比了,这里不仅仅是要看到它能够建设这样大的设施提供这样的功能,更要看到的是他能够集中这样多的人来看斗兽这样的文化需求,这样的核心城市是那个时代的文明需要,这些核心城市的文明高度决定了当时那个国家的文明竞争力的大小。
  而对于当今也是发展中国家的核心城市优先发展,只有你的核心城市的发展达到了与西方发达水平,核心城市的文化可以与之竞争抗衡的地步,你的国家才有可能在同样的高度与发达国家竞争,发展中国家的核心城市是一个与国际发达国家接轨和博弈的平台,因此不光是京津沪的中国核心城市在与世界接轨,金砖四国的其他国家的核心城市更是如此,他们的房价均成倍的高于中国,这些高房价的背后是他们集中了一国之文化资源,高房价收益所带来的是全国的资源性流入,这些流入以支撑这样的国际竞争的成本。因此我们不应当只把眼光放到核心城市与地方的差别上,还应当看到核心城市的发达背后的文化竞争和国际竞争的积极意义,如果真的搞得各个地方都平均了,反而按照经济学原理是效率最低下的。在这里公平和发展是要兼顾的,不能被竞争对手以绝对公平为诱饵引导到以前的绝对平均化的老路上去。只有核心城市发展了,达到本文所论述的城市由盛转衰的拐点,这些核心城市就会不断的输出人才和文化资源,带动整个社会的发展,这对于一个国家是由点及面的过程,没有制高点也就没有高水平的面。
  而中国的历史也是这样,我们看着无比玲珑魅力的园林,背后就是当年富豪不计工本的兴建,据说胡雪岩购买一块山石就可以花费白银8万两,对于这些奢侈品你怎么能够以商品房来对待?对于国外也是同样,在美国崛起的时候,美国修建的摩天大楼创造了美国摩天大楼的现代繁华文化,这样的大楼的造价如果以白银或者黄金计算,考虑当年的白银购买力,在今天看来也是不可企及的高价,当年帝国大厦的一套房的造价就达到白银10万两的水平。而迪拜就是这样现代文化的翻版,迪拜所建造的豪华建筑吸引了全球的富豪明星,带来了各国文化在此交融,把这样的城市建造在没有水的沙漠之上,背后对于城市的推动不是功能而是文化。因此对于不惜代价的标志性的工程,不仅仅是政绩也有其文化的意义,就如美国的自由女神像和被恐怖袭击毁坏的世贸中心,美国为此投入了巨大的资金建设,其意义也不是仅仅在于其商业价值,对于袭击后废墟上重建,更是一种精神上的力量需要。
  而对于我们的政府领导,需要的就是针对城市形成的不同时期进行引导,保持城市发展动力的连续稳定,对于一个形成中的城市,就要不断完善其功能服务和配套设施,而对于一个功能性已经完善的大城市,需要的就是加强文化的建设,从文化的基础方面医疗、教育、信息、科技等等开始,逐步向文化的高端方面艺术与思想过渡,完成城市的升级和功能转型,认清城市的发展过程和城市的发展动力,也就是认清了客观规律,顺应客观规律的发展是事半功倍的领导艺术。我们很多人在西方学者的引导下说城市基建等等的GDP赶不上科技发展,也没有制造业那样的直接创造财富,但是这样的城市建设是一个重要的财富积累的过程,也是一个国家发达的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在这样的阶段中国的房地产和城市基础建设就是发展和发达的关键过程,我们所说的科技发展文化发展都要在这样的基础上而不能是空中楼阁。
  
  未完待续……
  
  
  

作者:谁是谁非任评说 回复日期:2011-06-14 15:12:41 
回复 
  七、宏观调控与在铁轨上玩耍的孩子
  
  讲一个哲理故事说明市场调控的问题,这是一个有名的哲理故事,现在我讲这个故事就是要让大家理解经济的规律不要人为的自作聪明的干涉有多么的重要。故事是这样的:有两条铁轨,一条正在使用而另外的一条是废弃的,一群小孩在正在使用的铁轨上玩耍,只有一名小孩在废弃铁轨上玩耍,此时火车开过来了,你已经无法上火车停下来,但是可以搬动铁轨的道岔让火车开入废弃的铁轨,可是这样就要牺牲那一名在废弃铁轨上玩耍的小孩,这样的以保护其他更多孩子的生命的动机牺牲了一名玩耍的小孩,似乎是很可以理解的,但是问题是这样的吗?
  首先就是那名孩子是唯一做出正确决定在安全的地方玩耍的孩子,反而是要对于做出正确行为的孩子遭受厄运,做了错事由于人多反而无事了,为了保护错误的人牺牲正确的人,这本身就不公平。因此很多以为了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为幌子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事情,是否就真的合理合法吗?这样的方式要是成为规则,就没有人坚持正确的,而是所有人随大流社会进入平庸化。
  再进一步看的就是对于在有火车的铁轨之上玩耍的孩子,他们应当知道会有火车来,时刻会有火车来进行躲避的准备,即使是火车驶来也会尽力跑开,所受到伤害的可能性是有限的,而对于在废弃的铁轨上玩耍的孩子却不会想到废弃的铁轨还会有火车开来,你突然让火车开过去的话他一点都没有准备,受到伤害的可能性就极大了。这样的环境状态的不同,也是必须要考虑的因素,孩子多地地方肯定好玩,但是另外的孩子不去的原因就是要对于火车来了担惊受怕,如果你的行为成为惯例导致做出正确决策的孩子还要与其它孩子一样担惊受怕,那么有谁会坚持走正确的道路?中国为了保护很多垄断势力的既得利益而扼杀创新的新生力量,其危害不类似于此吗?其结果必定导致企业没有长远战略,因为他们正确的长远战略也要为错误的既得利益让路受损的。
  最后更重要的是火车上还有乘客,废弃的轨道肯定是不安全的,把火车引入废弃的轨道是对于更多人的一车乘客安全的不负责任,最后就是为了几个孩子的危险可能性,牺牲了一名孩子并且把一车乘客引入了实际的危险。很多中国式的调控就是如此,这些乘客就相当于老百姓或者中国经济,为了那些做出错误决定的孩子的“巨大”利益,结果是让更多的人得不到安全,调控的结果经常是最后经济走入非正常轨道让老百姓买单。
  因此对于这样的情况不干预是最好的方式,火车开来在正常的轨道上乘客很安全,一群在铁轨上玩耍的孩子看到火车来了会自己躲开,而做出正确选择的在废弃轨道上玩耍的孩子可以玩得更好不受影响。这就是市场经济自动运行自我调节的真谛,但是我们的市场调控就是总是为了保护更多的人的利益,这多数人是不懂事在铁轨上玩耍的孩子们,而对于知道安全在安全地方上的精英却被牺牲了,为了他们的利益把铁轨导向废弃的车道,让整个经济和全社会的老百姓承受风险。但是这样的行为冲动却难以得到有效的制止,就如你看到故事中的险情会忍不住搬动火车道岔一样,作为一个国家的领导也会有这样的冲动,更何况这样的行为还能够带来政治的作秀,就如你的搬动道岔变成了见义勇为成为了英雄,可以给观众解说成为营救了多个孩子的生命,而被牺牲的孩子却不会被提及,领导成为营救孩子们的英雄,事情发生后给你的观感就是为了众多孩子的生命有所牺牲是有为的、敢于承担责任的之类等等说法,溢美之词不胜言表,但是很多事情的表象和实质是有巨大的不同的。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一个城市的发展是依托资源,依靠人流、物流和信息流的集中,从服务性的功能驱动的功能城市向以文化驱动的文化城市发展的,城市的发展的每一个历史阶段都有其特有的规律,进行适度的超前建设是一种资源性的储备还可以促进文化的需求,而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模式就是要首先让核心城市更加发达达到可以与世界接轨的高度,以此与世界进行博弈和带动其他城市的发展,这就是在国内城市版的“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再带动大家致富”,文化发展需要物质基础,现阶段中国的经济建设就是应当夯实这样的物质基础,而不是被西方的声音误导的在空中楼阁上做文化泡沫,这样的物质基础是从一个城市的基础设施和房地产开发开始的。解读一个城市就如读一本好书,恰恰就是给人思想和认识上的飞跃提高,结合原来的工作经验,让人无限感慨,对于城市经济需要在更高的视角上系统的认识。思考中国的崛起发展模式,也要从解读城市发展为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