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瑜太极网:第3章?世界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6:10:40
第3章 世界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
资料提供:文都教育
 
2008年09月18日10:26  来源:人民网-教育频道
【字号大中小】打印留言论坛网摘手机点评纠错 E-mail推荐:  
一、选择题Ⅰ,即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下列每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在国家社会发展问题上,有一种观点是“一言以兴邦,一言以丧邦”。这种说法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65)()
A.强调必然性的机械决定论观点
B.否认必然性的非决定论观点
C.强调必然性和偶然性统一的辩证法决定论观点
D.否认偶然性的宿命论观点
2.唯物辩证法包含了丰富的理论内容,指导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85)()
A.质量互变规律
B.对立统一规律
C.世界普通联系的观点
D.否定之否定的观点
3.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本题难度系数为08)()
A.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B.事物发展变化的基本形式和状态
C.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
D.事物发展的不同趋势或趋向
4.偶然性对事物的发展(本题难度系数为07)()
A.不起任何作用
B.起促进或延缓作用
C.有时起作用,有时不起作用
D.起决定作用
5.构成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8)()
A.普遍性和特殊性
B.同一性和斗争性
C.绝对性和相对性
D.对抗性和非对抗性
6.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8)()
A.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B.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C.矛盾的不平衡性原理
D.对立统一规律
7.由抽象到具体的过程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8)()
A.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B.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
C.理性认识发展的过程
D.认识过程中的第二次飞跃
8.“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句诗包含的事物发展的哲学道理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75)()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是曲折发展的
C.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D.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9.下列各项古代汉语表述,属于因果关系的有(本题难度系数为07)()
A.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B.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C.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D.孟冬十月,北风徘徊
10.把同质的事物区别开来的依据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8)()
A.事物的度B.事物的属性和量
C.事物的规定性D.事物的特殊矛盾
11.事物中的真相和假象的区别是(本题难度系数为)()
A.表现事物本质的是真相,不表现事物本质的是假象
B.客观存在的是真相,主观想象的是假象
C.表露于事物外部的是假象,隐藏于事物内部的是真相
D.从正面表现事物本质的是真相,从反面表现事物本质的是假象
12.主观辩证法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7)()
A.主体活动的辩证法
B.客体活动的辩证法
C.思维活动的辩证法
D.感性认识的辩证法
13.形而上学的否定观的实质(本题难度系数为08)()
A.认为一切都是不确定、不可知的
B.否定中包含着肯定的因素
C.一味地否定
D.把肯定与否定绝对地对立起来
14.有一种观点认为“是就是,否就否,除此之外,都是鬼话。”这句话的实质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7)()
A.唯心主义的B.旧唯物主义的
C.辩证唯物主义的D.形而上学的
15.在辩证法理论中,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关系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8)()
A.重点论以两点论为前提,两点论内在地包含着重点论
B.两点论以重点论为前提,重点论内在地包含着两点论
C.重点论以两点论为内容,两点论以重点论为形式
D.两点论以重点论为内容,重点论以两点论为形式
16.辩证法的否定即“扬弃”,它的含义是指(本题难度系数为07)()
A.抛弃
B.事物中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相结合
C.纯粹的否定
D.既克服又保留
17.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7)()
A.是否显著激烈
B.是否迅速明显
C.是否超出度的界限
D.是否引起事物变化
18.中国古人说:“钉子缺,蹄铁卸;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这说明(本题难度系数为07)()
A.事物是由量变引起质变
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C.事物是发展变化的
D.事物的本质是由现象展示的
19.唯物辩证法所理解的度是指(本题难度系数为08)()
A.事物的构成成分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
B.事物保持其质的稳定性的量的限度
C.把事物内容的诸要素统一起来的结构
D.事物保持一定量的质的限度
20.一些地方的人们掠夺性地滥挖草原上的甘草,虽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却破坏了草原植被,造成土地荒漠化,一遇大风,沙尘暴铺天盖地,给人们带来巨大灾难。这些挖甘草的人们(本题难度系数为07)()
A.只看到事物的客观性,没有看到事物的主观能动性
B.月看到事物的绝对运动,没有看到事物的相对静止
C.只看到眼前的直接联系,没有看到长远的间接联系
D.只看到物与物之间的联系,没有看到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21.毛泽东在《矛盾论》中引述列宁的思想,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在于(本题难度系数为075)()
A.分析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B.分析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关系
C.分析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D.具体地分析具体的情况
22.“如果‘偶然性’不起任何作用的话,那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这一观点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8)()
A.宿命论的观点B.唯心主义的观点
C.相对主义的观点D.辩证的观点
23.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本题难度系数为08)()
A.事物的普遍联系
B.事物的发展由量变过渡到质变
C.事物的发展动力是内部矛盾
D.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24.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75)()
A.由低级向高级转化
B.向任何一个方向转化
C.向有利于克服矛盾的方向转化
D.向着自己的对立面转化
25.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本题难度系数为08)()
A.坚持均衡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B.坚持均衡论和一点论的统一
C.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D.坚持发展地看问题
26.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的客观性是指(本题难度系数为08)()
A.矛盾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
B.矛盾只存在于社会领域中
C.矛盾只存在于自然界中
D.矛盾是客观世界在主观世界中的反映
27.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普遍联系是指一切事物、现象(本题难度系数为08)()
A.都有共同点
B.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一部分
C.都处于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中
D.都没有确定的界限
28.唯物辩证法所理解的发展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75)()
A.事物由不完善向比较完善的转化
B.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C.事物的绝对运动
D.物质世界的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29.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85)()
A.质和量的相互转化
B.肯定和否定的相互转化
C.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D.矛盾双方的互相排斥、互相否定
30.在我国北方的一些地区,推行了退耕还林的政策,原因是耕种虽然可以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但破坏了植被和生态,结果是土地荒漠化。退耕还林政策的制定是由于认识到(本题难度系数为07)()
A.不仅要看到事物的客观性,还要看到人们的主观能动性
B.应看到事物的绝对运动,也应看到事物的相当静止
C.要看到事物之间的复杂的普遍联系
D.植树的经济效益更好
31.“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这一观点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8)()
A.形而上学的观点
B.相对主义的观点
C.唯心主义的观点
D.辩证法的观点
32.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意思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7)()
A.世界都是过程,过程都是集合
B.与过程相对的结果是过程集合的世界
C.世界是以往过程的总结
D.一切都在变化发展,没有永恒不变的事物
33.我国汉朝的董仲舒说:“古之天下,亦今之天下;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这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7)()
A.朴素的唯物论的观点
B.唯心论的观点
C.形而上学的观点
D.辩证的观点
34.唯物辩证法认为在事物的发展中,条件的意义在于说明(本题难度系数为08)()
A.条件对事物的发展没有作用,关键在主观能动性
B.条件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C.任何事物都在一定条件下产生、发展、灭亡
D.条件的改变只能引起事物的量变
35.矛盾的同一性是指(本题难度系数为085)()
A.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的性质和趋势
B.矛盾双方的完全一致
C.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性质和趋势
D.矛盾双方没有差别,完全等同
36.主要矛盾是指(本题难度系数为075)()
A.矛盾双方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
B.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过程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C.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D.贯穿于事物发展的始终并规定事物及其过程的矛盾
二、选择题Ⅱ,即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下列每题的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意的。少选、多选、错选,该题不得分。
1.形而上学和唯物辩证法的对立表现在(本题难度系数为07)()
A.孤立的观点与联系的观点
B.静止的观点与发展的观点
C.否认矛盾的观点与主张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的观点
D.主张规律是主观的观点与主张规律是客观的观点
2.社会主义荣辱观“八荣八耻”的最后一项是“以骄奢淫逸为耻”。奢靡可能会逐步发展以致危亡,这其中包含的哲学道理有(本题难度系数为06)()
A.量变最终必然引起质变
B.量变随时可能引起质变
C.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D.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3.关于唯物辩证法的“度”的概念的正确的理解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7)()
A.度就是事物变化的关节点
B.度是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量的规定性
C.质变就是对度的规定性的突破
D.度是区分事物量变和质变的标准
4.关于矛盾的特殊性,理解正确的有(本题难度系数为08)()
A.它决定事物的特殊本质
B.它在一定条件下向普遍性转化
C.矛盾着的事物及其各个方面均有其特点
D.人的认识从矛盾特殊性开始,科学认识就在于把握矛盾的特殊性
5.个性与共性的关系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8)()
A.个性中包含共性,共性寓于个性之中
B.个性寓于共性之中
C.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D.没有个性就没有共性
6.矛盾解决的形式主要有(本题难度系数为07)()
A.矛盾双方平衡发展
B.矛盾一方克服另一方
C.矛盾双方同归于尽
D.矛盾双方融成一个新事物
7.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7)()
A.调和矛盾双方的对立
B.规定事物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的基本趋势
C.使矛盾双方都发生变化
D.提供矛盾双方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8.休谟认为,因果联系是由于人们多次看到两组现象前后相随而形成的心理习惯。这是一种(本题难度系数为08)()
A.唯物主义的观点
B.唯心主义的观点
C.不可知论的观点
D.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9.根据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8)()
A.认识事物的量
B.认识事物矛盾的特殊性
C.认识事物的质
D.认识事物的质和度
10.辩证唯物主义的辩证否定观认为,辩证的否定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7)()
A.事物的自我否定
B.事物之间联系的环节
C.事物发展的环节
D.扬弃
11.矛盾斗争的绝对性是指(本题难度系数为06)()
A.相对于矛盾的同一性,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
B.斗争性存在于具体的条件之中,又能打破这些条件的限制
C.斗争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D.矛盾的斗争不能离开同一性但又能破坏着同一性
12.中国传统哲学主张有差别的矛盾的统一,更重视“和”的统一,其表现为(本题难度系数为06)()
A.“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B.“有反斯有仇,仇必和而解”
C.“礼之用,和为贵”
D.“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3.新生事物不可战胜的原因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7)()
A.新生事物里有新的结构和功能适应变化了的环境
B.新出现的事物较以前的旧事物在时间上更后出现
C.新生事物吸取了旧事物中的合理的因素
D.新生事物否定了旧事物中的消极因素
14.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这是因为(本题难度系数为07)()
A.它揭示了事物的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的根本动力
B.其他规律是由对立统一规律推演出来的
C.它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D.它是理解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钥匙
15.在唯物辩证法看来,系统的特征有(本题难度系数为085)()
A.系统的结构性B.系统的整体性
C.系统的层次性D.系统的开放性
16.辩证法的“过程论”的观点认为(本题难度系数为07)()
A.前进的方向是世界过程中的主导
B.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
C.存在即是过程
D.凡是产生出来的东西都是要灭亡的
17.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在本质上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7)()
A.物质世界的一般变化
B.不仅包括量变,而且主要是质变
C.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D.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
18.唯物辩证法的量变是指(本题难度系数为08)()
A.事物数量的增减或场所的变更
B.质变过程中有量的特征
C.事物前进过程的中断
D.事物在度的范围内的延续和渐进
19.联系的条件性指(本题难度系数为075)()
A.一切都是有条件的
B.有条件本身是无条件的
C.离开了条件一切都无法理解
D.一切随时间、地点、条件而转移
20.主要矛盾与非主要矛盾的关系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8)()
A.相互联系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B.非主要矛盾的解决对主要矛盾的解决起着决定的作用
C.解决好主要矛盾,非主要矛盾就容易得到解决
D.非主要矛盾对主要矛盾有影响作用
21.下列哪些说法是对矛盾特殊性原理的具体运用(本题难度系数为075)()
A.对症下药,量体裁衣B.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C.物极必反,相反相成D.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22.偶然性与必然性的关系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75)()
A.偶然性中包含着必然性
B.必然性制约着偶然性
C.偶然性表现必然性,是必然性的补充
D.必然性通过偶然性为自己发展开辟道路
23.下列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关于矛盾普遍性的思想的有(本题难度系数为08)()
A.“物生有两”B.“万物莫不有对”
C.“耦之中又有耦”D.“过犹不及”
24.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8)()
A.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
B.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问题
C.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相对和绝对的关系问题
D.矛盾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的关系问题
25.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内因和外因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8)()
A.内因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起到推动事物发展的作用
B.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是第一位的原因
C.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
D.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26.辩证的否定观与形而上学的否定观的对立表现为(本题难度系数为07)()
A.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还是外力作用的结果
B.否定是联系的、发展的环节还是否定就是否定一切
C.否定是必然的还是偶然的
D.否定是亦此亦彼的“扬弃”还是非此即彼的“抛弃”
27.划分新生事物的标志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85)()
A.最新出现的新事物、新现象
B.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的事物
C.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事物
D.事物的新形式上
28.关于蝴蝶效应,有人举例说北半球一只蝴蝶扇动翅膀,就可能引起了南半球某个地区的气象变化。这个事例可以说明(本题难度系数为07)()
A.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B.所谓联系是主观的
C.思维是世界普遍联系的基础
D.世界的普遍联系是通过“中介”实现的
29.个别与一般的关系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8)()
A.一般只能通过个别而存在
B.个别与一般相联系而存在
C.个别与一般的区别是相对的
D.任何一般都是个别的或个别的一部分、一方面
30.普遍联系是世界物质统一性的内在体现,它的含义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8)()
A.任何事物内部诸要素是相互联系的,并且与其他事物处于相互联系之中
B.世界的发展过程仅是纵向联系
C.不同事物通过一系列中介统一起来
D.任何事物都是世界发展链条上的不同的环节
一、选择题Ⅰ
1.【答案】B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规律的必然性的认识,还考查了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一言以兴邦,一言以丧邦”否定了国家发展的规律,夸大了历史人物及其言行的作用,是否认必然性的非决定论的观点,并是一种英雄史观。
2.【答案】B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立统一规律在唯物辩证法中的地位。在辩证法的三大规律中,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这是辩证法的基本知识。
3.【答案】C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辩证法各个规律特殊作用的理解。命题A是对立统一规律的作用,命题B是质量互变规律的作用,命题D是干扰项。C揭示的是否定之否定规律的作用,所以本题选C。
4.【答案】B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偶然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的知识点。偶然性在事物发展中不起决定作用,但偶然性是不可缺少的,不是不起任何作用,也不是有时起作用,有时不起作用,而是时时都起作用的,只不过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或延缓作用。所以本题选B。
5.【答案】B
【解题思路】本题是对对立统一规律和矛盾概念最基本含义的理解。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就是斗争性和同一性的关系,所以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就是同一性和斗争性。
6.【答案】A
【解题思路】本题也是考查关于矛盾问题的基本知识点。矛盾问题的精髓就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就是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7.【答案】C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认识发展具体过程的知识点。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是理性认识由概念到理论体系的不断深化过程,是理论体系的形成过程,所以属于理性认识发展的过程,本题选C。
8.【答案】C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发展的观点的理解,具体是对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观点的理解掌握。命题A、B、D本身的表述都是正确的,但就题干来说,杜甫的这句诗所体现的事物发展的哲理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新事物不断取代旧事物,所以选命题C。
9.【答案】C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因果关系的内涵的把握。命题A、B、D都是描述,前后没有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无法形成必然的因果判断。只有命题C符合题意。
10.【答案】B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质、量、度的认识。对于不同质的事物,事物的质的规定性是区别的依据。度是确定事物有量变和质变的依据,对于同质的事物,因为质是相同的,所以区别的依据是事物的属性和量。
11.【答案】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辩证法关于本质与现象的观点,具体是考察对真相与假象的区别。真相和假象在日常生活语言中有约定俗成的含义,这容易给选择带来困惑。A、B、C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真相和假象的区别的表述。现象都表现事物的本质,从正面表现事物本质的是真相,从反面表现事物本质的是假象。
12.【答案】C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认识。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观辩证法有特定的内涵。马克思主义把辩证法划分为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客观辩证法是自然和社会运动的辩证法,主观辩证法指思维活动的辩证法,主观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的反映,选择命题C。
13.【答案】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辩证的否定观的认识。形而上学否定观的实质是不能辩证地看待肯定与否定的关系,不是肯定一切,就是否定一切,把肯定与否定完全对立起来。命题A是不可知论。命题B是辩证的否定观的一部分。命题C只是形而上学否定观的一种表现。所以本题选D。
14.【答案】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辩证的否定观和形而上学否定观的认识。题干所引的话,是恩格斯批判的形而上学的典型名言,体现的是形而上学思想的实质,即把对立的东西绝对地对立起来,在对立中看不到统一,在统一中看不到对立。所以本题选D。
15.【答案】A
【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对矛盾规律的两点论和重点论最基本关系的理解。选项BCD都是干扰项。两点论和重点论最基本的关系就是“重点论以两点论为前提,两点论内在地包含着重点论”(A项)。
16.【答案】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扬弃”这一概念的把握。辩证的否定又称扬弃,它本身的含义就是“既克服又保留”(恩格斯语)。
17.【答案】C
【解题思路】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关于度的知识点。事物的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的两种状态。在事物的变化过程中,断定事物是处在量变阶段还是质变阶段,其根本标志是看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了度,所以本题选C。
18.【答案】B
【解题思路】此题是考查对唯物辩证法关于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确认和理解。题干引用的是中国古人讲的包含丰富辩证法思想的著名的一段话。是说如果战马蹄上的钉子丢了,铁蹄会脱落,战马会跌倒;战马跌倒了,战士会摔伤而不能作战,战争会失败;战争失败了,国家就会灭亡。这正好说明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观点。
19.【答案】B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度的概念的理解把握。度是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量的幅度或者说限度。故选B。
20.【答案】C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唯物辩证法中关于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理解和把握。题干引用人们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的实例。他们只注意到甘草和经济利益的直接联系,而没看到因甘草滥挖破坏植被进而造成土地荒漠化,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的间接联系。题中只有C项最符合这层意思,所以是正确答案。
21.【答案】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掌握情况。只要考生知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这个基本的知识表述,就会很快选出正确答案D项。
22.【答案】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必然性和偶然性辩证关系的认识。把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关系运用到对历史的认识中,这是属于辩证法的观点。题干所引是马克思所说的一句话。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历史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不能把偶然性从历史中排除出去,否则历史就会变得非常神秘。所以选D。
23.【答案】C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命题A、B、D的内容,即是否承认普遍联系、是否承认运动变化和发展以及是否承认量变和质变,都是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之一,但是二者分歧的核心是是否承认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内部矛盾,所以本题选C。
24.【答案】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矛盾和矛盾的同一性的认识。矛盾转化并非是由坏向好,由低级向高级,或是向任何一个方向,而是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矛盾转化的基本观点。
25.【答案】C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矛盾规律中矛盾发展不平衡原理的意义的掌握。矛盾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主要矛盾决定和影响着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次要矛盾不起决定作用,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在每一对矛盾中,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主要方面与非主要方面在一定条件下也相互转化。我们在工作中应分清主次,既要坚持“重点论”,即要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坚持“两点论”,做到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所以该题正确答案为C项。选项D的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干的内容。
26.【答案】A
【解题思路】此题是考查考生对矛盾的客观性的理解和把握。科学和科学发展的历史证明,矛盾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对立统一关系,一切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矛盾是事物的普遍本质。因此,矛盾具有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质,矛盾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
27.【答案】C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联系的基本含义的理解。联系的最基本的含义便是承认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中。
28.【答案】B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唯物辩证法“发展”知识点的把握,发展的最重要特点便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事物由不完善向比较完善的转化,也是属于变化发展,但不是发展的本质特点,所以A不选。事物的绝对运动,以及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与发展都有关联,但不属于最佳选择,所以C、D不选。
29.【答案】C
【解题思路】此题是考查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题中的四个选项,“质和量的相互转化”(A项)是揭示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问题;“肯定和否定的相互转化”(B项)是讲事物发展的道路和趋势问题;“矛盾双方的相互排斥、相互否定”(D项)是讲矛盾的对立关系。这样将ABD三个干扰项排除,C项是最符合题意的,实际上所谓“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就是指矛盾着的双方既斗争又统一,推动着事物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30.【答案】C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的认识。认识事物应把握事物的普遍联系,把握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符合题干要求的只有命题C。
本题代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以现实事例为材料的典型出题方式,值得考生引起注意。
31.【答案】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辩证唯物主义的条件论。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这个命题强调了条件对事物存在的重要性,是符合辩证法的观点的表述。本题选择命题D。
32.【答案】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的发展的观点和过程论的观点。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这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思想。命题D是符合这一辩证法思想的表述。命题A是望文生义的,命题B恰恰没有强调事物的发展。命题C同样没有强调事物的发展。
33.【答案】C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辩证法的发展的观点的认识。董仲舒的这句在《天人三策》中提出的看法是,古之天下亦今之天下,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即古今没有变化和发展,这是属于机械的、形而上学的观点。所以本题选C。
34.【答案】C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辩证唯物主义的条件论的理解。命题A是唯心主义的,片面强调主观能动性。条件不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事物的内部矛盾,所以B是错误的。条件的改变并非只会引起事物的量变,根本条件的改变也可以引起事物的质变,所以D也是错误的。条件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因素的总和,任何事物都在一定的条件下产生、发展和灭亡。所以本题选B。
35.【答案】C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矛盾同一性概念的理解和把握,命题A是矛盾斗争性的基本含义,而命题B、D则否认差别,把矛盾的同一性看作是完全等同,这是形而上学的观点。本题中对矛盾同一性正确表达的只有命题C。
36.【答案】B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主要矛盾概念的理解掌握。命题A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不是主要矛盾,命题C是次要矛盾,命题D是根本矛盾,只有命题B揭示的是主要矛盾。
二、选择题Ⅱ
1.【答案】ABC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区别。根据相关的基本知识点,辩证法是联系、发展与主张矛盾是事物发展动力的观点,而形而上学是孤立、静止与否认矛盾的观点。命题D不属于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而是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分歧。
2.【答案】CD
【解题思路】本题结合现实材料,来考查对量变质变辩证关系的认识。命题A、B都没有强调是否达到“度”,它是量变能否引起质变的关键。量变是质变的基础,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命题C、D为正确选项。
3.【答案】BC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度的概念的全面理解。度是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量的规定性,因此度不是关节点,关节点是度的两端。按照关于度的基本知识点,符合题干要求的就是选项BCD。
4.【答案】ABC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矛盾特殊性的全面理解。矛盾特殊性是决定事物的特殊本质,是人的认识的开始和科学认识的依据。由于事物发展的无限性,在一定条件下矛盾的特殊性向普遍性转化。依据对本题的分析,本题所有命题均符合矛盾特殊性的含义,所以全选。
5.【答案】AC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共性与个性,也即普遍性与特殊性、一般与个别的知识点。根据二者辩证关系的基本知识点。本题只有命题B不合题意要求,其他全选。辩证法认为共性寓于个性中,共性没有单独的存在,所以,不能反过来说,个性寓于共性之中。
6.【答案】BC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矛盾的解决方式的知识点。矛盾的解决是对事物质变方式的解决。在本题中,选项A不对。矛盾双方平衡发展,属于量变,矛盾双方共处也属于量变,这两种形式下,矛盾还没有最终解决,而命题BCD,则是事物质变解决的方式,也是矛盾解决的形式。
7.【答案】B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矛盾同一性基本作用的理解。矛盾同一性的作用是两个方面,一是使矛盾双方得以存在和发展,二是规定事物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的基本趋势。符合矛盾同一性作用的是命题BD。
8.【答案】BC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因果联系的客观性。唯心主义否认因果联系的客观性,认为因果联系是人的主观精神的产物,所以命题B符合题意。题干的命题否认因果联系的客观性,将自然地导致不可知论,所以命题C符合题意。
9.【答案】BC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质的认识。认识事物的基础是,首先要把该事物与他事物区别开。要实现这种区别,就要认识事物的矛盾特殊性,即认识事物的质。所以本题选择B、C。事物的量和度也是认识事物的方面,但不是基础。
10.【答案】AC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辩证的否定观的准确把握。辩证的否定不是形而上学的否定,辩证的否定是既克服又保留,是自我否定,是联系的、发展的环节,辩证的否定又叫扬弃。命题B是干扰项,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指的不是事物之间的联系,而是事物自身的联系、发展。本题A、C、D符合辩证的否定观。
11.【答案】BC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矛盾的同一性与矛盾的斗争性的把握。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矛盾观,矛盾斗争的绝对性、无条件性,并不是说矛盾的斗争不需要条件,它指的是矛盾双方的斗争是无条件的。矛盾的斗争性可以打破条件的限制。所以B、C、D是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表述。A是错误的,矛盾斗争性的绝对并不是相对于矛盾的同一性而言的。
12.【答案】ABC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中国传统哲学中有差别的统一的把握。中国传统哲学重视“和”的统一,这里的“和”指有差别的对立事物之间的和谐统一。根据这种理解,再加上对以上话语的解读,可以知道命题A、B、C、D均符合题意。
13.【答案】AC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辩证唯物主义的发展观的把握,具体是对新生事物的理解。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新生事物之所以为新生事物是由它本身的性质决定的,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生事物的内涵不是指时间上新出的事物,时间上的新不是新生事物的特点,所以排除命题B。其他都是新生事物的特点。
14.【答案】AC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立统一规律。命题A、C、D都从某一角度揭示了对立统一规律之所以是辩证法的核心的道理。命题B不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辩证法的其他内容和对立统一规律不是推导和被推导的关系,所以排除B。
15.【答案】ABC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唯物辩证法的系统观念的认识。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组成的具有稳定结构和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的主要特征是:①系统的结构性。②系统的整体性。③系统的层次性。④系统的开放性。所谓开放性是指系统可以和外界进行交流。
16.【答案】ABC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辩证的发展观与过程论的认识。唯物辩证的发展观认为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所以一切都是过程,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但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并不等于不承认发展,相反在过程中,前进的方向是主导的,从发展的观点来看,一切存在都是暂时的。
17.【答案】BC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发展的哲学含义的理解。
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正因为这样,所以发展不是一般的变化,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变化,因此命题A在不选之列。命题D,是关于事物量变的概念,也没有体现发展的本质。在本题中,符合题意要求的只有BC。
18.【答案】A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的量变概念。在本题中,命题C,即“事物前进过程的中断”,是事物质变的表述,不属于对量变的正确意义的表达,所以在不选之列。命题B表达的是在质变过程中有量的特征,指的是新的质的量的扩大,不属于量变本身的特点。命题AD是对量变含义的正确表达。
19.【答案】ABC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联系的条件性即辩证法的条件论的认识。联系的条件性指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要素的总和。任何事物存在都是有条件的,一切随时间、地点、条件而转移,只有有条件本身是无条件的。
20.【答案】AC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辩证关系问题。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对全局的解决起到主要作用,不能反过来说,非主要矛盾对主要矛盾的解决起着决定作用,所以命题B不对。
21.【答案】AB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矛盾特殊性原理的理解运用。A、B、D三项都是根据具体的特殊矛盾具体解决问题的做法。C项是对立统一的辩证法思想。
这道试题要求考生对选项中采用的成语和俗语有一定的理解能力,但难度不大。
22.【答案】ABC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必然性与偶然性关系的全面理解。本题四个选项都是二者辩证关系的表现。必然性与偶然性、本质与现象、可能性与现实性、原因与结果这四对范畴及其辩证关系,是需要掌握的选择题考点。值得考生引起重视。
23.【答案】ABC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中国传统哲学关于矛盾普遍性问题的了解和认识。A、B、C三项中的“两”、“对”、“耦”都是指矛盾的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D项是关于度的哲学思想。
24.【答案】AC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关于矛盾问题的基本知识点。毛泽东明确指出,矛盾问题的精髓就是共性与个性、相对和绝对、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问题,所以本题选AC。
25.【答案】BC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矛盾规律的内因与外因关系原理。辩证法认为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依据以上辩证法的观点,命题BCD符合要求。
26.【答案】AB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辩证的否定观与形而上学的否定观的认识。辩证的否定观认为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联系的、发展的环节,肯定中包含着否定,否定中包含着肯定,是肯定与否定辩证的统一的“扬弃”。形而上学的否定观则把肯定与否定绝对地对立起来,否定是不包含肯定的绝对否定,肯定是不包含否定的绝对肯定。命题C不是辩证的否定观与形而上学的否定观的对立所在。
27.【答案】BC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新生事物概念的把握。辩证法认为,新生事物是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的事物。命题A、D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对新生事物的表述,所以选择命题B、C。
28.【答案】A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唯物辩证法的普遍联系观点的理解。虽然事例本身不一定正确,但题干要求是选出正确的辩证法的观点。不能否认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普遍性根源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本身是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中介的普遍性、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性的体现。命题A、D符合唯物辩证法对普遍联系的观点的描述,命题B、D否认联系的客观性,是错误选项。
29.【答案】ABC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一般与个别的辩证关系,也即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本题四个命题都符合要求,所以全部选择。
30.【答案】ACD
【解题思路】本题在于考查对普遍联系含义的把握。在本题中,除命题B认为发展仅是纵向联系是不对的外,其他都符合普遍联系的内容,所以选择A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