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su m37°呼吸官网:让大学和城市的发展联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3:42:06
一位四十年代生人知名学者的来信: 让大学和城市的发展联动

  大连,您好!

  在大连读书、任教已经将近40年了。细细想来,从当年一个稚气未脱的南方青年成为现在一个地地道道的大连人,有过太多的为大连自豪、骄傲、担忧和焦虑的时刻。但是贯穿全程的感情是充满着对大连的希望和热爱。

  记得上世纪70年代,大连还是一个安静、洁净的小城市,街道上人很少,以气候好、山清水秀著名。最热闹的商业区是火车站附近的天津街,最大的百货公司是“东方红”和“太阳升”百货大楼,即如今秋林公司和大连商场的前身。星海广场在那时还是一片盐田。从青泥洼桥通往栾金村的2路公共汽车(现在的406路)的末班车是晚上八点。黑石礁以外主要是农田,只有到大连工学院(大连理工大学)和大连海运学院(大连海事大学)附近才能见到隐秘在树林中的楼房和灯光。

  光阴荏苒。改革开放三十余年,如今的大连已经是一个大都市了。北方香港、东北亚航运中心、物流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园区、生态科技创新城、海外学子创业园、服装节、啤酒节和夏季达沃斯接踵而来,速度快得令人目不暇接。而学校则相对平静、匀速一些,教师面对的是一年又一年入学、毕业的学生,遵循的是教学日历和培养计划。这常常使我想到大学和城市的发展怎么协调、联动起来?

  一个一流城市的建设与发展,需要有一所甚至几所一流大学的支撑。这些年来我曾多次到国外进行学术交流,感受到城市(区域)发展与大学关系的紧密。如果没有紧邻的斯坦福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名牌大学的科学支撑和大量技术精英的加盟,引领全球IT产业的硅谷可能还是原来名不见经传的北加州小城圣荷西(San Jose)和圣塔克拉(Santa Clara)。现在,已经有开发商把这两个地名以楼盘项目引入了大连,越来越多的大连人也渐渐知道了这两个小城。如果没有硅谷的名声在外,显然是不可能的。此外,伦敦附近的剑桥大学、牛津大学,东京的东京大学,芝加哥的芝加哥大学和西北大学,无不是城市发展的科技核心和人才基地,甚至是城市历史的博物馆、图书馆和观光景点。 

  我们大连,也有一些国际上有影响、国内排名前列的大学,多年为大连的经济技术发展和人才培养做出了很多贡献。但是比较上面提到的那些坐落在城市中却没有围墙、与城市水乳交融的国外大学相比,总是还有一丝条条块块上的生分。大连市有过不少名片,诸如足球城,服装城,但是还没有成为科技文化城,大学城和创新人才高地。这些年来,我和助手们培养的硕士生、博士生和博士后研究人员有百名以上,但是留在大连工作的人不到10%。曾经有几位学生悟性很高、潜力很强,我想把这些学生留下来工作,但是都没有如愿。后来,这些学生中的大多数去了北京或上海、广州等南方城市。现在的年轻人与过去的择业观已经大不相同了,个人未来的发展和当前生活的物质基础是优先考虑的主要因素,而大连原来的环境、气候等优势似乎已经起不到决定作用。有的学生认为大连的收入相对南方低,但是日常的消费并不低,因此改行也要去南方,真是十分可惜。特别是我们花很多时间财力到海外去招聘人才,而我们自己培养的人才却流失了。还有一些海外留学归国人员回来以后感到工作和人文环境不顺利,没有能够充分发挥才能、甚至又离开大连了,更是令人扼腕叹息。

  我们大连发展到今天是很不容易的,但是在这个国际国内竞争如此激烈的时代里,我们不进则退。我们在发展,别人也在发展,必须拼速度,拼实力。这个实力不但包括市场、经济和产业方面的硬实力,更包括文化教育、人才培养、创新活力方面的软实力,而且二者紧密相连缺一不可。我们大连必须要在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而支撑这个高科技领域并且在理论和技术的源头上创新的应该是大学和科学研究所。人才的聚集和高科技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高科技的产业多了、大了,才能为人才提供岗位,使他们有用武之地。而有了人才,高科技产业才能不断创新、发展和壮大。从这个意义上说,大连应该把大学作为自己城市培养各级人才的储备基地,形成聚集领军人才和精英人士的集团军。对比上海、广州和郑州等城市大力投资教育,建设高水平的一流大学的情形,我们大连的投入力度还不够足,迈出的脚步显得不够大。具体地说,对于海外留学归国人员和有志在大连奋斗的年轻学子,首先要给他们提供安家落户和开展科研的良好条件。同时出台更关心他们发展的政策,使他们在充分宽容和宽松的环境氛围中工作,才能萌发出更多的创造活力。同时,我相信我们需要一些科技密集型的产业项目,实施高质量的招商引资,同时聚集相关高科技人才。我也了解过一些这样的项目,比如大连生态科技创新城,既有政策的惠及,本身又具备良好的区位条件,如果能做到解除人才生活方面的后顾之忧,在这里发展新能源、新材料、云计算、工业设计等高科技产业,是大有前途的。当然,仅有一个这样的项目可能还不够,我们大连在城市发展的思路中,应该始终有这样的意识:只要栽好梧桐树,不愁金凤凰不来。

  大连,当我们不光有宜人的气候蔚蓝的海天,当我们的城市名片上实实在在地显示出“文化教育城”和“科技创新城”的时候,当各方面的人才蜂拥而至、热衷于生活和工作居住在这里,我们的城市将更有魅力。我相信,这个目标是可以达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