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之无敌坑爹系统txt:童年往事·过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6 18:00:34
童年往事·过年

2008-01-27 17:31:33|  分类: 怀旧篇·如歌岁月 阅读184 评论33   字号: 订阅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村过年习俗见闻

 

  年关将近,过年的气息越来越浓了。俗话说,大人望种田,小孩盼过年。过年时可以吃好的,穿好的,走亲访友,好玩极了。小时候在宜昌老家,每到年关时,特别有喜庆的氛围,生产队里准备一些过年物质。那时候,一年上头很难得见到什么东西,说实话,吃一次肉真的如过年一样。头些年,社员家里还没有喂猪,只有生产队里喂的有猪,到过年时才能分到几十斤猪肉。回到家后,母亲就先炒上一大碗肥肉,到底是用粮食和菜喂养的,炒时散发的肉香味很浓,让我们美滋滋的饱吃一顿。队里还要熬麻糖,主要原料是红薯,每到大人们熬糖时,总会舀上一碗糖水让我们小孩尝尝,甜甜的。糖熬好后,还要继续加工成麻花糖。方法是,在墙上打一根桩,将糖固定在桩上,由一个大人用手去拉糖的另一端,反反复复,拉的次数越多,糖就越白。虽说是寒冬腊月天气,拉糖的人累得满头大汗。糖拉完后,就分到每家每户,以便粘糖果用(土话,即将麻糖用火化开后,放入适当的米子使其粘合,这就是糖果子)

 

为了过年时轻轻松松地玩一阵子,必须多储备一些猪草。那时自留地很少,园田里的菜不多。寻猪草主要是到公家田里挖一些野菜。从农村出来的人都知道,三九天里,到处光秃秃的,野菜不肯长,寻猪菜不是一件易事。有时一半天寻不到一篓子菜。不过寻猪草也是很快乐的事。在天气晴好的日子,队里的伙伴们相邀在一起,挎着篓子,拿着小铲刀,走在乡间的田埂上,说说笑笑,挺热闹的。不过每逢下雨下雪或是寒冷的天道,寻猪草就难受了。记得七十年代中期的一个非常寒冷的冬天,由于寻猪草,我的手懂得皴开了一道道口子,每遇水打湿后疼得很,真的连双手套就没有,有时下颗颗雪籽籽,手冻得无力,但是还是要挺住。手冻皴了,晚上洗澡时就用壶壳油(又名歪壳油)抹一下,也没有去管他。时间一长就自然好了。那时的人真的很泼辣,不像现在这样娇养的。每到冬天,公家的田里种有红花和蓝花苕籽,蓝花苕籽猪子不爱吃,但是红花苕籽却是猪子的美食。不过,人的思想觉悟都很高,爱护公家的庄稼就像爱护自己的一样,很少有人去铲它。

 

进入腊月后,大人们就开始准备做些过年物质,家庭条件好的就请人来家里做筒子饼,它是以小麦面为原料,做成后用红纸或绿纸包装,这就是过年后走亲访友的杂食了。几乎家家户户要摊豆饼,蒸糯米(晒干后称之为荫米,炒米子要以荫米为原料)。到腊月二十三,据说是祭灶节,即祭祀灶君的节日,民间称为过小年,过年的氛围越来越浓了。那年月,也不兴祭祀灶神,到了这天,只是在房屋里打扫扬尘(即把屋顶上的灰尘用扫帚清除掉),还要准备一大堆过年烧的干柴禾。到街上去买年画和红纸回来。到腊月二十七、八,我把房前房后的地上打扫得干干净净,把猪草切一满缸,足够喂个三四天。还要把家里的一些平时没用的菜碗、瓷器茶壶、茶杯子拿出来先用开水烫,洗得干干净净。家里还要炒米子、粘糖果子,粘好后把糖果用坛子封装好。最好玩的是腊月二十九的晚上,我的父亲写对联,在跟前帮忙,有时队里也有别人请我父亲写对联。

 

大年三十这天清晨,乡村到处噼噼啪啪响着鞭炮声,此起彼伏,连绵不断。父母很早就起来开始忙了。早餐很简单,煮点豆饼或汤圆子吃,或则用开水泡米子吃。吃罢早饭,母亲就开始做年饭了。通常是两个锅灶都用,鸡鸭鱼肉香肠等一应俱全,一锅蒸一锅煮。我就在煤炉上打浆糊贴年画对联。到中午时分,在大门前稻场上放一挂鞭,增添一点喜庆气氛,然后全家人高高兴兴围在一起吃团圆饭。这天可以说是一年中最丰盛的饭了,满满的一大桌。这天,我的父亲特意让我喝点酒(平时不让我沾酒)。吃罢团圆饭,按照惯例,我去担吃的水,而且先要把水缸洗干净后再装水。在那时,农村没有自来水,也没有压井,生活用水全都是从干净的堰塘里用桶挑回来的,我们那儿有这样一个习俗,说正月初一担的水会生虫,不能用(好像没有什么科学依据,估计是好事者所为),必须在除夕这天把水缸挑满,不过这样也好,免得正月初一忙挑水。挑完水后,赶紧洗澡换上新衣服后,就跑到弯子里找伙伴们自由自在地玩耍去了。那时农村有个风俗,每到除夕这天吃罢团年饭后,人们习惯到队里走动走动,社员之间相互串串门,拜拜年,处处呈现一派新正气象,人们之间的关系很融洽。小孩子们则穿上新衣服,结伴在一起玩耍,每人衣兜里或多或少带有好吃的零食互相调换得吃,大一点的伙伴们在一起放着没有炸响的爆竹,吓得那些小丫头们哇哇直哭。家家门新帖的各色各样年画春联,我那时最大的兴趣就是去挨家挨户地去欣赏年画。小伙伴们无忧无虑,走东串西。人们相遇就说声“新年好”,遇到长辈们就说声“给您拜年”,当时有这样一句口头禅:“拜年拜年,磕膝上前,粑粑米子都不要,只要压岁钱。”不过压岁钱是没有的,家庭主人端着一大盘粑粑米子糖果出来热情地接待。大人们则围炉而坐,拉拉家常,好客的主人少不得晚上准备盛筵相待,席间觥筹交错,好不热闹。俗话说,“三十的火,十五的灯”。除夕夜晚,万家灯火齐明,共度良宵佳节。每到除夕夜晚,我家的大门口要挂着一盏灌满煤油的马灯,通宵达旦地亮着。一家人坐在一起守年夜,吃年夜饭,其乐融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