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落冲突满级地震伤害:影響中國歷史的重要戰役鄢陵之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13:30:23
影響中國歷史的重要戰役鄢陵之戰2010-05-23 17:22


鄢陵之戰,是春秋中期,繼城濮之戰、邲之戰之後,晉楚爭霸中第三次,也是最後一次的兩國軍隊主力會戰,在歷史上具有重要的意義。

西元前579年,在宋國大夫華元的安排下,晉國的士燮與楚國的公子罷、許偃在宋國的西門外舉行第一次弭兵會盟。兩國同意暫息兵戈,停止戰爭。

  西元前578年春,晉征師于諸侯,並會齊、宋、衛、魯、鄭、曹、邾、滕之君。同年夏,晉遣呂相(魏相)赴秦,歷數秦惡以絕秦。隨後晉厲公率晉國四軍(中、上、下、新)與各國軍隊聯合伐秦,敗秦軍於麻隧(今陝西省涇陽縣北),然後渡涇河,進抵侯麗(今陝西省禮泉縣東)而還。麻隧之戰後,晉國免除後顧之憂,勢力更盛,中原諸國實為晉之屬國。而楚國未及時援秦,已陷入被動。

  西元前577年,鄭恃晉勢,派子罕(公子喜)率軍攻打楚國的屬國許國,為許所敗。鄭成公不甘失敗,親自率軍攻許,許被迫以叔申之封田向鄭請和。作為報復,西元前576年,楚率軍伐鄭,至暴隧(今河南省原陽縣西),接著又伐衛,至首止(今河南省睢縣東)。鄭子罕反襲楚,取新石(今河南省葉縣境內)。為此,晉中軍將欒書意圖報復楚國,但遭到韓厥的反對。同年,楚共王同意許靈公的要求,派公子申“遷許于葉”(今河南省葉縣南),許國從此成為楚國附庸,其舊地為鄭所有。

  西元前575年春,楚共王在武城(今河南省南陽市北)遣公子成赴鄭,以汝陰之田(今河南省郟縣、葉縣間)向鄭求和,鄭遂投楚叛晉。同年夏,鄭子罕率兵攻宋。宋軍先敗鄭於汋陂(今河南省商丘市、寧陵縣之間),又為鄭敗於汋陵(今河南省甯陵縣南)。當鄭伐宋不久,晉國準備興師伐鄭,一方面出動四軍,一方面派人前往衛國、齊國、魯國乞師,準備協同作戰。

  鄭成公聞訊,向楚國求救。楚共王決定出兵救鄭,以司馬子反、令尹子重、右尹子革統領三軍,會同蠻軍,與晉軍戰于鄭地鄢陵。

楚軍於古代用兵所忌的晦日六月二十九,欲趁晉軍不備,利用晨霧掩護,突然迫近晉軍營壘佈陣,在援晉的齊、魯、宋、衛聯軍到達之前速戰速決。

  晉軍因營前有泥沼,加之楚軍逼近,兵車無法出營列陣,處於不利地位。晉軍中軍將欒書主張固守待 援,“楚軍輕窕,固壘而待之,三日必退,退而擊之,必獲勝焉”。然而新軍將郤至則認為應當出擊迎戰,並列舉楚軍的諸多弱點:1.楚軍中軍將子反和左軍將子 重關係不好;2.楚王的親兵老舊不精良;3.鄭軍列陣不整;4.隨楚出征的蠻軍不懂得陣法;5.楚軍佈陣于無月光之夜,實不吉利;6.楚軍佈陣後,陣中士 卒喧嘩不靜,秩序混亂。晉厲公採納郤至的建議,決定統軍迎戰。

  兩軍對陣,楚共王登上巢車(樓車)望晉軍,並讓大宰伯州犁(伯州犁,晉伯宗之子。伯宗在晉被害後,伯州犁逃來楚國,時任大宰)進行“戰禱”。晉厲公則讓苗賁皇(苗賁皇,楚鬥椒之子。鬥椒在若敖氏叛亂中被楚莊王所殺,苗賁皇畏罪逃到晉國,晉賜以苗色)立其側。苗賁皇對晉厲公說:“楚之良,在其中軍王族而已。請分良以擊其左右,而三軍萃于王卒,必大敗之”。晉厲公採納這一建議,先攻楚之左、右軍,後攻中軍。晉將魏錡射 中楚共王目,楚共王召來養由基,給他兩支箭,令其射魏錡。養由基一箭射中了魏錡的頸項,魏錡伏於弓套而死,養由基攜另一支箭向楚共王複命。戰鬥從晨至暮, 楚軍略受挫,公子筏被俘,但雙方勝負未定。楚共王決定次日再戰。子反派軍吏視察傷員,補充步兵與車兵,修理盔甲武器,清理戰車馬匹,命令次日雞鳴時吃飯, 整裝待命,投入戰鬥。苗賁皇也通告全軍作好準備,次日再戰,並故意放鬆對楚俘的看守,讓他們逃回楚營,報告晉軍備戰情況。楚共王得知晉軍已有準備後,立即 召見子反討論對策,子反當晚醉酒,不能應召入見。楚共王無奈,引軍夜遁。楚軍退至瑕時,子反為子重所逼,畏罪自殺。

 

鄢陵之戰後不久,晉國在宋國沙隨重會諸侯謀伐鄭,隨後晉、齊、宋、魯、邾等國軍隊伐鄭,繼而伐陳、蔡。鄭子罕出兵夜襲,宋、齊、衛三國軍隊被擊敗。西元前574年,鄭子駟主動出擊,攻晉之虛、滑(今河南省偃師市), 衛出兵援晉。同年夏,楚遣公子成、公子寅領兵戍鄭,助鄭抗晉。不久,晉厲公會同周、齊、宋、魯、衛、曹、邾等國軍隊攻鄭,楚子重率軍救鄭,晉聯軍主動撤 退。同年冬,晉又會同上述各國軍隊伐鄭、圍鄭,楚公子申率軍救鄭,各國軍隊又畏楚強而退。鄢陵之戰因爭鄭而起,但晉並未征服鄭,戰後又多次伐鄭,楚亦多次 出兵救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