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落冲突熔岩猎犬图片:影響中國歷史的重要戰役之城濮之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14:05:24
影響中國歷史的重要戰役之城濮之戰2010-05-23 17:12


西元前632年4月,晉、楚兩軍為爭奪中原地區霸權,在城濮(今山東鄄城西南)交戰。楚軍居於優勢,晉軍處於劣勢。晉國下軍副將胥臣奉命迎戰楚國聯軍的右軍,即陳、蔡兩國的軍隊。陳、蔡軍隊的戰馬多,來勢兇猛。胥臣為了戰勝敵人,造成自己強大的假像,以樹上開花之計,用虎皮蒙馬嚇唬敵人。進攻時,晉軍下軍一匹匹蒙著虎皮的戰馬衝向敵陣,陳、蔡軍隊的戰馬和士卒以為是真老虎衝過來了,嚇得紛紛後退。胥臣乘勝追擊,打敗了陳、蔡軍隊。

城濮之戰,是我國春秋時期晉、楚爭霸中原的一次具有決定意義的戰爭。居於劣勢的晉國,正確地分析了當時的客觀形勢,恰當地選擇了戰場,採取政治外交聯盟,造成對楚優勢,掌握主動權,處於有理、有利的戰略地位。然後,避楚鋒芒,退避三合,誘敵深入,合兵突擊,取得決戰勝利。此戰的「退避三舍」方針,是我國古代軍事思想的重要發展。

城濮之戰,是我國春秋時代晉、楚爭奪中原霸主地位的一次帶有決定意義的大規模戰役。楚國通過侵略擴張,基本上征服了中原地區的各個弱小國家,中原除了晉、齊、秦三大國外,實際已成了楚國的勢力範圍。正在楚國分派重兵防守商密阻止秦國南下楚地,又派重兵駐守穀邑虎視齊國之時,宋國卻背叛了楚國,倒向晉國,既給欲圖霸業的楚國當頭一捧,又鼓勵了晉文公趕走楚國、圖霸中原的抱負。這樣,城濮之戰就成為牽動北方的晉、東方的齊、西方的秦對南方的楚和中原各國的一次多國大戰。

楚成王由於宋國背叛,便發兵攻打宋國,攻佔了緡邑,一直打到睢陽、四面用土築起長長的圍牆,想等宋軍疲乏飢餓不堪,被迫投降。忽然聽說衛國派來使臣告急求救。原來晉不出兵援宋,採取從衛國借道去攻打曹國的戰略,遭到衛國拒絕,晉軍於是改道渡黃河東進,襲佔了衛國重鎮五鹿(今河南濮陽市南)、留軍駐守、大軍繼續東進,集中於斂盂這個衛、齊、曹、魯四國邊界戰略要地,晉軍很快佔領此地,嚴重威脅著衛國首都楚邱(今河南滑縣)的安全。

晉派使臣到齊國修復與齊的友好關係。這時衛成公表示屈服,願意與晉議和,但被晉拒絕。衛國便派人向楚國告急求援,遭到本國人反對,把衛成公趕跑了,此時晉文公和齊昭王訂立友好同盟,更加壯大了晉軍的聲威。魯僖公見晉軍兵力強大、齊晉又在自己國境邊上聯盟,形勢很不利,他既想緩和與齊、晉的矛盾,又不敢得罪楚國,於是魯國先派兵殺了擔任戍守衛國的楚大夫公子賈以討好晉國,同時又通知楚成王說公子賈不能完成守護衛國的任務,擅自撤退,替楚國殺了他,以討好楚方,魯國看來是對晉不構成威脅的了。晉軍於是從斂盂進攻曹國都城陶丘(山東定陶縣西南),經過一個多月戰鬥,晉軍戰死很多,但曹軍也因勢孤力單,都城失陷,曹共公被俘。

楚成王聽說衛國被困,不能不去救援,就分派出申、息二鎮的軍隊,留下元帥成得臣和鬥越椒、鬥勃、宛春等一班將領,和各路諸侯繼續圍宋。親自統帥芳呂臣、鬥宜申等,率中軍前去救衛。四路諸侯也擔心本國遭到晉國進攻,各各都告辭回國,只留下他們的將領仍帶兵跟著。陳國將領是轅選,蔡國將領是公子印,鄭國將領是石癸,許國將領是百疇,都聽楚帥成得臣調遣。

晉軍進攻衛、曹,原來是計劃引誘楚軍解宋圍,北上和晉決戰,然而楚繼續圍攻宋國。宋國再次告急,如果晉文公置之不救,不但不能報答宋襄公過去對自己的恩惠,而且失去宋國將對全局形勢不利。然而直接發兵救宋戰楚,又違背了引楚軍於曹魏之野決戰的戰略。而聯合齊秦還未成功,戰勝楚國的把握不大,元帥邵穀又在此時死於軍中,更使晉文公難下救宋戰楚的決心。這時,新任元帥先軫提出對楚戰略的良策:一是讓宋國重禮賂賄齊、秦,使他們幹預宋楚戰爭,調解一下;二是將曹國、衛國的土地賜給宋國,彌補宋國的損失,激勵宋國軍民鬥志,繼續堅守待援。曹、衛是楚國的勢力範圍,楚國是決不會允許齊、秦插手的,這樣,會惹惱了齊、秦,再加上宋給齊、秦送了厚禮,必然會對宋國友好,從而促使齊、秦與晉結成反楚軍事聯盟,使楚國陷入更加孤立的境地。

楚成王親率中軍行至半途,聽說晉軍已移兵攻曹,正商量著救曹國,不久,又有探報說:「晉軍已經攻破曹國,俘虜曹國國君。」這使楚成王大驚失色,晉軍侵曹伐衛進展迅速,衛降曹破,中原形勢突變,楚國失去救援的戰機,再繼續下去,勢必與晉軍發生直接衝突。楚國本來不想和晉軍直接交戰,沒有作準備,又聽說強秦出兵援晉的消息。楚成王顧慮到秦國從背側攻擊楚國,將不堪設想,決定立即停止進攻,進行戰略退卻,以待有利時機,再圖對晉作戰。於是全軍轉移撤退,把侵佔齊國的土地交還給齊國,和齊議和,命成得臣統帥的楚軍和各路諸侯取消圍攻,各自回國。又特別派人告誡成得臣,不要剛愎自用,不要進逼晉軍,敵我力量相當,明知不能取勝,就應知難而退。然而成得臣拒絕執行撤軍命令,儘管各路諸侯的將士返回本國,只剩自己很少的—點人馬,他仍想攻下宋國,並請派兵給他,必要時和晉軍決一死戰。成王對成得臣不執行命令表示不滿,同時又存在僥倖取勝心理。因而既沒有再堅持讓成得臣撤兵,也沒有按照成得臣請求的人數派援兵,只派出近千人的貴族兵給他。

成得臣於是派宛春到晉營中說:「請復衛侯而封曹,我們楚軍也會解宋之圍。」狐偃訓斥他無禮,先軫看出了子玉的陰謀、對晉文公說:「如果我們不答應楚軍的這個要求,必然會將三國都得罪,而楚軍又獲得美名。不如我們私下裡允許曹和衛國復國以離間他們和楚的關係,同時把楚方的宛春扣壓起來,以激怒楚國,採取既戰而後圖之的策略。」先軫的意見得到採納。曹、衛復國,立即和楚斷絕了關係;成得臣果然被激怒,撤出圍攻宋都的軍隊後,集結兵力轉向曹國境內,準備直接向晉軍進攻。

楚軍撤出圍宋部隊,正符合晉方救援宋的戰略目的,在楚軍全力進攻下,晉軍退避三舍,以實踐晉文公當年對楚訂下的諾言:如果兩國交戰,晉軍先退讓三捨。晉軍以此達到了取信於諸侯的目的。實踐文公在楚避難時的諾言,激勵晉軍和聯軍計程車氣,楚再逼進,只有被迫交戰了;而且避開楚軍鋒銳,選擇有利時機、有利地形決戰;還可以接近本土,縮短補給路線,可謂一退得先機,佔盡了天時、地利、人和的有利因素。戰爭一觸即發,晉方有晉、齊、秦三大國和宋兵,楚方有楚、陳、蔡、鄭、許五國軍隊,雙方在城濮擺開陣勢。

楚軍到達城濮後佔據有利地形,派鬥勃送戰書挑戰,極度輕視晉軍說:「請和晉君的戰士們戲耍,請晉君一旁坐車觀賞,我成得臣陪同。」顯示出楚軍狂傲輕敵的態度。晉方答覆說:晉軍己退避躲讓,既然楚不停戰,那只好明天戰場上相見了。

西元前632年4月4日晨,楚軍元帥成得臣發出「今日必無晉」的號令,命令左右兩軍分別向晉軍進攻。晉下軍將領欒枝利用戰場上沙塵撲面的條件,作為蒙蔽敵人掩蓋自己虛實的沙幕。胥臣把馬身上蒙上虎皮以壯大聲威。楚右軍進攻,由秦軍應戰,秦軍稍事抵抗就立即撤退,欒枝將樹枝拖在兵車後飛奔,塵沙飛揚,使楚軍看不清晉軍後方虛實,加之陳、蔡軍隊逞強,緊迫秦軍,晉軍副帥胥臣指揮的大隊兵車於戰鼓聲中突然殺出,馬身上都蒙著虎皮,嚇得陳、蔡軍隊戰車的馬驚慌回竄,陣容混亂.反而衝亂了楚軍鬥勃指揮的右軍。晉、秦兩軍乘機猛攻猛打,擊殺了蔡將公子印,鬥勃也中箭而逃。楚軍右翼死傷很多、進攻完全失敗,把中軍側面暴露在晉軍面前。欒枝駕車拖著樹枝向北奔馳,掀起遮天沙塵。楚帥成得臣和將領鬥宜申都以為晉軍真敗,力命左軍攻擊,晉方上軍應戰.隨即後撤。楚軍向舉大旗的晉軍指揮車追擊前進。先軫發現上軍後退出現了危機,立即改變部署:讓祁瞞虛舉帥旗,堅守中軍陣地,中軍主力,向右旋回,攻楚左軍側冀。晉中軍主力突然側翼攻出,把楚左軍沖成南北兩部分。晉上軍立即停止退卻,反身參戰。中軍、上軍互相呼應,協同作戰,經過一番激戰,鄭、許兩國軍隊首先潰敗,楚軍支撐不住,陷於重圍。鬥宜申率部突圍,又遭堵擊,楚左軍已陷入全軍覆滅之境。楚軍在左右兩軍發起進攻後,中軍緊接著向晉中軍進攻。晉將祁瞞驚慌失措,掌不穩帥旗,幾乎波及全軍陣勢。司馬趙衰立即斬殺了祁瞞,命大夫茅筏舉旗,才穩住陣腳。擊破楚右軍的晉中軍回師援助,此時楚的左、右軍失敗,中軍兩翼暴露。晉方的上軍、下軍戰鬥勝利後,也分別參加了主力會戰,對楚軍形成合圍。成得臣見大勢已去,在晉軍尚未形成合圍前,出兵撤退,脫出包圍圈,晉軍獲得了整個戰役的勝利。

成得臣未返回楚國,途中受到楚王訓責,羞憤自殺,楚方聯盟解散,而晉文公因此戰役而成為春秋一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