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落冲突八本神阵图片:[个论]开放专栏:民意怎样才能被看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5:22:18
男女该不该同龄退休?这是一个颇具“中国特色”的辩题,因为实行同龄退休的国家是大多数,像中国这样男女退休年龄差5-10年的更是罕见。以往的辩论中,要求同龄退休者似乎缺少民意基础,一部分妇女特别是女工人不愿同龄退休,是反对者的绝佳论据。

    而现在,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推出了一项调查结果:大多数接受调查的男性和女性均支持同龄退休,大多数女工人也要求同龄退休(新华社3月29日消息)。这项调查无疑为不同龄退休政策修正的倡导提供了新的依据。

    或许还会有人对这项调查能否反映真正的民意打问号,毕竟它的调查范围只在4省4000余人。但是,要知道这是该领域中第一次真正的民意调查,而以往,对民众特别是女工人反对态度的强调,都没有调查证据,只是感性认识,甚至主观想象。

    遗憾的是,在至少十多年的激烈辩论之后,直接利益相关者的观点才终于被表达出来。怎样才能获得真正的民意?决策者应该怎样搜集和应对民意?同龄退休之辩暴露出的问题具有相当的普遍性。

    例如,通过网络搜集来的民意,未必适合作为决策依据,因为网民毕竟只占民众的一小部分,而且具有相对集中的群体性特征,可能不能代表广泛群体的意见。2009年北京市《实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曾上网征求意见,结果是60%的人反对同龄退休,最终该办法中要求同龄退休的条款被取消。但众所周知,上网就公共事务发表意见的人中年轻人和男性占大多数,而直接利益相关者——— 接近退休年龄的妇女,特别是中年以上的女工人,通过上网对公共事务表达意见的比例是比较低的,在网上反映出来的虽然貌似民意,就这个话题来说却是严重不靠谱。

    因此,通过什么方式搜集民意,本身就应该经过科学论证,并通过透明程序来确认,但现实中,这往往却只由决策部门自己决定,因此,无法避免出于其自身倾向的选择性程序设置和采信。还是以2009年北京市《实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为例:在立法部门宣布放弃同龄退休条款之后,同一网站上又出现了很多要求恢复这一条款的意见,而这些意见显然没有被纳入考量。

    所以,搜集民意的可靠研究非常重要,但或许更关键的并不在发现民意到底是什么,而在于决策者愿意相信什么样的民意,甚至愿意“制造”、选择和利用什么样的民意来支持他们的既定设计。目前公众对各种政策法律的讨论经常很热烈,但核心决策过程却不透明,导致民众基本难以预期何种意见,以及其强烈达到何种程度才能影响决策。有些政策已经近乎众口一辞地呼吁了很久,却多年不改,甚至得不到决策部门的任何回应,而当同龄退休政策被拒绝修改时,民意又成了挡箭牌。决策本应是不同利益群体意愿博弈的结果,但似乎很多时候变成了民众与决策部门之间的博弈——— 原来,决策部门有自己的利益动机。这种博弈,成了庄家自己下场的游戏,猜一猜总是谁会赢?

    最近,包括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等决策部门首次对实行同龄退休表现出了积极姿态。这能在多大程度上归因于妇女组织的坚持倡导,尚不得而知。可见的是,女性退休年龄的延迟符合社会保障体制持续的需要,也就是说,在老龄化和养老保险支付负担沉重的背景下,延长妇女劳动年限,增加养老保险积累,减少退休金支付,是符合政府利益的。利益相关者与决策部门找到了共同点,令人欣慰!或许,最终实行同龄退休由此可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