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酒董事长上非诚勿扰:保守精神与幽黯意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2:08:29
保守精神与幽黯意识  发布时间: 2009-02-24 01:32:39 浏览量:352 ——读《如彗星划过夜空》       本书首先通过1787年美国费城制宪会议前后的一系列故事,梳理美国宪政民主从源头、发展到相对成熟和付诸实践的基本过程。借着书中细致入微的文字描述,西方宏大叙事式的史诗似乎与美国并无多大关系,所了解到是美国人的保守精神与幽黯意识。     200多年前的美国,战争与革命、制宪与公选,乃是当时的潮流所在,这一切对于现在的我们,都尚显激进,为何美国的精神又是保守的呢?     独立战争前的美国属于一片“帝力于我何有哉”的桃园,其当时的“自然经济”是自然发展起来的私有经济、自由贸易,和正在生长着的私人利益,她并没有像英国那样世代承袭、在领地内像个小皇帝一样的贵族,只有那些天然地代表自己,生出要保护自己权益、和英王讨价还价念头的商人。所以北美殖民地的所谓“革命诉求”在制度上是再保守不过了。殖民地所爆发的最大的不满反对英国对殖民地和对母国的不同对待,要求英王的臣民和母国的臣民享有同样的权利,这里让我们再次回味《独立宣言》中的追求:“人人生而平等,都有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而在战争的年代,华盛顿将军认为,对于义军,定出的目标不可能是“消灭英军或把他们赶出去”,而是要用自己的军事存在,向英王表明北美独立的决心,义军关键是“存在”,只要持久的存在,目的就达到了。“枪杆子”只是带来追求自由的一个可能。由民众的授权,才是政府权力的合法来源。就这样,义军艰苦的存在了8年后,“美国”独立了,可是从华盛顿将军开始的一大批上层军官、文官和政治家所谓美国的创建者们,为了保障民众自由,想到的第一个字就是“散”。华盛顿将军从哪里来,就回到哪去,结束了戎马生涯后,立刻回归了农夫生活。以他为代表的美国建国精英们认为,现在战争结束了,为了独立战争结合起来的13个州,也应该散开,各自过各自的日子,州与州之间只是松散的友好联盟,这时,美国独立战争的目标已然实现。这就是美国革命的保守之处。保守不是守旧,保守主义的意思是保守一种自由的传统,哪怕这个传统微乎其微。保守每个人眼下的既得利益,哪怕这个权益再渺小,也不能在任何整合性社会变革的名义下把它随意随便的牺牲掉。保守主义体现在它死死抱住一种具有正当性的权益。除非由更加正当和必须的理由,除非得到一种司法的承诺和必要的补偿,否则不得侵犯。法治天然就是保守的。     各州在为政后不久就发现,共同的地域、资源利用状况、人员迁徙、国际交往等复杂因素的存在,迫切的需要将松散的邦联变为一个有效的联邦。而美国人天然地对“大政府”抱有恐惧,担心不受制约的“利维坦”吞噬掉固有的自然权利。因此,美国人对于国家存在问题也始终抱有基督徒式的“幽黯意识”。从无政府到弱政府,再到联邦政府,美国人就这样审慎地发现问题、制约权力,进而完善制度,杜绝不受约束的国家权力的存在。更进一步,在保障人民自由和权利的同时,美国建国先驱们认知到“过激民主”与“民粹主义”的伤害,要避免民众掌握超越其水平的决策权,他们既要防止一个英国历史上克伦威尔式的政府专制,又要防止多数的暴政。于是,精英们采取先由“费城会议”通过宪法,然后由他们带着宪法草案回到各自的州议会进行训导、游说工作,由各州选出代表通过,达成“全民认可”。读到此处,是否可以想象,我们的民主先驱孙中山先生的“训政”——训导国民,行使政权——思想也亦属题中之意吧。而美国正是不断以这种权利的追求和发现问题的幽黯意识,在各种相对立的观点共存和平衡之下,收获“中庸”,而据此形成的制度,恰似牟宗三先生所津津乐道的“良知之自我坎陷”。     诚然,林达二人也注意到美国历史的特殊性。她有一个以英国文化为基础的前置文明,也有一大批致力于实现自身理想,为改良社会制度而在思想上与行动上自觉的“stateman”,继而相对空旷、富饶的土地又为美国人理性地争取财产,谋求利益提供了机会。本书名为“如彗星划过夜空”,似乎作者正是籍此表达对美国先贤和当时历史环境的缅怀之情。     最后,我们再来重温本书作者在开篇中对英国大宪章的评述之辞:人类文明可能在一部分人中间先创造出来,而它被称为“文明”的原因之一,就是它有能力超越自身利益的局限,有了抽象的人道、人权的思维,而且,还在设计“制度”,保障这样的权益。     (行政庭   周 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