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英相爱恨早mv: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阶段与科学发展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1:20:46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阶段与科学发展观
文章来源: 《理论前沿》2009年第3期 [作者: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刘 东] 发布时间:09-02-25 09:45:47 1250     一、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阶段

    (一)世界经济调整制约了中国经济的继续超常发展。

    1.中国重化工业接近尾声,全面进入工业化中期。重化工业的时间跨度平均17年,中国已经22年;完成时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平均34%,中国已经43%。中国工业化发展进入新的阶段,一方面从全国总体看处于工业化中期发展阶段,另一方面长三角等发达地区已经出现向后工业化发展的势头。

    2.基础设施空间有所萎缩,产能趋向过剩。产能过剩使得政府动员资源、启动大项目的回报受到一定的影响,但铁路、地铁等还有较大发展空间,距离国际平均水平还有较大差距。

    3.人口红利拐点即将到来,城市化进程受到影响。中国城市化率仅有45%左右,仍然偏低,还有较大提升空间。但应该看到,城市化进程与人口结构密切联系,现在农村人口中的青壮年较多,他们能够在城市中找到工作做出贡献,不断进入城市。一旦人口结构进入拐点,农村人口开始老化,老年人难以再进城就业,城市化进程显著放缓。

    4.企业成本开始上涨,产品价格竞争力下降。现阶段开始出现的物价、汇率、融资等几方面的制约因素,正成为中国企业发展所面临的重大挑战。原材料和劳动力价格上涨、能源和交通运输紧张、环保准入条件的不断提升、国外推行反倾销措施等都直接或间接加大了成本。持续不断的人民币升值、融资和税费的困境,也削弱了价格的竞争力。

    5.中国30年周期、20年周期、10年周期恰好叠加,面临挑战更加严峻。大致20年前的1989和1990年,在之前5年GDP均值超过12%之后,由于种种原因,中国连续两年GDP仅为4%。大致10年前的1998和1999年,在之前5年的GDP平均增幅为11.5%之后,由于亚洲金融危机,中国连续两年GDP低于8%。2008年之前5年的水平也接近11%,而2008年开始,中国经济增长所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

  (二)当前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动力衰减。

    1.出口增速继续放缓,但不会出现过快下滑。前三季度出口增长22.3%,回落4.8个百分点。前三季度进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2.5%,比去年同期下降8.9个百分点,拉动经济增长1.2个百分点,同比下降1.2个百分点。美国次贷危机将对中国出口产生一定冲击。根据经验,美国经济增长率每下降1%,中国对美出口增长率下降4%。但出口不会出现过快下滑:第一,劳动生产率上升快,特别是加工贸易竞争力仍然较强;第二,中国出口需求呈现多元化的特点,欧盟取代美国成为中国第一大出口贸易伙伴,中国对新兴经济体出口增长明显较快。

    2.投资继续高位运行,发挥主导作用。中国在一定时期内仍然处于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阶段,投资拉动都会起到主导作用。地方政府换届完成后前两年,投资冲动强烈,投资会保持在高水平。当前节能减排对投资来说是一个不利因素,会影响投资水平。灾后重建对投资来说是一个有利因素,是投资增长的推动力量,国务院宣布灾区要3年恢复或超过灾前水平,现在看还有可能提前。

    3.消费保持较快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缓步提高。2007年消费对GDP的贡献7年来首次超过投资,在11.4%的GDP增长中,消费、投资、净出口分别拉动4.4、4.3、2.7个百分点。2008年国内市场销售增速继续加快,城乡消费均较快增长。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2.0%,比上年同期加快6.1个百分点。国务院出台的十项措施,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经济预期,扩大消费。

    (三)中国经济进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常规发展阶段。

    总体看,中国30年高增长周期接近尾声,在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提前掉头下滑,步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常规发展轨道,真正从“又快又好”转到“又好又快”。实现每年新增800—1000万就业人口的目标,要求经济增长率不能低于8%,所以中国经济很可能在6%—10%之间以8%为重心摆动,“又好又快,科学发展”。

    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阶段与科学发展观

    (一)坚持科学发展观,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推动经济增长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首先,中国当前的出口单纯量的规模已经非常大,在这个基础上,高增长率很难长久维持。1980年至2005年间,中国出口增长了41倍,平均年增长率达16%。单从数学意义上来说,中国也不可能使如此高速的增长在未来30年内,甚至在未来10年内维持不变。假如当前的出口增势再延续10年,中国的出口将会比欧洲、日本以及美国的出口总额还要大,而这是不可能的。

    其次,粗放式增长模式带来了环境恶化。以电力、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石油加工、化工等6大行业为代表的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它们的工业能耗和二氧化硫排放占全国的比重接近70%。据统计,在全世界20个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中,中国占16个,中国70%的河流与湖泊受到污染,有一半的人口缺乏干净的饮用水。

    最后,粗放经济中的强势政府具有比较明显的挤出效应,对自由市场和私有经济的发展有挤出作用。

    (二)坚持科学发展观,必须积极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在2003—2007年的五年间,净出口增长贡献20%,投资增长贡献40%,居民消费增长贡献40%,出口和投资占到60%。可以说,过去5年的高速增长,如果不考虑出口相关产业投资的间接拉动,10%的经济增长速度中,2%来自出口,4%来自国内投资,4%来自国内消费。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就是要提高消费拉动的比例。

    长远看来,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不能简单归结为多花钱或奢侈性消费,关键是消费结构的调整。一是伴随着产业升级而实现消费结构升级,城镇居民向更高层次的消费结构过渡;二是拉升农村市场的消费水平,在土地、住房、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向市场化和高水平推进。

    此外,由于中国在国际贸易分工中所处的劣势地位,出口拉动模式并没有让劳动者完全共享GDP快速增长的成果。外商得到了中国廉价的劳动力和政策优惠的地皮,中国虽然换取了GDP的数量扩张、出口贸易的快速增长,但只拿到了极少的“低附加值”,劳动者没有得到相称的福利。

    (三)坚持科学发展观,必须积极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工业化快速推进的30年,期间占GDP比重高达50%的工业始终是推动中国经济高增长的最大动力。工业化的快速扩张,一方面驱动GDP总量高速增长,另一方面,导致以钢铁、有色金属、煤炭、石油石化、化工、电力、建材、造纸、水泥、建筑为代表的高能耗、高污染行业过度扩张。

    如果高能耗长期持续,中国经济的发展将不可持续。中国2007年消费了21亿吨煤炭,如果按照这个速度发展,未来10年中国的煤炭消费量将在这个基础上再翻一番,在40年内用光其所有煤炭储量。世界性通货膨胀下的高油价与连年翻番的铁矿石价格,已使高能耗为特征的、粗放式、数量型经济增长严重受损,为此,必须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责任编辑 柳 波 《理论前沿》2009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