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花儿大伟吉他:从“德普”到“五三”——“转盘机枪”的中国之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7:19:39
1951年国庆阅兵式上手持DP轻机枪的解放军摩托化部队 看过《英雄儿女》等抗美援朝题材影片的读者们,一定会对电影中英雄们手持一种枪身上方带有大型扁平弹盘的轻机枪横扫美国侵略者的场面印象深刻,这种因被大家称为“转盘机枪”而家喻户晓的武器其正式型号是DP27,是前苏联自行设计的第一种轻机枪,解放初期国内曾以它的改进型DPM为基础,仿制成功第一种国产制式轻机枪——53式,并批量生产装备部队。本文所讲述的正是这种极具特色的机枪落户中国的过程。

出身名门

DP27轻机枪是苏联著名枪械设计师瓦西里·A·捷格加廖夫的经典作品,于1921年开始设计,历时5年设计定型,1928年正式装备红军,1944年改进为DPM,该枪历经苏芬战争和卫国战争的战火洗礼,在当时世界上的主流轻机枪中占有无可动摇的一席之地,直到1950年代末,才逐步被RPD轻机枪所取代。

 DP之父——前苏联著名枪械设计师捷格加廖夫。这位高产设计师列装部队的主要作品除DP、RPD等轻机枪外,还有“德卡”大口径机枪和冲锋枪等

DP27为导气式自动武器,开膛待击,其活塞在枪管下方,与枪机直接相连,枪口带有喇叭状消焰器,以螺纹直接拧在枪管上。捷格加廖夫在该枪上采用了独特的鱼腮撑板式闭锁机构,结构较为简洁,全枪可以徒手分解成6大部分,一共只有65个零件,而且其中没有形状特别复杂或者有特殊处理要求的零件,这使得该枪的生产、使用以及维护都比较简单。由于该枪设计的年代较早,因此没有大量采用冲压件,而是采用苏俄武器惯用的整块金属切削的加工方式生产,消耗材料和工时较多,重量也偏大,但好处是坚固耐用,尤其是整枪的可靠性特别出色。DP27的主要缺点包括:一是复进簧套在活塞杆上,连续射击时活塞会将热量传递给复进簧,引起簧力减弱进而导致射击故障;二是没有小握把,操作不太方便,长时间射击时射手容易疲劳。

 苏联红军装备的早期型DP轻机枪,从护筒的缺口中能看见枪管带有散热槽

DP27只是捷格加廖夫诸多作品之一,尔后设计的DP系列机枪都继承了DP27的优点和特色。该系列主要包括DPM轻机枪、DA航空机枪、DA-2双管航空机枪、DT/DTM坦克机枪。DPM轻机枪是针对DP27的缺点而设计的改进型号,于1944年定型,主要改进以下几方面:一是将复进簧安装在机匣后部枪托上方的复进簧筒中,解决了复进簧受热变形的问题;二是增加了小握把,方便据枪和使用;三是将握把保险改为设在扳机护圈右侧上方的手动保险,提高了安全性;四是将两脚架固定在枪管护筒上方,方便携行;五是将拉壳钩簧由原来的片簧改为螺旋簧,提高了使用寿命。此外,DP还有称为1939DC的重机枪型号以及使用类似日本大正11年式轻机枪漏斗供弹原理的试验型号,由于结构复杂和试用效果不佳,两者均未大量生产装备。

 使用漏斗供弹的试验型DP轻机枪

DP系列的最后一种型号为RP46连用机枪,是由设计师W·施利尼、P·波利阿柯夫和A·德比尼恩1944年开始设计的,1946年列装,后被PK通用机枪所取代。RP46基本上是在DPM基础上改进的,使用250发不可散弹链供弹,也可使用47发弹盘。该枪增加了肩托板,枪管也可以快速更换,尽管该枪仅有两脚架一种使用状态,但一些细节设计和战术使命均与后来的通用机枪不谋而合。不过因为重量过大和生产工艺落后,该枪列装不久便被撤装。

DP轻机枪的改进发展型号。上为1944年定型的带有小握把的DPM轻机枪,下为1946年定型的RP46机枪

 结缘中国

与通常人们认为的DP轻机枪在抗美援朝时期才进入中国有所不同,该枪在国内的使用历史要长得多,可以追溯到抗战之初。1937年8月,中苏正式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后,苏联开始向中国提供经济贷款和军事援助。1938年3月签订的第一期贷款第二笔合同中,中方即向苏方购买DP轻机枪1100挺,每挺单价折合225美元,打算用以武装20个苏械师。同年签订的第二期贷款第一笔合同中,中方又以同样价格订购DP轻机枪1500挺。与同时购买的苏军业已淘汰的马克沁-托卡列夫MT轻机枪(该枪是轻量化的马克沁机枪,是DP装备前的过渡产品)相比,DP无疑是当时苏军最新式的轻机枪,重量更轻,使用性能也比MT优秀得多。通过苏联军火贷款,仅轻武器部分中国就获得轻重机枪9720挺、步枪5万支、子弹1.8亿发,超过当时中国军队所有轻武器数量的20分之一,其数量远胜于从其它任何一个国家获得的支援。如果没有这些武器的支撑,中国战场前期的抗战势必更加艰难。因此可以说,DP轻机枪曾为中国的抗战胜利做出过相当的贡献。值得一提的是,这些DP机枪中有一部分拨发给了在敌后坚持抗战的八路军等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队,这是人民军队接触DP机枪的开始。如1938年10月27日,彭雪枫、张震率新四军游击支队东征经过豫东,在淮阳窦楼与日寇遭遇,此时部队装备的步枪全是土造的“单打一”,但却有4挺由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拔发的DP机枪,张震同志亲自操作其中一挺,以一个弹盘的连续扫射将敌人打散,部队随即向敌人发起冲锋,将敌击溃并击毙包括林津少尉在内的10余名日军,获得东进敌后的首次胜利,为随后建立豫、皖、苏边根据地奠定了基础。

 豫北战役中我军使用的DP轻机枪

到解放战争时期,DP轻机枪在国、共双方都仍有使用,不过由于弹药供应等原因,多数不再由主力部队使用,而是用于训练和装备二线部队。1949年9月,蒋介石逃往台湾前,招募川西各县恶霸匪首举办“游击干部训练班”,并将成都中央军校库存枪械悉数分发,试图借此阻扰解放军入川,每股土匪发步枪75支、冲锋枪4支以及DP轻机枪2挺。这些DP后来都为刘邓大军所缴获,并一直使用到入藏以后。

 在解放一江山岛的战斗中,使用DP轻机枪的我军机枪手掩护步兵向敌占工事跃进

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后,国内逐步从苏联购入包括轻武器在内的各种装备,以统一志愿军武器制式,减轻后勤供应压力。最初计划是订购36个师的轻武器,其中包括苏式轻机枪7000挺,子弹3700万发。1951年底,志愿军第3、第19、第20、第13、第9兵团及第11军、第66军一部共35个师已换装苏式装备,共接收DP系列轻机枪8148挺,其中第3、第19两兵团各接收1809挺,在换装各师中数量最多。这些机枪中既包括苏军替换下的二战中使用过的旧枪,也有专门生产的新枪。DP机枪非常适应朝鲜战场环境,在多尘、低温环境下动作可靠,同时弹药威力大,又与其它俄式步、机枪弹药通用,因而很受志愿军战士欢迎。该枪在俄文中称为“捷格加廖夫步兵用机枪”,开头缩写是“ДП”,因此当时按其读音称其为“德普”机枪,不过战士们还是更喜欢“转盘机枪”这样一个更加形象化的称呼。

 朝鲜战场上志愿军装备的DP轻机枪

早在朝鲜战争期间,研制生产国产制式轻机枪的任务便已被提了出来。由于当时国内工业基础落后,自行研制困难大、周期长,只有仿制国外成熟产品才是较为现实的捷径,而新中国成立之初,有能力提供相关资料以及生产设备的只有苏联。经过磋商,苏方愿意提供包括DPM轻机枪在内的轻武器技术资料与生产设备,加上国内部队已有长期使用DP轻机枪的实战经验,对该枪较为认可,虽然当时该枪的技术水平相对已有些落后,但仿制工作仍然紧锣密鼓地如期开展。以356厂为例,该厂于1952年6月接受仿制任务,1953年2月开始试制,2个月后试制成功,当年9月生产定型,生产线设计能力为年产3万挺,当年共生产2935挺。到1957年停产时为止,该厂共生产53式轻机枪41265挺,最高产量为1955年,当年共生产21629挺。

 志愿军特级英雄黄继光生前使用过的DP轻机枪

国内仿制的DP系列还包括DTM坦克机枪和RP46轻机枪,即55式坦克机枪和58式连用机枪。55式与53式轻机枪机构基本相同,但瞄准具、弹盘、发射机构和枪托有较大变化,机匣前部没有护筒,两脚架的安装位置也不同,配有光学瞄准镜,改为加厚的3层63发弹盘供弹,只能连发射击,采用可伸缩的金属枪托,必要时可拆下当做轻机枪使用。58式于1958年生产定型,在56式班用轻机枪装备后逐步撤装,产量和装备量都远不及53式轻机枪,与53式的不同点为:采用厚壁枪管以提高冷却效果,提高持续射击能力;导气装置改为与国产53式重机枪相同;枪管定位销加装手柄以便于操作;枪托加长,外形略有改变。该枪既可以使用53式轻机枪的弹盘,又可以使用53式重机枪的金属弹链,但实际使用时以弹链为主,使用弹盘前必须先将弹链供弹机构取下,操作比较复杂。由于目前在国内能见到的以53式轻机枪居多,故下面对其进行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北京军事博物馆陈列的1955年生产的国产53式轻机枪

53式详介

53式轻机枪采用导气式自动原理,鱼腮撑板式闭锁方式,仅能连发射击。该枪发射53式步机弹,使用47发弹盘供弹,一般每挺机枪配6个弹盘,分装在3个弹盘袋中携带。全枪重9.263千克(包括两脚架和空弹盘),满装的弹盘重2.8千克,枪管重1.8千克;全枪长1272毫米,枪管长605毫米,内有4条导程为240毫米的右旋膛线;气体调节器有3个尺寸不同的孔,以满足机枪在不同环境下的使用要求;弹头初速840米/秒,理论射速500~600发/分,战斗射速80发/分,最大射程3000米,有效射程800米(对地)和500米(对空)。该枪采用圆柱准星和弧形表尺,方形照门,瞄准基线长616.6毫米。两脚架为可折叠式,下端采用尖形驻锄。

 DP轻机枪的左侧面。该枪的枪托外形十分独特,后上方的突起是固定式油壶的壶盖,下方的凸起部分用以方便射手据枪。卧姿射击时射手在以右手握住枪托颈部的同时,还需要用左手从前向后托住这个凸起部分,以便更好地稳定枪托。战争时期生产的DP轻机枪,枪托取消了下方的凸起部分。

53式轻机枪结构比早期的DP轻机枪略显复杂,但全枪仍分为枪管组件、枪管护筒组件、机匣组件、弹盘组件、枪机与机框组件、发射机和枪托及复进簧组件6大部分:

枪管组件主要用途是赋予弹头一定的初速、转速以及飞行方向,同时枪管上装有消焰器、护筒帽和导气箍与气体调节器,在枪管后部加工有断隔螺纹和固定栓槽、拉壳钩槽以及推弹凸笋槽。其消焰器为不带小孔的薄壁锥形筒状结构,用螺纹拧在枪口上。护筒帽装在导气箍前方,防止枪管径向晃动。导气箍形状简单,用两个销子通过静压配合装配固定在枪管上,枪管和导气箍上均钻有直径4.8毫米的导气孔。导气箍下方活塞前部有锥形的调节孔,内装气体调节器,调节器通过锥面与锥孔配合,用螺帽和开口销固定,上面有3个孔,在中部的环形突起上标有“2.5”、“3”、“4”的导气孔号数,2.5号孔直径为2.8毫米,3号孔直径为3.3毫米,4号孔直径为4毫米。新枪使用3号气孔,当枪械使用一段时间以后,活动部分摩擦阻力减小因而后坐力增大时,使用2.5号气孔,在低温或污垢过多,活动件后坐不到位而又来不及擦拭时,使用4号气孔。这种调节器结构简单,但加工要求高,而且调整时必须使用工具,在连续射击枪管灼热时调节不够方便。枪管后部的断隔螺纹和固定栓槽用于将枪管固定在机匣上,断隔螺纹与机匣内前部的螺纹配合可使枪管轴向定位,固定栓槽又被固定栓卡住,可使枪管周向定位。枪管末端的拉壳钩槽以及推弹凸笋槽则是为了容纳复进到位的枪机上的拉壳钩和推弹凸笋。

枪管护筒组件用于保护枪管和防止枪管烫伤射手,同时还起到连接和固定两脚架的作用。护筒为钢管冲压焊接件,表面冲压有很多长椭圆形散热孔,下方焊接有活塞筒,前部上方中央焊接有准星滑座,准星座和准星通过燕尾槽固定在准星滑座上,可以左右调整,准星可调节高低。护筒最前部还加工有一个限制凸笋,限制枪管旋转,防止枪管安装不到位时射击造成膛外炸事故。左前侧焊接有背带环座并装配有背带环,背带环后部还加工有一个横向缺口,用于固定两脚架。后部上方中央铆接有一个卡板,用于固定弹盘前部凸笋,防止弹盘移动。枪管护筒的末端内部加工有螺纹,与机匣前部的螺纹相连,拧到位后再用螺钉固定在机匣上。

 取下弹盘后DP轻机枪机匣上部细节

机匣是全枪最复杂的部件,由整块钢材加工而成,起到连接全枪所有零部件的作用,同时容纳、导引枪机和枪机框运动,与枪机配合完成闭锁动作。机匣基本上是一个中空的长方形体,在其前部内壁加工有断隔螺纹,用于固定枪管,外面车有螺纹以连接枪管护筒组件,前部开有固定栓孔,以固定栓来锁定枪管。机匣上部开有一个矩形的供弹口,供弹口前部还加工有一个滑槽,装有一个可以前后滑动的防尘盖,防止未装弹盘时杂物进入枪内。供弹口后部以螺钉固定有表尺组件,53式采用典型的弧形座结构标尺,表尺组件由表尺板、表尺板轴、游标和表尺板簧等组成,表尺板上有1到15的分划,每个分划对应50米。表尺座内还装有弹盘卡笋组件,包括弹盘卡笋、弹盘卡笋簧和拉手,卡笋前部上方为一个斜面,安装弹盘时可以直接拍击弹盘向下通过斜面推开弹盘卡笋,随后弹盘卡笋在簧力作用下复位将弹盘卡住,而拉手在标尺座最后方,为厚钢板冲压折弯而成,两侧有防滑纹,其向上的延伸部位一直包裹到表尺板缺口部位,起到保护作用,同时中间预开缺口以不影响瞄准。表尺座与机匣的结合处还装有一个抛壳挺簧,为板形弹簧,前部压住一个可以略微旋转的伸入机匣的抛壳挺,这种非固定抛壳挺优点是在损坏后更换较为方便。机匣后下方加工有连接发射机的连接槽和卡钩,带握把的发射机通过前部的弧形卡钩和后面的连接槽定位,通过一个带扳手的连接销固定在机匣上。机匣中间内部两侧加工有闭锁支撑面,下部两侧加工有两条供枪机导向的导轨,导轨上方还铣有4条纵槽,用于贮油和容纳污垢,保证枪机组件运动灵活。

 DP轻机枪最典型的外部特征是水平安置在枪身上方的大型弹盘。弹盘上的牛皮挂环在装弹时用来旋转弹盘,平时可以方便携带。这种弹盘的缺点是装填过程比较复杂:先要将弹盘抵在某一固定物体上,使底部的装弹口朝向上方,右手拉固定螺上的皮挂环,使弹盘向右旋转,然后将枪弹逐发装入装弹口内。

弹盘组件用于容纳枪弹并将枪弹逐发送至供弹口部位。这种供弹具中所有枪弹均弹尖向内,呈放射状排列,径向尺寸较大,但枪弹为单层排列,厚度很小,因此外形呈扁圆盘状,故称为弹盘。早期的DP轻机枪使用49发弹盘,后因供弹不可靠而改为47发。弹盘主要由弹盘盖、弹盘底、弹盘簧和限制假壳4个部件组成。弹盘盖位于弹盘上方,用于输送枪弹进入装弹口,其顶部有冲压而成的向内的两圈篦齿,用来规正枪弹在弹盘中的位置,中间有一个驻销,插在弹盘卷簧的环扣内,传递弹盘卷簧的簧力。弹盘底为整个弹盘的主体部件,结构比较复杂,本体为钢板冲压的浅圆盘,上面铆焊有装弹口、挡弹板、限制铁、卡钩和后突出部。装弹口用于规正枪弹在预备上膛的位置,诱导枪弹进入弹膛,其上有阻弹面、导弹斜面和导弹凸笋。弹盘簧为片状蜗旋簧,内圈有一个钩部,与弹盘轴卡合,外圈有一个环扣,用以套在弹盘盖驻销上。限制假壳通过螺钉固定在弹盘盖上,作用是压住最后一发枪弹,使其规正在预备进膛的位置,并在枪弹射尽后限制弹盘盖的转动。

 卸下枪机和发射机构的DP机匣内部细节,中间突起的条状零件为抛壳挺。

枪机与机框组件是自动机最核心的部件,由枪机和枪机框两大部件组成。枪机主要完成推弹、闭锁、击发、退壳的动作,由枪机体、左右闭锁卡片、击针和抽壳钩组件组成。枪机体是其他零件的装配主体,形状类似于长方体形,前部有弹底窝和推弹凸笋,推弹凸笋中间有一通槽用以通过抛壳挺,前部两侧为对称的肩部,用来将作用在弹底窝上的压力传递给左右闭锁片。枪机下方有前、后两个突起,前突起可以限制枪机体在枪机框上的左右摆动,下突起插入枪机框定型槽内,被定型槽前壁带动使枪机后退。左右闭锁卡片是枪机闭锁的重要零件,发射时支撑枪机体,承受火药燃气对枪机体的压力,为长方形片状,左右不通用,闭锁片后下方有定型凸笋,其上有开锁斜面,与枪机框上的开锁定型槽及击针上闭锁斜面共同作用,使枪机完成开闭锁动作。击针用于击发枪弹和闭锁枪机,由击针体、击针尖和击针销组成,击针体上有闭锁斜面和环形突出部,突出部同时为复进簧的前支座,推动枪机框向前运动并限制击针向前的位置,后端为复进簧导杆。击针尖通过插销连接在击针体上,这种结构在击针尖损坏时便于更换,不至于整件报废。而拉壳钩组件由拉壳钩、拉壳钩簧和拉壳钩轴组成,用于抽出射击后的弹壳,并与抛壳挺作用将弹壳抛出。

 DP轻机枪采用独特的鱼鳃撑板式闭锁原理。图为处于闭锁状态的枪机和枪机框。

枪机框组件由机框体、活塞和连接销组成,用以带动枪机前后运动,与枪机作用完成开、闭锁动作,带动击针向前击发枪弹。其中机框体是形状比较复杂的一个整体零件,其上加工有立柱、定型槽、导棱、抛壳口、拉机柄和击发卡槽。立柱用以连接击针,定位枪机框在前方的位置。定型槽用于容纳枪机体下部突出部和闭锁卡片的定型凸笋,槽内加工有开锁斜面,开锁时可以同时通过开锁斜面收拢左右闭锁卡铁。导棱为左右两条,用于与机匣内导槽配合,导引枪机框和枪机在机匣内运动。抛壳口在枪机框前下部,为一长条矩形槽。拉机柄在枪机框前右部,为空心圆柱形,表面压有网状防滑纹。击发卡槽在枪机框后下部,与阻铁配合,使枪机组件停在待发位置。活塞为圆柱状,前部有活塞头,尾部车有螺纹,旋在枪机框前部,并用连接销固定以防松动。

发射机和枪托组件由击发机座、握把、枪托、扳机、击发阻铁、击发阻铁簧、保险簧、保险扳手等组成。击发机座用来盛装击发机各个零件,前端有连接凸笋,后端为连接凸棱,分别与机匣的卡钩和连接槽配合,使击发机固定在机匣上,下后方有扳机护圈和小握把。枪托为木制,后上方装有一个固定油壶,用来给擦拭武器和上油。由于53式只能连发,且为开膛待击结构,所以阻铁等部分比较简单。保险扳手用于防止武器意外击发,其轴上铣有一个缺口,当保险扳手扳向后时为打开保险状态,缺口正对阻铁,阻铁旋转不受阻碍而能下降释放枪机。当保险扳手扳向前时为保险状态,扳手轴圆柱部分挡住了阻铁,使其不能下降释放枪机而形成保险状态。

 DP轻机枪扳机部位特写。扳机护圈后部的突起部分即为保险,平时即为保险状态,射击时右手握住枪托颈部同时,中指压下保险,即可打开保险。

复进簧组件由复进簧和导管组成,用以推动枪机、枪机框回到前方位置。复进簧前端顶在击针体后方,后端支撑在导管内,而导管通过两个凸笋和卡笋结合在击发机座上。

53式轻机枪射击动作相对比较简单:架设好机枪后,打开保险,拉枪机到待发位置,关闭保险,装上实弹盘,安装时先将弹盘前部的卡钩卡入机匣上的卡板内,接着将弹盘上的供弹口对准机匣上的进弹口,用力下压,直至听见“咔哒”一声,以确保弹盘卡笋卡住弹盘,然后再打开保险,瞄准目标即可射击。当射手扣动扳机以后,扳机前端向下压阻铁,使阻铁顺时针旋转释放枪机,枪机框和枪机在复进簧簧力的作用下向前运动,经过弹盘装弹口时,枪机上的推弹凸笋将一发枪弹沿着导弹斜面推进弹膛,而枪机上的拉壳钩越过底缘抱住枪弹。枪机停止运动后,枪机框继续复进并带动击针向前运动,击针上的闭锁斜面逐渐将两侧的闭锁卡片撑开,使其进入机匣内的闭锁槽,完成闭锁。随后击针继续前进,进而击发枪弹,此时枪机框前部的活塞头也已进入导气箍内。击发后火药气体推动弹头运动,弹头经过枪管上的导气孔后,一部分气体进入调节器和导气箍内后推动枪机框向后运动,枪机框上的立柱带动击针向后,使击针上的扩张部脱离闭锁片的定型凸笋,同时压缩复进簧。当枪机框走完自由行程以后(此时弹头已经飞出枪口),枪机框上的定型槽开锁斜面与左右两个闭锁卡片上定型凸笋开锁斜面相互作用,收拢两个闭锁卡片,完成开锁动作。随后枪机框在惯性作用下带动枪机抽出弹壳,继续压缩复进簧,途经抛壳挺时,弹壳被向下顶出,最后枪机框与发射机座撞击直至完全停止运动。如果此时扣住扳机不放,就会重复上面的循环过程,直至射完弹盘内的枪弹。而中途如果松开扳机,则枪机框后坐到位后会被阻铁挡住,形成停射。由于没有空仓挂机机构,所以枪弹射完后枪机是停在前方位置的。

结语

53式轻机枪仿制成功后,很快装备到全军各部队,成为排一级的火力支援武器,必要时还可以加强到班。不过由于研制年代较早,53式虽然有动作可靠、火力猛的特点,也有重量较大、容弹量少、重新装弹慢的缺点,特别是它的上置弹盘式设计,使得全枪水平宽度较大,持枪出入工事不便,夜间行动时弹盘容易发出响声而暴露目标。同时该枪全长达1.2米,超过捷克式和加拿大式轻机枪,对于国内战士的平均身高而言太长,行进间射击时不易控制枪身。加上不久国内又仿制成功新式的RPD轻机枪,即56式班用轻机枪,53式很快就被性能居于同期世界先进水平的56式所取代,因此在部队的实际装备时间并不算长。

 国内根据RP46轻机枪仿制的58式连用机枪

53式作为国内最早生产的制式轻机枪,虽然是仿制产品,其设计和生产工艺并不完全符合我国国情,但该枪的确在建国之初保卫新生政权的战斗中发挥过巨大作用,而且它的仿制成功结束了新中国不能自产轻机枪的历史,锻炼和培养出了一批专门技术人才,对以后国产机枪的设计和发展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可谓功不可没。即使在56式班用轻机枪列装后53式也没有完全停止使用,而是转而装备民兵和预备役部队,一直到1970年代末期才全部撤装。目前国内许多军事博物馆中都能看见该枪的身影,甚至还能看见当年志愿军当年使用的原产的DP轻机枪,兵器爱好者们虽说不一定能准确地了解其具体型号,但都会知道“转盘机枪”这一个经典的名称,由此可见捷格加廖夫设计的一代经典影响之深远。

 1960年代初DP和53式轻机枪仍是我军的重要装备之一,直至1970年之前才被56式班用轻机枪完全替换

 

从“德普”到“五三”——“转盘机枪”的中国之缘 《堑壕里的机枪》之一——从人力到火药动力 《堑壕里的机枪》之一——从人力到火药动力 新四军游击队的苏联转盘式机枪的来历! 中国基督徒从“三多”到“五多” 趋于年轻化 《堑壕里的机枪》之二十六——后记:继承·前行——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机枪 《堑壕里的机枪》之二十一 ——第九章 霍奇基斯M1914式机枪(1) 《堑壕里的机枪》之十九——第八章 刘易斯Mk I型机枪(2) 人生转盘——词叟 互联网问题系列调研报告之五——网络冲击:从心理到价值观 《堑壕里的机枪》之二十六——后记:继承·前行——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机枪 - 司古的日志 -... 《堑壕里的机枪》之十八——第八章 刘易斯Mk I型机枪(1) - 司古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堑壕里的机枪》之二十一 ——第九章 霍奇基斯M1914式机枪(1) - 司古的日志 - ... 《堑壕里的机枪》之二十三 ——第九章 霍奇基斯M1914式机枪(3) - 司古的日志 - ... 从地狱到人间之三 《堑壕里的机枪》之十一 ——第五章 MG08/15轻机枪(2) 《堑壕里的机枪》之九——第四章 马克沁MG08(3) 《堑壕里的机枪》之八——第四章 马克沁MG08(2) 二战枪械大全 从手枪到机枪《1》 二战枪械大全 从手枪到机枪22 二战枪械大全 从手枪到机枪《2》 二战枪械大全 从手枪到机枪<2> 从“黑猫”到“绿猫” 中国新发展战略 - 朝鲜日报中文网——洞察世界的韩国之眼 【佳片U约】中国抗战片:《三挺机枪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