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奥花漾 和甜心精灵:“印式民主”为何向腐败屈服?-世界报数字报刊平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8 17:19:24
“印式民主”为何向腐败屈服?

    包括“印度最大腐败案”在内,印度一个月爆发4场腐败大案,其波谲云诡之幕后内情、错综复杂之利益交易,令印度政府蒙羞,令世界大跌眼镜,更令西方媒体大呼惊诧。印度总理辛格表示,高层官员的腐败破坏了印度在国际上的形象,国大党主席则说得更为直接,“在西方,印度已被视为亚洲新兴民主国家的典范,但丑闻让印度国家形象遭受巨大损失”。有媒体质疑,为何印度总理向腐败分子投降?为何“印式民主”对腐败屈服?

    □本报专稿 秦商毅

    ■

    印度腐败,

    “神也帮不了忙”

    印度最有名的腐败案发生在拉奥时期,当时的印度金融大鳄仓德拉斯瓦弥富可敌国,权倾一时,有人称他为印度实际上的“总统”。1991年的拉奥内阁几乎所有部长都得到他那里去朝拜,接受他的“祝福”。当一名内务部长想要法办他的时候,却被拉奥总理调任某邦环保署长的闲职,金融大鳄化险为夷。

    腐败渗透印度政坛,涉案官员上至政府总理、中央政府或邦政府部长,下至普通公务员。低层公务人员薪水入不敷出,只能“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某些高层政客则大搞权钱交易,鲸吞国家资产。这使得印度政治官员前腐后继,继英吉拉·甘地、拉杰夫·甘地案件后,2000年10月,印度总理拉奥因贿赂成为印度历史上第一个因腐败而锒铛入狱的总理。

    在“透明国际”今年10月末公布的2010全球腐败程度178个上榜国家排名中,印度排名由第84位降至第87位,属于腐败比较严重国家。每届印度政府都“高举”反腐败旗帜,但效果并不理想。特别是本届印度总理辛格的反腐败决心非常大。然而,要通过立法达到打击政治腐败的目的,印度却陷入“尴尬”境地。原因是没有一个执政党能做到“出淤泥而不染”,这次拉贾事件就给了印度政府的努力一记棒喝。辛格政府至今不敢对拉贾进行跨党派调查,都有“投鼠忌器”之虑。

    有印度媒体表示,印度政府要打击腐败首先将会遭受政党内部的反对压力。《亚洲时报》引述分析人士的话称,国大党绝对不敢提出腐败罪名可判处死刑的议案,除非国大党的国会议员们愿意“舍身取义”。这也是为什么印度至今是20国集团(G20)中为数不多的几个未批准《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国家之一的原因。

    但立法就能成功么?印度最高法院对政府的反腐措施并不满意,但这个最高法律机构也对公布法官财产持抵触态度。印度一些高等法院抱怨,整个政府机器都是腐败的,虽然可以制定法律,但找不到执行法律的合适人选。因此,腐败在印度已变成一种高收益、低风险的买卖,“制衡”和“监督”无从谈起。难怪有人感叹,腐败问题,“在印度,即使是神也帮不了忙。他只能是一个感到无助的、沉默的旁观者。”

    ■总理忌惮权势贪官

    在这次连环腐败案中,令印度人极大震惊的莫过堪称印度最大腐败案的“电信腐败”,更令印度人震惊的是,亲手制造这起腐败案的“第一大贪官”、印度原电信部长拉贾“举重若轻”的态度,然而最令人不解的是一向形象清廉的印度总理竟然在这起案件中“袒护”这名腐败分子。

    据悉,拉贾原本只是印度南部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律师,没有电信或商业方面的任何资历。2007年,他却一跃成为印度经济命脉电信部的掌门人,统领世界上发展最快的手机市场,不仅如此,拉贾俨然成了这里的“拉贾”(“拉贾”在印度语中有土邦邦主、国王之意),这个独立王国如铁桶一般,连印度总理辛格的意见都难以进入。

    据《印度快报》报道,早在2008年后者要以“白菜价”违法发放2G手机运营牌照时,印度总理辛格、印度财政部、司法部都曾建议采用招标拍卖的方式来发放,但都被电信部长一概回绝。根据印度审计总署的报告,拉贾以“令人惊骇的价格”发放的122个牌照中竟有85个不具资格,造成的损失达390亿美元之巨。

    在此过程中,印度总理也几次三番为拉贾“捂盖子”。《印度斯坦时报》表示,早在2008年11月,印度司法部就向辛格报告就2G牌照一事起诉拉贾。根据印度法律,若想对内阁成员提起司法程序必须先取得总理的同意,但几乎都“石沉大海”。

    《印度快报》不禁刊文宣称,“总理辛格已投降”。这令印度人将愤怒的矛头指向了以清廉著称的辛格政府,以至于一向“清闲”的印度最高法院也出面批评总理的“不作为”态度。这名电信部长有多大背景,竟令总理忌惮三分?

    拉贾之所以对印度总理“底气十足”,是因为这位部长来自一个被印度执政党视为“座上宾”的政党——印度平等党。

    说起印度平等党,在印度大名鼎鼎。虽然这只是印度南部一个长期内斗的家族政党,但却在辛格所在的国大党当年战胜印度前总理瓦杰帕伊领导的人民党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2004年,国大党与当时执政的人民党在选战中斗得难分胜负时,平等党却在其中发挥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这个在印度联邦议会人民院中占有16个席位的小党,原本是人民党的同盟,不知出于何目的,此时突然宣布支持国大党,给了人民党致命一击,最终使国大党以微弱优势击败人民党,重夺政权。国大党对这个“功臣党”也投桃报李,给予后者包括电信部长在内的多个高官职位作为奖励,而拉贾之所以能够成为电信部长,是因为平等党领袖的力推。

    备受攻击的辛格

    ■印度政体成了“腐败之源”

    然而,平等党的功劳已经到了“震主”的地步。虽说国大党已经执政,但其执政的基础是其领导的执政联盟,这一联盟在人民院的席位比人民党领导的联盟的席位只有微弱优势,就是说,如果平等党退出,以国大党为首的执政联盟就将面临土崩瓦解的危险,国大党政权难保,辛格的总理位置也就无从谈起,这就是拉贾的底气。

    美国《华尔街日报》此前曾发表文章表示,相对于“从最基层一直到最高层的腐败模式没有任何区别,并伴随着威胁与恐惧的矩形俄罗斯式腐败”,“印度的腐败,好的一面在于它是金字塔型的,即主要由最基层的大量小额钱款往来构成,但更高级别的政府官员不(太)愿意收受贿赂。虽然不是全部,但有部分官员在官僚系统里往上爬的时候已经‘金盆洗手’。”这让印度“比其他国家更有希望”。最近,《华尔街日报》以“印度腐败史”为题,列出了印度近几年的腐败大案,直指印度高官,无怪乎美国《纽约时报》惊呼,这已玷污了印度形象。

    英国BBC引述专家的话表示,执政联盟领袖国大党出于政党利益平衡考虑,不得不将内政外交的重大部门交由一些并不具备资质的地方党派控制,以争取支持,稳固执政基础,这已经成了印度腐败泛滥的一大温床,也成为印度民主之痛。

    香港英文版《亚洲时报》指出,印度式腐败有其历史根源。印度腐败现象大概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末。虽然,大面积腐败现象引起了印度的关注,印度官方也在1951年专门发表《戈瓦拉报告》对政治腐败进行严厉批评,但印度总理尼赫鲁并不在意,对其内阁出现的高官腐败予以纵容和包庇,《亚洲时报》表示,这打开了腐败合法化的大门。

    随后,尼赫鲁女儿英吉拉·甘地创立的国大党,并成功竞选总理。《亚洲时报》表示,尽管英吉拉本人可能没有收受过贿赂,但为巩固政权,以经济利益或是将他们安插在重点选区作为利诱,拉拢了一批对自己唯命是从的政客。英吉拉·甘地对这些政客相当宽容,因为她可以利用他们达到分裂反对党的目的。这一策略相当成功,虽然英吉拉·甘地在1977年的大选中惨败,但是新任的政府也是好景不长。然而,上世纪80年代以后,国大党内部的此种作风进一步发展,最终导致由前总理拉吉夫·甘地(英吉拉·甘地之子)领导的政府由于博福斯丑闻的影响而在1989年的竞选中倒台。

    不过,反对党的表现同样差强人意。人民党一向奉行印度民族主义,其运作资金主要来自一些指望获得税收优惠的小型企业。而其他在野党的数量又太多,选民认为那些腐败分子能够将“腐败收入”与选民分成,这也是腐败盛行的原因之一。

    国际反腐败组织——“透明国际”专家则指出,大多数印度学者和分析家却认为印度式的民主制度是造成腐败丛生的重要根源。印度独立后继承了英国的政治遗产,即一人一票、多党竞争的民主宪政制度和号称完全独立、公正的媒体和司法制度。然而,大多数印度学者和分析家认为:在政党、国会、邦议会、政府和大公司里招摇过市的腐败分子比例远远高于关在监狱里的罪犯占全国人口的比例。

    “透明国际”文章认为,印度经济、教育相对于国际水平比较落后,金融、财政制度不健全,司法人才缺乏,政府想要实行管治却有心无力。建设一个公开、透明、高效、负责、问责的廉洁政府根本是“一个艰难任务”。

    议员的高薪和对公共资源的调配权对心怀叵测的人无疑是一种极大的诱惑,不少人因此参与竞选,给选举制度投下了阴影。而政党为了竞选成功,不得不推行一系列旨在方便筹募政党经费的政治和金融改革,这更是打开了政商勾结的大门。商人通过逃税漏税、黑市交易或非法汇兑等途径获得黑钱,然后向政客交纳政治献金,政客投桃报李,以巨额公共采购项目回赠。这种政客跟不法商人勾结的运作,被称为“黑金政治”。文章表示,印度自1948年建国以来,每年的政治腐败案例层出不穷。

    印度为反腐做铺垫的统一身份证工程,图为工作人员扫描个人虹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