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时间长了腰疼:“十二五”文化产业的发展空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11:40:38
“十二五”文化产业的发展空间 张晓明 胡惠林 章建刚 2011年05月09日16:24   来源:《学习时报》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留言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


  “十二五”期间文化产业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的可能性,根本原因在于存在巨大的市场空间,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可以看到了清晰的图景。

  基本依据:

  居民文化消费需求的充分释文化产业首先是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消费需求的现代服务业。“十二五”经济新政在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消费需求方面的政策取向构成了今后5年中国文化产业大发展的基本依据。

  以往多次分析过我国居民文化消费支出大大低于同样发展水平国家的状况,“十二五”有望成为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分水岭;扩大内需,改善民生已经成为中国经济政策的主轴,这个巨大的文化消费落差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近乎无限的想象空间。“十二五”规划中引人注目地在“政策导向”一章中谈到了“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特别明确地提出要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并提出了诸如推进城镇化、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以及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等释放居民消费潜力的措施。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也是促进经济均衡发展的根本途径和内在要求。可以把这一“政策导向”看做是今后5年宏观经济环境将向有利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方向转变的最重要信息。

  文化产业主攻方向:

  参与国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现代文化产业更重要的功能是满足越来越多的相关产业部门的生产性服务需要,对于中国这种面临重大产业升级的制造业大国来说就更是如此。“十二五”规划对经济结构调整的高度强调,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的高度关注,构成了今后5年中国文化产业的主攻方向。

  “十二五”规划中将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到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的高度,将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并将加速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作为首要任务,这一连串具有紧密逻辑关联性的战略举措最终指向了现代文化产业——生产性服务业的高端形态。在关于结构调整的一系列具体要求中,可以看到这一广阔的发展前景。比如说,在有关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的篇章中,就谈到了推动研发设计,推动自主品牌建设,而这就需要大大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文化附加值;在有关推动服务业大发展的篇章中,还提到了要大力发展工业设计、数字内容服务等高端服务业;这些都在为当代文化产业的重要领域——创意设计腾出巨大的发展空间。

  机遇在于培育新型文化业态

  今天的文化产业是建立在数字化信息技术基础上的新型文化产业。经济危机将信息产业推到了战略新兴产业的地位,也使我们获得机遇,大力发展相关文化产业,以走向世界前列。这是我国文化产业在新的五年规划期间成长为支柱产业的最大机遇。

  新型文化业态是数字技术的产物和新兴文化产业的序曲。根据权威信息来源,2010年,我国全国电话用户净增9244万户,继续延续“十一五”以来每年大约 1亿的增速,总数达到115339万户。其中,移动电话用户 85900万户,在电话用户总数中所占的比重达到74.5%,是固定电话用户的3倍左右。另据报道,截至2010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4.57亿,较2009年底增加7330万人,手机网民规模达3.03亿,较2009年底增加6930万人。手机网民在网民总数中的比例进一步提高,从2009年末的60.8%提升至66.2%。信息技术如此迅速的普及,以全世界最快的速度创造着新型的消费者、新型的消费热点,以及新型的业态,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近年来,与数字化信息技术有关的新型文化产业部门,不断爆出超常增长的消息,有关公司也接连在纳斯达克上市,迅速进入全球大型企业之列。这说明中国只有在新兴文化产业领域才有可能较早走进世界前列。

  着眼未来:发展新型城市文化经济

  从“十二五”开始,我国发展方式转型的一个重要的支点就是,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通过区域功能的规划,提高国土空间利用效率。而构建新型城市化战略格局,提升城市化质量和水平,是这一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危机后地方政府的新一届执政者将眼光投向未来,否定了服务于传统工业化的城市发展战略,大量新颖和别具特色的文化地标涌现在城市未来的蓝图上。各地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等新型产业集聚区的纷纷创建,既引领了这个发展进程,也为自己争得了新的发展空间。

  应当看到,随着我国工业化趋近于完成,有一股越来越强劲的发展趋势正在出现:那种完全按照工业化要求规划出来的、功能性的、没有任何地域特色的“福特式”地点和城市正在被人们摈弃,具有“高水平唯一性”的地域性文化资源,正在成为重要的战略资源,参与到地区性的发展中去,形成“后福特式”的地点和城市。近年来,一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异军突起,凭借与所在地区和城市发展的密切关系,打造了成功的商业模式,就是典型的范例。

  文化产业新天地:

  发展贸易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未来5年将是我国对外贸易发生转型的重要时期,对外贸易结构的变化将向培育出口竞争新优势、大力发展文化等新兴服务业的方向发展,这将与国家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高度契合,使国家软实力战略与促进文化贸易的战略有机地结合起来,为文化产业发展开辟出新天地。

  经过10年左右的发展,我们目前已经站到了不同的历史起点上,创立了政府和企业合作,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并举,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联手的对外文化贸易新格局。根据文化部的权威数据,我国已与145个国家签订了政府间文化合作协定,建成了9个海外中国文化中心、282所孔子学院,这些机构已经和正在发挥着中国文化形象展示窗口、文化贸易营销网络、文化投资前沿阵地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