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马步冲拳:【转】 斯大林社会主义模式的主要特征(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3:32:49
2010年06月01日 星期二 23:47
转载自 putibanruo
最终编辑 putibanruo
斯大林社会主义模式的主要特征
斯大林社会主义模式的主要特征可以概括为“高度集中”、“高度集权”,即把全国的政治、经济、外交、军事、文化科学事业的所有决策权统统集中于党中央的最高领导机构,形成一种僵化的体制,使社会生活缺少生机和活力。
斯大林模式在经济体制方面主要表现为:
1.实行高度集中的部门管理体制。经济体制方面的高度集中就是把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决策权全部集中于中央,把人力、财力、物力的支配权统统集中于中央;实行以部门管理为主的集中管理体制。
2.实行排斥价值规律的指令性计划经济。新经济政策时期,苏联国家计划机关每年都提出计划控制数字,这类计划控制数字基本上是指导性的。1928年起形成比较定型的计划经济。1929年4月党的第十六次代表会议确定。关于发展国民经济五年计划》的指令性质。这种计划的特点,一是指令性,国家计划具有法律效力;二是排斥市场调节,把市场调节完全看作是资本主义的。
3.主要以行政手段来管理经济。管理经济主要通过由党和国家机关发布命令、决议的办法,或者采取行政组织手段,与各经济组织、企业发生关系,组织经济生活。
斯大林模式在政治体制方面主要表现为:
1.全国建立高度集中的党领导体制。按照斯大林的提法,工会、共青团、合作社、苏维埃等在国家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在于它们都是党联系群众的“引带”。党和国家融合为一,国家完全隶属于党,党包揽一切。斯大林把党的领导看作是由共产党机关直接管理国家。
2.实行自上而下的干部委派制。国内战争时期的非常环境,曾实行自上而下的干部委派制,但是列宁并没有把它看作是社会主义国家固定的干部制度。列宁逝世以后,托洛茨基、布哈林都曾经反对干部委派制,要求实行民主选举制。可是斯大林把这类意见都当作“反党言论”,予以批判,强行贯彻委派制。到30年代,干部委派制更加固定化了,由此形成实际上的干部任职终身制。
3.缺少有效的人民监督机制。列宁逝世以后,各级党组织虽设有监察委员会,但监督的权限日益缩小,1934年党的十七大以后,党的监察机构置于同级党委的领导之下,独立性也很小。
1936年宪法规定,人民享有管理国家的权利,但是宪法并没有规定必要的制度来保证人民有效地监督国家机关和各级领导人。宪法也役有规定人民有罢免权(固定的干部委派制事实上取消了人民的罢免权)。
4.在意识形态和国家精神生活上盛行个人崇拜。个人崇拜是斯大林模式的特征之一,个人崇拜是斯大林模式的必然产物
(选自周尚文等著:《苏联兴亡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类别:默认分类 |  | 编辑 | 删除 | 添加到搜藏 | 分享到i贴吧 | 浏览(256) | 评论 (0)
上一篇:历史唯物主义:“历史”作为“研...    下一篇:茹绮铃ons 不雅照 的士门 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