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比沙菲雅h:记李笛晨烈士——激流旋起的浪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17 00:14:22

激流旋起的浪花

——记李笛晨烈士

魏师琦 王作有

“……铁石相击,才迸射火星,湍急的激流,才旋成浪花,唯你能踏上人生之路途,你才会寻到人生。好,我们要脚踏实地,握紧我们的铁拳,干出!谁是强者,我们就是强者。”这是革命先烈李笛晨寄给姚纪彬的信中的一段话。李笛晨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在人生的进程中,他逐渐从悲观的凄迷怅惘中走出来,摈弃了歧途中的徘徊,找到了党,勇敢地担起了向旧世界进击的重任。虽然他未能见到新社会的曙光,于 1933 年8月过早地告别了人世,但他留给人间的英勇搏击的强者形象,却长驻在后继者的心灵里。


(一) 

“现在社会就是我们舞台,我们不要诿弃我们的贵任…… 。能担当起担子的,就在我们的仔肩了。”

——摘自李笛晨给姚纪彬的信

李笛晨原名李晏春,李序园、李香冷、马融。 1899 年10月出生于沈阳市苏家屯区大沟乡蔡屯村。满族、世代以经营棚铺兼办鼓乐房为业。父,李万贵,母,李张氏,生子女五人,笛晨行三,取名晏春。随着子女的增多,家境日窘,入不敷出。遂迁居至辽阳孟胡屯。

笛晨在本村念私塾一年,小学四年,1916 年春以优异成绩考入吕方寺高级小学。校长苏喜元惜其才,解囊相助。 1917 年冬李笛晨高小毕业。

1918 年夏,笛晨又以最好的成绩考入公费的奉天(今沈阳)师范。当时省城师范的师资力量很强,有各科教育名家,有回国任教的留学生。有些教师思想进步,经常向学生灌输一些新思想,介绍国外的一些新事物。因此,校内师生思想比较活跃。1919 年夏,在“五· 四”运动的影响下,奉天师范的学生,也针对校长孙其昌的恶劣行为,开展了罢课斗争。笛晨是二十一班的学生代表,在罢课斗争中与同学朱焕阶、周东郊等人结为好友。这次罢课经奉天基督教青年会总干事阎宝航等人调解,孙其昌接受了学生的各项建议,并向师生表示,对学生代表不开除,不记过。这次虽属一般性质的罢课,对笛晨却是一次实际锻炼。在此之后,李笛晨的求知欲更加旺盛,他每天都去青年会夜校学英文。在这里他认识了郝克勇等同志,并和苏子元等同志建立了书信联系。在夜校活动中,他参加了“马克思主义小组”和“星期三会”。当时韩乐然对他们帮助很大,经常带来李大钊、陈独秀等人的文章在他们中间传阅。 1921年笛晨与柳河乡八家子袁姓之女结婚。新婚燕尔,他并无眷恋之意,依然发奋求知。为了传播新思想,广结有识之士,他同于卓、王真浣、周东郊等人,创办了《春潮》杂志社,刊爱革命先驱的论述和国内外新闻,并组织学友撰写体会文章。这个杂志一问世,就受到了青年朋友的欢迎。这个刊物出版六期,因经费困难而停刊。

李笛晨自幼酷爱文艺,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他勤奋写作,经常以李笛晨的笔名将诗歌、散文、书札等寄给大连泰东日报社。1922 年他在奉天师范毕业之后,经朋友介绍,1923 年到复县,通过县公署谢英科长安排为科员。在此期间结识了县长陈亚新的胞弟陈涛,瓦房店两级小学校的校长孙祥林和科员罗四维。罗是湖北人,北方局派来的共产党员,对李笛晨等人很关心。 1924年经罗四维介绍,李笛晨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那时,孙祥林正办工人夜校,经常请笛晨讲课。不久,当局清楚了夜校的性质,勒令停办。笛晨在复县无法立足, 1925 年返回奉天。经亲戚介绍到奉天兵工厂审检处任职员。当时奉天还没有建立党的组织,笛晨便在工人中间广交朋友物色先进分子,准备发展党员建立组织。 6 月“五卅运动”的浪潮波及到奉天,笛晨团结工人积极分子,组织“五卅运动”后援会,发动工人募捐慰问被害同胞家属。在活动中,经常约会年龄相近,志趣相投的知识青年,借研究文学为名,到北陵等僻静之处开会,讨论国家现状和前途,学习马列主义知识,引导青年走向革命。8月,任国祯同志组织建立了奉天第一个党的支部委员会。不久,兵工厂也成立了党的小组。笛晨同志被选为负责人。

在1925年至1927年间,奉天兵工厂共发起反稽查、反奉票等六次罢工。李笛晨在每次罢工中,都起着组织领导作用。反稽查斗争,是在一次雨天。一名工人穿着一件雨衣出厂,被稽查拦住,硬说是厂里的雨衣,许多工人见事不公,群起反抗。李知道后,立即组织工人据理力争,并联合全厂二万多工人罢工,要求厂方明辨是非,开除稽查,厂督办无奈,答应了工人要求。经调查雨衣事件实属诬陷,稽查人员被厂开除并公开向工人道歉。由此,稽查威风大减,工人出入厂门,再不受稽查刁难与搜身检查了。

斗争的胜利,鼓舞了工人,不久,又发起了反奉票斗争,原因是很多河北和南方省籍的工人,挣到工资要寄回家中,而当时的奉票只限在东北三省使用,汇款必须按 7 比 1 的比例换银元,工人吃亏,怨气很大,李笛晨同情工人的不满情绪,鼓动外省籍的工人辞职返籍,经过三次斗争取胜,厂方按银元70%、奉票30%,发放工资。


(二) 

“人生”没有归宿,奋斗是归宿……因我们受社会的摈弃,感到我们是弱者。但同时社会受到我们的棒喝——虽你以为是微吟,实则我们成为强者了。

      ——摘自李笛晨给姚纪彬的信

在奉天基督教青年会夜校里,李笛晨与苏子元等人组织了“文艺自由大同盟”在奉天北关平旦中学歼会,由于活动频频,引起敌人注意。 1929 年这所学校被市府查封,他们终止了活动。 1930年 4 月 18 日,省党团负责人召开会议,准备“红五月”的游行示威。会议开到下半夜,有一部分同志留宿,第二天早晨,敌人闯入,与会的一些同志被捕。敌人留下坐探,又捕去省委秘书长,奉天市委书记等人。由于形势危急,笛晨不得不转移去大连找盖仲仁,经盖介绍在报社任副刊编辑。在这里笛晨结识了陈一仁(党内同志)、日侨饭河道雄(泰东日报社社长)。李在副刊上发表过许多篇唤醒妇女走向革命的文章,如《中国妇女向何处去》等。大连当时是日租界地,李利用泰东日报编辑身份为掩护搞党的活动。后来敌人查觉,对革命者进行搜捕和残酷打击,李笛晨在大连很不安全,便于1930 年夏天回到奉天。


(三) 

“我们还得从已如死灰的心里燃起绿绿的火,手携手在平沙地上……计划我们栽花植柳的营生。

——摘自李笛晨 《 黄沙之下》之二

李笛晨回到奉天后,由青年会总干事阎宝航推荐,在青年会做庶务工作。这时,苏子元等人仍在青年会,故友重逢,倍感亲切。他与苏子元还兼任奉天工商报编辑。通过商报唤起商界青年,为抗日救亡贡献力量。当时,社会上正在开展禁止吸食和贩卖毒品鸦片的活动。李利用暇时,写成独幕话剧《大义灭亲》发表在报纸上。不久,便被文艺界采用,排戏公演,颇受各界欢迎。并流传好多城市,在禁毒活动中起到很大作用。此时,奉天的革命活动,处境极端险恶。一次李和张维福外出贴标语,被敌发现,在敌追捕中张维福被捕。李为避险便于 1931 年春去吉林,经朋友介绍到吉林五中任教。 1931 年“九·一八”事变后不久,李笛晨辞去教师职务,回到奉天。

根据奉天党组织的指示,他积极宣传抗日救亡,组织工人、学生参加抗日斗争。有一次外出贴标语,被敌发现,他遭到追捕,由于工人帮助掩护才得脱险。在铁西李兰普家躲藏,二十余日后,见情势缓和,他便约见盖仲仁等人商议去向,大家认为最好去关内找刘澜波。刘澜波是辽宁人,当时在东北军五十二军骑兵第二师师部任秘书长。  李笛晨认为这是安全的去处遂急速赶到妹妹雪香家,告诉自己要去关内,并把家中一切托付给雪香,请她照顾。当天晚见到妹夫(当铁路警察),请他帮忙乘车进关,他妹夫利用押车的便利条件,护送李笛晨启程,平安地到达了北平。


(四) 

愿牺牲了,

为真情之“爱”,

是甘心的!

死亦瞑目!

苦痛啊!

快乐啊!

为苦痛而牺牲

那的确是快乐!

        ——摘自序园《小孩子的祝祷》

1933 年春,在河北省易县梁各庄,笛晨见到了刘澜波同志,刘澜波将他留在身边,在师部当秘书,同时改名马融。当时在骑兵二师的共产党员有:刘澜波、孙志远、白坚等。他们都在黄显声师长周围,主要是做上层工作。还有一些党员分散在各个连队里。师部驻在易县梁各庄,几个团分别驻在龙华、涞源等地。黄师长思想进步,支持共产党,与刘澜波等同志关系非常密切。黄师长喜爱游泳,每到盛夏都要去龙潭游泳。李本不识水性,也积极参加学习。 8月的一天,师长等人外出,师部仅有李、董两位秘书,两人又去龙潭游泳,因救生圈脱落,李笛晨不幸落人深水溺死。刘澜波、孙志远、白坚、易广居等同志亲自收殓,葬于易水河北,龟山北麓。全国解放后,刘澜波同志出任辽东省主席时,写信给李笛晨烈士之女李绿萍,告诉她其父已被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鼓励绿萍努力工作,完成烈士尚未完成的工作。

(赵犁  编辑) 欢迎访问辽宁双拥优抚工作图书馆http://lnsyyfgz.360do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