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最美人物推荐表:暂短的一生 永恒的业绩——记李晓烈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8 18:51:30

暂短的一生  永恒的业绩——记李晓烈士

王国建  梅兰亭

李晓,原名李再明,化名李振民,李贺彬。1945 年任建昌县二区区长。1946年2月26日在要路沟区沈台子村工作时,遭到国民党东北保安四支队袭击,突围时为掩护县委书记,不幸牺牲,年仅 22 岁。

1924年9月16日,李晓出生于河北省任丘县慧伯口乡边关村一个农民家庭。父亲李管甫,是一个勤劳的庄稼人。李晓 9 岁入学,他沉默寡言,潜心苦读,每次考试成绩,总是名列前茅。但由于时局的变化,李晓只念了5年书就被迫辍学务农了。

1937年“七·七”芦沟桥事变后,李晓家乡沦入敌手。他目睹日本侵略者的血腥统治和国民党军队的消极抗战,逐渐认识到只有跟随共产党才能实现自己的报国愿望,于是就积极靠近党组织。1941年春,经本村党支部书记李树桐、村长郭文洲介绍,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积极投入抗日救国的伟大斗争。

他入党以后,将自己的原名李再明改为李晓,意在表达自己从此晓得了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的道理。开始他被安排在本村小学担任教师,这时他刚刚结婚不久,但他却坚决向党组织请求到抗日第一线去。1941年夏季,被调到高阳县第七区担任民政助理,不久又兼任区小队副政委。李晓在接到调令后,就匆匆地告别亲人,到区里上任了。

七区位于高阳、任丘、河间三县交界处,敌人在此修筑了五座岗楼,都派重兵驻守。又在各村组织了维持会,豢养了一批汉奸走狗,充当耳目。李晓一到区上,便和战友一道,同敌人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他足智多谋,坚决果断,在这个区工作战斗了四年时间,取得了不少成绩。

任丘县城与慧伯口之间有条大道,是城、乡之敌往来的必经之路。为干扰敌人通行,李晓开动脑筋想了不少破坏公路的办法。他夜里带领战士们在公路上挖了不少深坑,然后伪装好,白天就埋伏在公路两侧的青纱帐里,待机消灭敌人。当敌人的车辆开过来掉进陷坑时,他们便向敌人开枪,趁机杀伤敌人。等蒙头转向的敌人觉醒过来,组织反扑时,区小队早已撤得无影无踪了。这样搞了几次,迫使敌人车辆再也不敢横冲直撞了。

1942年春末,敌人对冀中抗日游击区进行了疯狂的“扫荡”。在反“扫荡”的斗争中,李晓凭着他的智慧和勇敢,曾多次化险为夷,取得了胜利。同年夏季的一天中午,慧伯口中山炮楼的日本鬼子,纠集了附近据点 200 多名日伪军,把七区全体干部和区小队战士四十余人,包围在尹家佐村。在这紧急关头,李晓不顾个人安危,只身一人绕到村东头,毅然开枪把敌引开,使大家安全脱了险。另一次,李晓一人深夜回家,半路上不料碰上了敌人的“夜袭队”。当两名汉奸上前抓他时李晓突然大喊一声:“二班快上!”就在两个家伙一楞神当儿,他便敏捷地钻进了路旁的青纱帐。家里人知道后都为他担心。他却风趣地说:没事儿,有共产党、毛主席保佑,敌人枪打不着俺。”

1943 年秋,高阳县的鬼子向所属各区强行征缴粮草,仅慧伯口一个区就得缴纳 20 多万斤粮食。李晓闻讯后,为了保护群众利益,立即和区上有关干部研究制定了截夺粮车的计划。他带领 30 多名小队战士,事先埋伏在宋家庄附近。当 20 多名日伪军押着 100多台粮车路经此地时,李晓他们犹如神兵天降,突然出现在敌人面前。一阵激战之后,敌人被打得抱头鼠窜。他们截下了粮车,后来又把这批粮食送还给群众。同年冬季的一天,慧伯口据点的鬼子命令各村的维持会长胁迫四五百名群众,到高阳县城参加所谓“反共誓约”大会。李晓得知后,便带人在半路上将各村的维持会长全扣起来,解散了群众,打乱了敌人的部署。

李晓同志,爱憎分明,对党对人民忠心耿耿,对日寇、汉奸走狗则嫉恶如仇。七区尹家佐村有个恶霸汉奸叫尹犁,认贼作父,横行乡里,曾伙同日军搜捕过我抗日工作人员,糟踏过良家妇女,群众对其恨之入骨。李晓得知后,便带领几名战士,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将其从家中抓出处决,群众无不拍手称快。

李晓担任干部后,从不偏亲向友,因私徇情,对亲友严格要求。 1944 年秋末,边关村党支部为给八路军筹集给养,向李晓的叔叔摊派了 500斤公粮。叔叔认为摊派过多,便向李晓求情,想要减免一些。经过李晓的耐心说服,叔叔终于想通了,愉快地缴纳了公粮。同年冬季,七区培里村岗楼的敌人,在区小队和民兵的不断打击下,龟缩到慧伯口老巢。为防止敌人卷土重来,李晓便到边关村动员青年前去拆毁这个岗楼。弟弟李寿朋觉得有危险,想借故不去,李晓当即批评他说:“别人不去还可以,你是俺弟弟,应该带头才对。”寿朋觉得哥哥说的有道理,就随队出发了。

李晓参加革命后,他的家就成了“堡垒户”,经常有地方干部或八路军武工队来此落脚、开会。为了保证同志们的安全,李晓便发动全家挖地道。在他带动下,仅用一个月时间,就挖了一条长达 50 米的地道。这条地道曾多次掩护同志们脱脸。

李晓在抗战中,很重视用政治宣传来瓦解敌人。张庄据点中有一个伪军小队长,出身贫苦,李晓利用到他岳父家串门的机会,想办法接近他,做了大量的争取工作,最后终于使他醒悟,表示愿为抗日出力。 1945 年农历正月初五,伪小队长按照李晓部署,以接受维持会的犒劳为名,把 3 名鬼子和 30 多名伪军接到庄里去吃饺子。李晓趁此机会,派两名战士化装成送饺子的农民,混进岗楼,生擒敌哨。没费一枪一弹就缴获了 30多支大枪。

1945 年春,李晓被调到任丘四区任区长,紧张的工作,使他根本无暇回家探望。直到“九三”胜利后,李晓随冀中大批干部挺进东北前,才抽空回家一次。临行那天,他抱起刚满 3 岁的儿子小长修亲了又亲,满怀深情地说.“修儿,爹爹要走了,等革命胜利了,再回来看你。”

李晓随同干部队伍,辗转跋涉,于1945 年中秋节后,到达承德,当即被派到建昌县南公营子区担任区长,化名为李振民。

南公营子当时是伪喀左旗长默尔庚额等蒙古贵族的居住地。日本投降后,这些上层人物又借我党提倡民族自治之名,搞了次假选举,使默尔庚额又挂上了喀喇沁左旗旗长的头衔,妄图继续维持其统治。李晓等根据党的既团结又斗争的原则,对他们进行了大量的工作。

在一次旗政府会议上,默尔庚额竟大言不惭地向我党要权。他说:“实行民族自治,就得我们自己说了算!”李晓当即回答说:“新政府同旧政府的根本区别,就是新政府在共产党领导下,对人民实行民主,对反动派实行专政。而不是让少数人搞独断专行。”他的讲话,使到会的大多数人受到教育,迫使默尔庚额有所收敛。

过些日子,默尔庚额又提出招兵买马,组建武装要求。李晓当即觉察到他要扩大自己势力的企图,遂婉言回绝说:“现在武器不足,又缺乏粮草,你们何必着急组建武装呢,暂时有县支队维持社会治安就行了。”从而限制了默尔庚额个人势力的发展。(该人后来投靠了国民党)。

李晓是南公营子区首任区长,在新区建党、建政等项工作中都做出过一定贡献。他刚到南公营子时,这里还没有党的组织,经过他和区委书记丁秉仁等同志的努力,不久就在东村建立了第一个党支部,并培养了 30多名区、村干部。同时为了在旗政府中发展革命力量,李晓又亲自选拔了四名蒙族青年到区政府进行培训,使他们在革命实践中得到锻炼,增长才干,原朝阳地区行政专署副专员白静山同志,就是李晓当年亲手培养的四名蒙古族青年之一。

1946 年初,国民党军队向我热东解放区发动了全面进攻。 1 月 31 日,敌 94 军第 5 师占领了建昌县城。在敌我相距咫尺的险恶环境下,李晓全然不惧,公开站在南公营子大街上向群众宣传,“……别看国民党军队暂时还耀武扬威、气势汹汹。俺们有共产党、毛主席的领导,有人民群众的支持,最后一定能够战胜他们。”第二天就是农历腊月三十,敌人突然发动了进攻。李晓等为诱敌深入,他们稍做抵抗后,即转移到老根据地青龙县内。

建昌县党政军机关在青龙休整了半个多月,县委书记李贺年根据地委指示,决定抽调一批精明强干的县区干部,组成先遣工作队重返建昌。当时二区的李晓和丁秉仁都争着要去,最后县里确定李晓先去。 1 月 20日, 60多人的工作队来到要路沟区,立即开展了反奸锄霸、减租减息的群众斗争,初步打开了工作局面。

共产党、八路军回到要路沟的消息,使盘踞在建昌城内的国民党军队惶惶不安,敌副团长于世清、营长杨雨时等于 2 月 23 日带领四百多匪兵前往围剿。 1946 年 2 月 25 日,李晓和李贺年等十几名同志住在沈台子村的消息被敌人侦知后,杨雨时立即带领匪兵连夜赶来偷袭。次日拂晓,李贺年等 4 名同志要去要路沟,刚到村外北梁上就发现了敌人。他们边打边向南撤,逐渐退到了沈台子。李晓和十几名战士听到喊声后,急忙冲出屋子与撤下来的汪治岩、于世杰一起掩护同志们突围。当他们撤退到村子南面的万草沟时,敌人已形成包围之势。在这关系到全体同志生死存亡时刻,李晓果断地命令在他身边的同志们,赶快向西南沟分散突围,自己留在后面掩护。同志们刚刚离去,李晓发现一股敌人正向李贺年撤去的南沟追击。他把生死置之度外,毅然开枪向敌群猛烈射击,不幸右腿负伤。此时他子弹已打尽,手枪射程不够,遂停止了射击。敌人误以为李晓弹尽,立即蜂拥而上,狂叫着抓活的。当敌人逼近时,李晓不顾伤口剧痛,猛然站起,用手枪向敌人连连射击,有几个跑在前头的家伙应声倒地,其余匪徒慌张开枪还击,使李晓又一次身负重伤,壮烈牺牲。

(原载《壮烈千秋》第二辑,转载时有删节)

(崔云鹏  编辑)欢迎访问辽宁双拥优抚工作图书馆http://lnsyyfgz.360do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