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壁整形术前后效果图:倪阳:在激流中勇进的设计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21:51:54
倪阳:在激流中勇进的设计师 来源:民进中央宣传部  发布时间:2010-11-19  作者:徐超

  倪阳,2008年9月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现任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2010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副总设计师。

  倪阳给人的第一印象是精致,1963年出生的他,看起来要比实际年龄年轻许多,白色衬衣、黑色仔裤、时尚的发型,都显得很有品质又不失低调。作为一名建筑设计师,倪阳认为,穿着精致得体才能设计出好的作品,许多赏心悦目的商品,哪怕是一个包装精美的礼盒,都能激发他的创作灵感。

  凡是到过世博会中国馆参观的人,一定会被中国馆雄浑有力的气势所震撼,她犹如一方盖在上海黄浦江畔的中国印,古朴大气。人们纷纷为其取名——“东方之冠”、“红色斗拱”,“中国粮仓”……无论哪个名字似乎都有几分道理,都能体现她的中国味道。

  中国馆让华南理工大学这个设计团队声名鹊起,而作为中国馆的副总设计师,倪阳坦言:“中国馆是光环也是压力,当很多人知道你是中国馆的设计师时,态度都会有所变化,当然,在这样一个开放的社会,有各种各样的意见都很正常。”

  上海曾经做过一个关于中国馆的网络调查,网民对中国馆的接受度高达92%。可以说,倪阳和他的老师何镜堂院士在中国馆这座国家级建筑中迎来了作为设计师的最高荣耀。倪阳说,在中国馆落成的后期,他很喜欢一个人默默地在场馆附近徘徊,聆听一批又一批到访者对中国馆的现场评价,他最关心百姓会不会喜欢,时代能不能接受。他说:“当时听到这么多人表达了对这个建筑的赞美,这对设计师来说是一种享受和安慰。”

  “2007年9月,当听到我们的设计方案通过时,我简直无法相信这是真的。直到何镜堂院长通知我时,我才缓过神来,明白这是历史交予的机会和责任。” 倪阳说,当年何镜堂院长领衔的团队最初提交了三个方案。为了体现中国特色,他们从中国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寻找适合的载体,有三个思路:一是中国印象,包括山水画、京剧、色彩和文字等;二是已出土的文物,包括冠、鼎等;三是传统建筑规划风格,包括九宫格、斗拱等。经过反复推敲,最后形成了“中国器”、“中国结”和“江南园林”三种方案。

  倪阳的“中国器”小组在经过一番大讨论后,迅速达成了团队内的一致共识。“2007年,正是中国经济高涨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做一个有气势、振奋人心、有力量感的建筑,来传递中国人的自信、端庄和喜悦,这是我们的大方向和原则。”红色斗拱形状的“中国器”由此而生。

  “设计中国馆,对搞建筑的人来说,是很难得的机会,而且也让人充满了自豪感!”倪阳说,定稿后的日子,“中国器”在整个设计团队指导下,在无数建筑工人的挥汗如雨中,慢慢从无到有、从一幅一幅草图到实体建筑。“几乎有整个半年时间我都在上海。”倪阳回忆起那段日子,依然很留恋,那是一种辛苦的快乐。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建筑,建筑承载着文化的功能,任何一个经典建筑的价值都是远远超出其使用意义的,而是一种文化乃至历史的载体。”这是倪阳反复强调的观点。2010年11月13日,倪阳应邀在民进中央机关作报告时,报告的题目就是“中国馆,不只是一个建筑。”

  出生于北京,父亲是上海人,母亲是广东人,工作又在广州的倪阳,深受中国三大城市多元文化的影响。无论是在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建工程中,还是在世博会中国馆的设计时,他都力求使建筑体现城市文化的多元性,表现社会的丰富性和层次性。

  世博会中国馆区由国家馆和地区馆组成,国家馆居中升起、层叠出挑。“中国馆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构思主题,表达了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倪阳说:“中国文化中有很多可挖掘的元素,很多东西都是很有意思的,和建筑也是相通的,我们希望中国馆能够用不具象的形式诠释建筑与文化的联系,最终成为凝聚中国元素、象征中国精神的载体。”

  许多人问倪阳,中国馆如何体现本届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倪阳坦言:“的确非常有难度,也是起初困惑我们的问题,因为主题是抽象的,建筑是具像的。我理解,生活美好其实就是给人们一种振奋、喜悦的感受。因此,我们在设计的时候,力图通过建筑的结构形成一种气势,通过中国红这种色彩,传递一种喜悦的情绪,进而表达由内而外振奋的心情。”同时,倪阳认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其实还代表着未来,比如未来建筑的发展模式,科技、绿色、环保、节能的一些理念等,这在中国馆的设计中也得到了充分体现,比如自遮阳体系、冰蓄冷技术、节水技术、雨水收集系统的应用,等等。

  “参与设计中国馆,对我今后的工作大有帮助”,这是倪阳在工程结束后,感触很深的一点。“中国馆设计中一直面临的一大课题是红色肌理板的确定。中国红,其实一直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在不同的历史时空中呈现出多样的审美表达:朱砂、辰砂、朱红、朱嘌等等,故宫太和殿所展示的‘红’也达五种之多。我们在做了色彩分析之后,最终确认为四种红色的组合,并由上到下通过渐变的手法由深到浅,增加整体‘中国红’的层次感、空间感。我想这也有助于我将来处理类似的问题。”

  当然,中国馆的设计也有令倪阳遗憾之处。受中国古代帝王“冠”和“冕”的启发,倪阳最初为中国馆设计了一层“珠帘”,像一个非常纯净的盒子罩在外面。在他看来,中国人一直比较含蓄、内敛,这个设计方案更符合中华民族的性格特点。虽然未能如愿,但今天展现在我们眼前的中国馆更加清晰、沉稳,丝毫不影响国人对中国馆的认可和肯定。很多人都说,中国馆真是越看越爱看,越看越觉得好。

  倪阳很喜欢一幅画,崇山峻岭中有一条湍急的小河,一只小舟逆流而上。倪阳说,建筑设计师就像是驾驶这只激流勇进的小舟的舵手一样,要满怀激情,更要沉着冷静,才能不断前行。

(责任编辑:张政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