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跆拳舞太极一章:新闻话题 2011.05.03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14:11:39
新闻话题
【今日话题】本·拉登是反美英雄吗阅读原文

本·拉登是反美英雄吗导语:美国时间2011年5月1日晚间,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宣布,著名的恐怖大亨奥萨马·本·拉登在巴基斯坦伊斯兰堡附近被击毙。本·拉登,因其策划的9·11恐怖活动而被全世界所熟...全文↓

本·拉登是反美英雄吗
导语:
美国时间2011年5月1日晚间,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宣布,著名的恐怖大亨奥萨马·本·拉登在巴基斯坦伊斯兰堡附近被击毙。
本·拉登,因其策划的9·11恐怖活动而被全世界所熟知。在中文互联网上,有不少“含泪悼念伟大的反美帝战士拉登”之类的贴子,虽说戏谑之意居多,但其背后的潜台词,却是值得警惕的。
本·拉登:一个敢于挑战的理想主义者?
2011-05-02 第 1648 期
今日话题
本·拉登根本不是什么英雄
没有一个真英雄会利用平民的鲜血
有人说拉登是“军事天才”,有人说他是“反美英雄”。但要注意的是,911根本不是什么军事行动,而是一出针对普通平民的恐怖袭击,更是一起完全突破底限的恐怖活动。如果这样做就算军事天才,那么自此世界就永无宁日。
由于拉登“敢做敢为”,不少怀有某种理想信仰,或者原教旨宗教情怀的人会引以为图腾。在这里不妨退一万步来说——
如果拉登自己抱着炸药去撞楼,那说明他敢于为自己的理想献身,用牺牲的方式唤醒他人(且不说这样的理想是否靠谱,这样的牺牲是否值得),单就这一举动而言,拉登算是条汉子,当然还是不折不扣的恐怖活动。
如果拉登教唆(蛊惑而不是强制)自己的小弟抱着炸药去撞楼,起码也算是有底限的恐怖活动,因为这些小弟当年都曾经认同了自己的身份和使命。
但是,拉登绑架了飞机上众多无辜的民众,去造成更大范围内的杀伤性破坏,用平民的鲜血祭造自己的神坛,这算什么行为呢?和英雄搭界吗?
更何况,在911之前,所谓劫机,只是将“威胁胁迫杀害无辜”作为一种讨价还价的手段,但拉登的恐怖活动,一上来就把大规模屠杀无辜作为行动的实际内容。说实在话,连别的恐怖组织怕也是看不过去了,盗亦有道。“别惹我,惹我就杀平民”,这算什么本事?
“弱者对强者可以不择手段”?
世界上只有不择手段的邪恶,从来没有什么“不择手段的正义”
在某网站上有这样一段论点——“南北关系恶化和最不发达国家贫穷加剧是产生恐怖狂热势力的温床。强者更强,弱者更弱。全球化既给了富人和想成为富人者以机会和想像,也给了穷人和绝望者以新的反抗手段。”
穷人和富人就是正义和非正义的化身吗?仇富之后就该杀富?“正义的弱者”反抗“非正义的强者”就可以不择手段吗?这无关主义,无关南北,无关“左”“右”,是一个做人底限的问题。
911飞机上的恐怖歹徒是弱者吗?他不就在恃强凌弱嘛!再换句话说,如果一个人在“弱者”的身份时,就可以肆无忌惮地超越底限,那当他成为“强者”的时候,岂不是要凌虐社会?!
再退一步说,就算美国霸权主义,拉登用恐怖行为惩罚美国,并且吓得美国人低头认错。这算一种“胜利”吗?当然不算!今天拉登可以用恐怖行为胁迫美国的霸权主义,那明天也可以胁迫其它国家的其它主义。最后,他就可以用恐怖主义战胜一切其它的主义。这岂不恐怖?
所以,一切关于为了所谓正义的目的可以不择手段的说法都是邪恶的谬论。
“美国不该追杀拉登”?
对于这样的反人类罪犯 追杀有何不可?
有人说,杀了拉登有什么用呢?你美国不是讲人权吗?为什么要杀人家呢?
中东专家殷罡在做客腾讯网的时候,有一段解读十分精辟:“解决问题还是不能解决问题也得杀他。这是一种反人类罪,必须要追杀,而且没有追诉期,一般的杀人行为,有的国家法律是有时间限制,但是反人类罪不受时间限制,本·拉登90多岁,什么坏事都不干了,到时候该杀还得杀。”
“通过主权国家,巴基斯坦的许可,美国的特种部队进入到这个国家的城市里开展军事行动,符合《国际法》,合法、合理,合天意,没有什么好指责的。”
还有人问,在这样的追杀行动中也有可能伤及无辜,这时候美国怎么不说了呢?
首先,这是军事行为,与恐怖活动完全不是一个性质。“在任何军事行动中都免不了伤及有可能被法庭证明是无辜的人,或者是伤及平民。如果说以这个成为一个军事行动的标准的话,恐怕世界上所有的战争,所有的军事行动都是有罪的。”
如同北约的禁飞区空袭,难免会造成平民伤亡,但如果没有禁飞区,没有轰炸,只怕会有更多的平民死于政府军的枪炮之下。
本·拉登是在“保护伊斯兰宗教”吗?
原教旨主义不是宗教,而是彻头彻尾的暴力
有人说,拉登只是个虔诚的伊斯兰教徒,他在守护自己的信仰。
这是彻头彻尾的胡扯!原教旨主义不是宗教,不是一种“保守”的或者“激进”的“教旨”,它就是一种崇尚暴力的思想,它鼓吹一些人可以以“信仰”为理由不择手段地强制另一些人,直至鼓吹为了“信仰”而杀人放火、爆炸投毒,实行不受任何道义约束的“超限”恐怖。
原教旨主义不仅不是宗教,而且它本身违背任何宗教精神,最终也损害任何真正的信仰。
无论《古兰经》还是任何一种为大众所接受的宗教经书上,会有教唆教徒进行暴力活动,用恐怖行为胁迫杀害他人的字句吗?这样的信仰可能有生命力吗?
拉登根本不是在保卫伊斯兰宗教,反而在给他的真主抹黑。
世界的冲突源自文化的冲突?
文化无优劣 制度有高低
在某网站上,还有这样一段话——“现代世界在造就物质辉煌的同时,也使信仰、宗教的认同问题变得越来越尖锐,终于导致了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之间的冲突,这是恐怖主义泛滥的文化根源。世界的很多冲突归根结底是文化的冲突。”
何谓“文化的冲突”?难道吃面包的不让吃油条的继续吃了?信基督的不让信安拉了?
促使拉登反感美国的不是因为美军入驻沙特吗?美军入驻沙特不是因为海湾战争吗?海湾战争不是因为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吗?那不是因为独裁者发动侵略战争导致的吗?这和文化有什么关系?
其实要说到文化,世界各国归根结底可能是差不多的:三大宗教的主要含义均是“教人向善”、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会拒绝“物质辉煌”,文化之间的包容与交汇才是主流。
真正导致世界动荡的是什么?“民主国家之间无战事”不妨为一种观察问题的角度。
结语:以后谁再缅怀拉登,请设身处地想一想,如果美国人也在互联网上缅怀日本人东条英机和谷寿夫(南京大屠杀首犯),觉得他们“真汉子,真给力”,你又会做何感想?
更多尖锐评论请关注腾讯评论频道view.news.qq.com
发给好友 | 转发到QQ空间 | 保存到记事本
【今日头条】潘睿凡:拉登死了,战争结束了吗阅读原文

潘睿凡英国伦敦激进主义化研究国际中心副研究员 “基地”组织的许多分支将会以此为契机展开对西方的全球反攻。此外在中期预测上,我们也将继续看到来自北方、索马里和也门的区域性恐怖组织从他们的基地发起死亡攻击...全文↓

潘睿凡 英国伦敦激进主义化研究国际中心副研究员
“基地”组织的许多分支将会以此为契机展开对西方的全球反攻。此外在中期预测上,我们也将继续看到来自北方、索马里和也门的区域性恐怖组织从他们的基地发起死亡攻击。今年全球各地也已经发生了多起恐怖袭击事件,而且他们仍可能继续。战争将会持续。




在获悉本·拉丹被击毙的消息之后,美国朝野对反恐战争是否结束持不同的态度。政治漫画网
乌萨马·本·拉丹的死并不见得会为目前的反恐之战带来什么重大变化,尽管如此,这对于美国仍可称作一次心理上的伟大胜利。这很可能会成为一个转折点,“基地”组织的势力将逐步衰弱并最终销声匿迹。当历史学家们书写反恐战争史的时候,这也将成为“9·11”事件发生近十年以来重要的一笔。
此事件对于中国的直接影响十分有限。但美国在取得这一成果后必然会对其在南亚的介入策略做出一定调整,因而这对于此区域的长期影响不可忽视。
在华盛顿,拉丹的死讯明显地令大家感到欢欣鼓舞。消息传来不到一个小时,就有人群聚集在白宫外,挥舞着旗帜并大唱国歌。奥巴马总统也称“拉丹死讯”是“目前我国在打击‘基地’组织的努力中最卓著的成就”。而对于大批的评论家、智库学者以及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追逐和捕捉拉丹动向的安全官员们来讲,这的确是个重要的时刻。从他们的个人角度来看,他们多年来为之努力奋斗的目标终于实现。这标志着反恐斗争的确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进展。但是,对于这一事件的实际意义,大家还存有许多担忧。
“基地”组织是年轻时的本·拉丹在阿富汗反对苏军入侵时建立的。那时这个年轻的理想主义者放弃了自己在沙特的王子生活而成为一名战士,他认定,在阿富汗战胜苏军还不够,他还将继续下去并击败世界上的其他强权——美国,从而传递神的讯息。于是他发动了一场全球范围的伊斯兰圣战,以美国及其盟友为目标,在苏丹、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建立起一系列移动训练营,在那里其他的圣战战士得到训练,随后被送回去进行他们的死亡事业。
起初,“基地”组织由他直接管理和控制。该组织的前几次攻击他都亲自参与谋划:1998年针对内罗毕、肯尼亚和达累斯萨拉姆的美国外交机构的袭击造成近200人死亡;2000年在也门炸伤美国军舰造成19人死亡;2001年的“9·11”事件杀死了近三千余人。而正是“9·11”以后,美国才发动了对阿富汗和伊拉克的军事行动,本·拉丹的恶名全球皆知,对于这个极端激进的伊斯兰恐怖者及其以暴力推进伊斯兰教法行为的关注激增。
但世界的反应也令拉丹不得不转入地下活动。一些从他身边圈子里传出来的消息表明,这样的结果多少出乎他的意料,而且躲躲藏藏也严重影响了他对于恐怖组织的管理。
后来那些体现其“思想”的恐怖袭击,则实际是由他们的“中层干部”以拉丹的名义策划和组织完成。那些发生在伦敦、伊斯坦布尔、巴厘以及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国内的恐怖阴谋都与“基地”组织及其分支有关。但除此以外,还有其它的恐怖组织响应拉丹。在北非、索马里和也门的恐怖组织也发布消息对拉丹表示赞誉和感谢。除了有组织的恐怖行动,还有一些需求生命意义的过度兴奋的年轻人,为拉丹的全球反美号召所吸引,在尝试以他的名义展开活动。
无论拉丹“行动指挥”的角色如何被减弱,他都还是“基地”组织和全球伊斯兰极端运动的偶像。他从隐藏地(现在我们知道是在阿伯塔巴德)时不时发布的一些录音,被他世界各地的追随者所期盼和倾听。他这种持续的隐蔽状态成为极端主义者们的一种标志——圣战仍在继续而且还有可能成功。因而在这种意义上,拉丹作为“圣战”的标志性人物,他的死讯对于反恐斗争的双方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显然,“基地”组织的许多分支将会以此为契机展开对西方的全球反攻。此外在中期预测上,我们也将继续看到来自北方、索马里和也门的区域性恐怖组织从他们的基地发起死亡攻击。今年全球各地也已经发生了多起恐怖袭击事件,而且他们仍可能继续。战争将会持续。
无论如何,通过美军在巴基斯坦无畏且确凿的打击,终于消灭了“基地”组织的一个重要头领。这既证明了西方世界有进行成功打击的能力,也表明一场以粉碎“基地”组织为目标的战争确实正在进行展开——这些,都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回答一些人心中日渐加重的疑问:十年了,我们究竟在干什么?而拉丹的死也许会令“基地”组织的人产生动摇,他们的“胜利”究竟应是什么含义?近来发生在埃及、突尼斯和利比亚的情况会让他们看到,还有其他的方式可以改变世界,而不必像拉丹倡导的那样。不管他们到底怎么想,拉丹的死讯将有助于减弱基地组织在全球的吸引力。
短期内,拉丹之死对中国的影响不大。中国被基地组织视为次等目标。但长远看,这意味着美国在阿富汗和南亚的关注和介入会减少。奥巴马总统要摆脱他继承的几场战争,而现在是一个加快步伐的好时机。我们可以从刺杀行动的细节中推测出中国的风险。据媒体报道,此次行动巴基斯坦并不知情,在美巴关系紧张的背景下,这毫不令人吃惊。但拉丹住在离伊斯兰堡不远的一处很显眼的住宅中,照理说很容易被附近驻扎的军队发现。这表明巴基斯坦政府仍未有效打击在其国内活动的激进主义势力,也意味着中国的边境仍存在着一个恐怖主义者的天堂。
这当然会成为美国和西方的问题。过去数年中,我们目睹数起大规模高调的恐怖袭击阴谋在巴基斯坦组织、流出实施,拉丹死后,这些活动将会继续。显然,美国和北约阿富汗安全部队需要继续奋力确保粉碎这些阴谋,直到阿富汗最终成为安全稳定之地。然而在西方公众看来,拉丹之死意味着问题的核心已被移除,“基地”组织将成为“过去时”。政治家将更少关注它,公众也会转而担心其他的威胁——除非有另外一次与“9·11”程度相当的袭击。
结果将是减少美国和北约在阿富汗的存在。一些军事力量将继续留存以确保粉碎那些仍在组织的恐怖计划,但总量将会减少。这意味着,该地区将更加需要靠自己的能力来试图解决巴基斯坦的长期战略问题。巴基斯坦作为极端主义活动中心和核武国家,似乎仍然同情那些支持国际恐怖分子的极端主义者。
拉丹之死是在与伊斯兰极端主义的斗争中的重大事件,但这并不是斗争的终点。历史学家将会看到,这不过是通向终点的一步而已。(白澜 译)
更多尖锐评论请关注腾讯评论频道view.news.qq.com
发给好友 | 转发到QQ空间 | 保存到记事本
【拍案惊奇】胡印斌:“两岁看新闻联播”真是天性吗阅读原文

胡印斌河北媒体人武汉出了一个天才少年。12岁的黄艺博两岁起就开始看“新闻联播”,7岁每天读《人民日报》、《参考消息》,上网只关注国内外大事,从不玩游戏。家长称这些习惯和兴趣是天性,并非有意培养。(5...全文↓

胡印斌 河北媒体人
武汉出了一个天才少年。12岁的黄艺博两岁起就开始看“新闻联播”,7岁每天读《人民日报》、《参考消息》,上网只关注国内外大事,从不玩游戏。家长称这些习惯和兴趣是天性,并非有意培养。(5月2日《武汉晚报》)
两岁就开始看“新闻联播”的黄艺博,让很多比他年长者汗颜。不过,天才往往孤独,有一些特立独行的表现,也可以理解。总不能看着人家黄艺博,立马回家打自家那个只懂玩耍的孩子吧!不过——两岁即关注民生,真的是天性吗?
不带任何偏见地讲,对一个两岁婴儿,新闻联播的内容确实过于遥远、过于艰深了。央视似乎也并没有将两岁婴儿纳入收视率的“宏愿”,那里面并没有能够引发婴儿兴趣的可爱、有趣的元素。即便有一些重复性的东西,似乎也不足以让两岁婴儿过度迷恋。当然,现在已经很难考证,黄艺博两岁时开始看“新闻联播”时,是自己主动要求看,还是被动的必须看?如果是主动的要求看,是不是后来又经过了父母的强化?
我们必须承认,某种程度上的强化记忆、重复提醒,也即社会环境的“规训”,确实能够影响小孩子的兴趣选择,甚至会塑造其性格、人格。比如说,两岁的黄艺博,因为大人的因素,甚至因为不知道什
么因素,可能在某些时候表现出对新闻联播的某种兴趣。但是,这种兴趣很可能就像他对这个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兴趣一样,来了,又消失了。幸运抑或不幸的是,他的这种表现被父母发现并坚持了下来,从此,看新闻联播就成了他的爱好。
那么,是不是就意味着并不存在所谓“天性”?当然不是,天性是存在的,不过并不是以“两岁就看新闻联播”这样方式来体现。天性往往是以一种混沌的、无明确指向的方式体现。比如说,天性纯良,天性孝慈,天性温和,等等。未经特别训练,婴儿大抵是不会格外喜欢看新闻联播的。过于强调这一点,不免让人以为是在变相地倡导全国婴孩都要收看新闻联播,这也太过了点吧?
其实,黄艺博的父母有一句话说得很好,他们“只是顺着孩子的天性提供支持”。这就对了,每个孩子都是一个自足的世界,有的喜欢玩具,有的喜欢好看的衣裳,有的喜欢新闻联播……家长的责任或者说使命,就是顺应而不是强加,特别是别把自己意愿强加到孩子身上。眼下的世界之所以美好,也并不是因为大家都关注同一件事,而是因为这个世界的多样性,有无数的可能供人选择。当然,这也包括有什么都不选择的权利。
更多尖锐评论请关注腾讯评论频道view.news.qq.com
发给好友 | 转发到QQ空间 | 保存到记事本
【怪力乱神】钱桂林:跨省抓捕“精神病”怎圆谎阅读原文

钱桂林评论作者原题:谎话连篇的公权,离疯了还有多远? “在南方台内抓的人”为何变成“在马路上抓人”?“带回治疗”需要抢走手机,将其父亲强行拉下车?警方执行公务为何不敢亮明身份?带回病人是否需要出动6...全文↓

钱桂林 评论作者
原题:谎话连篇的公权,离疯了还有多远?
“在南方台内抓的人”为何变成“在马路上抓人”?“带回治疗”需要抢走手机,将其父亲强行拉下车?警方执行公务为何不敢亮明身份?带回病人是否需要出动6名警察劳师动众?广州警方事前真的知情、有配合吗?既然是“住院治疗”父母为何不能探视?由于诸多疑点无法自圆其说,对于徐武“飞越疯人院”一案,武汉警方“迟来的回应”遭遇了该案所有知情人士以及网友的“狂轰滥炸”。昨日,新快报记者根据武汉警方的回应,逐个采访了当事人、当时的现场目击者以及该案的代理律师,此案尚有六大疑点警方无法回避。(5月2日新快报)
去年的厅官夫人被省府门口的便衣警察殴打,引起舆论一片哗然。后来的解释是错把厅官夫人当上访者了,湖北警察粗暴对待上访者,是有先例的,且最后的处置是轻轻打板子了事,毕竟警察是奉上峰指令行事。
上访是公民的法律权利,按照规定可逐级上访。1996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信访条例》明确规定:信访人可以向有关行政机关提出: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批评、建议和要求;检举、揭发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控告侵害自己合法权益的行为;其他信访事项。《信访条例》还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压制、打击报复、迫害信访人。但法律在执行过程中却被严重扭曲,多年来,一些基层政府及有关部门违法打击上访者的事件时有发生,上访者被抓捕、被劳动教养,甚至被送进精神病院的事,在许多上访者身上都曾发生。
尤其是“被精神病”,是近来社会的一个焦点。正常人被强制送入精神病院的恶性事件屡有发生,公众对此的印象是,只要不驯服于绝对权力,就有“被精神病”的危险。2004年,黑龙江农民黄淑荣因上访被多次强行送进精神病院,后被20多位精神病专家会诊鉴定为“连轻微精神病都不是”;2004年,河南漯河上访者徐林东被关入精神病院6年;2007年,四川邻水刑警因不服从工作安排,被强制送到重庆某精神病院治疗203天;2008年,山东新泰将孙法武等多名上访者送入精神病院;2009年,甘肃武山上访者孙学琴(化名),被江苏灌南县民政局强行关入精神病院一年;2010年,湖北十堰市民彭宝泉和邓复华,因用相机和DV拍摄该市五交化公司员工上访场面,被警方羁押后,以两人疑似精神病为由,强制送入当地精神病院……
我国正在倡导依法治国,某些政府及部门一方面口口声声要依法行政,一方面又不折不扣地“脱”法行政,其执政诚信怎么能够得到保证?滥用公权的张狂是愚蠢的,而愚蠢地滥用公权则肯定是缘于张狂。这是硬币的两面,其背后的根本症结,则在于权大于法、人高于法。
公权一旦疯狂,比真正的精神病人更可怕。武汉警方针对徐武“飞越疯人院”一案的回应,可谓谎话连篇,无法自圆其说。他们害怕徐武上访,于是便编故事应当社会舆论,硬是把一个坚持“讨说法”的正常人说成危害社会的恐怖分子甚至精神病人。堂堂法治社会,公权如此疯狂,民众还有什么基本人权可言?看来,亟需抓捕、关押、看管和治疗的应是某些公权!
更多尖锐评论请关注腾讯评论频道view.news.qq.com
发给好友 | 转发到QQ空间 | 保存到记事本
【热点反思】宝马碾童案:反思“被需要”的真相阅读原文

牛克媒体人士对“宝马碾童案”,我不知道该沾沾自喜,还是深深忧虑。去年9月江苏新沂发生的“宝马车四次碾压儿童案”,引发一片枪毙杀人司机的呐喊声。如今法院做出一审判决,4月29日新沂市法院判决肇事司机...全文↓

牛克 媒体人士
对“宝马碾童案”,我不知道该沾沾自喜,还是深深忧虑。
去年9月江苏新沂发生的“宝马车四次碾压儿童案”,引发一片枪毙杀人司机的呐喊声。如今法院做出一审判决,4月29日新沂市法院判决肇事司机伍坦犯过失致人死亡罪,获刑4年。(《扬子晚报》4月30日)
法院认定四次碾压儿童,是由于司机操作不当,并非故意杀人。笔者于去年9月14日、15日在《东方早报》上发表两篇评论:《四次碾压,未必是故意杀人》、《四次碾压,果然不是故意杀人》,对当时众口一词的“四次碾压就是故意杀人”的说法,提出质疑。其实,只要大家冷静观看那段录像,不受误导,不因宝马车就让直觉战胜理智,真相是很明白的。但为什么这么多人对此视若无睹呢?
让我们一起来反思一下“四次碾压儿童案”,探讨一下:公民如何认识公共事件、参与公共事件,媒体如何审慎行使监督权,如何实现舆论、媒体和公权的良性互动,促进社会的进步。
“江苏新沂一名3岁半男童在玩耍时被一辆宝马X6撞倒,该车随后三次碾压男童致其死亡。录像显示,司机在确认孩子死亡后离开,未报警及抢救。宝马车司机目前以涉嫌交通肇事罪遭刑拘。男童亲属怀疑司机属故意杀人,警方称司机与男童家人没有过节,无故意杀人动机。”
这是有关于本案第一篇新闻报道的主要内容,这也决定了公众对此案的认识和判断。对比公布的录像,以及法院认定的事实,是司机在车祸发生之后,转身到楼里求助,之后拨打报警电话和救护电话,并在现场等候(据法院判决书)。“录像显示”云云,更像是一道脑筋急转弯。当初记者对于司机有没有逃逸,有没有报警,并非不能搞明白,说清楚,但为什么没能向大家说清所有真相呢?
的确,一则宝马车主穷凶极恶“碾杀”儿童的新闻,要比糊涂司机倒车撞人的新闻,更有“社会意义”,能以之为投枪、匕首,批评司法不公、贫富差距等等问题,但社会批判应以真相为基础。媒体监督公权,不能让情感战胜了理智,否则徒增一摊口水,更会授人以柄,妨碍了中国舆论空间的健康发展。
肇事司机伍坦,以前是下岗工人,现在给私人老板开车,一个月拿着千把块钱的工资。他倒车违反交规,撞倒孩子,之后应对失措,致孩子被四次碾压,他也因此被判了过失致人死亡罪,得到应有的惩罚。不能因为他开上了宝马,就有了原罪。更不能以牺牲小人物,来祭奠自己的所谓崇高理念。如果真的用舆论杀掉伍坦,就有利于中国的司法公正吗?
笔者无意苛责媒体。但媒体对这起误导出来的“碾压杀人案”,应有所反思,公众也需要反思:要真相,还是“被需要”的真相?是希望社会在法治之路上循序渐进,还是要图一时痛快,走回头路?
一位法学家曾说:如今很多公共案件,就是在法律的名义下表达各自的利益诉求。诚哉斯言!同样的药家鑫杀人案,有人期望监督公权,以实现法律公正。有人希望打压舆论,为公权松绑。也有人利用公众对现实的不满,贩卖民粹春药,为反法治借尸还魂。作为有责任感的公民,需要培养独立的思考能力,这样才能不受蛊惑,不走偏激,形成最大的公民共识,共同促进中国的社会进步。
更多尖锐评论请关注腾讯评论频道view.news.qq.com
发给好友 | 转发到QQ空间 | 保存到记事本
【国际视角】周戎:后拉登时代“基地”四大疑问阅读原文

1“基地”被毁了吗?拉登完了,“基地”没完分析认为,尽管拉登是“基地”始创者,但如今的“基地“早已松散无组织,拉登的影响力也日渐式微。各地的“基地”分支受拉登之死的影响不会很大。《纽约时报》评论...全文↓

1 “基地”被毁了吗?
拉登完了,“基地”没完
分析认为,尽管拉登是“基地”始创者,但如今的“基地“早已松散无组织,拉登的影响力也日渐式微。各地的“基地”分支受拉登之死的影响不会很大。
《纽约时报》评论称,拉登死了并不意味着“基地”不复存在。二号人物扎瓦希里一直在该组织扮演关键的角色。评论说,“基地”目前也已经是一个松散的网络,而非严密的组织。拉登之死对世界的其他主要“基地”分支影响甚微,像北非的“伊斯兰马格里布基地组织”,他们才是真正的威胁。该组织可能崇拜拉登,但也有自身的独立性。此外,也门的“基地”分支也不会被拉登的死亡所“震慑”。“在2002年到2003年那个时期,如果拉登被击毙还有重大意义……但现在,拉登的影响力已经式微。”
观察人士也指出,9·11事件以来,发生在欧洲的多起重大恐怖袭击都是本土酝酿的恐怖主义,它们与拉登领导的“基地”并无直接联系,对这些零散和新生的恐怖势力而言,拉登充其量就是个“精神导师”,他的生死,对这些极端组织不会产生实质性影响。
2 谁是下一个恐怖教父?
拉登“军师”可能接手
拉登丧生,使这一组织二号人物扎瓦希里成为接替拉登的最大“热门”。扎瓦希里出生富贵之家,从一名富家子一步步走上恐怖主义道路。
扎瓦希里1951年在埃及出生。与拉登一样,他在上层社会长大,父亲是药理学教授,祖父是埃及著名爱资哈尔清真寺的大伊玛目。1973年,埃及伊斯兰圣战组织成立。当时就读医科的扎瓦希里加入这一组织。1981年,埃及伊斯兰圣战组织成员刺杀埃及时任总统萨达特,301人落网,包括扎瓦希里。
他接受庭审,获判未卷入萨达特刺杀案,却因非法持有手枪入狱三年。出狱后,扎瓦希里前往巴基斯坦,参与治疗与苏联军队作战时受伤的阿富汗士兵。一些媒体报道,正是在那段时间,他与拉登在巴基斯坦西北部城市白沙瓦相遇,开始近30年“合作”。
分析师说,扎瓦希里是拉登的“左膀右臂”,同时是整个“基地”组织的“大脑”。律师蒙扎耶特上世纪80年代一度为扎瓦希里在法庭辩护。他评价:“对拉登来说,扎瓦希里像是他的大脑。”在扎瓦希里看来,“基地”应夺取对某个国家的控制权,“如果不实现这一目标,我们的行动只是小规模骚扰”。
3 “基地“分支会如何反应?
可能促成新一代“基地”
中东问题专家朱兆一称,中东北非地区活跃着众多“基地”组织的分支,在拉登死后,它们可能在短期内频繁发动恐怖袭击,以此实施报复。此外,这些目前分散的组织也可能因拉登之死加快团结的步伐,组成一个更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基地”组织领导层。
朱兆一说,拉登并不掌有对所有分支机构的掌控权,更多只是一种精神性联系。而拉登之死或许会让这些分支机构找到主动联合的理由。此外,一些“基地”分支的少壮派,比如也门“基地”的奥拉基等,他们可能比拉登更为危险。因为他们在西方呆过多年,熟悉西方事务。奥拉基本人要比拉登更熟悉网络。美国圣诞节未遂劫机案和胡德堡军事基地枪击案背后,都有他的身影。
英国媒体认为,拉登之后,“基地”组织阿拉伯半岛分支可能会继承拉登的衣钵,不过该分支在也门也有不利局面。比如也门地势狭窄,两面临海,和阿富汗相比,战略纵深不大,一旦遭到打击,很容易被孤立。
该媒体也认为,拉登是一个极端化的“个案”,现在“基地”知名领导者中很少有像他这样充满激情能凝聚各方力量的人物。该组织也很可能面临经济困难,很难再发动9·11那样的大袭击。
4 拉登死后,巴阿边境会如何?
“基地”或袭击巴全境
“基地”可能展开的报复行动,不仅将针对美国,巴基斯坦也首当其冲。
巴基斯坦军方和政府之所以不愿意承认参与了美国的行动,主要是担心“基地”组织和塔利班的报复。巴基斯坦是反恐前线国家,在该国不乏拉登支持者。任何对拉登毙命事件的过分渲染,都会对巴基斯坦政府和军队带来负面结果,增加巴陆军的反恐压力,尤其是可能遭致拉登追随者和“基地”的血腥报复,它们可能会在巴基斯坦全境发动针对政府、军队、情报机构和民众的报复性恐怖袭击。
此外,在另一反恐战场阿富汗,北约军队的压力也将增大。拉登在巴基斯坦和阿富汗边境隐藏了将近10年,拉登毙命对美国白宫和五角大楼似乎是喜讯,但对于在阿富汗前线战斗的美军和北约盟军未必是福音,很可能将是遭遇大规模报复的开始。可以预见今后几个月,在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的恐怖袭击次数将会大幅度上升,巴阿两国的安全形势也将继续恶化。
本报记者张乐 特约记者 周戎 (除署名外)
更多尖锐评论请关注腾讯评论频道view.news.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