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后拉伸运动图解:新闻话题 2011.05.05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18:59:44
新闻话题
【今日话题】美国是“国家恐怖主义”吗阅读原文

美国是“国家恐怖主义”吗导语:虽然恐怖分子本拉登已经被击毙,但对我国人民来说,美国干预国际事务的正义性没有丝毫提升,对美国最常见的指责是“美国的‘国家恐怖主义’比本拉登更坏”,“美国屠杀的平民比本拉...全文↓

美国是“国家恐怖主义”吗
导语:虽然恐怖分子本拉登已经被击毙,但对我国人民来说,美国干预国际事务的正义性没有丝毫提升,对美国最常见的指责是“美国的‘国家恐怖主义’比本拉登更坏”,“美国屠杀的平民比本拉登多得多”。
最近十余年全面展开反恐行动并频频充当“国际警察”,美军究竟杀害了多少平民?美国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坏了吗?
坊间传言:美军制造了大量平民伤亡
2011-05-05 第 1652 期
今日话题
一、美军杀了多少平民
F-117隐形战斗机
1、轰炸南联盟:500多人
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发生在南联盟的种族清洗事件进行武力干预,北约对南联盟的轰炸持续了78天,出动飞机2.6万架次,在南联盟10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投下了大约80000枚炸弹,按照中国媒体的说法,北约进行了“野蛮滥炸”,其袭击目标包括“学校、工厂、企业、桥梁、医院、电站、新闻机构”。不过,根据联合国和“人权观察”组织的统计,北约的轰炸共造成500余名平民死亡,这也是国际公认数字。平民的死亡当然令人痛心,但平均160枚炸弹才炸死一个平民,“野蛮滥炸”只能说是撒谎 。
2、阿富汗战争:六千至九千人
从01年开始,美军为首的北约发动了对阿富汗持续9年的武装干预,导致大量的平民在战争中死亡。平民死亡人数的统计有三个主要数据,新罕布什尔大学哈罗德教授认为直接死于联军的阿富汗平民达到8300人以上,“人权观察”组织的统计数据是6000人以上,联合国阿富汗援助团(UNAMA)统计为5500至6500人,我国的媒体一般报道阿富汗战争导致“数万”民众死亡,但他们没有指出其中大多数是死在阿富汗国内的“反美英雄”手上,从03年开始,阿富汗的反政府武装以及极端宗教组织杀害的平民数量就超过北约导致的平民死亡,而且这一比例不断增大。
3、伊拉克战争:13800人以上
2010年十月泄露的维基解密报告表明伊拉克战争造成了10.9万人丧生,其中63%是伊拉克平民。即是说,多国联军打死了至少13807名平民,这些死亡主要发生在06至07年,因为当时伊拉克几乎陷入内战状态,大量平民被卷入到战争中。
但根据维基解密公布的文件,总共有不少于31780名死者是死于路边爆炸,还有高达34814名的死者死于宗教派别之间的杀戮,这些死者并非葬身在美军的枪口下。
4、最近十多年,平民死亡人数的确“恐怖”
鉴于利比亚战事未停,对利比亚的平民死亡尚无统计数字,从目前的零星统计看来,联军轰炸很可能已经导致上百名平民死亡。也就是说,从99年对南联盟军事干预到现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联军在最近十余年里已经直接导致两万多平民死亡,而本拉登对美国发动的9.11恐怖袭击也才导致大约3000人死亡,美军十多年来导致的平民死亡人数是9.11的6倍,因此,说美国是“国家恐怖主义”似乎证据确凿。
5、美国的确存在人权上的双重标准
美国人是把保护其公民(在战争中就是美军官兵)的人权放置于外国人的人权之上的,为保护美军安全他们伤害了包括无辜平民在内的不少外国人,为此应该谴责美国人。
比如在1988年,美国未经准确核实便击落了一架伊朗民航客机,因为当时怀疑这是一架战斗机。再比如在反恐战争中,接连曝光的美军对战俘使用酷刑(水刑等)的丑闻,便充分说明美国在人权上的确有着“双重标准”。
这确实是美国(军)存在的问题,也应当谴责。
二、“国家恐怖”带来什么后果?
A-10攻击机
1、科索沃行动是人道主义干预
战争的确会导致死亡,但我们不仅要看是谁发动了战争,也要看为什么发动战争,当暴政残害人民,对暴政宣战反而是最符合人道的行为,联军的科索沃行动即是如此。
在科索沃的二百万人口中,80%是信仰穆斯林教的阿尔巴尼亚族裔,由于他们要求自治,米洛舍维奇政权就用种族清洗的方式进行镇压,导致一万多人被军队屠杀,一百多万人逃离到邻国成为难民,这就是著名的“科索沃事件”,而北约的这次出兵,完全是站在一个和自己的主流宗教、种族不同的被迫害者一边,因此科索沃行动虽然在中国被称为“野蛮轰炸”,但在国际上却被称为“人道主义轰炸”。
2、推翻塔利班政权深得民心
塔利班组织在90年代发动叛变控制了阿富汗,他们声称要建立世界上最纯洁的伊斯兰国家,全面推行伊斯兰法,实行极端宗教统治。
在塔利班统治下,阿富汗经济倒退,妇女不具有基本公民权利,老百姓被斩手断脚,火刑石刑等严刑峻法统治,政府和军人却为所欲为。
9.11恐怖事件之后,美国看准塔利班统治已经摇摇欲坠,于是以反恐为名发动了推翻塔利班的战争,阿富汗人民对美军推翻塔利班的态度,从众多塔利班倒台后的阿富汗媒体、影视作品、图书出版物中可以得到佐证。战后,阿富汗民主选举民众的投票率经常超过80%(美国总统大选的投票率为60%左右),这也可以充分表明阿富汗人民对“西方民主”的真正态度。
3、伊战:将暴君送上绞刑架
伊拉克战争是美军因为“屠杀平民”被指责最多的一场战争,人们一面宣称国际关系就是弱肉强食,一面却对美国“强食”伊拉克愤愤不平,一面指责美军“屠杀平民”,一面又假装不知道萨达姆屠杀的伊拉克人是美军的十倍以上。
仅在1988年伊拉克政府镇压库尔德人的安法尔(Al-Anfal,意为“战利品”)行动中,短短几个月内就有10万名平民死亡或失踪,萨达姆的表弟马吉德甚至用毒气对哈拉卜镇进行攻击,镇上近5000人因此丧生,他也收获了“化学阿里”的美名。因此萨达姆政权倒台之后,多名高官和他本人都因“反人类罪”被送上绞刑架。
4、谁在利比亚与平民为敌?
我们当然应该谴责欧美国家的军事行动在利比亚造成平民死亡,但我们不能装作不知道,欧美军队确实在与政府军队作战的过程中造成平民死亡,但利比亚政府军却将平民作为自己的作战对象,甚至有不少良心未泯的军人因为拒绝执行轰炸平民的任务而被枪毙。
卡扎菲一个儿子很可能就死于手下一位飞行员自杀式的反戈一击,联军和利比亚政府军究竟谁更应该受到“屠杀平民”的谴责?一边倒的谴责欧美军队,只能证明我们并不是真的在乎平民的生命,我们只是拿他们的生命作为反对国际军事干预的理由。
5、暴君造成的平民伤害,要比美国严重的多
上文分析了,美国(军)的确有着双重标准,但那些暴君们,不也同样有着双重人权标准吗?
同样根据人权原则,萨达姆等暴君杀害了“比美军杀害得多得多”的本国及他国人民,毫无疑问,他们应当受到更严厉的谴责。
结语:“误杀平民”是应该谴责的,美国的双重人权也是应该谴责的。但我们也应该一碗水端平,谁侵犯人权我们就批评谁,谁侵犯的更厉害,我们对他的谴责也应该更厉害。
更多尖锐评论请关注腾讯评论频道view.news.qq.com
发给好友 | 转发到QQ空间 | 保存到记事本
【今日头条】我不会为拉登之死欢欣鼓舞,虽然我痛恨他阅读原文

徐贲学者原题:“在坟地上跳舞”是不得体的对许多美国人来说,拉登之死使他们再次感受无辜受害者之死的无比沉重,而不是杀死拉登的狂欢与愉悦。 5月1日晚,孩子从纽约打电话来,告诉我说本·拉登死了,奥巴马...全文↓

徐贲 学者
原题:“在坟地上跳舞”是不得体的
对许多美国人来说,拉登之死使他们再次感受无辜受害者之死的无比沉重,而不是杀死拉登的狂欢与愉悦。
5月1日晚,孩子从纽约打电话来,告诉我说本·拉登死了,奥巴马马上要有电视讲话。我旋即打开电视机,看了奥巴马的讲话,还有数百民众涌到白宫前庆祝。同一天晚上,我所居住的旧金山湾区联合城的“9·11”纪念馆前有数百民众聚合,他们手持蜡烛和鲜花,追思“9·11”死难者,气氛凝重。
看电视时,除了奥巴马的讲话,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位报道员提到一位“9·11”罹难者的家属对杀死拉登的感想。这位家属说,有人死了,我不会觉得高兴,但这件事实在太特别了。
第二天,我读到另一则报道,提到一位名叫谢波德的妇女,她是“9·11”事件时从世贸中心大厦逃生出来的幸存者,“‘我不想为某个人的死而庆祝,我接受的不是这样的教育。’谢波德太太说,‘但这件事非常profound,非常profound。’”她用一个难以译成中文的字,一连说了两次,表达她的感受。
我在上课时问学生,你们怎么理解profound这个字,有可以代替这个字的吗?不止一位同学说“deep”。这仍然是一个难以译成中文的字,勉强可以译成“感触很深”。
伊拉斯谟说,成语或习惯语的表达往往只能用原来的语言,翻译以后就会言不达意。同样,那些最具有民族特色的感情表达,往往也最难用其他语言翻译。我想为我接触到的美国人对拉登之死的感受寻找一个合适的字眼,这时我发现,我所熟悉的汉语说法,如“欢欣鼓舞”、“兴高采烈”、“大快人心”等,都派不上用场,而偏偏是这个“profound”出现在我的脑际。
“拉登之死”和“死亡”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在这件事发生时,却又联系在一起。拉登的死,令许多美国人想到的,是“9·11”事件中以及在这之前,在肯尼亚、坦桑尼亚等国家,被拉登组织策划的恐怖袭击所杀害的无辜死者。对许多美国人来说,拉登之死使他们再次感受无辜受害者之死的无比沉重,而不是杀死拉登的狂欢与愉悦。
哪怕在杀死敌人时,哪怕在处死极恶罪犯时,真正尊重生命的人,也无法感觉到快感和陶醉,这是对死亡极深的(profound)恐惧和厌恶,没有这样的恐惧和厌恶,也就不可能对生命本身怀有真正的敬畏。拉登就是完全漠视死亡恐惧和生命敬畏的人,其他恐怖主义分子也是如此,他们因此才会把死亡当作手段,去攻击那些无辜的人们。
当然,并非所有美国人都能像谢波德太太那样看待拉登之死。就在我班上同学谈论这则新闻时,有位男同学很义愤地说:“我要把这些恐怖分子全都杀光。”无人接腔附和。大家不言语,那是因为,很多人知道,在大庭广众前,满不在乎地表现对死亡的兴奋,是“在坟地上跳舞”,很不得体。
更多尖锐评论请关注腾讯评论频道view.news.qq.com
发给好友 | 转发到QQ空间 | 保存到记事本
【拍案惊奇】从“五道杠”的模仿秀看学生独立思考之难阅读原文

熊丙奇教育学者 “五四”青年节前夕,温家宝总理同20位来自首都各界的青年代表在中南海座谈。他说,青年要善于独立思考,从年轻时就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学会判断事物的真伪。靠思考了解事情真相,做出正确...全文↓

熊丙奇 教育学者
“五四”青年节前夕,温家宝总理同20位来自首都各界的青年代表在中南海座谈。他说,青年要善于独立思考,从年轻时就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学会判断事物的真伪。靠思考了解事情真相,做出正确判断;还要勇于创新,不墨守成规。
联系温总理对青年成长的期望,再来看最近在网上关注度极高的“五道杠”少先队总队长,我国教育部门、学校的“育人”观念令人忧虑。
学生要学会质疑、独立思考,首先需要平等的环境,如果在学校中都有“等级”,怎能有这样的空间呢?5月3日,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办公室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少先队中最高只有“三道杠”的大队长,至于网络上流传的“五道杠”的总队长可能是地方自己的尝试。其实,“五道杠”虽然令人惊奇,但问题的关键,还不在于“五道杠”,因为就是“三道杠”,也已经把未成年的少年儿童分为了三六九等,这让学生养成的不是平等的意识,而是等级观念。当然,学校可以解释说,这是为了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但现实是这样吗?
在“五道杠”总队长引起的质疑中,有很大一部分集中在这位少年的官气十足上,这是和他的年龄不相称的,与他宣称的理想也脱节。按说,作为少先队的“五道杠”,应该是一个综合能力、素质比较全面的优秀学生,有自己鲜明的个性和特点。但是,无论是网上的视频,还是其博客,所展示的却是一个“少年版”的厅级干部风格,把官话和套话说得头头是道。这个学生能佩戴“五道杠”,这说明有关部门和学校是把中小学作为现实官场的“延伸”,所以,哪一个“小干部”最有“官气”,就最被赏识。这样的整体氛围下,学生难以形成独立的人格,而成人社会的规则长驱直入。这对他们的健康成长是极其有害的。
在这一过程中,这位优秀的少先队“总队长”——未来的青年,不出意外,还会进一步得到组织的“重点培养”——没有表现出任何独立思考的能力,倒处处是对官场语言体系的模仿,比如,他称“开博客是为了表达‘中华民族之复兴,续写汉唐之盛世’ 的修身齐家、济世安邦之信念、气度、襟怀、理想和抱负”。这样的话语,哪有半点创新?可很显然,似乎当地教育部门、学校对此很青睐——年纪这么轻,就可以说官话说到这种程度,自是不可多得。在这种导向下,想成为优秀学生,最佳的方式不就是放弃自己的思考,简单“模仿”吗?实际上,这样的模仿,在今天的教育中,已经无处不在。其结果,就是学校千校一面,学生没有个性。
更令人担忧的是,教育部门和学校已经失去基本的是非观。有报道称,这个少先队“总队长”的言谈,充满了“大志”,然而,细看其“大志”,让人震惊,竟然是“汉唐”、“称霸”诸如此类。对这种完全违背公民教育精神的说法,大加表扬,只会让这个孩子误解“理想”。万一有一天他发现自己连吃饭问题也解决不了,不是要疯了吗?——这是反教育,而不是真正的教育。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有两方面原因。一是教育部门和学校,完全没有质疑精神,没有分析过这些貌似很有道理、很大气的话语,背后有严重的问题;二是教育部门和学校根本不知道何为公民教育。
温总理说,“从年轻时就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学会判断事物的真伪”。教育部门和学校应该给学生们这样的环境。如果对学生的评价,只追求上级领导喜欢、学校行政喜欢,而没有学生自身评价和社会评价,学生们就不会判断真伪、是非,而只讲现实的功利。
我国去年7月颁发的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指出,要“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探索建立符合学校特点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政策,克服行政化倾向,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为此,有必要梳理现存学校中的不利于学生培养的所有行政化管理模式,逐一进行改革和调整。
更多尖锐评论请关注腾讯评论频道view.news.qq.com
发给好友 | 转发到QQ空间 | 保存到记事本
【怪力乱神】杨涛:单纯大学生专治庸官?阅读原文

杨涛法律工作者一些公务人员“看到了夹包的这几名暗访人员,都抬起头会心一笑”。“单纯”的大学生暗访员,今后该如何应对这“会心一笑”?据《山东商报》报道,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自去年5月底掀起针对政府人员...全文↓

杨涛 法律工作者
一些公务人员“看到了夹包的这几名暗访人员,都抬起头会心一笑”。“单纯”的大学生暗访员,今后该如何应对这“会心一笑”?
据《山东商报》报道,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自去年5月底掀起针对政府人员的治庸风暴,当地纪委部门在全县轮选人际关系简单、对工作充满激情的外地刚毕业大学生,配备暗访设备,在全县各机关、乡镇暗访。至今,查处64名工作人员,其中辞退2人、撤职1人、调离工作岗位1人、待岗培训9人。
宁津县治庸的决心自然不能低估,他们治庸所取得的成效也不能抹煞,不仅有普通工作人员,还有7名“一把手”走上曝光台,便是明证。但问题在于,这阵风暴能刮多久?
这些大学生固然“单纯”,固然“态度认真,不会敷衍、搪塞”,并且“家庭关系不在宁津,没有复杂的人际网络”。但是,“单纯”的人也会在当地长期的生活中变得“复杂”起来,他们的社会关系也会广泛起来,届时,这种仰仗“单纯”的监督该如何继续?
而且,正如一些公务人员对传统的监督模式,逐渐熟悉并找到相应的对策一样,相信“单纯”大学生的暗访模式也会逐渐被公务人员所熟悉,并熟练地对付。记者采访时就注意到,虽然暗访人员会进行周期轮换,但一些公务人员对这种“暗访”,已经有所熟悉,“看到了夹包的这几名暗访人员,都抬起头会心一笑”。
“单纯”的大学生暗访员,今后该如何应对这“会心一笑”?
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最关键在于,这场轰轰烈烈的“治庸风暴”是在当地新上任的县委书记、纪委书记等强势官员主导之下进行。也就是说,暗访有效的关键并不是大学生们的“单纯”,而是领导们赐予的“尚方宝剑”。既然,“尚方宝剑”是赐予的,那么也是可以收回的。
另外,“单纯”的大学生虽然可以监督各单位的“一把手”,但可不可以监督授权者本身?按照权力固有的逻辑而言,接受权力进行监督者只能监督下级,不能监督授权者本身,就像重庆市酉阳县用GPS手机监督官员一样,书记和县长是例外的。如果有了例外,又怎么能让被监督者心悦诚服呢?
当地官员看上“单纯”的大学生,如果只是看中他们可以坚决地举着“尚方宝剑”去暗访,那充其量只是强势官员进行“运动式执法”的有效工具,不可能是治庸的治本之策。
如果是看中他们还没有患上庸懒散的机关病,还没有融入公务人员的圈子,想追求一种“局外人”的公正和铁面无私。那么,与其依靠“单纯”的大学生监督,不如充分相信民众与媒体,为自身利益而监督公务人员的民众不但数量庞大,无法“收买”,而且无处不在的监督会让公务人员防不胜防。
更多尖锐评论请关注腾讯评论频道view.news.qq.com
发给好友 | 转发到QQ空间 | 保存到记事本
【国际视角】社论:现实将压垮“中美敌对”的狂想阅读原文

击毙拉登被不少美国人认为标志着反恐战争的结束,美国战略注意力的调整不可避免。认为美国将投更大精力对付中国崛起的分析大量出现,这带来了中国战略环境可能恶化的悲观预期。长期以来中国人一直有一种担忧,即有...全文↓

击毙拉登被不少美国人认为标志着反恐战争的结束,美国战略注意力的调整不可避免。认为美国将投更大精力对付中国崛起的分析大量出现,这带来了中国战略环境可能恶化的悲观预期。
长期以来中国人一直有一种担忧,即有一天美国会“集中精力”对付中国。这种不安已有很多年,挥之不去。但这种情况一直没有发生。国内国外都有分析认为,过去的10年是反恐战争阻止了美国那样做,有人顺着这种逻辑分析,今后10年,阿拉伯世界的乱局有可能继续牵制美国。
这些分析都不能说没有一点道理,但它们很可能都被夸大了。按照中国有可能再用10年左右GDP赶上美国的流行预期,中国早已是影响美国未来霸权地位的头号因素。无论是拉登,还是卡扎菲,或者叙利亚、伊朗的统治者,他们能给美国带来的纷扰,决不可能挡住美国对中国的“特殊关注”。白宫的主人不至于蠢到吃一口沙拉就忘了主菜的地步。
问题是,美国对中国的防范一定是对抗性的吗?两国都有越来越多的人说“不是”。防范是一定有的,就像中国也在战略上防范美国一样。但美国在1993年“银河”号事件后一直没有骚扰中国商船,一直没在中国经济的咽喉马六甲海峡搞危险动作,是因为这样做太有爆炸性,它的碎片必将击伤美国自己,这样做的风险比美国与逐渐强大的中国共处可能带给它的风险大得多。
未来的美国大概会用更多的精力“对付”中国,但中国有足够多的资源和力量进行回应,使美国控制其“对付”中国的方式,不把美中之争变成当年的美苏之争。
最根本的一条是这些年持续发生作用的中美经济联系,它的规模之大和程度之深,已经能够压碎美国右派的很多政治狂想,迫使美国领导人对华奉行更为现实的政策。美国总要搞一些小动作,甚至恶作剧,但随着中美关系的船越造越大,它一旦倾覆的后果已经是噩梦。
中国需要自信,坚持快速发展自己,坚守自己的原则。现在已经没有任何外部力量能够阻挡中国崛起,骚扰永远有,但即使这些行为有战略图谋,也未必就能产生战略效果,只要中国自己走得稳,外部力量推不倒我们。中国这样的自信会影响美国对中国行为的判断,从而减少中美双方“小题大做”的几率。
要像对付苏联那样对付中国,美国需做彻底的战略重构。中国的和平崛起虽然让美国不安,甚至让它感觉到某种“威胁”,但这一切提供不了美国对中国政策做激进更改的强迫性动力。事实上,中国这些年的发展速度总是快于美国增加对中国“遏制”的速度,这不是偶然的。
美国是超级大国,世界上哪儿的事都管。中国的利益范围也越来越大,与美国摩擦的机会将增多。我们既要警惕,也要以平常心对待那些摩擦,不逼自己往美国是在“集中精力”遏制中国的思路里掉,豁达的风险不会是零,但警惕并不总是带来安全。基辛格对美国人说过,把中国当敌人,中国就会是敌人。中国人或许也有必要提醒我们自己:把美国当敌人,美国就会是敌人。▲
更多尖锐评论请关注腾讯评论频道view.news.qq.com
发给好友 | 转发到QQ空间 | 保存到记事本
【计划生育】秋风:人口政策必须为未来负责阅读原文

秋风北京学者近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基础性数据,据统计,全国总人口为1339724852人(不含港澳台),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增...全文↓

秋风 北京学者
近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基础性数据,据统计,全国总人口为1339724852人(不含港澳台),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增加7390万人,增长5.84%,年均增长0.57%,比1990年到2000年的年均增长率1.07%下降0.5个百分点。国家统计局局长据此判断:过去十年,中国人口增长处于低生育水平阶段。而家庭户均人口为3.10人,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3.44人减少0.34人。有专家用“震撼”来形容这一数字,并不为过。
事实上,马建堂也坦率承认,中国的人口模式是独一无二的,欧洲一些国家、日本等发达国家,高生育率、低死亡率、高增长率的“高、低、高”的模式到低生育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的“低、低、低”模式的转变,是一个自然的、长时间的过程。中国则在几十年的时间里,实现了“高、低、高”到“低、低、低”模式的转变。
这样的变化路径,与1980年开始全面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不无关系。当然计生政策可能产生了若干看得见的好处,比如,人口总量增长速度受到控制。但与此同时,也导致了人口结构恶化。
本次普查显示,全国人口中,0-14岁人口占16.60%,比2000年下降6.29个百分点;而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比2000年上升2.93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1.91个百分点。此为其一,人口老龄化速度惊人。其二,性别比失衡局面继续恶化。出生人口的性别比(以女孩为100)是118.06,远高于正常范围。尤其令人不安的是,这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出生人口性别比116.86提高了1.2个百分点。
这些数字印证了这些年来人们从种种社会经济现象中日益明显地感受到的人口危机:各地小学、中学生员持续减少,学校大量裁撤,这表明,生育率在明显下降。民工荒一年比一年严重,这说明,所谓的“刘易斯拐点”其实已经到来。所有人都在抱怨养孩子难,越来越多的人推迟生育时间,甚至选择丁克,城镇人口的生育意愿在迅速下降。
关于最后一点,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郑真真在江苏进行了一项历时五年、主题为“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的人口学调研,调查对象均为符合二胎生育政策的已婚妇女,但这些妇女的理想子女数是1.69个,其生育意愿却只有1.50个,现有子女加上计划要生育的子女数仅为1.32个,现有子女数为1.09个。郑真真明确表示,这样的结论让她感到“震惊”。但这样的数字与人口普查数字完全可以相互印证。凡此种种现象和数据提醒决策者、相关管理部门、人口学界以及整个社会,人口生育状况已经到了一个严重的转折点。对于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文明而言,人口生育都是最具有基础意义的事务。假定一个社会的孩子日益减少,其结果必定是,生活趋向消沉,社会趋向衰老。经济丧失驱动力,文化丧失创新力。最终,整个国家、文明进入衰败循环,而难以自拔。
尤其是,人口的再生产乃是人世间最为复杂的问题。当下一个决策所能产生的后果,通常要用一两代人的时间才显现出来。而那个时候如果发现问题再采取措施,同样需要一两代人才能够真正发挥效用。但很有可能,在这期间,诸多参数,比如人们的观念已经发生根本性变化,以至于决策者所期待的政策调整效果很可能根本无法出现。因此,当人们对人口再生产制定任何政策的时候,必须高度审慎。即便必须采取政策,也应当非常温和,为未来的调整留下充分余地。这是对国家、对文明之未来负责的态度。令人遗憾的是,诸多部门、专家、公众仍在当下一两年的数据、现象中纠缠。
人口增速迅速降低、人口结构快速恶化、妇女生育意愿下降到令人震惊的地步,凡此种种已让人口生育成为当下中国所面临的最为严重的问题之一。参考日本、韩国的教训,这个问题也许已经无法找到解决办法,但至少,全社会有必要以一种理性的、对未来负责任的态度面对这个问题,尝试寻找解决办法。
更多尖锐评论请关注腾讯评论频道view.news.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