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舰队-扫矿软件v2.0:食品添加剂,别毁了人的健康 -大众日报数字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5 10:27:09

食品添加剂,别毁了人的健康

  • 日期:20110505
  • 作者:王 凯
  • 来源:大众日报
  • 【 查看PDF版】
  □ 本报记者 王 凯

  食品添加剂作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防腐、保鲜等食品加工必不可缺的物质,不仅能弥补加工食品的缺陷,满足不同消费者对食品色、香、味的需求,增加食品的花色品种,还能延长保质期,提高营养价值,防止氧化变质等作用。
  然而,随着近年来,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的曝光,食品添加剂正成为食品安全的一大隐患。

      亚硝酸盐竟成无情杀手

  据报道,4月21日,徐先生在北京丰台区汾庄村路边炸鸡摊,花7元钱买了炸鸡,喂给家里一岁多的女儿。半小时后,孩子嘴唇发紫,且身体发抖,哭闹得厉害。家人急忙把孩子送往医院,经抢救一个小时后,孩子还是不幸死亡,原因是食用过量亚硝酸盐中毒身亡。当天下午,家里吃了炸鸡的其他人,也都出现呕吐症状。
  为什么肉类加工最常用的食品添加剂——亚硝酸盐竟然成了无情杀手,酿成食品安全的惨剧?
  山东农业大学食品科学院副教授徐志祥认为,食品添加剂过量使用、超范围滥用的存在,正使其作用走向人们美好愿望的反面,一滴香、苏丹红、亚硝酸盐……一起起食品安全事件开始显露出食品添加剂狰狞的面孔。
  “限量使用的,超了;不许用的用上了,哪能不出问题?”山东省千佛山医院消化内科王文奇主任认为,“一种食物里,这红、那绿都有了,而且用得很多,甚至滥了,对人体危害就会很大。”
  据徐志祥介绍,食品添加剂使用的早期主要是为了保证食品的新鲜、安全,防止食品腐败变质,延长保存时间,主要的防腐剂有山梨醇、苯甲酸钠等,使用很普遍;后来逐渐发展到为了改善食品的品质,追求颜色、形状、口感等性状,要好吃、好看、提高营养等。目前,我国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已达22类2500余种,按功能和作用可大体分为22大类,如增稠剂、乳化剂、着色剂、甜味剂、防腐剂、膨松剂等。
  4月24日,卫生部、农业部等有关部门再次汇总公布了151种食品和饲料中非法添加物以及易滥用食品添加剂名单。

      越是垃圾食品,孩子越爱吃

  “少的含七八种,多的含二十多种,越是‘垃圾食品’,孩子越爱吃,功劳都在食品添加剂!”随着天气的变暖,山东大学陈丽女士,一提起女儿爱吃的雪糕、冰琪淋、奶油蛋糕、炸薯片等自己定义的“垃圾食品”,就对里边含的食品添加剂发愁。据陈女士介绍,仅一款红枣风味雪糕配料表上就有:饮用水、白砂糖、饴糖、食用植物油、全脂乳,粉、红枣粒、麦芽糊精、乳清粉、红枣汁、鸡蛋、蜂蜜、红枣粉等,食品添加剂就有单硬脂酸甘油酯、吐温80、羧甲基纤维素钠、刺槐豆胶、黄原胶、卡拉胶、柠檬酸、焦糖色、诱惑红等十几种让人不知啥作用的物质。
  五颜六色的棒棒糖、色素和香精勾兑的饮料、油炸的鸡腿、膨化的薯条……包围中小学生的垃圾食品数不胜数。而对孩子们来说,只要好吃,就什么都敢吃。而食用过量含有食品添加剂的食品会给身体健康带来诸多隐患,还可能引发一些疾病。王文奇举例,如甜蜜素是一种常用于增加口感的甜味剂,其甜度是蔗糖的30~40倍,消费者如果经常食用这些甜蜜素含量超标的冰淇淋,就会因摄入过量对人体肝脏神经系统造成危害,特别是体质弱的老人、孕妇、小孩,代谢排毒的能力相对较弱,危害更明显。如果孩子每天都吃进大量靠添加剂增色增香增甜,又没多少营养的食品,长期下去,必然造成营养不良。
  “即使对身体产生了损害,也仅仅表现为消化道症状,说不清楚,缺乏证据,只能是怀疑。”王文奇认为,食品添加剂毒副作用的隐蔽性更应引起高度警惕。疾病酝酿时间长,发病过程缓慢,个体差异明显,用量的不易测定,以及致病机理不清,不容易发现等,在某种程度上掩盖了食品添加剂滥用的现实危害。
  “在临床上,常遇到这样的病号,只要是从超市里买的东西,都不敢吃,吃了就闹肚子,具体原因搞不清,像是过敏反应,也只能对症治疗。”王文奇说,针对食品添加剂危害,企业不仅应标明食品里含有哪些食品添加剂,而且还应该告诉消费者这些食品添加剂对人体是否有害、摄入多少才是安全的等。

      让“吃”变得健康快乐

  “目前,市场上很难找到100%不含添加剂的食品,但从营养学角度讲,过多食用含有添加剂的食品,肯定不利于身体健康;而我们却不能因此而不吃饭。”省立医院营养科主任陈立勇认为,当前形势下,我国的食品安全不可能在短时期内提到一个很高的水平。
  “该吃的,还是要吃,让‘吃’变得健康快乐是关键。”陈立勇认为,任何食品添加剂都要经过严格的检验和食品安全评价,确认对人体无安全隐患后才被批准使用;每一种食品添加剂都有其规定的使用范围、添加限量和质量标准,只要科学、合理、适量使用,就应该是安全的。所以公众应加强食品安全科普素养,理性认识食品添加剂的存在,而不必苛求“纯天然”、“无食品添加剂”,并且每个人都要主动参与到提高产品质量的活动中。“瘦肉精查出来了,又出现了各式各样的替代品,同样能促进瘦肉转化率、对人体有危害,却用常规方法测不出来,人总不能因此不吃肉。”陈立勇说。
  同时,这也提醒公众,首先应尽量少吃同一种食品,避免某种添加剂摄入过多、过于集中,以食物种类多样化、均衡饮食,尽可能降低、减少危害的发生。其次,在选购食品时,要尽可能选择正规企业生产、大品牌、质量有保障的产品,并注意包装标识,养成翻过来看“背面”的习惯,尽量选含添加剂少、加工度低的食品。再就是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不要选择色泽过于艳丽、香味过浓等感观性状过于突出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