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廊护角线装修效果图:春秋寨(转摘介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8:10:10

春秋寨
春秋寨遗址位于南漳县东巩镇北13公里处,紧邻250省道,山寨海拔高270米。此寨地形独特,山水交融,视野开阔,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地利。相传春秋五霸之楚国发迹于南漳,楚先人“辟在荆山,筚路蓝缕”,为抵御外敌侵略而修筑此寨。

春秋寨得名于东汉末年。相传关羽胸怀济世大志,苦于不得明主,于此寨苦读史书《春秋》而得名。桃园三结义后,关羽战远安,搏当阳,在南漳东巩团山寺收周仓,演绎出一系列动人的三国故事。
春秋寨是风景最美,极具特色的一座,茅坪河在这里转了一个S形湾,恰似一个太极的图形,而半边太极的中间,一道如鱼脊的山梁的悬崖峭壁之上,古寨的石屋群如鱼的背鳍般一字排开。
古寨三面环水,一面连接着笔架山,山脊呈南北走向,整个古寨也就形成一个南北的态势,我们从寨子南面的山脚小路上山,前面出现一座民居,从我们后面追上来一个老乡,他说上面就是他们家,让我们先等一会,他先上去把狗拴好,因为他家的狗总咬人,这让我们心里暖洋洋的,原来他就是中国国家地理里曾经提到的柳老先生的儿子,柳老先生不在家,只有他老伴在家里,我们要给她拍几张照片,说要寄给她,她却说不想拍,因为很多承诺给她寄照片的都没有给她寄,我告诉她我们不会那样的,一定会给她寄。小柳告诉我们原先山寨是全部都有围墙的,现在大部分围墙都毁坏了,所以路的两边下面就是悬崖峭壁,要我们一定小心。
离开柳家继续上山,前面出现一道石门,横梁上写南门,这就是寨子的南门了,大约已经列入开发项目,所以按了一个铁门。
进了寨门,小路沿山势北行,山脊稍宽的地方,两边都有石屋,窄的地方只有一边有石屋,石屋的墙壁都保存的基本完好,却无一例外没有屋顶,残垣断壁间长满了野花野草,大约以前的屋顶都是茅草盖的,年久不用都已经不复存在。数百年上千年沧海桑田,时世更迭,物是人非,让人生出无限感慨,
站在寨上环顾四周,山水环绕,视野开阔,南面是连绵的笔架山,东西北三面茅坪河蜿蜒流淌,西北面河对岸是耸立的月亮山,国家地理上那张动人心魄的照片应该就是从那边拍的,山的中部的绝壁上有三座崖居般的建筑,应该也是山寨防御系统的一部分,东北面是开阔的小平原。东西两面绝壁如同刀削斧砍一般陡峭,有点恐高的我禁不住小腿肚子不住的痉挛,在冷兵器时代果然是易守难攻,万夫莫开之地。
每座石屋大约都是因为财力和地势所限而大小不同,有的只有一间石屋,有的则还有仓库和厨房,储水池等,石墙壁上射击用的石孔也历历在目。
穿过山寨的北门,回首望去,北门如同高高的龙头,整个山寨就象一条蜿蜒山脊的游龙,壮观极了。
下了山来到茅坪河边,一大片平坦的草地就是我们今晚预定的营地。
这里大规模修建和扩建应该在明末清初,当时白莲教起义,李自成起义,兵荒马乱,流民遍地,老百姓平日在山下耕种,来了兵马就躲入山寨中。春秋寨不仅在古代起过作用,近现代也有很多故事,在抗日战争期间,日机轰炸这一带,老百姓躲进山寨,日军投下的炸弹由于山脊太窄,根本无法命中,全部顺山势滚落茅坪河。后来国民党的地方武装据险与新四军对峙,新四军在当地百姓的支持下,在对面月亮山上架上机关枪猛烈射击,利用国民党地方武装惊慌之际,派突击队一举拿下春秋寨。
历史已经走远,只有山寨依然屹立在山脊之上,象一个历尽沧桑的老人在独自回忆往日的时光,默默俯瞰时世变迁。

1、春秋寨:襄樊-40KM-南漳[S250]-[花庄-肖堰-陆坪]-76KM-春秋寨 总里程:~125km
华夏第一大寨; 卧牛山寨(团山寺)
位于南漳县东巩镇东南14公里处,是湖北省荆山生态旅游区主景区之一。依山而建的古城墙全长7.5公里,全部由块石垒砌而成,设有东、

南、西、北四个重要关口,城墙高5米,宽3米,烽火台、炮台、防御工事掩体、点将台、骑兵阅马场(5000平方米)、步兵操练场(4400平方米 )、小校场(1000平方米)等保存完好,共有石屋300余间,属典型的三国古战场遗迹,山寨中古石刻碑文上“关圣人收周仓处”字迹清晰可见。团山寺寺庙在明清时期,香火极为旺盛。相邻的如珠寺曾吸引了日本法师在此修炼。(待开发景点)
2、卧牛寨:位于南漳县东巩镇桂竹园村〔原团山寺〕。“华夏第一大山寨”的卧牛山寨是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地处于南漳、荆门、当阳、安远之要冲,依山而建,整个石城墙周长足有6公里,全部由块石垒砌而成,设有东、西、南、北门四个重要关口,城墙高5米、宽3米,上有箭垛口、了望口,内有环寨通道,每间隔一段距离留有放置照明物的一尺见方的小孔;城墙每隔50米,建有烽火台和炮台,每隔20米建有一个防御工事,即岗哨亭位。城墙蜿蜒盘旋,气势磅礴,雄伟壮观,城墙内则依山就势建有石屋,少则10余间,多则39余间,山寨之间共有石料房屋300多间。山寨内团山寺的寺门中央的高地上设有点将台,置有直径一尺的旗杆座。左边有4000多平方米的演武场,大约能容纳3000步兵的操练;右边是直径80米的圆形阅马场,操场周围有3层看台,每层宽2米。西门边另有一个能容纳500人操练的中小型操场。加之卸甲垭、饮马槽等的存在,无疑说明它是一座巨型的军事山寨。卧牛寨目前没有开发,极具观赏和考古价值。

南漳已经发现的古山寨有200多个,而东巩镇一个镇就有74个。这些山寨中,既有卧牛寨、春秋寨这些大山寨,也有面积极小只能容纳数人的山寨,这些山寨遍布在南漳的大山之中。它们是何时修建?南漳又为何有这么多的古山寨呢?
“可惜的是,史料上对这些古山寨没有记载。在这里,关羽的传说却很多。”多年研究、关注山寨并曾带领村民用两个星期的时间开出卧牛寨山路的东巩文化站站长叶经房这样说。
卧牛山寨地处荆山山脉余脉九里岗终端的卧牛山上。古代时这里是南漳、荆门、当阳、钟祥四县的交界地,现在则是襄樊、荆门两市的交界地。历史上,卧牛山寨所处的位置是古代北上襄阳、南下荆州的惟一便捷的陆路通道(出自《古代荆楚地理新探》,石泉著),所以它是古代的战略要地。登上卧牛山寨,你会看见在它的周围还有许多山寨隐在山梁之中。
“它的东面是陈家寨、草家寨、插旗寨、折旗寨、温家寨、秦陵寨,南面是清明寨、观沟寨、雷公寨,北面是皇陵寨、护家寨、阎家寨、春秋寨,西南九里岗(现为荆门辖区)则有300米的石垒古城垣,它们形成了众星拱月的护卫之势。”叶经房这样介绍,在解放战争时期,另一个大型山寨春秋寨还被国民党军队使用过。从春秋寨望去,对面山梁的半山处还有许多的小山寨,而两山之间,就是一条大路。在春秋寨,记者看到了许多石头上有被子弹打过的痕迹。
这些山寨是出于军事目的而建应无疑义,但这些山寨是何时修建的呢?
当地传说,东汉末年,关羽苦于不得明主,潜入此山苦读《春秋》,后人为纪念关羽,便在此兴建了一座五层的“春秋楼”和一座关帝庙,春秋寨因春秋楼而得名。卧牛寨内则有一清代碑记刻有:“山疑古之卧牛山,关圣人收周仓处也……”
“当年关羽走麦城时的那个麦城即在现在的当阳境内。而许多大山寨上都有关帝庙,虽不排除关羽因是武圣人而被后人在山寨中建庙祭拜的可能,但结合当地大量流传的关羽的传说以及当地在三国时期的地理位置,关羽曾在此屯兵的可能性极大。”
那么这些山寨是关羽修建的吗?
在市委党校教授晋宏忠的《南漳“山寨”初探》一文中,记者看到了这样的考证:
“据《后汉书》记载,建武十一年(公元35年),刘秀二十八(宿)将之一的臧宫率兵至中庐(治今南漳),驻守骆越(盖骆越人徙于此,因以为名)。当时公孙述的将领田戎、任满与刘秀的征南大将军岑彭相距于荆门,岑彭等战数不利。骆越人谋划叛汉从蜀,臧宫当时兵少,力不能制。适逢汉朝所控的属县运输车数百乘到达这里,臧宫夜里使人锯断门限,令车声回转出入至天亮。骆越人侦探人员闻车声不绝,而门限锯断,相互转告说汉兵大至,其渠帅乃奉牛酒以劳军营。臧宫陈兵大会,杀牛备酒,以款待骆越人。由是驻地遂安。笔者以为,这个骆越之地,从地理方位上看,很可能就是卧牛山寨这个地方。”以此可见,卧牛寨不可能是关羽修建的,它的时间应该早于东汉初年。
除大型山寨是各个朝代的“政府行为”外,“就大多数山寨来说,其用场则是为了避御‘流寇’而修筑的,且始筑于明代。明代荆襄地区位于湖广、河南、四川三省之间。那个期间,从河南、山西、山东、北直隶等地,因战乱、灾荒或不堪赋役而流亡到荆襄的民户(史称‘流民’)特别多。仅成化年间(公元1465-1487年),即多达数十万。自宣德至成化四十多年,到荆襄的‘流民’已多达150万人。明朝对‘流民’采取的是驱赶、‘散遣’的政策,结果激起了流民起义。为了镇压流民起义,明朝廷派兵前来镇压。据史载,成化二年(公元1466年)明朝廷曾派兵进至南漳,分路攻击,起义军凭山据险,驾磙木礌石,顽强抵抗。成化六年(公元1470年),又爆发了流民起义,由河南新郑人李原组织领导,称平王,与小王洪、王彪等攻略南漳等县,‘流民’附者多达百万。明朝廷再次派兵入山进剿。到了明朝末年,李自成、张献忠领导的农民起义军也曾在荆襄这一带活动过。到了清朝嘉庆年间,白莲教起义也曾在这里战斗过。所以南漳(包括谷城、保康等地)山寨与流民起义、农民起义有关,这种说法是有历史事实作为根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