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玉清 千里之外np3:《包涵心语》— 一个辅导员的周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5 14:09:06
     包涵心语的作者-包涵    ●2006年初,复旦大学的包涵被评为“上海高校十佳辅导员”,她坚持4年记下12万字给学生的周记开始引起关注;
  ●新春过后刚一开学,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秦绍德以老辅导员身份与包涵促膝长谈,新老辅导员发出共同的感慨:“做人的工作是一辈子的学问”;
  ●4月,全国高校辅导员工作会议在上海举行,包涵和她的150篇周记再次引起强烈反响,高校思政工作者开始深入研究“包涵现象”;
  ●6月,《包涵心语》正式出版,国务委员陈至立题写书名,教育部部长周济作序,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在京主持召开出版座谈会。至此,围绕包涵所引发“高校辅导员如何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热点讨论推向了高潮。
  【编者按】也许一个特别的名字注定了一个女孩的不平凡。70后生人的包涵,复旦大学学生辅导员,这半年间,她成了高校思政工作领域“家喻户晓”的人物。成就她的是连续4年撰写的12万字周记;记住她的是永远淡定理性的心态和处事方式;欣赏她的是朴素的爱心和执著的追求。然而,更发人深省的是她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注入的一股活力,创造的活力,并让大家静静地思考:今天,我们该如何走进大学生的心灵,成为一名受学生欢迎的辅导员?
  “辅导员是这样一群人:做了很多很多,但只要收获了一点点,就会非常满足。学生的一条短信,一句问候,都是最大的安慰”,这就是包涵喜欢做学生辅导员的理由。如今送走相伴四年的学生,她仍然沉浸在“满足”的生活之中,因为短信和问候,她几乎每天都能收到。
  最大的心得:爱心+责任+智慧
  2001年9月16日,开学第一周,复旦大学2001级化学系宿舍楼的宣传栏贴出了一张“告示”,既非通知,也非文件,只是辅导员包涵致01级化学系新生的信。信中说:“我希望自己可以是那个当你们遇到困难可以支持你们的人,当你们存有疑惑可以帮助你们的人,希望你们在这四年里的收获比我当年所得到的更多,也让我和你们一起在这四年里收获更多。”
  从此以后,包涵,4年的辅导员生涯,除寒暑假外,坚持每周给学生写周记,并在班级主页上发布。篇篇周记,都融入这位年轻人对辅导员工作的理解:爱心+责任+智慧。在长达4年的辅导员生涯中,她共撰写辅导员周记150余篇,累计12万余字。在学生住宿区的宣传栏阅读包涵的周记已经成为她的学生的一种习惯。4年的周记换来了4年真挚的交流,4年真挚的交流也记载了4年的春风化雨。
  “我相信大学梦的实现会把你们继续引向你们各自的最终理想,希望你们之后的每一步和你们过去的每一步一样的坚实沉稳,一样的信心百倍。”这是包涵2001年9月在给学生的第一篇周记中写到的,是她对学生的第一次鼓励,也是对自己的第一次勉励。
  辅导员工作周记是面向学生集体的,而在学生看来,却好像是辅导员在和他们单独交流,他们看到的是一扇向他们敞开的心灵之门。
  当学生面临转系时,包涵引导学生要认清自身的兴趣,不要人云亦云,她在周记中对她的学生说:“如果是自己喜欢的专业和方向,我鼓励试一试;如果只是为了换个环境,那么还是慎重一点。如果换成了,结果还是不开心,那么我想会失去很多吧。”当她知道学生很关心就业问题时,就处处留心,帮助学生收集报纸、网络、招聘会上的有关信息,并将这些信息连续写成了五六篇周记告诉学生。她在一篇周记前面这样写道:“放假看前几周没来得及看的报纸,看到《新民晚报》上有关求职的一段问答,觉得挺好的,我认为很适合你们,推荐给你们读一读,希望能够对你们有所启发。”
  4年来,包涵坚持每周都和学生进行一次深刻的文字交流,厚重的周记本见证了她对学生深情的关注。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奋力而争先”。这是包涵写在第一次周记、最后一次周记以及每年年初周记结尾的一句话,这句话也成为了包涵和她所带领的01级化学专业全体学生4年本科生活圆满结束的最好注脚。
  2001级化学系本科生毕业了。他们把包涵的所有周记汇集起来,刻录在光盘上,152篇、12万余字,一篇不少,一字不落,因为“周记引领我们成长”。
  最深的感触:在帮助学生中实现自我成长
  2001秋,包涵作为复旦大学人才工程预备队第七批队员正式开始担任化学系本科生辅导员。工作之初,她认真思考过两个问题:作为学生最想从辅导员那里得到什么?作为辅导员用什么方式最容易和学生交流?包涵就是带着对学生的关爱和对辅导员工作的热情开始辅导员“生涯”的。
  4年之后,当包涵从头翻看150多篇周记,她忽然有了一个惊喜的发现:从对学生的盲目爱护到理解关爱,从对身份的盲目自信到感悟责任,从对工作的盲目摸索到理性创新,叠放在一起的每篇周记不仅有包涵对学生成长的引导和对集体发展的思考,更是一笔一划地记录着一名辅导员的自我成长历程。
  不知不觉地,蜕变的轨迹让包涵体会了成熟的滋味。
  最初感受到“变化”的源于同事的调侃。有同事对包涵说,你的脾气真好,从来不骂学生。包涵顿时惊讶起来,因为以前自己的“霸道和凶悍”是尽人皆知的,怎么都没了呢?仔细回想,正是因为当了辅导员,这份工作告诉她得自己先想明白了,有足够的耐心,才能去教育别人。在这一过程中,受益的不仅仅是性格,还有个人修养。
  在担任辅导员的同时,包涵还是一名化学系的硕士生。很多人会觉得当辅导员时间不够用,本来自己也是学生,也有学业和研究要去做,如何分配出时间去和学生谈心,组织活动,为他们设计明天呢?但包涵说,其实时间是够用的,关键还是效率。在她看来,做辅导员与做研究生是可以相互配合的。比如学习空余与学生聊一会儿天。包涵说因为喜欢,所以也不会觉得累。
  在学生秦枫的眼中,包涵是一个既天真又成熟的综合体。说天真,是因为她率真透明,与学生打成一片;说成熟,是因为她有大将之风,当断则断,以身正人。而这些成熟的一面,与其说是包涵本来就有的,不如说是她在工作的点滴中学会的。“一日三省吾身”,这是包涵常说的一句话,而周记就是最好的体现。周记中的包涵如此透明,她有健忘的时候,有“望生成龙”的烦忧,也有“恨铁不成钢”的愤懑。“我从不避讳我对这样一个集体的看法和感情,也从不因为我是一个引导者而刻意地高高在上,更不隐瞒我也会有失望和消沉,虽然这最后一点是不应该的。”但周记更多的是相互鼓励,她在鼓励学生的同时,也在鼓励自己。
  “对话始终强过自言自语,交流始终胜过闭门造车。BBS是靠文字来回应的,我不知道那个人是谁,也不知文字背后的真实与否,可是对于我的周记,如果有回应,同学们是会用行动来回应的,这种回应更加真实可信,也更能给我信心。”包涵这样认为。
  但更珍贵的回应是,包涵赢得了132名学生的心。如果说前三年她是他们的老师,那么在毕业的时候,他们更多地把她当成了朋友。有人问包涵,四年辅导员生涯中最令你感动的事情是什么?她冥思苦想,实在回答不出,因为太多了,没有最感动,只有平凡的快乐。第一次班会、第一次球赛、第一次唱京剧、第一次获奖……
  最大的财富:学生们称之为“锦言”的心语
  在4年的辅导员“生涯”中,复旦大学“人才工程”队伍良好的梯队结构和“传、帮、带”的氛围使包涵获得了充分的指导,而系统科学的辅导员专业能力素质培训则赋予其更加开阔的工作眼界和更加开放的工作思路,教会了她从生活中发现,从细小处入手,春风化雨般地用“心”来教育学生。4年,包涵开始逐渐感悟到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的指引者,成长成才的导航人,担负的是一项极具使命感和责任感的工作。周记的一笔一画渗透着包涵对那一群可爱学生的爱,工作的每日每夜表达了她要用自己的智慧引导他们成长的努力。
  在这种努力的过程中,一句句被学生们称为“锦言”的妙语也积淀了下来,成为可以分享的经验——
  每一个集体的形成和成长都是和这个集体里的每一个成员密不可分的,所谓集思广益,你们每一个人的智慧和想法都是能让这个集体成熟和优秀起来的必要组成部分。(2001年11月4日)
  无论什么知识,它再有用,如果是被灌输到一个并不在意它的人的脑海中的话,它不过也就是一堆“乱码”,对社会,对个人都没有意义。……抓住机会和放弃机会其实都是面对机遇时的一种做法。对有的人来说,抓住机遇就是成功,而对另一些人来说放弃才是一种明智。……因为人生的选择绝不是这样就结束了,继续专心生活,为下一次的可能而继续努力。(2002年4月7日)
  社会再怎么变,人心向往纯净,尊重高尚是始终不变的。每个人,必须为自己的选择和行为负责,曾经放松的你就必须去面对尴尬的分数,如果想用变通的方法,你只会越走越远。(2002年6月23日)
  不要因为你曾经看见沦落,就认为你可以一样的沦落;不要以为你曾经看见错误,就认为你可以同样去犯错;不要因为你以为被黑暗包围,就认为你必须留在黑暗里,其实黑暗外面还有很大的世界。如果你们是希望,你们应该有勇气、有义务让更多的人们看见这个希望。(2002年12月15日)
  执著之中带着冷静和反省,灵活之间仍要明白坚持和上进。(2003年2月23日)
  人生难免磕磕绊绊,有的时候也许是因为习惯不同,有的时候也许是因为性格不和,甚至有的时候只是因为其中一个人当时遇上了麻烦事心情不好。其实,正如我们在整个年级生活中一样,当大家面对面的时候,当大家为了某一个活动同声欢笑的时候,还不是发现,每一个人都是很好的人,在人生的这个过程里,我们有幸和这样的一群人共同度过是一件值得珍藏的事。(2004年3月21日)
  一个人如果只有短期目标而没有长远目标的话,会很容易被眼前的失败打倒而颓唐。当眼前目标失去以后就没有了动力支撑自己继续努力。而如果我们能够坚持自己的远大理想,或者甚至称不上理想而只是一个长远一点的目标的话,我们就有勇气去克服暂时的失败,这样我们就能不断实现在大目标之前的一个又一个短期目标。有一个远处的理想等待着我们,会让我们能够更加认真地生活,更加努力地克服眼前的坑坑洼洼。(2004年3月28日)
  很多人喜欢自己的生活出新出奇,觉得生命里面没有冒险就没有意思。其实,就在这一圈一圈的重复里,你要有一场胜利也并不是唾手可得的。我爱的或许就是在这样的重复里从不懈怠,每一刻都锐意进取的精神吧。(2005年4月24日)
  《中国教育报》2006年7月9日第3版
   序 言
  周  济
  2006年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到上海考察,在与高校教师座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得知复旦大学辅导员包涵以周记形式与学生进行思想沟通。长春同志对此给予充分的肯定,认为这是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一种有益探索。在长春同志的关心下,中共上海市科技教育工作委员会选编了这本书。陈至立国务委员亲自题写了书名。
  这是一本很有价值的书。包涵老师在连续4年的工作中撰写12万多字152篇辅导员周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代大学生的成长历程,浓缩了一个大学生辅导员育人的实践和思考,体现了一位思想政治工作者对学生工作的热情和敬业精神。建议全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一线的高校辅导员同志们认真读一读。
  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事关民族兴衰和国家前途。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大学阶段又是一个青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新时期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和日常思想政;台教育工作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两个重要环节,学生辅导员是做好大学生日常思想政;台工作的骨干队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能不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能不能健康成长,关键之一是看我们能不能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辅导员队伍。
  包涵老师是在用心地工作,用心地写作。对学生怀有一颗爱心,一份责任,是做好辅导员工作的重要前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责任就办不好教育。包涵老师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她心中充满了爱,充满了对学生、对辅导员工作的爱;就在于她心中充满了责任,充满了对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事业的责任。辅导员的工作非常平凡,大家每天都在做着一件又一件平凡的事情,然而这一件件小事,却联系着每一位学生的成长,联系着每一个家庭的幸福,联系着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平凡之中体现着伟大。春雨润物,立德树人,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同学们的心里去,做青年学生的知心朋友,做青年学生的人生导师,这正是辅导员事业崇高而神圣之所在。
  因为是做人的工作,对辅导员的要求是很高的,要“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还要能力强、水平高。从这个意义上说,辅导员工作也是锻炼人、出人才的事业。做这项工作,不仅是一份职业,更是一个事业;是一种奉献,也是一种学习。我相信,这一段难得的人生历程将成为辅导员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他们自己的人生道路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读了这本好书,颇有收益,心有感动,特推荐给辅导员同志们。
  2006年3月
  题记
  (上海市科教党委)
  也许,这个日子他们会永远铭记。 2001年9月1 6日,跨进复旦大学才5天的化学系的132名新生,怎么也没有想到,能收到辅导员包涵送上的这样一份特殊贺礼——敞开自己的心扉,以爱和真诚,以及一位年轻师长的责任:祝他们步入大学校门,开始崭新人生。
  作为一个年轻的辅导员,包涵凭着自己的热情和冲劲写下了第一篇辅导员周记,给所有的学生画出了大学生活的蓝图和方向,也给每一个学生提出了自己的希望,更给这个集体提出了奋斗目标。
  可是这毕竟是一个从来没有过的尝试。起先,学生对周记主动反馈不多,包涵一度想放弃。然而就在此时,学生们在年级宣传栏上特别留出空间,还标上栏目名“辅导员周记”。学生有需要,包涵信心倍增,那之后,她再也没有动过停止周记的念头。
  大一的生活是新鲜的,在那些日子的周记里,包涵给新生讲合理的作息安排,谈校园生活的点滴经验,聊校园的安全防范。
  为了尽快形成集体认同,包涵组织学生参与学校“新生杯”各类体育比赛,通过场上拼抢与场边助威的互动,催生新群体的归属感;同时开展“自我介绍”活动,鼓励大家踊跃报名竞选班委,促进班级核心的形成。
  为了消除专业调剂给学生带来的失落感,包涵在周记里与大家谈个人志趣与专业选择、冷门与热门的关系,并写下了如下极有说服力的话语:
  “化学作为一门很有前途的基础学科,在现阶段不如一些信息类、经济类和管理类的学科热门。本科读什么专业,并非就定型了,读研、工作时都有机会重新选择。但是,重新选择是建立在你能很好地完成4年学业的基础上的。被调剂进化学专业的同学,其实你们能有这样的经历是幸运的,因为你有机会去熟悉一个原本不会注意的事物,而有时奇迹正是从此刻开始。”
  为了建立基本的行为规范,接连几周,包涵的周记都围绕着同学们的寝室卫生、个人文明行为、考试纪律、公民道德等问题展开。用她充满关爱的口吻,采用醒目而有着递进感的排比方式,发出了包涵式的警句:“这是一个个性的时代,但不是一个个体的时代;这是一个独立的时代,但不是一个孤立的时代;这是一个自由的时代,但不是一个自私的时代;这是一个浪漫的时代,但绝不是一个散漫的时代。”
  一切都是全新的,就在这样新鲜的日子里,包涵用心摸索着新的教育方式,和她的学生一起用周记翻开了他们人生的崭新一页。
  引言
  (上海市科教党委)
  2001年9月12日,是复旦大学新生报到的日子。就在那一天,化学系 2001级的132名新生,第一次见到了将要陪伴他们度过人生最重要的成长阶段——大学生涯的辅导员包涵。
  作为复旦大学人才工程预备队(见附录简介)队员的包涵,此时已开始攻读硕士学位。一边攻读物理化学专业研究生,一边辅导这群只比自己小4岁的学生。1:132,怎样才能与那么多人有效地沟通?除了常规的谈心和班会以外,还有没有新的、更好的、更有效的交流沟通形式和渠道?上海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积极探索,复旦大学长期以来重视学生工作的优良传统,使她想到了用周记的方式,与学生们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从2001年9月16日写下第一篇周记起,0122的学生们便与包涵的周记结下了不解之缘。时年23岁的学生辅导员包涵,几乎每个周日,都要静坐在书桌前,细细回忆和思考,然后写下一篇与学生沟通的文字。这一写,就是4年,152篇,12万多字。篇篇周记都融人这位年轻人对辅导员工作的理解:爱心+责任+智慧。
  正是源于对学生深深的关爱,周记始终随着学生的生活、心态脉动。学习的艰辛、成长的烦恼、军训的疲惫、理想的困惑、择业的焦灼……学生的喜怒哀乐、成败得失,都牵动着包涵的心,化为一篇篇蘸满感情的文字,架起一座“心桥”,连接起师生的心。“感人心者,莫过于情”。一位已读研的同学说,第一次读周记,觉得包老师很亲切,但心里不免嘀咕“能坚持多久”。后来看到充满真情的周记一篇接一篇,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包老师通过周记,让我们感受她的关注、鼓励和扶持。”
  正是本着对辅导员工作的高度责任感,才有了这4年的不弃不离。4年里,有工学矛盾的困扰,有价值理性的拷问,有极度疲劳产生的倦意,有适时中断的念头……领导的鼓励、学生的需要、高度的责任感,使包涵坚持了下来。包涵说:“建立起一个与学生有效沟通的平台不容易,既然周记对育人有利,就一定要坚持下去。从国内外大事到校园热点,每周值得写的事很多,开始是一种责任,后来便成了一种习惯。”  有时,周日做完实验回到寝
  室,已是晚上10点多了,她依然花一个多小时奋笔疾书。
  正是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式和内容的智慧,提高了周记的育人成效。十六大召开、伊拉克战争、苏步青先生逝世、马加爵悲剧的发生、入学时的适应、毕业后的去向,等等,大至时事政治,小到身边故事,都可以成为周记的话题,讲述自己的故事、介绍他人的经验、表扬好人好事、批评不良倾向等等,有严肃的,有和蔼的,有劝喻的,都可以成为指点迷津的手段。亦师亦友的态度,常讲常新的内容,把针对性和思想性渗透于字里行间,用亲和力、说服力征服了0122的学子,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爱学生,才能无怨无悔地投入:尽责任,将爱转化为对学生的引领,用智慧,点迷津于困惑。而爱心+责任+智慧二学生的成长。有位学生说,已经习惯了,每个周日晚上回校,就能看到宿舍走廊墙上包老师写给我们的心里话。已经习惯了,每周一读,成为130多名学生惦着想着的“必修课”。“它见证了我们的成长,是我们共同的记忆和财富……”4年里,化学系2001级多次被评为复旦大学校先进集体、校优秀团支部,两次获得上海市高校先进集体的荣誉称号。这些成绩充分证明了学子们的成长,也证明了包涵作为一名辅导员的付出。
  2005年6月25日,2001级化学系本科生毕业了。临行前,他们把包老师所有的周记汇集起来,刻录在光盘上,一篇不少,一字不落。带着这份珍贵的礼物,他们踏上了各自的人生之旅:捧着这份珍贵的记录,包涵又开始了育人工作的新探索。
  包涵的实践证明,一名优秀的学生辅导员,必须是一名复合型人才。一方面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与学生在专业上有共同的语言另一方面又必须具备做思想政治工作、学生发展指导等相关知识和能力。因此,对辅导员进行专业化培养是非常必要的。
  从包涵等一批优秀学生辅导员的工作与成长经历中,我们更进一步认识到加强这支队伍建设的极端重要意义。并且深感要加强这支队伍的建设,必需有与其工作性质相匹配的管理体制和评价机制。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在岗位聘任、职称评定、评价激励等方面作出恰当的制度安排,以形成辅导员的归属感,这样才能鼓励一部分有志于长期从事学生工作的优秀辅导员走职业化发展道路,成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专家。
    第一章:这是我的大学宣言
  梦想从这里开始  2001年9月16日  星期日  多云
  忙忙碌碌了一个星期,终于又坐到自己的电脑面前了。过去的一周里发生了很多事,似乎这个世界上的很多人都很忙碌,而在复旦这个校园里,对我来说最重要的一件事莫过于见到了化学系0122的全体同学们。在没见到你们之前,我一直想象着这将是一个由什么样的人们组成的一个怎样的集体,究竟会有多少有着不同特性的青年怀着各自的理想来到这个集体?也许这些问题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仍然会是一个谜,但是解谜的过程已经从2001年的9月12日开始了。在今后的4年里,我会和大家一起来揭开这些谜底,当然我也希望将来了解谜底的不仅仅是0122的同学们,也是这整个学校的人们。
  昨天晚上,当五里河*再一次沉浸在胜利的欢腾中时,几乎所有的球迷都相信一个等待了二十几年的梦想将会实现。7月,当2008年的奥运会主办权终于花落北京的时候,或许就预示着今年是一个中国人圆梦的年头,很多的梦想会在今年实现,而你们也正是在这样一个年份里圆了自己的大学梦。我相信大学梦的实现会把你们继续引向各自的最终理想。明天,当你们开始第一天正式的大学学习的时候,也就是你们走进自己梦想的时候,我希望你们今后的每一步都和你们过去的每一步一样的坚实沉稳,一样的信心百倍。我不敢说在这个过程中我能起多大的作用,但我真的希望我是那个当你们遇到困难时可以帮助你们的人,在你们存有疑惑时可以帮你们解答的人。希望你们在这4年里能够比我当年收获得更多,也让我和你们一起在这4年里收获更多。
  想送给你们所有人一句话,这句话陪伴着我度过了整个高中和大学时代。也许有些人会觉得很眼熟,但我相信,在稍稍变动了几个字之后,它会给现在的青年带来更大的激励。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奋力而争先。
  点评
  年轻人的心是相通的。年轻辅导员包涵一开始就用自己的人生经验与感    悟,把屈原《离骚》中的“吾将上下而求索”改为“吾将奋力而争先”,试    图唤起并引导年轻学子们编织理想之“梦”。这可算是运用“首因效应”的    一种表现。    ·
  (邱柏生)
  新生辅导员面对的是刚从高中进入大学的新生,很多同学都是第一次离开父母和家乡独自在外求学与生活,这个特殊的阶段注定新生辅导员的工作方式和关注点也必须是“特别的”。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而“第一天”又是重中之重。辅导员包涵在与新生进行面对面的接触后,即利用周记记录了自己在见到同学们之前的盼望和见到他们之后的祝愿,这些情感是师生在面对面的接触中难以表达的,恰恰又是不可缺少的,让同学们感受到了辅导员对每个同学的欢迎和重视。这“第一印象”很可能是难以磨灭的,尤其是辅导员结合自己的成长历程送上自己的座右铭与学生共勉,把自己的成长与学生的成长融合在一起,主动融入到学生中,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耿绍宁)
  2-伴随你成长的周记 2001年9月23日  星期日  多云
  上星期匆匆忙忙地将新生入学的繁忙融到了辅导员周记里,却好像并没有将我写周记的真正意图告诉大家,或许有的同学看了还觉得云里雾里的。在这4年里,我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和大家多交流、多接触,使得0122这个集体在我的引导和你们的努力下成为一个优秀的集体。在今后的日子里,周记将会成为课堂之外、生活之中我跟同学们沟通的桥梁。我希望时常通过辅导员周记回答一些在平时来不及替大家解答的问题,适时地向大家介绍一些大学生活的注意点,在考试或重大事件时给予大家必要的引导,同时也会时常告诉大家我的一些工作计划等等。
  这个星期周记的主题是直到昨天才想到的。周四和周五的时候分别有两个寝室的同学来告诉我,同寝室的一个女生很晚还没有回寝室,怕是出了什么事,后来通过了解得知,那两位女生都是出去自习回来晚了。从这件事当中至少可以发现两个闪光点:第一,虽然进校不久,但同学们之间已经会相互关心和帮助了,第二,学习虽然刚刚开始,同学们却已经开始全身心地投入了。但在这里我想提个小小的建议,不光是对女生也是对男生的,毕竟你们进校不久,外地的同学又是初到上海,对校园、对上海的整个环境还不是很熟悉,所以最好不要单独行动,要走也要把自己的去向告诉室友,相互之间要多关心,自修也不要回来得过晚,毕竟休息得太晚对身体也没有好处。
  看了大家交上来的自我介绍,我感觉我们这个集体真的是藏龙卧虎,希望我有足够的能力让每一个有能力、有愿望的同学都有机会将自己展现在同学们面前,不过好多同学的介绍实在是写得太多了,我不得不很不情愿地删去了一些,不过删去了的只是文字,我相信生活中你们仍将会展现最完整的自我。
  下个星期我会经常利用晚上8点半以后的时间到各个寝室和大家聊一聊,聊聊你们这两星期以来的生活感受。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来看看我在哪个寝室,希望不会影响大家晚上自修。
  点评
  2002年4月,学生自主策划更新了年级的宣传栏版面,他们在宣传栏的底板上用区域颜色特别留出了一个空间,专门用来张贴  《辅导员周记》,而标题所使用的字体就是周记平时使用的华文行楷。
  运用工作周记这种方式与同学们进行交流,是适合当今年轻学子特点的一种交往方式。包涵敞开自己的心扉,同时要求学生们写“自我介绍”向辅导员流露自己的心迹,明示了人际沟通中的坦诚心怀。这也是“团队训练”的一种方式,便于同学们能在较短的时间内相互认知,形成心理共同体,产生新群体的“我们感”。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指出,人类生活中真正的刺激是未来的快乐。教育技术就在于培养这种快乐。但快乐又有比较简单与比较复杂并对人类有意义的快乐,从最简单的原始的满足一直到由最高的责任感之中得来的快乐。因此,任何教育都要培养人对前景的正确态度。这种前景又包括近景、中景与远景三部分。近景的建立应从个人路线着手,中景是包含在相当时期以后的集体事件的计划里面,而远景则是发展学生对社会前进路线和未来命运的关心。他认为:“假如一个人的行为是由最近的前景来决定的,那他就     是一个最软弱的人。假如他只以个人的前景,纵然是远大的前景为满足,他    这个人可能显得很强有力,但是不能使我们感到人格的美和人格的真正的价    值,如果集体的成员把集体的前景看作个人的前景,集体愈大,个人也就愈·    美,愈高尚。培养人,就是培养他获得末来快乐的前景的道路。”在周记中,包涵明确表露了自己带班的工作目标: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成为一个优秀集体”。可以认为,在集体形成开端时这种明确的“目标定位”,这种教育“中景”的设置,对于构建同学们的组织期望,促使大家较早地思考组织信条和发展前景,并使得大家通过将自己归属于眼前这个集体而逐渐拓展为归属于 祖国与人民,提高同学们的社会责任感,具有潜在的作用。
  (邱柏生)
  3-因你们而精彩的一周
  我想几乎每一个人都在盼着本周快一点儿结束,因为过后就是国庆长假了。有些同学也许要回家,有些会出去旅游,还有些可以趁这个机会第一次游览一—F将要度过4年大学生涯的上海。我未曾料到这同样会是十分精彩的一周,当然是因为你们而精彩。
  首先是新生杯篮球赛,和国关学院*比赛的时候,我很感动。所有的队  员和同学很齐心,虽然只赢了—一分,却让我看到了你们的坚持和信心。我希  望在今后的4年当中—一直可以看到你们所有人的坚持和信心。也许会有失败  和挫折,但我希望所有亲历了那一场和没有亲历那一场比赛的同学都会{己得
  那一天,用那种坚持和信念去激励你们度过每一次的危机。
  晚上的新生联欢会,虽然一开始有些混乱,但是我想大家应该还是玩得  很开心的。我不知道通过这一次的联欢会有没有让你们多认识几个身边的同  学,或者有没有发现几个值得关注的人物。这样的晚会在大学4年里不会只  有这一次,这—‘次良好的开端让我觉得以后我们的联欢会一定有希望准备得  更充分,节目和游戏更多、更丰富。虽然这一次在联欢会上向大家展示自己  才华的同学并不是很多,但我想你们每一个人应该在这4年里找到很多各种  各样的机会向大家展示自己的潜力,甚至并非局限于本年级本系内,而是可  以带着这个集体向全校的师生甚至校外的社会来展现大家出色的一面。
  应该感谢为我们创造这么精彩一周的同学们、全体篮球队的队员们、曾  经声嘶力竭的拉拉队和组织参与了晚会节目的同学们。
  假期安全提示:
  国庆假期回外地家里或去外地旅游的同学请与家里保持联系,并告知辅  导员。既要注意人身安全,也要保管好自己的财物。大家都出去的时候寝室  门一定要锁好,  离开时最好将电源插头都拔下。
  祝大家假期顺利愉快!
  点评
  国庆长假是新生入学后的第一个长假,每逢佳节倍思亲,此时很可能是    同学们入学一个多月来所积聚的对家长和家乡的思念之情最为强烈的时候。
  包涵抓住“国庆长假”所蕴涵的教育机会,写下了对同学们的建议并发出“安    全提示”,提醒同学们与家长和辅导员保持联系,让返乡的同学时刻能够感    受到辅导员对自己的牵挂之情;提醒同学们出门在外要注意安全问题,并细    微到“离开时最好将电源插头都拔下”,既温暖真切又沁入人心。由此可见,    辅导员对学生进行各类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机和形式都要恰当,才能收到事半    功倍的效果。
  (耿绍宁)
  4-你进入学习状态了吗?  2001年10月7日  星期日  阴转雨
  这个星期大家都过得很舒心惬意吧?不知有没有同学有兴趣向大家谈一谈对十一长假的感觉。很久以前我这样比喻开学后接踵而至的4天的十一长假:暑假是一只大烤鸡,完了又来一只烤乳鸽,真是很腻啊,不如快点上学吧。现在倒好了,4天变7天,更有的玩了。不过还是很不习惯,总觉得花了那么多时间来休息游乐,有点不能心安理得。或许我是一个一向多虑的人,才会常有这种不安的感觉,不知你们会不会有这种感觉,或者已经有人将这种不安变成了提早结束假期的理由。
  也许,对你们当中的有些人来说,十一长假之后才算学期真正的开始。过去的两星期还几乎没有学习的感觉,可我要讲一个很多人都不想听的事实:就在10月,就在接·厂来的3个多星期里,你们必然要面对大学时代的第——次考试。我真的并不在乎有多少同学会考优秀,也不在乎有多少同学会考不及格,我在乎的是有多少人能在考试之前已经开始适应这个新的环境,有多少人能在考试之前已经能重拾几个月前对学习的热情。没有了高考压力的你们依然是学子,我希望我所看到的个性发展是在取得了理想成绩的同时对自身潜能的充分挖掘和发挥,而不是为了逃避学业,在不堪重负之后拿所谓个性发展来当挡箭牌。
  说说大班的选举吧。我原本以为刚刚踏人大学校园的你们应该是满怀热情的,结果第一个星期的报名却并不如我预料中的那么热烈。我想这未必是件坏事,很明显,有些同学是在等待我所说过的选举细则的公布,可见你们既是热情的,同时也是谨慎的,这种谨慎在工作中是必要的。不过我还是希望多一点热情、多—…点自信的同学能够早一‘点、多·一点地出现在我面前。毕竟这只是一个年级范围内的竞选,也是将你自己的才华和能力向大家展现的第一个最佳时机,希望成功、希望得到锻炼的你们没有必要犹豫,不是吗?相信这个长假里也一定有很多同学有了成熟的想法,这个星期里,我和全体 0122的同学们继续期待你的答案。
  5-不能触碰的高压线  2001年10月21日  星期日
  多云这个星期的话题看起来会比较沉重。先讲两件事。有一个学姐,在外人看来是一个很不错的学生,同寝室的同学也都是这样认为的,成绩非常好,如果不出意外肯定是可以直升研究生的。今年暑假的时候,她被发现多次盗用同寝室同学的存折,结果受到了校级的警告处分。我想,这样的一个处分所带来的后果不仅仅是直升研究生不可能了,连要找个好工作也未必能如愿。照很多人的话来说,如果这种行为只是一次,可能只是一念之差,可是偏偏是发生了那么多次,就很难得到别人的宽容了,她也必须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
  第二件事,上BBS的同学应该已经有印象厂。大三的一个男生,因为迷恋网络、荒废了学业而被劝退厂。在他那篇不知算不算忏悔的文章里写道:“又有人来找我回去了,第一次是告诉我我有一半考试挂了;第二次是告诉我试读没有通过:第三次’厂,是不是告诉我该回家了?”后来,他还写到一种不可言喻的依恋:“床头上还贴着我的学号,可是那张床已经不属于我了。”
  不知道你们看了之后会有怎样的感觉。这两个都是思想问题,一个是侧重于道德上的问题,一个则是人生观的问题。也许有人会觉得不可思议,可这些都是事实。在这里,说这两件事给大家听并不是想就事论事地给大家大敲警钟,我想说的只是,在这个校园里,你们究竟要选择怎样的道路,没有人可以阻挡你们,也没有那么多人会花时间来围堵你们。即使是我,也只能拿我的经验来提醒你们,你们能否接受、理解,我不能强求。虽然我会希望,但我不会奢望。你们都大了,现在常说只差了一岁的大学生之间就有了代沟,更何况你们和我。我亲身感受到你们和当初的自己的差别,所以很多东西我不会强求,也不会压制,但这并不意味着你们可以为所欲为。要知道没有规则的自由不是真正的自由,每个社会人都要遵循这个社会的以及你所处小环境中的规则和潜规则,不能违规而行。对你们在校的大学生来说,有些 规则是高压线,是绝对不能碰的,比如作弊、盗窃、沉迷网络荒废学业,这就是高压线。这一点希望你们能够心里时刻装上一杆秤,不断地称量,哪些是无伤大雅的,哪些是绝对不能含糊、一旦触碰就难以挽回的。对于你们的成长我毕竟是有责任的,我不想你们当中有人在几年后也有同样的遭遇和后悔,所以我会努力引路,也希望你们会相互扶持和提醒,更重要的是,我希望你们每一个人都清醒。
  人生是用来珍惜的,人生不是用来惋惜的。我不会,也不希望替你们当中任何一个人来惋惜你们人生的错误。
  点评
  借助一定的案例提前进行思想教育与提出警戒,使工作末雨绸缪,是一个辅导员很重要的工作素质。同时这种教育引导又是通过平等坦诚的沟通,毫无忸怩做作,毫无装腔作势,更没有居高临下式的训斥,完全是娓娓道来,亲切平和,且情景随和、话语婉约。这种沟通方式适应当今大学生的心理需求,他们通常对那些正襟危坐、故意扮演教育者角色的“豪言壮语”不大关注。
  宽容不是放纵,引导不是强迫。一个辅导员善于运用宽容与引导,是最重要的基本功之一。
  (邱柏生)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职能从“消极防御、管理至上”向“主动引导、服务至上”的职能转变是必然的。在学生的发展过程中需要保持敏感性和前瞻性,防患于末然,辅导员的重心不是在学生违纪后的处理,而是良好思想和行为的引领,这才是辅导员角色定位和职责确立的根本。
  6-做个诚信的人 2001年10月28日  星期日  阴
  这周的周二,我们成功地完成了0122第一届班委的选举,这预示着我们这个集体在成立了将近两个月之后在各个方面已经步人了正轨,以后的各项工作、各种活动也将逐步大规模地层开。在这里我想告诉这一届的班委,我希望在今后一年半的时间里,你们用你们的热情为这个集体带来生气,用你们的热心为这个集体中的每一个成员带来温暖。
  班长在周五的班委工作计划里提到了一个有关“诚信”的活动。“信用意识”的教育是学校今年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重点之一,因为随着各个方面的发展,“信用”已经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现在上海已经有了个人信用记录,主要包括个人与银行、邮电部门等社会各方来往的信用记录,社会以此来判断你的信用状况。我们有些同学今年申请了贷款,而为这个贷款作担保的正是你们自己的信用,甚至可以说是整个大学生群体的“信用”。也许有人会说,这些都是金钱瓜葛,我又没有,有什么好教育的?可是你们终究是要踏上社会的,难道非要到那一天才来建立这种意识吗?也有人会说,就算有些人的个人信用记录很出色,又如何证明他这个人是值得信赖的呢?也许这些同学说的并没错,可是如果我们能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增强自己的信用意识,那样不就能形成一个名副其实的个人信用记录丁吗?所以说,我们的信用教育不是仅仅为—厂让大家都去注重建立一个好的信用记录,更重要的是将“讲信用”的意识植入到脑海中。从那些对我们的危害可以量化的、明显能够看出来的不讲信用,到那些一下子看不出来、潜在威胁却很大的不讲信用,我们都要认识。我很希望通过这一次活动大家能对我们生活中涉及信用问题予以关注或进行一番讨论。我更希望有更多的同学不仅仅是参与到这次活动中来,更能参与到活动的组织策划当中来。如果有同学对这—次活动有好的想法和建议,请与班委联系。
  回音壁
  “对我的感触颇深,诚实信用,你遵循了吗?你做到了吗?你时刻警戒  自己了吗?我扪心自问。通过这次比赛,我也发现我更应该向大家学习,学  人之所长,补己之短。”
  ——摘自2001年12月2日“团员日记”
  点评
  通过新班委的“工作构想”,引导学生讨论“诚信”问题,不失为一种“顺  水推舟”(此地用此话语不是贬义,而是有“借力”的含义,不能认为教育和  管理一定要“逆着”学生的需求来,老主张搞“逆水行舟”,结果是两败俱伤。
  大量事实表明,教育更应该乘势而发、因势利导)之举。从分析身边的小事  入手,  由此及彼,  由小见大,启发学生从维护个人信用到维护大学生整体的  信用形象,又过渡到社会信用。这种教育路径的切入比较自然。
  (邱柏生)
  7-好心态能改变你的世界   2001年11月4日  星期日  多云
  好像在过了将近两个月之后,最近渐渐地没有什么重大的事情发生了。我每次到寝室去的时候,总会知道一些同学去教室自修,但同时也见到一些同学在娱乐。现在,每一个人都按着他既定的目标和方式生活着,其中的优劣现在还不好说,但我相信总会在今后的生活和收获上有所区别。也许有的同学在学业上收获多一些,有的同学在工作能力上收获多一些,另一些在其他方面收获多一些。无论如何我想你们每一个人都会在不同的地方收获良多,而今天你们的付出正决定着将来你们的收获。
  班委的选举已经告一段落了,不少同学在以后的时间里要参与到各项忙碌的工作中去。这里我要说的是,其实你们每一个人在原来的学校都很优秀,据我所知当过班长的就有很多,中学学生会的成员也不少,可以说实力都是不可小觑的。但是现在可以进班委的同学是有限的,整个集体中相互了解的程度也是有限的,再加上每一个人对现在这个新环境的适应程度也不同,所以我特别想对这些同学说说我的想法。
  那就是,当一个人走过一段相对比较轰轰烈烈的时光之后,总是要经历一段相对平淡的时期,调整自己的心态,正确看待这个时期,正确对待这时的集体并在其中发挥你适当的作用是相当重要的。我知道有许多确实很有能力的同学现在并没有在班级和团学联担负起任何工作,你们究竟是如何考虑的我不能很武断地—卜一个定论,我只有一些小的建议。如果你是想先以学习为主,那么很好,但是也不应该放弃社会工作啊!我想你在中学里担任各项工作从而获得的收益已经足够可以作为理由了,如果你是想先和同学们打成一片,那么问问班长和副班长,他们在年级里认识的朋友数量是不是可以给你以鼓励呢?如果你是觉得还不太熟悉环境,那么工作中的接触和交往岂不是能让你更快地熟悉环境?每一个集体的形成和成长都与这个集体里的每一个成员密不可分,所谓集思广益,你们每一个人的智慧和想法都是能让这个集体成熟和优秀起来的必要组成部分。举两个最简单的例子:竞选时候答辩这个过程是临时加入的,这个主意 是男生315寝室的成员提出来的,大家都看到了答辩最后成了整场选举的一个亮点;宣传部要建立班级主页,也是班委和同学商量后的创意。
  所以在以后的日子里,请你们不要吝啬你们的智慧和能量,努力让这个大家的“家’,更加完美。
    8-积极应对挑战 2001年11月11日  星期日  多云
  昨夜今晨,又是一个令国人关注、令国人欢腾的时刻*。这样的时刻今年以来已经很多很多,难怪有人会说2l世纪是属于中国人的世纪。你们在这样的机遇下走人大学校园,我想是一种幸运,但更多的是一种挑战。一方面,在接下来的几年当中整个社会的发展都会给你们在将来的就业或是深造提供比现在更多的机会,这是幸运;而另一方面,这种发展也将让你们面对一个相对陌生的社会,是——个与教科书所教导的有所不同的环境,这便是挑战。不过所幸的是,还有这大学4年的生活,可以让你们缓冲,让你们观察,给你们以基础和认识,但所有这些不是靠什么人给你的,是靠你自己摸索来的。
  这周想说说现实和目标。现实和目标究竟有多远?实现了的是零距离,正在实现着的是不远,而破灭的希望是天涯海角。怎么会说这个呢?有这样一个事实,我从不避讳,化学作为一门很有前途的基础学科,在现阶段不如一些信息类、经济类和管理类的学科热门。你们当中有很大一批喜欢化学的同学在这里求学,但同时也还有——部分同学是调剂进来的。也许本来伯;们的目标是清华北大,也许你们的钟爱是计算机,也许你是想成为一名管理人才,可是现在你们来到了这里。或许有一种鸡肋的感觉,说不够好,可这里毕竟是复旦校园,说够好了,这又不是自己心仪的专业,这就是现实和理想的距离。有些人一生很平坦,两者总是和谐,更多的人一生中总会遇到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以就事论事的心态来说,很多同学应该平衡了。大部分人都知道,本科读什么专业并非就定型了,读研、工作时都有机会重新选择,但是重新选择是建立在你能很好地完成4年学业的基础—上的。你可以不必把所有的专业课都修到A,可是如果你有很多课都拿个F,你又怎么可能有心情再去关注其他方面呢?况且大学的化学学习和中学是有很大的不同的。我接①指2001年11月10日中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
  触过的人中,有的本身也是调剂进化学系的,不喜欢化学,可是最后却留下读研、读博,留下搞科研了。这些只是想给你们当中那些对化学不怎么感兴趣、觉得人错了系的同学一些鼓励和信心,其实你们能有这样的经历是幸运的,因为你有机会去熟悉一个原本不会注意的事物,而有时奇迹正是从此刻开始的。
  点评
  在一个新集体中,如何处理学习与社会工作、个人发展与集体成长、理想和现实、个人志趣和专业选择等关系问题,其中的许多道理似乎人人都懂,但未必人人都会处理。值新班委成立之初和学院的团学联招募新人之际,包涵及时提出这些问题并循循善诱,其用心程度可见一斑。
  目前,我们的高校中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专业设置,但大学教育中的专业倾向开始淡化,通识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意蕴则日益浓郁,然而在客观上存在着人们习惯称谓“热门”与“冷门”专业区别的情况下,所谓“冷门”专业的——些学生通常在入学初会产生一定的思想情绪。因此专业思想教育继续有其作用空间。在这方面,包涵进行了客观的分析,既鼓励那些热心本专业的学生奋发努力,也赞同一些高考中因志愿填报有局限性、而个人兴趣和能力在其他学科可能有更大发展潜能的学生将来申请转院转专业,更劝导一些心猿意马、  自己并不完全了解自己的兴趣和发展前景的同学能稳定专业思想,确立专业意识。
  确实,大学中最为重要的培养目标是发展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它可以在各个专业教育中得到体现,问题是需要学生的刻苦和悟性。于是包涵在几乎一年的时间内围绕学生的专业意识和专业思想,运用各种方式方法包括介绍学科带头人的事迹、表露辅导员本人的学术追求与志趣、描述事业发展的宏伟景象等施加有针对性的影响,  以期培养学生的专业认同感。事实证明,她的这种努力是颇有成效的。
  9-通宵教室的效率 2001年11月18日  星期日  多云
  班委上任已有一个月了,各项工作也渐渐开展起来。每一个班委部门基本上都有了一系列的常规工作条例和常规工作团体,大家比较熟的应该是学习部的解疑团和宣传部的{己者团。这些团体的建立,一方面是为了帮助班委更好地进行各项工作,另一方面也可以使更多的同学加入到班级活动中来,发挥自己的所长,为大家服务。这个星期,最沸沸扬扬的一件事应该可以算是寝室卫生了。生活部长在向我汇报的时候,首先是很诚恳地道歉,说没有完成两周内将所有寝室的卫生搞到18分以上的承诺,然后又大致分析了一下具体原因,其中最重要的——条就是大家都不太重视。基于这样的原因,我召集了一次寝室长会议。在这次会议上我明显感到各个寝室长,不管他们是怎样当上寝室长的,所有人都是比较有责任心的,并不像想象中的那样不负责任。而日他们话语中所体现出来的责任感远远超过了寝室卫生范畴,涵盖了大学生活和寝室有关的方方面面。而此后,大家也都看到了成果,我们年级的寝室卫生分数明显上扬,是不是走到楼里的黑板前也会觉得有自豪感呢?
  上一周学校的通宵教室正式启用,我也了解到有些同学有去那里自习的意愿,虽然现在正逢期中考试,课业比较紧张,不过就我的看法还是希望大家少去或是不去通宵教室的好。为什么?以我的经验来看,首先通宵那一段时间的学习效率未必很高,毕竟平时那段时间是睡眠时间,生物钟的作用会使你在那段时间里效率低下,其次,去通宵教室自习,一夜不眠,就人的生理需求来说一‘定还是需要时间将睡眠补充回来,无论多少,总是会占用白天的时间,由此造成听课效率低下,可谓得不偿失,再次,安全问题,特别是女生,女生宿舍楼从晚上11点半到早上6点是关闭楼门的,如果去了通宵教室,第二天6点以前是不可能回寝室的,由此造成的安全问题怎么解决?即使是男生可以半途回寝室,校园里半夜的安全也不是确定无虞的,同时你回寝室还要影响其他同学的休息。最后,从现在的课业强度来看根本没有必要,过去那么多年那么多学生都没有通宵教室,他们都走过来,为什么你们   就不可以呢?难道去通宵教室学习就一定是学习认真,就一定能出成果?我  看倒也未必,重要的还是个人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以及提高自己平时的
  学习效率。我就说这些,希望对你们有启发。
  10-学习工作两不误 2001年11月25日  星期日  多云
  期中考试过去了,我到寝室里走了一圈,大家的心情看来还不错,不知道是因为考得不错呢,还是因为考完了可以放松。不管是为了什么,看到大家的好心情,我也就感受到大部分人都融人了这种新的生活形式,也能比较正确地面对一些问题了。我从你们身上感受到的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气氛,因着这种气氛,我相信无论考试成绩如何你们都会积极面对,去争取更好。当然啦,如果有问题还是要及时解决才好,不要让盲目的自信掩盖了问题。我、班导师和专业课的任课老师都是十分愿意帮助你们的。
  也许是考试的原因,最近同学们关注学习方面的问题开始多于生活和活动方面的问题了。有的同学问我,怎么才能做到学习和工作两不误呢?我想这也是不少班委在现阶段的一个主要疑问。我想你们难以处理好的重点是时间问题吧。
  有很多人说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这种传统的思维模式的缺陷会将很多事物对立起来分析,误导了一些人。现在的学生,有很多的理想和抱负,仅有学习他们是不满足的,但是学习与工作孰轻孰重常常使他们迷惑,不知如何平衡。
  以前在中学里,工作学习两不误应该是一件相对来说简单的事情,原因有二:第一,大部分工作是直接和学习有联系的常规性工作;第二,有一定数量的活动和工作是老师安排的,你只需负责传达和监督。而现在这些都不一样子,有的同学说大学里比过去自由了,没有老师管了,如果说这句话成立的话,那么不仅仅是没有老师来“管”你们的迟到缺勤,也一样没有老师来“管”你们的工作,更多的都是要靠自己。于是,为工作付出的时间是多于你们原来想象的,但成效又未必是自己预期的,同时学习又比原来忙碌。一下子时间就少了。我想说,其实很简单,合理安排时间就可以了。而这样一种合理安排又是建立在你具有较长远的计划基础上的,并且切忌将学习和工作分开来考虑,不然在时间的安排上就会产生“一样挤掉了另一样”的感觉。
  有时候同样的分配方法,同样的计划,会因你用不同的方式去理解而造  成最后实行效果的很大差别。首先心中要牢牢记住,对于你来说,工作和学  习是你所要去完成的某一件事的两个方面,而决非是两件事;然后,就是拿  出你们作为大一学生的满满的自信,相信自己的实力,相信锻炼会带来的成  效:最后,虽然称不上是最重要的,但希望能给你们加油,记得有一群同学  和朋友会帮你,还有我,不仅仅是你们的老师,有时也会站在学姐的立场上  给你意见。
  点评
  现有辅导员队伍普遍存在着年龄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根据近年上海高  校学生辅导员队伍建设调研报告显示,年龄在35岁以下的辅导员占到了近  90%,“年轻化”成为这支队伍的一大特点。年轻辅导员与年长辅导员相比,  存在着生活阅历浅、工作经验少、社会经历少的劣势,很难给学生们带来  “父母般”的感觉。这就要求年轻辅导员要不断调整自己的角色,既能以师  长的角色给学生前途、职业、人生的指导,又能像朋友一样给他们以尊重、  信任、鼓励;既要尽力为学生创造多方面发展的机会,又需及时发现问题、
  排忧解难,  在不同的情况下承担不同的角色,  不断寻找平衡点。
  (耿绍宁)
  11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2001年12月2日  星期日  阴有雨
  这个星期也许发生了许多事,不过你们大家都身历其中,不必我来多说。我看到几个场景,听到几句议论,也就有了今天的一些想法。不知道大家对文明行为规范有什么想法,你们认为什么样的行为是文明的,大学生的文明行为规范究竟应该达到哪一个高度和层面?
  这周去4号楼时,看到我们系的寝室卫生分又下降了,我不能武断地说一定是大家偷懒了不好好搞:卫生造成的,但是思想上的不够重视其实还是有的。有些同学的想法我很清楚,认为我到大学是来读书的,寝室卫生根本不是我需要关心的事情,我住着舒服就行了。可是我很怀疑这些同学在其他方面是不是真的可以做好。我想大家都很清楚,搞好卫生是体现文明的最基本要求,从小到大,你们应该没有看到过个人卫生很差的学生评上过三好生吧;如果,一家人家脏乱不堪,我想应该是没有希望评上文明家庭的吧。古人也说:“——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我不想说大道理,我也不那么喜欢说大道理,我之所以写这些是因为我觉得你们对寝室卫生要求有误解,其实所谓的检查卫生起的只是督促作用,而绝不是强迫作用。而你们现在所感受到的这种压力其实是源自于你们自身的不重视和误解。
  不多说了,就这些吧。
  有些东西我只能起个头,我希望你们自己思考得更深入些。
  点评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这话虽是老话,  内中的道理却是常新的。
  包涵老师提到的学生宿舍卫生问题,是每位辅导员都会碰到的。有人可能以为这只是一个小问题。但思想道德教育往往就要从这样的小事入手。应该说,大学生都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和水平,问题是他们在践行能力i还或多或少有所欠缺。比如,学生们普遍认识到应该加强修身、完善人格;但在实际行动中往往难以做到“慎独”、“笃行”,少数人甚至有悖社会公德。这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表明,相当部分的大学生往往将理想信念、道德义务仅仅停留在知识或认知  的层次上,停留在可以根据自身实际利益进行合理性计算的水平上。他们的 思想道德认识尚局限在知识和理智的范围内,因而难以外化到日常行为和实  践之中。所以,从保持寝室的清洁卫生这样的基础文明环节抓起,是大有必  要的。这样做,其实是将思想道德教育与行为操练相结合,肯定是有利于切
  实改变学生知行脱节的问题的。
  (刘承功)
  12-说说团员日记
  2001年12月9日  星期日  雨
  阴雨绵绵了一周,上海的秋末不该有这样的雨,可是却下了那么久。这  在我们经历和感受之前是无法预知的,而当一切发生的时候,我们却不得不  去面对。我一直在想,这一周到底写些什么?是延续上一周的主题继续谈谈  文明行为的问题,还是针对本周发生的事情作一些评论呢?这些话是写给你  们看的,我也希望多写一些你们愿意看的,并且会对你们大有裨益的文字,  但是我常常不自觉地就写下了一些大道理,像那种很正统、很高高在上的  话。我个人对这些话从不反感,但我知道有——部分人会反感。所以有的时候  我也希望你们能够通过一些方式告诉我,我写下的这一些语句对你们究竟有  怎样的作用或影响,哪些话你们觉得有道理、有收获,而哪些问题又觉得有  疑惑、不赞成。我说过了,辅导员周记是我们交流的一个场所,所以我希望  以后有更多的交流在周记中能反映出来,也能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了解你们
  对学习、生活和周记的看法。
  好了,谈谈你们的团员日记好了。
  从一开始,我就每周断断续续地看了每个班的日记,开始的一两周,同  学写的时候还有那么一点点顾虑和不解,所以我看下来的感觉也稍显平淡。
  到了这个月,差不多每班开始进入了第二轮的传递。上周我看了二班的日  记本,感觉是丰富、精彩并且令人感动的。从扉页上班长所写的一些解释  性语句就可以看出大家对日记的关爱和重视,而从里面的内容更能看出大  家对日记的热情和信任。有一篇用触目惊心的红笔所写的日记,我刚看到  的时候很奇怪它的颜色,看过之后才知道作者正是想使用红色来表达自己  的心情,并且希望它能够触目。他谈到了对班委某项工作的不满,也提出   了自己的想法和周围同学的意见,不是一味地发泄自己的不满,而是比较
  客观地谈了自己的想法。暂且不谈他究竟提的是什么问题,就这篇日记本  身来说,我是欢迎的。我也希望有更多的同学能够意识到日记的这一功能,  多谈谈对班级的看法,多聊聊自己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多写写自己对社会、  对人生的看法,而不是一味地伤春悲秋。也请你们相信,你们通过这种方  式提出的意见或建议绝不会被忽略。
  点评
  辅导员周记是个很好的跟学生进行沟通交流的平台,辅导员通过周记时    常给同学们以生活提醒、事例分析、情感表达等。同时,学生的《团员日记》    成了辅导员周记的“回音壁”,师生之间这种形式的互动与互通,有时可以    取得不可替代的教育效果。
  (耿绍宁)
  13-大学生的行为规范
  2001年12月16日  星期日  阴有雨
  太阳才露了几下脸,又不见了,阴雨又至,不知道会不会打扰大家的好心情。记得范仲淹在《岳阳楼记》里写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大家应该还是要保持自己的好心情,同时还要注意防寒,不要让自己在上海的第一个冬日留下病痛的回忆。
  想了一下,还是回到两周前的话题聊聊吧。最近的电视新闻里天天有关于公民道德建设的专题报道,报纸上也不少。我不想和你们谈论道德的问题,因为这个问题很大也很广泛,而在我看来,其实有一部分同学连最基本的文明行为规范都做不到,更遑论道德了。
  举—些普通的例子,如果学校里看到这样的行为你们的反应如何?走在路上或是在教室里随地吐痰,通常以脚代手踢开寝室甚至教室的门,上课或开会迟到不打一声招呼就匆匆而人,在课堂上吃早餐,将脏话挂在嘴边并不以为然,夜深了仍在走廊里大声喧哗扰人清梦,等等。我想,看到有些事,你们也许会感到厌恶,而另一些事对有的同学来说已经是习以为常,根本不觉得是不文明的习惯。你们一步步由一个儿童长到今天,一定聆听过很多关于文明的教诲,什么是文明的,符合规范的;什么是不文明的,不符合规范的。如果要我说也不过就是重复那些语句罢了,或许你们当中甚至有人能讲得比我更加头头是道。我不想重复,我想说的只是对待文明的态度。有些人,不把文明整天挂在嘴边,不屑于提它,觉得那样太拘谨,太不个性化,于是一切都被抛诸脑后;有些人,也不把文明整天挂在嘴边,也不去提它,因为他的一举一动已经是文明的体现,他将文明变作了生活的一部分;另一些人,心里记得,可是时不时地会放松自己,偶尔觉得不必那样苛刻。你是哪一种人?这三类人你们当中一定都有。我希望你们都是第二种人,并且还会用你们的思想和行为去影响别人。大学和中学是不同的,这个时代和过去也是不同的,但是有些最基本的东西是不变的。有位德高望重的老人曾经说过,他一生觉得最受益的话是幼儿园老师教的:“吃饭前要洗手,借别人的东西要还,要和小朋友相互友爱……”
  在你还是小朋友时尚且做得到的,现在也应该做得到。
  这是一个个性的时代,但不是一个个体的时代:这是一个独立的时代,
  但不是一个孤立的时代;这是一个自由的时代,但不是一个自私的时代;这  是一个浪漫的时代,但绝不是一个散漫的时代。
  点评
  连着几周,包涵的周记都围绕着同学们的寝室卫生、大学生个人的文明  行为、对文明的态度,乃至公民道德建设等问题展开,直到今天,才用她那  充满着关爱的亲切口吻,采用醒目而有递进感的排比方式,发出了以后曾多  次重复的包涵式警句:“这是一个个性的时代,但不是一个个体的时代+这是  一个独立的时代,但不是一个孤立的时代;这是一个自由的时代,但不是一  个自私的时代;这是一个浪漫的时代,但绝不是一个散漫的时代。”此间,她  向学生们点化着个性发展与时代要求之间关联的道理,即个性发展永远不能  超越社会所能提供的全部现实条件所构成的发展程度,而只能带有时代的印 记和风格。当今的时代要求人的发展具有自主、独立、开放、自由、正直、协  作的个性,而反对人的绝对“单子”式、孤立、封闭、自私、乖戾的“发展”。
  在这里,包涵尽管言称自己不说(包括不想说和不喜欢说)大道理,但  实际上她在委婉地说着大道理,只不过不是教条地、照本宣科式地说教,而  是有针对性、自然贴切地说着那些大学生理应知晓但实际上并不十分明了的  “社会常识”。包涵很懂得管理谋略问题,她似乎有意识地运用着例如正奇、  虚实相间等方式:虚则实之,实则虚之,虚则虚之,实则实之;“故能而示  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辅导员工作也包含着  同样的意蕴,思想工作抓实际(虚事实抓),实际工作抓大局(实事虚抓),  思想问题谋远虑(虚事虚抓),具体工作抓落实(实事实抓),等等,真可谓  “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善于将  大道理化成学生容易接受的小道理,才能起到细雨润物的效应,而善于将小  道理归纳成大道理,也能振聋发聩,其间的方式将是“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五行无常胜,四时无常位”。
  (邱柏生)
  14-我心中的理想学生
  2001年12月23日  星期日  很久不见的晴
  今天我不写什么了,给大家介绍一篇文章。从我的角度来说,我也很希  望自己是这样一个学生,当然也希望大家都成为这样的学生,这些要求并没  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地方,却是最真实的体现。不可能每一个人都做到如此的  理想,但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去实现那么几条理想的要求,每一个人都可以在  心里去追求这一种理想的方向。也许完美是不可及的,但是任何一个追求完  美的人一定是更接近完美的人。
  我心中的理想学生
  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教育理想,我的教育理想就是培养出理想的学生。
  那么,我心中的理想学生是什么样子呢?
  我心中的理想学生,应该是有修养、有爱心的高尚者。
  我心中的理想学生,应该是为人坦诚、正直,讲正气,有正事,追求正  义的表里如一的正人君子。
  我心中的理想学生,应该是不随大流有强烈的上进心和“自我表现欲”,  不盲目追星,有个人人格魅力和“自我塑造欲”,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的主  见和“个性张扬欲”的一块闪光的金子。
  我心中的理想学生敢于说出“地球没有我照样转,但有了我会转得更  好!”
  我心中的理想学生挂在嘴上的一句话是“天生我材有大用I”
  我心中的理想学生,应该是电脑迷、书迷、体育迷、外语迷。
  我心中的理想学生,应该是班级精神建设的参与者、倡导者。
  我心中的理想学生,应该是同龄人中多才多艺者、新潮流领导者和有一  技之长者。
  我心中的理想学生,应该是有一口地道的普通话,一口纯正的英语,还要掌握一门第二外语的有出色口才和书面文采斐然的现代人。
  我心中的理想学生,应该是具备较强的现代生活自理、自立能力,懂得合作的复合型学生。
  我心中的理想学生,应该是“在学中玩儿,在玩儿中学,能与学习亲密接触,学并快乐着”的自主学习型的学生。
  15- 一张一弛的生活
  2001年12月30日  星期日  晴
  这个星期的天气一直都很好,每天虽然很冷但都有太阳,这才像上海的  冬天。中午的时候,太阳很好,照得人懒洋洋的,只想坐在草坪上享受这样  的下午。复旦有很多草坪,于是就有很多个可以用来享受的地点,呵呵,是  不是有些些小资,有些些慵懒?每一个人都会有想要偷个小懒的时候,即使  是一个很勤奋的人,享受生活是演绎好你的人生的一个重要部分。所以,如 果元旦3天还是那么好的阳光,大家不妨也去草坪上坐一坐,感受一下。在  北区建成以前,我认为最好的草坪就是化学二楼前的那一块,隐藏在相辉堂  后面,有着一种热闹背后的宁静,最适合用来享受午后的阳光了。
  这一年将尽,你们应该是今年收获最大的一群人,因为你们开始了一种  全新的生活和尝试。年初的苦读,年中的喜悦,年末的收获,你们一定都会  好好收藏吧?新的环境、新的生活、新的朋友,你会花多久来整理这一切?
  下一年将至,你们会继续成为成长和收获最多的人吗?你们会怎样继续尝试  和面对?你们怎样去适应环境、改变环境?怎样去面对生活、开创生活?怎  样去了解朋友、关怀朋友?你会花多少时间来计划这一切?周而复始,每一  次的结束带给我们的总是新的开始。如果现在你过得不怎么样,那么给自己  一个重新开始的机氢如果你现在过得很好,那么给自己一个有更高起点的  机会。
  记得我小的时候,每年新年后学期开学的时候,老师都会语重心长地重复同样的话:“你们又大了一岁……’’后来想想挺可笑的,如果再加上自己的生日,一年要大4岁,长得也快了些。其实,是不是大一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在成长,并且有这样的机会来总结和计划,从而让自己更好地成长。
  你可以不选择在这样特殊的日子里给自己一个新的起点,但是我希望你会选择一个日子来给自己一个新的起点。
  P.S.元旦出去玩的时候大家都要小心,既要小心注意人身安全,也要保管好自己的财物,人家都出去的时候寝室I、J——定要锁好。
  点评
  辅导员的工作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密切相关,除了严肃认真的一面,不时透露出的一点诙谐和轻松会给学生亲密无间的感觉。
  (耿绍宁)
  16-严谨是治学之本
  2002年]月12日  星期六  多云
  也许每每到了考试的季节,话题总觉得有些陈旧、有些沉重。我也不知道为了什么,一些看似很老的话题总被要求、总被提醒,要常常拿出来谈。不知道上次我所说的关于考试的一席话,你们听来如何?或许我不是一个善于讲此类话题的人。过去的许多年里,我听我的老师讲这类话题,也不过是左耳进右耳出,因为我从未想过要做一些不该做的事,到了今天我也很难用确切的语言表达出我对你们的希望。当然我最高兴的是你们也像我当年那样觉得听到了一通废话,觉得这本当是学生应有的觉悟,那我以后也不必为难了。
  不知道你们中有没有同学上学校的BBS,化学系版在上个星期有一次大的争议,话题是关:卜一门专业课的课程作业。我想你们也知道,大学里不是每门课都通过单——的考试的方式来判定成绩,有一些课程是开放式考试,口试或是论文,或是多种集合。大三有一门课叫做化学信息学,是一门教大家查阅文献、利用文献汇总有用信息的课程。过去查文献必须通过CA‘”,再进一步查相关期刊,而现在几乎只用网络,查询难度大大降低。这一次你们的师兄们拿到的题目恰巧是1997级师兄师姐的毕业论文题目,也就是说只要找到当时做论文的学长就面/以得到几乎所有有关的文献。于是从前几周开始就有许多人在BBS上发文向师兄师姐求助。上星期有一位师兄就发了一篇题为《化学系该正一正学风了》的文章,谈到了对这一现象的不满,同时提供了一些可查文献的网站。
  你们早就应该听说过帮助同学要用正确的方法,这件事也一样。为了完成作业如此贪图捷径,根本无法达到课程的教学效果和目的,我想这也是一种作弊吧,只是不那么明显罢了。我想有许多人得到了这样或那样的帮助,但大多数1997级的学长还是以指点迷津为主,或是深入地解释题意,或是推荐一些期刊网站,当然也一定有人轻而易举地获得了文献,甚至当时学长  做的文献综述。每个人在这门课所获得的收益是不同的,也许不一定能够真  真切切地反映到成绩上来,但一定会在以后的人生和学术研究上反映出来。
  我想说的是,每一门课程的设置,每一门课程考核的方式必有其意义,  成绩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你是否从课程中学到了老师希望你获得的收获.
  考试周到了,祝你们在大学的第一个期末考试周,一切顺利!
  相信自己,也相信你周围的人们。
  点评
  本周又谈到了考试态度、治学方式与做人的关系问题。不少学生不会把  以上问题与做人联系起来,总以为那些是小事,与人格、人品没有必然关联,  而包涵却不厌其烦地重复这些话题,  其工作细致和敬业可见一斑。
  (邱柏生)
  17-好心情是一切的基础
  2002年1月20日  星期日  多云
  好像只是一转眼,一个学期就这样过去了,总觉得还有好些事没有做,  有好多话未曾说。
  无论这一个学期你们的收获是多是少,我希望至少每一个人都有所收  获。
  这些日子,大家本来就已经怪紧张的了,我就不再说什么太过严肃的话  题了,轻松一点好了。其实,回想自己-上学的时候,年复一年,到了考试的  时候,我总是很高兴的,因为不用早起跑步,不用早起上课,不用下午的时  候拨开自己的眼睛听老师讲课。而且,我总认为我将要面对的不是一场考试  的战役,而是…‘段快乐的假期,总把这两周在心情上忽略于,好心情是一切  的基础。
  提前祝你们有个愉快的假期吧!
  附:
  有关实验成绩的说明
  有些同学对自己的实验成绩有疑问,在询问了你们的实验带教老师后,  我向大家做一点说明。
  实验成绩是按照你们每一次实验的成绩综合平均得到的,每一次的实验  成绩大致分为三个部分,预习、过程和报告。其中过程和报告占的比例相对  较大。过程的打分包括是否准时到实验室、实验过程是否认真、操作是否正  确、结果是否准确。然后同一个实验室的老师会将两部分同学的成绩合在一  起相对平衡一下。也就是说,你们的成绩是你们每一次实验成绩的平均体  现。至于有同学拿到了C,由于必须有C的比例,而且又是严格按分数排下  来的,所以无法避免了。如果有人觉得自己的分有点偏低,我建议你还是好  好回想一下你做每一个实验的过程,和周围同学的过程比较一下,是否确实  出现过较大的意夕卜或是时常迟到,或是做实验时大声喧哗等等,如果有的 话希望在下学期有所改进。
  点评
  周记的结尾附了“有关实验成绩的说明”,这看似与辅导员开展思想政  治教育“不相干”的内容,在一定情况下也会变成辅导员开展工作的前提。
  当包涵了解到学生对实验成绩有疑问时,在周记中特别附上说明,并针对问  题给出了建议。对学生情况深入细致的了解是辅导员开展各项思想政治教育  工作的前提。无论涉及的是学生的学业、工作、生活,辅导员都要根据具体  工作的需要,及时向相关的教师和部门了解相关规则,这样才能使辅导员的  工作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而不会浮于表面。
  (耿绍宁)
  18-学会自我反思
  2002年1月27日  星期日  晴
  同样是下午时分,当我打完了标题后,突然想到学期已经结束了,而你  们也已经陆续地离开学校回到自己的家园了,这意味着明天就没有人在1号  楼或是4号楼看我的辅导员周记了。
  既然开始了就写完吧。周五对我来说是一场意外,当我第二次走进普化  考场时,迎面遇上的是监考老师的质问,我措手不及。本来准备好的思路在  瞬间被打乱了,不过最后还是决定少说几句,大部分人的心已经开始飞了,  多说无益。
  每个人做一些事情一定有自己的理由,我很相信这句话。同时,我也一  样相信,有些理由是不能说服他人的。个人认定了的理由不代表可以被大家  认同,不能说服人多数人的理由在被驳回的那一刻就能成其为理由了。厚厚  的一叠草稿纸,让我开始怀疑这一个学期我究竟做了些什么?只是一叠草稿  纸也许真的不能代表更多,可是我真的怀疑,是我说话的方式有问题,还是  我从来没有把问题说清楚。我一直尽量多地站在你们的立场上,想大一新生  会面对的问题。但是一些人懂得似乎比我多得多,问题是这样的一种懂得有  意义吗?
  如果说,上一次我说得不够透彻,对你们来说光说说道理,讲讲后果是  不够的,而是需要把可以做的事情一条一条地说出来,让你们记录下来,然  后呢,再把不可以做的事也一二三四地说好记下来。不必如此吧?
  如果真的如此,我会怀疑我面对的是什么样的学生,同样你们也会怀疑  你们所面对的是怎样的老师。
  19-集体的秘密
  2002年2月3日  星期日  晴
  花了一个多星期的时间好好地看了大家的“团员日记”,很用心地去看,  去感受大家在这里面所要传达的信息。什么人都有,什么话都有,留给我的  是感触良多。
  有人间,什么人想出来的,为什么要记这种东西?为什么?为了将来可  以留下一些回忆吧!我知道,很多人没有记日记的习惯,我也没有。很多人  认为日记是很私密的,我认同。很多人认为这种日记只是一种形式,我说确  实可能。
  “团员日记”并没有要求你天天都写,不是吗?一个月一次,记录你在  这段生活中的感悟,记录这段学习中的收获,提出这段经历中的问题,表达  这段活动中的建议,难道不是一种机会吗?我知道,没有人会天天都去感悟  人生,但是时不时地,把点滴小事中的收获拿来与大家分享吧!
  日记是私密,而这本“团员日记”可以说是我们这个集体共有的秘密。
  我们共同的秘密里可以包容你对大家的真心。我们的集体可以有共有的秘  密,因为我们在这段生活里共同进退,共同面对,当然也可能共同失败,但  最重要的是可以共同收获。
  日记是一种形式,无论是私人的还是共有的,甚至我的周记也只是——种  形式。内涵不是从来就有的,而要由一颗颗真心,一份份真情养育出来的。
  你,你们,我们,让——切不流于形式,你,你们有信心吗?
  最初的时候我就说过,如果有人觉得周遭都是冷漠,我希望,你,你们  每一个人都有信心和勇气去做那个打破冷漠的人。
  再送一句话:
  全世界的黑暗也不能使一支小蜡烛失去光辉
  回音壁
  前面看了包老师的周记和大家的看法,我发现很多人没有把日记视为一  个个人所有的专利。现在自己习惯用心去记住一天天的闪光之处,而不想再  去用笔记录。言归正传,希望三班的各位兄弟姐妹能好好地将日记写下去。
  ——摘自2002年3月10日“团员日记”
  点评
  包涵今天再次提到了“团员日记”。那是一本由班级团支部组织、班级  每个团员逐日(也可能间隔几天,因为有些同学将“团员日记”夹在自己的  学习资料中忘记及时记载并下传)传输接力式地将每天(或几天)发生在学  生们身上、且又值得记载的事情连同记载者本人的感受一起记录下来的集体  作品。它由客观叙事和表达主观感受与评价两种内容构成。这种方式不失为  记载大家活动状况、反映人们心理感受、表达学生内心需求和愿望的一种途  径,便于增进同学们之间的相互了解,也有助于辅导员随时把握学生们的大  致思想状况。
  这种方式持续下来需要——定的韧劲和坚持力,  它的好处最起码如上所  言。甚至若干年后,当老同学欢聚一起回忆当年往事时,如果一些记忆模糊  的事情及其细节都可以在这个类似“班志”的集体作品中找到记载的话,肯  定会引起大家的欣喜和感慨!也许会后悔当年为什么不记载得更详尽周全  些!包涵的学生们今天不可能有这种感受,但他们今后肯定会有这种抱憾!
  这也是人生最弥足珍贵的东西。当然,这种“集体作品”又不能要求它承载  过高的期望,由于学生的思想再开放也会存有一定的隐秘性,不少内心感受  和对人、己、事、物的评价不会轻易启齿,更不会随意写在由公众解读的文  本上。所以,教师通过这种途径了解学生的思想必须经过缜密的“过滤”
  这些团员日记是我们了解这个班级学生的心路历程,了解他们对辅导员  包涵工作状况的即时性评价以及对工作周记这种师生沟通方式的直接感知的  最为宝贵的资料。
  (邱柏生)
  20-我为0122许愿
  2002年2月10日  星期日  晴
  腊月二十九,蛇年的倒数第二天。
  过新年,每个人都会有新的愿望,不知道在各自家乡的你们会有什么样的新年愿望呢?
  有人会给0122这个集体许愿吗?会有什么样的愿望呢?
  看报纸上有很多人的新年愿望,比如要找个好工作,比如要有个好成绩,有人想去旅游,有人想好好休息。令人惊讶的是,我一下子竟想不出自己的新年愿望。
  我很少许愿,因为我相信,所有的愿望始终是要靠自己的努力才能实现的,无论我有没有许愿都不重要。我很少希望,因为我知道,实现了的才有意义,如果不会实现,何苦让自己失望。
  但是,我也常常为别人许愿,给别人希望,比如父母,比如朋友。
  今年我应该多许…——个愿,为你们,为你们这个集体,每一个学期都是一个台阶,愿你们一步步登高,到4年后走到高处和我道别。今年我应该多存一个希望,希望自己也每一个学期都在登高,越来越能够给你们支持和引导,让所有人都能有收获。
  我希望我的心愿可以实现,你们能够努力吗?
  我希望我的希望可以成真,你们愿意信任吗?
  无论你们在哪里,祝0122的每一个成员新年快乐!
  每一天都龙马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