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屿集团黑龙江:《生态循环经济论:中国西部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与路径研究》(任正晓)【摘要 书评 试读】- 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1:38:51

生态循环经济论:中国西部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与路径研究

  • 推荐有礼: sina qzone renren kaixing douban email qq/msn
  • 评分: (已有0人评价)
  • 作  者: 任正晓
  • 丛 书 名:
  • 出 版 社: 经济管理出版社
  • ISBN:9787509608005
  • 出版时间:2009-11-01
  • 版  次:1
  • 页  数:345
  • 装  帧:平装
  • 开  本:16开
  • 所属分类:图书 > 经济 > 经济学理论与读物
  • 印刷时间:2009-11-01 纸  张:胶版纸 印  次:1 正文语种:中文 附  件: 套装数量:0 读者对象:
  • 定    价:¥48.00
  • 京 东 价:¥31.10(65折)
  • 库  存:送至 贵州(现货)
    华北区  请选择省份
    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山西河南湖北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
    华东区  请选择省份
    上海江苏浙江安徽
    华南区  请选择省份
    广东广西福建湖南江西海南台湾香港澳门
    西南区  请选择省份
    四川重庆陕西贵州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
    下单后立即发货
  • 促销信息: 本商品参与图书封顶折扣活动
 我要买:
- +
11376F389BF99EB0E51A557FF2CDACB3 添加到购物车
  • 京东商城全场免运费:
  • 配送说明

    内容简介

      《生态循环经济论:中国西部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与路径研究》研究和倡导的生态循环经济,是以“生态价值优先”原则为导引、以循环经济技术范式为基础、以“区际共容发展、整体效益最大”为目标的区域经济发展新模式,是科学发展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区域经济发展实践中的具体运用。  生态循环经济是生态伦理学与循环经济的有机耦合,是一种引申的、扩展的循环经济。它强调“生态价值”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愿景,它要求每个经济区域主体功能的定位、增长方式的选择、发展路径的安排及其宏观政策的制定,都必须把“生态环境价值和整体发展效益最大化”放在优先考量的位置上。生态循环经济是在一国一地经济长期处于高速增长、资源与环境问题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主要因素的条件下而应当着力追求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生态循环经济论:中国西部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与路径研究》初步论述了生态循环经济的提出背景、形成依据、基本概念、本质特征、运行原则和基本要求等基本理论问题,深入探讨了我国西部地区发展生态循环经济的现实基础、基本思路和具体路径,并就西部地区生态循环经济发展的制度保障与政策支持问题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和见解。生态循环经济是经济学研究领域的一个新命题,《生态循环经济论:中国西部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与路径研究》对它的研究和探索是初步的、肤浅的。书稿虽付梓,求索始开篇。 ·查看全部>>

    目录

    导论第一节 本书选题的意义一、本书选题的现实意义二、本书选题的理论意义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第三节 研究范围与主要方法一、本书研究范围的前置设定二、本书的主要研究方法第一章 生态循环经济问题的提出第一节 资源与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第二节 循环经济理论及其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现实局限性一、循环经济的基本内涵与运行原理二、循环经济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显现的现实局限性 第二章 生态循环经济理论的形成依据第一节 生态循环经济的思想先导:马克思主义生态学与科学发展观一、马克思主义生态学的基本原理二、科学发展观的现代生态理念第二节 生态循环经济的生成母本:生态伦理学与循环经济的耦合第三节 生态循环经济的历史根源:人类与自然关系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一、人类与自然关系的盲从阶段:自然主宰人类的时代二、人类与自然关系的野蛮阶段:人类征服自然的时代三、人类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协调阶段:生态优先的新时代第四节 生态循环经济的文化渊源:中华生态伦理文化与生态文明一、中华传统生态伦理思想与生态文化二、中国古代循环经济的思想萌芽第五节 生态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生态学、系统论与经济学的经典理论一、生态学基础二、系统论基础三、经济学基础 第三章 生态循环经济的基本内涵与特征第一节 生态循环经济的概念与特征一、“生态价值优先”原则二、生态循环经济的基本概念三、生态循环经济的五大特征第二节 生态循环经济的运行原则一、生态资源全值化二、生产过程生态化三、生态功能有偿化四、整体利益最大化第三节 区域生态循环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一、区内发展与区际共容并重,区际共容优先二、发展经济与维护生态并重,维护生态优先三、市场融合与政策调控并重,政策调控优先四、代内公平与代际公平并重,代际公平优先 第四章 国外实施生态与循环经济的经验借鉴第一节 主要发达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成功做法一、美国二、欧盟三、日本四、韩国第二节 发达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经验借鉴与启示 第五章 中国西部地区的区域特征第一节 西部地区的自然特征一、江河源头二、生态屏障三、资源宝库第二节 西部地区的经济特征一、偏远落后二、长期贫困三、开放窗口第三节 西部地区的政治特征一、边疆稳定的第一防线二、反分裂的前沿阵地三、反恐怖的主攻战场第四节 西部地区的民族特征一、民族问题是西部地区的首要问题二、西部地区民族问题面临的主要挑战 第六章 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现实基础与模式选择第一节 我国三次区域发展战略调整对西部地区的深刻影响一、我国区域发展战略调整演变的三个阶段二、国家三次区域发展战略布局调整对西部地区的深刻影响第二节 西部地区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现状一、西北七省区近11年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度分析二、西北七省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状况的综合分析与总体评价第三节 生态循环经济是西部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最优选择一、西部地区面临区域经济发展与维护生态环境的“两难选择” 二、生态循环经济是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佳发展模式 第七章 西部地区生态循环经济的发展路径第一节 西部地区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路径一、生态循环农业的根本任务是克服农业的反生态属性二、资源高效利用型共生生态农业三、资源微观集聚型家庭生态农业四、生态强制修复型以工代赈农业五、西部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实例探析第二节 西部地区生态循环工业的发展路径一、传统线性工业经济模式与生态循环工业经济模式的比较二、西部地区发展生态循环工业的现实必然与政策取向三、西部地区三种层次的生态循环工业发展路径四、西部地区能源、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实证分析第三节 西部地区生态循环服务业的发展路径一、发展西部生态循环服务业的现实背景与积极意义二、产业模式之一:西部生态循环型物流业三、产业模式之二:西部原生态旅游业四、产业模式之三:西部绿色生活服务业第四节 西部地区生态循环型城镇建设的发展路径一、西部民族村寨城镇化对生态循环经济发展的聚集效应二、西部地区村寨城镇化的基本模式与功能配置三、生态循环型城镇的微观体系建设四、西部地区生态循环型城镇建设与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同步发展 第八章 西部地区生态循环经济发展的制度保障与政策支持第一节 推动西部地区生态循环经济发展的主体力量:各民族劳动者一、西部地区各民族劳动者是推动生态循环经济发展的主体力量二、切实提高和发挥西部各民族劳动者的素质技能三、实现西部地区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二节 促进西部地区生态循环经济发展的制度保障:生态补偿机制29l 一、建立西部地区生态补偿机制的理论依据29l 二、西部地区生态补偿的受益原则三、建立西部地区生态补偿机制的政策措施第三节 促进西部地区生态循环经济发展的动力:文化与创新一、文化推动力:消除小农意识和“官文化”的影响二、创新推动力:科学发展理念下的机制创新第四节 生态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保障:颁布实施《生态循环经济促进法》一、生态循环经济立法的重要性与紧迫性二、德国、日本循环经济立法的经验借鉴三、生态循环经济的立法原则和调整范围四、《生态循环经济促进法》的法律体系设计与制度安排附录参考文献后记 ·查看全部>>

    前言

      近30年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创造了全球经济“一枝独秀”的辉煌成就。但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触目惊心的高能耗、高物耗和对生态环境的高损害,使得支撑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与生态环境状况日趋严重。西部地区是我国的“资源宝库”与“绿色屏障”,但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导致了对西部地区自然资源的浪费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不仅使西部地区长期处于落后、贫困的境地,同时也直接威胁着东部、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循环经济作为一种完全区别于传统线性增长方式的经济发展新模式,在产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在促进区域之间经济协调发展方面显现出一定的现实局限性,需要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方面,进一步探究循环经济的区域共容性和全局协调性问题。基于对这些现实与理论问题的思考,本书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以我国西部地区为具体研究对象,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理论模式与实践路径问题进行了研究探讨。  本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于经济学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以经济学、生态学、生态伦理学和循环经济理论为依据,以系统抽象法为基础,综合运用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提出了区际经济协调发展的新思想——生态循环经济的理论框架,对生态循环经济的基本理论问题和在我国西部地区发展生态循环经济的具体路径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 ·查看全部>>

    精彩书摘

      (一)生态学的一般规律  生态学的一般规律大致可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态平衡、人与环境的关系五个方面来概述:  1.种群  在环境无明显变化的条件下,种群数量有保持稳定的趋势。一个种群所栖环境的空间和资源是有限的,只能承载一定数量的生物,当承载量接近饱和时,如果种群数量(密度)再增加,增长率则会下降乃至出现负值,使种群数量减少;而当种群数量(密度)减少到一定限度时,增长率会再度上升,最终使种群数量达到该环境允许的稳定水平。对种群自然调节规律的研究可以指导生产实践。  2.群落  一个生物群落中的任何物种都与其他物种存在着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常见的关系有:①食物链。居于相邻环节的两物种的数量比例有保持相对稳定的趋势。如捕食者的生存依赖于被捕食者,其数量也受被捕食者的制约;而被捕食者的生存和数量也同样受捕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