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什成调查结果:潮事词源八考(转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8:36:27

潮事词源八考

潮州“不老”音

 

  《永乐大典·卷之五千三百四十三》“风俗形胜”部引《三阳志》云:“郡以东,其地曰白瓷窑、曰水南,去城不五、七里,及外操一音,俗谓之‘不老’。或曰韩公出刺之时,以正音为郡人诲,一失其真,遂不复变。市井间六七十载以前,犹有操是音者,今不闻矣。惟白瓷窑、水南之人相习犹故。吁!文公能一改潮阳之人于诗书之习,独不能语音变哉?”韩愈因谏迎佛骨,被贬为潮州刺史,遂于元和十四年(819年)三月廿五日到潮,同年十月廿四日改调袁州离潮,前后居留时间只不过七个月,然而他确实做了许多好事,潮州地区人民一直都很怀念他。诸志对此多有记载,但皆漏了“以正音为郡人诲”一条。上述新发现的资料告诉我们,远在唐朝,韩愈便已为地方语言的规范化做过颇有意义的工作!惜乎因时间太短,韩愈一走,就再也没有谁去关心这件事,以致出现了不伦不类的“不老”话。研究语言学的人,尤其是研究潮州方言的人,相信可从“不老”话的流行时间及区域这条资料中获得有益的启示。再者,“白瓷窑”一名,也可证当地瓷史。

  宋代潮州刻书

  广东著名学者及藏书家徐信符在《广东板片记略》中曾断言:“宋代雕刻”“粤东寂然无闻”。事实并非如此。大典残卷“学校”部引《三阳志·书籍》载:“郡书旧数十种,岁久浸灭,多不复存。今以见管及新刊者列之于左”。以下便开列了新旧刻板三十多种,内容丰富,形式各别,出版业的发达当可一窥全豹。其中集书有《韩文公集》,大字及考异板计一千二百板,中字板九百二十五板(“题咏”部引《三阳图志》载,宋人陈知柔有《读潮本韩集诗》,按即指此),这是当时用昌黎庙的香火钱刻的;《林贤良草范(巽)》五十板,则是潮州人著作镂板的最先例,此外还有《濂溪大成集》(四百板)、《许东涧应龙集》(二百二十板)等十二种。史书有《通鉴总类》(一千五百板)、《汉隽》(一百九十板)、《新修潮阳图经古瀛乙丙集》(三百二十五板)、《三阳讲义》(一百板)等八种。经书有《吕氏易集解》(二百二十板),《吕氏孟子说》(三百二十板)、《吕氏春秋集传或问》(六百板)、《孝经本旨》(九十板)、《春秋辨传》(二百五十板)等九种。韵书、字书有《大字韵略》(一百板)、《北溪字义》(一百三十板)等二种。医书有《瘴论》(三十板)、《备急方》(三十板)、《易简方》(九十板)、《治未病方》(九十板)、《痈疽秘方》(四十板)等五种。以上新旧各板共三十六种,大多藏于州治内,少数藏于濂溪书院和郡学。

  众所周知,我国的木板雕刻在唐代就已开始出现,但还不普遍。到了宋代,其发展情状颇为可观。事实证明,潮州虽地处广东一隅,但她的文化发展的脚步并不迟缓,以刻书业而论,足可代表粤东地区的水平,值得学者们重视。

 

    作者:陈香白 本文来自: 潮州日报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