诛仙3师徒系统:冯增俊:教育创新请从批判封建开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5:34:03

 

            冯增俊:教育创新请从批判封建开始

   改造封建教育思想残余不像打仗,也不是生产某种产品,可以立刻达到效果,它将是一场更长久、更艰难、更复杂的社会进程

  在中国走向大国进程中,坚持批判封建主义教育无疑是重要任务之一。

  上世纪80年代初在北京师范大学求学时,老旧的国子监、进士碑林、孔庙以及被惨遭洗劫的圆明园,在我心灵中引发了强烈的冲撞。是什么使中国从远古的辉煌走来,并在唐宋达到世界巅峰后衰败,变成东亚病夫,遭受了近代的苦难灾变,蒙受了巨大侮辱和不幸?而西方却为什么会反而能从地狱般的中世纪崛起,并呈现出如此强劲的发展力?想到这些,常常令我心头荡激,久久无法释怀。

 

  东方衰败与西方崛起这一世界之谜,历来是学者苦心探求的世界性问题。著名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认为,东方衰败是历史决定的,他说世界发展就像太阳一样,早上从东方升起,日上中天方始光芒万丈,世界精神由东方初生而到西方成熟,形成完美的社会新制度。德国领域著名学者马克斯•韦伯却认为新教伦理产生了资本主义,把文化变革作为重要动因。而其他西方学者则把东方的停滞和落后,归咎于自然环境和人种因素等。

  马克思、恩格斯提出唯物辩证法的历史观,认为资本主义必然走向灭亡,东方将会再次崛起。虽然数百年来东方仍未再兴,但人类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就像是一束束光线照亮东方问题这个黑洞,使我们得以看到一种深层地影响着、左右着西方和东方社会发展的内动力,即人类教育的作用。

  教育离我们关心的经济很远,更左右不了政治,但对民族、对国家的发展却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力。工业革命爆发以及之后形成的五大国家发展模式,其内在动力都是以现代教育变革和发展为基础的。一个国家可能因挖到石油而暴富,但教育的作用无法替代,没有教育的民族是一个可怕的民族。一个国家如何办教育,办什么教育,就会给这个国家带来相应的命运。

  时代在发展,教育也应变革发展,这是东方民族的教训。东方民族走向世界的时候,很有必要认真地反思历史,透视过往漂浮在农耕群体意识上的肤浅,审视被传统落后教育凝固了的旧社会肌体,认识教育这一深潜于社会发展内层的作用力。教育的作用或许并不直接、不很快,但其有力程度却是任何社会要素都不能取代的。走向新世纪的中华民族更应思考,是什么使这一曾经伟大过的民族没有办好教育,甚至还看不到教育的这种作用。

  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我们最大的问题是对封建主义认识不够,批判太少,反而对资本主义恨之入骨,甚至用封建主义来批判资本主义。其实,我们最大的敌人是封建主义,是我们自己,甚至是那些我们引以为自豪的国粹,特别是教育作为社会发展的原动力而保存的封建主义残余,对中国发展的影响将会更加严重。

  君不见,教育思想上依然读书做官当道,读书只为出人头地,格物、致知只是为了齐家、治国、平天下,只讲贵族不讲基本的平民思想,甚至把平民教育视为不齿;教育制度上的不平等现象依然严重,即使是公立学校也依然三六九等,公办的高水平优质学校被特权阶层垄断,社会上择校风愈演愈烈,致使人情风、后门风严重,城乡教育差别愈发加大;教育体制上依然推行由科举制演化来的统考制,分数第一以致死记硬背之风乃盛,直到今日依然在推高崇尚文凭的高考状元,读书数十年仅凭一次性一份卷子就评定学生人生前途这等极为简单粗糙的做法,则被当作“公平”津津乐道,甚至有人还要为科举制平反还魂;教育观上依然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而读的只是非生产非技术的书,职业技术教育被视为下等,低分数者蜗居职业技术学校,依然是孔子时代那种反对学稼的教育思维,正是这种教育思维使读书成为脱离农村的手段,教育发达意味着更多的人才拥挤到城市而农村日益贫困,完全违背现代教育与生产结合为生产发展服务的原则,从而也成为致使中国二元机制无法消除的根本原因。

  改造封建教育思想残余不像打仗,也不是生产某种产品,可以立刻达到效果,它将是一场更长久、更艰难、更复杂的社会进程。但是,有一点是重要的,那就是中国要走向大国。就要必须从根本上变革和创新民族教育。教育创新是批判封建主义的一部分,而只有批判封建主义教育,才能真正发展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教育和文化,为创新和发展民族教育奠定良好的前提。

  正是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必须继续高举批判封建教育的大旗。遗憾的是,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三个重要的教育口号,即“人民教育人民办”,“用最少的钱办世界最大的教育”,还有“高考制是没有办法的办法”等等,却向我们展现了中国教育决策上依然缺乏现代教育思想指导的痕迹。这也正是要批判封建教育、批判科举制对中国的影响的必要性、紧迫性。

  就拿高考制度来说,这是如今影响中国教育最大的体制,但其前身的科举制在宋朝末期已走向它历史作用的反面,成为阻碍中华民族创新精神的绊脚石,废除科举制已是历史发展之必然。但是,封建皇朝却逆历史潮流以科举制作为维护政权的工具,使中华民族为此付出惨重的代价,上千年来科举制中走出一批批可笑又可悲的臣子臣孙,科举制应当为中华民族的落伍和民族创新精神的衰竭承担责任。不料,建国后科举制竟又恢复得如此之快,乃至今日这种从考官变为考学的高考制依然是国人没有办法的“办法”的“最好的选择”。真是令人啼笑皆非而又值得深思再三!

  有人说,没有统考就会出现走后门。真是一个不可理喻的逻辑!一个民族连走后门都解决不了,竟然只能用牺牲民族的未来解决,这个民族还有希望吗?中国不是还没人获得诺贝尔奖而有着深深的“诺贝尔情结”吗?创新,创新,还是创新,包括教育在内的一切创新,除此之外决无他途。批判封建主义教育,正是中国教育走向创新的基础。当然,批判封建教育绝不可能是简单的打倒在地,踩上一脚,而是科学的扬弃发展。但是,只有批判封建主义,才能使中国教育真正站起来,真正发出“起来吧,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国歌里中华民族的世纪吼声。

  从这个意义上讲,批判中国封建主义教育,创新教育是中华民族走向未来、实现伟大复兴的惟一希望。

  (作者系教育学博士,中山大学教育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教育学院教科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教育学会比较教育分会副会长,广东高等教育学会比较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广东教育学会教育现代化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主要研究领域有比较教育、教育现代化、教育人类学等。)

  冯增俊的微博

  冯增俊的其他专栏文章

  冯增俊:到了再喊“教育救国”的时候了

  冯增俊:走向大国的伟大教育创新

  独家声明:搜狐财经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请勿转载,违者必究。确需使用稿件或更多资料,请与我们联系获得授权,注明版权信息方可转载。联系我们可致电010-62726687。

(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