诅咒铠甲2:人生的厚味(品书札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16:16:29
焦加
《 人民日报 》( 2011年04月09日   08 版)
梅桑榆的《人生的滋味》,是一本品评人生滋味的文集。人生有色彩、亮度、旋律、基调云云,确乎也应有滋味。人生的滋味,很大程度上在人咂摸,不同的人生因而有了不同的滋味。桑榆先生笔下的人生什么味?浏览一过,印象深刻而又感觉强烈之处,诚如作者在《自序》中所作概括:“乐观坚强、奋发向上”。这是本书的总体精神,也可看做作者从直接间接的人生经验中咂摸出的一种厚味。
本书篇目琳琅满目,恰如人生百味杂陈。近百篇文章从各种角度品味人生,人生似已经细嚼慢咽,酸甜苦辣都在其中了。但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在这丰富多彩的内容中贯穿着一条鲜明的主线,那就是奋发向上的精神。《人生的阶梯》把人一生成长、奋斗的进程比作攀登一座高塔,生命不息攀登不止,在一往无前的攀登中达到“自身的最高存在境界”;善于开掘自我的人,不肯听从命运的安排,不为名利所累,不被潮流所动,不畏艰难困苦,坚韧不拔,百折不挠,故能在事业上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开掘自我》);被“逼上梁山”后,可以使人于绝境中拼死一搏,杀出一条生路,因而被逼之后的故事也往往是值得回顾和称道的奋斗史(《被逼之后》);自强的人如同一支英勇善战的军队,东讨西伐,南征北战,无往而不胜(《说自强》);而每个人都应是一支具有独立作战能力的军队,非到不得已时,不会请求援军(《自己就是一支军队》)……
在作者那里,奋发向上实际上已作为一种价值标准,用以衡量其他思想观念。一个人若是相信“性格就是命运”,就可能“把自己人生的坎坷、事业上的失败,归咎于性格,而对前途悲观失望”(《性格不等于命运》);“好活赖活,终归一死”——这种人生哲学的问题在于:“不如意的生活,不靠努力奋斗来改变;人生的幸福,不靠努力奋斗去争取;与他人的差距,不靠努力奋斗来缩短”(《人生不可消极》);与其说“时间就是金钱”,不如说“金钱就是时间”,因为对于那些将大量时间用于维持生存的人来说,有了钱就可以换取自由,换取时间,从而“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干自己想干的事业”(《金钱与时间》)。
人生的滋味要在生活中品味,“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也是拜生活所赐。作者曾因“右派”之子而饱受歧视,初中未毕业即遭遇“文革”,下放农村,务过农,做过工,搞过技术,弄过文字,劳作之余,为实现作家梦想苦苦追求,因集体身份与无文凭而受压制,直至尝过下岗的滋味,一把年纪奔赴西北求取文凭,手提电脑闯荡北京……一路走来,一路奋斗,奋斗已根植于生命之中,成为生活的常态、人生的主题,既是追寻的过程,又是追寻的结果,既是在追寻中坚守的信念,又是通过追寻确立的价值观。
作为作者的同时代人,我对本书内容不仅理解,而且常常感同身受。借用同时代诗人的说法,这是在蹉跎岁月里“丢了钥匙”而又苦苦追寻的一代人,他们喜欢这样的诗句:“对于生活的所有疑难,耕耘是我惟一的答案。”他们相信耕耘,如同他们的祖先相信“日出而作”,而耕耘也就是奋斗,意味着行动、创造、劳作,是生而为人的天职、生存的前提和人生的价值所在。这种信念并非强加于作者,有作者的《自序》为证:“如此人生阅历,犹如一块不算贫瘠的土壤,使我勤奋耕耘,终有收获。这部谈人生的文集,便是诸多收获之一。”本书文章不同于漫谈式的旁征博引,而贵在用自己的话说;不同于“寄语”式的循循善诱,而贵在直言敢谏;不同于导师式的板起面孔教训人,而贵在与读者平等交流。这样品出的人生才更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