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服务商:基于“用工荒”助推职业教育发展的思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1:42:46

基于“用工荒”助推职业教育发展的思考


    2011年春节过后,全国大部分省市出现用工荒。随着经济的逐步复苏,“用工荒”已经不再是一个新名词。经济较发达沿海长江三角洲地区,一直深受“用工荒”的困扰。考察一下用工市场,就会发现不缺高学历者,缺的是真正的高级技工和能工巧匠。在人才市场上,一方面应届大学生就业困难,另一方面许多企业到车站、码头举牌抢招熟练工人。造成用工荒的真正原因还是职业教育发展不够,目前,仍然有许多人对职业教育存在偏见,认为上职校做蓝领是没出息的表现,对职校毕业生也充满歧视。在我国这样一个制造业大国里,技术工人的短缺将直接阻碍社会的创新和发展。

    一、与时俱进,发展职业教育的积极意义
    "民工荒"现象反映了农民工教育的缺失与错位,教育培训对于提高农民工职业技能具有重要作用。但现阶段,我国农民工教育培训困难重重。随着新生代农民工逐渐成为我国农民工市场的主力,对其进行必要的职业培训对解决我国目前出现的"用工荒"以及保持我国经济健康持续发展有重要作用。本文从分析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入手,结合我国民营企业最近面对的用工荒现象,深入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技术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将会越来越快,拥有和储备一批优秀的技术工人有利于本国企业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保持强大的竞争力。长期以来被人们称道的德国,就一直把职业教育作为立国富民的“秘密武器”。“德国制造”的成功归功于这个国家高水平的职业技术教育以及给予技术工人们的高水平待遇。据调查德国许多政治家以及一些大企业家出身于手工业者,他们的职业生涯大都是从技工开始的,这个国家的技工月平均收入要超过国人的平均收入水平,这些人有较高的政治和社会地位。
    一流的产品需要一流的技术工人来制造,再先进的科研成果,没有技术工人的工艺化操作,也很难变成有竞争力的产品。既然当前技术工人有很大的市场,那我们的职业教育就应当做大做强,积极培养适应市场需要的技术人才。未来社会最热门的职业可能是:汽车机械师、粉刷和油漆工、电器安装工、木工、商业性劳动者、零售商、美发师、玻璃匠、印刷师傅等等。

    二、当前“用工荒”现象透视
    据2010年国家统计公报显示,去年中国的劳动力总量达到7.8亿人。与此同时,“用工荒”却在东南沿海省份陆续上演,很多企业因为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工人,只能令生产线停产减产。
    这是供求关系上的结构性矛盾,根本问题则是劳动者的素质不足以适应岗位需求。这样的人口结构现状,对于中国这个正在从人力资源大国走向人力资源强国的国家而言,是一个严峻的挑战。目前,全国城镇劳动者大数是3亿人,而其中技能型劳动者总量为1亿人,仅占劳动者总人数的1/3,距离发达国家1/2的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此外,有1.5亿左右的农民工进城,大部分没有经过职业教育与培训,素质亟待提高。每年还有600万的农村初中毕业生不能接受普通高中教育,如果直接进入就业岗位将极大地降低劳动者的素质。
    而职业教育的发展,则成为现有劳动力培养的一个瓶颈。一份由国际组织给出的名为《中国职业能力开发政策》的测评报告,也印证了上述判断。在该报告中,明确提出了中国职业教育目前所存在的四大不足,即将职业教育视为“二流教育”,职业教育与职业训练的管理体制缺乏统一,职业教育与产业界关系不密切以及拥有职业训练资格的教师严重欠缺。其中,职业教育与产业界脱钩现象尤为严重。"学非所用,用非所学"是现在存在的最大问题,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的人才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譬如学习体系与工作体系之间存在差距,课程与就业岗位技术要求之间存在差距,课程与职业资格证书结合不紧密等。究其原因,主要出在主管部门的发展思路上,即用发展普通教育的思路来发展职业教育。
    企业积极性还需政策扶植,目前,国内在发展职业教育的现实中,一直存在着学校热、企业冷的现象,有学者称之为“剃头挑子一头热”。究其原因,还是存在着政策层面对于企业积极性调动不足的问题,因为从职业教育领域来看,企业与学校合作进行人才培养,会承担一定的风险与付出。以当前中职教育中流行的“2+1培养模式”来看,该模式的要求学生前两年在校内学习与生产实习,最后一年到企业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很多用人企业在为学校提供最后一年的顶岗实习机会时,经常发现学校派来的学生“顶不了岗”,难以达到用工需求。校企合作是培养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但是校企合作如果没有体制、机制和制度作保障,这种途径不会畅通。

    三、对症下药,破解“用工荒”之策
    对于企业层面:企业需要摒弃“我国劳动力资源充沛,企业用人可以随意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错误观念,一方面要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与工作环境,努力改善工作条件,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子女入学等正常待遇,摒除差别对待,并建立长期稳定的用人机制和工资增长激励机制,全方位提供保障,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让员工能够一心一意投入工作。另一方面,企业要致力于文化建设,形成强大的吸引力与凝聚力。以独特的企业文化吸引员工,使他们对企业产生认同感,对所在城市拥有一份归属感。
   对于政府层面:当前,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优势正在逐步丧失。企业“用工荒”的背后缺的其实不是工人,而是科学的用工机制。因此,有关部门应加快劳动力市场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用工体制,加强企业用工动态监测力度,不断完善人力资源服务平台,提高服务效率与水平;政府应鼓励企业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加快技术进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同时对员工进来技术培训和优化组合,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此外,还需加强校企联合,促进有地方特色职业技术教育,使职业教育服务于地方经济,通过科学合理设置学校专业,让学校与企业的教学联系与写作,大力培养地方工人;加强舆论宣传与引导,提高务工人员社会地位。在教育系统中推行职业技术教育,从小开展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人生观、价值观与职业观教育,引导学生全方位发展,全方位寻求自己的发展空间。
    “用工荒”现象背后的职业教育发展机遇:“用工荒”顾名思义就是指用工短缺现象,现在的劳动力市场开始从买方市场向卖方市场转变,企业开始考虑改善工人工作环境和提高员工福利待遇。可是,工资总不能无限上涨,企业也应有合理的利润空间。我们看到“用工荒”的背后是新生代劳动力结构的变化,“85后”、“90后”的劳动力学历普遍提高,这些都迫使企业想要真正解决“用工荒”问题,本质上还是得从产业升级、产业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手。
    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牵一发而动全身,其中人力资源开发至关重要,其中关键因素就是技能型人才培养。“中国制造”不能永远处于制造业价值链低端,目前劳动力市场并不缺少普通民工,真正缺乏的是高级管理人才和掌握熟练技术的工人,尤其是青年技术工人,主要是缺少20~30岁的青年工人,30~40岁劳动力供求基本平衡,40岁以上者供过于求。“十二五”期间对高质量劳动力的需求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性调整,必将要求我国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相适应,形成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同步、共赢的良性循环。从这个角度看,“用工荒”给职业教育带来了非常难得的发展机遇。

    四、把握机遇,走出职业教育发展困境
    “轻技”观念的存在在我国的传统观念中,对于“技”采取轻视的态度,更多的学生把升大学作为第一目标,而进入职业院校就仿佛成了“失败者”。因此,我们必须改变歧视职业教育的陈腐观念,提高职业教育的地位。温家宝总理提出,要使重视技能、重视技工成为一种全社会的文明风尚。
    职业教育模式落后职业院校办学条件相比而言不是很好,教学质量难以满足企业的要求,难以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职业教育仍然是整个教育中的薄弱环节。目前,职业教育师资力量不足,特别是既懂技术又懂教学的“双师型”教师更是奇缺。在这种环境和条件下培养出来的“蓝领”不可能完全适应企业的需要。多数学校课程设置缺乏特色,专业设置交叉,难以形成良性竞争,难以树立各自的品牌专业。随着各地职校相继掀起升格、改名、扩容热潮,学校盲目追高,致使职教发展步入误区。因此,职业教育必须调整专业课程设置,努力提升专业技术含量,因为只有贴近市场、贴近企业、贴近学生的职业教育,才能使学生真正学有所用。
    政府、企业投入不够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比需要更多的投入,以确保职业教育在软件和硬件上能够满足发展需要。而从整个职业教育的经费来看,国家财政预算内职业教育经费占整个财政预算教育经费的份额呈下降趋势,由1996年的11.5%下降到2000年的8.4%,再到2002年的7.0%。各地方政府把大部分资金集中用于义务教育阶段,而职业教育比普通教育需要更多的实训设备和实训基地投入,教师也需要连续的再培训。经费仅靠学校自行解决难以得到保障,只有得到政府的高度关注,职业教育才能得到更多的资金支持。因此,各级地方政府应不断加大对职业教育的资金投入。当然,政府包办全部的办学经费也是不现实的,要鼓励各种力量投资职业教育,其中企业投入是一个重要的资金来源。在德国,职业教育经费85%来源于企业。因此,职业教育要走出去,积极推动校企合作。

    五、因势利导,助推职业教育的大发展
    “用工荒”顾名思义就是指用工短缺现象,现在的劳动力市场开始从买方市场向卖方市场转变,企业开始考虑改善工人工作环境和提高员工福利待遇。可是,工资总不能无限上涨,企业也应有合理的利润空间。我们看到“用工荒”的背后是新生代劳动力结构的变化,“85后”、“90后”的劳动力学历普遍提高,这些都迫使企业想要真正解决“用工荒”问题,本质上还是得从产业升级、产业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手。现在用工市场上,缺的是真正的高级技工和能工巧匠。在人才市场上,一方面应届大学生就业困难,另一方面许多企业到车站、码头举牌抢招熟练工人。造成用工荒的一个重要原因还是职业教育发展不够,目前,仍然有许多人对职业教育存在偏见,认为上职校做蓝领是没出息的表现,对职校毕业生也充满歧视,这是不对的。要知道在我国这样一个制造业大国里,技术工人的短缺将直接阻碍社会的创新和发展。
   抓住机遇,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稿)》提到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到2020年要形成适应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如果职业教育发展滞后,“用工荒”就不可避免。因此应抓住机遇,加大力度发展职业教育。
    多渠道扩大生源,充实职业教育力量。在我国现有的职业学校中,生源主要为初中生、高中生,而且大多数学生选择职业教育是退而求其次,学生家长本不愿意让孩子在初中或高中毕业后接受职业教育,绝大多数家长认为职业教育比普通教育低一个档次。社会上的这种观念使职业教育生源比普通教育要少得多。首先,应加快普及职业教育,完善《职业教育法》,使职业教育获得与普通教育一样的待遇,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声誉。其次,应提高技能型人才的收入,增加人们对职业教育的预期回报,吸引更多的年轻人进入职业院校学习。再次,技术工人的培养不能只靠中职和高职院校完成,普通本科院校也可以增加开设技能型专业,吸引高分学生加入到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之中。复次,我们可把新生代的“85后”、“90后”农民工转变为现代技术工人,职业院校可把他们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后备力量。这样,一方面可解决农民工劳动力素质的提高问题,另一方面也能大大拓展职业教育的生源市场。最后,甚至还可以把本科生吸引到职业院校“回炉”再培养。今天的本科生面临着缺乏相关技能的问题,本科生有文化课基础学起技术来成长空间很大,这也为职业教育生源加入了最强劲的力量。(民进淮安市委 徐培华、包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