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赏鸽多少钱一对:从历史的真实拷问史迪威!(5)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2 07:46:42
从历史的真实拷问史迪威!

第五部分 卡萨布兰卡会议和三叉戟会议

1943年1月14日,英美首脑会晤于北非卡萨布兰卡。在这次会议中,英美讨论了收复缅甸和加强援华空运的计划。由于英美双方在北非和西西里战事安排存在分歧,收复缅甸和加强援华空运计划被作为双方讨价还价的筹码。但美方仍旧希望尽早发动缅甸反攻,稳定中国战场,为美国海军在太平洋的攻势提供有效的策应。为此,英美双方就反攻缅甸问题和中国抗战问题专门召开了一次全面意见听取会。马歇尔与金上将都坚持在1943年11月份发动反攻缅甸作战。他们认为:“由英国在缅甸南部和中国在北部的联合进攻将牵制南太平洋的日军调往缅甸”、“这可以防止太平洋的一场灾难,否则就会断送欧洲第一的战略。缅甸攻势还能打通进入中国的陆上通道,以便集结空军部队打击日本。”(129)

但英国人一如既往的对此深表怀疑。迪尔元帅表示:英国难以提供攻击仰光的两栖攻击舰队,北非情况仍不能乐观,而反攻缅甸的联合作战很可能成为一次全面战役,届时将把英国的资源消耗在此,会影响到欧洲和北非战场的资源分配。事实上,英国始终坚持“东南欧第一”的原则,更期待恢复其在东南欧的传统势力范围,而绝不希望中国回到其曾辐射巨大影响的的东南亚。这引发了美国的激烈反弹。马歇尔明确警告:“吾人重视打通滇缅路,并非全为提高中国士气打击日本海上运输力着想。吾人目的在配合欧亚非各地作战……若收复缅甸之案不立实施,则美国或将有被迫退出欧洲之日。”(130)而欧内斯特.金海军上将也表示:“在欧洲战场,从地理位置和人力方面来看,俄国处于最有利的地位来和德国周旋,在太平洋,中国对日本有类似的关系。我们的根本政策应为向俄国和中国的人力资源提供必要的武器,使他们能够作战。”(131)

在美国的强力支持下,卡萨布兰卡会议达成了关于反攻缅甸的“安纳吉姆”计划的决定:“在北部发动地面攻势,以便重辟滇缅公路;在南部发动两栖战役,重新夺取仰光港。”(132)并作出具体规定:

1、应作出一切计划和准备,于1943年发动“安纳吉姆”,目标日期定为11月15日。

2、联合参谋长委员会应于1943年夏季作出进攻的真正决定,不得晚于7月。

3、如果“安纳吉姆”攻势于1943年发动,美国将帮助补足登陆舰艇和海军方面的缺乏,舰艇和海军将从太平洋抽调。

……(133)

美方在会议结束后,即派出空军司令阿诺德和陆军后勤司令萨默维尔与英国元帅迪尔一行赴中国向蒋通报会议情况,当其一行从印度经过时,与魏菲尔和史迪威会谈,确定5项要点:

1、作战期间,预定为1943年11月至1944年5月。

2、陆军以占领曼德勒为目标,其兵力为:云南远征军十一师,向腊戍前进;驻印华军两师,向雷多前进;卡尔瓦印度军三师,向英坊沿更的宛河前进。

3、海军封锁仰光。

4、夺取阿恰布与南穆里。

5、12月陆军出战,1944年1月占领仰光。(134)

美方向蒋通报,这一战一计划更重要的战略目标是要争取在中国建立空军基地,打击日本本土及其海上运输线,为太平洋作战提供支援。蒋对此计划完全赞同,致电罗斯福,表示应加强陈纳德空中力量,以及进一步加强中印空运,对于联合作战,国民政府将充分合作。(135)

2月9日,中美英三方在加尔各答举行会议,中方代表为何应钦、宋子文等,美方代表为阿诺德、萨默维尔、比斯尔、史迪威等,英方代表为迪尔、魏菲尔等,会议就反攻缅甸进行了深入探讨,并达成了协议。其中对于中方最重要的是,要求增加中印空运量达到每月一万吨的意见得到各方一致同意,而中方认为必须提供海军支持的意见,与会人员也没有异议。(136)

3月,英军自缅甸西海岸向日军发动攻势,试图夺取阿恰布,遭到惨败,而英军在战线其他方向与日军发生的一系列交火也大多以失败告终,这沉重打击了英军的士气,更导致英国人在反攻缅甸计划上更加消极。英方的拖延让中美双方都感到无可奈何,在此情况下,原美国援华志愿飞行队“飞虎队”、时任美第十航空队驱逐机部队司令官陈纳德开始得到中美双方的一致重视。

陈纳德,美国陆军上尉,德克萨斯人,经中央信托局美籍顾问Roy Holbresk推荐,于1937年来华担任航空委员会调查员,并于1941年4月组建了美国志愿航空队,协助国民革命军抗战,战果颇为辉煌。他在1942年10月曾通过正在访华的总统特使威尔基致信罗斯福(138),声称仅需一支小规模航空部队(105架战斗机、50架中型轰炸机、12架重型轰炸机,并能保证编制定额),即可能导致中国战局的完全改观。(137)

陈纳德的信函虽然明显存在对于事实的夸大,但在反攻缅甸计划一再拖沓的情况下,加强陈纳德空军看起来也是一个不错的办法,更重要的是,陈纳德空军的作战效率确实给中美双方的高层留下了深刻印象(组建第一年即击落日机286架,击沉船舶超过5万吨、提供各种空中支援近千次)。因此,罗斯福在12月份通过李海上将通报马歇尔,要求将陈纳德航空队独立,配备足够的飞机,担负对日打击作战任务。马歇尔当即表示反对,他认为陈纳德空军兼有缅甸防务,而这一防务已经由史迪威管理,陈纳德航空队应由史迪威这个美国在华代表统一管理,不宜独立。马歇尔并将此事私下通报史迪威(139),由是史迪威对陈纳德极其不满,在此后一再掣肘。

不过,陈纳德得到了中国方面的支持,宋美龄在1942年11月访美期间,既表达了对史迪威的批评,更在在白宫与罗斯福会晤时为陈纳德提供支持。而罗斯福的主要幕僚们对此也各有看法,霍普金斯和居里支持陈纳德,而马歇尔和史汀生则支持史迪威。但因为原定1943年3月反攻缅甸计划的流产和英军的一系列失败,使得丘吉尔感受到反攻缅甸“像一根根的拔豪猪刺”一样困难,对罗斯福再次表示了对反攻缅甸存在困难的忧虑。罗斯福在陆上行动难以实现的基础上,决定支持陈纳德计划,以尽快对日本的军事行动造成压力。3月11日,美方决定在中国战区陈纳德部队基础上组建第14航空队,由陈纳德指挥,陈纳德本人也被晋升为少将。并且决定将第14航空队飞机数目增加至500架,并在每月中印空运的4000吨物资中保证拨付陈纳德1500吨。而陈纳德也得到了独立的指挥权,可以按照他自己的构想策划对日空中战争。另外,美方计划尽快将中印空运数量增加至每月一万吨。(140)4月10日,罗斯福在华盛顿召见了史迪威和陈纳德,商讨了反攻缅甸计划,并当场批准了陈纳德的两个目标:“第一,移驻中国,在那里击毁相当数量之敌机,使其全部空军力量丧失战斗力。第二,袭击日方沿华南海岸的海上航路,在夏季和秋季至少击沉敌人船舶50万吨。”(141)

陈纳德地位的上升使得史迪威异常嫉妒,史迪威不能理解美方高层没有督促中英尽快实施反攻缅甸战役背后的复杂原因,而是单纯认为是中方无意反攻缅甸。其先是指责国民政府整训远征军不力(142),继则指责何应钦掣肘(143),复指责蒋无意训练军队。(144)而史迪威的助手比斯尔与陈纳德关系极为紧张,多次给陈纳德制造麻烦,马歇尔为此打算将其调回美国,也遭到史迪威的坚决反对(145)。而对于陈纳德得到独立指挥权,史迪威的对策是要求增加高级司令官,统管第十航空队和第十四航空队,意图从军令系统上使陈纳德的独立指挥权有名无实(146)。而马歇尔既悉如所请。2月9日,史迪威更致电马歇尔称:“对华援助,必须采取以此易彼之交换手段”,“(对蒋电文)必须表示严厉之声口”。(147)罗斯福因此十分不悦,3月8日致电马歇尔如下:

“承转来史迪威2月9日来函副本,……予深觉史迪威所提对待蒋委员长之办法,大有错误。蒋是中国人,岂可以所拟之办法相待?史迪威谓蒋“性情躁急”,不易应付,纵然不错,而伊所拟使用“更严厉声口”之方法,则大误也。吾人须知蒋委员长几历艰辛,始进为四万万人之领袖,此四万万人中,有各种领导人物,军人、教育家、科学家、卫生家、技术家、在各省或中央方面,各事奋斗,冀出头地,此乃一二百年未易得到之事业,而蒋委员长于短期中竟得之。蒋委员长自有其保持优越地位之必要,此点如尔我处伊环境,亦必相同。他是一位行政首长而兼大元帅,岂可用对待摩洛哥首长之办法,向其作严厉之声口或要挟?……

史迪威函中,对于1943年空军行动之事,一字不提,此可见其思想,只限于缅甸一隅,与训练中国军队之一事。

我虽然希望缅甸作战,但我仍信1943年内陈纳德作战之军略价值,我甚愿随时督催,使其实现……

我虽知委员长与史迪威间,关系业有改善,但我仍望陈纳德与中国人间,关于空军作战之正当接触,不受别人障碍。

美华关系至为重要,我望阁下告诫史迪威与陈纳德,伊等宜知其代表美国之任务,比在他处都有意义;伊等于军事责任之外,尚有外交责任,我深望伊等能为一良好之大使……(下略)”(148)

马歇尔受到罗斯福的压力,将罗斯福函件转给史迪威,却又多次将史迪威对于国民政府的攻击和重庆政府的腐化列为条陈向罗斯福报告,以证明史迪威办事的艰难。又另给史迪威申请勋章,安抚史迪威的不满。(149)显然,史迪威之所以如此肆意妄为,正是因为他所秉承的是马歇尔本人的意志。

英国人在3月的惨败和中美双方对陈纳德空军计划的赞同,使得“安纳吉姆”在事实上暂时搁置,而罗斯福也曾向马歇尔表示:“由于“安纳吉姆”行动计划与欧洲第二条战线的准备工作有冲突,也许应当放弃。”(150)并对蒋保证:“我充分相信,从战略观点来看,今年我们能做的首要事情之一是从中国起飞的飞机打击敌人。”(151)这给英国人造成了一个美好的错觉,丘吉尔致电罗斯福称:“我们的想法相同。……既然“安纳吉姆”行动计划已经取消,……地中海的作战计划就得到突出的位置。”(152)这一完全不符合美国全球战略的想法当即遭到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的反对,参联会表示:““安纳吉姆”行动计划应予实施并贯彻到成功结束,如果英国反对而使这个计划无法执行,那么美国就要扩大和加强太平洋的行动以支援中国。”(153)为协调地中海西西里作战和反攻缅甸作战,1943年5月12日至5月23日,在华盛顿召开了“三叉戟会议”,中国方面由宋子文代表,且中国战场的史迪威和陈纳德也到会列席说明。这次会议是中国仅有的一次在抗战中获得参与战略讨论的机会。但史迪威和陈纳德在会议中并未协调一致,反而尽显分歧。

卡萨布兰卡会议后,史迪威与陈纳德的业务已经有明显分离,史迪威主要任务为训练装备中国军队,而陈纳德则负责攻击日本运输线。但由于史迪威控制着美国援华物资的分配,使得陈纳德仍然受到前者的制约。当14航空队于3月11日正式组建后,按照美方高层的要求,每月将从4000吨空运物资中拨给陈纳德1500吨,而史迪威的参谋长韦洛则偷换概念,将中国空军物资吨数也包括在14航空队的1500吨之内(154),而史迪威在分配3月物资额度时,陈纳德所得(包括中国空军)仅有1000吨的指标(155),实际拿到的仅有600吨(另有800吨一说)(156)。而尽管陈纳德航空队任务已经是中美英三方在中国战区关注的最重点,一至三月,陈纳德得到的物资总计也仅有1300吨,这些物资仅足以支持航空部队的基本运行,陈纳德的大规模空中打击计划根本无法实施,为此,陈纳德对史迪威极其不满,指责其蓄意排挤,双方一度将官司打到华盛顿。虽然罗斯福对陈纳德表示支持,但此后史迪威一切照旧,蒋对此甚为不满,评价其“甚难共事”。(157)

5月5日,宋子文受邀与史迪威、陈纳德共同参加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代表中国提出三点意见:

1、6、7、8三个月,中印空运吨位,悉拨空军飞机器材(汽油及零件)。

2、9月份以后,因十四队空军增加驱逐机三大队,及维持前线五百架飞机之关系,中印空运,应以四千八百吨之吨位,拨给空军使用。

3、攻缅计划,应根据卡港决议案,由英美海陆军攻占仰光,并望美国能派陆军三师,参加作战。(158)

会议期间,史迪威对中国方面的意见坚决反对,且诋毁中国军队和中国政府,当即遭到宋子文驳斥,双方发生激烈争论。(159)会后,会议主席李海上将拜访宋子文,对史迪威颇不以为然,称史迪威为中国战区参谋长,而委员长则是中国战区之统帅,吾人自当尊重统帅之意见,而不必理会其参谋长之议论。(160)

此时,美国军方对于反攻缅甸也有了新的想法,1943年4月,罗斯福总统与李海、马歇尔、金等高级将领就反攻缅甸计划做深入研究,认为:“反攻缅甸之案如付取消,亚洲战局将见严重,而全力攻缅,供应欧洲之物资,又将不给,两全之法,唯有缩小缅战范围,先从缅北开始,如果得手,则太平洋战略既可配合,滇缅路交通亦可打通。英国无登陆艇缺乏之顾虑,中国有加强国际空运之利益,同时陈纳德之空战计划与史迪威之整军计划,在增强中印空运吨量之下,亦可兼顾。作战司认此方案,或是兼顾各方之统筹办法,并谓照其估计,雷多路陆运,加上中印空运,中国每月当可得到两万吨物资器材之接济。”(161)这一想法当即遭到中方反对,蒋于5月8日致电宋子文:

“反攻缅甸计划,必须照卡港会议及重庆会议完全实施,倘仅占取缅北至曼德勒为止,不特无补中国战场,且徒牺牲兵士,中国绝不再蹈去岁覆辙,望以坚决反对之意,通知英美当局。”(162)

5月11日,宋子文谒见罗斯福,12日,谒见丘吉尔,表示中国方面独立支持抗战数年,缅甸失利后,中国国际交通线已全部被切断,又已一年有余,非常期待卡萨布兰卡会议和重庆会议中反攻缅甸计划的立即实施。但丘吉尔认为,滇缅路即便重新打通,每月物资运量也不过二万吨,而且这一数字要到1945年才能实现。中印空运如能达到每月三万吨,则还是空运更为实际。(163)

13日,英美联合参谋团会议,罗斯福和丘吉尔均与会,史迪威和陈纳德也参加会议,会后,陈纳德向宋子文报告如下:

1、罗斯福请丘吉尔发表对缅作战意见,邱答:英国甚愿援华,但为实际起见,不愿因感情冲动而作无谓牺牲。

2、魏菲尔报告,印缅地势交通,异常困难,本年不能克复缅甸。

3、英海军司令报告,仰光或可占领,但因日本有轰炸之基地,需准备甚大之牺牲,不免可惜。

4、史迪威发言,中国人对于任何英国人之计划,都有怀疑。中国现无反攻力量,日本如果进攻,滇桂皆不可保;但如有机械装备之三十个师,再准备第二批三十个师,自可反攻缅甸。中印空中运量有限,不能于供应装备三十个师之外,同时兼顾空军器材之输送。

5、罗斯福问,蒋委员长能否于接受陆军整训计划后,放弃空军增强之计划。史迪威答:“不知。”

6、罗斯福以问陈纳德,陈纳德答:离渝时,委员长曾嘱转告总统,速将海军参加作战早付决定,又请加拨美军三师参战,则其意向已甚明了。

7、罗斯福问空军副司令,能否增加中印空运吨位,以供应陆空军两方之需要。副司令答:每月空运吨量增至一万吨,以应两方需要,并无困难,但印度机场不佳,系一问题。

8、罗斯福问魏菲尔兵力如何。魏答:反攻阿恰布出击清水河,由阿萨姆南下,皆不过佯攻或威胁敌人而已。

罗斯福结论云:照此情形,则打通陆路,须至1945年,未知中国经济与士气,能否等待如此之久。史迪威答:“此点正是伊所焦虑。”(164)

5月17日,联合参谋团再次会议,宋子文被邀出席,代表国民政府发言,这次发言是国民政府第一次得到战略发言的机会,殊可记录:

“自敌人占领缅甸后,中国国际通道完全被锁,因此未能获得军火之援助与物资之接济;国内经济衰落,通货恶性膨胀。最近敌人复改变以前侵略方法,利用傀儡煽惑人心,一面以全力进犯晋豫鄂湘,企图威胁重庆。凡此事实,当为在座诸公所洞悉。中国处此危境,并无意外要求,只请同盟国实践诺言,履行罗斯福总统丘吉尔首相北非卡港之决议而已。此为鄙人代表蒋委员长奉告诸公之要旨。

北非卡港,关于中国事项之决议有二,请分别言之:

1、增强空军攻击。攻击目标,为在华日军之交通线与日本本土,但因空运不足供应增加之空军,故此决议迄今未获实行。美国驻华空军,向以保护中印航运为任务,故此同盟国共同作战以来,中国陆军迄未得到美国驻华空军之掩护。中国对此,从不欲言,但今在陪都感受敌人威胁之际,美空军助我陆军作战,助我轰炸日敌之交通线,逐见迫切之需要,故蒋委员长提议,欲将6、7、8三个月之中印空运,扫数拨归美空军供应之用,使陈纳德之计划,得以实现。

2、决定反攻缅甸。卡港会议之内容,系以中英美海陆空军联合作战夺取仰光,恢复全缅,打通滇缅路线。决议后,由罗斯福总统丘吉尔首相,当日即自北非电告蒋委员长,并派美空军司令阿诺德将军英迪尔元帅,亲赴重庆说明内容,中国军政部长连同本人,亦遂因此与英美高级将领飞赴加尔各答,举行联席会议,讨论作战细目。

在加尔各答会议中,魏菲尔将军报告北非与重庆两会议决定之内容,何部长说明中国参战使用之兵力,魏菲尔报告印军派遣之员数,何部长提出海军参战时,英海军提督立予保证。何部长提出空军作战时,美空军总司令亦立予保证。最后魏菲尔将军谓,此案既经各方一致赞同,只须各方就此努力实行(宋于此时朗读加尔各答决议案)。散会后,中国即将所允拨之部队,立刻陆续开赴滇西,集中备用;虽知日本将或因此趁虚窥我鄂豫,但因顾全然诺,不肯稍有回顾。盖收复仰光之案,乃三国共同之议案,非一国所能单独去取也。

本人欲重复声明:蒋委员长今无新要求,只请英美同盟国,实行其共同决定之议案,并告知其海空军参战配备之情形。英美政府已向世界正式声明,将于本年收复缅甸,故今日如果尚有放弃收复缅甸,或之攻北缅之计划,则中国人民将责英美背信违约,而无使用武力逼使日本投降之决意。万一中国战场,因人心绝望而至瓦解,则同盟国失去中国基地,亦将无法消灭日本之武力!在北非会议之前,史迪威曾作有限度作战之提议,以克复北缅为止境,蒋委员长未加许可,盖敌人业在伊洛瓦底江及公路方面具有便利之交通,如我不能进占缅南,断其后路,则此战役,徒使中国士兵,为无益之牺牲,于中国战局无所补益。蒋委员长当日之决心如此,今日之决心亦如此。

史迪威批评委员长无一定之战略,诸君应知蒋委员长与世界有名军事家合作,并非初次,张鼓峰诺门坎击败日敌之苏俄加仑将军,追随委员长甚久,德国国防军名将塞克特及鲁登道夫作战科长福佛来,以及最近斯大林格勒城战胜之朱可夫,均曾任委员长之顾问,且均服从过委员长之指示,如谓吾人遵从委员长指示为错误,则世界上之错误,将不限于吾人!

蒋委员长负中国战区安危之责任,吾侪不应对其决定有所怀疑,如有怀疑,吾人须自忖能否担起中国战区安危之责任。”(165)

宋的发言使得美方不得不认真考虑中国方面的要求,5月18日,罗斯福即召见宋子文,提出总统决定:

1、自7月1日起,中印空运加至7000吨,其中4700吨应交陈纳德空军使用,其次之2000吨供应陆军,其余之300吨,亦归空军。

2、9月1日起,每月中印空运应加至10000吨,阿萨姆机场已饬韦洛将军督率修筑,限期完成。

3、5、6两月之中印空运,除每月以500吨供应陆军外,其余扫数分配空军。

4、反攻缅甸计划,决定年底会同英国进行。(166)

罗斯福并答应宋子文,“美国坚决保证在冬季实行“安纳吉姆”行动计划,并且他已劝告过英国人,他期待他们履行他们方面对这个计划的承诺。”(167)

然而,英国人的想法和美国并不相同,5月20日,在会议中,宋子文与丘吉尔就缅甸反攻问题爆发激烈争执,丘吉尔坚持认为:“目前考虑进军缅甸是非常愚蠢的”,其认为是俄国而非中国“才能解决给予日本致命一击的问题。”(168)宋于21日致电蒋,详细报告了双方20日会议争执的情况,节略如下:

“丘吉尔于是日在太平洋会议上晤谈,罗斯福亦在座。丘云:缅甸为蛮瘴出没之区,在此地区作战,白人不如日人,困难滋多,……反攻缅甸计划,英国实未尝有坚定之承诺,自可随局势之演进而有变更。职据理力争,丘吉尔仍坚称,安纳吉姆只有计划,并无决议,又谓如果英国军官曾作保证,亦属越权。职仍请英国践诺,否则前途不堪设想。丘一度露出北缅作战之意,罗斯福搀言,攻缅政策已定,但战略或需变更,将来取道仰光或其他地方,均未可知,请职释念。职答,此为国家存亡所系,二公必须将前拟援华计划,付诸执行。丘谓苏联如能度过今夏,将必参加抗日,滇缅路非至1945年以后,不能恢复;恢复之后,每月亦仅能得运输量二万吨,不如目下增加中印空运,反觉切实,最后亦谓,此事尚未定议,不必即向蒋委员长报告。职知反攻缅甸案仍有最后商谈之余地,乃于翌日再谒罗斯福于白宫。”(169)

在此期间,史迪威的活动颇为紧密,但其作为中国战区联军参谋长,其活动并非支持中国方案,而是竭力鼓吹“有限度”的北缅攻击方案,实际上与英国方面的态度吻合,给中方带来了极大的外交困难。

同在20日,英美联合参谋部制定了220号方案,内容如下:

1、把集中可供使用的物资作为阿纳姆、缅甸战区的第一优先事项,用以充实并增加去中国的空中路线,到秋季早些时候达到10000吨的数量。在阿萨姆增加航空装备,达到如下目标:a在缅甸加强袭击日本人的空中军事行动,b在中国维持加强的美国空军,c维持运往中国的空运供应。

2、配合从云南出发的中国部队的进攻,采取强大、进攻性的陆空军事行动。从阿萨姆经过雷多和英帕尔向缅甸挺进,以期达到下列目的:尽可能牵制最多的日本部队,掩护去中国的空中路线,以及作为打通滇缅公路的一个重要步骤。

3、进行两栖作战以攻占实兑(阿恰布)和实兑。

4、切断日本到缅甸的海上交通。(170)

21日,宋子文拜会罗斯福,会见后致电蒋,对会见情况详细报告,原文如下:

“马亥电计达钧览。今日谒罗斯福总统,总统言丘相昨日所言,殊未得体,但其目标,与君无甚出入。我恐弄僵,故为调解。文言,丘相所言,归纳起来仅有三点:一、安纳吉姆案并无诺言,二、加尔各答英国军官所为之承诺,未得伊之许可,三、加尔各答2月9日议决案,伊于5月下旬始见到,最后又嘱文暂缓报告蒋委员长;然文前日甫将总统所示之攻缅计划,电告蒋委员长,事隔仅一日,乃有此出入,试问委员长接此消息,将有何感想?且委员长为实行加尔各答议定之案,业已抽调部队赴滇,虽因此减弱他区兵力,受敌压迫,亦未暇顾,今英竟食言,此不仅关系安纳吉姆一案,实涉两国互相信任之基础,情形尤为重大。罗谓,君报告委员长,反攻缅甸计划必定进行,参谋团对此问题,正在积极策划,下星期一(24日),当可提出报告。文又进言,史迪威前曾拟一有限度之进攻缅甸计划,委员长不予赞同,……罗总统问,北缅作战,是否不能克服困难。文答,非在缅南作战,遮断敌人后方不可。总统谓然则须有海军动作,英国在印度洋只有旧兵船,又无航空母舰,且闻仰光附近,敌人有二十三处飞机场,海军出动,将受甚大轰炸。文答,仰光附近之日本机场,在华空军可以出炸,……文又再述进攻北缅计划,徒耗军力,蒋委员长必不能接受。……罗斯福续谓,请转告蒋委员长,攻缅计划,我有决心,下星期一(24日)参谋团当可提出方案。”(171)

宋子文虽然从罗斯福处得到了口头保证,但由于史迪威坚持北缅作战方案,宋子文很担忧罗斯福的高级军事幕僚们会因为史迪威而动摇罗斯福的决断,因此,在离开白宫后,立即拜访参谋长联系会议主席李海上将,李海果然问:“如果只反攻北缅,中国是否不愿出兵?”宋答:“绝无疑义。”李海云:“中国反对只攻缅北,英国不愿进攻缅南,则今年攻缅战事,殆将无望。”(172)

但宋子文对罗斯福的拜会还是发生了作用,24日,英美联合参谋部对220方案做了一定的调整,增加了“采取各种可能办法,用足够之武力,以获取孟加拉湾之制海权,除受时间及环境影响外,对于上述作战,并无任何限制,以达到解救中国被围之目的”。同时规定,“陆军有力攻势之作战将于1943年雨季结束后开始。中美军队由阿萨姆经雷多、英坊进攻缅甸,中国军队同时由云南进攻,期在尽量牵制吸引日本部队,保护对华航空路线,并作为打通滇缅路之一重要步骤。”(173)而丘吉尔在罗斯福的调解下也终于同意把“1943年雨季结束时在缅北发动的战役作为打通滇缅公路的基本措施”,并同意“在印度继续进行行政准备,以最终发动相当于“安纳吉姆”行动计划的规模的海外作战。”(174)

这个新计划虽然确认了缅甸战役的必要性,但是战役目标没有包括仰光,这意味着自仰光为起点的滇缅路不会在1944年内打通,援华物资的供应将不得不依靠中印空运和可能的中印公路;且海权问题也叙述较为模糊,既没有明确使用的舰队和航空兵数量,也没有明确南北缅甸战役的配合和指挥权归属。显然,这样的承诺并不足以让中国方面满意。但限于中国的实际困难,在美方做出了向蒋介石和何应钦颁发了荣誉军团勋章这样的外交步骤后,蒋终于于7月12日书面明确将参加缩小了规模的缅甸战役——战役计划代号:茶碟。

史迪威此次参加三叉戟会议,两度公开诋毁国民政府,一度挑拨中英外交,可以说,作为中国战区参谋长,是渎职的。会议结束后,在各自返回岗位前,罗斯福召见了陈纳德,并给予其不经军事渠道直接通信的权力,事实上已经是对史迪威的不满的一种表现了。马歇尔曾警告罗斯福:“如中印空运吨位悉拨陈纳德使用,史迪威恐不便回任”,罗斯福回答:“去之又将如何?”(175)霍普金斯向宋子文通报:“经过此番争执,史迪威当知总统如何敬重蒋委员长。伊虽有史汀生马歇尔之后盾,仍不能稍移总统之意志。回任之后,当不敢如前之骄纵,万一再生纠纷,蒋委员长一电相告,即可更调。”(176)而蒋也确曾与时在美访问的宋美龄商讨,是否与美协调将其撤换,但因美方在援华空运和陆军整训方面的让步,出于担忧人事变动可能带来的延误和其他问题,暂时中止。(177)

(129)罗伯特.达莱克《罗斯福与美国对外政策1932-1945》,商务印书馆印,p550。

(130)Stilwell’s Mission to China,270,C.C.S.第59次会议记录参考。

(131)查尔斯.F.罗马纳斯《史迪威在华使命》,华盛顿1953年版,p269。

(132)伍德:《罗斯福与霍普金斯》,商务印书馆印,p293。

(133)查尔斯.F.罗马纳斯《史迪威在华使命》,华盛顿1953年版,p271。

(134)Foreign Relations,(1943)p1;又参见《重要协商》(中),(民国)32年1月25日,罗斯福、丘吉尔致委员长电,p380-381;再参见Stilwell’s Mission,p276。

(135)《重要协商》(中),委员长致罗斯福电,p387;另参见Stilwell’s Mission,p276。

(136)《反攻缅甸》,p60。

(137)Way of a Fighter,p221;又参见Stilwell’s Mission,p251,n88。

(138)威尔基访华期间,曾约谈陈纳德,时陈纳德归属史迪威统帅。故陈纳德向威尔基报告称,必须有史迪威的同意方可汇报。威尔基乃偕同史迪威同访陈纳德。史迪威称:我准汝向威尔基特使直接报告任何事务。陈纳德方与威尔基单独交谈两小时,而史迪威则在门外等候。

(139)Ibid,p277,n.43。

(140)Stilwell’s Mission,p278。

(141)查尔斯.F.罗马纳斯《史迪威在华使命》,华盛顿1953年版,p322。

(142)云南远征军是时编制员额十八万余,皆从各战区抽调精锐,更特派陈诚赴昆明亲自主持,为此甚至一度影响九战区战事。而史迪威丝毫不考虑中国方面前线战事此起彼伏、缺乏运输工具和良好交通、军队编制缺额待补、士兵素质良莠不齐、武器装备低劣、弹药粮秣缺乏等种种困难,只是以美国的标准衡量,认为中国方面有意拖沓。

(143)Ibid,p256-257,。

(144)Ibid,p353,n.118(1943年7月23日史迪威至马歇尔电)。

(145)Ibid,p285,n.58。

(146)Ibid,p345。

(147)Ibid,p278。

(148)Ibid,p279-280。

(149)Ibid,p282。

(150)巴巴拉.塔奇曼《史迪威与美国在华经验》,商务印书馆印,p515。

(151)罗伯特.达莱克《罗斯福与美国对外政策1932-1945》,商务印书馆印,p559。

(152)罗伯特.达莱克《罗斯福与美国对外政策1932-1945》,商务印书馆印,p560。

(153)罗伯特.达莱克《罗斯福与美国对外政策1932-1945》,商务印书馆印,p561。

(154)Stilwell’s Mission,p286。
(155)Ibid,p291。

(156)Ibid,p291-292。

(157)《重要协商》(中),p217,蒋夫人访美。

(158)《重要协商》(中),p412-416,(民国)32年宋子文致委员长5月6日电:

(159)《重要协商》(中),p412-417,(民国)32年宋子文致委员长5月6日电:

“昨午被邀参加美陆海空军幕僚会议,文根据钧电指示,详细说明,并要求美国派遣三师赴缅参战,……史迪威对于派遣美国三师之要求,不表意见,但谓中国陆军,六年以来,无军械物资补充,空军活动后,引起敌方反攻,滇桂湘各机场,均恐难守。文告以委员长已向总统郑重说明,如有空军掩护,中国军队力能保卫各机场。史迪威谓中国如有力量,何以委员长对于敌人占领华容石首,威胁重庆,深以为虑。文答,保卫机场及恢复华容石首,仍均需空军掩护……史谓中国陆军现驻滇桂贵州各地,准备攻缅之三十二个师,既无炮队,士兵又多缺额,何堪一战?如将中印空运,三个月悉拨空军使用,则反攻缅甸,将无把握。文答,史将军对中国陆军未免过于悲观,彼所云不堪一战之部队,即我在渝时该将军日夜催促,于本年3月1日反攻缅甸之部队。……(余略)”

(160)宋子文卷,p133,5月6日上委员长电。

(161)Stilwell’s Mission,p356,n39;又参见罗伯特.达莱克《罗斯福与美国对外政策1932-1945》,商务印书馆印,p559。

(162)《重要协商》(中),p418-420,(民国)32年委员长致宋子文5月8日电。

(163)同上,P422,宋子文5月13日上委员长电。

(164)宋子文卷,p134-137,(民国)32年5月16日宋子文上委员长电。

(165)《重要协商》(中),p429-434,(民国)32年宋子文上委员长5月17日筱电。

(166)《重要协商》(中),p435-438,宋子文5月19日皓电报告18日觐见罗斯福情形,除将罗斯福面告之全盘决定逐一陈明外,特将其反攻缅甸案之一段,以英文另电呈,英文原底已经罗斯福核阅。

(167)罗伯特.达莱克《罗斯福与美国对外政策1932-1945》,商务印书馆印,p567。

(168)罗伯特.达莱克《罗斯福与美国对外政策1932-1945》,商务印书馆印,p567。

(169)《重要协商》(中),p443-448,宋子文5月21日马电。

(170)查尔斯.F.罗马纳斯《史迪威在华使命》,华盛顿1953年版,p332。

(171)《重要协商》(中),p449-455,宋子文5月22日电。

(172)宋子文卷,p140,(民国)32年5月23日宋子文漾电。

(173)秦孝仪主编《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抗战时期》第二编,《作战经过》(三),p374;另参见《重要协商》(中),p465-468,宋子文5月25日电(附有英文原文);并可参见《反攻缅甸》,p67-69。

(174)罗伯特.达莱克《罗斯福与美国对外政策1932-1945》,商务印书馆印,p568。

(175)《重要协商》(中),p463-464,宋子文5月25日径电。

(176)宋子文卷,p144-145,宋子文5月26日寝电。

(177)《蒋夫人访美》,p255-258,委员长6月18日致夫人电云:“史迪威事,俟向罗斯福总统拜别时,相机提出,但不必出以要求撤换方式,提出说明大意如下:史迪威在华,如只对委员长个人不能合作,委员长为大局计,必能容忍谅解;但史对于中国官兵,成见过深,其目光犹是二十多年前之中国,因此对于中国军人,时露轻蔑,且多胁制,使人难堪。其自身处理之业务或计划,则毫无接受商量之余地,且乏统筹全局之打算。若此情不变,恐将妨及中美传统之友爱精神,可忧之至。为作战前途胜利计,不敢不将此中真相向罗斯福总统陈明,以免将来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