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阳县农民文化家园建设研究报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0 00:51:10
芶 以 勇
贵州省社会科学院
二00八年三月
目      录
第一部分  开阳县农民文化家园建设的总体概况……………(1)
一、开阳县概况………………………………………………(1)
二、开阳县农民文化家园建设的由来………………………(2)
三、开阳县农民文化家园建设的主要内容…………………(6)
第二部分  开阳县建设农民文化家园的特点及影响力………(7)
一、开阳县建设农民文化家园的特点………………………(7)
二、开阳县创建农民文化家园的影响力…………………(14)
第三部分  开阳县建设农民文化家园的战略思路  …………(17)
一、战略理念………………………………………………(17)
二、总体要求………………………………………………(21)
三、主要建设任务…………………………………………(26)
第四部分  开阳县建设农民文化家园的战略布局和战略步骤  ………………………………………………………………(31)
一、农村文化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31)
二、战略布局………………………………………………(33)
三、战略重点………………………………………………(36)
四、战略步骤………………………………………………(41)
第五部分  开阳县建设农村文化家园的对策措施  …………(46)
一、统一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46)
二、加大投入,建立农村文化发展基金…………………(47)
三、创新体制和机制,进一步整合农村文化资源…………(49)
四、抓好地域特色文化,增强农村基层文化活力………(52)
五、加强文化队伍建设,培养一批农村文化人才………(54)
六、培育农村文化产业,增强自身造血功能……………(56)
七、加强农村文化市场管理,营造文明健康的社会环境…………………………………………………………………(58)
附件1:开阳县新农村建设示范点(38个)情况  …………(60)
附件2:开阳县农民文化家园示范点建设情况  ……………(62)
开阳县“农民文化家园”建设是贵州省继遵义市余庆县创建“四在农家”活动后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又一次开创性的创举,是贵州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农民的一次新的举措。开阳县的农民文化家园创建活动一经问世就受到中共贵州省委的高度重视。中共贵州省委宣传部,贵州省文明办将开阳县“农民文化家园”创建的经验向全省宣传推广,在全省范围内引起广泛的影响。本研究报告将对开阳县“农民文化家园”建设的经验从理论上给予总结。
第一部分  开阳县农民文化家园建设的总体概况(省略)
第二部分  开阳县建设农民文化家园的特点及影响力(省略)
第三部分   开阳县建设农民文化家园的战略思路
农民文化家园,作为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工程”,对开阳县农村文化建设具有提升文化理念、传播文化知识、建设文化设施、开展文化活动、陶冶文化艺术、营造文化氛围、享受文化成果的综合性、系统性、开放性的功能。建设农民文化家园,也是一项宏大的事业,必须从战略理念、总体要求和主要建设任务几方面来认识。
一、战略理念
文化理念是农民精神的反映,是农民文化家园建设的灵魂。新时期我国多元化、全方位的文化需要和新的文化理念在不断改变着农民的精神风貌。开阳县建设农民文化家园必须要注入新的文化理念。
(一)核心理念
核心理念:“四境”,即自主勤勉,诚信互助,健康和谐,精神启迪。
理念层的核心放在向农民传输一种内在的精神追求和价值理念,使其融入其中,人、情、境、文化粘合在一起,得到愉悦和享受。农民文化家园建设的核心理念——“四境”或“四境追求”,向世人展示一种新的价值理念和人文精神,其内核包括四个递进层面,一是农民自身层面,“自境”;二是农民人际关系层面,“他境”;三是乡村社会层面,“共境”;四是农民精神层面,“悟境”。每一层面都体现一种文明健康向上的精神境界。
1、“自境”——自主勤勉。新农村尤其是农民文化家园建设需要解决的是,农村居民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只有农民具有自信、主动、勤勉的价值理念,并逐步形成积极主动、自我学习的提高机制,才能在农村构建起学习科技、诚信守法、开拓进取、奉献拼搏、艰苦创业等农村新型乡风。
2、“他境”——诚信互助。人之信,诚为本。村民之间要建立融洽的邻里关系,根本在于诚信互助。广大的农村,一盘散沙,各自为政,农民不仅需要一个团结的组织,更需要一种合作的理念、合作的文化和合作的精神。在农村以文化入手,不仅需要培养农民互助合作的意识,而且更需要鼓励农民参与合作的文化生活实践,并建立起农民自己的新型的合作经济组织,才能以合作的力量在市场竞争中赢得胜利。
3、“共境”——健康和谐。环境与农民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农村环境不健康,是农民最不满意的问题之一。建设农民文化家园,在抓好村容村貌的同时,要把农村社会环境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切入点,抵制封建迷信、酗酒赌博等不文明现象,抵制腐朽文化和邪教的侵蚀,重构农村文明健康的乡土秩序,打造健康向上的环境氛围和精神家园,努力营造“家庭邻里和睦、党群干群融洽,家家谋致富、户户创和谐,人人讲文明、事事讲奉献”的文明健康的社会风气。
4、“悟境”——精神启迪。建设农民文化家园,就是要振奋村民精神,提高村民素质,培养村民的上进心,核心在于“精神启发”,唤醒农民,冲破贫穷与灰心丧气的过去,积极投身于以增加收入,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的新农村建设实践。帮助农民找回奋发图强、迎难而上的血性和胆魄,克服小农固有的懒散,易于满足的陋习,培养勤俭节约、自主自助、相互信任、相互帮助的良好风尚。
(二)一级理念
一级理念:“五民”,即以民生、民为、民融、民治、民享为内容的和谐家园建设。
一级理念层的重点放在向农民传递一种文化家园带来的体验、感受和氛围,也使来本村的客居者能够受到感化和影响,同时,向世人展示一种与时俱进的人文精神,进而使农民文化家园能够体现出其真正重要的核心价值。“五民”或“五民家园”事实上是指农民应拥有五种权利,在建设中,民生是前提和基础,民治是关键环节,民享是归宿。
1、民生。农民的生存权问题。物质是基础,生活为第一需要,没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再好的精神文化建设都是一座空中楼阁。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的文化需要出现了“求富、求知、求乐”的特点。在这“三求”当中,首当其冲的是“求富”,这是农民文化需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民为。是指农民求作为、求进步,发展权问题。农民作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建设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其综合素质的高低,是能否实现这一重大历史任务的关键。如何培养造就一代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已成为当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通过对农民文化素质、科技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法律素质和身体素质等方面的提高,来解决农民的发展问题。
3、民融。即融入、进入,参与权问题。农民文化家园建设要让农民自身有认同感和归属感,按照“农民文化农民办”的思路,逐步形成“活动共办、人才互补、资源互用、群众广泛参与”的乡村文化活动模式,让群众从台下看戏的观众变成自我参与、自我展示、自我进步的“演员”,让更多更广泛的农民群众参与进来,增强文化活动的覆盖面。
4、民治。农民的管理权问题。是指实施民主管理,健全乡村治理新机制。建设农民文化家园,就是要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健全村务公开、组务公开制度,开展普法教育,建立以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为标志,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内容的自治制度,引导农民树立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观念,确保广大农民群众依法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
5、民享。农民的享有权问题。建设农民文化家园,就是要让农民与城市居民一样,享有“国有待遇”,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在享有平等的教育权、健康权、就业权的基础上,充分享有文化发展成果带来的权益,使农民在寓劳于乐之中感受到生活的乐趣和精神风貌的愉悦。
(三)二级理念
二级理念:“六势”,即整合资源,组织建设,思想教育,科技培训,文体活动,休闲娱乐。
二级理念是根据开阳县农民文化家园建设的不同特点分别作为主题来划分,系统性完整地向世人展示一种态势、风貌、景观、活动和成绩。农民文化家园建设是村级组织活动室、农家书屋建设等组成的农村多种文化资源和设施建设的总集合,是集整合资源、组织建设、思想教育、科技培训、文体活动、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多功能、开放性的村级文化建设体系。“六势”即是其不同的主题和组成要素。
(四)文化理念的引领和策略
1、文化理念的重要性。文化理念注入农家,可以改变昔日农村的陈规陋习,树立起新的公民道德观念;文化理念注入农家,可以提高农民精神文化素质,促进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通过文化设施建设、文化活动的开展和文化消费的引导,把新的文化理念注入农家,使农民在寓教于文、寓教于乐之中感受到生活的乐趣和精神风貌改变的愉悦,乃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一条有效途径。
2、文化理念的引领策略。帕累托改进,即在保证农民的经济不下降的前提下,通过农民文化家园中的文化建设来增加农民的精神福利,通过开展文化娱乐活动,打破落后衰落的村庄平衡状态,将一种积极向上、追求上进的文化理念输入到“固化”的农村社会,文明其精神。发展繁荣农村文化事业,并逐渐地利用和创造条件,促进精神力量向物质财富的转变。
二、总体要求
建设农民文化家园,必须以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为主线,抓住阵地、队伍、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这几个中心环节,加大投入力度,培育文化市场,加强文化专业队伍建设,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成果,不断创新农村文化服务内容、方式和手段,使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和农村文化建设面貌得到较大改善,把开阳县农村建设成为一个环境靓丽、健康向上的文化家园、精神家园与和谐家园。
(一)指导思想
开阳县建设农民文化家园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和树立科学发展观;着眼于增强党在农村的执政能力和执政基础,着眼于维护乡村发展稳定的大局,着眼于满足农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和提高农民文化素质、乡村文明程度;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坚持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以乡(镇)文化站为龙头,抓住村这个关键,在夯实基础上下功夫;以乡村文化中心户为重点,抓住农户这个细胞,在文化入户到人上下功夫;以政府投入为主导,公办、民办并举,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兴办农村文化家园建设的积极性。充分利用先进信息技术手段,努力扩大优秀文化资源在农村的传播。加强农村文化队伍和基础设施建设,活跃和丰富农民文化生活,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水平,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提高农民的知识文化水平。
(二)发展目标
1、近期目标
开阳县农民文化家园建设的近期目标是,经过5年左右的努力,全县乡、村文化基础设施相对完备,公共文化服务切实加强;农村文化工作体制机制逐步理顺,现有文化资源有效利用率达90%以上;文化队伍不断壮大,农民自办文化更加活跃;文化产业较快发展,基本解决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问题;农村电视入户率在90%(示范点达95%)以上,电话入户率60%以上,并逐步实现农村“户户通”电视;全面开通农村广播频率,切实解决广播覆盖全县农村问题。着力打造“一个重点”,努力推进“四个提高”,倾力铸就“十·一建设”。
(1)“一个重点”。着力对开阳县“清龙河十里画廊”示范带沿线自然村寨进行重点打造。
(2)“四个提高”。在农村大力进行文化知识普及、科学技术普及和思想道德教育;基本上完成县、乡、村、户四级文化网络的建设,充实、完善文化设施;发展乡村文化,为广大农民提供与小康物质生活相适应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培养健康的村风民俗,让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乡村文化阵地,使农民的整体文化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3)“十·一建设”。就是通过农村示范点建设,基本建成群众满意的社会主义新村庄,有1-2条增收致富的新产业,组建一批社会和谐发展的新组织,一个安居乐业的新环境,一批适应现代农业和和谐社会发展的新农民,适应社会进步、和谐发展的新风尚,群众收入明显增加,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显著增强,使每一示范点和每一农户均达到两个层面的“十个一”目标。具体讲就是:
——每一示范点的目标。每一示范点都有一个产业支撑;一个公共娱乐场所;一个有力的民间组织;一套民主的管理制度;一个广播文化室;一条串寨硬化路;一个宣传栏;一个优美的环境;一台电脑;一个远程教育播放点。
——每一农户的目标。每一农户都有一条致富门路;一门以上适用技术;一口沼气池;一幢美观安全的房子;一个优美的庭院;一条串户硬化路;一间清洁的厕所;一间卫生的淋浴房;一种文明的生活习惯;一台电视机。
2、中长期目标
通过10年左右的努力,着力建设“四个体系”,精心打造“五个名牌”,逐步达到“六化格局”。实现农村文化资源明显增加,农村文化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农村文化建设的主要指标达到全省乃至国内先进水平。
(1)“四个体系”。着力建设以政府投入为主要来源和社会共同参与的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投入体系;以完善的文化设施为基础的农村文化权益保障体系;以丰富的文化生活为目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文化先进乡(镇)、特色示范工程和文化示范村为龙头的农村文化示范体系;以现代化科技信息网络为载体的农村文化新型传播体系。
(2)“五个名牌”。精神打造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名牌艺术产品、名牌文化产业、名牌文化设施、名牌文化活动和名人品牌的推介及宣传,使开阳特色文化项目和优势文化品牌在省内外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和知名度,文化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地域文化特色更加鲜明,人民群众文化需求基本得到满足。
(3)“六化格局”。逐步达到机构网络化、服务社会化、设施规范化、内容乡土化、形式多样化、运作市场化的乡村文化新格局。
(二)基本原则
开阳县农民文化家园建设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要认真解决基层文化设施、场所、设备等方面的问题,把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作为公共财政支出的重要方面,予以重点扶持。同时,完善文化产业政策,积极吸引社会投资,逐步形成以政府主导、社会各方面力量广泛参与的基层文化建设新格局。
2、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全县各乡镇、各村农民群众的经济条件、居住条件、文化习俗各不相同,分别制定村级发展目标和具体实施方案,本着以点带面,先易后难,逐步推进的方针,积极建设农村基层文化服务点。在农村文化建设中,一定要听取群众意见,尊重群众意愿,按照“缺啥补啥”的办法进行实施,不搞一刀切,搞统一模式。
3、示范带动,择优建设。根据开阳县农村文化资源特点和布局情况,选择示范带和示范点,抓好已规划确定的农民文化家园示范点的建设。在示范点建设中,要认真做好经验总结,便于下步在全县推广。
4、综合利用、共建共享。目前,开阳县已建成的农村远程教育网络、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等,要充分利用好现有的村级文化资源,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共享,并使之成为农村文化传播的主要阵地。要结合好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以及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使“农民文化家园”建设的基础设施不断得到丰富完善。
5、与时俱进,以人为本。在挖掘利用地域文化资源,继承和研究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要用全面开放的观点来审视地域特色文化,坚持与时俱进,弘扬开拓、创新、进取、竞争的文化精神,挖掘农民文化家园建设中的文化内涵,打造开阳文化精品和文化品牌。一是要改变单纯只搞娱乐活动的做法,注意把先进性与广泛性、知识性与趣味性、教育性与娱乐性有机结合起来,把广播影视宣传、思想道德教育、普及科技和卫生知识、开展体育活动等有机地融入乡村文化,融入农民精神的重塑中。二是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要经常化、制度化,坚持为农民群众送戏、送书、送电影、送科技文化知识。三是要采用卫星通讯、互联网等现代科技手段、整合现有文化资源、传播先进文化和现代科技知识。四是广大文化工作者要深入基层、汲取艺术营养,努力创作出反映人民群众生活,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
6、依法管理,规范市场。要加强对演出、音像、娱乐、电子游戏、网吧等乡村文化市场的管理,保证基层文化的健康发展,防止和抵制腐朽颓废文化的影响渗透。加强文化执法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执法水平。改进文化产品的经营管理方法,积极推行集中配送、连锁经营等现代流通方式,严厉打击盗版盗印,为正版音像制品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
7、整合资源,兴办产业。开阳文化农村资源相对较为丰厚,真正形成产业的项目却为数较少,没有与当地旅游形成配套。在“农民文化家园”建设过程中,要整合农村文化资源,把民族民间文化与乡村旅游发展相结合,形成复合型,独具开阳特色的文化产品,助推开阳旅游业的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三、主要建设任务
农民文化家园建设,是农民增收致富的助推器,是改变农村环境的催化剂。建设“农民文化家园”就是要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实现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协调发展,为构建和谐贵州做贡献。从总体建设来看,有六项内容;从建设途径和方式来看,有六项任务。
(一)“231”六项内容
建设农民文化家园,从总体建设上看,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就客体(受益对象)而言,中心是“两大主题”,即是抓整合民间民俗文化资源,抓思想文化建设、科技文化知识的普及,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培养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的新型农民,进而从根本上实现农民文化精神的重塑。就主体(建设力量和途径)而言,中心是“三大基础”,即是抓组织、设施和队伍建设,为集合多种资源,形成综合效应,推进农村文化建设,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提供物质保证。
1、两大主题
(1)思想文化建设
农民文化家园建设,主要通过科学文化普及和思想道德教育,树立新风和塑造新人,即形成“文化力”,以反作用于经济,促进乡村经济发展。思想文化建设包含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①文化知识教育。一是保障农民低收入家庭的适龄儿童无条件上学;二是创造条件使乡村辍学儿童重新上学;三是大力开展文化知识的普及工作,对成年人实施扫盲,巩固扫盲成果;四是适应农业生产发展需要,帮助农民提高文化知识水平。
②科学技术教育。依靠科学兴农、科技致富,用科学技术武装农民,用科学技术帮助贫困地区农民发展掌握现代农业、现代林业、现代养殖业、现代畜牧业。
③文艺审美教育。开展健康有益的文艺活动,活跃农村文化生活,满足广大农民爱美求乐的精神文化需求。大力创作反映农村变革,具有时代精神、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积极开展民间、民俗文艺活动,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观念和文艺审美水平。
④思想道德教育。树立阵地意识,下大力气抓好农民精神的重塑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水平,教育农民自觉抵制封建主义残余和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侵蚀,破除封建迷信,克服社会陋习,树立社会主义新风尚。这是农民文化家园建设的出发点、着力点和归结点。
(2)整合民族、民间文化资源
要充分利用农村地区的固有文化优势,组织收集、挖掘、整理民族、民间文艺作品、音乐、歌舞,发展有民族特色、地方特色的民族民间文化和民族民间工艺品生产,开发人文景观、自然景观等珍贵的旅游资源,发展旅游工艺品、纪念品的生产,积极向国内外宣传介绍具有民族和地方特色的民间文化。
2、三大基础
(1)乡村文化基层组织建设
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强县、乡(镇)、村、组的文化组织建设,逐步形成网络,并有效地发挥各级文化组织的作用。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文化站、文化中心等文化组织(公益型事业)的基本经费应由国家拨给。乡(镇)文化站,实行一站多能,一站多用,成为文化扶贫的基地和枢纽,应予特殊重视。村文化室(文化俱乐部、文化大院)等村级文化组织,其经费应由村委会提供。文化专业户为自由盈亏的个体文化单位,是县、乡、村文化机构的重要补充,应积极扶持。
(2)乡村文化设施建设
文化设施、文化设备是文化的重要构成因素,是开展文化活动的物质载体,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逐步建设。文化设施、设备主要有:一是演出放映设施,包括电影院、剧院、录像放映厅、音乐曲艺厅和电影机、摄像机、录像机、电视机、广播电视设备等。二是娱乐设施,包括游艺室、棋牌室、卡拉OK厅、歌舞厅、乐器、表演服装及道具等。三是科学教育设施,包括中学、小学、农民夜校、农村技校、农村党校、党团活动室、图书室、计划生育指导室、科普站、气象站等。四是竞技、游乐设施,包括体育场、公园、游乐场和体育运动器材、游乐设备。五是文化馆、文化站、文化室的房舍和办公设备。
(3)乡村文化队伍建设
抓好文化队伍建设,保证事有人干,人有事干,是农民文化家园建设能否落到实处的关键之一。对乡(镇)宣传文化服务中心人员定期进行业务培训,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宣传文化服务中心应积极扶持农村民间文化社团的发展壮大,团结和吸引具有专长、乐于奉献的业余文艺爱好者。每个乡(镇)宣传文化服务中心至少要建立1—2支农村文化骨干队伍,每个村明确一名村干部具体负责村文化活动室工作,每个村至少培训1名农民文化骨干。同时还要抓好村文化中心户的建设。
3、一个实业:文化产业
乡文化站、村文化室要注意增添少儿读物,有意识地组织开展少儿游艺活动,丰富少年儿童的生活。文化馆、文化站、文化室在搞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根据自己的业务特点和社会需要,创造条件可以开展开辟新的有偿服务项目,适当兴办文化产业,开展“以文补文”活动,“以农补文,以工补文,以商补文”,增加经济活力,支持自身的业务活动。
(二)六项重点任务
农民文化家园建设,主要以完善文化设施、改善生活环境、发展文化产业、培育新型农民为重点,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入手,切实从根本上解决各村(寨)示范点的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具体任务是:
1、制定规划,村庄整治。各乡(镇)要结合示范点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村寨整治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通过“三清五改”(即:清垃圾、清淤泥、清路障,改水、改路、改厨、改圈、改厕)工作,有效治理“八乱”(即:临棚乱搭、墙面乱画、庭院乱挂、柴草乱垛、粪土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泼、牲畜乱跑)现象。
2、示范带动,大力推广。全县通过“政府补助、部门帮扶、企业捐助、群众自助”等方式,以 “清龙河十里画廊”示范带沿线自然村寨为主,同时每个乡镇选择1至2个点,对100个自然村寨进行重点打造。以此示范点为依托,采取政府帮建、对口支援、捐赠赞助等形式,以村组干部、返乡青年、科技能人、致富大户为重点,鼓励农民自办文化大院、文化室、图书室、农民书屋等,增强示范带动作用,并在全县400个自然村实施“农民文化家园”建设推进计划。
3、加大投入,完善设施。各村寨要加强以“水、电、路、气、房、林、电视、电话”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抓好基础设施项目。一是人畜安全饮水率;二是村寨用电达到城乡要实现同网同价;三是各村寨的进村公路和串户进寨路的硬化;四是户均拥有一口沼气池;五是各村寨就无危房改造;六是大力开展义务植树活动,不断提高绿化覆盖面积;七是加大农村电视、通讯网络和信息化建设力度,实现村村通广播电视,提高电视入户、电话入户率,实现每个村寨至少有一台电脑以上。
4、发展致富,兴办产业。各村寨要根据全县农业产业发展的总体布局,结合当地实际,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尤其是特色农业和绿色(生态)农业。每个示范点要发展1—2个产业,不断农民人均纯收入。
5、提高素质,培育农民。各村寨要以“新一轮农民技术培训”、“绿色证书”、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雨露工程”建设为载体,大力开展各种类型的职业技能培训,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不断提高农民的文明程度,提高各村寨及示范点农民培训率,努力实现农户掌握一门以上适用技术。
6、构建和谐、文明村寨。各村寨实现村村通广播电视,拥有一处文体活动场所,一间图书室,培育“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等,巩固九年义务教育成果,提高小学和初中阶段入学率,加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力度,加大“低保户”救助力度。
第四部分  开阳县建设农民文化家园的战略布局和战略步骤
一、开阳县农村文化资源的空间分布
文化既决定人的品质同时又影响乡村社会环境。文化是人类的生活方式,它有很多方面。历史上以农村为主体的中国社会,曾是众多民间文化与工艺的舞台中心。民间的手工制作、戏曲、传统习俗等等,都是农村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开阳县历史悠久,可供开发利用的各类农村文化资源十分丰富。
(一)历史文化资源
开阳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唐贞观四年在开阳置蛮州府,崇明祯三年置开州府,在贵州800多年的土司文化统治时期,开阳是水东文化的代表。近代名人、中国古建筑学创始人、中国营造学社社长朱启钤,辛亥革命先驱钟昌祚,抗日名将付砚农的桑梓地,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将军曾在开阳白安营(今双流镇刘育村)幽禁达两年零十个月,是在大陆幽禁时间最长的地方。1370余年的开发历史和厚重的文化积淀,奠定了开阳现代文化发展的基石。
开阳已有文物古迹点160余处,如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距今上万年的打耳窝古人类遗址,秦汉时代的顶跋画马崖石刻遗存,禾丰马头寨古建筑群,标志着开阳矿产资源开发历史的宝王宫。中国工农红军三次经过开阳留下的一些历史遗迹等。
(二)民俗、民间文化资源
开阳县各族人民千百年来用自己的勤劳与智慧创造了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留下了丰富多彩的宝贵文化资源。主要有民间文学艺术、民间工艺美术、民间戏曲舞蹈、民间风情民俗等,都是可供开发的文化资源。
开阳民族、民间文化底蕴深厚,受黔北文化和巴蜀文化的影响,滋生了多元文化要素,文学创作异常繁荣,民族民间文化形式多样,古朴浓郁。在民间文学艺术方面,有苗族风情历史剧,以表现民族民间文化为主题的富有开阳特色的民族民间文艺表演精品剧目等;在民间工艺美术方面,有苗族的刺绣、蜡染等文化遗产等;在民间戏曲舞蹈方面,有米坪乡舞狮队、花梨乡说唱、南龙乡阳戏、禾丰乡地戏、南江乡打钱杆和布依情歌对唱、三滴水、四平腔等民歌,高寨乡苗族风情表演等;在民间风情民俗方面,有每年举办有龙花灯艺术节,禾丰乡布依族的“坐夜宴”和“六月六”歌会,高寨乡苗族斗牛节、杀鱼节,被称为戏剧活化石的阳戏等多种形式的原生态民风民俗文化。还有融入现时代的“百狮闹元宵·金龙贺新春”、“千人农民书法大赛”、“千人象棋大赛”、“千人民乐合奏”等。
(三)自然文化资源
开阳县内生态环境良好,自然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县境内有南江大峡谷、香火岩、紫江地缝,大山溶洞群,翁井湖景区,白安营景区和青龙河“十里画廊”、“十里花海”等自然景观,还有布依马头古寨、茶山关古渡、白马宝王宫、楠木渡桥等人文景色。境内是山有千姿、水呈百态、洞藏神奇、花草各异,景点繁多,层次富厚,如南江大峡谷,以发育型、气势宏大的峡谷风光和类型多样、姿态万千的瀑布群落为特色,集山、林、崖、洞、桥、泉、瀑为一峡,纳奇、险、雄、秀、幽、野为一体,风光旖旎,景象万千。凤凰寨,有一片酷似凤凰的浓郁树林,山寨别致地镶嵌其中,栖息在“凤凰”上的白鹭好似一串串珍珠挂在“凤凰”的颈上,点缀得恰到好处。还有清龙河,是最具魅力的一个地方,有着“青龙画廊”的美誉。
开阳,上有北斗七星(第六颗开阳星)璀璨着夜空,下有神州名郡“天然磷都”、“喀斯特地貌自然博物馆”妆点大好山河。上天的垂青孕育了这里悠久的人文底蕴。这些独特的自然文化资源优势,大有文化性开发的价值,为全县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农民文化家园的战略布局
新农村建设是一个时代话题,农民文化家园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开阳县要充分挖掘和保护农村文化资源,充实农民文化家园符合时代进步的内涵,同时,还要做好战略布局规划,巧借外力,实现各类农村文化资源整合和推介。
(一)全力打造一个精品区:“一带十八点”
清龙河位于开阳县禾丰乡、南江乡境内,在开阳至贵阳的贵开公路旁,距离贵阳市50公里,全长22公里,紧邻南江大峡谷景区,气候温和,区位条件优越,交通便利。
打造一个精品区,是指以“清龙河十里画廊”示范带沿线自然村寨为主,重点对南江乡杉木冲、凤凰寨、禾丰乡王车、水头寨等十里画廊沿线的18个自然村寨进行着力打造。在这18个示范点中,重中之重是清龙河“十里画廊”的“锅底八寨”,被游客形象地誉为清明河上图,现已初见雏型,更应精心打造(图表1)。

目前,禾丰乡清龙河沿线乡村旅游区已被评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这对提高开阳旅游知名度、进一步发展开阳旅游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要利用清龙河流域优美的田园风光和底窝八寨深厚的历史文化为背景,以发展壮大乡村旅游为主导产业,结合以富硒有机茶为龙头的无公害富硒农业作支撑,通过南江景区的带动作用,开展多项特色旅游项目,打造乡村旅游区,将清龙河十里画廊建设成为贵阳市周边最具魅力的乡村旅游基地。
(二)量力启动一批示范点:“网状38个”
2007年4月,县制定了《开阳县农民文化家园建设实施意见》,按照公路沿线、新农村示范点优先的原则,在全县16个乡(镇)23村确定了38个自然村寨作为农民文化家园建设示范点(图表2),并明确具体的援建单位。这些农民文化家园示范点,与《开阳县2007年新农村示范点建设实施方案》(开委办字〔2007〕14号)中的38个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有交叉,但更细化到村民组或寨。以示范点为依托,采取政府帮建、对口支援、捐赠赞助等形式,鼓励农民自办文化大院、文化室、图书室、农民书屋等。示范点通过以点到线(带)推动全县农民文化家园的建设。
图表2  开阳县新农村文化家园示范点建设情况
乡(镇)

序号
示范点组或寨
全组户数及总人口
援建单位
禾丰乡
马头村
1
水头寨
58/203
旅游局/政府办
2
坪寨
84/320
信用联社
3
马头寨
246/1044
审计局/检察院
4
大坪子
48/183
妇联/地税局
王车村
5
大桥
60/275
老干局/财政局
6
大寨
98/346
县工会/农行
长红村
7
蚱坝墉
102/388
组织部/农业局
8
猴场
91/346
司法局/文广局
9
诸葛寨
58/221
教育局/科技局
10
新寨
52/198
招商局/气象局
11
营盘寨
74/282
县法院/林业局
12
马坝
52/198
发改局/科协
13
塘上营
48/183
公安局/交通局
冯三镇
堕秧村
14
塘坎组
68/262
县纪委/县医院
安坪村
15
猫洞组
36/142
环保局/供销社
龙岗镇
大石村
16
坂新庄
武装部/中医院
保山村
17
小井
信访局/安监局
毛云乡
毛栗庄村
18
白龙组
78/256
工商联/人行
高寨乡
平寨村
19
光中组
285/1095
建设局/商行
花梨乡
翁昭村
20
田坝
36/132
卫生局/移动公司
高坪村
21
坪上
20/102
国税局/史志办
米坪乡
云湾村
22
猴场坳
41/230
移民局/档案局
南龙乡
翁朵村
23
南贡组
75/238
宣传部/工商局
楠木渡镇
临江村
24
高家堡
政协办/质监局
25
石坂组
团县委/烟草公司
宅吉乡
潘桐村
26
同二组
农办/粮食局
27
大土组
统计局/电信局
金中镇
丰厚村
28
民政小区
计生局/保密局
中心村
29
大土
统战部/农发行
双流镇
白安营
30
白安营
政法委/党校
刘育村
31
刘育村
直属党委/机编办
南江乡
龙广村
32
杉木冲
县委办/民政局
33
凤凰寨
水电局/乡企局
34
河弯组
国土局/民宗局
35
坪寨
供电局/物价局
龙水乡
龙江村
36
街上组
120/576
人劳局/工行
永温乡
坤建村
37
残联/建行
城关镇
鱼上村
38
杉木组
158/632
人大办/邮政局
(三)适时拓展一批示范带
通过示范点、线(带)的建设,大力探索农民文化家园建设的新思路和新做法,积累丰富的建设经验。同时,结合全县新农村建设规划,开展“平面拓展计划”,选择具有特色文化、不同资源优势、不同发展条件的自然村寨作为农民文化家园建设的推广面。在未来10年左右,要分阶段、分层次坚持不懈地拓展“农民文化家园”建设。
(四)全面推开“文化家园建设”
开阳县辖6个镇、10个乡(其中3个民族乡),108个行政村1825个村民组。随着全县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全面推广,在2010年左右或更长的一段时间,开阳县将全方位实施“立体推进计划”,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推进农民文化家园建设。
三、战略重点
建设农民文化家园,从其建设内容和任务来看,就是要发展新产业、建设新村寨、组建新组织、营造新环境、树立新风尚、培育新农民。为此,开阳县应根据农民文化家园建设的总体思路和战略布局,结合不同文化资源、不同区域环境、不同民族风俗的各类村寨情况,因地制宜,各有侧重。
(一)农村思想文化道德建设
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道德建设的重点,就是要建立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理念。在农村,建立思想道德的核心价值理念,必须着眼于提升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必须着眼于促进农民的全面发展。开阳建设农民文化家园,必须以“四境”文化理念和价值追求为核心,以“五民”和谐家园建设为内容,大力弘扬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发扬优良传统,努力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相适应、与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
1、努力提高农民的道德素质。在农村,要引导文化专业户相互联合,挖掘各村(组)寨的传统教育资源,以大家熟悉的、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同时,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单位教育和社会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
2、深入学习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以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为主题,以促进社会风气不断改善为目标,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活动,推动“八荣八耻”的基本要求进村寨、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户、进校园、进家庭。
3、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健全农村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在重大节日、纪念日集中开展思想道德教育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并采取定点、流动、录像放映等多种形式,切实加强农村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影片和农村科教影片的放映。加强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重点的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把农村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
(二)农村公共文化服务
加大力度改善全县乡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条件,抓好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1、建设农村特色文化设施。要把农民文化家园建设纳入城乡建设总体规划,重点在各村寨建设一批能够体现农村特色、富有文化品位、风格鲜明的标志性文化基础设施,如喀斯特生态旅游景区建设喀斯特生态文化博物馆;在双流镇建设朱启钤纪念馆;在禾丰乡建设马头文化保护区;在南江乡、禾丰乡建设清龙河“十里画廊”度假村;在禾丰底窝坝、双流白安营、城关顶方、楠木渡临江黄木等地建设农耕文化景观。
2、全力抓好农村文化建设工程。主要是六项建设工程,即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2131工程”(电影放映);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流动综合文化服务车;乡(镇)村四级文化设施网络。乡(镇)村四级文化设施网络,就是指乡(镇)有综合文化站、村有文化活动室、组有文化宣传栏、寨有文化书屋。同时,重点在禾丰马头寨建水东土司文化博物馆,人口在3万以上的乡镇建设二馆(即文化馆、图书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3、普及文化知识。高度重视义务教育阶段的文化普及教育,使广大农村中小学生掌握基本的文化常识和传统文化技艺。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知识的普及教育,积极实施农村“国民艺术教育推进工程”,推动文学、戏剧、音乐、舞蹈、曲艺、雕塑、绘画、工艺品、风俗、技艺等到农村。广泛开展人文社科、文艺欣赏、法制、科技卫生等基础知识的普及工作。加强村寨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家庭文化建设。在丰富农村群众文化生活的同时,提高艺术欣赏水平。
4、建立农村文化援助机制。通过援赠设备器材和文化产品、共享文化资源、业务合作、人员培训、工作指导等方式,通过城市、城镇送文化下乡,以及城市对农村开展对口支援活动,建立农村文化援助机制。
(三)农村文化创新
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文化创新既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抓好农村文化创新能力建设,以内容创新为核心,着力培育创新主体,加速科技与文化的融合,提高农村文化自主创新能力。主要有文化活动创新和文化产品创新。
1、农村特色文化活动创新。(1)围绕特色文化主体,举办特色广场文化和民俗文化活动。精心打造禾丰“六月六民族风情节”,高寨苗族“斗牛节”、“杀鱼节”,南江布依族“三月三土蚕节”等乡(镇)品牌文化活动,以特色文化活动,提升农村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2)以特色演出、展览为重点,集中力量办好农村节庆文化活动。通过举办“开阳龙花灯艺术节”,以水东土司文化、布依族苗族文化为主题的专题文物展览等,提升农村节庆活动的文化品位。(3)培育“一村(组)一品”特色,广泛开展农村群众文化活动。以村寨、农村社区为重点,发扬光大民间文学、戏剧、音乐、舞蹈、曲艺、建筑、雕塑、绘画、工艺品、风俗、技艺等文化艺术,积极发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艺术活动。充分发挥农村文化站、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文化宣传栏等基层文化阵地的作用,为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提供服务。
2、农村特色文化产品创新。(1)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培育地域主题文化。主要是对水东土司文化、布依族苗族文化等历史文化史料进行挖掘创作和艺术包装。采取多种艺术形式,对一些具有深远影响的历史传说和历史事件进行艺术表现。(2)挖掘民间民俗文化,打造开阳民间艺术品牌。鼓励支持民间演艺社团和群众业余文艺社团,扶持引导民间传统艺术表演,培养民间演艺人才,加快发展民间民俗艺术,使民间民俗优秀文化产品走出家门。引导恢复健康文明的传统民俗节会,举办主题民俗文化艺术节。(3)支持农村文化产品的开发。支持农民群众自筹资金、自己组织、自负盈亏、自我管理,兴办农民书社、电影放映队等,扶持民间剧团的发展。鼓励开发具有民族传统和地域特色的剪纸、绘画、陶瓷、泥塑、雕刻、编织等民间工艺项目,支持农村民间工艺美术产业的发展。(4)大力推动乡土地域文学的繁荣和发展。要紧紧围绕散文诗、绘画、摄影、书法、戏剧、音乐、舞蹈等文学艺术作品的创作,着力塑造新一代农村和农民的艺术形象,推出一批乡土特色浓厚、思想主题健康、艺术风格独特的地域文学名作,精心打造乡土地域名牌艺术作品。
(四)农村文化产业
抓好文化产业建设,重塑市场主体,优化产业结构,确定重点发展的产业门类,培育文化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发展现代流通组织和流通形式,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
1、制定优惠政策,激励村民兴办文化产业。制定促进开阳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农村文化产业。放宽文化产业市场准入条件,广泛吸收、利用社会资本。加强文化资源和文化产品的推介宣传,扶持特色文化展演、文化旅游、民间工艺品,扶持培育文化商品交易市场,鼓励集体、个人参与文化市场的建设与开发。
2、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培育农村文化产业。以民间艺术品为主导,创新拓展新型文化产业,大力推进以书画和民间工艺品为主体的工艺美术品服务业;以禾丰、高寨等文化活动节日,马头寨、清龙河等文化景观为一体的文化旅游业;以各类艺术表演团体和中介机构组成的演出展览业;以公共文化设施及娱乐网点组成的文化娱乐业;以农村专业和业余艺术培训、群众文化机构、表演团体组成的艺术教育业等文化产业的形成。
3、开发历史和民间文化资源,打造农村特色文化产业。在对全县民间民俗文化资源进行调查评估、文物资源进行有效保护的前提上,把民间文化艺术产品开发和发展文化旅游业结合起来,通过举办文化艺术品展会,筛选优势项目,按照“特色品牌”的要求,进行重点培植,形成拳头产品,走产业化发展、市场化运之的路。
四、战略步骤
建设农民文化家园是一个综合性、复杂性的系统工程,不仅包括农村文化设施建设,而且还包括文化资源的整合,不仅要批判地继承农村文化遗产,而且要善于吸收当代文化的精华,不断创造积累新的文化成果。这就决定了农民文化家园建设中文化发展战略的长期性。因此,在考虑发展战略时,切不可鼠目寸光,仅仅盯着眼前一时的功利搞短期行为,而应从繁荣农村文化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长远需要着想,使农村文化建设从整体上具有适应农村社会发展的体制、运行机制和良好的外部环境,以达到相当高的发展水平。
当然,农村文化发展战略的长期性要与不同阶段的时效性相统一。在制定发展战略规划时,总体发展战略又是通过一个个阶段来实现的。各级党委、政府需要进行长期不懈的努力工作,在建设的方式方法上,采用先易后难,分步实施,不要急于求成,不搞齐步走、一刀切。要因势利导,抓好典型引路,抓好示范带动,做到以点带线,点线拓展,点线面结合,扎实推进,分阶段实施,务求实效。
(一)第一阶段:以村庄整治为前提、以夯实基础为重点,扎实抓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
设施、队伍、阵地是农民文化家园建设的基础,在初期建设阶段,必须以政府为主导,以抓夯实基础为重点,抓好“三大基础”建设。在文化发展上,要引导群众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要用科学发展观理论指导农村群众的思想意识,让群众接受文化新观念、新理念。在资金投入上,以财政投入为主,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加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在规划建设上,要本着政府主导、因地制宜的原则,把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列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乡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统筹规划,协调发展。要做到“三个结合”即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与当地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当地农民奔小康和农村和谐社会建设相结合。要按照设施齐全、功能完备、手段先进的要求,稳步推进示范点及其村寨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二)第二阶段:以发展文化旅游业为内容、以农民增收为重点,切实抓好民生问题
民生问题是农民文化家园建设的基本保障。开阳县要大幅度提高农民收入,有效解决好民生问题,就必须抓好农村的实业,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和文化产业。
开阳县委、县政府充分利用开阳自身区位好、自然资源人文资源丰富、气候温润宜人等优势,着力将开阳打造成全国休闲度假避暑旅游胜地、国内外自驾车游目的地、拓展训练基地和乡村游目的地;规划建设“以南江大峡谷景区为龙头、以十里‘清龙画廊’、香火岩峡谷景区为龙身,以紫江地缝景区为龙尾,舞活龙头、梯次推进、全盘皆活”的旅游开发路径。乡村旅游正在成为农民增收的新支柱。
全县规划确立“3年建成旅游大县、5年建成旅游强县”的发展目标。把旅游业建设成支撑开阳经济发展的后续支柱产业。未来5年内,建设农民文化家园,必须以发展文化旅游业为内容、以农民增收为重点,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必须按照“政府主导、部门配合、市场运作、群众参与”的路子,既调动旅游开发企业的积极性,又调动村民的主动性,让广大农村群众真正认识自己是乡村旅游的主人参与开发和管理旅游资源,实现政府发展,企业发财,村民受益,切实解决持续农民增收问题。
(三)第三阶段:以举办农村文化活动为主题、以文化创新为重点,积极引导农民自主、自愿参与乡村文化建设
农村文化创新是农民文化家园建设的根本动力。没有广大农民的积极参与,农村文化建设何来以创新?因此,要广泛开展各类农村文化活动,举办各类农村文化艺术节,以此来激发农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农民自主、自愿参与文化家园建设。以文化活动凝聚队伍,以文化活动促进繁荣,以繁荣的文化促进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传播,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都包含着文化创新的意义。文化发展的本质在于文化创新。文化创新包括文化主题创新、内容创新、活动形式创新和产品创新。在活动主题上,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强引导,按照“季季有主题、月月有活动”的要求,围绕总体规划,结合中心工作,提高活动主题的指导性、亲和力和认同度,确保活动实效性。在活动方式上坚持“农民文化农民办”的思路,形成群众广泛参与、自主参与、自愿参与的农村文化活动模式。
(四)第四阶段:以提高农民文化素质为核心、以大力推进村民自治为重点,培养新型农民
提高农民文化素质是农民文化家园建设的关键,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就是要抓好“三个提高”,即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水平,提高农民的知识文化水平,提高农民的科学技术水平。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培养新型农民,还有赖于村民自治问题的解决,必须创新村民自治机制,大力推进乡村民主。全县要各村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村基层自治配套组织,制定和完善“一章二约八制度六职责”为内容的规章制度,即通过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制定了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组规民约、村委会换届选举制度、村民会议制度、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民主理财制度、村务公开制度、民主评议村干部制度、村委会年终总结报告制度、村干部任期离任审计制度等,明确村委会及各配套组织的职责,逐步规范民主管理和民主决策。加强民主监督,全面推行村务公开、组务公开,做到规划公开的时间、内容、形式、程序、资料管理,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五)第五阶段:以提升文化品位为抓手、以营造健康的文化环境为重点,培育农民文化精神
农民文化精神是农民文化家园建设的灵魂,必须高度重视农民文化精神的建设。文化精神的重塑,是一个艰苦、长期的过程,要注重从满足农民需求出发,构建农村先进的文化理念和价值追求。探索农民文化精神建设的新思路,必须尊重和适应农民文化需求的新变化。综合运用各种文化手段,提升文化品位,为农村经济和农民群众科技致富服务,满足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营造文明健康的农村文化氛围,启迪农民文化精神,必须用以先进的文化理念引导农村文化建设,各级党组织和政府要站在贯彻落实十七中精神的高度来认识农村文化建设,努力做好“四个突出”,即在政治思想上,要突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宣传与教育,在社会伦理上,要突出“和”、“美”的观念,在人文精神上,要突出文明健康向上的特征,在社会价值观体系上,突出个体发展与社会、自然和谐发展的共同理想。
第五部分  开阳县建设农村文化家园的对策措施
近几年,开阳县农民文化家园建设虽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发展速度仍相对缓慢,与广大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不相适应。为此,在新形势下,农村必须以先进的文化理念为主抓手,统一认识,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力度,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加强队伍建设,全面整合文化资源,统筹城乡文化发展,不断提升开阳县农民文化家园建设水平。
一、统一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农民文化家园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宏大事业;是促进全县文化建设,提高开阳知名度,扩大影响力,增强吸引力,树立新形象的重要途径。农民文化家园建设,在全县文化事业建设中,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和统揽全局的作用。各级政府和文化单位一定要从建设开阳、发展开阳的高度,充分认识农民文化家园建设的重要性,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要通过广泛宣传动员,教育引导干部群众把思想统一到文化建设上来,营造农村文化建设的浓厚氛围。
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把农民文化家园建设纳入各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各乡(镇)、各示范村及村民组建设指标。关键是县、乡(镇)要分别成立农民文化家园建设领导小组,建设领导班子任期责任制的考核体系,加强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指导、检查和协调。确保农民文化家园建设在议程上有位置,内容上有安排,资金上有支持,考核上有指标,措施上有保证。
文化、广播电视、体育、教育、科技、卫生、旅游、财政、发改、建设、国土、工商、税务等部门和文联、共青团、科协等团体为农民文化家园建设的成员单位,共同讨论和研究全县农村文化建设,制定规划方案,落实方案实施的相关措施。县文化部门具体负责阶段性计划的制定、项目实施和目标任务的落实。
二、加大投入,建立农村文化发展基金
经费不足是制约开阳县农民文化家园建设的主要瓶颈。政府要充当新农村文化建设尤其是农民文化家园建设的投资主体,通过整合力量,将资源尽可能的向乡村配置并激活农村内在的动力,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使新农村文化建设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行动。要加大投入,逐步形成政府投入为主,集体、个人、社会相结合的多渠道、多层次、多体制的投资格局,保证农民文化家园建设所需经费。
1、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投入力度。农民文化家园建设,要认真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发〔2005〕14号)、《贵州省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黔宣通〔2006〕22号)和《开阳县文化建设规划纲要(2006年—2010年)》文件精神,为开阳文化建设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和投入保障。对农民文化家园建设中的基础设施建设,县发改、财政、规划、建设等部门要从立项、资金、土地、规划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提供支持和保证。
2、加大对农村公共文化设施的投入。结合开阳县农民文化家园建设,在创建村级文化活动室(俱乐部)时,要因地制宜地增添文化设施。首先,在全县每个村建立一个或几个阅报栏。阅报栏是最基础简单的文化传播形式,投资省、见效快,既方便又实用。成立农民阅报室,让一些农民喜闻乐见的,通俗易懂的,并能够帮助农民勤劳致富的书报、杂志发挥服务作用。其次,建立适合农村特点的文体活动场所,增添文体健身器材,如建立台球室、乒乓室以及有关文体健身器材,集娱乐活动于一体,使农民在锻炼中得到一种文化享受。再次,加强村文化室、乡(镇)文化站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继续实施广播电视 “ 村村通 ” 和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发展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基层服务点,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同时,鼓励农民创办多种形式的文化团体,丰富农民的文化娱乐生活,引导农民步入正规的文化传播途径,吸收多种文化的营养,真正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也将进一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使乡风更加文明,农村社会更加和谐。
3、设立农村文化发展专项资金。要把农民文化家园建设纳入政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所需经费列入地方财政预算,县财政要按上年娱乐行业营业税实际入库数划拨文化部门用于文化娱乐市场管理,支持农村市场建设。建立农村文化发展专项资金制度,县财政每年安排100万元用于农民文化家园中的文化建设(不含已用于扶持精品艺术创作和文化艺术人才培训经费)。
4、改革投入机制。政府公共财政要充分发挥农民文化家园建设投入中的主导作用。县乡(镇)两级政府要加大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并随着经济的发展逐年增加。对政府和集体的农村文化建设投入可采用项目评估、以奖代补等方法,提高投资效益。要采取减免税费的办法,鼓励民间资金投资农民文化家园建设,兴办民营文化,发展农村文化产业,繁荣农村文化市场。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与民间资本投入文化建设,动员和吸收大学生、文化战线退休职工、社会各界参与农民文化家园建设,创造一个好的社会文化环境,逐步建立多渠道筹资、多主体投入、多种所有制形式的文化发展机制,不断改善投资结构,优化资源配置。
三、创新体制和机制,进一步整合农村文化资源
建设农民文化家园,必须深化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建立科学合理、灵活高效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理顺工作关系,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离。按照“优化结构,突出特色,保证重点,强化优势”的原则,合理调整文化事业单位结构,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文化事业。完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积极引入市场机制,建立健全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人事管理、资金筹措、创作生产、流通营销和收益分配制度,逐步推行文化事业单位社会化。
1、抓好农村文化管理体制改革。一是在县级设立农村文化工作领导小组或协调小组,统一协调农村文化建设。二是改革现行的文化站(文化服务中心)管理体制。建议规范文化站名称,对文化站(文化服务中心)实行双重领导。县(市)文化局负责对镇文化站(文化服务中心)全年工作任务的部署和监督以及对农村专项文化建设经费、镇文化站目标责任制考核和文化站(文化服务中心)录用人员的业务考试、培训;制定科学的评比标准和管理办法,实行动态管理。三是整合文化、教育、体育、青少年活动中心、老年活动场地等现有资源,实行共建共享。对全县(市)宣传系统、文化系统的文化事业费应当统一规划、统一投入、统一建设。全县应将国家支援农村文化建设的各项工程,如“村村通”、文化中心建设工程、远程教育系统、两馆建设等,进行合理配置,形成配套网络,发挥整体优势,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的浪费。
2、完善运作机制。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走市场化运作、产业化发展的路子。乡镇政府要改变对文化的投入方式,对公益性文化事业实行项目采购,变“以钱养人”为“以钱养事”、“以钱养项目”。乡镇文体服务中心自主用人、自定分配方式,通过认购公益性文化事业项目和开展文体经营活动,自求发展。在工作方式上实行“五化”,即文化阵地建设“多元化”、公益性文化项目“订单化”、文化队伍建设“社会化”、娱乐文化活动“市场化”、文化市场管理“规范化”。因此,县乡(镇)政府除进一步发挥在文化公益事业的主导作用外,还应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大力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农村文化建设,积极推动经营性文化的健康发展。对农民影院、台球、旱冰场、卡拉OK室、歌舞厅、游艺厅、图书阅览室、健身房、游泳池、演出团队、民间工艺和美术社等,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因地制宜地加以发展。要适时培育文化市场,引导群众的文化消费观念,用健康的文化娱乐占领农村文化阵地,将封建迷信、赌博等逐出圈外,满足农民不同层次的文化需求,逐步形成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共同发展、交响辉映的局面。
3、完善考核机制。为使农村文化工作的任务真正落实到基层,建议在制定年度工作考核中,加大对乡(镇)文化建设的考核权重,赋予与其重要性相吻合的考核分值;要把农村文化建设列入各级党委、政府的任期目标,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一起规划,一起部署,一起实施,一起考核,以确保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同步协调发展。
4、在提供农村公共文化产品服务方面整合各类资源。一是按照区别对待农村需求,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多个内容地整合资源送戏下乡。二是整合资源送电影下乡。要根据农民群众的实际需求,整合有限的资源送电影下乡,区分轻重缓急与多寡,对在地理位置较偏僻、有线电视收视率不高、农村留守多为老人孩子、集体性强的文化活动比较缺乏的山区农村,送电影下乡特别受欢迎,就应该多送、重点送、经常送。三是整合资源送书下乡。本着让更多的人读更多的书的宗旨,针对买书难、买书贵问题,应将“农村书屋”建设作为工作重点,争取通过若干年努力,在全区各行政村普遍建成公益性的农民自助读书服务网点。鉴于财政较困难的实际,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整合各类社会资源和现有农村文化资源。当前主要需整合四类资源:政策资源,对通过文化示范村考核的村奖励一部分书籍,充实“农村书屋”;社会资源,发动机关部门及社会各界捐一部分书籍,充实“农村书屋”;公共资源,利用县级图书馆、乡(镇)文化站等;农户自己的资源,在村与村之间、户与户之间进行图书资源流动共享。四是整合资源送信息、送法律政策下乡。抓住“广播电视村村通”、“广播电视村村响”的契机,通过修建村广播室、接通省市广播电台对农广播时段、利用组织部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络、开展新农村政策送下乡活动等多种手段,把农民朋友需要的信息和政策法律法规,送到农民朋友的家门口。
5、在农村文化建设工程方面整合各类资源。一是整合资源建阵地。按照“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循序渐进、逐步推开”的原则,或结合村级组织办公用房和老年活动中心进行室内活动场所联建,或结合中心村建设进行室内活动场新建,或结合校网调整修建,也可结合祠堂、宗祠保护进行改建。通过联建、新建、改建等形式,增加一批的文体活动中心。二是整合资源建队伍。农村文化建设的本土化必须要有稳定的农村文体队伍。在集中文艺骨干培训的基础上,通过“村校结对”,使当地中心校的音体教师与村文艺骨干结成对子,通过师徒结对,使包括文化馆、文联各协会等的专业文艺人才、宣传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大学生文化实践团成员、城区较专业的业余文艺人才与村文艺骨干结成对子,从而增强文体骨干的文化解读力和表现力。以这些文艺骨干为“种子”,根据业余自愿、形式多样、健康有益、便捷长效等原则组建队伍。三是整合资源强活动。活动是农村文化繁荣的重要载体。根据各村队伍、水平、底蕴的不同设计各种不同活动,如农村文艺会演,如乡村文艺擂台、文化快车,等等,使农民群众在文化活动、文化发展中共享文化发展成果,体现自身文化价值。
四、抓好地域特色文化,增强农村基层文化活力
农民文化家园建设必须立足大文化的概念,拓展活动建设内容和形式。要挖掘地域文化和民族民间特色文化,利用现有种类文化阵地或其他固定场所,经常性开展科技讲座、法制宣传、信息交流、文艺汇演、健身健美运动等活动,活跃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要积极扶持具有开阳特色的文化展演、文化旅游及民间民俗文化产品开发。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原则 , 挖掘传统文化资源 , 从内容、形式、手段等方面进行指导和改造 , 弘扬优秀文化。
1、加快对农村各项民俗艺术资源状况进行调查整理,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整合民俗民间艺术资源,形成合力,如全县举办的“清龙十里画廊乡村旅游节”活动,开展 “一百三千”(“百狮闹元宵·金龙贺新春”、“千人农民书法大赛”、“千人象棋大赛”、“千人民乐合奏”)农民文化系列活动,以及平寨中光中村民组能自行组织“斗牛节”、“杀鱼节”和芦笙歌节等形式,既提高当地的知名度,又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增加了镇财政收入,促进了经济发展。
2、着力发展农村特色文化。农民文化家园建设,必须拓展活动内容和形式,要挖掘农村地域特色文化,继承和发扬民族民间文化特色。在全县农民文化家园建设规划尤其是乡村旅游规划中,要体现当地的历史和现状特色,不仅内容而且格调、造型、色彩都要有浓郁的地方个性,给人以亲切、真实、纯朴、乡土、异地异彩、怀古思今的心理感受,把继承传统和移风易俗结合起来,寓个性、特色于共性和发展进化之中。尽量真实地反映民俗文化,注重表现旅游区的整体内容,包括格调、布局和各景点之间内容的联系和互补,既要有民俗文化的系列内容,又要有各系列内容内在的发生和演变关系,使整个旅游区域各景点形成一个整体,便于旅游者逐步体察和领略。继续大力开展“一村一寨一品”特色文化成果的创建活动,以形成一批“特色文化村”“特色文化寨”“特色文化团队”“特色文化家庭”。建议有关部门开展农村特色文化评比活动,确定评选类别、评比项目,制定评比标准。
3、举办民间艺术节。开阳县拥有丰富的民间艺术资源,艺术种类繁多,基本形成了“一乡一品”的地域特色文化,在广大农民群众中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县政府及有关部门应认真总结全县民间文化的成功经验,举办全省民族民间艺术节,以提升民间艺术质量,传承和保护民族民间文化,促进农村文化的繁荣。文化部门不仅要举办好以农民为主体的农民艺术节,民间艺术展演,送送书、送戏、送电影、送知识、送文艺下乡下村,而且还要组织力量,与乡(镇)联手挖掘文化资源,不断创作“三贴近”新作品。同时,各级政府还应制定政策措施,鼓励农村民间艺术进城,鼓励民间艺术市场化,并在经费、场地、税收等方面予以优惠、支持。
4、加强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增加节目套数,使农民群众能够普遍收听到广播节目,收看到中央、省、市和当地的主要电视节目,满足农民群众对新闻资讯、文化娱乐、科技培训、生活信息的基本要求。巩固行政村“村村通”成果,抓紧实施自然村“村村通”工程,扩大农村广播电视人口覆盖面,加快建立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长效机制,落实经费保障,技术保障和政策支持。
5、正确引导宗教活动。宗教在农村仍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农村庙宇、教堂数量较多,信教群众也由老人妇女向普通人群扩展。地方政府应当正确处理好宗教这一敏感问题,对宗教活动要加以正确引导,从实际出发,努力使宗教活动与小康社会建设相适应。对一些历史悠久的、在民间有较大影响力的庙宇,不宜一拆了事,有的可作为民俗民间文化加以保护和利用。要利用宗教活动在群众中的影响力,为构建和谐社会添砖加瓦。
五、加强文化队伍建设,培养一批农村文化人才
文化人才是文化的象征和品牌。建设农民文化家园,最重要的是必须建设一支庞大的、素质较高的文化工作队伍,农村文化工作队伍人才匮乏,素质较低是制约农村文化工作正常开展的重要因素。
1、抓好村文化专业户的培育,打造一支属于农民自己的文化骨干队伍。村文化户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熟悉农村,了解农村,活动在农村。他们的艺术修养直接来自于农村,和农民有着天然的亲近性,容易为农民所接受。村文化户把文化办在农家民宅,办在农村人口较为稠密的片区,弥补了乡镇文化中心覆盖横不到边、纵不到底的不足。稳定和充实农村文化工作队伍。
2、着力培养乡村文化人才。积极扶植农村专业和业余文化队伍,提倡科技文化下乡,各镇(街道)文化站要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科技、书法、美术、摄影、文学、舞蹈、器乐等各种培训,努力乡村培养科技文化人才。同时,以抓活动品牌创建,实现农村文化活动一村一品为内容,抓好乡土人才培养。纵观农村文化发展,品牌优势对推动农村文化建设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农村一般村落都有自己的文化活动项目,我们要借鉴一些有益的经验,选择一批具有浓郁地方特色、能带动整个农村文化活动的项目,为其寻找符合乡情、民情、村情的活动载体,如利用传统民俗节日举办农民家庭才艺展示或设置具有地方特色的农民文化节等,把其打造成既能操作在手,又能充分体现特色、富有牵动性的特色文化品牌,以激活、带动村村文化项目的发展,实现农村文化活动一村一品。以此为基础,抓好乡土人才的培养。
3、采取各种措施从政策上、机制上稳定和充实农村文化工作队伍。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引进急需人才,挖掘民间人才,培育后继人才。一是制定文化人才引进政策,采取特邀、合作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吸引农民文化家园建设急需人才,并从技术、生活待遇等各方面给予优惠和照顾。二是利用开阳现有文化载体,通过在文学创作、书画摄影、音乐舞蹈戏剧等方面开展活动,发掘和培养民间文学艺术新人,促进了文学艺术的繁荣。三是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有计划地安排农村文化专业人才到省内外艺术院校进修学习,利用3-5年时间,对现有各门类艺术人才和各级业务管理人才普遍进行一次岗位轮训,努力提高农村现有人才的艺术素养和业务水平。
4、重视引智工程。搭建各类人才共享、智力共享的平台,充分发挥人才和智力在农民文化家园建设中,对农村重大文化项目和重点艺术品牌,聘请省内外名家加盟策划、设计、研究、创作和包装。
5、健全必要的奖励机制。要利用农民文化家园发展的有利时机,创造良好环境,以真心求才,以政策揽才,以事业留才,以灵活的机制用才,确保开阳文化建设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对于文化工作开展得好的乡、村以及长期在农村工作并做出一定贡献的文化工作专业人员,给予适当的精神和物资奖励,以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六、培育农村文化产业,增强自身造血功能
开发利用农村文化资源,不仅是迈向农村文化产业道路的关键一步,也是启动农村文化市场的重要举措。开阳农村文化资源丰富,但由于多种原因致使文化产业发展缓慢。因此,在开发和兴办文化产业时,应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从实际出发,选准项目,扬其长,避其短,逐步开发,寻找最适合自己的参照坐标开发文化产业。
1、从产业视角看,农民文化家园建设应该着眼于基于组织村民集团化劳动基础上的“产业簇群、产业链构建”,鼓励外出务工的农民回家创业,发展初期可以积极借鉴温州模式的经验,充分发挥利益分配的有效杠杆作用,注重资源的整合,注重扩大再生产,注重财富的积累,注重本地的经济的输出,注重资本的积聚效应,注重产业簇群的系统发展,注重资本的时间价值最大化。农民文化家园建设中的文化产业的核心是,有效整合农村各种经济资源,同时积极面对市场经济,以“产业簇群”构建为基点,通过有效的经济管理,实现农村各种资源、劳动、智慧的经济价值回归。同时,凭借具有竞争力的薪资优势积极吸纳各种人才、劳动力资源,提高人均赢利水平,进一步扩大优势。
2、文化产业是经济文化化和文化经济化的产物,它兼有文化和经济的双重属性,具有推动文化繁荣和经济发展的双重功效。要把握住文化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这种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把它摆到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全局中来思考,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力和渗透力,把发展文化产业与整个经济工作和文化工作紧密联系起来,使之相互融合、相互协调、相互促进,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要以市场为主导,形成一批有地方特色、有实力、有影响的文化企业和文化品牌,努力拓宽农村文化产业发展领域,形成兴办文化产业——更新文化设施——为农民提供更多的文化服务的良性循环。
3、兴办文化产业在发展初期要重视的问题。在乡镇,文化产业已经在发展,滋生,如:网吧、民间乐队、工艺美术、摄影等。但是我们这些产业只是初级阶段,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所以,对这些个体、私营的文化主体,既要大力提倡和鼓励,又要加强管理和引导,提升他们的层次和水平,满足农村节日文化和农闲文化生活的需求。为此,要注意几个问题:一是要把文化产业的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二是要注重扶持民营、私营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生产行业。三是组织引导群众文化活动。主要做两方面的工作:村镇大型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经常性群众文化活动的引导(如广场文化、社区文化、农闲文化)。四是建好农村文化中心户。文化中心户是农民投资、农民经营、农民所有、农民受益的新型文化主体。文体中心户兴办的原则:民办公助,一主多业,文商互补。文化中心户是一个新型的农村文化阵地。
4、兴办文化产业在进程中要注重“六个转变”。农民文化家园建设的工作思路和方式方法,要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改变传统的引导方式和工作模式,实现六个转变:一是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由政府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转变;二是文化资源开发要由自然资源型向知识文化型转变;三是文化产业品牌的树立要由单点品牌型向区域品牌型转变;四是文化旅游业尤其是乡村旅游业的开发投入要由硬件投入型为主向软件投入型为主转变;五是文化旅游业中环境的营造要由观光旅游型向休闲度假会议旅游型和体验旅游型转变;六是文化业发展要由分散创业型向联合发展型转变。六个转变就是培育文化产业为一个综合产业的途径,要增强其辐射带动功能强,同时要以其他相关事业为依托,实现文化产业与其他社会经济事业相互促进,相互带动,共同发展。
七、加强农村文化市场管理,营造文明健康的社会环境
充分发挥乡(镇)文化广播电视站和农村各种群众性组织的监管作用,重点加强对农村娱乐演出、电影放映、出版物销售、网吧等方面管理,确保每年一次综合性的农村文化市场整治,坚决打击传播色情、封建迷信等违法活动,营造“扶持健康思想文化、抵制腐朽思想文化”的社会文化环境。
1、加强农民思想文化道德实践活动。每年由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县委宣传部及有关单位组织评选表彰一批“文明村”、“学习型村寨”、“星级文明户”、“文明信用农户”、“五好文明家庭”、“文明楼院”、“好媳妇”、“好丈夫”、“好邻居”、“美德在农家”、“双学双比女能人”、“巾帼创业带头人”等,用先进典型引导广大农民群众崇尚科学、破除迷信,移风易俗,抵制腐朽文化,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
2、发挥各类群众性组织作用。各村要建立移风易俗理事会、村民议事会、村民调解会、五老理事会、红白喜事理事会、妇女禁赌会等自我教育和管理组织,制定和完善村规民约、文明守则等,建立群众性道德建设自我评议、自我监督机制。同时,在农村可成立各种文体协会,吸引农民积极参加各自感兴趣的文体活动,引导农民远离赌博、械斗、封建迷信和邪教组织。
3、营造健康的村寨环境。树立先进的思想观念,树立勇创家业的理念,倡导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营造良好的村风、民风。引导农民增强礼仪、礼节、礼貌意识,启发农民从日常生活点滴做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积极倡导诚实守信、尊老爱幼、夫妻和睦、邻里团结的良好风尚,使农民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与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水平相辉映。
附件1:开阳县新农村建设示范点(38个)情况
乡镇
村 名
村   寨
特色或品牌
备  注
1
南江乡
苗寨村
新  寨
岩  脚
苗  寨
县级示范点
龙广村
杉木冲
省级示范点
2
双流镇
双永村
河  坎
县级示范点
刘育村
大  寨
省级示范点
3
城关镇
鱼上村
杉木庄
县级示范点
黄泥坡
何家庄
温泉村
新  田
石头村
光生坝
大  岩
县级示范点
4
楠木渡镇
临江村
横  坡
市县共建点
大田坎
中合村
黄金树
大  山
红星村
杨家寨
麻  窝
谷阳村
大  土
县级示范点
5
南龙乡
翁朵村
白沙坡
县级示范点
上  寨
大  塘
南  贡
何家坡
大  坝
田坝村
水  库
6
永温乡
双合村
双  堰
县级示范点
坤建村
大  寨
干  沟
7
龙岗镇
大鸭村
大  寨
后  坝
坝子村
土地山
大水塘
下  坝
大荆村
顶  卡
县级示范点
8
禾丰乡
典寨村
典  寨
县级示范点
马头村
坪  寨
川洞村
街  上
长红村
塘上营
市县共建点
大  河
9
花梨乡
建中村
建  溪
县级示范点
清江村
岩脚寨
高坪村
况家院
10
龙水乡
新场村
上  坝
县级示范点
太  平
花山村
磨  平
11
高寨乡
久场村
李家院
县级示范点
中  山
平寨村
光  中
市县共建点
新卜下组
杠寨村
青桐林
12
米坪乡
大坝村
窝  凼
县级示范点
大坪村
塘  坎
伍寨村
山  堡
13
冯三镇
新华村
高坎子
县级示范点
毛坪村
石头田
金龙村
金  龙
14
金中镇
丰厚村
新  村
茶园村
六  桶
金华村
三百块碾房
县级示范点
15
毛云乡
毛栗庄村
青  山
永  兴
簸箕村
岩  底
县级示范点
16
宅吉乡
官庄村
下  坝
县级示范点
潘桐村
大  土
干  坪
资源来源:《开阳县新农村示范点建设实施方案》。
附件2     开阳县农民文化家园示范点建设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