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红柿海鲜粥的做法:张子林书法 收藏 中国历朝历代书法名家作品 清朝 刘墉与书法艺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6:17:56
刘墉与书法艺术
●曹启章刘好忠



刘墉,字崇如,号石庵,生于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乾隆六年(1741年)举人,十六年(1751年)进士,翰林院庶吉士,编修(1752年),授奉直大夫,左春坊左中允,侍读(1754年)。乾隆二十年(1755年)十月,任编修,后充广西乡试正考官(1756年),安徽学政,乾隆赐诗“海岱高门第,瀛洲新翰林”。后迁江苏学政(1759年),太原府知府(1761年)。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任国史馆行走,后擢任江宁知府(1768年),江西监驿道,诰授中虑大夫(1770年),陕西按察使(1772年)。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十一月其父刘统勋病逝,刘墉回京治丧,次年回老家逄戈庄丁父忧。四十一年(1776年)回京任文澜阁直阁事,四库全书馆副总裁,后任江苏学政(1777年),内阁学士户部右侍郎(1777年),吏部右侍郎,诰授资政大夫(1779年),湖南巡抚(1780年),都察院左都御史(1781年),值南书房,赐紫禁城骑马,三通馆总裁(1782年)。四十七年(1782年)四月,到济南查办国泰贪污营私案,巡抚国泰、布政使于易简等人革职查办。后迁吏部尚书兼国子监事务(1782年),又调工部尚书兼署吏部尚书管理国子监事务,代理直隶总督(1783年),经筵讲官,吏部尚书(1784年),协办大学士(1785年),带管兵部印钥,玉牒馆副总裁官(1786年)。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三月受命尚书房总师傅,四月补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八月授顺天府学政,后擢左部御史(1790年),礼部尚书(1790年),诰授光禄大夫(1791年),吏部尚书(1792年),会试正考官。嘉庆二年(1797年)授体仁阁大学士,太子少保。嘉庆九年十二月二十四日申时(1805年1月24日)卒于官,享年85岁,赐谥文清,晋赠太子太保,入祀贤良祠。嘉庆帝下诏曰:“清介持躬,深为悲惜。”归葬原籍白家庄北茔。
刘墉不仅是清廷重臣,也是著名书法家,是贴学之集大成者。与同时期的王文治、翁方刚和梁同书齐名,甚至被认为是“本朝书法之最”。清徐珂在《清稗类钞》中说:“刘文清书法,论者譬之以黄钟、大吕之音,清庙明堂之器,推为一代书家之冠。盖以其融会历代诸大家书法而自成一家。所谓金声玉振,集群圣之大成也。其自入词馆以迄登台阁,体格屡变,神妙莫测。”清包世臣在《艺舟双楫》中说:“文清少习香光;壮迁坡老;七十以后,潜心北朝碑版,虽精力已衰,未能深造,然意兴学识,超然尘外。”
青少年时期,刘墉学习赵孟和董其昌。赵孟是集晋唐书法之大成的书法家,他的书法,以楷书和行书为最美,特点是“圆转遒丽”。董其昌也是一个习古之集大成者,他对赵孟佩服得五体投地。董其昌的作品都是“圆劲苍秀,兼有颜骨赵姿”。康熙皇帝很喜爱他的书法,所以一时朝野的书法都被他所笼罩,被捧得很热很高。刘墉的青少年时代,正是学习董其昌之风日盛的时代,他深受其影响,倾心学习之。在学董其昌的同时,兼学赵孟。他这时期作品的风格是“珠圆玉润,如美女簪花。”
中年以后,刘墉书法受苏轼和颜真卿的影响较大。颜真卿是唐代大书法家。正楷端庄雄伟,气势开张;行书遒劲郁勃,古法为之一变,是除二王以外,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书法家。苏轼是诗文大家,也是书画大家。其书法,尤擅行、楷,取法李邕、徐浩、颜真卿和杨凝式等,又自创新意。他曾说:“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他勇于走自己的路,不怕别人非议。其书法特点是,用墨较浓,“如绵裹铁”,“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苏轼于宋熙宗七年(1074年)冬,由杭州调任密州。他深爱密州勤劳善良的人民和清秀明丽的山水,与人民休戚与共,做了许多有益于民众的事情,深受人们的爱戴。人们敬其德行,也爱其诗文、书画。他的书法作品广为流传,成为法贴,被广大书法爱好者临习,代代不息。当时作为诸城(宋属密州)人刘墉的书法,深受其影响是很自然的。所以刘墉中年以后的作品是“笔力雄健,局势堂皇”。
晚年,刘墉转而学习碑版。清包世臣在《艺舟双楫》中说,刘墉“七十以后,潜心北朝碑版”。其实,刘墉对南朝的优秀碑版也认真学习。近人马宗霍在《岳楼笔谈》中有“尝见文清临《瘗鹤铭》,具廊庙之度,而兼山林之气,知其小真书之妙,盖深有得于此”的记载,便是证明。通过对碑版的临习,刘墉的书法风格,则由炫烂归于平淡,而臻炉火纯青之境。
刘墉是一位善学前贤而又具创造性的书法家。他对书学有独到的见解,论书绝句三十首《学书偶成》,就是他的书法理论。他学书法,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就是学古不泥古。据说,他的学生戈仙舟,是书法家翁方纲的女婿。一次,戈仙舟拿着恩师的书法作品叫其岳翁看。翁方纲看后说:“去问你的恩师,他的书法哪一笔是古人的呢?”戈仙舟将此话转给恩师,刘墉便说:“我自成我书尔。去问你的岳翁,他的书法哪一笔是自己的呢?”从这件轶事可以看出,刘墉是“不受古人牢笼”,而要“超然独立”的。这正是他高于别人的地方。他的“我自成我书”与苏轼的“我书意造本无法”是一脉相承的。
刘墉书法的特点是用墨厚重,体丰骨劲,深厚敦实,别具面目。清张维屏说:“刘文清书法,初从松雪入,中年后乃自成一家,貌丰骨劲,味厚神藏”(《松轩随笔》)。清徐珂说:“世之谈书法者,辄谓其肉多骨少,不知其书之佳妙,正在精华蕴蓄,劲气内敛,殆如浑然太极,包罗万有,人莫测其高深耳。”(《清稗类钞》)清郭尚先则说:“晋唐元明诸大家得力全是个静字,须知火色纯青,大非容易。国朝作者相望,能副是语者,只有石庵先生。”(《芳坚馆题跋》)
靳继君先生在赏析刘墉的《行书立轴》时写道:尽管古人曾多次阐述“书贵瘦硬”的美学观点,但肥厚能恰到好处,非精湛的功力,至高的法眼,渊博的学识不可及也。刘墉正是在肥的方面更见其真力弥漫,因而使人久玩不厌。此轴是刘墉晚年众多作品中的佼佼者。初看“因”、“玉”、“山”等字若团团棉球,通篇反复观审乃见异趣———于浓重中时露空明,运动中存有虚寂,古拙中暗含姿媚,实在是外肥内遒,形假质真,妙伏契机。刘墉不仅仅是追求“黑”的丰实效果,对通过“白”的妙造,即在那比线条更抽象的“虚”、“无”处,凝注神思,创造意境,有着强烈的意欲和追求。从结构布白上看,可以说黑白各半,相映生辉。结字挪位,和字与字、行与行间所制造的“白”,疏能走马;浓艳的黑色,和最后随字小而紧凑所显示出的“黑”,密不透风。通篇利用“白”的乐符,表现“黑色”的节奏,予人一种韵律感。可以说,刘墉书法的意味、气脉、韵致、风格,特别是个人的襟度,很大程度上,是从“白”处展现出来的,使自己的心境与书境融为一体。此轴最令人折服处,还在一个“静”字。作为艺术的书法,最忌“火燥”,也忌“软媚”。刘墉高就高在避火燥而直逼丰肥,又巧妙地将“静”气输入字里行间。因此,该轴不但有着深厚的传统功力和纯熟的表现技巧,又蕴藏着深邃的意境和独特的风格。外绵内坚,藏巧于拙的笔法;饱满酣沉,浓黑新亮的墨色;架松结紧,形断意连的结构;计白当黑,左右顾盼的布白;疏朗俊逸,平静舒和的气韵;万卷经纶,会古通今的才思,有机地融为一体,表现出此轴落笔神远意新、墨到纸上生花的洞达气象,和千锤百炼、百折不挠的内在力感。真可谓:“得法山阴贴学宗,柔笔使转意尤浓。墨痕点漆乾隆纸,犹听空林远近钟。”(日本《论书百绝》)
刘墉工书,尤工小楷。有人赞其小楷,颇有插花美女援镜笑春之致,卷帘一顾,自成万态;列为“妙品”,推崇备至。其用笔重,用墨浓。结体大多是较扁平型的,较之瘦长型的清瘦秀媚不同,是重心降低,表现出沉静内敛的蓄势。骨力坚凝更从笔画中来,入锋洁净,行笔果断,回锋者多,从而筋力尽在画中。虽是蝇头小楷,却具有擘窠大字的恢宏气象。结体丝毫不令人觉得拘紧。点画洁净讲究,尤其粗重与纤细交织在一起,加之偶尔揉入行草笔意,使得整个作品,在规整的大效果中不乏生动活泼的情趣,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后人称许他的小楷,不仅有钟繇、王羲之、颜真卿和苏轼的法度,还深得魏晋小楷的风致。
刘墉晚年的书法,多为别人的代笔。他有三姬,皆能代笔可乱真,其中黄氏代笔最多。据传刘墉作品中,凡只署名“石庵”二字及用长脚“石庵”印者,皆为代笔之作。
刘墉的书法,不仅名重于当时,对后世的影响也很大。从他在世到现在,有很多人对其作品视若珍宝,争相收藏效法。
张子林书法 收藏 中国历朝历代书法名家作品 清朝 刘墉与书法艺术 张子林书法 收藏 中国历朝历代书法名家作品 清朝 刘墉书法 张子林书法 收藏 中国历朝历代书法名家作品 清朝 林则徐书法艺术欣赏 张子林书法 收藏 中国历朝历代书法名家作品 清朝 历代名家墨迹 扬州八怪 张子林书法 收藏 中国历朝历代书法名家作品 当代 【书法精品】赵朴初书法艺术 张子林书法 收藏 中国历朝历代书法名家作品 清朝 傅山 书法大观 张子林书法 收藏 中国历朝历代书法名家作品 清朝 傅山书法 张子林书法 收藏 中国历朝历代书法名家作品 清朝 吴昌硕书法 张子林书法 收藏 中国历朝历代书法名家作品 清朝 大师吴昌硕作品选(书法篇) 张子林书法 收藏 中国历朝历代书法名家作品 清朝 书法故事- 吴昌硕拜师 张子林书法 收藏 中国历朝历代书法名家作品 清朝 扬州八怪 书法 张子林书法 收藏 中国历朝历代书法名家作品 清朝 八大山人书法--朱耷 张子林书法 收藏 中国历朝历代书法名家作品 清朝 郑板桥书法诗词 张子林书法 收藏 中国历朝历代书法名家作品 清朝 曾国藩书法大观 张子林书法 收藏 中国历朝历代书法名家作品 清朝 清代帝王 书法大观 张子林书法 收藏 中国历朝历代书法名家作品 近现代 于右任的书法艺术 张子林书法 收藏 中国历朝历代书法名家作品 清朝 清代四大书法家刘墉、成亲王、翁方纲、铁保书法大集 张子林书法 收藏 中国历朝历代书法名家作品 清朝 书法故事(4) --敢于创新的“浓墨宰相”—刘墉 张子林书法 收藏 中国历朝历代书法名家作品 清朝 刘墉.梁同书.沈曾植.王文治.翁方纲.钱沣等名家 张子林书法 李逸收藏 中国历朝历代书法名家作品 清朝 刘墉.梁同书.沈曾植.王文治.翁方纲.钱沣等名家 张子林书法 收藏 中国历朝历代书法名家作品 清朝 林则徐书法作品-《心经》 张子林书法 收藏 中国历朝历代书法名家作品 清朝 康有为书法作品欣赏 张子林书法 收藏 中国历朝历代书法名家作品 清朝 十大杰出书法家之吴昌硕 张子林书法 收藏 中国历朝历代书法名家作品 清朝 吴昌硕临《石鼓文》